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

剧情片俄罗斯2017

主演: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瓦连京娜.捷利奇金娜,叶卡捷琳娜·萨穆伊利纳,亚历山大·多莫加罗夫,尼古拉斯·勒里奇,波琳娜·奥格,安娜·伊萨耶娃,玛格丽塔·西莫诺娃

导演: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剧院 剧照 NO.1大剧院 剧照 NO.2大剧院 剧照 NO.3大剧院 剧照 NO.4大剧院 剧照 NO.5大剧院 剧照 NO.6大剧院 剧照 NO.13大剧院 剧照 NO.14大剧院 剧照 NO.15大剧院 剧照 NO.16大剧院 剧照 NO.17大剧院 剧照 NO.18大剧院 剧照 NO.19大剧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16:04

详细剧情

  一个年轻的,梦想成为芭蕾舞演员的乡下女孩的故事。通过艰难而富有挑战性的历程,她实现了目标。凭借才华、熟练、耐心和决心,她成功的达到了芭蕾的顶峰,成为了莫斯科大剧院的首席芭蕾舞演员。

 长篇影评

 1 ) 演戏的和看戏的无一幸免

若不是朋友跟我提起多伦多那茬事——我都要忘了,《兰心大剧院》是一部意外出现在2019年,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日撤档,又在两年后宣布归来、突然上映的娄烨作品。

两年过去,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也肆意摧残着电影生态。人们倾全力去对抗想象中的入侵者,奈何这个打游击、散步状的敌人,肉眼不可见。一方面,我们被迫变成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不信任的焦虑情绪,蒸腾四散。牺牲别人,我们才能打赢这场仗。必须获胜的姿态,不容置喙。

回两年前,娄烨的即席发言,赢得满堂观众掌声喝彩。拍手者之间,立场却不尽相同。毕竟,《兰心大剧院》是一部关于上海孤岛状态被打破,无人能够幸免的电影。至于娄烨本人的电影立场,那倒根本不用阐释讲解。朋友也感慨,娄烨走在了王家卫的路上,非明星不能用,预算再也下不来。但好在,他拍片还是够快。

跟《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只能看院线版不同,澳门影展最后一天,《兰心大剧院》低调放映,烙有龙标。电影撤档,或出于市场考虑,不得而知。只是撤档之后,不少人未免担心,它是否还有再见之日,众人又要牢牢坐实“二流观众”之说(来自娄烨另一则发言)。

电影可以只是电影,正如娄烨曾用大时局来包裹爱情。《兰心大剧院》讲乱世时代,有些东西消失了,没能抓住的故事。小田切失去了妻子,巩俐试图抓住爱人。初冬萧瑟,冷雨凄风的上海,每个人不自觉裹紧身上衣物,抓牢生存下去的凭证,一个身份,一截浮木,一根稻草。浮华与幻灭的交错中,一出剧目,就像预告片那样,演员穿街过巷,正要走入戏院,排练上演。

细心影迷也会发现,与过往娄烨作品相比,《兰心大剧院》不仅消失了色彩,全片以黑白影像风格出现。娄烨倚重的配乐也消失了,想想多次合作的伊朗配乐家裴曼·雅茨达尼安,《推拿》结尾响起的尧十三,还有《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如此一来,即便《兰心大剧院》有个还魂般的舞照跳结尾,却没有人声片尾曲的。全片也缺少以往灵动悦耳,烘托人物情绪的精心配乐。字幕滚动到完,曲终人不见。

配乐的消失,导致台词吃重,更让演员的人物声音,成为《兰心大剧院》的主导。密集台词来自《礼拜六小说》的反复排练,据说娄烨在拍片现场,会给予演员较大空间,自由发挥。血脉偾张的闯入剧院之前,巩俐先是与黄湘丽演练了催眠序曲,又在小田切身上实施了计划。时轻时重的声线与声线之间,夹杂着机器磁带、电报通信的沙沙作响。最关键的几个密码代号,有若被导演之手人工处理,消失殆尽。

这时观众才恍然大悟,早前小田切恍惚语塞的几个名词,还包含着与爱人的亲密回忆。铁血无情的军事机密,与纠葛不断的儿女情长,居然上演这样一出擦身碰撞。娄烨彻底拿掉了巩俐的人物前史,也不管小田切的柔情海深,它们从一出场,就预设成观众人手有一张剧院的节目单,上有人物简介、生平小传、故事梗概。

对不那么熟悉娄烨作品的观众,《兰心大剧院》会呈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不完整调性。电影里频繁消失的,居然是剧场艺术的第四堵墙。娄烨如此频繁使用这套技法。开场就是一句,“你进来得太早了”,迅速打破了观众对于虚构剧情片的完整想象,原来是套了个片中剧。岂不料,由于摄像机的手持运动,观众接下来就很难区分他们到底是在排练,还是作为完整的一部分舞台剧故事,正在眼前上演。

片中每个人物,身上都兼具多个身份角色,游移在同盟国与轴心国、中国与日本、重庆与南京、军队与间谍之间,充分对照了提前开启的双面镜计划。电影有两个主场景,华懋饭店和兰心大剧院,它们都在上演着催眠入梦的明暗戏码,是看似不相关,终归要交汇的一出大戏。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场戏,它似乎佐证着,娄烨如何彻底封死了剧院的门。电影最后,王传君裤子都没脱,娄烨却在剪接上,火速完成了黑夜(头晚演出)到白天(第二天早晨)的转场。这个转场,时间流淌之不真实,比之前的剧场排练和现实空间更难辨认,更让“这里很危险”的枪战高潮,变得尤为不真实。就好像你欢天喜地进了戏院,暗夜黑影,枪声大作,无门可夺,真就出不来了。

娄烨在排练现场所消失的东西,不在赵又廷指挥的现场,它不像是真的剧组,正在1941年档口排练。它们仿佛就发生在现代,是当下时。这群人,就在剧组的场地上,排练一出要在电影中上演的剧目(片中片)。恍惚、抽离、不真实,如同置身太平洋战争风暴眼的上海孤岛。最终,飘摇的孤岛也要消失了。

无论如何,在开那么多枪、死那么多人这件事上,娄烨这一仗是赢了。《兰心大剧院》被一些人打为狗血和商业,两边不靠。没有票房,也就等于不成功。只是当观众以为,逃出了剧院后门,却不知,你我还在那场戏里。

《兰心大剧院》的另一幅面相,就是黑泽清的《间谍之妻》。茧房中的民众,如果不曾看到从满洲带回来的真相纪录,他们就无从知道真实世界的样貌,只会活在军国主义的洗脑大梦中。

对了,娄烨在多伦多是这么说:“一旦暴力进入剧场,演戏的和看戏的无一幸免。”

像娄烨那样,好好拍电影

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请勿转载

 2 ) 为什么说这是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故事

1.催眠

催眠是这个故事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情节。于堇正是利用催眠从受伤的日本人那里得到密码本的信息。但是因为这个故事里面的催眠,既不猎奇也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所以如果突然出来一个催眠的情节,会非常突兀和生硬。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试图通过“铺垫”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从“最后的催眠”推导出这个故事要设置两个铺垫的情节:

第一个是最开始酒店人员交给医生一瓶催眠药水。但是这个还不够,指向性太明显了,没有文学性,太干巴巴了,只是说明了“后面会要用到催眠噢!”但是没有铺垫催眠由谁来进行,怎么进行,什么形式等等其他信息。

所以势必还要出来一个铺垫,所以选择设置成了于堇对白玫的催眠。然后因为设置了这样一个催眠,就往后只能推出有些什么事发生了,然后作者非常不费脑筋,让白玫和于堇上床了。

这里有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故事不能够这么去写,不能够通过一个结局的情节,来反推我前面的情节设置,这是一个完全倒错的过程。

不是说不可以通过结局来反推来写作前面的事情。完全可以,但是只有一条逻辑线可以反推:就是人物的心理。

这个催眠的情节不是不能写,可以写。但是不能够去这么设置前面的铺垫。造成的结果就是:1,这个为了铺垫而写成的情节会导致要人物来让步,也就是白玫那边。让了很多很多,最后勉勉强强圆回来,但是质量就差了;2,这个为了铺垫而写成的情节会变得非常意义匮乏,并且不能够与这个故事融为一体。

非要写催眠,那只能从于堇过去的事情中,挑一个跟催眠有关的进行闪回,并且跟这个谍战故事建立联系。要么就是,巩俐前面进行了一个有效果的,是这个谍战一环的“小催眠”,能够跟最后的催眠相呼应。

当然这个设置要求非常巧妙,如果做不到,我建议是可以不要写催眠。因为没有任何必要。

2.最后的枪声

这个剧本来想做的高潮在哪里呢,在于最后《礼拜六小说》首演,戏中的逃亡混乱场面和戏外兰心大剧院的逃亡混乱场面同时开始。于堇那句“这里太危险了”,同时是台词,又是戏外的真话。

这个是很典型的设置高潮的手法,这个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在于强扭着要设一个这个高潮点。

整个那幕戏,本身没有太多的内在含义,就是为了指涉戏外的时局,所以本身就已经落了下乘。

其次呢,就是,为了让戏里戏外重叠,那么,戏里的那个枪声,就要变成戏外的枪声。

那这个戏外的枪声怎么来呢?是谁打谁呢?于堇在演戏,不能是打于堇,排除掉。导演也在演戏,也不是打导演。排除掉。

所以最后只能设置成,是制片人男特工,要打白玫。

那为什么他要打白玫呢?噢,那应该是他想要强奸白玫,白玫反抗所以被打。

所以推出整个影片最前面,这个特工要表现出想上了白玫,想跟白玫做爱,要有一场戏是这个。

所以整个里面很多很多情节,都是在结局设计好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给倒退设置出来的。

这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如果你这么去设计情节,故事里的其他要素就会做出很大的妥协,尤其是人物。

这就是为什么,整个故事看起来非常混乱,因为人物是混乱的,尤其是于堇,这个最核心的人物被人工设计的情节,逼到了一个个被分隔开的,没有任何可以发挥空间的角落里。

这个故事像什么呢,有点像某些心理学论文。有些心理学论文就是预设了结论。然后通过这个预设的结论,去设计实验方法,找数据,最后证明这个结论。

这个故事就是,先想到有这么一个结局,然后通过这个结局,去设计前面的情节,然后去分配各个人物去各个情节里,最后呈现这个结局。

这是一样的道理。

 3 ) 他从来也不是当红的、热闹的、取悦观众又受人之托追捧的

作者:NoNoNos

对于娄烨影迷来说,恐怕过年都不能和一年看两部娄烨新片相比

继年初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参与柏林展映之后,娄公子再接再厉,带着新片《兰心大剧院》登陆水城参与威尼斯主竞赛,顺便实现了个人导演生涯欧洲三大A类电影节全入围。

赛程尾声,整个威尼斯电影节远不如刚开始时那么人潮汹涌,对于所有的媒体、所有的影迷来说,真正重要的电影就只有一部——娄烨《兰心大剧院》

第六代导演中作者风格第一人,“巩皇”巩俐加盟担纲女主角,赵又廷出演她的恋人,话剧女演员黄湘丽首登大银幕,四国卡司囊括小田切让、中岛步、帕斯卡尔·格里高利

《兰心大剧院》的主创阵容亮点太多太多,将人们的期待值拉到最高。

后文含一小部分高能剧透,慎入!!!!! (主要是“01”篇,可跳过或眯着眼看)

《兰心大剧院》主要改编自女作家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取材日本作家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一个礼拜内发生的谍战风云。

01

消失四年的著名女演员于堇(巩俐 饰),为了出演话剧《礼拜六小说》从香港风尘仆仆地回到上海。

名伶返沪,谣言四起,人人都想知道她回来的真正目的

《礼拜六小说》这部戏的导演谭呐(赵又廷 饰)是于堇曾经的恋人,坚信她必然是忘不了自己和这出戏。

谭呐的朋友、编剧、日方汉奸莫之音(王传君 饰)却咬定了于堇是为了回来救汉奸潜伏倪则仁

她的法国养父弗雷德里克·休伯特(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饰)清楚,她是为了同盟军的情报任务而回国。

但是养父的犹太养子、和平饭店的经理索尔(汤姆·拉斯齐哈 饰)却对她心存怀疑,24小时对于堇实施监听…

日方情报头子古谷三郎(小田切让 饰)在酒店大堂见过一次于堇之后就神魂颠倒,被她和自己亡妻一样的面容深深吸引。

她的粉丝白玫对她穷追不舍,几番用前夫的消息诱惑于堇,两个人相处时久,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爱情、欲望、情报、阴谋的漩涡之中,于堇一刻也不能懈怠。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回来的真正任务,在上海这座“孤岛”中,寻找乱世最后的救赎。

02

《兰心大剧院》看上去只有两条情节线索:一部戏、一封情报

整部电影的事件跨度也极为短暂,从1941年12月1日到12月7日,仅仅一个礼拜。

娄烨也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剪辑方式,从头到尾只有简单的平行剪辑,似乎符合娄烨对于原著小说《上海之死》“极简主义”的形容。

但是由于历史背景过于复杂——英法租界的权力博弈结构写几百本书都讲不清,牵扯的人物身份都不单纯——每个人都是双面甚至三面间谍。

再加上娄烨对于虚实叙事暧昧地处理,给观众的观影设置了相当的门槛,许多外国影评人大呼看不懂。

除去前面两点,第三个虚实混杂交替叙事的特点,恰恰是本片的魅力和炫技之处,也是娄烨之所以为娄烨,《兰心大剧院》是为作者电影而不是强调戏剧冲突的谍战类型片。

本片一开头,是1937年1月,赵又廷饰演的谭呐带着剧团和巩俐饰演的于堇排练《礼拜六小说》的场景。

两个主角坐在咖啡馆试探地聊天,旁边的人群随着萨克斯风吹奏的舞曲自由配对、翩翩起舞,明亮的日光从窗口照进来,一切显得这么真实。

但是身为导演的谭呐,突然喊卡,音乐起晚了,重来。

于是全剧团重新走步,于堇再点上一支烟,一切倒带一般再次发生。

但是很快一个胖子模样的人闯进来,带走了于堇谭呐追上去,一行人从台上逃到台下,一场迅疾的谋杀之后,一对恋人牵着手逃到远处。

1941年12月,巩俐回到上海,为了《礼拜六小说》的首演之夜和剧团排练。

相似的情景再次出现,舞台上模拟出一个烟雾缭绕的咖啡馆,群众演员起舞,于堇谭呐抽着烟聊天。

突然下一个镜头,两个人开始以现实中的身份继续聊天,剧场的小咖啡馆变成的真正的咖啡馆。

如此几番,观众开始对每一个镜头都产生不信任感,这究竟是发生在《礼拜六小说》的舞台上,还是现实中?

于堇此时的表演,究竟是因为她是一个演员,还是因为她是间谍?

于堇谭呐的依恋,是由戏生情,还是逢场作戏,亦或者出于同盟间谍的政治考量?

于堇白玫之间你进我退的游戏,早已超越了粉丝和偶像之间的关系,白玫在舞台上下,逐渐成为了于堇钦点的B角…

03

但是消化了一天、和剧组的主创深聊之后,会觉得《兰心大剧院》是一部难以现在讨论的电影。

某种程度上,和这部电影最为相似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而不是许多记者对娄烨提问时对比的《第三人》《神圣车行》《卡萨布兰卡》和《无耻混蛋》

这不是一个在影院造梦的过程中试图改变世界的电影。

诺兰娄烨讲述的都是人人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英国成功实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所有同盟国间谍都默契地隐藏了共同获得的情报,让珍珠港突袭事件发生,将美国扯入二战,掣肘日本,从而破解亚洲困境、上海“孤岛”之局。

两者所做的,都是通过对时空的调度,人工制造悬疑感,将观众放置到主人公所在的境地之中。

诚如娄烨所说,他一直以来创作的母题,并不是某种都市空间、某个年代的风情画卷、某段感情、某种历史解读,而是人作为个体的困境

如果要讨论《兰心大剧院》巩俐脖子上淡淡的伤疤,舞台上爵士风格的萨克斯风曲,兰心大剧院后台迷宫一般的布局,未免有些将娄烨降格到匠气的层面。

如上所述,《兰心大剧院》本无所谓剧透,但是它又是如此的混沌和庞杂,无法不通过举例具体的场景和对话来分析。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所能分享的只是感受和情绪,只能是对一部作品、一个项目、一群人选择的理解。

而这种思考达到的不是赞美或者批评。

对于我或者很多影迷来说,对于娄烨作品的感情是在这么多年的观影经验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与其说喜欢他的风格和视角,不如说在一部又一部的电影中对这个人产生了理解和接受。

许多人提到《兰心大剧院》,以混淆的叙事、黑白摄影、无配乐等为例,力图论证这是一部人们从未见过的娄烨电影。

但真的是这样吗?更多的人看完本片,感受都是“还是我们熟悉的娄烨”

04

同样是还原历史,阿方索·卡隆《罗马》力求一种穷尽技术和物质的精确建模,目标是和导演本人的回忆亲密无间,是我为之倾心的高级奇技淫巧。

娄烨就表示,自己并不喜欢《罗马》,认为突出摄影的高超毫无意义,更反对这样一部剖析各个阶层的电影,用那么昂贵小资的摄影机

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将他的选择称为“反《罗马》的光影”,他追求一种“坏的影像”、“坏的光”,不饱和是历史的质感,黯淡是回到那个年代的光线条件,模糊和虚化是制造记忆的粗糙质感…

这些往往都是在后期上花了大精力、大价钱的,不过是一种作者的审美和选择。

IMDb5.7的评分不重要,场刊得分没有名列前茅也不重要。

娄烨什么时候成为过场刊的宠儿?

烂番茄50%的新鲜度也不重要,他从来也不是当红的、热闹的、取悦观众又受人之托追捧的

只看一遍《兰心大剧院》是不够的,不够去体会每一个场景灰度的明暗对比,不够去揣测每一句台词背后的政治利益捆绑,不够去度量每一场戏艺术指导的良苦用心,不够去欣赏每一个戏骨在本片中火花四射的演技对决。

现在参加“威尼斯娄烨作文大赛”为时已晚,我也无意成为最懂娄烨的人。

只能期待本片12月7日国内顺利上映,可以更多的人都能欣赏到娄烨这部《兰心大剧院》,看到一段历史,看到一些人的命运。

 4 ) 兰心大剧院,如枫似梦的地方

“归根结底,我们爱的是欲望,而不是渴望。”

在一种非常清醒的状态下走进了影院,却又以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回到了房间,在这期间的两个小时,我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跌宕起伏,连同肉体一起陷入混沌的状态之中,直到此刻依旧迷离,这就是电影院的魔力,这就是娄公子影片的妙趣所在。

影院里有人慢慢陷入了沉睡之中,也有人始终跟随着电影的节奏,而我则游离在现实和电影之间,从一开始的昏昏欲睡到逐渐沉迷于影像之中,从头昏眼花的感受到无法自拔的感触,就是在这样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之下,体会着影片所带给我的深沉感受。

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爱情片,但影片的主题却并未偏向战争或爱情之中,而是在两者之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一面表现出了战争时代的残酷无情,另一面则展示出了爱情里的脆弱与执着,而从影片之中我们能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个人与现实的对立,不管是从叙事上、拍摄上,还是剪辑上关注点都在于人,因为一切故事的发生都是以人为出发点,由此再来一步步揭露出现实世界的阴暗面孔,一种无形的对立关系由此而生。被现实所笼罩的人群在不断的拼搏、不停的抗争,一个个倒下的身躯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留下的痕迹很浅,书写的历史很多,这就是现实的残酷,这就是生命的渺小。

对于故事剧情不想再做过多的分许,因为内容过于杂糅,剪辑过于流畅,很多时候都让人分不清现实和戏剧,两者的界限被模糊、被淡化,我们可以尽情的畅游在两者之间,却始终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所在。所以我将重点放在了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中,希望能从中看到更多未曾注意到的东西,也想在回味的同时,再次感受人物间错综复杂的情感与无处安放的思绪。

于堇的情感和思绪始终让人捉摸不透,她本就是个现实中的“双面人”,演员的身份让她光鲜亮丽,间谍的身份让她无处可去,这两种极端也间接性的导致了她情感上的变化莫测,她让自己深陷囫囵是为了获取情报,她不畏惧死亡的威胁,而对于感情的表露她显得毫不犹豫。对谭呐她付出了未曾有过的坚持和爱意,对前夫她留有一丝微弱的念想,对白玫她给予了情感的慰藉和肉体的欲望,她穿梭在混沌不堪的现实泥潭之中,被各色的气息所熏染,她是镜头下的主角,但我们依旧看不透她最本真的自我,因为她的身上始终带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息,撩人心弦的同时,又不着痕迹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她是生活中的于堇,也是舞台上的秋兰,这种一人千面的特点,也唯有巩俐能将其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如果换个人来演的话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但事实没有如果,因为她就是唯一的答案。

谭呐的角色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深爱着于堇,他始终相信她的回归是为了与自己一同演戏,但事实的真相往往不尽如人意,当事变发生,一切正常的规律都被悄然打破,他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棋子,虽然这只是他独自一人的想法,但从侧面看出了他内心的空虚和落魄,怕被抛弃、怕留遗憾。他一直都处在隐忍的状态之中,为数不多的宣泄时刻也只在几声怒吼和几拳暴打之后便消散殆尽,到了最后他的坚持和执着得到了最好的报答,这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美好时刻,也足以让我们再次回味与感受。谭呐身上的忧郁气息与文艺特色融合为一体,造就了一个朴实无华的人物形象,赵又延的表现功不可没,他褪去了我们记忆中的稚嫩气息,多了稳重与成熟的加持,他的角色虽不亮眼,却依旧让人记忆犹新。

白玫从一出场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还未看清其容颜,便在铺天盖地的话语声中被带入了她的世界,她算不上多么美丽,也没有什么让人记忆深刻的地方,但她的出现却成为了于堇的生活为数不多的乐趣,在两人的交谈之中逐渐生出了一丝暧昧的情绪,最终也导致了百合之恋的产生。她的身份也同样是个间谍,而在关键时刻她为于堇填补了表演的空缺,从这个角度来看,白玫更像是于堇的一道影子,帮她分担生活的重量,为她承受痛苦的压迫,替她接受死亡的威胁,最后如昙花一现般凋落于此,只留下一丝美好的回忆在于堇的记忆深处轻轻荡漾。

莫之因的奸诈和懦弱在影片之中表现得一览无余,他四处讨好各方势力,只为自己安然无恙,四处挑衅、却畏手畏脚,这样一个小人的形象往往最讨人厌烦,在影片之中也是如此。王传君的表演说不上多好,却演出了这个角色本该拥有的模样,老奸巨猾、贪财好色,能将这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做到这种程度,也真是实属不易,他演技上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因为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古谷三郎的定位是个迷失在了情感之中的男人,他固然有着聪慧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绪,但却太过于执着过去的情感,忘不掉曾经,走不出回忆,在提到那些带有亡妻记忆的词句之时,他遽然间陷入了呆滞的状态,由此不难看出他的深情与愁苦,但也正因如此他付出了血的代价。找不到的佳人只活在他的记忆之中,握不住的照片被雨水一点点的侵蚀。

梶原是一个忠实的战士,他一直在找寻和追逐着击杀的对象,杀气腾腾的模样让人不敢与之对视,但他的坚持却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一切都是早已注定的结局,所以他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错就错在,不应该轻视与自大。杀手的本色不是他高傲的资本,自以为是终会得到报应。

电报的滴滴之音在房间之中不停响彻,无数个国家的语言杂糅为一种仇恨的话语,磅礴的大雨散漫在这座城市的街道,舞台上的戏剧表演被枪声打断,接踵而来的是带着死亡气息的恐惧,爱情被逼到了黑暗的角落之中,最后的枪声响彻在城市的上空,爱人相拥而亡,影片戛然而止。

电影院观影与小荧幕观影相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在影院之中,影片的画质更显暗淡,人物的情绪更加饱满,少了一缕观看时的新鲜感,却多了一层未曾注意到的朦胧美,这也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地方。虽然距离观影结束已经过了几个小时,但我依旧处在一种迷离的状态之中,疲倦感侵蚀着我的身躯,恍惚感充斥着我的思绪,而我依旧对其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般的不停回味、不断思索,只为写下此刻的每一份情绪,只为铭记此刻的每一缕感受。

第一遍·2021.3.20 黑白的画质将娄烨导演别具一格的拍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般的完美,影片也在扑朔迷离的节奏中,逐渐模糊了现实和电影的界线,让人抓不住关键所在,始于戏剧也终于戏剧;兰心大剧院就好似一座虚无缥缈的碉堡,在磅礴大雨的洗礼中沉浮不定,进进出出的人也渐渐迷失在了这片混沌的碉堡之中,压抑的活着痛苦的死去,半步现实半步虚无;影片中演员各具特色的表演都显得可圈可点,赵又延逐渐成熟的表演痕迹显露无疑,王传君在‘独立’后也终于得以展现自己未曾表露的不为人知的面孔,巩俐依旧是当代女演员中最无可挑剔的‘千面影后’,而导演娄烨的坚定也无不让人钦佩;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依旧是中国最有个性的独立电影制作人,虽然依旧被这个社会中,某些看不见的枷锁束缚着自己的创作,但他依然在努力做自己,因为他是娄烨,所以也会一直去拍‘娄烨’。

第二遍·2021.10.16 重温。镜头很摇晃,剧情很稀碎,转场很自然,气氛很压抑,混乱且有序,个体的渺小,战争的残酷。于堇说:“这会是她扮演的最后一个角色”,因为她知道自己早已失去了后退的机会,直面或逃避都躲不过死亡的结局,在枪林弹雨的洗礼过后,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去赴一个约定,在爱人的怀里陷入无尽的沉睡,这一刻的美好被定格成了永恒的回忆。正片结束后,耳边的音乐在演奏,眼前的人群在摇曳,而我只能紧紧盯着荧幕上缓缓滚动的字幕,想要思考些什么,但是心里只有一片混沌,一切言语都显得如此单调,而我唯有躲进沉默之中,因为放弃表达就是最好的表达,直到此刻依旧如此。外界对影片的评价褒贬不一,说是巩俐的独角戏也罢,说是娄烨的个性化也好,我觉得能在大荧幕上看到这部期盼已久的电影,本就是一种如梦境般虚幻的感受,一切体验和感动尽在不言中。&中影海经国际影城NO.3

 5 ) 《兰心大剧院》:娄烨的限度

作为娄烨“粉丝”。《风雨云》上映以后重看了娄烨好几部电影,观感普遍比高中、本科初看时差(《风雨云》《兰心》的观感也非常一般)。细想了一下,娄烨没变,我变了。我现在对娄烨最大的不满恰恰是我曾经喜欢他的理由:他的角色和影像都太娄烨了。曾经看他的电影,体会到生命经验的多样空间和潜能。现在看他的电影,却感受到一种属于艺术创作者的专制: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角色,到了他的镜头下好像都成了一类人。作为娄烨粉丝,深感必须以批判娄烨的方式的恢复“真正的娄烨”,即其影像曾经带给人的那种鲜活又充满可能性的体验。

娄烨镜头下的左翼文艺工作者谭大导演和国师的《悬崖之上》对张译角色的设置类似,编导自己觉得重私情才是真实人性,就编出这种角色。问题是,趋利避害、欲望是真实人性,面对危险直面抗争同样是真实人性。这一点梅尔维尔的《影子部队》对法国反抗组织成员的刻画比娄、张不知高到哪里去。

娄烨想表达他表达的东西就要允许别人批评,没有批评自由,所谓艺术家的创作自由无非就是艺术家的专制和灌输而已。娄烨不是没有好作品,但一旦涉及社会(风雨云)或者历史(兰心)就暴露出他明显的短板,拿他自己对人性的理解窄化角色而不是打开角色的多样可能。

比如赵又廷的角色。表面上看娄烨塑造出人物多面性(他既是左翼,又不谙政治),但其实这种多样性恰恰是一种去历史化的类型化表达。赵又廷角色的失败之处恰恰在于,这是用对当代文艺青年的刻板印象想象出来的、套路化的30-40年代文艺青年形象。娄烨不但没发掘出多样的生命经验,恰恰相反,他以自己对所谓“人性”的狭隘理解限制了这个角色的潜在可能,赵又廷这个角色的真正问题恰恰在于这个角色的行为太符合所谓当代文艺青年的行为逻辑(天真、坚守内心正义又脱离实际)了,导致角色与历史的脱节,导致角色内部不存在矛盾和断裂。为什么我们无法想象既不脱离实际又坚守某种天真和内心正义的文艺青年形象呢(尽管这其实可能是当时不少左翼文艺人事实上探索出的出的生命经验的现实方向)?

娄烨最近两部电影就是上面问题的答案。娄烨这样的第六代导演曾经是以对个体生命经验的多样性、可能性的影像呈现、关注、探索著称的,但他现在恰恰做不到这一点。换言之,他现在恰恰是以一种关注个体情感、欲望的形式忽视了个体生命经验的多样可能性。

 6 ) 眩晕剧院

一周以后,面对日本搜捕队,于堇将会回想起秋兰回到船坞酒吧约见谭呐那个近在眼下又仿佛相距遥远的下午。

其实构建悬念时,放在箱子里用来捕“狮子”的“麦格芬”到底有没有,本无所谓,只要有个箱子在那放着就够了,但如果最后一定要确认麦格芬是否存在,那么其最后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确认狮子是否真的存在,有后者存在,就有前者存在,反之则无。

兰心的结尾,一封揭露真相的电报让我才一下明白了到底这伙人到底在搞什么至关重要的情报,从史实上看,日本最终还是成功偷袭了珍珠港,所谓套出至关情报的任务,最后当然是无甚作用的白忙活一场的失败,不过从套出情报的结果来说,任务却成功了。

在足够可信的史实和电影叙事的情报结果上回溯,如果情节中,早于结尾就得知这伙人是在套取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则意味着“狮子”的真存在,作为观众的隐藏接收者一直都知晓各方势力的全知反讽结构下,可以一直共情受各方势力觊觎,且都想从中渔利或铲除或保护于堇。作为主要聚焦,可以强力介入各方角力并大幅度强化故事的悬念,其间无论临时聚焦于哪方势力或哪个角色产生聚焦的偏移,都不但无损于主线,且又会助推叙事推进,又可以让整个故事的张力在不同的分述层面上扩展、延伸并有效凸显并强化主题。

而娄烨在《兰心》的实际处理上,无限悬置了这个意料之中的客观史实结局(故事语境),上文设想的理想式全知反讽,就不可避免地必然存在一丝似有若无的主观神秘底色(导演意志),悬念因为不能确认“狮子”的存在,也始终似有若无。基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史实不确定,“机关算尽太聪明”的所谓任务成功,总会使装载悬念之“箱”,充满着一定要“打开验证”才能确认其中事实奥秘的薛定谔眩晕历史背景下概莫能表又讳莫如深的情欲与时代洪流下不能自已但又想对抗命运的飘零个体

戏里戏外、历史与现在、帷幕的两侧、不同的你我.........但凡能从概念精神产生或历史剧、或现代剧的现象实质,理解上的真,则实然地需要主客一致,而就作为观察者的观众也就是我们,和作为表演者的《兰心大剧院》里的演员们也就是他们,在感觉上则存在着天壤之别。对于观者来说,当我们产生理解感觉的时候,就是观察结束的时候,但对于表演者来说,当他们产生感觉理解的时候,表演才刚刚开始,其间存在巨大的理解鸿沟,让戏中戏里所有角色不断转换的身份(主动与被动)、视角(观察与表演)与立场的入戏与出戏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脱离身体、经验和任何共识,只能孤独地只身前往所谓美学追求与作者性无尽摇晃,与不漏峥嵘的苦痛扑克脸表演组成的无尽转换的眩晕之中,这或许恰好可以搭配娄烨晃到天荒地老、晃到海枯石烂的极致HardCore的视听语言产生的眩晕

而当想探讨电影主题时,可以发现,经历九死一生才逃离纳粹魔爪来到异国为正义事业奋斗的贾昆(汤姆·拉斯齐哈),终究还是逃不过二战中大多数犹太人“挖了蘑菇累死”的宿命,与身死他乡终究成为了 无面者-No One 的结局,所以《兰心大剧院》中,一众角色费了九牛二虎又苦大仇深的力量,就挖出一朵蘑菇,最后全都累死的惨淡,或许也可以视为娄烨对情欲终将迎来悲凉孤寂的收场,进行了一次无可奈何的反讽。

Valar Morghulis

 7 ) 首演之夜

本文基于微信群讨论整理而成,并非个人原创。本次活动共28人参与讨论,22人打分,平均分为4.25(五分制)。

已经想不到任何多余的定语再去描述一部娄烨的新电影了,每次新作上映,各种评论恨不能都把他的创作史再拉一遍。总而言之,期待早已拉满。然而当开始讨论时,我发现预想中的激烈甚至对撞其实并没有出现,显而易见的优缺点说完后,大家颇有默契地将视线移开电影,落在导演身上。关于娄烨不怕没话说,但是关于他最近的作品呢?《兰心大剧院》有得聊吗?

不废话了,将话筒给我的朋友们,看看他们心目中的《兰心大剧院》。时间有限,未能完全反馈讨论内容,还望见谅。

优点:

对于娄烨本人来说,《兰心大剧院》的制片规格大抵是可以排进作品序列前三的。尤其是工业化指标上有着不小的进步,而导演的创作技法也可以看得出日渐精湛。@Wild life:它的枪声是我听过除了盗火线之外最清脆的,而临近结尾时的枪战戏其实已经超过了娄烨自己平时表达的范畴了。@元铭清:我最喜欢的是对滤镜的使用,因为这个并不是单纯的黑白滤镜,而是经过饱和度的调整而达到的特殊效果,具体是调高白色的饱和度,降低黑色阴影的饱和度提高白色饱和度这样会让白光亮度变高,甚至有点过曝;而降低黑色饱和度则使阴影变成暗蓝。这样的方式让人物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加强了一种社会畸形感。@顾姐:优点,还是镜头语言,看娄烨的跳切越来越舒服。@啊柒:感觉是娄烨的一次转型,但是差点火候。@koito_yuu:最有趣的是第一次演戏和最后一次演戏,枪响声好像是一样的......

而更多被大家所提及挖掘的优点则还是集中于本片创作者态度、人物塑造的魅力、戏中戏结构、对于主流叙事的一种反动等方面,尽管相比同题作品《紫蝴蝶》没有那么叛逆。对于我来说,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兰心大剧院》具有华语电影中很稀缺的国际视野,很狭隘的说,华语电影中的“外国面孔”在本片中不再仅仅承担脸谱化功能化的作用,对于观众构建彼时的上海想象有很大的帮助。@花茶:娄烨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对政治态度的远离是我很欣赏的一点,即使「兰」有着宏大历史背景,但导演也没有高举“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旗,尽管结局把故事提升到了家国情怀高度,但娄烨还是那个娄烨,落脚点依旧是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乱世沉浮。@Grant_王冠:我今年看了几个戏中戏电影确实觉得令人着迷,戏剧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像《剧场》的结局,现在看不惊艳了但当时觉得还是被震到了。@一级特工:最后二人将吻未吻的状态,个人感觉还是很合适的,避免将于堇的动机完全归于谭呐一人身上。

@大宝鱼:流畅的不被轻易察觉的转场,其实还暗和了于堇间谍演员的双重身份,无论在戏剧还是酒店,于堇都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戏剧和酒店都是舞台,于堇一直在台上,也一直在表演。我在短评里是这么写的:娄烨戏称这部电影是反罗马的,和罗马或者说大多数电影相反的是,演员知晓舞台的边界,而让观众去模糊,这便是本片出众沉浸感的来源——让观众的感知在限度内迷失。@元铭清:最后一句话说的真好,我会在想会不会是在暗示观众,电影里的角色的生活仿佛戏剧一般,情感无法掌控,就好像巩俐这个人,她需要表演,展现多种情感给大家,但是无法找到真的自我,只有最后死的时候与赵又廷相拥,消失在舞台上,消失在戏剧中,同时死在这个荒谬的时代。

缺点:

相较于优点方面的千人千面,缺点方面就比较集中了。@亲切的昊子:不喜欢的就是本片的人物塑造,可能是马英丽的剧本的问题。先是巩俐的角色,他全片几乎都是满脸疲态和麻木的脸,无论是耀眼的大明星,还是作为前妻和恋人,我感觉不到她的情感起伏,给人直观上就是面临任务的冷血特工。人物的塑造有问题,那么他的行为动机就很有问题,她对黄湘丽对张颂文对赵又廷都是很跳跃的,有几处我都想问,你究竟想干嘛啊?@Grant_王冠:我觉得就是形象不够饱满吧......觉得他俩最后去酒吧殉情缺了点说服力。@大宝鱼:我就觉得片尾的情感力度没有完全覆盖,间离的感觉还是太重了。我对于电影绝大多数时候情感戏份的收敛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她的角色本该如此,但是最后需要有一个情绪的释放,不只是于堇的,更应该是观众的,片尾的处理还是过于淡漠冷静了。@koito_yuu:我虽然给了4.5但我还是觉得前半段台词信息量太大了,而且还有很多跳切,没考虑观众接受的问题。

而就个人而言,《兰心大剧院》中我最不满意的一点在于片中所出现的妓女烤火以及清洁工洗床单的空镜。这是片中出现的几乎唯二关乎局外人的镜头,作为一部关注于人物关系与内心的电影来说,显得有些生硬。但更重要的是它其实说明了兰心本质上与左翼或者说时代背景下的大多数人毫无关系。回到人物行事的动机上来说,高尚者为了情感,低劣者为了苟活,我们看不到一个普通人面对生存的焦虑,只能看到精英如何在自己的任务或者事业与情感间的平衡。娄烨所批评罗马的缺点在自己作品中反而更加突出。之所以不满意片中所出现的这两幅空镜。是因为片中其实根本没有觉得导演或者创作者关心这些时代背景下的大多数。

结语

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对于娄烨这样的作者,无话可说才是最可怕的。这往往代表着一种审美疲劳——标志性的摄影风格与环境塑造,一如既往的情感表现。为什么不希望能够看到一部美学风格大不相同的娄烨作品呢?曾经说过“身体感知大于意识形态”,而现如今,身体感知还在,但力度已大不如前了。那种身体上的痛感往往都来自于其电影中的被动者,在环境中被伤害、被抛弃,情感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观众天然地会产生悲悯之心;但《兰心大剧院》恰恰相反,于堇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主动者,她的情感动态自然也难以捉摸,所以最后的牺牲,既不显得那么悲壮,又不叫人心生怜意。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娄烨创作上的一次尝试,面对强类型,他的答卷还可以更好。

 短评

这么说吧,赵又廷于《兰心大剧院》,相当于当年的王力宏之于《色,戒》。另外,巩俐都可以做赵又廷阿姨了吧,有种丈母娘在和女婿谈恋爱的错乱,还挺考验人的。

4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还行

娄烨那么一个有类型旨趣的导演,实在是应该找个有类型技巧的编剧润色下剧作结构和核心剧作点,否则每到关键处就有点幼稚可笑学生作业意味。后半段枪战其实拍的不错,但《兰心》最大遗憾是所有人物的情感都太空中楼阁。

6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比较神奇的是巩俐和赵又廷之间居然毫无化学反应,巩俐和烟和波波头女二号之间都的张力都更强。

11分钟前
  • 枚多梨酱
  • 推荐

我真的很不喜欢看王传君演戏 模板 演的都一个型 还自以为清高的不得了 俩男主的演技都尴尬 虽然我很吃赵又廷的颜值

12分钟前
  • Nvhuhfgjkgg
  • 还行

于瑾在戏院干掉一票敌对赶往酒馆之后,看到谭纳两个人的争执,猜到楼上有什么,然后在车里叹了一口气。这是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即使已经厌烦到无奈了,依然要面对…我之所以一直在期待娄烨的电影,大概也是因为这些,即使他不再拍边缘的人物故事,但他依然会关注那些角落的情绪…

17分钟前
  • 三叶鸡纸铜
  • 推荐

和《南方车站的聚会》有点类似,都是空有黑色电影的形式。但娄烨这部更差,有点像是空有粗粝现场感营造的学生作业。巩俐演的核心人物形象高度苍白空洞化太致命了。如此复杂多重的身份-人物关系组合(理论上是奔着黑色电影蛇蝎美人去的),最终出来的形象却依然如此空洞(连些许的神秘感都谈不上),有点不可思议。 2.5

22分钟前
  • LOOK
  • 还行

#Venezia76 珍珠港事變前1941版本婁氏風格的《極寒之城》,證明自己可以拍出(不會出現技術問題無法播映的)間諜動作愛情片。極端放大而更飄忽不定的情緒在這個多方角力的時空找到了合身的座標,但也因為乍看的命運未卜事實上業已註定,比從前漫溢至現時的傷懷安全許多。從虛實掩映的戲中戲、間諜策略、到情感慾望都羅織著雙面鏡計劃(two-way mirror)——給目標觀眾他們想看的(他們自己),藏起自己想守住的,國家、信念、愛,和我們自己。引歌德:最終來說人所愛的不是慾望對象而是慾望本身。在嚴密指令與暗號下是溫柔的往事,「鐮倉的山櫻花」;在黑暗的夜裡閃爍的光明是對向彼此的鎗火,聲響堅決,但明滅中,道途仍然撲朔;在一層層搭起的戲裡戲外,在所有眼神與觸碰明瞭或誤解或自以為了解的風景裡,我最喜歡你。

23分钟前
  • Wallys
  • 推荐

用了一个群英汇聚上海滩,最后大决战的大片剧作套路。不过,影片却又是有意弱化类型的。主体仍是大背景下的个人情与欲,虽然有多国角力的谍战背景,让影片似乎成为一部谍战大片。但核心却是角色的个人情感与欲望,包括主角最后的选择,黄湘丽这条线索的引入等等,处理仍是非常娄烨,更关注个体情感的的。结尾一段则继续模糊虚与实。影像上也有多心思,除了依然不变的手持,还有灰蒙蒙的雾雨天。核心必须是巩俐,确实气场强大,非常抢眼。前面还是个演员,后面突然变John Wick,或者叫Jean Wick。这显然不是我最爱的那部分娄烨作品,但仍有其独特之处,期待内地早日上映吧。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在开那么多枪、死那么多人这件事上,娄烨赢了。《兰心大剧院》比我想象的要狗血和商业,但这不妨碍它透过双面镜计划给观众制造观影障碍。最简单的例子,王传君裤子都没脱,一秒钟黑夜到白天完成了转场。这个转场似乎比之前的剧场排练和现实空间更难辨认,因为枪战高潮来得太直截(“这里很危险!”)娄烨的排练现场并不像是排练,而是现代电影的片中片。这种抽离感,如同置身二战风暴的上海孤岛。每个人都兼具多个身份角色,两个主场景华懋饭店和兰心大剧院,都在上演着催眠入梦的明暗戏码。

29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娄烨,你现在不止欠我祖峰朱亚文的床戏,还欠我巩俐黄湘丽的床戏了。

34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娄烨的电影总是阴性的,母性的,淋淋漓漓的,黏黏糊糊的,就好像下雨天来月经,潮水涌来,危险四伏,即使没有子宫,也可以用相近频率,一起痛苦共振。

3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巩俐拥抱赵又廷,确实会有种母亲搂着傻儿子的感觉。

36分钟前
  • 萧湘与小林
  • 还行

我的兰心大剧院呢???孤独者的赞歌,这镜头走位,很有味道了

37分钟前
  • 迈克尔逊干涉仪
  • 力荐

潇洒倒车走人的结局不好吗。

40分钟前
  • 头晕脑钝钝
  • 推荐

首先要赞许娄烨商业转型效率之快,其以往用于作者表达的手持镜头,极为精准的在《兰心大剧院》里找到其全新定位。并在重场追捕戏中,起到了极为重要氛围营造作用。但脱离“奇情剧”之后,娄烨导演能力的不足也在本片中被暴露无遗。室内空间感的凌乱,戏中戏设定与谍战故事的牵强附会,作者特征在情感戏表达上的冗余,甚至黑白影像下对于光影的单调设计。这些问题在以往人物情绪为主导的剧情中,可以有效的被弱化或忽略。但如今放置在典型的悬疑谍战类型片中,戏剧性成为叙事核心,这些元素恰恰是其表达的重要途径。导演也企图通过巩俐的大女主人物,来规整情感脉络。但《兰心大剧院》毕竟是类型故事。当娄烨决定以“孤胆英雄”式的决战做结之时,就注定了其作者电影时期的创作惯性的失效。对于娄烨的商业转型,虽然值得期待,但确实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5分钟前
  • 土嗨八贤王
  • 较差

女皇不仅神枪手,还男女通吃!

48分钟前
  • 长颈鹿饲养员
  • 还行

这是一场独角戏

4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这是电影,而不只是用影像的形式讲故事,它有属于光与影的野心,重视叙述语言和叙述本身。比《风雨云》要强很多。娄烨最值得钦佩的地方不是反抗,而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努力不把自己依照外界意愿形塑为一个斗士,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导演,一个正常环境下的导演该怎样,他就怎样,该拍某个年代就去拍,该拍暴露就去拍,该拍类型故事就去拍,有时作品变成禁忌,有时可以讨论,对娄烨而言,这都是副产品和副作用。拍出一部电影才是最重要的事。

54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娄烨民国三部曲都扣着谍战这个主题,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开场前还在想,我大概是少数几个03年也在戛纳《紫蝴蝶》首映现场的人。当年确实喜欢不起来《紫蝴蝶》,今非昔比,倒是真的沉醉在了娄式氤氲感里。Saturday Fiction,点其实在“fiction”。舞台剧也好,黑白影像也好,戏中戏也罢,其实都是虚实角力两种运动情态,但情态背后欲望是实体,也是娄烨电影里一切动作原发力。恐怕称之为近几年最美的华语电影也不为过。希望《人的境遇》上映时候,还能碰巧在首映现场。

55分钟前
  • 剃刀头
  • 推荐

千疮百孔却在死前翻过身来遮住了大雨中妻子的遗像,但好像全片也只有他一个人的感情是真的

58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