私恋失调

喜剧片美国2002

主演:亚当·桑德勒,艾米丽·沃森,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路易斯·古兹曼,玛丽·莱恩·莱杰斯库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播放地址

 剧照

私恋失调 剧照 NO.1私恋失调 剧照 NO.2私恋失调 剧照 NO.3私恋失调 剧照 NO.4私恋失调 剧照 NO.5私恋失调 剧照 NO.6私恋失调 剧照 NO.13私恋失调 剧照 NO.14私恋失调 剧照 NO.15私恋失调 剧照 NO.16私恋失调 剧照 NO.17私恋失调 剧照 NO.18私恋失调 剧照 NO.19私恋失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20:03

详细剧情

  单身汉Barry Egan(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饰)经营着一家小工厂,生活在七个姐姐压力下的他会不时地哭泣、用暴力来发泄情绪,乱砸东西。这天他在路上捡回了一个被人丢弃的小钢琴,还认识了一个女子。原来这个女子正是他的一个姐姐想要介绍给他认识的Lena Leonard(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两人相约改天一起吃晚餐。夜里寂寞无聊的Barry拨打了一个色情电话,和电话里的女郎聊的不亦乐乎,却也惹上了麻烦:女郎付不起房租跟他借钱被拒绝后,便不断打电话骚扰他。Barry和Lena第一次约会后,两人情投意合。然而当Barry回到家的时候,却遭到了一伙人的打劫,原来是经营色情电话公司的Dean(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饰)派来的。当Lena在夏威夷出差的时候,Barry更破天荒地去夏威夷寻找她,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当那伙人再次开车撞了Barry的车时,Lena受伤了,Barry终于爆发了......

 长篇影评

 1 ) PTA是如何打造一种punch drunk的感觉?

先说这个小凤头。最开始打电话的构图不用细说了,哪里的影评都有解释。

Barry走出仓库,移镜跟着他,焦点在他身上,然后快速变焦,景深被压缩之后的反弹产生一种画面轻微变形的错觉。之后镜头直接飞跃到大门外,缓慢的移镜,停住,像幽灵一样的视点等在路边,一辆车在行驶过程中翻车。切回Barry的反应镜头,再切回路边的镜头。这是一个很不标准的正反打,或者以视点来切换的镜头,因为两个objet之间的物理距离并不能让人可信。正因为这样一个并不标准的正反打(或者说是raccord regard)带来的是叙述者(narrator)的幽灵角度。

1

2

紧接着是再次打电话的场景,时间上发生了变化,此时是中午了。几乎同样的运镜和构图,Barry走出工厂,一辆轿车开进来(lena),这段构图跟图2几乎是一样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午的时候风非常大,我们看到镜头随着风力摇晃起来。

熟悉斯科塞斯,得帕尔马或者PTA的人不会太大惊小怪。物理上来说摄影机是不可能被风吹起来的,但是摄影机被风吹动带来的是风的实体化,是一种表现主义,类似于蒙克的呐喊。

那么摄影机的叙述者narrator身份是什么呢?PTA的摄影机就像是一个幽灵,潜伏在人物的四周,感受他们的感受,看到他们想看的。

如何表现Barry对于是不是要拣回小钢琴的犹豫?图3和图4的同轴对切,造成一种犹豫感。(如果换做类型片导演,或许不会选择这么松散的景别,他们一定热衷于表现人物脸上的细节),但是Barry总是被环境包裹的,在这个凤头里,环境大于Barry。

紧接着一辆大车开过,Barry抱起小钢琴,宛如逃命。

在这一段里,四个轴线上都有机位,景别也都是松散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剪辑前,是一个Barry躲藏在工厂墙壁后面的切胸近景。

Barry在墙壁后面探出一点点脑袋,墙壁是他的堡垒。接着Barry就被暴露在整个环境下(就是这组四个轴线机位的构图了)这一段制造出的是一种把人物旁边堡垒去掉的危险感。

Barry抱着钢琴跑向室内(他认为安全的地方),这个场景也很有趣,前景是lena的小车,后景是呼啸而过的大卡车,和行驶过程中扬起的灰尘。Barry被两边的同时威胁。

3

4

图5-9

这段简直精彩。从Barry跑进办公室,景别逐渐收紧,他开始弹琴,缓慢的背部移镜,整个场景是安全和宁静的。直到工人打开门。

图5也是一个小推镜,这里有趣的是,镜头慢慢推移的过程里,Barry的脸是从黑暗中慢慢亮起来的,他感觉到一些安全了。

然后,一个半秒钟左右的超快速蒙太奇(图6),把Barry吓了一跳。吓一跳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关键就是怎么不考演员卖力的表演,光靠镜头让我们(观众)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吓一跳”?

这一组不管是机位还是剪辑都非常精彩。光是一个吓一跳(总共就5秒钟的故事时间)就用了五个完全不同轴线的剪辑,一秒一个。

“吓一跳“的氛围马上就出来了。

这就是电影和电视剧的差别。

5

6

7

8

9

待续。

 2 ) 被八个女人不断PUSH的人生

这事不知从何说起,从过年两天一场的相亲局说起也行,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电话侵扰说起也行,甚至想从PTA的电影《私恋失调》说起。调子不想起的太幽默也不想显得太无奈,总之就是想说说我被八个女人不断PUSH的人生片段。

八个女人,六个姑姑一个姨妈加我妈。每次和别人说起我有六个姑姑时别人都会惊叹:“哇塞!你奶奶那么厉害!”,其实我觉得我爷爷更厉害,生那么多小孩一个没丢一个没委屈的都拉扯大了。“那么多姑姑你一定很幸福吧!”,每一个人都这样和我说,是挺幸福的,寒暑假换着地儿过,无时无刻的不被关心着,好像所有的委屈和难题都会被化解。

印象最深,我爸家教严格,小时候每次被我爸打就会离家出走去我姑姑家,等我爸气消了想找找我在哪只能挨个姑姑打电话问,每个姑姑都会先训斥我爸一顿家教方式不得当,有时候运气不好要被骂六次才能找到我。但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双面的,爱也不例外,爱所兼带的责任性和强烈的护理心更多的时候让人觉得所有的私人时刻都是被混杂的爱意占满的。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譬如升学、早恋、工作、叛逆都离不开这八位爱我的女人来推动。

初中的时候在六姑家度暑假晚上悄悄的跑到阳台和暗恋的女孩打电话不巧被姑姑发现了,果不其然一晚上的思想教育,学业和爱情的重要性考量,这只是开始而已,接下来几天分别不停的接到我妈和其他几位姑姑的思想教育电话,她们像是一个情报网在不停的矫正着我人生不符合常规的越轨。即时在我最叛逆的高中时期也没挣脱这样的亲情联系,当然我不是反感这样的一种爱意折磨,我当然感激这八位女人给予我的人生祝福和庆贺,只是以现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多了一份感激性的趣味。

工作后一个人组建生活除了姑姑们日常的嘘寒问暖,最让人头大的就是各种相亲局,仿佛她们的手机里有着无尽的女孩照片,仿佛她们身边的女孩也都恰好是单身,逃避开的和没逃避开的每一次相亲都会陷入尴尬的对谈,接下来就是无穷尽的追问和对我不主动行为的斥骂。而就在此时补完了我最喜爱导演PTA的最后一部长片《私恋失调》,看着电影里被七个姐姐不停push的亚当.桑德勒惊讶的合不拢嘴,这不就是我吗!整部电影的情感内核我再也熟悉不过了,那个穿着蓝西装沉默寡言的男人在历经孤独的时候竟然在姐姐的牵线下认识了艾米丽·沃森这样温暖的女人,这绝对是我最爱的爱情片了,被八个女人不断侵扰的人生,相亲遇见真爱,从孤独的怪异感中挣脱到变得坚强。这样的电影出自我最爱的PTA觉得这就是宿命吧,这就是我们沉迷电影的原因吧,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情感归属。而就在那时,我竟然开始期待姑姑的下一次相亲安排了,万一是“艾米丽.沃森”呢。

ps:push这个词瞅见嘚嘚的短评觉得太恰当了就借鉴了勿怪啦!

 3 ) 表达能力练习

1.这部电影非常私人化,情绪化,要完全get到,完全表述清晰是非常困难的。

2.男主角是标准的人际交往困难型人格,与人交往特别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姐姐们给他介绍相亲对象会让他抓狂,但他内心深处非常寂寞,渴望与人接触,偷偷摸摸的打色情电话。内向敏感的人最忌讳别人揭穿他内心的秘密,就像当众脱掉他的衣服一样会让他感到极度羞愧。男主角多次失控发飙都是被点中了内心的小秘密,虽然镜头有些超现实,但还是非常好理解的。

3.开场的撞车和小钢琴是超现实镜头,且有象征意义。男主看上去非常平静木呐,但是内心非常紧张焦灼。这是一段心理描写:遇见女主就像一场车祸一样让他感到心灵的一场大震动,虽然紧张害怕但还是发疯似的一路狂奔带走了留下来的那台小钢琴。小钢琴是一扇门,打开封闭内心,通往爱情的小门。

4.如果不了解男主的这种极端的内向和人际交往恐惧的性格,你会觉得这部电影很怪。了解以后,你会觉得很揪心但又爽快,所有的超现实镜头和大量刻意的颜色运用,都是为了表达男主的内心状态。这部电影是跟着情绪走的,你得把自己套在男主身上,跟随他一起感受。

5.后半部分,男主卸下防备走向爱情表达得非常的酣畅淋漓。电影的镜头非常高级,高段位的美式幽默和一贯高水准的配乐。PTA是一个上限很高的导演,不同风格,具备无限可能性。

 4 ) 狂野之爱:怪咖蜕变记

七个呱噪施压的姐姐,凭空出现的钢琴和莫名的车祸,神秘奇葩的小工厂,收集布丁换取免费的飞行距离,坑爹的色情电话,虚张声势的胖子,来之不易的爱情,拥有敏感、脆弱、暴怒、神经质一堆毛病,终日一身蓝色笔挺西装,严重缺乏安全感渴望被爱的怪咖巴里,汇聚成了一部略显荒诞妙趣横生的另类脱变励志故事,只不过PTA用了一些挺超凡脱俗又很稀奇古怪的构思和辅助元素来叙述,非常的别具一格,更是牛掰的拿下了当年戛纳的最佳导演。

试想麻辣香锅和巧克力馅饼混合在一起的味道,不少人会觉得不忍直视的难以下咽,但有些人又会觉得异常奇妙的爱不释手,从未重复自我敢于挑战的PTA,大多作品一直都是收获大量褒奖和叹服的同时却也充满诸多争议和批评,但无论口碑如何分化,他有目共睹的出众才华还是会让人心悦诚服,这片也是处于灰色地带的一部作品。其中离经叛道的配乐被很多人诟病,“神马鬼玩意?”有不少类似的质疑声,太过强势的故弄玄虚,完全分散了注意力,就像个调皮捣蛋的顽童,这看似用力过猛的配乐实际为这片的怪味意境极力的添油加醋了一把,也加深了巴里不一般的个性和形象特质,脱离了从来不会在PTA电影里找到的平凡感,当后面感情渐入佳境后通俗靠谱的欢乐配乐和浪漫镜头的搭配还是挺讨喜的。

PTA曾说他们一家子对于长镜头都有点过度的执迷,这片就有着PTA典型的横向移动和大量长镜头的运用,就像个乐此不疲的跟踪狂,跟着巴里游走或奔跑的身影细细琢磨这场古怪的好戏,突然的运镜改变和场景切换又会增添一丝意料之外的观影惊喜,还有那色彩艳丽的抽象画面的变化不免让人联想到大师级的先锋代表疙瘩尔,晦涩而梦幻。还是想重点提下胖子,除了《血色将至》,胖子几乎参演了PTA的所有影片,两人惺惺相惜情投意合,从《闻香识女人》开始对胖子的一见钟情,不乏溢美之词,到后来的密切合作,成就彼此,离去后的不忍谈及,一转眼一年还是不免令人唏嘘。在这部电影里胖子只是个配角,但极为抢镜,甚至风头和气场完全盖过了桑德勒,两人的对手戏不多却充满张力和笑点,倒是桑德勒的闷骚和带点怪怪灵气的沃森看着十分般配。

每天不是工作就是忙着应付盛气凌人难缠的姐姐们,会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大哭一顿,求助身为牙科医生的姐夫帮忙找个精神科医生看看自己有神马问题,小时候塔个狗窝用榔头把玻璃门给砸了,又在姐姐的生日聚会上历史重演,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和女孩吃个饭又把厕所给砸了,寂寞的时候打个色情电话还被威胁敲诈,巴里不仅怪而且还很衰,看着他一路有点匪夷所思的经历,充满了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对话和情节看似一本正经却又处处夹杂着逗趣的梗。随着时来运转,天降奇缘收获爱情助他脱胎换骨,起初很多人都有点无法理解巴里捉摸不定的疯狂和怪诞的行径,但到了后面就逐渐柳暗花明的明朗化了,其实生活在高压枯燥生活下的巴里不过是少了点贴心的关心和爱情的滋润而已,通过和沃森扮演的女孩莉娜建立情感关系的过程可以慢慢地体会到巴里的身心改变。

从一开始努力的逃避抗拒,急躁易怒,用谎言为姐姐们口中粗暴怪异的自己打圆场,一层层掩盖住自己的糗事和毛病,对因色情电话惹上的麻烦困扰不已吓到不行,直到遇到莉娜,终于敢于抛下一切远赴夏威夷追求爱情,成功后,当麻烦再次找上门,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巴里将自我压抑的一面全面释放和表露,变得坦白、勇敢和直面,上演了一场不落俗套的爱情的伟大戏码,片中当巴里找到色情电话背后所谓的主要操纵者胖子老大后,说了这么一句极为点题的话:“我现在心中有所爱了,这让我无比的强大。”给看似啼笑皆非的离奇怪剧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前面显得有点无厘头的钢琴和食物兑换,到了最后也巧妙的变成了渲染浪漫氛围的催化剂,PTA将一个其实很俗套的题材拍出了自己的风格和韵味,其强大的魅力日渐融合成了一股让人越发沉迷想戒都戒不掉的瘾。

 5 ) 救赎的细节

第二遍看完后,对其中很多细节就能理解了。这电影很合我的口味,尽管我不觉得它是PTA的最佳。我也不觉得这是一部怪异的、难以理解的电影。相反,它可能是PTA所有电影里面最贴近普通人生活、最温情也最容易理解的电影。PTA的其他作品,涉及的主题都十分宏大,无论是讲述日常痛苦生活中的宗教救赎的《木兰花》,还是展示西部世界里拓荒者成功渴望的《血色将至》,对于和宗教体验有隔膜的国内观众来说,都更容易显示出故弄玄虚的嫌疑。如果看了剧情线索更加复杂、主题的社会批判性更强烈的《性本恶》以后,就能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只是导演的一次小尝试了。此片从头到尾基本上只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所以观众能够轻松自如地跟进剧情的发展。而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要在剧本上下功夫,就必须在细节的嵌入方面具有非凡的才能。

片中的男主是一个典型的社交障碍症者。其中很多细节都暴露出了他内向、自闭,乃至有点精神分裂的性格:他喜欢一个人待在黑暗的地方,一遇到光线立马就表现得十分惊恐;他第一次见到女主时眼神是飘忽迷离的,女主回头看他时他无意识地回避开了她的目光;他不善言辞,感到在家庭中被孤立了以后愤怒地用拳打玻璃墙来发泄。他因为空虚和寂寞,将改变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性爱电话上。他还相信报纸上的推销广告胜过他自己的姐姐。他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没有坐过一次飞机,就想要通过钻空子耍小聪明来买完一辈子的机票。他很多时候失落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习惯性地大哭,在别人面前只能捂脸回避;他有时候又极容易得意忘形,在超市里买曲奇的时候不管同事在一旁辛勤劳作自己在一旁手舞足蹈。他对周围的环境变化极其不敏感,不但会在旅馆里迷失方向,还会在办公室里好好走着便突然头撞到一扇玻璃门上。他除了和自己的同事打必要的工作交道以外,也不会去关心隔壁修车厂的情况。这些多少让人尴尬不已乃至有些窘迫的情境,都在他生活中一环扣一环地出现,到最后,他的生活不沦为车祸现场就怪了。

更有趣的细节藏在他的语言中。作为一个一点儿不善于正常沟通交流的人,说出来的话也是经常发自无意识。比如,当派对上他的姐夫问起他工作怎么样时,他吐出“business 's very full”这样一句奇怪的表达,随后姐夫帮他纠正过来,并有条理地分析到,可能是因为他潜意识里想要吃饱晚饭才说出full这个词来。还有,他在女主面前引用孔子名言的时候,把confucius说成了confusion。当然,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发生在他拨打性爱电话的那晚。他希望向接线员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故意把Barry改成来Jack,可随后当应召女郎来电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搞混成了Beck,这一段看得我都快笑岔气了。这果真是一部非常适合用精神分析来分析的电影。这么多的口误,如果有个大牛能专门用拉康的术语来分析一遍肯定很精彩。当然前边他的间歇性的暴力发泄行为也可以借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阐释。比如说,他动物性的本我常常以溢出的力比多摧毁自我和超我的统治。他软弱表皮下潜藏着的巨大的破坏欲望也许同样和早年受到过的某些创伤有关。扯远了。

所以男主的真正问题概括起来是啥呢?他开头已经和姐夫说了,一是不了解自己,二是更不理解别人,第三自然而然地,就是不喜欢自己。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他会经常性地自言自语,在离开女主后在旅馆走廊里反复咕哝着byebye(接着又自讽性地说fuck,好像有两个人在对话)。因为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总有莫名的蹊跷,他才会边说byebye边念叨着fuck it,自唱自和式地抒发对自己的不满。当然,对别人的不理解、不信任,或者轻率的信赖才是他致命的盲点。我们看到他每和自己姐对话,五句话里面就有一句话是假话。如果说人说谎言的次数和对话双方内心脆弱程度的差距成正比的话,那么Barry的内心脆弱到了极点。

越到这种窘迫的境地,就越发能看出他姐姐给予他帮助的可贵来。我认为,男主最幸运的反倒不是最后遇到了艾米莉·沃森这样一个善良、宽容、带着治愈系气质的姐姐来结束糟糕的生活,这样的相遇毕竟和那架落在门口的风琴一样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在七个亲姐姐之中,有一个真正体贴他,照顾他感情,不随众人一起嘲讽咒骂他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顶着他撒下的那么多谎言,坚持要为他找到更好的生活寄托。伊丽莎白能够猜出Barry说不去派对是因为要兑换健身房资格证是谎言,但猜不出Barry最后要夏威夷酒店的电话号码代表事情实际上已经好转了,只好带着焦虑打给琳娜再向她道歉并为自己的弟弟恳求谅解。于是才有了这部电影中最为动人的一幕:在夏威夷酒店的早晨,琳娜向电话那头的伊丽莎白撒下了一个带着些许傲娇,又其实已经对事情没有了负面影响的谎言,而躺在床上的Barry终于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似乎在暗喜,有一天谎言的主动权终于掌握到了自己人这一边。几天后,他回击了那个制造性爱电话的床垫大王,确保了琳娜此后不再受到任何伤害。这样以来,他终于阻止了自己可能会讲出的最后一个谎言,治愈了自己所有的心病,故事才到此圆满落幕。

看完电影后,又看了PTA的访谈,我发现PTA原来是一个很平和、很坦诚,也很友善的人(当然同时也不欠缺艺术家式的锋利目光),和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性和暴力的镜头似乎不属于同一个画风。但稍微想想,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正因为对性及暴力有了非常深刻的反思,对两者的诱因以及造成的恶果都进行了精神病医生一般的剖析,才能拥有这份仁慈和坦率。这种坚持不把暴力和单纯性欲浪漫化的节操是需要商业片学习的。同时,这部片也能看出他对剧情的掌控还是非常出色的。电影风格整体上是工整的现实主义,当然极个别地方会加入一些奇幻的象征性元素(这正是PTA电影的一大特征),一处是片中加入的对剧情没有多大推动作用的风琴,另一处是男女主人公在夏威夷宾馆大堂内相遇拥抱的时候,背景中突然出现了一众行色匆匆的路人最后又迅速地消失。这些奇幻元素到了PTA那里,多少有一些宗教信仰的意味,仿佛征兆着救赎的来临。救赎的主题在后现代小说和电影中已经不让人陌生了,而在拍摄这部电影的尝试中,PTA最终在以大众传媒、超市消费文化、营销欺诈手段、远程色情诱惑、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等为典型构成要素的后现代废墟之中找到了爱情这座信仰的丰碑。

 6 ) 好笑的爱

本文初见于「人大电影协会」微信公众号“2022.4.17 周日放映”推送,调整格式后刊评于此。原推文可见末尾链接。

我们彼此不能理解。
但是,我真的爱克拉拉,为了让她不再责怪我,我什么都能做,我豁出去了。
米兰·昆德拉《谁都笑不出来》

·Made in America

根据某一泛泛而谈的刻板印象,艺术电影的内在精神往往会被界定为是“欧洲性”的。与大西洋彼岸好莱坞体系的主流电影相对立,所谓“art cinema”或“cinéma d'art”主要发端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和法国先锋派,并被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940s)、法国新浪潮(1950s-1960s)以及德国新电影(1960s-1980s)等后来流派不断地进行历史和范畴的双重复写。在一定程度上,这就使得美国电影的艺术性或者艺术电影的“美国性”难免被大写的笔触所旁落。因此,除了包括安迪·沃霍尔在内的艺术家团体所参与的“地下电影”(underground cinema)之外,根植于美国当地时空和本土文化的电影作者也就尤其值得观影者的特别留意。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英文简称PTA)无疑属于美国艺术电影的领衔人物之一。作为一部非典型的PTA电影,《私恋失调》仍然充满了日常生活的美国气息,特别是通过将艺术符号融入物质性的社会空间以及精神性的私人空间,暗显了当代艺术与大众文化的暧昧关系。譬如,用于转场的斑斓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以马克·罗斯克(Mark Rothko)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绘画作品,这一现代艺术流派极其鲜明地标榜着美国特色。无独有偶,在男主人公Barry前往超市大肆采购的桥段里,观影者跟随横向移动的电影镜头可以扫视到显赫地坐落于货架的坎贝尔浓汤罐头,它们的成堆显现亦间接地呼唤了以沃霍尔为首的“波普艺术”(Pop Art)的幽灵及其滥觞。

Mark Rothko: No.1(Royal Red and Blue),1954
《私恋失调》:色彩斑斓的转场画面
Andy Warhol: Campbell's Soup Cans,1962
《私恋失调》:超市货架的坎贝尔们

·Screwball toPsycho

浸淫于美国电影久远的类型传统,《私恋失调》的人物设定似乎呼应了始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神经喜剧”(screwball comedy)。作为传统的“浪漫喜剧”(romantic comedy)的变异结果,神经喜剧致力于颠倒过往“男方主动-女方被动”以及“男方阳刚-女方阴柔”的关系程式,转而形成“女方主动-男方被动”以及“去除刻板性别气质”的角色特征,本片的男主人公Barry即是常常陷于不能自已的弱势境地,哪怕身处“主场”(他的创业基地)也毫无缓和,只得被无形的外部压力逼迫至尖锐的隐蔽角落。与之相比,女主人公Lena却似乎能够更为自如地应付种种环境,她不仅是Barry追逐爱情的中心,也是他为自己树立生活典范的中心。

深处边缘角落的Barry
位于构图中心的Lena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正如神经喜剧是对于浪漫喜剧的解构和反叛,《私恋失调》也是对于神经喜剧的解构和反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Barry并不仅仅是“screwball”所意谓的性情古怪、举止滑稽的神经质角色,比起“weirdo”的离奇,他实则更为根本地受制于“psycho”一般的精神症状。通过焦点的远近游移及其引发的画面的动态变形,PTA十分灵动地展现了Barry虚实相合的幻象状况,以及,突发的环境音效和幽然的背景音乐又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失常。与之相对的则是广角画面所表示的正常状态,尽管依稀的蓝色光线仍不时地出没(“蓝色”的可能涵义会在下文第三部分提到)。

变换的焦点所寓示的失常状态
景深的画面所寓示的正常状态

除了不甚稳定的精神状况以外,Barry之于psycho还体现为他的边缘化地位以及被压抑的暴力因子。PTA通过一组镜头语言业已暗示了Barry对于自我处境的无能:无论单个镜头怎样移动,他始终无法处在画面的中间位置。某种意义上,他因无能为力而总遭旁落的生活境遇与他长期难以释怀的失落和狂怒构成了一组互为因果的循环死结。换言之,由“无能”和“狂怒”所组成的“无能狂怒”终究又会反过来作用于“无能”和“狂怒”本身。于是乎,《私恋失调》的故事亦可被读作Barry同他的被压抑的自我相对抗的经历,亦即psycho自身的内在纠缠。

无力位列中心位置的Barry
被压抑的Barry的暴力因子

·Blue is Everywhere

犹如王家卫电影对于绿色的偏爱,《私恋失调》则把蓝色设定为当仁不让的视觉主角:不但Barry自始自终都身着同一套蓝色西装,他的生活空间和工作场所也被蓝色以各种方式装点或填充。与此同时,蓝色的光线及其晕环还常常投射到画面内部。值得观影者思索的是,蓝色之于Barry、Lena、PTA乃至整部电影来说,在实现美学功能以外还生成了哪些表意效果?这一点或许能够从“blue”一词本身的多义性获得启发:除了表颜色,英文里的“blue”还可指向“忧郁的”(depressed)情态、“色情的”(obscene)作品,以及名词词性的“错误”(mistake)和“打斗”(fight)。有趣的是,上述词义似乎确实一并化作了本部电影的若干表现元素,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巧合。

镜头内部不时闪现的蓝色光晕
Barry与Lena车内独处时的蓝色色调
Barry与Lena通话的蓝色电话亭

4.17 周日放映 | 好笑的爱

 短评

以为憋了什么大招,却原来是尝试做减法,这是纯技术性提炼,戛纳果然还就吃这套,其实相比于导演奖,给个评审团奖就可以了。

7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我现在心中有所爱了,这让我无比强壮。”怪咖片儿,有时会超级话痨,想不把人逼疯都难。喜欢影片蓝白的主色调。Philip Seymour Hoffman和AS电话对骂那段很精彩。

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当那伙人再次开车撞了Barry的车时,Lena受伤了,Barry终于爆发了

10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安德森又一场导演秀:色调,气氛和摄影足以凑成这部让人无需暂停的作品,精于长片的安德森处理小题材更加游刃有余。上一次见到这样妙趣横生的影片还是斯科塞斯的《下班后》,巧合的是,两位导演都在戛纳电影节拿下了最佳导演奖。

15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PTA第三作,获戛纳最佳导演。1.怪诞爱情喜剧,压抑而神经质的男主与艾米丽沃森真是绝配。2.拿手长镜、横向运动与多处纵深长廊镜头(Exit奔跑同[毕业生])。3.蓝色光晕与迷幻彩虹转场。4.激吻剪影。5.配乐极具辨识度,令人陶醉。6.车祸臆想,从天而降的风琴,布丁换里程,砸厕所,握电话线。(9.5/10)

1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33岁的PTA已不屑于任何形式上对于自己天才创作的束缚了,一部为自己最喜欢的男演员量身定制的实验性玩票作品,招牌式推移镜头,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还有那在后来《血色将至》发扬光大的诡异配乐。灵魂出窍,歇斯底里的表演,库布里克附体般神慑力,PTA不到40就已经放弃了普通观众,成为专业影迷中的真神

19分钟前
  • 50cent1989
  • 推荐

颜色配乐都一副喝醉酒的迷幻样,调度摄影还是很PTA啊,长镜头拉啊拉移啊移。亚当桑德勒也演小清新片儿~怪人谈恋爱的故事

2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部可爱、古怪、迷人的爱情小品,以红蓝色块的对撞喷洒出幽蓝轻盈的天地,光感极为沉醉,在一片迷离blue(忧郁)中两人的视线交叉堪称全片最令人心动之处,高频闪现的一缕蓝色光晕成为情绪外化流露最重要的符号,简直太喜欢了;构图精美(尤其是几个纵深场景和各种框图),逆光中的拥抱太美。神经质,孤寂,愤懑,怯懦,衰颓——如我这般怪人某天亦因拥有爱变得强大,何等流俗的故事,却又何等至深挚诚,买下全世界的布丁给你,为你弹奏一曲风琴,这就是我的勇敢。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本片告诉你三个道理:再神经的人都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个人;但不管你多神经,也不要学变态打色情电话,否则后患无穷;被色情诈骗团盯上后,必须大胆站出来与恶势力斗智斗勇,属于你的那个人才不会溜走。本片配乐和镜头调度都很特别。7个姐姐和1个弟弟真的长得都好像,不得不佩服美国人强大的选角能力。

30分钟前
  • dbhk
  • 还行

恕我接受不能!前30分钟,我都不知道到底要讲啥,镜头追随男主来来回回,来来回回,来来回回,再加上他那几个风风火火的姐姐来来回回,我要疯了!一个未婚男人有7个姐姐,这男的能不是怪咖吗?无敌道具的那件蓝西服,从头至尾来来回回!艾米丽沃森的脸惨不忍睹。

32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较差

《私恋失调》是一部多么好看的电影啊,有别于《不羁夜》《木兰花》《血色将至》,不一样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虽然多人不喜欢。小成本小坏坏,咆躁,暴力,喜感神经质,像是随手拈来却自然凌厉,很多一镜到底。挺有《亡命驾驶》的FEEL,镜头一直贴着贱男亚当·桑德勒穿插挪移,刁钻,安德森太自信了

3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从《不羁夜》到《大师》,PTA的电影真是无一例外地欣赏不了啊……

39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较差

三星半。因为木兰花大师不羁夜之类都只打四星,这部只能打个三星了。虽然挺喜欢的,但是格局毕竟小,小打小闹依然怪力十足,竟有点像woody allen的极端版。即便如此,依然风格鲜明技巧纯熟甩普通导演几十条街。

4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如果你的记忆库里还存有陈果在“香港好莱坞” 针对无产阶级施展的美人计,那么PTA同一时期拍给美国白领看的《私恋失调》大概也能让如今的我们心有戚戚抑或相视一笑。显而易见,信用卡、打折券、广告推销以及期货合约共同构筑了白领——中产阶级枯燥的迷宫般生活。性格古怪的男主角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现代人形象——无意识性自我异化的人。有趣的是,PTA在新世纪之初便安排了病理性小职员与治愈系《大师》略带喜感的正面交锋,只是这个颇为俗套的好莱坞式结局对于他的批判性内核来说未免有些不痛不痒。

46分钟前
  • Muto
  • 还行

对这片的感觉也是“私恋失调”,我不会告诉你们好看在哪里,自己喜欢就行了。

4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在这种小格局的爱情片里,PTA的才华更加凸显了,什么样的题材到了大师的手里,都会变得独一无二,越是大众化的题材,融合了强烈的导演风格之后,就会变得越独特。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整个电影看得人很烦躁。男主脾气暴躁易怒 缺乏安全感 对不顺遂的事容易歇斯底里坐立难安 他只想找人谈谈心却遭遇勒索 他想找人恋爱却被诈骗集团捣乱 姐姐们的嘲讽 工作上的压力 作为观众真的不得不佩服导演营造出来的压迫感 很让人有代入感 幸好有艾米丽沃特森 一个看到她就很平静的女主角一直在调剂这份紧张感 虽然她和男主毫无CP感 但就如那架钢琴 弹得多难听 也是音乐 另一种理解罢了

53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属于导演的气质作品 蓝男红女浪漫光晕 电影聚焦男主个人 观者所能触碰的是来源于他所展现的神经系惶恐事件 那些细小的 微末的 躲闪不了的东西 当然 我现在也非常需要很多布丁 也非常非常想去兑换足够的里程 离开这里 飞来飞去

54分钟前
  • 1624
  • 还行

遇见你是我蓄谋的秘密,来找我是你突然的决定。谁策划了车祸、扔下钢琴、扎坏车胎,只为让他们搭讪;谁买光布丁、砸烂厕所、坐上飞机,只希望能被治愈。当一个疯男人跑到你家门口,满头大汗告诉你,他攒了环游世界的飞行里数,虽然要几个月后生效,只想带你走。别笑他疯,你藏不住的笑意早就出卖了你。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They accidently encounter and fall in love through serendipity,which breaks the movie production formulas and makes me exhilarated.Distinguished from the conventional screwball comedy,it is more like a sweet sugar rush comedy dotted with weirdness and novelty.

1小时前
  • Derridager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