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他方

喜剧片法国1974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帕特里克·迪瓦尔,缪缪,让娜·莫罗,布丽吉特·佛西,克里斯蒂安·阿莱尔,米歇尔·佩尔隆,埃娃·达米安,多米妮克·达夫雷,伊莎贝尔·于佩尔,马尔科·佩兰,雅克·里斯帕尔,克洛德·皮埃普吕,吉勒·塞加尔,蒂埃里·莱尔米特,热拉尔·朱尼奥

导演:贝特朗·布里叶

播放地址

 剧照

远行他方 剧照 NO.1远行他方 剧照 NO.2远行他方 剧照 NO.3远行他方 剧照 NO.4远行他方 剧照 NO.5远行他方 剧照 NO.6远行他方 剧照 NO.13远行他方 剧照 NO.14远行他方 剧照 NO.15远行他方 剧照 NO.16远行他方 剧照 NO.17远行他方 剧照 NO.18远行他方 剧照 NO.19远行他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03

详细剧情

  怪才布里叶的成名作,故事讲述两个游手好闲的嬉皮士青年,因为开枪打伤人而被迫开始流亡,途中他们抢劫美容院,与成熟女人做爱,打家劫舍,总之无恶不作。但一直无法得到性欲上的满足,后来他们与结识的妓女一起,展开了三人行,即只谈性爱、不谈将来的逍遥浪荡的天涯之旅。

 长篇影评

 1 ) 青春·放荡·在路上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凯鲁亚克

  《圆舞曲女郎》这部诞生于1974年的影片,很自然的会让人去怀想发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垮掉派运动。导演贝特朗·布里耶生于1939年,那一场浩浩荡荡沿袭深远的自由运动,必定在他的内心世界掀起了巨大浪潮。从小说到电影,布里耶倾情投入了无比的创作热情,该片的大放异彩和他的一举成名自在情理之中。同时它也成全了德帕迪约和帕特里克·迪瓦尔的巨星之路。

  在我的印象里,影片大段的情色场面之外,让·克罗德和皮埃尔一直在路上。或撒腿狂奔,或飞车疾驰,路边的景物高速退去;而身后经常出现的追逐者,挥舞着胳膊和趁手的家伙,连同冒着浓烟的怒火,被远远的抛在后面。虽然有成功逃脱的喜悦和狂欢,但他们性感的喇叭裤和狂野长发遮挡不住的,是成熟面孔之下依然埋藏着《四百击》里跑向海滩的小男孩一转头时,那透骨的迷茫。

  影片没有交代两个人为何成为嬉皮,反思一下似乎也不必了。存在主义的先知说:人的最大自由是他拥有选择的权利。让·克罗德和皮埃尔只是对人生做出如是选择,而已。因为他们选择了,他们也必将背负起选择的代价。青春作伴的年龄,梦想死去,以奔跑的形式在路上释放自己的生命,无人喝彩的生命烟花就那样任它散去,不疼痛,也不惋惜。时间流逝的声音,成为了他们奔跑时响在脑际的韵律。对于价值虚无者,归宿永远在前方。

  他们抢劫,盗窃,放纵情欲,以此来缓解生命的死寂。因为那些都已经成为了他们还活着的明证,价值二字早已经被他们七颠八倒的抛进了生命的死角。他们要回归到极度自我和极度享乐,其实质最终是要回归到本性无忌的自然。但毕竟,做自然人只不过是一个梦想,因为无法摆脱的社会属性,最终带来的生存问题,将直接导致他们干起不劳而获的勾当。我很庆幸,导演没有刻意的背负着所谓人间正途的道义,这使影片摆脱了让人不厌其烦的说教。直击生存状态永远是这类黑色现实片的最佳表述方法。但,任何表述都将毋庸置疑的带有倾向性,本片明显偏向于主人公,那是一种同情的肯定。我只觉得,要站在道德的对立面,需要的不仅仅是表达的欲望,还更需要有表达的勇气。

  对情欲的追逐,是影片对两个主人公的主要诠释。影片开始,让·克罗德和皮埃尔对一个女人穷追不舍,最后在洗劫女人的同时毫不客气的对她进行了身体猥亵。这实际上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为两个人定下了生存的基调,金钱和女人无一可失。并且明显的对女人的需求被处理成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他们很有建设性的为一个性冷淡的女人做唤起的工作,他们很主动的在火车上勾引起一个独居很久的女人的热情,他们很执着的去女子监狱门口守候出狱的老女人并对她嘘寒问暖,他们很激动的抓着一条少女内裤拼命的狂嗅大谈新鲜女人的味道。这大肆铺张的放荡背后,其实是一种对暂时归宿的流连忘返,甚至有一点异性崇拜的意味。在他们送性冷淡的按摩女回家时,两个人要求抚摸女人性器的液体,这可算是创作者的神来之笔,两个人专注而孩子气,自然而不乖张,如此彻底纯粹的放荡看起来却一点也不淫秽。

  影片有两处情节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一是出狱的老女人得到两个年轻人的抚慰,在与二人露水激情之后,举枪自杀;另一处是性冷淡的女人,与老女人的儿子做爱时突然找到了感觉,快慰的惊叫声致使两个主人公瞠目结舌。这两处无疑都处理得很是怪异。老女人自杀的方式,是跪在那里,枪击下体,这更像一个刻意营造出来的死亡仪式。面对两个青年男子的明目张胆的温情,这成为了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在欢愉过后,她对年华不再的怨悔,对激情时刻的迷醉,对依稀前路的绝望,致使她带着极强的性意味,以死亡的形式永远将这一段留存在生命的深处。而性冷淡女人的苏醒,来自于她对自我的认识的转变,从一个接受的个体,变成一个参与者,这使她拥有了获得快乐的权利。对两个男主人公来说,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讽刺和嘲弄,这也是他们把喋喋不休诉说快意的女人一遍遍扔下水塘的原因。而这场变故最终使女人在两个男人要走上逃亡之路时坚定执迷的相依相伴。可以说,让·克罗德和皮埃尔以他们对女性的无比热情给了两个女人不同的新生,只是她们的处理方式不同导致运命相异罢了。

  影片的摄影呈现出来的画面很有力度,比如两个人的奔跑处理,或者汽车飞驰,经常摄影机高速倒退,人或车向摄影机猛冲,再比如情色场面经常同时有三个以上的人,摄影机逼近主体,画面被支撑的很饱满。音乐委婉而迷离,不露一丝疯狂的痕迹,有时候极尽调皮。演员表演上,大鼻子的德帕迪约和迪瓦尔将一对活宝一样的嬉皮刻画的非常成功,但从表现上看,迪瓦尔更好一点,德帕迪约的角色设定略显古板和乖戾,而迪瓦尔的角色更契合整部影片的基调,比如迪瓦尔因为偷车命根子旁边中枪后,那一大段歇斯底里的,要改装偷来的汽车据为己有的精彩狂妄的演说,的确使人物鲜活异常。

  整部影片的讲述一直在轻松中行进,典型的黑色喜剧背景下的生存悲歌。导演在情节处理上显然有他回避的东西。比如嬉皮生活中暴力杀戮,毒品,甚至连同性恋在片中也被非常隐讳的讲述方法一代而过。导演把这些比较极端的行为从主人公身上剥离,对于表现他的同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导演的这种处理,使主人公都变得可爱起来。最后的结局设置,也没有相当悲惨的将他们推上死路,依然是在路上,让他们去狂奔。这无疑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们终将如何面对逃亡路上风风雨雨,会不会自我转变,都留给人们去思考。只是一场无所顾忌的疯狂之后,他们迷茫的带着年轻的身体,放荡的激情,又上路了。

 2 ) 决定好好学法文

能看到这部74年的法国片,感到真是很幸运,已经重复看了好几遍.那种背叛,无法无天,还有无耻下流的幽默深深的吸引了我.
Miou Miou is so beautiful in this movie, can believe she was having her baby daughter born in the same year with Patrick Dewaere, who was dead 8 years later.
Well, back to the movie. it's a wonderful movie, the one and only, I don't want to tell much about the content, but I think after this, I officially fall in love with the French movies in the 70s and 80s.
I really need to learn more French hardly, and for your guys: try everything you can to get this movie, and watch it, watch it, watch it.

 3 ) 两个"伪嬉皮士"

  乍看之下,这部电影还不错,拥有公路片的美丽外壳.(1.他们不停的在跑,在跑,在跑.2.沿途的美丽风景.3.配乐相当不错,极符合公路片应有的那种节奏,韵律.)
  导演成功的使观众觉得两位主人公一路上所进行的各式各样的犯罪活动很有趣,很酷!为什么观众会喜欢呢?其一,我承认,导演确实一定的执导功力.其二,可能每个人内心中都有所谓"恶"的本性,想做一些违反社会既定规范(包括法律)的事情.其三:作为观众的我们主观上认定他们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嬉皮士",所以他们一切作恶的行为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嬉皮士".如果"嬉皮士"的众多定义中包括"一群追求完全个性解放的人","一群追求人权平等的人"这两个定义的话,(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那么女性在"嬉皮士"眼里就不应该被解放吗?难道女性不应该得到与男性一样的平等人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两位男主角在一路上侮辱女性的行为难道能被称为是"嬉皮士"应该做的吗?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两位男主角是"伪嬉皮士".电影本身也是一部包裹着艺术片外衣的低质量"商业片".

 4 ) 年轻的大腿

  垮掉的一代。嬉皮士。在路上。可能是这部影片的关键词。
  两个年轻人。穿着紧绷绷的牛仔裤和衬衣在街道上的画面反复地出现。他们总在问: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跑?(被追?)
  他们分享一切。
  享受着年轻的大腿给他们的青春带来的无限快乐。

  影片以公路电影的形式串联起一个法国式的故事和人物情怀。
  在整个路途中,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共产主义生活——开抢来的车子直到汽油弹光之后再抢下一部车。伙伴们一个个加入,从性冷淡的按摩女郎,到两人为了逃避性冷淡而故意结识的出狱中年大妈,到用手枪插入阴部而自杀的出狱中年大妈的儿子,到他们入住的海滨别墅的主人的女儿。所有的伙伴都和他们在车上度过了一段段快乐的生活,最终得到了他们企图得到的,全新的。
  性冷淡女郎得到了高潮。
  中年大妈得到了关爱,并挈带关爱走向死亡。
  出狱的儿子终于报复了曾让他自杀的监狱长。
  被禁锢的中产阶级少女得到了第一次性爱。
  如果放下伦理观念,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具有仪式感和美感。
  镜头缓慢而具有张力,充分发掘了人体的美丽和运动的快感。

  他们的人生可以就这样一直开到车没有油,然后再去找一辆车。
  这种行为模式本身就具有了意义。

  话说回来,这三个年轻人是彻彻底底的流浪汉。

 5 ) 我的收看簿:《圆舞曲女郎》

两个恶棍在某次逃亡的过程中邂逅了一名年轻妓女。这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可惜是个性冷淡,于是这对好基友不堪忍受同她H时的毫无乐趣,就抛下她再度踏上猎艳征程。结果他们在征程中遇到了比较诡异的事情,就再次回到那个妓女身边,不久妓女的性冷淡治好了,于是三个人从此维持着这样的关系直到最后。人物比较渣,但是故事还算有趣,女主角的样子很不错,而且挺好玩的,性冷淡刚刚治好的那个桥段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

 6 ) 《圆舞曲女郎》——嬉皮士的狂欢

大多数人对无恶不作的流氓既痛恨又躲避。实在躲开不了就自认倒霉。这是大众心态。 而这电影里的两个家伙却让你恨到上瘾。恨到想和他们连体作恶。恨到自己也“爽”了进去。至少影片里的女人们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六十年代起那场席卷西方的性解放运动孳生了大批的嬉皮士:喇叭裤,长头发,迪斯高你是否还记得。滥交,反道德你是否听说过。 真的感觉导演在享受嬉皮年代的狂欢。真的感觉演员在享受堕落的快感。真的感觉观者在不可思议的镜像中,下意识的在羡慕那些无耻行径! 无从知道这两个家伙是发小,还是蹲牢时苟合上的。反正整部电影所有的抢,淫,偷他们都形影不离。甚至每次遇见女人也同欲同灭。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电影里的女人们从开始的惊吓到后来的合污竟然这么心甘和带感。 那导演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或许就用影像展示那年代沦丧的风潮。如果真是这样,也未尝不可。法国文学中就有自然主义的全盛时期,左拉,莫泊桑们只铺展故事抖出事实,诊断和下药那是政府和社会该去做的事情。 ——影片中那两个家伙永远在公路上奔跑,而奔跑中又不忘偷抢作恶。 第一分钟导演就在抓你眼球:风大的街上,一个胖妇人购物回家,德帕迪约(大鼻子情圣的饰演者)硕大的身躯蜷缩着坐在超市的购物车上,他的同伙滑稽后推。胖妇人越惊慌疾跑,追随的流氓越欢快调戏。当接近时,左右各一手抓了把胖妇人的臀部。而此时配的音乐竟然是俏皮中略带哀伤的小提琴曲。这让我马上联想起[发条橙]里那无赖做恶时贝多芬的音乐协伴~~

当被众市民一路狂追跳上一辆开驶的列车时,发现一节空旷的车厢一个少妇正在哺乳着婴儿。这两个无耻的家伙竟然左右夹击而坐,对少妇提着狗血的要求。他们的下流直接了当。用现在的话来说:爱咋滴就咋滴!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女人退避无望后,放下哺乳的婴儿在空荡的车厢里三人同欢。而到站下车时,对着前来迎接的丈夫温柔如往昔。 另一次在海边,烧烤而吃的一家三口看见自己未熄火的车被这两个流氓即将开走时,青春叛逆的女儿竟然当场协助两个无赖和父母反目。而且就此决绝地抛家跟随。她年少反叛的心似找到了组织?! 一路野马狂奔的两个恶棍放纵着自己的行为。荒诞不经的情节充斥屏幕。然就是这样的嬉皮流氓却时时激发人们的欢喜。 不单是他们的造型,更多的是人心中都有肆意妄为的渴念。而这影片作为驾在观者心深处的桥梁,让人们有种野的冲动。反价值观的狂喜! 正如黑帮题材这么多人喜爱一样:男人的流氓情结,女人的强悍崇拜! 这种难以置信的肆意放纵贯穿全剧且喜感连场。而以通常的观点,这所有的行为无耻到极点。以通常的认知,这所有的邪念不可饶恕!而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风潮下,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刻着它时代背景的烙印。 总之,这电影呈现出来的“爽”涉及的不单是人性方面的,更有社会性的! 影片在接近尾声时,安排了个始料未及的突变。我想,这正是影片浓重而警示的一笔:一个才出监狱的老女人,遇上这两个家伙后,用她更老辣更淡定的做派俘虏了这两个年轻人。 经历了三人乱欲后,看着熟睡在床上的两个年轻身体,她悄然的走到镜子前,从包里掏出手枪,在另一个房间,另一张床上对着自己的下体扣动扳机。。。。。。

这个身经磨砺的老女人长年的监狱关押心本已麻木,当自由来临时,当两个年轻的身体又唤醒她的滚烫后,她感触着这最后的欲情。当可怕的空洞袭来时,她似看见了自己的从前。她知道,极端的堕落只会带来更毁灭的后果。在极欲后的温度还留,在人性尚存时,该结束了! 我们不清楚,这老女人的自溢是否敲击醒两颗肆无忌惮的心,如果做到,她的死,是值得的! 看这影片时,几次想起另一部著名的电影[发条橙]。都是十恶不赦的流氓。一个被国家机器压制着他的暴力,用实验摧毁着他的本能。 而这一对,用黑色幽默叙述着最后的挽歌。那什么才能拯救呢?留给观者。 电影结束时在想:时代在变,风潮在不一样,可有的现象远未去除。朋克是划时代的,堕落总有人去深陷。 电影或许会在瞬间让你警醒,可真正拔出需要社会系统性的改善![完]

 短评

如果对方很熟练,那么她就更加自卑,所以一直性冷淡;如果对方跟她一样自卑,那么她会很高兴和自然地投入“熟练”,即她终于能成为一直幻想中的强势角色了。

5分钟前
  • 花黄夏天香故
  • 还行

是不是六七十年代的法国电影都这样啊?所有的影片都是嬉皮精神,让人感觉没有一个正常家庭!!

10分钟前
  • 第十个缪斯
  • 推荐

Paris Premiere, 2009/6/13

11分钟前
  • 王小妞
  • 推荐

“永远年轻,永远纯洁,永远在路上。”以欢舞放纵对抗虚无死寂,以燃烧生命替代渐行渐远,60年代的「精疲力尽」余声,延宕至70年代,远方似乎成为唯一的出路;这座城市这个时代,我们来过活过,莫罗的出现奠定悲剧走向,又见于姨出演变态美少女。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他娘的笑死我了笑死我了。莫罗一出现真是分外激动啊。3P啊!

18分钟前
  • 了花
  • 推荐

Jeanne Moreau出现之后便好看起来,Miou-Miou终于得到了高潮,又荒诞又可怜又绝望又欢喜。一直等到最后十分钟阿姨才出现,阿姨当时还是少女,突然她就笑了,笑颜跟现在居然一样!Bertrand Blier说原来的结尾是他们三人车祸身亡,哎还是让我傻傻地以为他们可以一直这样吧,虽然整个基调其实也是绝望。

2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生活在别处?叶芝驶向拜占庭,心有余而身已老。卡夫卡往K城堡,望得见而走不到。卡瓦菲斯去他的城,神往之而逃不了。远行去他方?伊芙琳止步登船口,逍遥骑士世人皆欲杀。小说家桃源宾馆坐谈会,悠然聊诗意…江原道上无奇遇,沙漠那头是沙漠。坐拥图书消暇日,远方只在光影中

2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两个混混的恣意人生,布里叶出手不凡,佳作四星半。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美国有《逍遥骑士》,法国有《远行他方》。其实,布里耶不是不把女人当回事,他只是觉得一切都是虚无。在这场漫无目的的旅行中,滥交不算什么,杀人抢劫也不算什么,最怕要思考所谓“活着的意义”。人生的乐趣不就在于边走边看吗?既然没有方向,那就索性一直开下去,直到油箱空空,弹尽粮绝……

33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力荐

嬉皮士的电影,看到了于佩尔的青春时代,德帕迪约的JJ。

38分钟前
  • 梅阿查Raul.东
  • 还行

拧奶头儿;头回3P,我打赌你不会让她高潮。你的废话能让她爽么?能认真点儿吗?能表现地专业些么?…3分半,短跑选手,你到终点了,但她还在起跑线上,精彩的表演;手量杰奎琳胸罩,先猜14岁,再闻内裤,感叹好老,都16了;让娜莫罗吃饭;枪击下体自杀;-我高潮了!-闭嘴!抬起扔河里;我们去哪儿?

41分钟前
  • 菘中云一
  • 推荐

法国嬉皮士,性解放,喜剧色彩,比美国新好莱坞走得更远。《逍遥骑士》,公路元素。母亲与娼妓。冷雨——冻鱼。导演真是怪才啊。

4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用很快乐很神奇的基调来讲述两个混蛋的旅程。两个嬉皮士一路打家劫舍,和各路女性厮混。性在此片中篇幅很长,作用重大,既体现某些人活着的意义,也让另一些人绝望自刎。

47分钟前
  • 天使之城
  • 推荐

还没有弄清他的电影的风格..

48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典型法国颓废一代的生活,这导演也是个怪才。

53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五年后再看感触良多。当年并不能理解嬉皮士文化,也对里面的香艳场景毫无好感。复看之下才明白创作者深埋其中的感动。只有这两个嬉皮士会去帮一个刚刚蹲了十年监狱的女囚徒。他们把捍卫尊严的手枪给了她,给她买新衣,吃海鲜大餐,在海边散步,和她在柔软的床上做爱。在生命最灰暗的时间里,年近六旬的女囚徒做了一个完美的梦。她知道自己今后的日子里再也不会有更美好的时刻了。于是她自杀了。人这一生,就这么些事情。穿衣吃饭,睡松软的床,做爱。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嬉皮士那种不计代价的自由就是剥离了人类社会规则之后,对这些东西最纯粹的追求吧。我们分享一切,我们从不独自占有爱侣、金钱和子弹。

55分钟前
  • 夏一尘
  • 力荐

英国基友片是潮冷阴湿处处都是晦涩难懂的黑幽默,法国机油片喜感嬉皮暖烘烘。前者处处都腐,后者暴力咸湿,共同点是都有一对极度颓废,愤世嫉俗,神经质,无聊,荒诞人森观偏执,价值观非主流,多愁善感想象力丰富烟酒不离身,放荡又落魄的A+B好基友。

60分钟前
  • 猫龟🐌
  • 力荐

让我们一边谈谈性是什么,一边一路向远方开去,直至在青春挽歌中筋疲力尽粉身碎骨。7/10

1小时前
  • 神仙鱼
  • 推荐

横的怕不要命的,古怪的幽默感比较有趣

1小时前
  • 衫弃
  • 还行

都話「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放系70s垮掉的一代嘅法國後生仔身上就基本上work啦。兩個油脂仔,身無分文,靠偷呃拐騙過日晨,一次在偷車時認識了一個一直無法得到性欲上的滿足的妓女,果然爛仔同妓女就系perfect match。於是三人同行,青春、激情、性愛、沒有道德和法律的生活;遠方,一直走著。一個屬於那個時代的邊緣人「C'est la vie」的樂觀生存故事,這程遠行其實就是人生的隱喻。結尾睇到家陣法國電影界嘅一眾大牌Isabelle Huppert、Thierry Lhermitte和Gérard Jugnot等都出嚟打咗一趟醬油,都感幾意外。

1小时前
  • 阿蚊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