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舟

科幻片俄罗斯2002

主演:谢尔盖·德雷登,Mariya Kuznetsova,Valery Gergiev

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播放地址

 剧照

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2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3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4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5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6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3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4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5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6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7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8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9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04

详细剧情

  一名当代电影人与另一个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Sergei Dontsov 饰)发现自己置身于圣彼得堡的一座古老的宫殿中,周围的人完全看不到他们。两人结伴在宫殿中徘徊,见证了暴怒的彼得大帝用鞭子抽打他的将军;凯瑟琳女皇的私人生活;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以及1913年最后一场辉煌盛大的宫廷舞会。短短100分钟内,亲身经历了俄国200多年的历史……  本片荣获2004年阿根廷影展最佳外语片奖、2003年德国相机奖剧情片荣誉奖、2003年西班牙奇幻电影奖最佳男主角(Sergei Dontsov),最佳剧本和最佳导演、2004年尼卡奖最佳美术指导、2003年旧金山影评人协会荣誉奖、2002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视觉奖。

 长篇影评

 1 ) 永远漂泊 永远活着

一个长镜头,运动一千三百米,穿越三十三个长廊,呈现八百七十六个角色,总时间超过九十分钟,构成了索科洛夫这部带有实验性与创新性的伟大电影。

画面在黑色与叙述者低沉的语音之中展开。镜头从来参加冬宫举办的宫廷舞会的贵妇们开始呈现,而她们,还有沙皇的权贵们,将在在随后的革命中被砍下头颅。镜头跟随着人群穿越冬宫,观众可以看到彼得大帝、凯瑟琳大帝、普希金、波斯王子、天使、Hermitage博物馆的俄罗斯艺术作品、尼古拉二世一家最后的晚餐等等。镜头终止于舞会结束,穿出冬宫窗户,黑白色调寒冷而苍凉的波罗的海海面。镜头记录了冬宫的最后一场宫廷舞会,装进了俄罗斯数百年历史。

长镜头是一种真实时间的叙事方式,而索科洛夫却用真实时间的形式来表现被压缩了的历史,绵密到窒息,真实而无情。如果把时间理解为人对此在的感受,历史等于现在,现在等于将来,一切只是无穷无尽的循环,正如索科洛夫在片尾的画外音:“看,周围大海环绕,我们注定永远漂泊,永远活着。”这是索科洛夫对俄罗斯命运,或说是人类命运发出的悲怆低语。索科洛夫说:“这是俄国地狱的标志,没有一种文明、文化或艺术能阻止数百万人的毁灭,东正教无法做到,基督、艺术和教育都无法做到,什么也阻止不了数百万俄国人的消失。”

超越90分钟的长镜头,终止于窗外寒冷苍凉的波罗的海海面,这一刻,前面那些连绵不绝的热闹、繁华和精美都化解在无尽的苍茫与凄凉之中。

 2 ) 一意孤行

一个世纪已经飞逝而去, 一座新的城市拔地而起,那是我们北国的花园,那是我们北国的奇迹。它在阴暗的森林和沼泽,傲然地崛起、巍然屹立。……古老的莫斯科黯然失色,怎么能和这座新的都城匹敌:它恰似一位年老孀居的太后,在刚刚执政的女皇身边侍立。——普希金


在天涯影视,被泉妹妹邀了要探讨《俄罗斯方舟》,我有什么发言权呢?第一遍虎头蛇尾,第二遍走马观花,倒是的确留心Sokurov90分钟一个的长镜头,但那有能怎么样?

先尽情地矫情——挺喜欢,喜欢到说不出——Sokurov的意图太明显了,那个作为导游的19世纪法国驻奥地利大使,基本上代表了欧洲文明的精髓,从最开始对俄罗斯文化的不屑一顾,到最后几乎是顶礼膜拜,与其说是西方逐渐接纳了处于“东方”的俄罗斯,还不如说是俄罗斯在进入西方“文明社会”中经历痛苦与嬗变。Sokurov既小心翼翼,又雍容大度,他挑了珍珠串成华美的项链给你看,同时也指给你项链绳索的老旧。

可是,俄罗斯的方舟,却惟独少了心脏莫斯科。莫斯科的缺席,窃以为也是老索选景的局限。因为只在那一座美术博物馆爱尔米塔什(Hermitage)——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宫殿里兜兜转转,一个长镜头一跟到底,也就只能在有限空间内纵向做文章,而无法横向旁征博引了。他要达到某种技术上的极至,必然放弃许多。后来想到老索的片子(虽然有说他是老塔的接班人,但是两人的风格、作品气质明显不同),几乎都是把情节设置在逼仄的空间内。

比如《母与子》,说好说歹,咬牙看完了,母子两人在陋屋内相依为命,儿子偶有在林间,却几乎是独处,广大的空旷下个人如此无力。《父与子》,有些微远景和街道的勾连,但是真正的内容都充斥在山城某处的阁楼内。《坚忍的航程》,水兵们在潜水艇内重复着机械的无聊的生活。还有他饱受争议的那部希特勒与爱娃的片子《Moloch》(1999),元首与身边的近臣龟缩在“岩穴”里,他无限的野心只能在一个城堡内膨胀。《俄罗斯方舟》,彼得堡那个美仑美奂的方舟,说到底还是个孤岛,仅仅是俄罗斯上流社会的精华,可是,的确让人看不到根基。

老索的意思是从一个“点”激发出汹涌的潜能吗?

补充一些幕后:影片在2001年12月23日一天内拍摄完成,在圣彼得堡是件空前盛事。当天下午13:50开始,15:18结束。这一天被称为“这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摄影机在90分钟内转换过36个房间及楼梯走廊,穿越4个世纪。影片在2003年5月在圣彼得堡放映,祝贺它的300年生日庆典。
法国驻奥地利大使——侯爵de Custine,历史上确有其人,写过一本著名的关于他19世纪早期在俄国圣彼得堡游历的诽谤性的书,因此被认为是“恐俄分子”受到谴责。


《方舟》该是《父与子》之前的作品。辨出俩人:法国大使在通过某厅(我也太不专业了)时,有个傻乎乎的小书记员,围着高谈阔论的大使转,一脸狐疑,那个是《父与子》里的邻居萨沙;大使在一副画作前质问一个小青年,小青年惶惶惑惑,那个是父亲执行秘密任务而下落不明的费奥多。


 3 ) 打破常规

全程斯坦尼康式的组合镜头,上帝般的主观视角如同《柏林苍穹下》,目睹俄罗斯300年的历史。

我坚信巧妙的运动是电影表达的最佳方式。这样的实验值得尝试。

出现了几个问题:1.多余的镜头,造成了表达的繁琐。最典型的就是转场时候无意义的摇镜头。2.一些细微之处,暴露了剧场灯光的放置。开门时门上有明显的人置光的反光。3.开头五分钟短焦镜头拉长了画面z轴的距离,夸大纵向运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面部的扭曲。为什么用短焦?我猜测是因为灯光提不上去,风雪阴暗的环境和狭小的室内想要保持一定成像效果,只能用短焦。到了室内后改用人眼焦距,就自然很多了。4.很容易让观众晕镜、出现看鬼片的感觉。5.尽管极力避免镜头衔接中的不自然,但还是有衔接痕迹。6.移动过快频闪的出现。所以这法国老头子走这么慢,高跟鞋哒哒哒哒的。

她们的裙子都好美啊!!用的镜头很贵吧!!

 4 ) 昨夜朱楼梦

是日,与二三友人相约某胡同里看冷门电影。入场晚了,前面的部分都错过了,正看到鬼魅一般穿着黑色大衣的瘦骨嶙峋的侯爵在黑漆漆的走廊中徜徉在无数精美的画作面前。他发出的嗯嗯的奇怪声音让我以为这是个鬼片。听着他发表的欧洲中心论,与在黑洞洞的走廊里的呻吟,煞是难熬的一段。 跟着摄影者的镜头,也跟着这个长得略像古畑任三郎的侯爵的踱步,忽的豁然开朗,宫廷变得明亮而华美,我们的视觉盛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已经风烛残年步履蹒跚的叶卡捷琳娜女皇令宫廷教师把成群的孙辈带到面前,令他们规规矩矩行礼。而后这老年的、颤巍巍的女皇在侍卫搀扶下,在冰雪覆盖的院子中穿行、继而奔跑起来。镜头视角跟在她的背后,长长的裙摆拖在雪地上,一直奔跑着。那个淫威、果敢、用一世赫赫战功的,曾经豪情满腹地说出“我两手空空来到俄罗斯,而现在我则要献上我的嫁妆,那就是中亚和波兰。”的女皇现在老成这般,不知是跑向新的希望,还是把往日荣耀抛诸身后。 又打开一扇门,波斯使者觐见。我不了解这段历史。倒是看看服装之精美,宫殿之辉煌。 又一暗一明到了走廊,一群孩子欢笑着跑过去,一个仪态娴雅举止高贵的女子召唤他们去吃饭。她的语气太温柔,我从听到第一声дети起就被软化了。我们描述沙俄末代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蓉娜时总在声讨她好弄权术干预政治,但是电影里身着白衣的女子实在温柔可人。 最后是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有无数露出香肩身着华服的美丽贵族女子。穿越来的侯爵也翩翩起舞了。舞会结束,几千人缓缓离开庞大的宫廷,走过一道道走廊,一条条阶梯。就像我们在剧院散场的景象,只是更加盛装。 关于这个电影,很多人对长镜头有各种专业解读。我不是摄影师,没有任何技术概念。在我的想法里,动用了四五千人的演职员,做出这样一部电影的意义,其实是在追寻一个早就消失的昔日的美好的梦。 电影《海上钢琴师》里,1900边弹琴边半梦幻地描述他的精神漫步在其他城市。俄罗斯方舟里的两个人大概也是灵魂出窍穿越二百年看见无数历史的残片。 又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大概是在曾经雕梁画壁的朱门大宅前,回想满床笏时代的生活,对着鬼影幢幢的荒冢一堆写出那样一部故事。过往飘荡在历史的空气里不可寻觅,因为我们只有五感。但是若有六感七感变成extrasense也是怪可怕的。 不知道导演本意有没有这种佛家的看穿红尘避世心理。在我看来,最后一段舞会散场不过是在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无论舞会多么盛大总要结束,无论众多宾客要花多久时间才能走完无数道长廊离去,都只是沉浸在过去了的喜悦里。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电影中的侯爵爱上了圣彼得堡的一切文化与气质,留在了那个时代。而我们曾经美好的时代流传在祖母口中xx马路上xx公馆的故事里。总有一天也会变成历史在空气中的一个印记而已。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 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5 ) 和哲学无关,一次视觉的盛宴《俄罗斯方舟》

题记:
如果我们丧失了对信仰的虔诚,那么我们从此失去了家园!
—— Osama Kavkalu



我们为形式所震撼,我们却因此只能游离在俄罗斯艺术宝库中的大门之外,我们的影评人大谈长镜头,却无法跟随着导演的眼睛去认识俄罗斯伟大的古典艺术,因为,这是个快餐的年代,我们已经放弃了欣赏和思考!
回忆吧,想一下,电影史上有位大师他的第一部彩色片,采用一镜到底的技术彪炳电影史!技术是外因,内容才是每个电影人必须追求的。
一个镜头,没有必要一直保持仰视姿态,《俄罗斯方舟》的题名已经告诉我们:方舟上的是艺术,决不会是形式。
当代技术使得电影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是,电影首先是人的艺术,一切的内涵应该围绕着人进行,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停留在对技术的迷恋中,这样必将如同海派,陷入在结构华丽的虚空中,本末倒置!
有人把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urov)和塔可夫斯基类比,真是滑稽,索科洛夫的长镜头带着旋技的故意与塔氏的内敛和布道式的作家电影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
索科洛夫的勇气不是因为技术化的一个长镜头,而是,他敢于介入浩瀚如云的俄罗斯艺术史,带着我们穿行在俄罗斯的艺术史中,也从艺术为切入点,对俄罗斯的历史、意识形态、政治、音乐,建筑的做了全景式的回顾,虽然是蜻蜓点水,但是观众已经大饱眼福了!
已经有大量文字在介绍《俄罗斯方舟》的背景资料,但是,由于我们自身(包括鄙人)我们只能游荡在圣彼德堡的埃尔米塔日 (Hermitage )宫博物馆【注一】的打门之外,任西伯利亚的寒流穿越我们的空空荡荡的头颅,我们走马看花的“轧闹猛”,在那些艺术瑰宝面前却说不出所以然。
唉!
会意或梦魇,我们和艺术的精灵同行。跟随他在他磁性的声音中进入俄罗斯艺术的殿堂,这部只有导演,没有演员(演员在其中只是艺术镜框中的存在,导演的提线傀儡)的影片中,抚去花哨的表现,认认真真思索一些问题。
这是一个当代人对逝去时代的注目礼,这是一个当代艺术家对无法逆转的追忆,这是一个商业的年代,这是一个权威可以被“通奸”的年代,我们已经耳闻过堂堂的国家级博物馆中举办的傅抱石画展竟全是赝品,我们也看见在资金运作中一些人不甚经典的作品可以堂而皇之进入艺术的殿堂,套用我认识的一个装置艺术家的话来说:艺术是什么?!艺术是玩意!
一个玩意的年代,方舟注定成为残骸,在我们的意念中轰然倒塌!
进入埃尔米塔日故宫博物馆的是个法国外交官,这是种身份认同,俄罗斯横跨欧亚,东西文化的精华在此交融,但是俄罗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是欧洲的,那个影子的身份就隐喻了这一点。
豪华的宫廷舞会,名媛淑女云集。怎样的开始有着世事的无尽沧桑,痛话当年,却只是梦中胜景,虚影可梦,繁华已失。
那个法国外交官说:会不会所有的一切是为我上演的…
是的,这是俄罗斯的怀旧,这是对心念中对昔日时光的苍凉回眸!
这只是戏,导演明确告知了。有人言“历史的瞬间消失与活着的成为死去的悲哀成了主题(原文如此)…”【注二】,可是,在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导演一次次对埃尔米塔日故宫博物馆艺术致敬。那些人,那些历史场景中的人,只是艺术殿堂的花哨陪衬,可以忽略不计。
对彼得大帝的讨论,是历史和情绪的讨论,那些君王,那些心情各异的君王无论在位时的政绩怎样,大多数都以他们的喜好给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个人的修养往往促成了这一切,路易14、彼得大帝乃至中国某些君王都因为他们的收藏而给世界留下一份瑰宝。只有暴君,无知无识的暴君才会肆意践踏人类文化的宝藏,历史早将其们钉在了耻辱柱上,让后人唾弃!
欧洲身份,是俄罗斯一直想挤进去的,对于欧洲而言当年的俄罗斯在思想上还是个小弟弟,为了俄罗斯走向西方和走向强大,彼得大帝在300年前进行了伟大的改革,也使得俄罗斯成功进入欧洲思想的版图。艺术是传承的历史,它是永生的,它们寄存了观者的面容,而观者带着精神的愉悦渐渐淡出人间和记忆同在。
我希望这是内阁时代的寄语表达了导演的心态,那是强盛和精致的年代和今天的脆弱和浮浅截然不同。它在我们观看那些油画、雕塑的时候刺痛了久已麻木的内心,我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还有没有雅兴驻足艺术宝库,细细品味艺术的纯净和脱俗?!
优美的旋律中上演着诞生在意大利的芭蕾,欧洲宫廷的品味在这个当年的农业国宫廷同样成为时尚,时尚在历史的特定时刻成为变革的动力,成为融入的先声!凯瑟琳女皇在此成为景象的一部分进入俄罗斯历史的腹地!
旁白,充满了没落时代对辉煌历史的敬义和感慨,远去的不仅仅是女皇,远去的还有一去无回的精神和理想。
在历史的回廊中瞩目,在建筑的恢弘中思考,引出了拉斐尔的话题,一个伟大的复兴年代的传承,俄罗斯建筑淫浸着欧洲的风貌并且在思想上一脉相承。
埃尔米塔日故宫博物馆的建筑明显有着文艺复兴建筑的余韵,人,在其中,川流不息,人,带着艺术的美感远去,留下,那些雕塑和绘画,历史的记忆里,精神传扬!
在那宫殿中,那些巨幅的油画令人震撼,但是,由于对俄罗斯流派的不甚熟悉,我无法知晓他们的背景,这是遗憾,我也询问过一些画家朋友,他们对俄罗斯流派也知之甚少,真的可惜了。
导演提到的《施洗者约翰的诞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丁托莱托的著名油画,创作于1560年,在此提及我想必然有着特定的含意,约翰的诞生是信仰和坚定的诞生,隐喻着对艺术的态度:坚信和无悔的皈依(看看《圣经》,您就可知道为什么我这样说)。此画被特别提起,可以看见导演的艺术的态度和执着!】
这是呼唤,呼唤浮华年代里可能的信念坚定!
这是呼唤,呼唤我们对艺术女神的尊重和认知!
艺术,是美的,但是,艺术家在任何年代都是一种“痛苦”的修行,需要对时代的自觉的保持心智的距离,只有距离,才能让我们看清目标!
在另一个展馆中我们看到了佛兰德斯画派著名画家凡·代克的油画《有鹌鹑的处女地》【注三】,导演特指的每一幅画多有着意含,导演让我们跟着天使远离轻浮,在上帝的庇护下使心灵安详、平和、宁静,这些古老的人类精神在当下正在消亡,人类已经被坏品味败坏了口味!
如果我们丧失了对信仰的虔诚,那么我们从此失去了家园。
归去来兮,天使 或 上帝!
跟随天使,慢慢介入艺术的世界。下一个屋子有着魯本斯1618的杰作《西蒙的盛宴》【注四】,面对大师,我们可以审视时代和心灵!
门,纵有一天会被关上,但是,请你不要关上和艺术女神沟通的心灵渠道,它能使你远离俗念的干扰,成为一个大写的生命。
你可以进入网上的埃尔米塔日 (Hermitage )故宫博物馆,和《俄罗斯方舟》一起,一个一个房间观赏这些美轮美奂的艺术,那刻你的心灵回翔飞起来,那刻,你能明白艺术的真实含意是什么!
他穿行在冬宫,穿行在历史深处…
在西班牙画家葛雷柯(Greco)的圣经画《彼得和保罗The Apostles Peter and Paul》面前,他和一个孩子谈论宗教的救赎意义。
当他和一位老年舞者在伦勃朗的1636年油画《达娜厄》(Argos国王之女,珀尔修斯之母)面前对话,导演再一次讲述了心灵的主题,艺术,是发自于灵魂的感动,语言是多余的,舞者轻盈地旋转而去,留下他,在冬宫的昏暗里继续心灵的漫游!
当他来到林布兰特(Rembrandt)1635年的巨画《奉献以撒(The Sacrifice of Isaac)》面前一队匆匆而去的兵士走过,导演每一次对画作的选择都有其象征意义,熟悉宗教史和艺术史的朋友不妨对照一番。
而他对林布兰特 1668年的《浪子回头(Rembrandt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的凝望不正是导演对战争中的兵士和我们的寄语吗?!
而交错时空中无声的冰冷的冬宫讲述着二战的惨烈,一口棺材就是最好的控诉!
伊朗使节造访沙皇的镜头,是导演对泱泱大国的心酸回望,也是对俄罗斯当下羸弱的一份辛酸。对于,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而言,现实的一切只剩下意念里的雄壮。
与之对比的是沙皇家族最后的晚餐,在时代的洪潮中,生命,无论是帝王和庶民都是微尘而已。
舞起来吧,在昔时的荣耀下;舞起来吧,让你的躯壳进入俄罗斯的命运中,那些陈年往事因为你们的扮演再一次撩拨心伤!在1913年的辉煌盛大皇家舞会中,圆舞曲中告别贵族的年代。
从此,革命的波澜席卷欧亚,地球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屹立东方…
一百年后,海涛依旧,但,佳人何处!
海,埋葬了说法,埋葬了乌托邦!
历史,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导演在手法上创下了一个电影史的记录,但是,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导演的视野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一份凝重的艺术历史回顾。导演以这代人的思考对几百年俄罗斯的历史进行了俯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是难能可贵的对文化尊重的态度!
在这个被上帝遗弃的时代,在这个没有诺亚的时代,“有家的凡高,无家的我们!”【注五】是当代普遍的写照,在华屋高堂中,我们沉迷肉身的麻木,可是,心灵上,几个人能够真正的诗意的栖居?为名利的你我,难矣!我们漂浮在浮躁和虚华中,今夜,愿你留下,用心灵扣响艺术之门,让我们在欣赏和回味中归返本初的真。
这部电影是导演智力的创意和尝试,也许对于艺术的门外汉而言,只是视觉的猎奇,他们,永远只能停留在艺术的城堡外――
匍匐在地,哆嗦不已,却从没有想过思索一下,怎样才能拿到一柄艺术殿堂的钥匙,让自己的心灵和大师通灵!


2003年11月12日 星期三 于15时35分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于 浦东 寒鸦精舍 初冬凉意中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注一】:埃尔米塔日 (Hermitage )故宫博物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冬宫)在圣彼得堡(前苏联叫列宁格勒)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内有270万件展品,(www.hermitage.ru)与巴黎的卢浮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该馆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日(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而冬宫也因为上个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人类政治史,这是挺有趣的事件。
【注二】引文出自2003年11月7日《新闻晚报》14B(大话版:《由沉重到抽象的生命哲学家》)
【注三】《有鹌鹑的处女地》:http://www.guggenheim.org/exhibitions/past_exhibitions/connecting_museums/exh_her_painting2.html
【注四】魯本斯《西蒙的盛宴》
http://www.ss.net.tw/list1.asp?PageTo=3&num=209篇幅
【注五】语出《艺术世界》
【注】因为篇幅关系,对有些画的出处没有指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艺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寻找的过程中,你能获得无穷的乐趣。
【注】《俄罗斯方舟》Russian Ark
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urov
主演:亚历山大·查本Alexander Chaban
   大卫·乔比尼David Giorgobiani
   塞奇·德瑞登Sergei Dreiden
国别:俄罗斯/德国/法国

 6 ) 一部被封神却没看懂的一镜到底影片

这是一部我花了很久才断断续续看完的俄罗斯电影!

看完之后,我终于发现,我没看懂!

我曾经说过,一部看不懂的电影不一定是烂片,它可能是神作,这一部就是!

因为它获得了很多大奖:阿根廷最佳外语片;德国剧情片荣誉奖;西班牙最佳男主最佳剧本最佳导演;尼卡最佳美术指导;旧金山影评人协会荣誉奖;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视觉奖!

其中,最值得封神的就是——“一镜到底”!

我不知道,也不明白,现在的导演,特别是国内的有些导演,好像把一镜到底或者长镜头奉为神作,有啥意义,难道就是源自于本片?

我反正对“一镜到底”并不感冒!

本片我就是历经多日,睡着多次,勉强看完的“一镜到底”,也没看懂啥意思,甚至连对白都没有仔细听读。倒是本片的艺术氛围对我的冲击力很大!

开始不明白,只知道摄影师扛着摄影机一直在走,拍到的场景、绘画、雕塑,甚至是建筑以及人物的着装,都异常震撼,后来才明白,这是俄罗斯的宫殿啊,这是200年前欧洲的宫殿啊!

这样的一镜到底适合拍纪录片,本片也有纪录片的成分,当然还有它的剧情,如果它只是拍纪录片,我觉得在我们的故宫加上解说,可以拍个一天一夜,不,可以拍个十天半个月!

但是如果加上剧情,譬如历史,文化,信仰,社稷,生活…这一类的剧情,怕是要一个牛批的导演+编剧才能完成吧!

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个极佳的创意,理论上应该拍出来的效果不比本片差!

但是,不是所有的一镜到底都是牛批的电影,譬如我曾经看过的小日本的《狂武藏》,就是一个武士拿把倭刀,从头砍到尾,二三十群演被砍倒后又爬起来接着被砍,硬生生营造出一个老几砍倒了几百人的效果,关键这些人反反复复出现在屏幕里,我都快都认识了!

不管我是不是对小日本有偏见,反正我觉得《狂武藏》就是一镜到底中的垃圾!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镜到底的电影应该就是战争片《1917》,毕竟我看懂了,还很震撼!本片演员都不认识,不评价!

关于此片,我是真心不推荐,看得累死人了!

推荐指数🌟

 短评

@ HKBC | 开场前突然每人发了一叠台词本,说字幕有技术问题可以开场十分钟内退票。问了一下说还是有字幕的于是留下来看了。字幕确实存在别字等翻译问题,但还不至于太影响观感。没想到最糟心的是放映卡顿,持续全场,不知道是不是帧率不一样的关系……感觉不好

10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這就是長鏡頭?這就叫藝術?這怎麼那麼雜燴的感覺,也並不美啊。很奇怪爲什麽那麼大獲好評,這裡面的鏡頭混亂,也不細膩。受騙了哦也許是我對俄羅斯文化不瞭解的緣故,不過還是不喜歡

1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穿越片。看了小索拍的各种博物馆纪录片之后此片实属正常,但这部影片伟大的长镜头实验掩盖了其丰富的意识形态症候:“别了,欧罗巴,我将继续前行。”对18世纪叶卡捷琳娜二世治下荣光的怀念,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反思以及对超越时空的俄罗斯文化/艺术的推崇。实属后冷战苏俄电影重要作品。

1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或许是影史技术难度最高的影片。『电影资料馆』

18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導演力求在創造一種時空和美學的錯落感。方舟,沒錯,真正的俄羅斯文化就在諾亞方舟上。

19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全片一个长镜头,真是令人吃惊,不知怎么做到的,最后一场戏真是碉堡。我也有博物馆情节。如诗歌一般回顾俄罗斯的艺术史。摄像大叔辛苦了。。。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赏心悦目一镜到底的斯坦尼康运动长镜(变焦与环绕),在冬宫轮番登场的俄国历史重要人物,仿若安哲开放性时空观的极端呈现,但难免乏味。以摄影师+旁白与外交官两个叙事者介入作间离,怀古伤今的感念与对艺术品/观赏者的凝视。汪洋上的俄罗斯方舟,亦是对俄国与欧洲若即若离关系的一个象喻。(8.5/10)

2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难度其实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每一次门的开•闭即可看成是一次剪辑点。考验最大的是持着摄影机的摄影师。

27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电影公社 导演应该把结尾和开头对接一下,那就可以放美术馆里永远循环播放了。

29分钟前
  • 深邃
  • 还行

为什么有人看得见老头有人看不见?他说闻到福尔马林味儿是什么意思?他遇到的几个奇奇怪怪的人比如吹气的那个是干嘛的?……诸如此类,所以没太看懂。我始终坚定认为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流畅好看,不喜欢这种自HIGH型。问小Z这电影到底想讲什么,他倒是一语中的:“就是说我们俄罗斯以前也很牛B”

33分钟前
  • 秦幽轩
  • 还行

7.7 虽然摄影机在片中充当了主要角色,但还是可以发现镜头是在POV与传统机位间不断切换的,传统机位带来的戏剧感不断地被POV镜头带来的临场感所打破,所以尽管这是一部一镜到底的电影,但它带来的视觉体验却是割裂的,这一点影响了叙事,也损害了观影体验。

35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重看# 一场巡回游弋在历史长河的漫游,低沉的呢喃和隐秘的叹息宛如对俄罗斯盛极荣光的招魂,一镜到底的主观视点是幽灵的如入无人之境,引领欧洲之友和观者穿梭于俄罗斯泱泱往史,如流水漫过以方舟意象出现的冬宫,如梦境不复再来。每个房间都开向某个撷取的特定阶段,可管窥从(欧洲)后门登堂入室,欧陆文明滋养的文艺作品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记忆,直至盛极而衰,到最终曲终人散,俄罗斯对于「欧/亚」归属始终抱有执念。花团锦簇的舞会场景呈现惊人调度,盛幕已降,“再见了,欧洲。仿佛是一场梦。”望向方舟之外的茫茫大海,他曾永远漂泊永远活着,如今决定永远留下。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实在佩服不加任何剪辑的单个镜头完成的那么长的电影虽然故事时代的穿插有些勉强,但是它的成功是伟大的,足以评上“力荐”。换句话说,没看过“Russian Ark”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42分钟前
  • who's 劳人?
  • 力荐

像个游览指南,啥情节也没有

45分钟前
  • kingfish
  • 还行

他的制作足够难,他的野心也足够大,但对于我来说,这真是一部毫无魅力的片子。当镜头变成一个角色,贯穿整部电影,迫使你不断放大摄影机的存在,真让人不舒服呀。

48分钟前
  • 黑稻子
  • 较差

整部片子唯一打动我的地方居然只有片尾的钢琴曲!。。。好吧,我承认感受到了导演某种「类似回味的忧伤」。但整个片子完全就是靠画面堆砌起来的,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剧情的起承转合居然几为0!这种东西可以叫电影吗??凭什么???如果这种东西能叫电影,那微信小视频为什么不能叫电影????

52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较差

尽管索科洛夫称并不是为了创造纪录而是“不与时间争辩”,但一镜到底本身是极其出挑的方式,是用数码技术写给沙皇时代的情书,是对宏大国家历史的缅怀与拥抱。大概只有幽灵一样的第一人称视角才能掩盖无剪辑带来的视觉臃肿及运镜抖动,影史得有这样一部电影,并且有一部就够了。排练6个月,100分钟硬盘

5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其实跟俄罗斯历史毛关系也没有,反倒是以圣彼得堡一地的种种见证,讲了俄罗斯来于欧洲,最终出离欧洲的整个过程。“方舟”的意象既有漂泊之意,又有自豪之感。广角长镜头如幽灵一般,技术上无懈可击,路边野餐不及万分之一。“欧洲”无名氏穿针引线,德军占领卢浮宫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

5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俄展*大光明。索科洛夫把冬宫变成了一道时空的公式,或不如说,一场仪式,其中时代排演为分庭抗礼的空间,迎接摄影机那小心翼翼的巡礼,从彼得大帝的面孔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背影,从格列柯的圣徒到伦勃朗的浪子回头,多么盛大的东方角落,悄然的低语也在提醒我们,缺席了的“监听”时代是怎样PTSD式的存在,历史那幽灵般的在场,引导游魂穿行在洪荒的梦中,那些吊灯与大雪,军服与舞会,被审美式地打捞,装进镜头的方舟,也像底片,在现实的、近乎穿帮的时间中显影(外交官的忽隐忽现),它结尾在缓慢的回望,就像对地理的模仿,就像费吉斯写的“通过舞蹈找到了自己的俄国性”,俄罗斯的辽阔同时是辉煌与荒凉,是狂喜与感伤,它让欧洲留下,却放逐自身。

1小时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一镜到底是想说什么?炫技必然削弱主题。

1小时前
  • 无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