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

剧情片大陆2007

主演:李连杰  金城武  刘德华  徐静蕾  郭晓东  顾宝明  石兆琪  王奎荣  汪汐潮  周波  魏宗万  余皑磊  李崇霄  张优  吴优  向佐  叶福生  

导演:陈可辛

播放地址

 剧照

投名状 剧照 NO.1投名状 剧照 NO.2投名状 剧照 NO.3投名状 剧照 NO.4投名状 剧照 NO.5投名状 剧照 NO.6投名状 剧照 NO.13投名状 剧照 NO.14投名状 剧照 NO.15投名状 剧照 NO.16投名状 剧照 NO.17投名状 剧照 NO.18投名状 剧照 NO.19投名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03

详细剧情

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大哥(李连杰 饰)被同僚出卖,所带军队无一生还。因为装死而活下来的大哥遇见了离家出走的莲生(徐静蕾 饰),二人一夜取暖后,莲生不告而别。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 饰)发现并带回村,发现竟是二虎(刘德华 饰)的妻子。被贫穷饥饿所折磨的农民在憨厚的二虎与忠诚的三弟的带领下,劫抢官银,导致官府半夜报复。大哥乘机鼓动大家参加军队赚来军饷粮食,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浩浩荡荡地带着一百零八人出发从军。这支兄弟军不要命的拼劲,拿下不少胜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与三弟再也无法管束,分歧渐生;而大哥与莲生的感情被三弟发现,三弟误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杀大嫂来解救二虎。面对朝廷的欺诈、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长篇影评

 1 ) 全世界都是你的配角。

昨天以前,我从未爱过你,一点也不。
昨天以后,我的世界里,有你。
《投名状》只是简单的讲了故事,
不简单的是,故事里的人。
我们生就是庞青云或者赵二虎或者姜午阳或者其他戏里面的每一类人。
我们不能因为谁活的好,谁的模样好,谁的结局好,而变成谁。
从电影一开始,庞青云就踉跄的宣布,他是一个做大事的小人。
一千六百个兄弟倒下的时候他装死,隐忍后仍和纳了投名状的兄弟的爱人继续偷情,撺掇简单的无害的土匪们在受欺凌后投军复仇,濒临绝迹时与不共戴天的魁字军联手,夺到权利时仍然不理解投名状的真正含义。
他活生生的坏,活生生的小人,活生生的野心大,活生生的禽兽不如。他为了一言九鼎杀了兄弟的小兄弟时说不能欺负穷人;他为了不分粮食继续向权利中心靠近而杀了兄弟的兄弟们时说兵不厌诈;他似乎是爱了但仍然要实现欲望与野心时说如果我活着回来,娶你;他抛弃一次义气时都说以后,你会明白我是对的;他只要胜利不要兄弟时说记住,军队里只有一个是头儿;他说跪就跪不择手段时说攻下南京,我们一人一半;他终于知道自己不能再活着时说快,头名状!……他说的每一句以及他掉下的未掉下的每一滴眼泪,都让我觉得,我该恨他。恨他还有情却真无情。只有在第一场战争中,他受伤后被二虎午阳拼命保护做好必死的准备时,我才似乎看到了他唯一一点一闪而过的简单。他千算万计,忘了自己也不过是炮灰而已。
被打败了依然笑着说“你这么能打,跟我,我带你见大哥!”的简单的帅气的要命的姜午阳,是我最喜欢的。想必导演也喜欢,所以一直让他活着,让他看到该看到的,做该做的。
看这片子,我一直哭,每次哭,都因为午阳,我为他哭,也似乎为自己哭。
他从头就是一个孩子,一直都是。看到在二虎被射死的尸体时,他爬向前,又退回;再向前爬两下,又向后退无数。这是什么样的行为,哀恸,绝望。据我所知,只有狗在看到同类的尸体时,才会有这样的行为动作,任何生物以及动物,都不会。他不会扑向二虎,失声痛哭,抱住僵硬的躯体信誓旦旦的喊出报仇宣言。如果是那样,那么他便不再是他。他就这么简单的告诉我,他没有变。于是,他在纳投名状后听从大哥的命令咬牙流泪的射杀了那么多曾经的兄弟,在二虎险些军变时他站出来誓死保护二虎,在以为是偷到的感情破坏了兄弟义气时杀了二嫂的种种种种,我都不怪他。如果是我,我也该这样。所以他活着,活着待到一切完结。
接下来,我要说,我错了,大错特错,错到自己梦里咬牙切齿。
当初应该爱你,刘德华。
不是爱赵二虎,爱的是刘德华。
在你的面前,全世界都成了配角。
赵二虎告诉我,只有他身上有一种东西,叫义气。
刘德华告诉我,只要不放弃,我们就不该怕老去。
电影里的你虽然有很大的责任,很多的烦恼,但不能否认,你是最幸福的一个。
直到最后,安心上路后,你依然不知道你的爱人的背叛,也不知道自己死于自己的兄弟。就这么不后悔,不遗憾,不离不弃的了了自己纳下的投名状。
你连一个转身,一个眼神,一个笑,一句话所有的一个一个,都不放过。每一个的一个,都是二虎做出来的,和你无关。你演足了别人,根本没显摆自己。这就够了,我甚至挑剔的不服气的坐稳了看后半段里面那个我不曾爱过的你时,我都不得不爱上你。
如果世界上的爱情都丢了,我们仍然相信它存在。
如果世界上的友情都丢了,我们仍然相信它的存在。
只是,义薄云天,四个字,我们忘了。或者我们从来不曾拥有。
匪变成兵,所谓的坏人变成好人,孩子变成大人。
可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财富”,什么是“幸福”呢?
我从这戏里,分明品出了不甘心的扭曲。
该势利、该虚伪、该算计、该狠毒……
都该,该了之后,才能得到活下去的权利。
可我和很多的我,在不该该、不想该、不得不该的一点点恶化中,还妄图握紧自己。
我们要么成为坚持自己的那群,被乱箭射死;要么成为丢了自己的那群,把自己杀死。
我们渐渐不再是我们,而成为了你和我。
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
下辈子,我要当男人,我要有兄弟。死,得其所。

这片子,一遍只能看个大概,我要继续看下去,看到下档。

 2 ) 《投名状》及刺马的真故事

     晚清多奇事。其中有刺马、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月楼案和太原案四桩公案,曾轰动一时,甚至都惊动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被称为晚清四大奇案。其中除刺马外,其他三件都是极普通的刑事案件,由于司法混乱、吏治败坏,结果越闹越大,但最后都还算水落石出。但刺马案不同,此案关系重大,却结案结得不明不白,所以民间很快就生出很多演义来。京剧有刺马的剧目,平江不肖生有相关的小说,香港电影大师张彻有《刺马》一片,最近的版本当然是陈可辛的新片《投名状》。
    “刺马案”之所以引人瞩目,首先因为遇刺人马新贻地位显赫。马官居两江总督,是晚清最重要的九个封疆大吏之一,统管今天江苏、江西、安徽三省富庶之地的军政监察大权。马的前任和后任都是同一个人,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曾国藩,由这一点就可见其位高权重。其次,此案案情出奇,行刺者在光天化日之下,重兵护卫之中一击而中,且得手后并不逃走,慨然就擒,显然早有准备。再者,此案虽惊动了最高层,慈禧命曾国藩和刑部主事会审,但最终还是潦草结案,刺客被剖腹挖心,但案情并未水落石出。所以,坊间议论纷纷,一开始猜测集中在政治斗争之上,但很快就有关于兄弟反目和三角恋爱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所以焦点很快就被转移了。此后的各种演绎基本都是围绕后二者展开。只是此案在民间的流传程度,似乎不敌另一出更真实也更离奇的桃色事件: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所谓政治谋杀,主要是指,马新贻一般被看作是慈禧用来制衡声势日隆的曾国藩的,且此人根基尚浅却治军甚严,因此得罪了湘军一系,所以被他们派人暗杀。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一种可能。在当时还有一个绘声绘色的传言,称曾国藩平灭太平天国后,私藏大量资财,企图取清廷而代之,而马新贻坐镇南京,正在追查“宝藏”下落,在这个当口被杀。而当时会审后的“结案报告”的说法是,刺客曾从发捻,对马新贻素怀怨恨,所以勾结海盗行刺。这显然缺乏充分的作案动机。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提及刺客与马新贻有私人关系,遑论什么三角恋爱。可以肯定,这些都出自文人的编排,至于背后是否有人授意,则很难说得清了。
    演义家们把马新贻和刺客张汶祥安排成出身草莽的异姓兄弟,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又虚构了一个“老二”,以及与马新贻有感情纠葛的老二的妻子。有趣的是,在各个版本中,这个老二的名字就有好几个,一看就是虚构出来的人物:窦一虎、曹二虎,到了倪匡执笔的张彻版《刺马》中,又被写作黄纵。《投名状》中刘德华演的老二则又改了姓,叫赵二虎。所谓的女主角显然也是编出来的,张彻版起了个很洋气的名字叫米兰,徐静蕾演的人物则名字跟打扮一样土,叫莲生。
    更有意思的是,王晶的晶艺公司还以此为题材拍过一部三级片,片名叫《满清十大酷刑之赤裸凌迟》,当然是极尽血腥色情之能事。编剧好像还特意为证明他掌握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把马新贻弄成了一个少年时曾受性虐的心理变态分子。
    刺马故事的经典版本,当然是张彻1973年的同名电影。该片导演张彻、编剧倪匡、动作设计刘家良,以及演员狄龙、姜大卫、陈观泰等都是一时之选。这部邵氏电影的大制作,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稍嫌粗糙:情节线索简单,战争场景几乎无特技可言,单人独斗也显得冗长单调,但在当时却是具有开创性的,曾席卷当年的金马奖。而且其中“暴力美学”的萌芽直接影响了吴宇森等后辈,其中的恩怨情仇也让导演陈可辛至今念念不忘,立志翻拍出一部《投名状》来。
    电影《刺马》虽然也着力刻画了导演张彻并不擅长的男女纠葛,但最突出的还是兄弟情谊。这从本片的英文名“BLOOD BROTHERS”可以直观地看出来。《投名状》脱胎于此片,当然绕不过兄弟之情。借用水浒中的“投名状”来概括刺马的主旨,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的皆可杀。进而把“兄弟情谊”定义江湖人至上的信仰,“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倒也算切题。
    当然,大导演陈可辛挟数亿投资,网罗一干明星演员,显然并不满足于重拍一遍《刺马》。从剧本数易其稿,中途改换片名都可以看出导演突破旧版的努力。甚至李连杰饰演的大哥也不再是实有其人的马新贻,而是改了一个更直白地暗示人物性格命运的名字——庞青云。显然,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刺马》只不过是个框架,他只是借这个壳,讲自己的故事。
    不同于张彻浓烈明快的快意恩仇,陈可辛用灰暗惨烈的语调讲了一个关于“人性和欲望”的故事。所谓的兄弟之谊、男女之爱,甚至平步青云的梦,最后都毁灭于复杂的人性与无尽的欲望。这可以说是擅拍“文戏”的陈可辛,赋予刺马故事的最新思考和内涵,这也是《投名状》不同于《刺马》乃至《英雄本色》之处。这里没有孰优孰劣,至于观者更喜欢哪个,只能交给历史去检验了。
    一点遗憾是,“投名状”翻成英文的确有困难,但该片的的英文片名“WALORDS(战神)”实在有点太凑合了,怎么看都像是电子游戏,有点不知所云。
文章引用自:

 3 ) 狗屎堆里的夜明珠

《投名状》非常牛逼。一会儿把你热血烧得沸腾,一会儿又一飄冰水浇冷,看得投入时,有点像害了伤寒病。

我相信男人们基本都会喜欢,女人们基本都不会喜欢。因为,徐静蕾只是搞了一次婚外恋,就被干掉了。

影片不是没有缺点,得看跟谁比。和黑泽明的《七武士》、《乱》比较,委实有些用力过猛了。

和前作《刺马》相比,是巨大的超越,更真实可信。陈可辛显然熟读《水浒》。中国男人一向尊崇兄弟义气,把它视作为人处世的至高准则。乱世之中,没有兄弟你活不下去,有了兄弟一样活不下去。赵二虎的台词:“天大地大不如兄弟的情大。”但他不晓得后世有句名言:比天空和大地更广阔的是人心!人心易变!人心险恶!人心卧虎藏龙!

庞青云毫无疑问是个小宋江,他笃信自己是为了兄弟的福利,带领兄弟走一条正确的路,而且要一条道儿走到黑。兄弟要偏离道路了,不行,干掉。庞青云干掉了赵二虎,正如宋江干掉了李逵。。。抱歉,我不想再继续分析下去了,一万字也写不完,还气闷得很!

比较之下,《刺马》只是幼稚园水平。张彻(导演)和倪匡(编剧)太天真了,只晓得大弹红颜祸水的滥调。狄龙演的马新贻,俊美无匹,比李连杰演的庞青云好看一百倍,只是对兄弟的老婆念念不忘,比马景涛还痴情几分,这样意志薄弱的家伙,在琼瑶剧都挣不到一个HAPPY ENDDING,怎么可能在乱世中爬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从智商而言,不是刺马,乃是刺驴!

倘若和《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夜宴》比起来,《投名状》简直就是狗屎堆里的夜明珠了。

陈可辛拍过中国最好的爱情文艺片《甜蜜蜜》,现在他又拍出了最好的古装战争片,《如果爱》我还没看,说它是中国最好的歌舞片可不可以?我想不出中国还有其他的歌舞片了。还有,我认为他的老婆吴君如是中国最好的喜剧女艺人。

能把这么多“之最”拢到一起,真是了不起啊。

我妈贵姓陈,我想,不妨再给自己起个笔名“陈可苦”,向陈可辛致敬。你想,“加肥猫”太卡通了些,“修罗”太幼稚了些,并且,这些笔名都不符合我温和儒雅的气质,“陈可苦”,听起来多么积极、奋发、靠谱!


 4 ) 三个老头子和庞青云的政治派系:再谈《投名状》

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应该像《Matrix》第二集那样,从电影院出来大家都是一头雾水,谁也不敢说自己完全理解了Matrix, the one, 和Zion 之间的哲学和逻辑关系,谁也说不清为什么Neo居然在"真实世界"中也能阻挡电子八爪鱼,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电影是个好片。

这就叫雅俗共赏,实在看不懂情节看看打斗追车场面也过瘾。然后为了彻底看懂,认真的观众只好再买票再买DVD多看几遍,再赚你一遍钱。然后真以为自己看懂了再去论坛讨论,免费做口碑广告。

投名状就是这样的好电影。

通过反复研究《投名状》的情节和对白,我认为庞青云是清廷高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关于庞青云为什么会被杀,很多人持的看法是片中的一句台词,"朝廷怎么会信任一个外人"。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也是这个看法。但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朝廷想要除去一个官员手段很多,暗杀自己的官员实在有点上不了台面。庞青云这样的官员,有理想有能力,对国家忠心,甚至主动裁军,连自己的左膀右臂赵二虎都杀了,朝廷难道还怕他造反不成?如果他真的"在朝廷不属任何派系"(陈大人语),慈禧再糊涂也应该喜欢这样的官员,难道当头的不是最恨自己手下拉帮结派的么?

庞青云是有派系的。而电影里几乎总是同时出现的三个老头子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斗争。

三个老头子:
顾宝明扮演的"狄大人"
魏宗万扮演的"陈大人"
王奎荣扮演的"姜大人"

这三个老头子每次同时出场,其座位顺序必然是狄大人在中间,从观众角度看,右边是陈大人,左边是姜大人。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座次是天大的事。我们看新闻照片,每次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永远都是胡总居中,右边吴总,左边温总,以此类推。座次告诉我们,狄大人在三人中地位最高,而陈大人的"军机处排名",要高于姜大人。

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排名高的人不等于实力也强。姜大人的实力就远远高于陈大人。何魁的魁字营正是姜大人的嫡系部队。庞青云劝土匪们去投军时说,【魁字营嚣张,势大力强。我们这点儿人,他们根本看不上。倒是军机处的陈公,正缺人手。他的绿营兵常被魁字营欺负,一直想壮大势力,如果我们投他,那正是雪中送炭。】这段话似乎同时暗示我们姜大人手下的魁字营有可能是八旗兵,有可能陈大人是有地位没实力的汉臣,而姜大人是表面地位略低实则掌握实权的满臣,但证据不足,不好多说。

陈大人的实力有多惨呢?他的嫡系陆大山跟庞青云说,【我不赌。这一千五百兵,是陈公的家底。打没了,陈公在朝廷说话就没底气。】才1500人的家底。把这点人给庞青云用,又出不起军饷。庞青云苏州围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宁可去找何魁借粮也想不起来陈大人。可见陈公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确是够惨啊。难怪姜大人不服这样的人排名在自己之上,要打击他。

这样以来我们就完全理解陈大人对庞青云的全力支持。先是1500人倾囊而出,等庞青云舒城取胜,索性把自己的心腹陆大山直接给庞指挥。言下之意以后你庞青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取代了陆大山。陈太需要庞这样的人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了。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庞青云自己认为自己不属任何派系,其他所有人也会一致认为庞是陈的人。政治斗争一旦到了高层,一般都不直接翻脸,而是打击对手的羽翼。所以打陈就要打庞。

在陈姜斗争中,地位更高的狄大人本来是取中立态度。电影中舒城取胜之后,陈大喜,狄大人立即给庞青云增加五个营。这时候姜大人突然让何魁负责接防,陈大人先是惊讶,然后有点不满,又有点无可奈何,表情很有意思。这时候姜说【狄大人,陈大人,不会有意见吧?】,先狄后陈,为我们进一步点出三个人之间的地位关系。按理说何魁接防这种安排应该在幕后博弈,但电影的特点必须把所有剧情冲突放在一个时间地点表现。

庞青云要速战速决,就连原本应该代表清廷利益(看庞能打,给他五个营)的狄大人都不太满意。战争结束了老头子们怎么在太后那里邀功请赏?这就好比参加职业足球联赛,每个队都希望自己拿冠军,但是如果跑的太快联赛过早进入垃圾时间,又损害联盟的整体利益。但三个老头子的态度也不一样。陈大人原本在这场战争中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现在有个庞青云,他还能得点分。姜大人显然坚决反对庞速战。而狄大人要考虑"联盟"整体利益,也反对速战,觉得庞太不上路,但不至于特别恨庞。三个人的心态在陈姜下围棋的那一场戏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庞青云来说,为了国家百姓利益,也为了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他必须速战。

等到庞青云真把南京打下来了,姜大怒,跟何魁说【打南京你给他粮,进了南京,你成要饭的了】。何魁这时候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案:【只要我们把赵二虎给拉过来。江苏巡抚他肯定做不长】。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二虎对庞青云是多么重要。如果庞青云是一个土匪,或者是一个旧式军阀,他绝对不应该杀赵二虎。可惜这个片里的庞青云就好像一个受过最好的教育的现代人一样,他没有山头主义,不但认为国家利益至上,甚至还玩儿点爱情。

陪同庞青云上朝见慈禧的正是他的"保护人"陈大人,可见庞是陈的人,连慈禧都知道。对庞这样的青年才俊,同样很年轻,需要在大臣中培养"自己人"的慈禧是要拉拢的,所以李莲英才说【太后说,你还年轻,君臣相伴会长久】。然而这时候完全不懂政治的庞青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居然要求【免除苏州辖区三年税赋,修生养民】。苏州辖区历来都是纳税大户,现在好不容易夺回来百废待兴,朝廷正需要这笔钱呢,你说免就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错误。庞的最大错误是作为下级,不应该代表百姓给上级提要求。试想如果慈禧准奏,那么苏州老百姓必然说这是庞青云的功劳。如果慈禧不准,百姓也会说庞是好官,慈禧是坏人。慈禧不管怎么做都当不了好人。钱让领导出,好人你做,有这么做下级的么?这个道理本来是官场常识,满朝文武听见之后都愕然,只有庞不懂。慈禧权衡利弊,片刻之后准了奏。
 
但此时慈禧心中,庞已经成了"外人"。
 
狄大人和陈大人代表组织和庞青云谈话这一幕,非常有意思。狄先夸【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庞大人是君子豹变,果然是辅国良臣啊】。陈马上说,【那是因为庞大人和朝廷不属任何派系才得太后的垂青】。这句话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首先陈向上级狄说官话,说庞不是我的派系,当然官话中朝廷上不应该有派系。其次陈也是说给庞听,有点抱怨庞遇事从来不跟自己商量,确实不像个自己人。这时候狄大人的话【南京是给了你,可姜大人气得是卧病南方。何魁又蠢蠢欲动。你镇得住吗?】有点让庞表态的意思。现在姜大人不在这里,你愿不愿意做我们俩的人?但这是一个只有不到一秒的机会,因为狄早就料到庞不会入伙。同时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姜已经去南方准备对庞下手了。
 
庞不接这个话茬,狄马上说:【庞大人,我翻了翻黄历,四月初八午时上任,利民利国利己,大吉】。这时候大家注意陈的脸上一动!说明陈意识到狄已经决心默认姜对庞在那个时候下手了。于是陈给了庞最后的暗示!【要想有所作为,庞大人,你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我看陈大人这个人还是很有良知的,这句话说的有点书生意气了,当着狄,太过。

庞仍然不懂形势的险恶:【我有公务在身,告辞了】,竟离席而去。这时候狄痛下杀手!【你山字营姓赵啊?!】在赵二虎拒绝背叛庞青云的情况下,除庞先去赵,符合姜、何的策略。
 
在这一幕中庞青云的形象非常高大,君子不党,完全不屑于这些龌龊斗争。试想换一个俗人,可能狄一说姜大人何魁蠢蠢欲动,早就跪倒在地请求帮忙了。
 
作为一个不懂政治斗争的人,庞青云面对斗争选择的策略是一味的妥协退让。狄要求杀赵,庞就杀赵。只要你们让我实现理想,我什么都听你们的还不行么?结果赵死庞亡。
 
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姜大人亲自出手组织了对庞的刺杀行动。狄默认,陈没办法。姜打击陈,但陈只能吃哑巴亏,何况庞对他也不怎么亲近。
 
姜杀庞的一个证据是姜在南方"卧病",实际却没有病。另一个证据是最后一幕三个人在一起喝茶,狄说【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姜大人不在,真是不热闹啊】。这里的"一个篱笆得三个桩",有人认为是说庞青云没有了两个兄弟的帮忙,其实考察语境是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热闹,少了一个姜大人就不热闹了。
 
但这里有一个疑点,就是庞被杀的时候姜到底是在跟另外两人喝茶,还是独自在南方组织刺杀?"姜大人不在"这句台词,在DVD英文字幕里面也没有使用过去时态。我的猜测是当时姜应该在南方。因为姜自己的特写镜头里面,他面前有一盘点心;而三人一桌喝茶的镜头,狄大人陈大人之外的"第三人"面前只有茶没有点心。一个可能是喝茶的蒙太奇戏实际上发生在刺庞之后,另一个可能是"第三人"不是姜,这里没有交代清楚。
 
总而言之,当所有人都把庞青云看做陈大人嫡系的情况下,庞青云保持"君子不党"的作风,没有投靠任何朝廷大臣。自始至终,真正非杀庞青云不可的只有姜大人,他的目的是为了跟比自己排名高的陈大人斗。陈对庞一直是极力拉拢扶持的,总帮他说好话,可能真的把他当自己人。本来太后和狄大人在这场斗争中保持中立,但庞青云的不智行为使得这两人改变了中立立场,默认了姜大人组织对庞青云的刺杀。
 
如果没有高层的政治斗争,庞根本不必死。如果庞在政治斗争中正确应对哪怕一次,他也不必死。单纯从自身利益考虑,他不应该为民请命要求免税,不应该面对拉拢不为所动,更不应该杀赵二虎自断臂膀。
 
国家,朝廷,兄弟。庞青云像所有我们期待的好官那样把国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兄弟。而贪官污吏是永远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国家放在最后的。可是旁青云获得了什么下场呢?
 
如果你要打击一个大人物,一个好办法是打击他的手下。姜对陈如此,对庞也是如此。庞想"不党",但谁相信?清朝官场藏污纳垢,根本不配出现庞青云这样的人物。
 
本文全部台词从这篇文章(http://www.mtime.com/my/953729/blog/897659/)复制粘贴,在此致谢。

 5 ) 《投名状》,离G点只差0.01公分

    《投名状》好看,甚至可以说相当好看,剧情完整,场面宏大,几个演员的表演也十分带劲,尤其是李连杰,这个娃娃脸兼之一脸喜相的中年男人终于展示了自己该有的味道。只是,只是不知哪里缺了那么一点点佐料,快感远远的来了,愈来愈近,却始终没有达到高潮的酣畅——真可惜,陈可辛那双肉感的小手离我的G点只差那么0.01公分。

    说起《投名状》的主题,或许讲的是生存,或许讲的是政治,但就不是讲的兄弟情。孟静说的好:和李安一样,凡是不够阳刚的导演不会对称兄道弟热血沸腾,他们对兄弟情的冷淡与质疑使他们能看到更深层的人性,人头落地,喷出的不是一腔子热血,是冷血。

    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人本来就是为了生存、或者说利益走到一起的。所谓“投名状”,不是义气使然,而是为了保证自己利益不受侵犯的一种协议。干下投名状,你就是自己人,是朋友。在乱世中,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这里的“朋友”是有共同利益的人,而绝非意气相投的人。

    正因为他们是利益兄弟,而非情感兄弟,所以赵二虎对厐青云为何处死强奸民女的士兵感到不解、对厐青云射杀投降的太平军感到愤怒,所以姜午阳直到最后竟一直天真地认为厐青云杀赵二虎是因为一个女人,他把这个女人杀了,就以为厐青云没有诛灭赵二虎的理由了。这不是兄弟阋墙,而是他们从来就没有互相了解过对方。从来也不是什么“兄弟”。

    厐青云派人暗杀赵二虎的当夜,在暗室中自斟自饮,他说每年的今天我都会给你倒酒,告诉你我这一年做了些什么……他看起来很难过,但是这种难过与其说是因为诛杀兄弟而难过,莫若说是良心道德上的谴责。片刻之后,姜午阳杀掉莲生,在外面拍门喊道:嫂子已经死了,你没有杀二哥的理由了!之后厐青云伏案痛哭——这一段戏我认为陈可辛处理得有欠妥当,你若是厐青云,你若听到这句话,你是该哭还是该笑?

    关于莲生这个角色,有人认为徐静蕾的演出可有可无。其实真实的“刺马”案里是没有女人的,姑且不提马新怡封疆大吏的身份,在古代中国,你又听说过几起因为女人而杀掉兄弟的事件?——即便并不是真情真性的兄弟。所以在《投名状》里,女人至多是个点缀,导演本身也没给莲生多大的发挥空间,所以也就无需责备徐静蕾的表演苍白。

    当然在《投名状》里,莲生又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于这个角色的设置,我的朋友卢十四的见解可谓一针见血——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嫂就是投名状,二嫂就是道义的象征:在姜午阳眼里,它(她)很重要,很关键,是一切矛盾的核心。但在庞青云眼里,它(她)虽然也有点分量,但终究无关紧要,而且早就操过很多遍了。

    同样描写“刺马”案,陈可辛强于张彻的地方在于,他透过似乎是主旋律的兄弟情,看到了问题的核心在于政治和利益。在政治上,没有人是赢家,貌似玩得比赵二虎和姜午阳高明的厐青云,在真正的高手眼力亦是个菜鸟——当他在朝廷上朗声请奏免税三年、当他的背后隐秘地绽开几朵枪花,他能怪谁?怪只怪朝廷没有他的投名状——不是兄弟,就是敌人。

    比起赵二虎临死还在呼唤“大哥”的不开窍,姜午阳在目睹了厐青云背后的枪伤后,终于若隐若现地看到了局部的真相。“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么?”大雨瓢泼中,厐青云虚弱地说起了“投名状”,到了人之将死的地步,利益终于让位于情感——整部片子,只有在这一秒钟,他们兄弟之间才是心意相通的。比起背后的黑枪,厐青云宁愿死在曾经义结金兰的兄弟手上。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坛里,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能量?姜午阳最后那一声大雨中的呼嚎,亦是苍白无力的。

    行文至此,我仿佛看到了那0.01公分的距离在那里。套用孟静的说法,比起李安和陈可辛,我是个太容易热血沸腾的人,所以陈可辛不喝酒也不在酒后称兄道弟、所以他看《英雄本色》不感动、所以他不相信友情也不相信兄弟情,但是我做不到。只这一点点的距离,足以使我认为《投名状》是一部足以传世的杰作,但我却无法为了它而高潮——即便它离让我高潮的G点只有那么0.01公分。

 6 ) 从两部影片看观众的情感取向

元旦假期看了三部电影,其中两部是国产大片。一是陈可辛的《投名状》,一是冯小刚的《集结号》。两部影片的画面和音响都给了我同样强烈的刺激,遍野的死尸,触目惊心的残肢断臂,震耳欲聋的吼叫,似乎永远也杀不完的敌人。两部影片在观众中引起的反响也相同:说好的,击节高呼;说不好的,贬至极处。只是,中间派不多。不同的是,对《集结号》的叫好声远远高于《投名状》。 我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人物创作来看,《投名状》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主角,而《集结号》只有谷子地一人形象突出,其余人物走出电影院几乎想不起是什么模样。从故事情节来看,《投名状》故事的发展起伏跌宕,铺排得当,里面描写的许多细节,无论观众是褒是贬,都让人回味再三,难以忘怀。而《集结号》只有一个故事的框,情节相对而言要简单得多,细节刻画也显得有些粗糙。 那么,是什么让观众对《集结号》的喜爱超出《投名状》呢?我用了整半天的时间搜索网上影评,寻找大家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析起来大概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文艺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的革命文艺理论深深影响了建国后的几代人。文艺的学术性品质政治化引导了国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方向。两部电影中有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细节:杀害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俘虏。但它们所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庞青云屠杀四千太平军,电影院内一片唏嘘声;谷子地枪杀国民党军官,我竟听到了叫好声。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四千和一个的数量差别。如果谷子地带领全连打死所有投降的敌兵,我估计电影院里更会群情激昂,叫好声更大。就影片本身的画面和对角色言行的处理来看,杀俘事件发生后,庞青云给人的感觉是个冷血刽子手,而谷子地虽然受了点处分,却让人同情。两个场景中的敌对双方都是中国人,这就不存在民族恨的问题。那么,只有阶级仇了。太平军是农民起义英雄,而国民党是反动派。《集结号》中,执行枪杀投降军官的焦排长,在战友反对他杀人时,怒吼道:“我们指导员都被炸成两截了!”他的双眼喷射怒火,一枪结果了哆哆嗦嗦站在他面前的敌军官,没有丝毫的迟疑。这个过程是:我方指导员拿着炸药包去炸敌方,敌方狙击手一枪打在了他的手臂上,炸药包爆炸,指导员牺牲。如果他不牺牲,被炸死的将是敌人。这里的爱憎是极其鲜明的,立场是极其坚定的。再看《投名状》,围城的山子营在城外呆了九个月,冻死饿死无数,而他们的手里只有祈求来的十天口粮,如果留下俘虏,意味着他们还将面临饿死甚至全军覆没的威胁。作为将领的庞青云杀俘虏的理由是不是比谷子地更充分?而且,庞青云没有任何退路,而谷子地的后面是大部队。但是,杀了俘虏,他们一个魔鬼,一个是英雄。这就是角色塑造产生的效果。而对同样事件的不同塑造效果,基础就是观众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价值取向。这个取向,决定了他们的道德观。 第二,一直以来培养出的对人性的简单划一的认识。世上只有好人与坏人两种人,好人,永远都是好人,他不可以做坏事也不能做坏事;坏人,永远都是坏人,他做不了好事也不可能做好事。也许现在有点知识文化的人都耻于承认这一点,都认为自己对人性已经有了足够了认识。其实不然。在我们的思维深处,多年的教育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要连根拔出,绝非易事。一些观众不喜欢《投名状》的原因就是因为里面没有一个好人,不知道导演究竟要表现什么。庞青云虽然英勇善战,智勇双全,但他残忍狡诈,利欲熏心,滥杀无辜;赵二虎善良忠诚,是个大丈夫,但他愚昧憨傻,致死都不明白谁害了他;楚午阳单纯耿直,忠心不二,但他是非不分,助纣为虐。这很让人说不清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虽然,他们都是真人,表现的是真实的人性。所谓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它不是抽象的,而是现时的,具体的。庞青云在保存自己的力量时,表现的是人性自私与狠毒的一面;在攻下南京城后,他向慈禧请求减免江苏百姓三年的赋税时,表现的是他为民着想的善良一面。然而,绝大多数观众都将这种行为定位为“沽名钓誉”。试想,若是每一个当官的都能这样“沽名钓誉”,百姓何其幸哉?他对赵二虎无情,但对莲生和午阳有义。面对金粉之城、两江总督之职,他却对一个乡下女人不离不弃;面对挥刀砍来的午阳,他始终下不了杀手,这如何不是情义?只是,这样的情义已经被观众忽略不计了,因为他是一个坏人,坏人不可能会有好念头。谷子地在大建设大生产的年代独自一人挖掘煤山,非要挖出他那个连里的兄弟们。且不说这种视当地政府为无物的行为在当时那个年代有多少可行性,只问在战争中死亡或者失踪的战士,何止千万?如果每个幸存者都来这样表达战友情谊,新的国家还如何建设?生活还如何继续?然而,这样一个近似于童话的情节,却赢得了无数的热泪。因为谷子地是好人,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代表了正义。在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马克思的名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第三,对善恶报应的可见性期待。不喜欢《投名状》的观众还有一个原因是感觉在《投名状》中看不到扬善抑恶的精神。善良的赵二虎死于非命,太平军领袖用自杀来换取全体士兵的活命,却把他们送到了屠刀下。虽然最后庞青云也死了,但似乎仍然不能让人解气,因为没看到一个好人有好结果。而《集结号》则不同,谷子地终于找到了能证明他身份的上级组织,四十七个战士的尸骨也终于见了天日,他们终于不再是失踪人员,而是革命烈士了。最后在烈士墓碑前的颁奖典礼,隆重而神圣,让人感到无比的欣慰。好人终有好报,我们一直都喜欢看这样的结局。哪怕生活已经一再给予我们深刻的教育,我们依然喜欢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结局。然而我们却忘了,善恶报应论是宗教的产物,几乎所有的宗教,在谈到报应的时候,说的都不是现在。基督教说的是人死后的地狱和天堂,佛教说的是来生的轮回与转世。报应,也不简单地存在于肉身的祸与福,它是有精神向度的。看完《投名状》,大家都看清楚了庞青云的狡诈与狠毒,这个角色受到了鞭挞;大家也都感觉孤身救苏州的赵二虎值得称赞,这个角色得到了肯定。至此,这些角色的艺术塑造就应该是获得了成功。因为它教育人们懂得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换一个角度来说,即使《集结号》里的四十七位英雄不挖出来,即使到影片的最后他们和无数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一样,依然是失踪人员而不是革命烈士,他们拼死御敌的精神也已经深深刻入观众的心里,这对他们的形象丝毫也不会有任何损害。我们对“报”过于短视,总是忽略了精神的价值。 两部影片还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集结号》里没有集结号,《投名状》里没有投名状。这真是08年贺岁片的一大特色。前者是影片的深意所在,后者是影片审查机构的作为。没有投名状让我们对这个片名费尽思量,没有集结号让我们对人生也开始了思量。我们等待的集结号,它是否存在呢?

 短评

不知道好在哪儿。

3分钟前
  • keso
  • 较差

雄性的贞洁牌坊

8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午阳刺杀庞青云的时候脚上穿着的 正是庞青云当年送给他的鞋子。这个细节值三颗星了。

12分钟前
  • 来乐
  • 推荐

赵二虎和姜午阳脑子都有问题

15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这评分是豆瓣水准?我心中的十大华语佳片之一啊!

17分钟前
  • phatter
  • 力荐

怀疑了友情等很多东西,通过庞青云这个角色对中国历史做了点令人刺痛的反思。李连杰跟陈可辛说,他觉得庞不会找三公,他一开始就会直接去找何魁。“李连杰其实更懂得在这种四面楚歌的环境中,如何求生。”陈可辛说,到那时他才明白,人年轻的时候的生活真的会影响到他们的判断,李连杰比自己懂庞青云。

19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改编自1973年张彻版本的刺马,而其事件历史上确有其事,马新贻被刺一案也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2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帝国主义分子戈登哪里去了?

23分钟前
  • Die Katze
  • 较差

很好看的片,喜欢这脏兮兮的颜色和赤裸裸的人性。真的要看港版的。

2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赵二虎死于忠义 庞青云死于不被懂得 姜午阳死于知道得太多又知道得太少(PS:金城武终于会演戏了)

30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有了这句老话垫底,所以老二认为只要杀了坏事儿的女人,大哥还他大哥,日子还能踏实过下去。然而大哥却不想做他大哥了,故事是不是很讽刺!

35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那个时候大家眼格高,如果知道后面十年电影有多烂的话会更珍惜点。

38分钟前
  • Tangent
  • 推荐

“怎会依仗一个外人”。。。 现实艰难,价值模糊,选择两难,都是困境

41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作为一个商业片 已经很不错了 忽略那些删减

44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政治是永远的dilemma

4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不理解为什么这片只有6.9分,完全是8分的电影啊。

51分钟前
  • 呆鱼
  • 推荐

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杀了女人,大哥二哥还能回到过去,其实不过都是天朝的棋子。

56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最令人尊敬的是导演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庞青云入南京之时,路边正用石灰浆抹去太平天国之标语,同时路边百姓纷纷剃发,即此一细节,大陆电影界无人可及。

1小时前
  • abing
  • 力荐

李连杰表演亮眼,其他的太一般了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这样的电影真的只有6.8分吗?可怕…

1小时前
  • Hunk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