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曼波

剧情片台湾2001

主演:舒淇  高捷  段钧豪  竹內淳  竹內康  钮承泽  陈顗亘  徐慧霓  彭康育  

导演:侯孝贤

播放地址

 剧照

千禧曼波 剧照 NO.1千禧曼波 剧照 NO.2千禧曼波 剧照 NO.3千禧曼波 剧照 NO.4千禧曼波 剧照 NO.5千禧曼波 剧照 NO.6千禧曼波 剧照 NO.13千禧曼波 剧照 NO.14千禧曼波 剧照 NO.15千禧曼波 剧照 NO.16千禧曼波 剧照 NO.17千禧曼波 剧照 NO.18千禧曼波 剧照 NO.19千禧曼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6 20:07

详细剧情

  年轻生命的消耗像是一首风驰电掣的摇滚乐,以热情洋溢的节奏,疯狂起始,然後又在某个浑然忘我的时刻,曳然而止。电音感官的放纵、暗夜生涯的浪荡、过渡爱情的沈沦、江湖义气的不归路,都是多少热血灵魂曾经走过的无悔无憾。  一个年轻女孩活在她自己的异世界里,写着虚幻颠簸的年轻故事。迷幻的时序,跳跃的空间,所有事件都在若有似无的混沌里进行。  女孩名叫Vicky(舒淇 饰),带着五十万存款,跟小她两岁的双鱼座男小豪(段钧豪 饰)拍拖。小豪是无业游民,以极度自私的方式爱着Vicky。他精准计算着她下班回家的时间,检查她的各种帐单与手机通话记录,并且嗅窥她身上的气味,然後在发现不寻常的蛛丝马迹之後,歇斯底里地发怒,让猜疑迷惑了年轻冲动的心智。  两人这样互相折磨着,不平衡的恋情难以长久。Vicky为了养小豪而在酒店当公关,她有一群玩伴,带她在PUB里认识了捷哥。捷哥年长而成熟,他们在一起像是大哥骄纵着小妹。Vicky开始觉得她需要到另一个世界,於是在一个苍白的日子里,她想要离开,离开小豪,离开这个岛屿的不安,她想要逃得远远的...

 长篇影评

 1 ) 2001年寫的筆記

2001年的「千禧曼波」有一個副題「薔薇的名字」--朱天文為這電影寫的劇本(麥田出版,2001)開首就說:「薔薇的名字,這個名字是一個謎面」。解開謎面有五種方法,起點分別叫進行式、過去、現在、異想空間和未來式。「如果運氣好,我們可能會找到謎底。但也可能,我們走入一個解不了的謎境而迷失於其中。」

薔薇的名字叫Vicky。它/她在片中將謎的洋蔥一塊塊剝下,試圖指出謎底。它/她是一朵盛開的花,飽歷滄桑和年月,都不曾衰敗,遑論凋謝,因為朱天文在劇本開頭描繪了這麼一個形象:「2010年,Vicky,最in的穿戴。她毋需追趕時尚,她就是時尚。」

但我們一聽電影中的女聲旁白,稱Vicky為「她」,是否說薔薇已不復存在,旁白者終要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而劇本末端提到Vicky等待捷哥,「像讓她頓時,老了十歲」,那麼Vicky真的心老了嗎?她有否帶著那時的心境活下去?或者這朵薔薇真的能超渡至十年後,依然鮮豔欲滴?它/她是如何過那十年?

而在電影和劇本能肯定的,是眾多的二元對立。十年後回望十年前,三年後回望三年前,現在設下未來,當下追憶過去,劇本將現在設於2001,電影把2001定位為「十年前」。

Vicky和豪豪的對立,以及豪豪與捷哥的不同就更為明顯。Vicky在片中的時間多數與豪豪或捷哥一起,順序的表達方式將Vicky和豪豪沒有歡樂,只有麻木和吵鬧的關係於前,她和捷哥的相處於後,令觀眾容易的替捷哥加分,覺得他是成熟穩重的好男人,豪豪只有衝動和猜忌,接著自動建立中年和青年的對立解讀。

可是兩個男人和Vicky的關係,以及他們的為人,卻構成新的謎面。既然豪豪不信任和妒忌Vicky,他為甚麼要苦苦哀求Vicky回來?Vicky對豪豪的第一印象,跟她與他拉拉扯扯有關係嗎?捷哥對Vicky好,背後的誘因又是甚麼?

電影的另一個謎,是北海道的夕張。Vicky聽過竹內康的說話後,究竟有沒有到過夕張?朱天文在劇本註明,Vicky到夕張是「名字的異想空間」,電影的旁述也沒有配合畫面,一同說Vicky到過那小鎮,觀眾只能猜度,夕張曾留下她的足印,或是她逃避現實的幻想國。

從2001至2010,電影和劇本留下十年的空白;今天的謎境,是否會有人在未來釋疑?觀眾或許要等待候孝賢計劃的十年十部電影工程,以每年一部電影,填補今天的空白,和提出更多的問題。

 2 ) 千禧曼波:全球化语境下的时间寓言

     正如电影标题《千禧曼波》所指出的,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千禧年。影片开头,主人公Vicky正在夜景中沿着一条长长的通道/走廊行走。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她的画外音告诉我们她正在回忆十年以前,千禧年(2001)的时候。尽管这是一部2001年的电影,它却用如下方式采用了一种回忆的姿态:通过叙述“现在”而进入了未来。这种安排将另一个时间点带入了电影——“现在”,而这个“现在”恰好是真实时间序列中的“将来”。这正是侯孝贤/朱天文对时间的敏锐感受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Vicky行走于其中的通道就像是一个“时间隧道”,而这一昏暗通道的视觉形象引发的是如下问题: 这个隧道指向何方呢,是过去还是未来?

      当Vicky和小豪一起生活时,他希望完全占有她。他是不工作的,他们有一阵靠Vicky在制服店上班的收入为生。尽管如此,他检查她的商店收据、电话卡余额,甚至她身上的味道。有一个场景是小豪把Vicky拖到床上闻她的身体,以此来确定她没有和其他男人发生关系。小豪的这一行为是一种“寻找”,但是是非常物化的一种。与此同时,Vicky也在寻找着什么。当她第一次从那两个台日混血兄弟哪儿听到北海道的小镇夕张——他们的故乡——她被她自己的想象所打动。她按照杰哥给她留的纸条去了日本,可是她并没有在那儿见到他。于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她最终去了夕张,而它仍然只是别人的故乡。在某种意义上,Vicky在寻找一种稳定的状态,或者说,她自己生活的根——一个她可以真正认同的精神故乡。尽管全球化正在减少可见的边界和差异,人们仍然需要一些东西来定义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身份。Vicky曾经设定了一个时间期限,一旦她把存款全部花完,她就要离开小豪。这个关于时间的期限只不过说明她根小豪在一起的生活是不稳定的,因此她需要改变它,期限的存在是她对这种不稳定状态的妥协。

      Vicky的画外音常常出现在电影中,告诉观众她对2001年发生的事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每当Vicky谈论她自己,她都用“她”而不是“我”。从始至终,她在旁白中保持着同样的语调,不激烈也不悲伤——观众甚至难以得到任何关于她的情绪的印象。这种第三人称叙述不仅拉开了“过去”和“现在”的距离,也将年轻的Vicky从2011年的Vicky身边拉开——她在观看她。看上去侯孝贤用这种方式又提了一个问题:两个Vicky是同一个人吗?从生物角度看她们当然是一个人,但是她们的社会/文化身份是同样的吗?电影暗示我们Vicky花了十年的时间去寻找她自己的身份/故乡(或者说,精神乌托邦)。这十年在电影中是被完全省略掉的,观众只知道在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之间有十年的距离。关于这一点,又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应该被提出:2011年的Vicky在哪里?但我们是不知道答案的,我们也不知道在电影的第一个场景中她是走向何方。如果年轻Vicky对不稳定性的妥协是现代人生活的常态,我怀疑她能够从十年的找寻中获得什么。

      最后,Vicky的精神故乡是日本,这是否和台湾的被殖民历史有关呢?本片似乎是有一个副标题的,“蔷薇的名字”,名字是对身份的最直接的体认。本土的侯孝贤和“外省人”的朱天文在世纪初年合作了这样一部关于时间、关于身份、关于时间中的身份的作品,意味深长。

李沁云,2005年11月写于圣路易

 3 ) 交社团作业

在侯孝贤的作品序列里,《千禧曼波》应该是比较特别的一部。相比《悲情城市》《海上花》的贴近乡土叙事,这一部显得时尚又更飘忽。Vicky和小豪都是千禧世代迷茫不安而恐惧自卑的人,他们不属于过去,也看不见未来,过着日复一日的蜉蝣生活。他们的生活是热烈的吗?不是的,在侯孝贤泛着幽蓝的色彩和林强颇有清冷气质的Trip Hop和Techno里,我们冷静地观看他们生活如何在对未来的卑怯与对过去的割舍里绽放出暗焰。侯孝贤并没有完整直白地把叙事线摆在明面上,影片在叙事节奏上也有点令人疲劳,他一贯简洁干净的长镜头在影片里也不具有以往的表达力,但当Vicky欢脱在夕张的大雪里之时,我想他已经尽他所能呈现了这一代人兼具浅薄与灵动的生活本身。

 4 ) 这部电影,对他们很重要

看开头时身边有打扰,觉得过于琐碎,没能看下去,半小时后就关了视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看。但几天后我还是又打开了视频,关上房门独自静静看了下去,这次终于看出了意义和精彩。

电影最出彩的是配乐,这毋庸置疑,我也是因为配乐而看这部电影;其次是摄影,许多人说像王家卫,我本以为是杜可风,结果一看是李屏宾,也不意外了。摄影最牛逼之处在于常常用细如流水的运镜和影像语言并置不同空间从而表达人物情绪和展现人物关系。可以说电影里封闭空间的镜头表现简直达到了某种极致。也因为这足够丰厚的影像语言,台词几乎缩减为无,人物基本只有反反复复两句没有意义的对白:“你干嘛?你神经病啊!” 再靠着演员无可挑剔的天生气质和情绪表达,电影其实成功地表现出了人与人那种理性之外的难以言传的情感的纠葛。单调的、无聊的、重复的、对情节毫无推进的人物对白看似是电影的败笔和鸡肋——因为这样的电影表现方式令观众失去观影趣味和耐心,但是当这样的对白融入在上述的影像语言场景中,便显得无比合理而真实——任何有过纠葛情感经历或身边有过纠葛情感关系的人,一定经历过類似的场景:两个人就是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对话,只是来来回回几句“你干嘛!”“怎样?”,但是情绪互动已经藏在两个人面对面那种举手投足表情眼神里、两个人之间暗暗的气场涌动里甚至两个人并置甚至不并置的空间里。他在那个房间,我在这个房间,甚至他在台北,我在基隆,但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连接和张力在深深影响着我们俩。这些看不见的、没有被语言和肢体明显表现的情绪,如何在影像上表现出来呢? 侯孝贤在做这样的尝试。你一定听过或者经历过,身边某某,明知道处于一场虐恋,明知道对方在伤害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地在痛哭后回到对方身边。你问ta为什么,ta说我也不知道。 人的大量行为是无法被理性计算和推测的,尤其是面对情感。

《我们这一天》里那个黑人,一生都痛恨丢弃自己的父亲,在他36岁那一天终于找到生父后,他攒着一辈子的怨气按照计划去痛骂了父亲,却又在计划之外进入了父亲的房间,并且又带他回了自己家,还让他住下来。面对妻子的质问,他的回答只是,“I don’t know!” 他的确不知道。那些一遍又一遍回到伤害自己的人身边的人也不知道。因为驱动自己这些行为的东西,在理性思考能力之外,那是潜藏在我们心底深处的某些欲求,我们甚至很难控制它。 当我们离开那个人时,大多不是理性计算的结果(否则一开始就会离开),而是伤痛和厌倦的情感终于足够大到盖过了那层恶魔一样控制自己的深层欲望,我们又被另一种情绪驱使作出这个决定。

当Vicky终于安全地不纠结地坐在捷哥家,我从她身上都还看到了小豪的影子。 影像语言的精妙之处也在此,在捷哥家,镜头语言和在和小豪的出租屋里几乎一样,人物的走动也很类似,似乎是呈现一种对比,你看,在同样的并置空间,这两个在空间里的人多么和谐,而那两个人多么纠结。 看到Vicky在捷哥家,许多观众一定惊呼,快在一起吧!因为捷哥家的场景符合了大多数人对生活的想象。但是,Vicky在这里找到归宿了吗? 但是温柔地给她盖上毛毯的捷哥拿出来一把枪。她依然面临着一场新的漂浮和流浪。 豪豪的影子在她身上。

这部电影的评分不高,这恐怕是侯孝贤电影里评分最低的电影。评论区高分评论也是呼吁侯孝贤不要玩都市情感题材,还是好好拍自己风柜来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家不适应一个本来有自己强烈固定风格的创作者去创作另外的风格。 我认为这样带着强烈预设的观影并不能客观地看待一部作品。 就像《真相》,许多人不喜欢以及批评这部电影只是因为它是是枝裕和拍的,而这不是是枝裕和的风格,他怎么能拍这样的西方片子呢,把握不好,拍不好。 而我在完全不知道导演是谁的情况下看完了这部片子,就非常喜欢,看完再去搜,才知道是是枝裕和的片子。我认为观影体验和预设是有强相关甚至因果关系的。对于《千禧曼波》,我虽然提前知道是侯孝贤拍的,但是看到中途我选择忘记这件事,纯粹从一部我没看过的电影来看,这样就收获了以上对影像语言表达包括演员的惊喜。我大概十来年没看侯孝贤,几乎有点忘记他的电影了,这个因素估计也帮助了我放下预设去看电影。

但是看完之后,我可以尝试从他的视角再来理解这部影片。这个时候,我就要回到创作者身上,去解读他的意图了。因为作为侯孝贤,一定不只是想拍一部讲故事的电影,这其中一定有他想表达的意义。 千禧年是无数艺术家想要捕捉和表现的时代符号,为什么他和朱天文要选择这样的人物和故事来表现千禧年呢? 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们对世纪转折点人们情绪的一种觉察和捕捉吧。 他们认为,面对千禧年,或许一部分人是热切拥抱的,但肯定也有许多人是迷茫无措的,千禧年并没有带来一幅更美好的图景,只是时间往前走了,而漂泊、脆弱、纠结依然如影随形,像蔷薇一样。

虽然侯孝贤影迷不满,但是我从评论区看到不少人也说: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很重要。 你听到过多少人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是“对我很重要”? 这意味着电影已经超出了艺术表现的范畴,进入了这些人的个体生命,对他们的生命产生了影响。而我猜这些观影者,多半是有过Vicky类似情感纠葛的。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呈现在荧幕上,那一刻一定令人惊呼。虽然这时候,一部分电影叙事表达被放弃。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感被看见,被捕捉了。这个意义上,侯孝贤成功了。

 5 ) 关于人的成长

《千禧曼波》

影片的开头,舒淇在电子音乐中快活潇洒地向前行走,她手里拿着未吸完的烟,时而回头往后望去。虽然不能立马知道她所处的场所,但在她头上晃过的一盏盏白炽灯便暗示着:这是一个可以在夜里穿梭于灯光之间的年代,人们不一定会在夜里睡觉,夜晚也不一定是静谧的,电子音乐或许会充满夜里每个亢奋的角落。灯光交错,城里的人们在其中穿梭如同梦境。舒淇在影片开始表现出她的潇洒、不羁、时髦,看上去她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只在电子音乐里、白炽灯光里跳跃穿梭着。她是一个城市里的女孩,她生活在城市里。 话外音响起,女声平静地讲述:“她跟豪豪分手了,豪豪就是有办法找到她,打电话给她,求她回来,反反复复,像咒语,像催眠。她逃不了,她又回来了。她告诉自己,存款里还有50万,50万花完了,就分手吧。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是2001年,全世界都在迎接新世纪,庆祝千禧年。”一个女人在讲述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是千禧年,在她看来别的人都在迎接新世纪,而她却纠缠于豪豪与她的情感里。这部电影并不是讲千禧年发生了什么,而是讲一对恋人在千禧年里发生了什么,导演所讲的是存活于个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情感内部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千禧年,台北这个现代都市里。都市的设施、生活方式已成形,成为了小豪、Vicky这样的青年的生活的一部分。对于Vicky这个高雄来的女孩来说,她所感受到的台北便是这样的,酒吧、制服店,喝酒享乐。台北对她的吸引力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小豪和Vicky在DiscoPub认识,Vicky喜欢那样的场所,她在其中感到自然,而小豪大概不是特别喜欢那里,他沉默寡言,不大通晓酒吧里的运作法则。但他们在DiscoPub相识,说明他们之间有共通之处,这一共通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都不愿意去面对酒吧外面那个世界。酒吧是公开允许非理性存在的场所,人们带着自己的伤感、愤怒、茫然、痛楚来到这里,以发泄放纵的方式处理内心的情感,处理自己的生活。酒吧里的人在跳舞与喝酒之中忘掉生活中的难题,暂时使紧绷的理性意识放松,不去理会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要求。大多数人只在无法解决生活难题的时候去到酒吧,而Vicky则长时间待在酒吧里。她和小豪都是拒斥外部世界、城市规则的人,她以在酒吧里生活来抵抗,因为酒吧里不会出现什么绵延而悠长的生活难题,而小豪以待在自我世界里作为抵抗的方式,因为在自我世界是安全的。他们都不想去外部世界寻求意义,他们不理解、认同这个城市主流规则的运转方式,其中小豪甚至完全排斥外在于自己感情的世界。或许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抵触,而正是在无意识当中,Vicky以遗忘抗拒,小豪以封闭抗拒。这是人在面对陌生事物本能的反应,抗拒以保护自己。他们遇到的或许是城市生活的难题,但延伸开来,这又那么像是人的生存困境。 Vicky十六岁就出来玩了,几乎每个礼拜六从基隆坐火车跑来台北,在火车上呼饭。她和小豪一起在台北租了间房子。Vicky对台北的感知仅停留在DiscoPub里。她想要远离在基隆的生活,那里的生活在她看来是要否定、抛弃的,她想融入城市,但又找不到入口,就只好选择了这一简单的方式:在城市的酒吧里消磨时日。这时候她虽在城市里,但又并不真正在城市中,她和小豪住在台北里,但这间房子又像是独自存在的,他们不与外面的世界建立深刻的关系,Vicky虽然会和房间之外的世界打交道,但她并不投入什么,这种联系是薄而脆弱的,直到她之后认识了捷哥。而小豪的精神状态完全止步于这间公寓,甚至止步于那间透着暗蓝色灯光的放电子乐的房间,止步于他的心。他们住在一起,但没有恋人之间的状态。Vicky从酒吧回到公寓,换了在家的便装,准备收拾堆放在桌上的烟、酒一类的杂物,在这段时间内只有她一个人出现在画面里,我最开始以为她一个人住,而之后镜头转向卧室旁边的房间——那间专属于小豪的暗蓝色房间——小豪坐在灯光底下抽烟,这时候我才知道Vicky并不是独居,而是有恋人相伴。这里大概有两分钟的时间,二人没有任何肢体接触和言语交流,之后唯一的肢体接触也让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到绝望——小豪拉开Vicky的衣服,把鼻子贴着她的脖颈嗅,我以为他是在要求性,但渐渐发现他只是在分辨她身上的味道,也就是在确认Vicky的肉体是否仍只属于他一个人。小豪不相信Vicky,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怀疑是否会伤害到他爱的人,在这个时候他只在乎自己的怀疑是否是真的,只想确认Vicky是否还是他独有的。 我渐渐发现当小豪遇到一些阻碍的时候,就会去到那间专属于他的房间,戴上耳机玩他的电子音乐。那间暗蓝色的房间对小豪的意义,大概像酒吧对Vicky的意义。小豪不论戴不戴耳机,他都是封闭的,电子乐无时不在他脑海里游荡,他对自己孤独的内心无时不感到痛苦,小豪从没有笑过。他无意去了解Vicky的内心世界,他几乎不开口说话,一开口便是对Vicky步步紧逼的质问。他也尝试过和Vicky交流,他说:“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你是从你的世界里落下来的,所以你无法了解我的世界。”但这不算是真正的交流吧,也不算真正想要交流的欲望,这只是在强调他与Vicky的不同,就像他戴上耳机、和酒吧里的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强调他与世界的不同一样。虽然他和Vicky生活在一起,但他始终不愿意从他的世界里走出,不愿相信人和人之间的相通,仅因为人之间的不同便否定交流的可能性。 小豪的确很爱Vicky,但他的爱是他所认为的爱。他对自我世界的认同,以及对外部世界的否定、抵触决定了他对Vicky的爱只能是对她的占有,类似于对一个拥有物的占有。他用强大的自我世界构筑了一个空间,并试图将Vicky拉进去锁在里面。两个人处于未经交流便试图固定下来的状态中,小豪认为他是主人,Vicky是他的所有物,他没有把Vicky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感觉、有思维的人去对待。但矛盾在于,Vicky的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不甘被小豪这样占有。从本质上来说,Vicky是不甘于静止的人,她虽然暂时停留于城市外部,但我知道她总有一天会走出第一步,接着一步一步地调整改变自己,以融于捷哥口中的正常世界。而小豪正好相反,他本质上就是那个止步于自我的人,害怕改变,害怕外界的一切伤及他的完整性。 小豪和Vicky的不同还可从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上看出。Vicky和小豪最开始都没有做事,他们会坐火车跑回基隆向朋友借一千块,或偷了他爸爸的劳力士手表去当掉,总之他们不想做事,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一样的,都排斥城市已有的生存法则,都认为自己无需出卖什么来从城市获得什么,他们认为借朋友的钱、拿爸爸的表跟城市无关,“我们只是向我们认为的亲密的人索取”,他们完全相信感情世界,还从未考虑过感情以外的逻辑,但外部世界并不这样认为。当他们拥有自己生活的逻辑时,城市也有它自己的逻辑,在影片里,小豪的爸爸报了警,警察来到他们公寓里搜查,抓走了小豪。警察和小豪的爸爸即外部世界规则的代表。他们两人触犯了外部世界的逻辑,就要受到惩罚。 发生这件事后,小豪的本质决定了他只可能向内封锁,进入到更深的自我,并且对外部产生更深的抵触、排斥。回来之后他的嫉妒、猜疑愈演愈烈,开始是吸毒,吸毒则是封闭和逃避的表现,他翻Vicky包、嗅Vicky,不断确认Vicky是否仍然属于他。这时候他已经感受到了建立在情感之上的逻辑并不那样可靠,变得更加害怕情感上的背叛,害怕外来世界的入侵。他感觉外部世界的逻辑不可琢磨,且深受其责难,遭受到了自我与外部的冲突,对自己以前所坚信的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所坚信的被撞碎了一些,他做的则是捡起碎片,拼命补回原处。小豪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不同之间的冲突后,他只可能向内走去,走进去保护自己剩下来的自我的部分,不断强调且反复确认它的存在,害怕它的消失,因为在他心中,自我消失了,自己也不复存在了。 而Vicky的本质决定了她在这件事后便去了制服店上班。和豪豪相比,她是一个自我不明确的人,迷茫且不知所措,她接受了外部世界的逻辑,这也决定了她有理解并反思外部世界逻辑的可能性。在事情发生的时候,面临选择的时候,她听人意见先去做,而后再慢慢体会到所做是否有意义,再开始反思。豪豪在做事之前会反复考虑其与自我是否相冲突,而Vicky不会,她的自我模模糊糊,没有冲突与否,更没有多么痛苦。我突然想到米兰·昆德拉对男人的爱情的表述,抒情性的男人和叙事性的男人的差别,他在书中写道“前者的迷恋是抒情性的:他们在女人身上寻求的是他们自己,他们的理想,又因为理想是注定永远寻求不到的,于是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失望。……后者的迷恋是叙事性的,女人们在这儿找不到一点能打动她们的地方:这种男人对女人不带任何主观的理想。对一切都感兴趣,也就没有什么失望。”对于世界,豪豪像是前者,而Vicky更像后者。 Vicky开始为城市提供肉体来获得她所需的东西。就这样Vicky一头扎进外部世界当中,而小豪一头扎进自我世界里。我看到她开始改变,试着接受城市的丛林法则,去经历现实生活,从而渐渐构筑意义世界。她开始慢慢接受外部世界的条件,开始变得独立。变得独立意味着从小豪和她以前共有的那个世界走出来,去到更大的世界。小豪感到她要离开,这加重了对自己所坚信的世界的怀疑,他曾将自己投射到Vicky身上,而这一部分的自我将要离开,这让小豪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他表现得很冷漠(用来表达他对Vicky的背叛的不满),频繁地嗅她的味道,最后到了动手的地步。我在想,如果他们能体谅对方,试着去理解、沟通与交流的话,会不会结果也不至如此。而侯孝贤导演对二人的结果的处理方式有些像小豪的处理方式:“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你是从你的世界里落下来的,所以你无法了解我的世界。”或许他们俩认为,一个人不可能从与他不同的人或物身上理解、接受到合理的东西,本质不同的人没有任何可能经努力建立起一条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交流通道,他们终究会因为本质的差异而分离。就像小豪对待世界的方式一样,个体没有可能与世界心平气和地交流对话,个体与世界始终是对立的,结果只可能是个体脱离于世界生存,或世界将个体吞没。这大概是侯孝贤导演局限的地方吧。 之后小豪就再也没出现在镜头里了。但我总觉得,Vicky之后认识的两个日本男生,是小豪的另一种模样。 Vicky离开小豪,走投无路之际去到捷哥那里稍作停留。捷哥泡温泉的时候,他右臂的纹身以及他出入制服店等,表明他也曾和小豪、Vicky一样,排斥着正常的城市生活。Vicky在制服店工作的时候捷哥便罩着她,他深谙在城市主流社会之外生存的规则,他懂得如何在其中确保自己从中获取自己所需,且不给他人造成麻烦。他曾是一个与城市正轨生活背道而驰的人,如今也成为一个懂得遵循其逻辑而不触犯的人。捷哥给从小豪的自我世界逃出来的Vicky煮面,在她“不晓得应该怎么办”的时候,像一个爸爸一样保护她、照顾她。这个时候Vicky也开始怀疑自己目前的状态,她经历了制服店的生活,感觉到那并不是好的选择,捷哥告诉她:“你现在最主要的是回归正常。你看像我咖啡厅里的工读生打工,一个小时80块,可是他们都很充实、很开心。这就是所谓的正常。”或许在捷哥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进入丛林、无方向地寻求、怀疑后否定、继续寻求、继续怀疑后否定,最后他走到了一个他认为是有着终极意义的地方:“充实、开心的正常生活”,他认为在那里可以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平静,就是让人欣慰的了吧。而这一正常生活是置放在城市当中的,但又是置放在Vicky眼中的城市之外的。 但Vicky终究是要独自面对世界的,不管这个世界怎样,都只能自己一人去面对。捷哥因为一些事情去了日本,让她如果愿意的话,随后去日本找他。Vicky只身一人来到日本,在旅店里住了一段时间,但捷哥始终没有再出现过。或许捷哥是死了,或许只是将她抛下了,他都消失了,像旅店里没有画面出现的电视机一样,无论如何都没有回应。就如同城市里人们的关系一样,人和人很难建立起深刻牢固的联系,我们彼此都很容易消散于城市当中。城市无时不在变化,人和人的联系也脆弱易断。捷哥消失了,成人世界的保障消失了,一个引导性的存在消失了,Vicky没有显示出她离开小豪时的不知所措,而是淡然地离开旅店——她已经接受了现实——去到夕张找竹内兄弟。 画外女声平静地出现:“她带着捷哥给她的电话四处游荡,捷哥离开了她。大街上都是形色匆匆的上班族、学生、家庭主妇,她让自己像他们中的一份子,吃拉面,看电视冠军。披着捷哥留下来的夹克,有着香烟和古龙水混合的气味。”那年冬天日本下了很大的雪,一片苍茫纯粹,又带着寒冷。Vicky最终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真正面貌,她开始不再要求自己与世界是不同的了,她不再将自己和世界对立起来了,她让自己像他们中的一份子,做一些日常生活里的事情:吃拉面、看电视冠军……她最终选择了融入进去。她也学会将离开的人的气味留在身上,继续生活,不再问为什么世界如此残酷,而是静静地接受了它。 Vicky之前也来过一次日本,竹内兄弟带她去了他们的外婆打理的居酒屋,他们吃了暖和的食物,去外面玩了雪。在日本的时间是充实且快乐的,带着平静的气息。这是导演镜头下正常生活的魅力。之后她穿着捷哥留给她的夹克又找到竹内兄弟,他们仍然带她在雪里散步,念招牌的名称,做一些平淡而又令她快乐的事情。这大概是侯孝贤导演喜欢的,有意义的生活吧?是他认为的在这个时代里的唯一归宿吧?这也大概就是为什么要把这个世界安放在日本的原因吧?日本人的生活看上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却时刻往外冒着热气,就像温火温着的关东煮。日本人这样安放他们的内心世界。捷哥也希望能这样安放,只是他不能全身而退了。 “竹内康说,夕张的冬天很冷,零下三十几度。她想,那是雪人的故乡吧,雪人在最后太阳升起的时候,融化不见了。有一次她跟豪豪做爱,她忽然觉得,豪豪就像雪人一样,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消失不见。非常悲伤的做爱过程,即使在多年以后,她还记得。这都是她十年前的事了,那是2001年,那年夕张,大雪。”我想,雪人的世界大概就是豪豪的世界,也就是自我世界,自我固守的世界终将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融化,豪豪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消失不见,这或许意味着豪豪是不会看到太阳升起之后的世界,他不愿意他的自我世界被打破,于是选择消失。非常悲伤的做爱过程,非常悲伤的融化过程,导演在这个时候也是感慨的吧,不管豪豪多么严重地伤害到了他爱的人,不管豪豪那样难以相处接近,导演也是爱着豪豪自我的世界的,所以他才会为这样的融化而感到伤悲。这也是为什么Vicky在酒吧见到竹内康竹内淳的时候想要和他们交往,“他们让她想起豪豪,沉默,害羞。”豪豪待在自我世界之中,偶尔往外看一眼,又缩了回去,他沉默、害羞,让Vicky那样喜欢过,让导演喜欢,并为其破碎感到伤感。 诚然,在城市光影交错的生活当中,捷哥成为游走于城市规则之中的成熟的人,他懂得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懂得照顾在这城市里横冲直撞的年幼的人,最后消失于城市之中,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豪豪固执地要待在他的世界之中,不肯从中走出,也不肯外界对他的世界的一点点侵犯,他最终会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融化、消失,因为他并不懂得与城市交流的方法,他是脆弱的,所以那样容易融化。Vicky最后听了捷哥的话,去到了正常生活里生活,去像每一个人那样生活,体验生活里细小事情带来的充实与幸福。我总觉得,竹内兄弟就像是豪豪和捷哥一样陪在Vicky身边,就算有些人离开了,消失于城市之中了,他们所带给我们的,是真正可以留在身体里的,他们是成长的一部分,他们像风一样穿过我们,然后在我们身体里留下一些什么。 2015.10.23

 6 ) 分析《千禧曼波》(场面调度、摄影、美术设计) (10:21-16:46)

一、场面调度 1、片段中对比最强的区域是小豪的房间,是画面中最突出的色彩,浓郁的蓝色,与房间暖色调的灯光形成强烈对比反差,营造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小豪的世界和女主(Vicky)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 2、影片整体的灯光风格偏低调风格,霓虹灯式色彩美学,使整部影片画面充满了暧昧、迷离,让人感到焦躁,不安。

片段中随着女主脚步,小豪的出现,小豪处于画面背景(暗处),有偷窥、监视的意味(此时女主处于前景,我们能够更细致观察到女主的表情,可以看出女主长时间处于这种与小豪的关系中)。 3、此时镜头角度稍仰角,代表着小豪处于强势地位,给女主压迫感。画面中两位演员处于画面中间,突出主角,景框很紧,较封闭,人物被门框框住,给人一种压迫感,也分隔了两位主角。

5、人物大多以四分之三侧面角度面对摄影机,这种安排倾向使观众好像在偷窥角色的生活,表现了两位主角之间感情的疏离感,以及女主似被囚禁在自己的空间中。

6、距离关系:两位主角是个人距离,表现两位主角关系的疏远与距离感。 二、摄影 影片女主以第三人称视角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将自己隔离出来,在回忆中寻找新的自己,多用中近景,让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成为第三方视角。

1、大量的门框、窗框分隔,拟窥视视点。将人物困在环境中,给人压迫感,女主被小豪逼到门框里,背景是小豪房间,框住了女主,代表着女主是被小豪控制禁锢的,压迫的,女主被困在了这里,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小豪在这个家中,是随意进入女主房间的,而女主不曾进入小豪的房间,小豪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在这段关系中,两个属于两个世界的人,而小豪一次次入侵女主的世界。 2、影片小景别中仅有人物清晰可辨,前后景往往虚焦模糊,配合霓虹灯式色彩美学,营造出一种既贴近人物身体、又疏离缥缈的朦胧气息。 3、小豪房间充斥着浓郁的蓝色,蓝色代表着忧郁,孤僻,也表现着小豪强烈的占有欲,跟女主的房间对比形成反差,形成两个不同的世界。

4、多用浅焦镜头,将观众的视角聚集在女主身上,表现女主的情感状态。

5、此画面中构图很拥挤,且人物处于画面边缘右侧,中景,镜头稍俯拍,将人物逼入角落,绝境,主角陷入无助。影片中无论是酒吧还是家里的都充满了迷幻的光影,充斥着暧昧、迷离与不安。 三、美术设计

1、整体风格偏写实生活化 2、家里的布局是非常杂乱,拥挤的,房间很小,符合人物阶级(底层),以及桌上放满的酒瓶香烟,这都体现了人物的身份,以及主人公的喜好(抽烟喝酒) 3、房间里的灯光是五颜六色的,以及墙纸等让人看的非常眼花缭乱,充满了虚幻,营造出酒吧的感觉。小豪的房间是浓郁的蓝色,都是非常灰暗的,总是放着摇滚乐,给人一种狂躁不安的感觉。这也符合突出小豪(抽烟、喝酒、吸毒)这样一种人物形象。 4、象征:女主房间的墙上全部是一个个被框起来的东西,女主是被禁锢的、压制的、控制的。从房间布置灯光色彩来看,女主的房间和生活空间几乎是充满着红色(无论是衣服还是家具),这也象征着女主内心的热情和疯狂、同时又是虚幻的,而小豪的房间浓郁的蓝色,一冷一热,两位主角对比明显,以及营造出两个不同的世界,也能预料女主和小豪最后的分别是必然的。 5、影片中女主的穿着总是背心,短裤,是非常随性的,也是性感的,也符合女主的职业在酒吧工作。

(以上全凭自己理解,不喜勿喷!欢迎大家来交流!)

 短评

GET到了舒淇的美

8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即使运动、凌乱的镜头反复出现,侯孝贤仍然是侯孝贤,不会化做王家卫的分身。该片的凌乱不等同于必须附带保质期的爱情,两者不发生在同一时空。日本的雪和香港的夜也不能相容。

13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这就是我极其不喜欢的那类电影,世纪末年轻人相互折磨的爱欲,伴随着毒品和滥交,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放纵。侯导年轻时混过,与竹联帮也有来往,但我真心不愿认可这样的城市,他还是拍乡土题材的电影好。另,舒淇的独白也让我很讨厌,矫揉造作。高捷真帅。

18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这样的爱情让人窒息,舒淇演的不错

21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还行

1.侯孝贤作品序列明显以[海上花]作为中后期的分界点,本片则进一步标志着他在主题与风格上的彻底转型,前中期的乡土回忆与家国历史至此裂变为现代化大都市中人际情感的暧昧疏离,你甚至可以说侯导有一点“王家卫化”了。2.形式上仍以长镜头为主,节奏也时而依旧静缓,但远景换成中近景,固定长镜变为游移的运动长镜,深焦镜头演进为浅景深镜头,工整的封闭式构图被看似随意的开放式构图取代。3.小景别中仅有人物清晰可辨,前后景往往虚焦模糊,配合霓虹灯式色彩美学,营造出一种既贴近人物身体、又疏离缥缈的朦胧气息。4.大量的门框/窗框分隔画面,拟窥视视点。5.汽车出隧道前的迷离光影令我兀自忆及[堕落天使]。6.杜笃之的录音极佳(获戛纳技术大奖),窗外的火车疾驰声熟悉而迷醉。7.门前的摄像头画面。8.夕张的大雪与电影海报。(8.5/10)

2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尤其是开头几场,镜头和用光都极压抑,或者是想表达千禧的焦躁和不安吧。在随后的故事里,这种压抑的情绪反而更加纠结和让人不舒服,额,还是第一部不那么喜欢的侯孝贤。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抽烟似乎成为了一种生命的标示,在异质的光线里,会吸烟的证明还有呼吸。在2001谈论2001,世纪之交刚到来却已成历史;而这历史的一刻“反反复复像咒語,像催眠”“跑不掉,又回來了”,已叙述的事情慢几拍由影像呈现,但又有些偏离,画面成了声音扭曲的影子,追在口述的不断重复的记忆后面,到底是在讲过去、讲现在还是在讲未来?人物陷入和时间一样的游离态,在走不出的夜色和室内里(几乎没有白天室外镜头,即便目光投向外部,也是狭窄的、窥视的、反射的;室内也从来没有通向外界的门,杰哥家的门从来都是监控录像里才看到的,与室内空间完全脱节),千禧人都是迷宫里的雪人,和面目在积雪上留下的痕迹一般模糊轻薄。电影街是一条可怕的街,现实与图像弥合了,现实就是图像,雪夜寂静,人都不见了。

30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除了第一幕舒淇走长长的走廊一段还算可以,其他简直无一可取,让侯孝贤拍都市片,让朱天文写迷失在现代性中的年轻人的本子,这不只是差强人意了吧!?

34分钟前
  • 乔大路
  • 较差

mambo,一種曼波樂曲,緣於古巴的黑人音樂。電影節奏不緊不慢。似乎嗑藥,酗酒,做愛,猜疑,嫉妒,自私在侯孝賢眼中都自然的很。當愛情進入生活,就會被生活的沈重壓的支離破碎。當做愛也會感到難過的時候,能做的就是離開和狠狠的遺忘。再凌厲持久的愛,也不過如此。

38分钟前
  • 杉小爱|好姑娘,咱们走起来
  • 还行

当侯孝贤需要用大量的废话来表达,朱天文沾上她不擅长的题材,这到底是谁替您们拍的我说

42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较差

3.5,非常不侯孝贤的侯孝贤作品,少了之前的那种传统特色,多了现代性,当然故事也是个现代的悲伤又沉沦的爱情故事,vicky和豪豪之间的纠结拧巴以及和捷哥的那种朦胧暧昧,她爱与爱她的人都离她而去,蛮惨的。ps:还有那总结一般出现的故意造成时空错觉的画外音。以及,舒淇是真的美啊。

47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该片从回忆开始,到回忆结束,构成回忆的一个过程,影像风格透露出迷蒙的瑰丽色彩,勾勒出的人物也弥漫着朦胧飘逸的味道。

51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那时舒淇好年轻,穿黑色的蕾丝内衣,风尘中透着童真的无邪,诱人如蔷薇盛放,不知那是否也是她的最好的时光。

53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有时候爱情徒有虚名,但我其实多么喜欢这种顽固的独占欲、歇斯底里神经质的怀疑、别扭的争吵啊,感觉青春里使不完的力气都用来谈这场忍无可忍的恋爱了。街头的旧海报、清汤拉面这种安稳的爱情,总觉得已经不是爱情而是一种需要了呢。不像电影,反而像是少年信手涂鸦写下的牢骚字句,倒也情真意切。

54分钟前
  • 凉水
  • 还行

竹内康说夕张的冬天很冷,零下三十几度,她想那是雪人的故乡吧,雪人最后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融化不见了。有一次她跟豪豪做爱,她觉得他就会像雪人一样,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消失不见。非常悲伤的做爱过程,其实在多年以后她还记得。这都是她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是2001年。那年夕张大雪。

56分钟前
  • 心玦
  • 推荐

Vicky开始觉得她需要到另一个世界,於是在一个苍白的日子里,她想要离开,离开小豪,离开这个岛屿的不安,她想要逃得远远的

1小时前
  • (๑⁼̴̀д⁼̴́๑)
  • 还行

当她走出被爱的焦虑 终于可以诚实而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暖意 但最想爱的人最能爱的年纪 还是过去了 爱里 没有两全

1小时前
  • 哪吒男
  • 力荐

她走在桥上的开场,足够我回味好久。来到基隆特意想走过那座桥,才知道在13年的时候已经坍塌,回眸、抽烟、长发飘荡的瞬间已经成绝响,是不可复制的动人。你说豪豪就像雪人,太阳一出来就不见了,可你殊不知在我心中你也是这样的女孩。

1小时前
  • 后自愈
  • 推荐

这么压抑的侯孝贤还真是有点不习惯,不知道这片子没了舒淇会怎样⋯⋯颜色和音乐都很迷幻。不过很神奇的是,也没令人犯困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

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1小时前
  • 到底凡人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