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感觉最好的婚外情电影《不忠》(Unfaithful)
影片拍摄的非常细腻,绵绵不断的配乐和剧情完美结合使影片如入画境!在这个阴郁闷热的下午(其实从上午九点就开始看电影,之前已经看了3个了)这部影片《不忠》(Unfaithful)着实触动了我,看的时候就有很多想法,可是拖到现在刚才的很多想法已经有点朦胧了:)
我自己感觉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很少拍这样的纯剧情片,虽然她也是一部商业片,但她完完全全是在努力讲好一个故事。没有任何花巧,特效…我看到的只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每个人身边都有活生生例子的婚外情的一个故事!
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男人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9岁的男孩活泼可爱。一切都是从一个大风天妻子和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无意的相撞开始的。她本可以拦下眼前慢慢驶过的出租车回家的,但却鬼使神差地来到了那男人3楼的公寓。虽然没有发生什么,但是她平静多年的心被这一份小小的意外彻底粉碎。随后发生的我不用细说你们也可以猜出来。理查 基尔饰演的丈夫是我很喜欢的角色,不出几天她就发现了妻子的蛛丝马迹。
一般的婚外情的电影都是描写男人出轨,好像男人鬼混就是天经地义,女人注定都是要老老实实在家做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这个电影完全反过来了,男人是受害者。我原来对婚外恋没有什么感觉觉得很正常,可是看这个电影看到剧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都觉得有点恶心,为了他的妻子。有这么好的丈夫还有孩子却还在不断地做伤害自己亲人的事情。
她第一次和情人做爱是紧张 兴奋 享受的,在回家的路上那段情绪描写非常真实,脑海中不停的回放刚才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内心充满了矛盾。有幸福 有享受 有刺激 也有愧疚!此后的每次约会她都精心打扮,对丈夫敷衍 欺骗 冷落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情人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逛街,但是他们还没有结束,但是她终于明白自己应该回到丈夫身边了,毕竟那是他们的家!
丈夫也采取了行动,拍到了妻子和情人约会的照片,查到了情人的地址。终于丈夫和妻子情人面对面地碰面了,看着妻子和情人缠绵的床 看着自己送给妻子的礼物变成妻子送给他的礼物,他心如刀割,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想想你要是面对这样的事会怎么办?)终于失手将他打死了,至于以后的剧情我不想再透露了…….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自己找来看看吧。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2003年来看过最精彩的剧情片了,片中的一句台词我觉得很对“婚外情大部分都是以悲剧收场”影片中就是因为妻子的一个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好几个人一生的命运。婚后的平淡生活是很多夫妻面临的问题,要怎么去面对她那?你要是碰到令自己心动的情人会怎么样哪?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对待异性(非配偶)的向往吧?这部影片改变了点我以前对一些事的看法!
本来还有不少要写的,可实在是有点懒了,等有时间再补写上吧:)
2 ) 情欲:美与丑的辩证;婚姻:爱与利的捆绑
美国电影《unfaithful》(2004年),名字本意为“不忠”,引进国内译名为《出轨》,在出轨几乎已成全民运动的年头,这个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译名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从而也具有了一点讽刺性;引进香港译名为《不忠诱罪》,好像老太婆打扮得花里胡哨,一股肉麻当有趣的恶俗味儿。不同的译名,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口味。我觉得最好的译名就是直译为《不忠》,原原本本老老实实不带任何主观色彩。
不忠的主题,具有国际性和普世性。忠或不忠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忠于什么的问题。人到底应该忠于什么?忠于义务还是忠于快乐?忠于爱情还是忠于情欲?我相信人类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这都是一个无法消除的困惑,因此也可以看作人类存在层面的一个哲学问题。既然是哲学问题,就很难逃脱辩证。而所谓辩证换句话说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什么时候选择当婆婆、在什么时候选择当公公,全看你的现实需求,所以,你要是足够聪明你就可以常有理。真理的面目常常就是如此暧昧。退一步讲,即便人类可以确认真理的本质面目,也依旧阻挡不了现实中践踏真理的脚步。比如“不忠”这种事情,我相信不管真理如何越辩越明,它都不可能绝迹。
这样,问题的关键便由忠或不忠,滑向了不忠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不忠者承担后果的能力。有道德感的人,要承受精神上的道德惩罚,没有道德感的人,即便可以逃脱精神惩罚,却可能要承受更可怕的后果。电影《不忠》便将这两种后果的惩罚叠加到了一起,结局就是崩溃。
爱德华(李察·基尔)和康妮(戴安·莱恩)结婚11年、孩子9岁,依旧保持了相爱、默契、温馨的关系,可谓模范夫妻、幸福婚姻。一次龙卷风中的偶遇,使康妮受到了来自年轻书商的性诱惑,几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放纵了情欲。年轻书商狂野另类的性,使康妮迅速陷落,开始了说谎、欺骗和偷性的日子。一个谎言需要更多谎言来掩盖,康妮的欺骗很快便被爱德华觉察。陷入情欲的康妮,一边矛盾自责一边身不由己,当她发现年轻书商还有别的女人的的时候,立刻抓狂了,要跟书商决裂,厮打中却依旧做了书商狂烈的性的俘虏。女人被情欲绑架之后,真是至贱无敌啊。康妮从书商家走后,爱德华敲开了书商的家门。爱德华尽力保持着平静,了解书商和自己妻子偷情的始末。最后,当他跌坐在龌龊成一团的刚刚被自己的妻子和书商用过的床上的时候,忽然发现床头的水晶球正是他曾经送给妻子的礼物,他崩溃了,错乱之中,举起水晶球砸向书商。爱德华在处理杀人现场的时候,听到了康妮给书商的电话留言:承受不了欺骗家人的罪恶感,跟他分手。但是,康妮的放弃为时已晚,悲剧已经酿成。警察两次去家中调查,爱德华和康妮默契配合,由此也对各自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了。最后,爱德华去警察局自首。车在警察局门口停下,康妮再次阻拦,两人拥抱,影片结束。
从故事层面看,这个电影的主题很简明:不忠很可怕,后果很严重。这样的主题难免太过主流、太过概念化。幸亏故事的情节安排用了心,叙述节奏掌握得好,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层次感,加上男主角帅、女主角美,使得电影还有不少可看之处。
但我总是不能满足于故事层面的东西。而稍微深思一下,这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那么简明却更有普遍性、哲学性的东西。这是我更感兴趣的。
笼统地说,这一类的故事,基本都要涉及爱、性、情欲、婚姻、利益、忠诚这些元素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复杂的交错关系。我把“情欲”和“婚姻”作为两个线头,对这些关系进行一下梳理。
情欲本身很简单,就是两性的吸引,这种性的吸引中包含有生命能量的碰撞与释放,是生命本质的美。而美本身是无罪的。所以,情欲本身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值得赞美和欣赏。情欲是爱情的核心,但爱情大于情欲的地方,在于共情、同情与牺牲,有了核心之外的这些外围的东西,爱情才能变得坚强有力。而情欲因为仅止于情欲,没有共情、同情、牺牲这些因素的包裹,不管它一时一刻多么光焰万丈、耀眼夺目,却必然是脆弱的。有些美的东西,隐含着自我否定的陷阱、自我毁灭的力量。没有包裹的赤裸的情欲便是如此。
情欲与爱情,有时候是容易混同的,但二者的较量,最终还是可见出力量对比的。年轻书商是一个深谙人生享乐之道的人,他将情欲与爱情分得很清,他引诱康妮,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实现情欲,而不是为了追求爱情。他将性作为刺激冒险的游戏,可以在床上进行,也可以在走廊进行,还可以在饭店的卫生间中进行,他只专注于情欲发泄的乐趣,而并不在乎康妮是别人的妻子,也就是说他并不在乎情欲对象的非专用性。当然,他自己就更不必为康妮所专用了,康妮之外,他对别的女人同样有极大的兴趣,同样可以无限刺激。按说康妮也是冲着情欲而来的,但在情欲刺激的过程中,却将它与爱情混同了起来——要求专一性。这时候,她忘了自己本来就是别人的妻子,她的偷性行为本身就是对专一的否定,要求一个与自己玩性刺激游戏的男人对自己专一,是可笑的,甚至是霸道的。在这里,涉及到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康妮与年轻书商之间是否有爱情,从情欲到爱情的路,有时候确实并不遥远,但就电影中所展现的来看,他们之间显然并没有发展到爱情,除了凶猛的上床,他们之间并没有别的交流与共情。也许,康妮跟很多身体比大脑灵敏的女人一样,印证了张爱玲那句讽刺女人的话——通向女人心灵的路,经过阴道。但是,大脑欠灵敏到王佳芝那种地步的女人,毕竟也是“凤毛麟角”,况且,王佳芝除了易先生之外感情世界是一片荒漠,而康妮虽然偷性,却依旧有与爱德华的爱情存在。当情欲与爱情进行较量的时候,康妮几乎毫不犹豫地一边倒向了爱情。
王佳芝的革命没有战胜情欲,康妮的爱情战胜了情欲。不忠于革命,看来没有不忠于爱情所带来的负罪感更为强烈。当康妮拥有爱情的时候,她依旧可以被另外的情欲所诱惑,但如果情欲威胁到爱情,她还是选择了爱情。
康妮与书商最初的情欲之美,因为涉及对爱情的背叛,涉及爱情与情欲的选择,逐渐变得走向自我否定。最后,当康妮阻止丈夫自首的时候,不仅彻底将与书商的情欲之美抛弃,而且将书商这个人的生命价值也全面漠视和否定了,曾经给她带来情欲燃烧使她欲罢不能的男人的生命,这时候在她的生活中已经变得一钱不值。康妮曾经的情欲之美,于是也完全转化成了情欲之丑。
当然,由于康妮的爱情正好与婚姻是统一的,所以,战胜情欲的力量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婚姻这种结构自身的力量,即婚姻所代表的利益的力量。可以说,是处于同一方向的爱情与婚姻之利益这样两个合力的作用,轻而易举便对情欲实行了革命。
什么是最幸福的婚姻?既有爱又有利的婚姻。什么是最不幸的婚姻?既无爱又无利的婚姻。但,即便是既有爱又有利的幸福婚姻,也仍然难免受到诱惑,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和好奇从来是无法根除的。但是,聪明的人知道幸福是需要保护和爱惜的,知道幸福与诱惑孰轻孰重,知道在危险到来之前收回脚。
让爱情、婚姻和利益,最终战胜情欲诱惑,这是一个普世的主流价值观,是全世界人民能够普遍接受的。但是,影片在阐释这个普世的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却稍稍暴露了一种欠缺,那就是对书商这一个体生命价值的漠视。
在爱德华和康妮关于是否去自首的理由争论中,说来说去都是他们的婚姻、家庭、孩子,竟然没有一句关乎到书商生命价值的话。似乎,书商就是个该死的道德祭物。这倒是合了某些中国人对于“第三者”的道德义愤。只不过,这里的“第三者”是男性而不是女性。
但是,“第三者”(书商)毕竟没有不忠于谁,却为不忠的那个人(康妮)的婚姻付出了生命代价,难道他不是最悲剧的吗?电影对这个角色的生命价值的完全漠视,是一个人文和人道方面的败笔。
3 ) 我们选择与抛弃,咽下无数难以忍受之事,仅仅是为了抓住不可放弃的东西
婚姻守则第一条:忠于自己的配偶。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潜台词是:这辈子只能睡同一个人。
痒起来的婚姻如同放久的蛋糕,走了味儿,干巴巴的提不起食欲,也许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霉斑。但是你没有选择,不能买块新的或是丢弃旧的,你只有这块可吃,而且必须吃掉,吃掉死或者身体某系统自动失效为止。
人总渴望爱与温暖,而好男人会用自己的肩膀为家人遮风挡雨。然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付出代价。维持一个小小的家庭竟是如此困难,可以耗去一个男人所有的心力与体力,再释放不出多余的能量来制造荷尔蒙。
常年啃霉蛋糕而且总也填不饱肚子,面前忽然掉下一块香甜、新鲜、表面铺满红艳艳似乎就要滴出水来的草莓,当中填满细腻奶油的大蛋糕,一时失神扑过去,既是情理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于是家里与家外似有了无形的分割线:线内的他温文睿智,却如同老式的蓝色毛衣那样呆板、毫不起眼,于是她也乏味着沉闷着,周身流露出疲惫;线外的他如同当季新款,收肩掐腰,敞开的领口露出紧实曲线,于是她也随之风情万种,仿佛被婚姻“咔嚓”掉的东西又重新长回来似的。
然而规则如此:选择只有一次,太过贪心的人会失掉一切。
我们选择与抛弃,咽下无数难以忍受之事,仅仅是为了抓住不可放弃的东西。
4 ) 无风不起浪,无烟不起火
高中时我的班主任,为了防止男女生谈恋爱影响高考,把男生女生分开坐,分的很远,当时是大班,有八排,而女生就分坐靠墙的两排。他曾经明确的在班上说:无风不起浪。无烟不起火(这是英文说法)。
抛开谈恋爱是否影响学习不谈,从收效看,这种做法是实际的,科学的。
人是无法抵制诱惑的,曾经我怀疑过,因为总有很多很多故事,来讴歌意志坚定的爱情。然而一种说法是:那是因为诱惑还不够大。中国人讲人欲凶险,多人到此误平生。外国人讲:不要试探我。我经不起试探。都是说的一回事。忠贞不渝,至死方休的爱情和意外的出轨,并不矛盾。从跟源上,都是爱,原始的欲望。人都是贪心的(并不一定都是贪婪)贪慕物质,虚荣,他人的爱。
《不忠》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人的原罪---意志上可能很坚决,身体却很诚实。穿越道德的枷锁,置家庭责任,优渥生活于不顾,铤而走险,只为一尝再尝禁果的味道,哪怕烈火焚情,转眼间万相皆空陷入痛苦与悔恨的深渊。
结尾处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镜头,女主角康妮假想着,她当时拦到了的士,顺利的在大风大雨天到家了,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我曾在此短暂停留思索,她的出轨是必然还是偶然?必然,意味着今天不发生明天也会,不是这个意大利卖书帅哥就是另一个商界精英。而偶然则意味着,因为那天的雨,当时的心情,拦不到的士,碰上了一个帅哥,所以,意料之外的发生了。缺少一个条件都不会发生。
后来我倾向于理解为:偶然。
就是我前面说的,无烟不起火,如果不是离的太近,就不太会发生恋情。
导演是老手,寥寥几个镜头勾画一个家庭主妇。美国片惯用的是,宽大的,风景很好的厨房,着睡衣在桌前吃早餐看报纸的老公,顽皮的孩子。窗外是和煦阳光,然后老公开车送孩子上学,自己上班。剩下一个大而无当的空落落的家,她闲坐窗前翻翻旧相,或者是在门前花园里忙碌。打发一天又一天漫长时日。
中产的生活,就算一切遂心,都透着太过幸福的平淡与枯燥。然而此处笔锋一转,她的生活其实尚算丰富多姿,老公除了有自己生意外,身材长相保持很好,爱家庭爱孩子(一个细节是,二人床上前戏调情,孩子忽然叫爸妈,老公自然的停下来说你等着我哦,出去安抚孩子,而不是老婆,可见是习以为常),还颇有情调。他把爱的宣言放在送给妻子的水晶球底座里,等着她无意中发现(当时他不会想到这颗水晶球会成为他击毙男小三的凶器)一切如此完美,更凸显主题:一切都是偶然酿成的大祸。
没有少妇可以拒绝一个潇洒多情的年轻帅哥,他又如此精于调情,简直是少妇杀手。她的沦陷毫不意外,一而再再二三的悔恨自责,又一再的听从身体的召唤不顾一切,即便她发现这个帅哥勾三搭四,还有更年轻漂亮的女人,醋意大发仍然抵抗不住身体的渴望。顺便说,片中并无暗示她老公生理上已经老去。她们结婚才十年而已。一切都是好奇心,新鲜感。那只不过是个新鲜的肉体,带着坏笑,说着法国口音的英语,喜欢在电影院做,在咖啡店洗手间做,喜欢花样繁多的体位。偷情总是超出正常的愉悦,高潮也会来得特别快,特别淋漓。
任何男人都不能忍受女伴的出轨,罗素曾经积极鼓吹开放婚姻,并亲身试验,而最终也无法克服自己的妒意。上帝造人处处充满悖论--自己偷情时很愉悦,却又容不下对方偷情。
冷静的老公本想大事化小,对于小三男,他更多的是恨自己妻子的不自爱,不懂珍惜。杀人是措手不及。终于不得不继续坐下去,毁尸灭迹,继续演戏。然而终于不能面对彼此。汽车停在警察局门口,是一个开放的结局。究竟他们会像康妮想象的一样,搬到墨西哥,隐姓埋名过下去,还是会坦荡自首坐牢,搭上半生的幸福?观众自己想像。
在这部戏里,女人浪漫而轻飘飘,把责任看的很轻,只不过是一次出轨而已。甚至,最后觉得,死都死了,逃走吧。男人则沉重冷静背负着深深的责任感,看看后座熟睡的孩子,他对老婆说,我们逃得过自己吗?我们怎么给孩子解释?
然而,从老婆的眼里,看到她的答案:我们逃得过自己。不去谈不去想就行了。
这是一部讲责任和偶然的电影,重与轻,其实很多时候突然颠倒了。性爱场面拍的不下于港产三级片,香艳刺激,大胆,挑动情欲性欲。此处必须这样演绎,因为只有够刺激,快感才能大于一切,沉迷在不伦的欢爱中,一切责任和未来抛诸脑后就自然而然了。
电影尝试探讨的问题,每个已婚人士都不妨思索一下。很多时候,我们耳闻目睹很多因为出差,办公室恋情,家庭破碎的,其实异曲同工。如果不是某次长期出差,他们单独相处的时间长且无聊,也许她就不会出轨,毕竟她有幸福的家庭,事业成功的老公。许多外遇都是因为时机成熟,加上人本性中的一点点致命的好奇心,追求新鲜刺激的虚荣心。
哪有那么多前世今生的约定,从一而终的爱情。一切不过是因为诱惑不够大,时机不成熟。
看透这一层才真的理解爱情,并把握当下。珍惜眼前。而真想忠贞不渝,洁身自爱者,君子不立危墙,知道人欲之险,道德绳索之脆弱,自我意志之薄弱,就算摔伤了脚,叫不到的士,也不要到一个陌生帅哥家里避雨贴药,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
5 ) 我们此刻拥有的,即是我们将永恒失去的
我曾经背叛一个女人,也曾经被一个女人所背叛。现在我孤身一人,大部分时候觉得过得尚可,但总架不住夜深人静,就想着一些忘不掉的女人和几段忘不掉的旧情,思绪破碎杂乱如闪电的枝杈拨来弄去,心口则锁紧了拉折了似的难受。感伤这类软毒品,吸起来时教人忘乎所以,又不致命,算是种懦弱者独好的迷幻剂:于是就这样拖拖拉拉的活着,晚上抱着一大团肉呼呼热烘烘软绵绵的欲物,早上醒来一手一嘴的猫毛——说自在那肯定是假的,被抛开了的大龄男女青年们自个儿心里清楚得紧。
我的手边并排放了五本书:一本弥尔顿的,一本奎因的,一本默写了几段不知道对错的苏鲁支,一本看不太进去的忘掉书名的书,还有一本自己的书正在做修订密密麻麻全是插入、删除、换位等等只有我自己看得懂的符号以及巨丑的蓝色的圆珠笔字……昨天此时和今天的状况无异。回家时去买了“金色公牛”的啤酒,五瓶一提送一只金沿的长杯,杯口形状有些像是亨舍尔虎王的88mm炮口那类。我把杯子抛到一边,啤酒全部冻起来,拿出一瓶鲜榨橙汁,关灯,抱猫,开电视,在客厅里静静看完了这个叫做Untreu的电影,直到两点十六分。
按理说,这片子是成全了Diane Lane的。不过我总记不起她的长相来,只有金发风中凌乱的那幕,面对一个抱着一堆书的同样油发凌乱的男青年,最后她进入到出租车中,用力挥手,就此道别——唯有那个镜头在看完之后不停在脑中回旋。认真想了想为何会对这一组镜头感到难忘,或许是那一刻存在着一次平行宇宙分裂:女人在烧照片的时候肯定也和我想的差不多。如果事情是那样发展了,选择了那种无害的可能性,之后的生活会不会变得美好些?至少不必像现在这样,亲夫杀死了情夫,家庭责任感战胜了肉欲激情,良人的道德观在警局门前的红绿灯下徘徊纠结,到字幕打完也没能给出确切的回答。
倒卖书籍的Olivier Martinez外貌气质上完全不敌老辣内敛又高大强壮的Richard Gere,但如果不是后者拿着象征家庭完整幸福态的水晶球冲动击杀了前者,赢的终归还是年轻人,总归是新鲜味道——Diane Lane电话留言里一句口是心非的“就这样结束了吧”又有什么用呢?最后还不是在吱吱嘎嘎的木造走廊上被精壮小伙扒光了衣裳,还被逼着喊几声“强我”?剧情里肉欲来回就那么些次,冷静点看,每次都是夫人自己倒贴上去的:根本就是你太迷恋新鲜男人的身体,情欲可拿不得道德责任什么的来做借口。此处情节设置,最多不过是试图施舍给银幕外面那帮子正观看电影的迷茫男女们一点点安慰罢了——可惜也没有用,深夜党们要么早已洞察了这点浅薄的恩舍,要么只是奔着Diane下垂的奶子去的:两种选择,视乎心理年龄而定。
我很理解世界上的各种诱惑,金钱的、物欲的、权力的、事业的、情色的……行走于社会之中,尘世万相如雷雨加身。一围婚戒撑起十几年婚姻的破落黑伞,伞柄伞身上全写满了“厌倦”二字,又怎么可能全身而过,不见湿身呢?前段偶尔去看了校友录,同辈旧友里已经有人在闹离婚了,或者听某某说某某家里男女在外各有一个“小指头”。不止国内,德国也是,全球亦然:七十多岁的老教授也有忙离婚的,二十出头的男女红绿沉迷ONS不能自拔,三十好几的苦命上班族绿帽满头浑然不知,四十五十虎狼吸土的妇女们抛家弃子的恶例报纸电视上俯拾皆是……相忘于江湖的例子数之不尽,对所谓相濡以沫的神话便尤为介怀——遍体鳞伤的爱情战士赎了相亲这块棺材板,看过三场电影散过两次步牵过一次手就匆匆忙忙办酒下葬,再等着在哪个雷雨夜里出土诈尸……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满是僵尸,城内全是坟墓。
我们此刻拥有的,即是我们将永恒失去的:这和“向死而生”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爱上一个人,只有九周半(倒都是Adrian Lyne的虐作),之后维系感情的,甚至维系数年数十年的,不再是那时的爱情。聪明的男女不断改变自己,改变爱的面容,让对手能不断爱上新的自己;懒惰的男女忙着分手、寻找新欢;愚蠢的男女顾虑于责任、孩子、亲情之类与自己的本心离得甚远的琐俗之物,固守终身,相濡以沫,笑得满面皱纹,心里泪已阑珊。
不过,我还是相信有相濡以沫的爱侣——我爸妈就是。我以后嘛,也希望能如是。
(本篇内容已转为日记,正经影评隔日再写。我很喜欢本片,不应空发牢骚,riverTR教训得是。)
6 ) 好编剧是好电影的必要条件
实质上无论多完美的婚姻,都有着意外的分岔口.上床也就是只需要两个人和一个独处的空间就能正常进行,人的私欲可以在瞬间给无限放大,超控制越快乐,这也可以解释那句俗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夺取本应不属于自已的东西,犹如服用兴奋剂一发不可收拾.
剧情片我会特别留意细节,或者说细节的处理首先不能让我感到不合理,而细节就要考验编剧的功力了
其实即便女主再回到开始,上了那辆出租车,她还是回到法国男生的楼下……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人性。PS:没想到女主竟然是托斯卡纳阳光下的女主,感觉演技好了好多…哈哈哈
有那么好的老公真好
情欲是本能。即使女主上了那部的士她还是会回来找男二。即使不找男二,还是注定会出轨背叛这段婚姻。因为根本问题没有被解决。到底是男主失去了性吸引力?还是女主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婚姻生活?无奈人真的是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但往往什么都留不了。电影让我再次反思婚姻,如何能将所有的你期待的东西全部都置于一人身上,物质,精神,肉体。但如果你没有十分的把握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会背叛对方,不甘心于一成不变的生活而出轨,那为何要和对方结婚?人往往能期待和把握的就只有自己。所以到底为什么要结婚呢?
又看了一遍依然好好看,各种细节设置都非常聪明得体,演员选的棒。。
I think it's quite romantic.
如果那天我转身打到了车
中产家庭的虚伪与脆弱,两个中年夫妻水深火热的生活,为什么非要搭上一个无辜的帅小伙,造孽啊。拍的相当保守落后了,门罗的故事一定是中年妇女抛夫弃子追求新生活,帕索里尼的电影一定是丈夫和情夫私奔。
第一见,敷冰块,可。第二见,手把手按盲文,可。第三见,相拥跳舞,唔,可。但如果跳舞之后的事你没办法控制和拒绝,那请他妈的连冰块也不要敷。生活中若有点柔情小插曲是美妙,但请记住自己选择的生活与身份。开放式结尾让人惘然所失,如果当初没有跟他上楼敷冰块,或者根本就不要见第三面,可好?
“她既漂亮又温柔,结婚这么多年了,臀部线条还像大学时期那样玲珑有致。”这样美的女人,注定是一剂毒药。
如果我有李察吉尔这样的老公,绝不会多看一眼这种勾三搭四的小流氓。明显是中年妇女的YY。当年收到这个音乐盒的时候,女主就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了,连礼物都懒得打开看,精致的小信封,甜美的爱语,多么讽刺的摆在情人的床头,其实连情人都算不上,你只是他一三五二四六换着花样的菜谱而已。
《不忠》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人的原罪---意志上可能很坚决,身体却很诚实。穿越道德的枷锁,置家庭责任,优渥生活于不顾,铤而走险,只为一尝再尝禁果的味道,哪怕烈火焚情,转眼间万相皆空陷入痛苦与悔恨的深渊。电影尝试探讨的问题,每个已婚人士都不妨思索一下。很多时候,我们耳闻目睹很多因为出差,办公室恋情,家庭破碎的,其实异曲同工。如果不是某次长期出差,他们单独相处的时间长且无聊,也许她就不会出轨,毕竟她有幸福的家庭,事业成功的老公。许多外遇都是因为时机成熟,加上人本性中的一点点致命的好奇心,追求新鲜刺激的虚荣心。看透这一层才真的理解爱情,并把握当下。珍惜眼前。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如果身边有了解你的那个人,他就一定会发现你的变化,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的不同。 .
电影的床戏很少,但色情的味道浓郁。导演放弃了单纯的肉体交媾的表达,奸夫推倒人妻那场,导演只拍女人激动下颤抖的小腹,在没有露其余的情况下表达出了色情的侵入。夫妻两次进入奸夫家中,再次捕捉奸夫由样貌、书本和艺术品味构建的色情场域,妻子在场域的冲击下立刻溃不成军,丈夫则瞬间明白奸夫孔雀开屏的杀伤力。色情是通过场域而非交媾传达的。丈夫理解妻子被场域俘获的可能性,但他不能理解自己赠送礼物却被转赠给奸夫,他瞬间的崩溃,就在于他不明白中产阶级幻想竟然也输给了色情本身,电影文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丈夫的暴起杀人,用礼物杀死奸夫,如同阉割自己般,完成了中产阶级杀死自我的巨大隐喻。
如果无法抵抗诱惑,至少学会处理干净现场。
永遠不要以為自己神不知鬼不覺,如果身邊有了解你的那個人,他就一定會發現你的變化,哪怕只是一個眼神的不同。
我永远都记不住黛安连恩这张没特色的脸...
灵魂有着我们理智所无法知觉理解的原因。聪明的男女不断改变自己,改变爱的面容,让对手能不断爱上新的自己;懒惰的男女忙着分手、寻找新欢;愚蠢的男女顾虑于责任、孩子、亲情之类与自己的本心离得甚远的琐俗之物,固守终身,相濡以沫,笑得满面皱纹,心里泪已阑珊。
很明显 那个第三者根本就没有动情
一时之放纵,一生之折磨。
电影把氛围和细节都做得很不错,戴安琳恩表演尤其细腻,把出轨女人的心理刻画得很详尽。虽然这是个还挺惨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