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2012

剧情片韩国2011

主演:李天熙,金赛纶,金雅纶,凯特·特波

导演:李尚宇

播放地址

 剧照

芭比2012 剧照 NO.1芭比2012 剧照 NO.2芭比2012 剧照 NO.3芭比2012 剧照 NO.4芭比2012 剧照 NO.5芭比2012 剧照 NO.6芭比2012 剧照 NO.13芭比2012 剧照 NO.14芭比2012 剧照 NO.15芭比2012 剧照 NO.16芭比2012 剧照 NO.17芭比2012 剧照 NO.18芭比2012 剧照 NO.19芭比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04:03

详细剧情

  《芭比》入选了韩国的文化工程“电影,与韩国相遇”。  扮演顺英的金赛纶和扮演顺子的金雅纶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对亲姐妹。  善良淳朴的韩国少女顺英(金赛纶 饰)家中除了有一个智障的父亲和流氓叔叔望泽(李天熙 饰)之外,还有一个身体不健康的妹妹顺子(金雅纶 饰)需要她照顾,因此小 小年纪的顺英便充当起了整个家的家长。她和美国少女芭比(凯特·波茨沃斯 Kate Bosworth 饰)之间产生了一份跨越国境的真挚友谊。但是芭比的妹妹身体一直不好,为了获得拯救女儿性命的机会,芭比的父亲决定通过“跨国领养”这一国际制度来获取移植器官。而叔叔望泽在获悉通过国际领养能够让自己获利金钱的利益后,也打起了将侄女顺英送去美国人家领养的念头。妹妹顺子在知道这次机会以后千方百计希望可以取代姐姐去美国生活。但是她并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长篇影评

 1 ) 心很难受

如果说生是父母给
我不愿
如果说死是自己给
你活该

一开始看到抢着去美国的她,骂姐姐、打爸爸的她,化得吓死地球人的她,从骨子里狠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可是反过来想想,如果是你生活在如此家庭,你能安于现状?你能吃苦耐劳?你能任劳任怨?

我不能!

所以想尽一切手段要代替姐姐去美国的妹妹,最终的结局已经是惨剧了。可是当故事发展到最后,要离开的妹妹买了两个手机一个给自己,一个给姐姐。千叮万嘱说:你不要打来,你只要负责接电话就可以了!要走的前一天,给爸爸刮刮胡子......其实,她真的还是孩子啊~

那年的冬天很冷
那年的姐姐很苦
那年的叔叔很悲
那年的爸爸很傻
那年的社会
太黑暗......

 2 ) 亲姐妹

       影片中两位韩国下演员金赛纶、金雅纶本来就是一对亲姐妹,在电影里也饰演一对性格完全不同的亲姐妹,就表演上看,明显姐姐金赛纶技高一筹,表演非常自然,就算有戏剧的成分,也较好的融入到其中,可以说,整部戏主要就是看她的表演了。。。
    很沉重的话题,生活中有些问题选择起来确实这个问题,这是社会问题也是哲学问题,电影在深度这一方面还是略有不足,之只做到了泛泛而谈,但是戏剧方面,基本合格,能够从头到尾都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

 3 ) 芭比

电影开头一个芭比行李箱,结尾也是一个芭比行李箱,说明美国爸爸并没有带回顺子的行李箱,而顺子在机场扶梯上是有带行李箱的,也就是说会直接带顺子去移植心脏根本不需要行李,再一次说明美国爸爸永远不会把韩国女孩当女儿当芭比公主看待,更不会善心大发,顺子也不会有幸翻身脱险,她的结局已定。

其实不用纠结心机颇深的顺子还是真宝石一样美好的顺英谁更应该去送死,这个故事她们谁去都非常残忍,她们是普通人家的女孩,有好的有坏的,无论是谁都不应该无故被拿去换陌生人的命,况且这么幼小又被蒙骗,太不公平。 深刻解读一下,电影应该不是简单在说三个孩子的故事,是在说韩国整个国家,他们想成为美国的家人朋友,或者说他们被强迫成为美国人的朋友,可是这都是表面,美国人根本不喜欢他们甚至看不起更不想理解他们,因为美国人只把他们当备用器官,当做自己的军事基地,当做自己的附属品。这在好多韩国电影里都有体现,韩国政府遇大事一定要服从美国长官的命令,哪怕美国长官根本不在乎韩国人民的死活。而韩国政府和财阀就像狠心的叔叔一样,也只在乎选票,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电影里有一些细节推敲一下也挺有意思,恶毒的叔叔打骂使唤父女,可是还买三斤肉放在家里给他们吃,女孩们没在叔叔的旅馆全天干杂役而是都可以上学,尤其容忍二女儿娇纵懒惰。这让人理解为叔叔外冷内热是个好人。可是后面细看推想二女儿是叔叔跟妈妈生的,大女儿才是哥哥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换二女儿去美国,叔叔这么生气难过。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收留父女三人,为什么叔叔对妹妹眼神里有愧疚。也可以看出叔叔确实是混蛋,亲手送女儿去死,拿了钱转身就去买车毫不犹豫,更可以肯定二女儿绝对是他的孩子,不然绝对不会因为亲情收留哥哥,而顺子的巧言令色和冷漠无情也像极了这个叔叔。 还有几处也挺有意思的,韩国孩子见到白人女孩不停赞美她说像公主,即使在学校,老师正批评顺英,竟然转眼顺英就可以跟美国公主去弹琴。美国女孩的扮演者特别美丽,韩国这俩女孩也异常美丽,可同样都美丽,电影通过她们的表情眼神和打扮头发,让美国女孩就像真的公主一样高贵高级,而韩国的俩孩子就要么异常瘦骨嶙峋,要么就喜欢弄卷头发,画浓妆来模仿美国女孩模仿芭比娃娃。这个电影开头就说了,顺子卷头发,不吃饭,说想变成芭比一样美。

我猜导演编剧拍电影时肯定心情挺沉重的,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竟如此可怜可悲可气而不自知,或者即使知道了也无能为力,真让人悲愤。

 4 ) 爱有时是多余素材

很多人表示看过《芭比》后,会想到《大叔》或《熔炉》,因为这三部都是韩国电影、都是悲剧故事,主角都是命运多舛的孩子。但是……原来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跑偏——我竟然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讲它,因为《芭比》让我想到了《爱情与灵药》,一部杰克•吉伦哈尔与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爱情喜剧”。

这天,叔叔把来自美国的史蒂文和他的女儿芭比带回家,顺子问姐姐顺英:“那个美国叔叔是来做什么的?”
“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要把我带到美国。”
“为什么要带你走?你走的话,我和白痴爸爸怎么办?”
“你放心,我不会去的。”
“你说不去?”
“我得照顾你和爸爸啊。”
“那我替你去吧。”
“想去……美国吗?”
“那还用问吗?这世上哪有不想去美国的人?”
“美国又没有家人,你想去那里生活吗?”
“家人?我很烦我们家人。”
“就算再烦还是家人最好了。”
“家人你自己喜欢个够吧,我才不喜欢,让我去美国吧。”
是啊,在影片的开始我们就知道,顺子是和顺英完全不同的那个,她从来不想属于现在的生活,不喜欢这个由混蛋叔叔、白痴爸爸、“天真”姐姐组成的贫穷家庭。所以当史蒂文出现在她面前,当去美国可以不必是一块硬币一块硬币积攒的梦,顺子当然会牢牢地抓住机会。
于是,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把姐姐打算还给芭比的钱骗来,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找史蒂文,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美国的热情向往……
虽然看着她在海滩给史蒂文灌红酒时,你会觉得她到底是没分寸的小孩子,但听到她说,“不用翻译了,她(芭芘)不是说了hate么,不就是讨厌么?那丫头讨厌我也没关系,只要史蒂文叔叔喜欢我就可以了。快告诉史蒂文爸爸,说我想和她好好相处,说我真的很喜欢芭比。”而后,面对芭比怨恨的眼神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那时,你就会觉得,有时一个人的心智和年纪真的不成正比。
早熟的孩子其实总是多少让人有些厌烦,所以大概开始的开始,很多人都会讨厌顺子,但绝对的角色不存在于生活,也不存在于一部好的电影中。
当耍尽了心计的顺子终于如愿拿到护照,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她,甚至她的“真相”让我们不得不有些震惊。
她向叔叔要了两部手机,其中一部给了姐姐,“不是一直想要手机么?”她说你不要打,只要接就好,跨国话费很贵的,“别哭了,你这个傻瓜”,她说,你拿什么赚钱买机票?你自己做的手机链么?等着我给你买机票就好了。
她取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沉甸甸的一小堆硬币,去照相馆和家人拍全家福。当她为姐姐铺上粉底,她为爸爸梳理头发,她的笑与之前并无不同,在观影者的眼里却完全变了。那时候我甚至觉得,她才是姐姐、是家里的支柱。
很多人表示,看过《芭比》后会想到《大叔》或《熔炉》,三部都是韩国电影、悲剧故事,主角都是命运多舛的孩子。但是……原来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跑偏——我竟然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讲它,我想说说我的困惑,我想说,虽然全世界都告诉你,爱是最重要的、爱能战胜一切,但在强大的现实面前,“爱”到底能改变什么?或者,只有“爱”能改变什么?
如果是在一个糟糕的境遇里,没有力量的深情,是否终究会是“痛苦的羁绊”?
就像是电影《爱情与灵药》中,一位老者劝吉伦哈尔的话:“我建议你上楼去收拾好,然后好好写一张便条,找一个健康的女人。我爱我的太太,但若能重来,我不会这样做。没有人跟你说,这种病会偷走你爱她的一切,她的身体、微笑和记忆,她迟早会失去一切活动能力,最后连自己穿衣也做不到,然后,事情变得更有趣——清理她的排泄物,冰冷的脸孔……帕金森不是疾病,只是一本苏联小说。”
彼时,美丽的安妮•海瑟薇过早地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而吉伦哈尔在听过这段劝说后真的选择了离开她——没有人能怀疑那位老者对妻子的感情,但他也不能否认,“若能重来,我不会这样做”。
虽然——虽然在《爱情与灵药》的最后,吉伦哈尔终究回到了安妮身边,准备与她一起承担这终将残酷的生活,虽然有人评价,那一刻他们是真爱就好。可是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何尝不是,吉伦哈尔终究有一天会后悔甚至离开,因为他曾经有过选择,因为那时他们之间并没有一定要负担的责任。
这结尾终究毁了个好题材,让电影只是一部电影,甚至是一部泡沫爱情喜剧。
不妨试想,若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除了不能离弃的亲人,若它发生在未出世的孩子、未结婚的恋人身上,那时,你会怎么样?
你能毫不犹豫地说坚持么?你能保证自己不会后悔么?越是了解生活,大概越难笃定,真正的生活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是细微末节可以磨掉最深的深情,你爱他,希望他好,但是如果你有选择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道德”,但无论如何,请设身处地后再做评价。
看《芭比》时,拥有全能视角的观众、知道事实真相的观众,当然能轻松地说出批判,但如果《芭比》的故事不涉及那些“罪恶”呢?如果它真的只是个跨国领养的故事呢?
如果是这样,如果顺子离开后,真的可以如愿以偿,这个家的负担因此减小甚至从此拥有一份希望,如果没有那样让人纠结的恶,你之前的判断是否依然成立?
不管,顺子的白痴爸爸有多难过,不管,姐姐顺英对顺子有多舍不得,你是不是也会些许认同顺子的叔叔说的,“爱?喂,你那是爱么?那不是爱,而是拘束、束缚、扯淡的命运的羁绊。”
你是不是,起码也会有一点认同,选择为了家人留下的顺英固然值得称赞,但顺子这样“实用”的爱,也是爱呢?
甚至是一个更好、更真实的选择,电影中的顺子只是有些“极端”的个例,但若究其本质,在异地求一份更好生活的人们,与她,其实是多么的相似。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爱”即使再深刻、深厚,其本身却是力量薄弱的,爱即使再单纯、纯粹,也需要“不纯粹”去做保护。
是为俗世的爱,当然了,如果你非要说自己是在天上,那我也是没有办法的。

还是说回《芭芘》吧,其实这部电影想讲的,并不是我说的这些。
在影片的结尾,顺子摇着美国国旗踏上旅程,她笑得很开心。
她想着芭比娃娃,想着在美国的好日子,想着要赚很多钱,给爸爸、姐姐买机票,想着一个与从前不同的未来。但她不知道叔叔为什么会对她说“别怨我”,她不知道史蒂文和他留在美国的那个女儿的对话,她不知道,她心心念念的幸福永远不会来……

(本文修改稿发于《东亚周刊》,声明声明)

 5 ) 阿麦瑞卡STYLE

每年韩国都有不少现实题材电影,其中不乏关注儿童生存现状作品,像去年的《熔炉》,今年的《邻居》....《芭比》是我看的第三部由金赛纶出演的电影,依旧小苦情小可怜小薄命的演绎气质。
下面说说电影:

1,美国符号到民族根源
镜头出现的芭比,麦当劳,苹果手机,甚至是斯蒂夫都是典型的美国精神和文化缩影,顺子对美国生活的憧憬其实源自于整个韩国民族对美帝的高度膜拜和自身岛国民族分裂的自卑。尤其是在朝韩战争后,美韩同盟形成了当代人政治情结的烙印。《怪物》其实就看出韩国民众对美帝文化的纠结和反思,是洪水猛兽还是人间天堂?
电影从侧面给了答案,导演构建了一个斯蒂夫的视角立场,在斯蒂夫本人来看,韩国是肮脏的,落后的,甚至是虚伪的,收养之行表面上慈善之举,实为脏器移植,韩国被影射成器官、工具。
人物设置中的智障父亲(拧巴的韩国历史),他对两个孩子自然的亲情是不能抹杀的,但又无能为力,女儿顺英和顺子更像是韩国青年或未来的化身,顺英有着韩国逆来顺受,吃苦和勤劳的品质,顺子则透着对于美帝文化的奴性。叔叔更像是政府,一方面备受良心煎熬,但迫于生存和利益。所以电影根本还是讨论大时代背景下,高丽民族的未来出路,是思想移民还是坚守故土。

2,阴魂不散的棒子意淫
影片最大的反思者还是观众本身,但导演刻意加入两国国旗的镜头,比如照相馆外韩国旗下内疚的芭比,或是顺子曾经绘制和手中的美国国旗,以及芭比在临走时送给顺英一封信写满了sorry,sorry,sorry(此时不要哼唱sj的歌曲),都可以看作是希望美国正视韩国,并且能够像亲妹妹那样善待....无疑是韩国文化工作者的意淫心态。

3,不确定性,不安
故事结尾,当得知妹妹可能遭遇不幸,追赶中的顺英的那组镜头是全片唯一晃动的,除了表达视觉上的真实性,个人认为更凸现顺英的悲伤和对现实不安,顺子与美国“爸爸"上扶梯后,视角交还给了观众,此时姐姐和父亲早不在身边,让韩国观众成了顺子命运的见证人,尤其是最后结束在顺子转身目视观众的时候,韩国人内心一定伴随着无助,不确定性,不安和恐惧,这种情感也必将还会持续这个国家几十年。

ps:本片金赛纶的妹妹刚好扮演了顺子,成就了银幕内外一对好姐妹,但可能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内心的把握,还是姐姐略胜一筹。不过还是希望有哪位导演让王锡玄和金赛纶多搭戏,毕竟童年还是需要些天真和阳光的。

 6 ) 《芭比》看似美好却是谋杀

很多情节是戳中痛点的 妹妹那么希望能去美国 可他们都不知道领养的背后是一场谋杀 芭比知道了真相 可是他犹豫了之后 还是把顺子的护照给了爸爸 她在纸上写了那么多sorry给顺英 我不知道 是否顺英追出去是知道了什么 故事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 会不会有转机 会不会叔叔突然良心爆发 可是没有 顺子在机场的电梯上笑着回头挥舞着美国国旗 她想的是无比美好的未来 可是姐姐顺英说的最后的一顿饭就成了现实 电影在这里戛然而止 留下太多感触 顺子只是想过的更好一些 她那么笑着 让芭比觉得很虚伪 可是苦难让这个孩子想过的好一些 也许并没有什么错 顺英爱家人 芭比喜欢她 那么真诚善良的孩子 可是她的处境以后会好吗 也许哪一天 她那个内心在善与恶中挣扎的叔叔 还会让别人领养她 这不是谋杀是什么 一场人性的谋杀
有歌词说做一个傻子多么好 现在我觉得不一定啊 像顺子顺英的爸爸那样吗 想保护自己的家人 都那么无力 明明知道些什么 可是只能左顾右盼 没法说出来内心的痛苦纠结 旁边的人看着 又无比的闹心
我觉得这一部电影想表达的很多很多 需要揭穿的真相 需要拯救的人性 我们该怎么做 我不知道 这也是虐心的一部分感受。。。

 短评

有那么个二逼小婊子妹妹帮姐姐去美国送死我真是太欣慰了,可怎么就笑不出来呢。

10分钟前
  • 小天狼星
  • 还行

话题牵涉到最敏感的部分的时候被压抑下去了。满纸的sorry和芭比无奈的别过头去,都是泪点。

12分钟前
  • 软糖ཾ࿐
  • 推荐

所以这部是在筹划金发人,然后放大崇洋媚外从娃娃抓起的概念。。。

16分钟前
  • 今日若醉就睡
  • 推荐

一开始真的好讨厌妹妹,觉得她想条爬在姐姐背上的吸血虫,可是最后当一直担心的真相终于越来越清晰时,也感觉这女孩好可怜。总之妹妹很抢戏,姐姐在此剧中表现一般。

18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如果只看跳舞片段,谁能知道那个老爸是智障?如果只看照相馆里的一幕,谁能知道那是三个人此生最后的合影?如果只看电梯上小女孩挥舞美国国旗时甜蜜的笑容,谁能知道她的心脏即将给别人带来救赎?

22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这个叫金雅纶的小女孩,演技丝毫不输给姐姐金赛纶。孩子,总是让我们看到人性最纯真和最丑恶的一面。

25分钟前
  • 媛子Sabrina
  • 推荐

鸡同鸭讲那段比较催泪乐,还有那个巴巴演的真心不错〜

28分钟前
  • 不爱陌生人
  • 推荐

结局令人唏嘘。很讽刺也很现实的故事,几个孩子演的都很好,金赛纶的眼睛会演戏。

30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連個劇本都寫不好 還妄想拍牛逼一部電影?! 本來這種倒賣兒童題材的電影拍得越現實越好看。而且又是小朋友挑大樑 應該很容易達到燃點的 沒想到拍成這副鬼樣子... 還有 我昰眞的很討厭金賽綸跟她那個假髮似的頭髮 毛毛躁躁 跟電影一個德行。

32分钟前
  • 曼靑
  • 较差

低廉的悲剧,好人、坏人、可怜多的人都是平面俗套的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看了这片子我更加感觉东亚儒家文化有大问题,明明东亚人种是全世界平均智商最高的人种,却偏偏让欧美人骑在头上反抗不了,最可怕的是大家好像都特别习惯这种现实。

36分钟前
  • 烦小稳丶
  • 力荐

这片的小女主已经眼熟到欣赏不能了

39分钟前
  • 客观的Jiming
  • 推荐

金赛纶每一部电影都是让我如此的映像深刻。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讨厌她的小妹妹,都是可怜的小孩啊,挨千刀挨万刀的叔叔,脸谱化、生硬的美国母女。结尾小妹妹摇美国国旗再笨的人也看出来又是在黑大美利坚合众国了

42分钟前
  • 毛利桑
  • 还行

当爱来的时候+第四张画....好台湾的韩国片。

44分钟前
  • 花老娘
  • 推荐

很棒

4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很震撼

53分钟前
  • 叶子
  • 力荐

这丫头是越来越萌了!不喜欢这结局。。。

56分钟前
  • 杰德的十四行诗
  • 推荐

到了结尾一切都是那么肤浅

59分钟前
  • 长卢子
  • 较差

我喜欢这部电影,为什么评分不是很高?

1小时前
  • dufu1212
  • 力荐

舞台姐妹花

1小时前
  • Vini_Kazma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