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

台湾剧中国台湾 / 中国大陆1999

主演:吕良伟,俞小凡,翁虹,杨丽菁,陈明真,杨恭如,蒋勤勤,范冰冰,孙莉,李小冉,王彤,刘思彤,连静雯,屈中恒

导演:蒲腾晋,袁英明

 剧照

达摩祖师 剧照 NO.1达摩祖师 剧照 NO.2达摩祖师 剧照 NO.3达摩祖师 剧照 NO.4达摩祖师 剧照 NO.5达摩祖师 剧照 NO.6达摩祖师 剧照 NO.13达摩祖师 剧照 NO.14达摩祖师 剧照 NO.15达摩祖师 剧照 NO.16达摩祖师 剧照 NO.17达摩祖师 剧照 NO.18达摩祖师 剧照 NO.19达摩祖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4 16:04

详细剧情

达摩到中国弘扬大乘佛教之时,正值南北朝分裂时代,民心凋敝。

 长篇影评

 1 ) 你最好能先去找一个令你明白的人

看完《达摩祖师传》几有感触,略作记录。
1、对你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告诉你,你知道也等于不知道。我看你,还是随遇而安吧。

感悟:诚如很多人的宗教体验,以及实修的景态。若非亲身体验,难有个中可知。这不是逻辑哲学,靠推理归纳类比筛选等理性思维可解。
2、在你眼中,所见的都是虚幻的景象。在我看来,什么都没有。

感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漫卷红尘,修持到一定阶段,很多高人都曾经有讲过此间为“虚拟的幻象”的体验。说到底,自己当下的诸多执着,不是不知道此间梦幻的这条道理,而是不曾有证悟“此间梦幻”的实际修持体验。故而,这个世界切实来说,自己还是实相的多,虚幻的少。所谓的虚拟的幻象,更多地还是书本上的“理论”。
3、宝珠之光,只能照耀他人,不能自照。智慧之光,最为宝贵。

感悟:禅宗,在佛教属于偏智慧修持的法门。
4、过去的已成事实,将来也没什么可想。

感悟:立于当下,定在当下。过去、当下、将来,皆同时存在于当下的一念,仅此一念,所以有三者的区别。
5、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感悟:此生做人,所为何来?我们不可能无缘无故来到这个世界,本也无我,因缘聚散。所谓“我”,不过是诸些因缘聚散的载体而已。
6、稳固的自修室:佛道修行在心中。

感悟:强大的内心、足够强烈的愿力,我觉得这两条是修行能有所得的必要条件。
7、普通人随缘而变,得道者随缘不变。

感悟:缘来缘去,那个能感知世界的“心”,一直在那里。致虚极守静笃。我也还没找到那个“心”。
8、磨瓦岂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要知道佛并无一定的形态。只知道打坐,不知道为什么打坐?这样只在表面上下工夫,徒然浪费时间。要从心而修。一切由心而生。

感悟:太多的时候,“心”不知道去了哪里。所谓功夫不上身,修持多年无效验,大抵是做了无用功。
9、梁武帝:你知道自己是谁么?
   达摩大师:不知道。

感悟:不被“我”所累,自己还在这个阶段。
10、修道之人必遇魔障,佛心坚定,才能冲破。

感悟:修行之人,依我当下的体悟,一份功夫,一份身体的体验,一份理念上的觉知。这条路,没有捷径,一步一个脚印。
11、一切皆空,何来痛苦。

感悟:一切皆空(此间乃虚拟的幻象),此般悟还没悟到,至于后面“何来痛苦”,实无可言。
12、面壁九年,神游各界。

感悟:修持未到此功夫。
13、神光:我虽致力求道,但总有不安之时。
    达摩祖师:你向我求法,为何不先省悟自己。

感悟:为什么要修行(道/佛),这个问题要切实地省悟,说实话,自己这点做的不到位。平日里,多有不安的时候,不曾认真地深刻反省。总的来说,修行的信念不坚定,求法也无甚决心。

大道至简,抱神守一。道门之清静,释家之空寂,儒学之诚心正意。践行不足,省悟不力,惭愧!

 2 ) 从达摩文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的印度佛教

达摩这个名字,中日两国的民众们也都很熟悉,这里面固然有武侠文化的传播,但也有达摩祖师在历史上的知名度。

以前我们去广州实习了一个星期,其中就到过上下九那条街,传说就是达摩祖师走海路来到中国的第一站。去那里看了一下,寺门口的街是卖玉器的商业街,有点像菜市场的样子,说是早上4点的早市会卖的便宜点,所以很多人也会选在在这个时间段来买卖交易,不过我没有什么兴趣就是了(没钱啊,哈哈),后面一段路是那块西来初地的石牌坊,不过旁边已经变成了扔垃圾的地方。

这部电影中达摩的形像,也是我们对禅宗文化那种传统视角下的人物形象,什么意思,就是师傅说:“你懂了吗?”,徒弟说:“还是不懂,你能告诉我吗?”,师傅:“不说不说就不说,你自己猜去吧”,徒弟:“喔,我懂了”,师傅:“你真懂了吗?”,徒弟:“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这个确实是开玩笑,不见得能当真,但是我们多数外界人,对禅宗大玩说不清道不明的“猜猜猜”游戏,也就是这个直观印象了,有笑话谓之禪宗两张嘴,咋说咋有理。

对禅宗文化印象如是,所以对 “一切尽在不言中” 的达摩亦如是,但是问题也来了,这些传统印象,真的与史实相符吗,我个人现在是保持一些怀疑的。如果对中印佛教史、佛教传统有一些了解的话就会知道,印度各种宗教的竞争激烈严酷,其竞争高低的方式就是宗教辩论,同样的,佛教理论(或者说哲学)极端较真,概念多如牛毛,推论证明过程也极为繁琐严密,当然你也可以说里面有些诡辩色彩,反正总之,总之反正,那种拒绝直观阐述述教义、辩论教义、毫不讲逻辑推论的宗派风格,在印度环境下必然很难生存下去,所以我会怀疑电影里的达摩(也是传统文化里对达摩的认知),可能未必真是实际历史的达摩,他不像印度那种思维方式,而造成的这种认知的深层原因,大概也是我们认知的禅宗形象是早已中国化了的原因吧。

我们普罗大众市场,最欣赏得了的佛教,是最好不要掰扯繁杂哲学的佛教,如果简便操作一下就能收获顿悟好处的就更好。我相信包括印度也是这样的,因为印度大众老百姓也没受过高等文化教育。达摩在中国传所唯识系的楞伽经,是不是像传闻中那样传了几代就传不下去,这个不清楚,达摩虽被奉为中土的禅宗初祖,不过这个后来的禅宗估计已经跟初祖没什么关系了。这一点在后来的玄奘法师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玄奘法师的本科专业就是很咖喱味的印度佛教,当然他也学得不错,想把这套印度系统的佛教带回国,结局我们也知道了,英雄无用武之地,法相宗三四代就断传了,主流佛教界对他面和心不和,他翻译的大量学术论文,以及一些涉及印度逻辑学的经书,在后世佛教界没起到什么作用,直到民国至现代才重新被人发掘起来,而且这些人里多是搞科研学术的知识分子。

或许从中窥见可以,印度佛教如何在中国扎根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的发展之路。

 3 ) 达摩祖师的前10分钟拍了什么(达摩篇) 此文仅对看过几遍以上的观众...

达摩祖师这部电影是我反复看了N年的电影,但是除了昨天那一次以外,我之前可以说从未看懂过这部电影。关注这部电影,一开始是由于先生的推荐,他提出这是一部令他感悟良多的电影。其次呢拍这部电影的导演袁正洋,据说当年拍完就出家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对这部电影感兴趣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昨天我再一次看这部电影,当看到了达摩祖师应师傅之命,为自己修建一间“稳固”的自修室时,我哭了,和这部电影第一次产生了共鸣,为什么共鸣呢?道理也很简单,在我三十多年的人生中,自己一直未曾真正建立一间属于自己的“稳固”的自修室。而主人公经历了三次失败,最后一竿子又推倒了已经完成的自修室,并告诉师傅,我已经修好了。一旁的侍者惊讶地问“这也算修好了?”达摩答:“说盖好了是不对,应该是找到才对,佛道修行在心中。”这时达摩的师父般若多罗才欣然点头,于是为他剃度…

这是导演袁振洋拍摄菩提达摩“自明”的一个过程,在此之前的菩提达摩一直是处于“忽明忽暗”的阶段。修建自修室这一件“小事“,恰恰让他看到自己内心的“暗”,此处的“暗”也可以理解为佛家的“漏”。那么问题来了,有问题解决问题,知漏补漏修,所以他说佛道修行在心中。修行从你了解自己开始,确切地说,以了解自己内心的“暗”与“漏”开始,这也是导演没有用任何画面去演绎达摩证悟的过程。从师父般若多罗的

“第一刀断除一切烦恼”

“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

“第三刀愿度一切众生”

自明以后修行的路径是明晰的,所以这个画面过后的达摩已经是证悟的达摩,无需赘述。(此处省略十万字,嘻嘻嘻)

这个时候一般我们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达摩通过盖一间自修室就自“自明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了这么些许的事情,走了那么多年,却依旧“不明”呢?我们回到电影开篇,由一个梦境引入,在树上打盹的南天竹三王子菩提达摩梦见迷雾中有一位禅坐的白衣老者,告诉他今天“必遇凶险,九死一生”,然后“跟我一样,一坐九年”。

(影片中奴仆呼唤三王子惊醒,告知父王怪病垂危,达摩在回宫路上遭遇了一大波杀手)

梦境这段是全片的线索,导演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少林寺面壁九年的达摩祖师与三王子菩提达摩通过梦境的方式,将不同时空的人物做了链接,将“因与果”、“混沌与明悟”巧妙地拼接在一起。

三王子问:“雾什么时候能散呢?”

达摩回答:“在你眼中所见的都是虚幻的景象,在我看来什么也没有。”

迷雾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梦境,另一层表示三王子意识中的“迷”。 接着白衣老人说是在等他,而且认识他。这里的认识既有认识迷茫的三王子,也有少林寺达摩祖师对自己明确的认识。 所以老人要接着说,还知道你的过去与将来,并告诉三王子,将来会一坐九年。

如果要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一段,可能要用上量子理论和波粒二象性等等等等(此处又省略十万字)

但在这里其实我想换个说法,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达摩,试想一下,现在你脑中回忆起小学三年级的一个下午,是不是也可以对当年的自己说我认识你,我知道你的过去和将来。揣测一下,导演其实是在告诉观众,其实每个人都会“迷”,但每个人都可以客观的去剖析自己的过去。

接下来导演要拍的是达摩的师傅般若多罗的出场,般若多罗通过超度一个索命父王的冤魂,提升了菩提达摩对人生的思索。

“业障!你们这样杀来杀去,有完没完啦!

“化解仇恨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慈悲的心去原谅他人,你为报仇而多杀一个人,多增一份尊严,如果还执迷不悟,将来必多地狱!”

(此处的镜头导演给到了派杀手暗杀达摩的大王子,因为听到"地狱“而心有所动)

“这样我为你超度,你才可以有机会往西方极乐国修行”

西方极乐?!(此处的镜头给到了三王子达摩指名王子人生的另一个方向,不一定是继承王位,也可以是西方极乐国,那是一个什么地方?也为三王子邀请般若多罗一起共进午餐埋下伏笔…)

“杀来杀去”、“轮回”、“极乐国”这里的对话其实指出了修行的路径:内心的矛盾冲突—纷争—纷争升级—为摆脱纷争—超脱纷争—内心平静(极乐国)。

在这里般若多罗完成了两件事情,大皇子因为般若多罗放下了对兄弟的残杀,三皇子因为般若多罗引发了对“极乐国”的向往,这里就没有二王子啥事了,哈哈哈…路人甲二王子。

大王子拿出了夜明珠括号国宝,已答谢救父之恩般若多罗看着宝珠,却问:“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这颗明珠更珍贵呢?”达摩答:“宝珠之光’只照耀他人’,不能自照。我认为世上最宝贵的是智光。”

于是,师徒之间开始了一段小PK

"诸物之中,何物无相?”

“诸物之中,不起无相。”

“诸物之中,何物最高?”

“人我最高”

“何物为大?”

“法性为大。”

“嗯…”

(此处不解释,因为我也没懂)

下一个场景,达摩邀请未来师父般若多罗吃个商务午餐,进餐前一个镜头给到了手残纱布的三王子,看着窗外,此时他应该回忆到了片头梦中白衣老人跟他说的今日必遇凶险,九死一生那句话。我想换了谁大概都会对梦中的预言若有所思,妈耶都被说中了!命中注定这个事竟然是真的!

“你看着窗外是不是有很多事在想?”

“你闭目打坐不也有很多事在想吗?”

“过去的已成事实,将来也没什么可想的,光想肚子是不会饱的!”说完般若多罗大口吃起饭来…(此处我相信袁导一定是在致敬金刚经的那句经典偈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二人席间由该不该吃素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句辩论,三王子提出人是万物之灵,不可与禽兽同日而语,用现代语言翻译下,就是老子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可不是来吃素的!

般若多罗听后是这样回复的:“看来三太子的智光忽明忽暗,若能抛开杂念,专心修行,将来必定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你自幼修行,我贵为王子,我想此生与佛无缘。”

“那好,一切随缘吧!”

说完,般若多罗头也不回地走了

此处体现了沟通的最高艺术:话不投机半句多路,路我指了走还是不走,爱谁谁,饭也不吃了,老子走了,就是落下了个锦囊…(嘿嘿嘿,高手出招就是这么不动声色)

留下的锦囊只有一句话,“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只留下三王子达摩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问自己:“我是谁呢?”

这大概是哲学层面的最高拷问了!!爱动脑子的且不放过自己的智光忽明忽暗的三太子,因这个问题放弃了王位,为了解开人生的谜题,踏上了寻师之路,要求拜般若多罗为师。

在这里, 王位、理想、爱情、自由等等等问题的优先级都排在这个终极问题的后面。达摩很清楚没搞清这个问题之前所有的思想行动都在迷雾之中,看不到方向的时候,任何方向都是错的!错误的东南西北方都是错误!做什么都是错的!达不到究竟!这是心中之大惑,为了求终极的那个“明白”,达摩断了未来可能的所有“错误”的因,毅然去追寻自己求而不得的明白!

笔者无法给出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每一个“我”都不同。人,只能是自己的老师,达摩也是在推倒自修室的那一刻,般若多罗才真正愿意为他剃度!推倒后,达摩说了一句:佛道修行在心中。找到了正确方向,就不会害怕错误。

 4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自然孕育万物,万物生长,从哪来来到哪里去,所谓万物之灵,净生出这般背脊不朝天?想必是人自我安慰罢了,真要反复这一句,始终捉摸不透,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殊不知自己是不是自己,自己是不是渡自己,隐约觉得我是谁,我是我,我不是我,我是谁,我是我,我何曾是我,过去是我,将来是我,不知不解不解不知,不知何解。

 5 ) 20200130《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是一部讲述佛教如何传授到中国的宗教电影。

1、三王子为追随佛教放弃王位。

2、三王子为求入法门,自建茅屋修炼。但屡次被不经意破坏,最后修成后自行摧毁才领悟入法门真谛。

3、达摩大师按盘若多罗师傅的意愿来中国传教,但拜访中国的寺庙均无合适传授的人选。

4、闭关打坐引导合适人选前来传授。

5、最后达摩大师在四名弟子当中挑选继承者继续发扬光大,另外三个弟子均说出自己的感悟,有趣的是慧可不说一言只是三跪三拜三扣头领悟了达摩大师的精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禅宗二祖慧可在达摩祖师过世两百年后衣傅和经书传了六祖后便不需要再传,因为六祖以后禅宗已遍布各地,“知道的人多,行道的人少,说理的人多,悟理的人少。”

咱不能领悟其中真谛,

盼日后再观看时能略懂一二。

 6 ) 千江有水千江月

申明:本人一不信教,因为不懂;二不说教,因为不配。但对世间一切真善美者,常怀感恩恭敬之心。为此拙文,只求自明心境;如有不当,还请仁者垂慈。



三年前第一次观影,就被其中传奇的故事情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深深吸引了。当时只觉得祖师神功盖世、境界超凡,大有看武侠片的豪迈和看传记片的沧桑。
朝花夕拾,今日再看却如拨云见日,涕泗横流后顿觉心中无比畅快。片中祖师每个故事、每句对白,无不饱含智慧、给人启发。春行愚钝,时至今日才静下心来体味。于是发愿,要将本片经典场景逐一记录,整理一番感悟。
千江有水千江月。少年无知,非要标新立异求一个境界;哪知千江有水,何须攀梯摘月?皓月当空,何曾阴晴圆缺?以此为题最好不过。

【场景一】
三王子(青年达摩)在梦中跌落到一片大雾弥漫的森林,行到深处只见一位老者端坐。三王子:老伯,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老者:对你来说这是个陌生的地方,就算告诉你,你知道也等于不知道。三王子:你才不知道呢!这里是我的国土,将来我还要在这里继承王位!老者:你目前对自己的处境都不能把握,将来的事你能肯定吗?我看你还是随遇而安吧。三王子:不知道雾什么时候才能散?老者:在你眼中所见的都是虚幻的景象,在我看来什么都没有。三王子:老伯,你在这里做什么?老者:在等你呀。三王子:等我?我都不认识你。老者:可是我认识你。三王子:那有什么稀奇,谁都知道我是三王子。老者:我不但知道你是三王子,还知道你的过去和将来。三王子:将来?你刚才不是说过不能肯定吗?老者:但是我能肯定你的一切。三王子:好,远的不用说,今天我会发生什么事?老者:必遇凶险,九死一生。三王子:那然后呢?老者:跟我一样,一坐九年。三王子:你竟敢对我胡言乱语!你到底是谁?老者:我就是你。三王子:是我?老者消失不见。
〖评:这是寓意颇深的一段开场。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世人常言一觉初醒,岂知人生亦如梦幻…化胎之前,入土之后,身体发肤皆非我有,何谈荣华富贵…人生如幻,事实无常,何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奈何世人以虚幻为真、妄我为我,追名逐利、劳苦不堪,本我现前、反而不识,此非有眼不识泰山?〗

 7 ) 修行先修心 不求不争不怨——《达摩祖师》电影回顾

     达摩,天竺人,禅宗二十八代佛祖,是把禅学带入中土的第一人。他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土历尽艰辛,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深武艺。
    在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环境下,每天在自我安逸中混沌,心随着外界天旋地转,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就波涛汹涌,天堂地狱一天两头跑N次。那么,这个时候的我到底是谁呢?
    达摩祖师原是南印度国的三王子,后来遇到未来开悟的自己和经过般若多罗法师的指点,为了认识自己,看破名利,决心拜师潜佛。从古至今,能有几人放得下唾手可得的优裕舒适生活,而选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生活呢?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优裕的生活,只是当你奔波在生活的一成不变的轨道中,可曾想过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足迹,是否上一刻如笼中之鸟般艰苦、难熬、临近绝望,下一刻又是心花怒放到九霄云外。请别徘徊在无间的轮回般生活中,达摩祖师以放下荣华富贵的行动来表决心,达摩祖师的弟子惠可以断臂的决心来求法,那我们呢?
    起初师父要达摩祖师自盖自修室以表求佛之心,但这过程中不断有考验,盖了又坏坏了又盖,后来悟到佛在自己的心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修。拖延、借口、懒惰、疲惫、厌倦往往披着“我做不到”的华衣出现,当迷迷糊糊走向前时,新的磨难也同时尾随,在抱怨自己为何会这么倒霉悲惨的时候,能否想到这一切都是自己所选择的结果呢?可喜的是,成就总是以磨难的形式出现,假如能够抓住时机,做到在磨难中没有怨气,心安理得的看着自己内心的变化,看着外面世界的无常幻变,那么逆境反而是顺境。
    六十七年后正逢南北朝民不潦生、战争频繁之际,达摩来到了震旦(中国)弘法,当地僧人对达摩不穿鞋、不带经书、无声讲经等行为不理解,故意毁谤抵触达摩,达摩反而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传法,点醒无明的众生,同时也在其中挑选适合的嫡传弟子。很多人流行说“随缘”,对于修行的人来说,这里的随缘不等于放弃努力与偷懒的借口,而是从根本上下功夫,心为根本!达摩祖师告诫众生:罪从心生,还从心灭,一切善恶,皆从心生。如果连这个道理都想不通,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徒然浪费时间。这个心又是什么呢?
    达摩祖师在少林寺的后山面壁九年,在这当中有人怀疑尝试要让他分心,甚至拿针戳入身,梁武帝也派人要强行与之带回,但他都不为所动,后来圣名远播,许多善男信女都来拜拜,香火鼎盛。智慧是什么?你看智慧的慧字下面一个心灵的心,上面加个扫帚反向清扫,将获得生活事业的双丰收。但是谁能清扫自己的心灵?当天花乱坠的杂念如天边烟云层出不穷的时候,如何守住这清净的心呢?
    达摩祖师用九年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世人:定能生慧。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相貌。原来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和性,而这个性字又是竖心旁的心字边加一个生命的生——心生的。心能生一切,心也能灭一切,从哪儿生就从哪儿灭。静观其则变——事情可以观,人可以观;可以观自己,可以观他人,可以观挫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让我们开始吧。

 短评

般若多罗的几句话就让大王子彻底放弃了争夺王位的心思,甚至其子也有求佛之心。我只是喜欢前半段的设定。后半段,佛法高深……对了,大王子竟然是惠天赐演的。

6分钟前
  • 轻烟若凝
  • 推荐

影响我家庭二十年的电影。你问我为什么?因为我爸看了这个之后成了达摩的粉丝,嘴上挂了将近二十年的“达摩大师”,里面的对白也是随时上口,导致全家都会背诵。

11分钟前
  • 奋斗的大象🐘
  • 推荐

感动!这是带着佛心拍的片子。拍公案并不故弄玄虚,清纯简单,还有幽默感。尔冬升,惠天赐的印度造型,般若多罗法师的台湾腔,达摩大师成了不倒翁,喜死人了!

15分钟前
  • 噶密
  • 推荐

拍禅宗题材的本来很少,用心拍的更少。。。 袁振洋 拍完这个就出家咯。七年之后又还俗咯。里面有个bug:印度人用左手扣大便,用右手抓饭的。片中达摩用左手抓食物。呵呵

16分钟前
  • Roi
  • 力荐

此片和台湾《六祖慧能传》看,足矣了解中国禅宗传史。圣人传记,自古流传的便是夸大的圣人神迹,所有宗教史皆如此,这里是“九年面壁不腐存影”、”一苇渡江",所有神迹需人工修饰以便造神。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为禅宗宗旨,其实禅宗又借鉴了老庄多少(而玄学又直接借鉴魏晋佛学)。还是那句【凡有所相皆是虚妄】,破我执,除我心魔,这就不是常人所能了。既心既性,知易行难,别的不说,禅宗百丈法规没几个人受得了。古人造字,【佛】非人【僧】曾人,皆此所意。了解禅宗敬仰佛家的的看此片颇有收益,最妙的就是那些禅意偈语。7.5

1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佛法自然。。。

19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古风,古意,古朴。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在老妈的网站上看的。心理学再怎么学业达不到的高度。据说导演导完就出家了。

25分钟前
  • 良吉吉Bee
  • 力荐

在那时香港电影短平快的氛围里,制作出一部如此精良的传记电影很是难得,除了不合时宜的港式武打设计之外,对于佛门教理的探讨比较深入,对于袁振洋这样善于拍摄功夫片的导演来说,这算是一部重文轻武的港片。尔冬升担纲主演,樊氏父子联手,惠天赐、陈松勇配角,真是个黄金阵容。

30分钟前
  • 黑骨精
  • 推荐

喂哟,123唱起:达摩额达摩,找不到一个家,找不到一个家

35分钟前
  • 今生、唯爱
  • 还行

樊少皇那一段“我怎找不到我不安的心”演得很好,演出了那种质量感,那一刻他纯净无暇,穿越了有形相在寻找接引,我看着很感动。整部电影也是在后段缔结了一个思索的空间,达摩九年面壁,慧可一尘不染,两个角色都相对“静态”,以佛语交织,伴随平常事,最后以强盗一事,促成影片的高潮,有事件也有佛家的情感。这电影拍的是广度,我觉得达摩拜师都可以不用,三言两语交代一番便可,一苇渡江的场面也不太好看,那是我心中媲美摩西分开红海的名场面,结果变成了杂耍一样。

38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2021.6.13 16/16 14th 一堆佛学的杂糅,之乎者也的感觉,这么拍真的很无聊啊。这不是俺们虚竹小和尚吗。

39分钟前
  • 最幸运的幸运
  • 还行

从树下掉下来毫发无伤,陷入沼泽没死,倒屌树上三天三夜没死,山洞坐禅九年没死,火烧没死,这难道就是世人追寻的不死之身?很神奇,无法理解。影片本身带奇幻色彩,看着蛮有趣,甚至有点为达摩的坚持和仁慈感动。陈松勇饰演的般若多罗操一口广东口音的普通话,有趣又接地气,让这个形象更亲切。影片传达了达摩祖师的几个关键觉悟,都很有道理,但又不是很能明白。如果能就围绕某一个观点展开一段故事,或许更能引起共鸣。特效再精致一点,画面再唯美一点,笑点再突出一点,就可以成为比较成功的商业片了。

40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还行

少有的题材,本片在94看,樊少皇演了一个傻和尚,后面97看,他又演了虚竹。

43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推荐

看了三四遍 每遍感受都不相同

46分钟前
  • 悲`馨
  • 力荐

看过了好几遍才来评的,佛教电影自认看的也不少。这一部却自认为演员,台词,禅意包括好看度,各方面综合最好的!还有卢冠廷极其赋予灵性配乐(另一部经典的大话西游,东邪西毒也是出自此人)。导演据说深受影响而出家了!功德无量!尔冬升的演技是真的好啊!这种人物最容易演出个大而符号似的角色,可是尔冬升的细节,神采完全hold住的!尤其这种人物神采上的坚定而又极超脱和很多细节上的而随意平常的神态而富含极高的修养水平和内在的禅定功夫才有的,尔后来一直从事导演,实则是很多演员之福啊(会抢了他们的饭碗)。看过很多遍,被情节,佛家偈语禅机间的智慧折服 !这才是用心拍摄的好电影的!

49分钟前
  • 水乡林
  • 力荐

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

50分钟前
  • greatabel
  • 力荐

非常经典的一部历史片,讲述了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一生,铺陈细致,说法精妙,有头有尾,言简意赅。导演可谓深得禅宗精髓。剧本和台词既充满禅意,又展现了史实。尔冬升年轻时期真是英气逼人啊。慧可梦中与人在龙门石窟下打斗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禅宗作为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化现象,难得有这么一部影片把它的由来细细讲述。故此,本片完全可作为历史资料片而世代保存。9分。

54分钟前
  • 楚先生
  • 力荐

达摩祖师 一生 豁达 用自身 来让世人 醒悟

57分钟前
  • 水沝淼㵘
  • 推荐

大致讲了下达摩的故事,本是三王子,被佛理吸引出家成为高僧,然后东渡传教,开始不被梁武帝待见,后面面壁三年,直到樊少皇诚心求见,出来又感化了劫匪。很多夸张到不合常理的描述,比如飞渡河口救小孩,不饮不食面壁,众人抬拉不动,跟劫匪搏斗的时候简直是刀枪不入的战神,还会替身术,活到150岁假死,回到印度。之前一直对释迦摩尼跟达摩分不太清,看完这个片子,再查查资料,才搞清楚。

1小时前
  • 好像一段呆木头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