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院

恐怖片法国,比利时2019

主演:薇拉莉·邓泽里,皮埃尔·德隆尚,托马斯·西梅卡,伯利·兰内尔,维吉妮·拉朵嫣,伊莎贝尔·冈德列,菲烈·卡特林,克洛德·佩隆,萨米尔·盖丝米,利奥内尔·巴耶,尼古拉斯·楚平,米歇尔?邦波,露易丝·布莱莎,纳尔西斯·马姆,阿德里安·巴拉佐尼,多米尼克·扎尔迪,Benjamin Ewers,Nafsica Labrakos,Léo Poulet,Astien Bosche,Pauline Serieys,Fabrice Michel

导演:薇拉莉·邓泽里

播放地址

 剧照

圣母院 剧照 NO.1圣母院 剧照 NO.2圣母院 剧照 NO.3圣母院 剧照 NO.4圣母院 剧照 NO.5圣母院 剧照 NO.6圣母院 剧照 NO.13圣母院 剧照 NO.14圣母院 剧照 NO.15圣母院 剧照 NO.16圣母院 剧照 NO.17圣母院 剧照 NO.18圣母院 剧照 NO.19圣母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4 00:07

详细剧情

薇拉莉·邓泽里自导自演,皮埃尔·德隆尚共同主演电影《圣母院》。薇拉莉饰演拥有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莫德·克雷恩,她也是一名事业失败的建筑师。莫德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带领团队翻新巴黎圣母院广场的机会,为完成这项工作,她必须面对自己旧情难忘的两个前任。

 长篇影评

 1 ) 巴黎圣母院

其实很早就下载下来了,但是一直没有看。结果周末有时间看完了全剧,各种无法自拔~~

仅仅是开头,就各种高能!诗人的大教堂时代唱段,简直了!那高亢的嗓音~~~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本来是超爱诗人的,结果主教出来之后瞬间就和诗人平分天下了!禁欲系+男中音,对于艾斯梅拉达的求而不得和对于教廷的禁欲让他摇摆和痛苦。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善良、及其有耐心的人,结果堕落成了一个肉欲的奴隶,被主控思想做出犯罪的事情。这个世界啊,欲望使人疯狂,无辜的艾斯梅拉达被当时的社会所绑架陷入困境,这个故事即使换到现在也一样成立。(题外:世界上果然还有一种人是越老越耐看的,主教的扮演者丹叔真的是老帅老帅了~~~看过重制版的片段,里面丹叔在做出内心独白的时候双膝跪地,太有张力了~~)

阿西莫多的扮演者garou,也就是卡胡,虽然在演阿西莫多的时候才只27岁,但是声音条件太适合阿西莫多这个角色了,沙哑的嗓音将这个角色历经人世痛苦的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

小太阳菲比斯的扮演者也是帅的,是阿拉伯人的那种帅,这个角色在剧里面还没有显得那么渣。看书的时候,我真的是哔-了狗了......

小百合在剧里最小了吧,在剧里她了解到了她的未婚夫和爱斯梅拉达之间有故事,于是要求菲比斯必须看着爱斯梅拉达被绞死,不能去救她。

更多原著的内容我就写在书评里面了,不想展开。

 2 ) 烧毁的圣母院,哭泣的巴黎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根本在于作品精神内核的永恒性。历史车轮一次次转动,熟悉的场景在西元两千年后的今天继续上演。《巴黎圣母院》对于“爱-恨”、“真实-虚伪”、“宗教-政治”、“美-丑”、“善-恶”等众多二元对立主题的探讨深刻而复杂。人物塑造摆脱了脸谱化,他们有自己的矛盾冲突,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看每个角色,他们都有自己各自行为的出发点和动机,如同真实世界里活生生存在的人,而非纸上冰冷的模型。

看剧的时候总觉得艾丝美拉达的存在感有点弱,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其他男性角色演员的表现太优秀,抢了风头;另一方面也因为艾丝美拉达在全剧中扮演的角色除了女主以外,更像一个符号,像一面镜子。正所谓“相由心生”,人们内心是什么样,就能在艾丝美拉达身上看到什么。

主教无法摆脱内心熊熊燃烧的欲望,艾丝美拉达就成为了他内心欲望的化身,她的美貌,她的风情,她的举手投足都为主教的罪恶柱多刻上一道印记。宗教对他的约束和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女主的到来将他内心坚不可摧的道德城墙凿开了一个裂缝,女主的善良和热情如同一束光,从裂缝处渗漏进来,照亮了原本冰冷的角落。主教慌张了,他急于修补自己的道德城墙,以为可以将那束光封存在城里永远保存,同时将欲望阻挡在外。可是他不知道艾丝美拉达只不过是激活他心底欲望的那束光,真正欲望的根源还是自己的心,于是他用粗暴的手法将她从生命中剜去,却再也无法感受到一丝温暖,余生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折磨和冰冷的地狱。

菲比斯作为全剧最大渣男,可以说渣得明明白白。艾丝美拉达在他眼中不过是玩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占有这具众人觊觎的美好胴体让他有一种取得辉煌成就的快感,拜高踩低是其一贯手法。面对美色,他展现如同太阳神般巧取豪夺的战神气势;作为警察,他手持棍棒,誓要对抗和扫除底层的堕落和混乱。他拥有最明亮的嗓音,最帅气的面庞,也有着最阴暗的内心,最肮脏的手段。拿女人作为自己沽名钓誉的工具,这恰恰体现了菲比斯在实际生活中的失败,他试图让征服和暴力成为其成功的注脚,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

相比于前面两人,卡西莫多则表现出极度的自卑和绝对服从,他同样爱慕艾斯米拉达,但丑陋的外表使他不敢勇敢地表白。钟楼怪人与其说是善良,不如说他对于艾斯米拉达的情感是出于对她善意的感激,一点点关怀就能救赎他的灵魂,让他感受到这个世界有比信仰上帝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爱。主教教他认字读书,给他神职,目的是为了让他做自己忠诚的奴仆,而艾斯米拉达给予他的那碗水则是出于炽热的真心。卡西莫多因为相貌丑陋被人嘲笑和鄙夷,艾斯米拉达因为来自异邦被作为种族异类驱赶追逐,他们同是被这个社会遗弃的人,在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认同。对他来说,艾斯米拉达是他的天使,是他的知己,亦是他爱的归属。

大概是熟悉原著的缘故,好像对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的戏份无感,全剧泪点竟然在乞丐王被杀。看到剧里乞求教堂收容的难民,不禁想起现在席卷欧洲的难民潮,这一切何其相似。不过那时候的难民还信奉上帝,希望宗教可以为他们提供庇护,现在则是一群完全不同信仰的人蜂拥聚集,寻找容身之所。政治和宗教从来都在天平的两端,一旦失衡,必定会让社会走向极端。

今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着火,塔尖倒塌,玫瑰花窗受损。时隔100多天再来看这部剧,看着灯光打出教堂花窗的造型,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愿世界和平。

2019年8月1日


(我是激情剧评的分割线)

第一次用文广官方的电子票,因为是别人通过官网转赠的,所以没有纸质票根,这对于喜欢做手帐的本人来说有点遗憾。很庆幸从别人那里好不容易求到的票居然是全A卡!!感觉自己已经用完了8月的所有运气……说好不剁手的,看到周边又走不动道了,献上钱包,买了场刊+歌词本+胶带。(真香)

小百合嗓子大概唱哑了,表现效果差强人意,下半场的状态稍稍调整好了一些,但音色还是不甜美,和原卡相比有点惨。其他演员的唱功都超级棒,卡西莫多的烟嗓、乞丐王的低音炮、主教偏歌剧美声的唱法、艾丝美拉达缥缈神秘的音色、菲比斯清亮的王子音都很抓人耳朵。第一次看唱功这么稳的音乐剧现场,爆发力比卡碟里面的更强,堪称完美。

法国的舞者惊到我了,从头跳到尾,还夹杂高难度杂技动作。舞台后部的超大幕墙改成圣母院外墙,有好多可以攀爬的小梯格,看演员不绑安全带上下翻飞有点胆战心惊。演绎卡西莫多敲钟的那段,舞者骑坐在三个大铃铛上荡秋千,完成了倒吊金钟和蹬踩等动作。菲比斯内心撕裂的那场戏,5位舞者在交替亮起的灯光下舞动,配上如同雕塑般的肌肉线条,以蒙太奇的方式映射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舞台设计相当有意境,较之1999年的版本,随着技术进步,中间那块投影屏幕在效果呈现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肉眼3D的效果塑造,侧光投影使得人物轮廓与幕布后的布景完美融合,虽然演员本人对着观众在表演,投到幕布上却是侧面剪影的效果。这种手法在全剧用了两次——一次是艾丝美拉达和小百合的重唱,另一次是诗人对月吟唱卡西莫多的爱情。或许是因为坐在旁边的原因,用不一样的视角来审视舞台,有时候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看了法扎又看了巴黎圣母院,我很确定法国人喜欢意识流,故事讲得是不是完整不重要,曲子好听观众嗨就完事儿了。历史背景什么的全靠诗人一张嘴。【你就说诗人的声音好不好听?】

返场意料之中的震撼激动,以及……文化广场的观众有合唱法语歌的传统吗……从法扎到NDDP,观众都跟打了鸡血的唱诗班一样,让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要去报个班学下法语,不会法语大概以后不能在文广看剧了。大主教比心也太可爱了吧,用手机疯狂摁了几张照片,居然捕捉到了主教比心哈哈哈~

 3 ) 启蒙视野中的人性关照

巴黎圣母院的普世意义:剧中所有人都有身份与人性的焦虑,职守与情感的矛盾,包括主教、卫兵队长、卡西莫多、艾斯梅拉达等。没有把人物善恶扁平化符号化,这才是伟大的启蒙。
剧本视角对人物内心的挖掘,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与矛盾,包括主教、二心队长、怪物丑人,这才是写实生活。人物在情感层面上的平等,与身份冲突障碍,导致情感表达扭曲,因而剧中每个人都有人性内涵与悲剧色彩。启蒙视野中的人性探讨与悲悯情怀。
每个人都在面对情感纠葛、身份焦虑与善恶纠缠,并且这些问题会永远存在。并不是获得了某种身份,或混迹于某个圈子,就可以做到不动心不焦虑。存在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那么生动与可悯。
启蒙视野中的人性与社会,充满荣光的浪漫色彩。

音乐剧演绎方式:不是从剧本结构出发,而是从人物内心出发。音乐即人物情感的表达,有直接祷告的穿透力,震人心魄。
舞台景观,类似演员独唱会+舞台歌舞背景切换。演员带耳麦直面观众演唱,消减了戏剧流畅性,但人物内心情感表达方式更直接内容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走向与表达障碍,由此交织成一幅浮世绘,波澜开阔的社会人文景观,每个人都有内心世界都是一道风景。不同人物都对观众心灵一对一地做了深层次的沟通。
因此,这部音乐剧不以主旋律的回环往复形式,而是以音乐感的丰富性取胜。旋律优美走心,而没太剧本化。唱段丰富多样,实打实的,不注水份。经典音乐剧,精彩绝伦。

 4 ) Belle I-最好的巴黎圣母院

15年前,响应读名著看电影的号召,读完了《巴黎圣母院》的小说,看完了195几年的那版电影,电影中的吉普赛女郎和卡西莫多完全符合我的想象:一个丑怪,一个风(骚)情万种,忽视了其实这是个有关妙龄少女的故事。可能年少,只记得电影最后两具抱在一起的白骨。

5年前,无意中把《Belle I》当成加班神曲,听不懂不会影响思路,却又能被含痰烟嗓的深情深深鼓舞的背景音简直万能。那个时候还在用虾米,还不会看评论,还不知道这首歌与巴黎圣母院的关系。

3个月前,去伦敦出差时,恰好住在剧院旁边,差一点就要买到巴黎圣母院的票,又错过。

没想到今天能赶上《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二十周年巡演在中国的最后一天(谢谢饲养员👩‍❤️‍💋‍👩):

白发禁欲主教依然是二十年前的演员,快70岁了,上了年纪的白发效果出奇的好。虽然我之前没看过原版,但他在台上,手一抬眉一皱 ,感染你的都在不动声色中,在他的片段,没太看过歌词却有种听你懂的感觉,不是非常夸张的表演,我的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他。果然是戏骨,他能一直在,真好。

可以忽略蓝衣诗人

爱斯梅拉达,在这次终于记住了她的名字。看到了这次巡演的演员,我才仿佛真的理解了能让主教如此慌乱阵脚,不是一般的尤物。什么叫做风情万种又纯洁无暇?原来真的有这样的美好的存在,演员选的比电影里好太多。原谅我只看脸了,没感受到小姐姐是怎么唱的,应该也还不错。

左三就是地狱天使小姐姐

卡西莫多。虽然这次的演员是个比我还小的男孩,但是他一开嗓就让我误以为听到了五年前的原唱,激动得不得了。虽然年轻,但是他的舞台表现力和演技应该是仅次于主教:他把我唱哭了2次。

红衣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虽然惨遭不幸,但是有这么一部流世佳作,不知道是谁更幸运点。

我在看音乐剧的时候忍不住会想,如果卡西莫多不是个丑怪,而是个正常的人,他应该会找个老婆娶妻生子,不会遭遇诬陷,不会沦落到被绑在车轮上等着爱斯米拉达来喂水,就不会产生这么深沉的爱情了吧。反而因为世上没人爱他,所以一杯水对他来说就是一辈子,妹子没了,活着可能也不会更好了。

究竟是那个时代的人太单纯,还是我们现代人太复杂?那个年代在倡导人性的光辉,而现在我们却怀疑真爱的存在。

 5 ) 时代的陨落(对于这个故事一些小见解)

时代的陨落

每次读书的过程中,我都会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而《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学大师雨果的作品,在网络上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的作品中有太多无关于情节的内容,例如作者在开篇并未直接引出主人公,而是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一个迂腐的巴黎,而且半本书下来几乎有一半都是对于巴黎建筑学,印刷术,政治的描述。在读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也曾经质疑过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可当我翻过书本的最后一页时,顿悟,这些看似无用的笔墨就是为我们对于当时巴黎的状况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巴黎史中,一开始人们用建筑来记录文化,承载信仰,到后来印刷术的冲击,科技的进步,人们渐渐开始使用书本来传播文化,一个全新的文化载体的出现完全打破了旧时代的社会认知,也动摇着封建统治者的内心,他们恐慌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许将会失去权利,他们用尽一切手段来维持着那不堪一击的宗教王朝,最终,却因这些手段,宗教王朝的城墙轰然崩塌。

这个时代是矛盾的。

这个时代下的人民正是这份矛盾中的牺牲品。

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自小被宗教禁欲思想所教导,他将他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宗教,直到他看到拉·爱斯梅拉达,那个在广场中翩翩起舞的吉普赛女子,他心中一切堡垒被打破,他想要得到女孩,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他矛盾,备受折磨,最终站在惨淡的月光之下,指着头顶的刑台上的的十字架和自己,几乎癫狂地问那个可怜的女孩,在我和他之间你必须选择一个!他想要去爱,却不知道如何去爱,他失去了人世的欢乐,他就要摧毁一切这世间美好的东西,以至于在拉·爱斯梅拉达的手在刑台永远垂落时,看着那个昔日唯一爱过的的女人死去,他的嘴角竟上扬。

在文章的结尾,他被卡西莫多从楼顶推了下来,卡西莫多,一个未被宗教限制太多的角色,预示着在作者心中,宗教禁欲的时代终将毁灭。

 6 ) 自由/没有上帝或祖国/唯一的洗礼/是天空的雨

“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或石块上/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一群群野蛮人/群集在各个城门/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

“自由/没有上帝或祖国/唯一的洗礼/是天空的雨”

(吹爆剧里的神仙唱词和音乐)

与小说相比,音乐剧似乎更适合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占了大部分篇幅的独唱就仿佛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每一次善举都不会无缘无故,每一个恶行都不是空穴来风,你会看到情欲如何战胜了克罗洛神父一直坚守的信条,你会看到怯懦是如何让腓比斯贪生怕死地将爱丝梅拉达送上了绞刑架,也会看到,爱欲是如何造就了一个温柔又卑微的卡西莫多。外部冲突的背后是个体撕心裂肺的自我角力,在音乐剧里,没有什么绝对的反派角色,克罗洛也有受到良知谴责的瞬间,卡西莫多的爱也很难说是完全洁白无暇的,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这就是歌曲的魅力吧。

(唯一觉得不太满意的是,女演员缺少了点少女感,并不是很符合我心目中的爱丝梅拉达形象)

 7 ) 浪漫主义杰作

又重温了一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记不清这是第几遍了,算算的话快十遍了吧。 以前每次听都会在爱斯梅拉达死后,卡西莫多最后撕心裂肺地哭嚎中落泪。 这一次有所不同,最让我心痛的不再是爱斯梅拉达的死,也不是卡西莫多的爱,而是神父肝肠寸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折磨。得不到就毁掉,其实最终毁掉的是自己整个的爱和信仰。 又想起了托尔斯泰《复活》的结尾,玛丝洛娃说,请原谅我。她选择了放手,好让聂赫留朵夫有更好的未来。最好的爱还是祝福,可是这份祝福需要多么强大的力量。 此外,深深折服于演员Daniel Lavoie的演技,把威严、残酷、刻板、严厉和怯懦、温柔、脆弱、敏感如此完美地融合在同一个角色的身上。完美。

 8 ) 或题文无关

某云《巴黎圣母院》里有一个2020年1月的评论,提到2020年1月5日,著名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国巡演深圳站在深圳坪山上演。此前,武汉已有未知肺炎病例报导,但强调“没有证据人传人”。人们照常生活,喜乐如常。5天后,我们搞了这三年唯一一次项目组的年会,宾主皆欢,女儿凭一曲唯有她知道的《生僻字》获得了奖品。之后,虽然有些后怕,但既然已经发生且没有出什么状况,大家都不以为意。18天后,武汉封城,大家突然觉得此事和自己有关了。其实前期网上流传的各种悲惨视频,我都没看过,后面也不想看,隔离期间同学群里成天都是“疫情疫情”,甚至手机彩铃都被运行商自行设成了“疫情”。“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问了问武汉的亲戚,只是说不让出门,其他都还好。春运已经开始,抢到了票的人在高铁上仍然座无虚席。机场仍然人很多,伙力司机说公司要求他们戴口罩,机场上戴口罩的人多起来了,原本只有老外戴。

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害怕,也不会因为害怕而歧视同类,不会因害怕而扑杀宠物,不会因为害怕而纵容过头的保护。疫情已经永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将自己及家人的生命置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

很多人迁怒于政府,尤其是武汉政府,早期为什么隐瞒,后期为什么封城。现在,人们又在重复着当年对武汉的态度来对付上海,一方面对上海溢出的疫情心怀怨恨,另一方面又对上海人遭受的隔离待遇心表同情。人们总觉得所有值得同情的厄运都和自己无关,既不因自己而起,也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人们消费着他人的苦难。

政府在勉力维持着恐惧和责任之间的平衡。数字报少点,没人信,而且觉得既然死人这么少,为何要这么认真;数字多报点,也可能没人信,觉得它还少报了,或者觉得它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多报。左右不是人。当然,这里也有乌纱帽至上的官僚主义,以及免不了的利益交换。冠冕堂皇的目的,语焉不详的原则,粗制滥造的条文,层层加码的操作,疲于奔命的基层。人们其实对天灾都是默默接受,但对天灾下的人祸总是吹毛求疵,就如同对汉奸总比对始作俑的外国侵略者更残忍。所有的悲剧都是人为的,却忘了为何走到人为可以造成悲剧的地步。

当选择让谁成为代价的时候,常被拿来与“电车困境”类比。既然成为一个经典的困境,它就不会有标准答案。虽然我乐意无所作为,但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谁来做这个选择”问题的一个无奈的选择。让一个目的、效率、清廉上都不被信任的机构来做选择,且那些成为代价的人毫无反抗的能力,这让我总觉得自己其实会是那个代价。尤其是,因代价而获得的收益似乎本来就是应得的。我喜欢一个什么政策都有人反对的社会,这是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者的制约。世界上没有谁能说我的选择永远是最正确的,但如果选择都是代价自己做出的,那么矛盾要少很多,虽然他们也会怪政府无所作为,但哪有什么完美的选择?没有这种制约,那还不如无所作为,痛苦不一定更少,但或许至少更易于接受。

最近有点入坑音乐剧,是从《爱乐之城》开始的。在追求梦想和承认失败之间,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最宝贵的润滑,虽然这感情通常也长久不了,但总好过独自面对。然后偶尔听到某云里《小王子》的插曲,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营造出的能量,但《小王子》本身看完索然无味,不管是电影还是原著。后来想想,这种类似《星际穿越》里追求梦想和承担责任的矛盾,我最近自认处理得还可以,而且对这种拐弯抹角的教条一直都不感冒。又从法国音乐剧听到了《巴黎圣母院》,某云里有一个评论印象很深:“听多几遍后,感觉电风扇的节奏都是里面的曲子”。没有看过原著,跟着音乐剧看了一遍剧情,觉得对于爱欲的承认乃至歌颂,是启蒙时代的一大进步,因为,权力、信仰终于有了一个来自民间的制约。对金钱的渴望,和爱欲的作用差不多。

人生百态,各有所长,各有所好,这才是和谐社会。人们需要保障的不仅是生命,还有生命的质量;除了生命,世上还有很多原则值得尊重。比如疫情期间我常想起的一句最早从“回形针”公众号看到的话“我们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情”,鼓励我们的,有某些形而上的理想,但对普罗大众最有效的,还是金钱和爱欲。估计,在中国,只有人们的观念转变了,疫情才能真正结束。

 短评

我记得我标记过呀,怎么又出来了!恰好前几天在哔哩哔哩看到他们多年后的电视访谈,真是完美!

8分钟前
  • baby
  • 力荐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11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反复看了不下5遍,音乐剧启蒙,原声每首都好听到惨绝人寰,貌丑心善加西莫多、花心帅哥菲比斯、伪君子神父合唱BELLE那首三人音色简直绝了。

15分钟前
  • 海的另一边
  • 力荐

开天辟地的法剧经典!

17分钟前
  • 3❤22
  • 力荐

有那么帅的诗人还选骑士干嘛……“il est prince des rues de Paris” 我都笑了。哥特、美、时代感,爱与死,佛罗伦萨与大教堂

20分钟前
  • El Guaje
  • 力荐

从小学开始就不知看过多少遍,听过多少遍了。这是我最爱的音乐剧,而且我最喜欢97年的组合。Daniel Lavoie永远那么帅,声音好听。我一定要去现场听他唱啊!

23分钟前
  • 力荐

太太太太太好听了,就算完全听不懂法语也好想看现场啊,舞台现场看一定超震撼!话说,果巨巨的小说剧情简单感情汹涌人物都有突出的立足点,这样想来原来真是天然适合音乐剧形式啊……

27分钟前
  • 黑桃生
  • 推荐

男主的声音太美了!迄今为止看过最棒的音乐剧了,大教堂时代,钻石般的眼眸,愚人庆典,孤儿..等等等等

30分钟前
  • 啊琪琪啊琪琪
  • 力荐

音乐太好听 最近一直翻听

34分钟前
  • 小隐隐于浆糊
  • 力荐

我永远的爱

37分钟前
  • Chloe
  • 力荐

跪着听完,可惜不懂法语。| 圣经取代教堂,人类将杀死上帝。

41分钟前
  • JeffLivorno
  • 推荐

其实直到现在我都不太喜欢这个故事,从看小说开始便如此。但musical一定上抛弃了剧本,不似小说有文化隔膜,也不似电影情感平平,歌词、旋律、唱腔还有歌者表情都时时刻刻在抒情。吟游诗人出场收尾,歌声里布满希望;艾丝美拉达无远弗届的温柔善良;卡西莫多抱着骸骨的至死不渝,都变得生动起来。

44分钟前
  • Derridager
  • 力荐

曾经以这个题材写作文,被老师给了低分,只能说,老师没看懂

46分钟前
  • 绿豆包
  • 推荐

女主音域实在差了点,hold不住舞台,表演也弱了点。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配合改编。3位男主非常棒,卡西莫多几乎每场戏都让人飙泪。2022年补: 2019年的冬天在西安别克大剧院看到了音乐剧现场,而且是丹尼尔老爷子带队的,从舞台布景,道具音响到众演员倾情的演绎都非常完美,非常震撼,几度激动地涌出泪水。一晃眼居然快4年了,前段时间又听闻百老汇取消了歌剧魅影的日常演出,上世纪末文艺诸子争鸣的余晖已所剩无几,什么时候才能再次体验到这些殿堂级别的经典,这倾颓的现世呜呼哀哉~

50分钟前
  • lahael-cabiria
  • 力荐

我的音乐剧初心~高一上艺术课第一次看惊为天人~后来万能的TB买了碟片回来珍藏~会像刷friends一样一遍遍刷

52分钟前
  • 天才在左疯子
  • 力荐

流浪诗人和他的「大教堂」最帅

53分钟前
  • 全麥的飛鳥
  • 力荐

2008-12-14~这版当年看得很震撼,舞台音乐演唱都没得挑~

57分钟前
  • Woodring
  • 力荐

最爱的法国音乐剧没有之一,99年首演版是无数人的入坑剧目,一切都很完美(女主稍让人诟病),以致之后版本只需还原便已优秀至极。(2019天桥观后感:中元节看完北京首演蹲完签售已近午夜,回程散见着纸钱与火苗,心情却极度亢奋与喜悦,思绪沉浸在那个善恶美丑、生死爱恨、奉献占有、承诺背叛、高尚卑劣二元对置极为强烈的故事里,53首旋律盘桓在脑海,时刻准备着从喉间逃逸。我心目中的Top级音乐剧,时隔17年来华,演、唱、曲、舞、美仍是全方位的高水准。好幸运,有生之年,解锁千人大合唱的《大教堂时代》。好珍贵,初代主教丹叔回归,道袍帽子兜熊猫简直可爱到犯规。敬所有正在逐渐消逝的美,敬所有对美的不弃挽留。)

1小时前
  • 喻鸣
  • 力荐

完整看了一遍,深深发现雨果的下笔的,是人类永恒的议题

1小时前
  • Pearciac
  • 力荐

20160321呵呵哒~真的很好看也!神父和诗人的声音我都很喜欢!

1小时前
  • 玥玲大可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