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情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19

主演:王宝强  鄂靖文  张全蛋  景如洋  张琪  袁兴哲  田启文  黄骁鹏  蔡哲睿  苗溢伦  

导演:周星驰  邱礼涛  

播放地址

 剧照

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2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3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4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5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6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3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4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5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6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7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8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9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2

详细剧情

大型影视基地,胸怀明星梦的女子如梦(鄂靖文 饰)已经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却依旧还是籍籍无名的龙套演员。平日里,在片场饱受剧组和其他演员的欺凌嘲笑,回到家则被恨铁不成钢的老爹指责,甚至扬言断绝父女关系。然而如梦一律微笑面对,天大的委屈也藏在心中,死皮赖脸地抓住每一个希望渺茫的机会。在此期间,她结识了热衷于跑龙套的李洋,早已过气却自视甚高的童星马可(王宝强 饰),更彻彻底底看清了自己以及爱情的真相。   她是过于平凡的小人物,是一个不该有梦的女孩,是一个直到宇宙灭亡也永远不会得到演戏机会的可悲龙套……

 长篇影评

 1 ) 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演员的自我修养》和《新喜剧之王》到底在讲什么?

先说一下电影的整体观感:格局比较小,故事基本发生在片场,从而导致戏剧感强,电影感弱,但这样做也让叙事线索更清晰明了。《新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导演技巧最成熟的作品,出于他对功夫片和奇幻题材的迷恋,或许也将会是他以后少有的现实题材电影。“拍恐怖片”和“雨中分手”(共三次)两场戏让人惊喜,后者也是电影的核心所在。下边会分别详细说,现在开始掉书袋。

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在新旧《喜剧之王》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都是最重要的道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苏联戏剧理论家,他总结了戏剧表演中的“体验派”理论,创建了斯坦尼体系。

斯坦尼和梅兰芳

体验派要求演员全身心投入到情境当中,由内而外让自己完全变成要塑造的角色。也就是说,表演时要“不疯魔不成活”地去探索自己的下意识情感,以达到内心真真实实对角色的确认。国内体验派代表人物有张国荣、郝蕾、章子怡、刘烨、任素汐等。

方法派是体验派的衍生和延伸,是斯坦尼体系传到美国后被本土改造的产物,也可以称作美国的体验派,所以好莱坞以方法派演员居多,比如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詹姆斯·迪恩、简·方达、罗伯特·德尼罗、达斯汀·霍夫曼和杰克·尼克尔森等等。方法派理论的核心是“即兴表演”和“情绪记忆”,要求演员从过去的生活经历事件中寻求灵感火花,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也就是对角色要感同身受,而不必成为角色。

马龙·白兰度

对体验派和方法派的区别,编剧周申的例子颇为巧妙:例如,一个体验派直男演员在饰演一个同性恋时,他不能伪装自己去模仿同性恋,而是要让自己相信情境,把内心中哪怕一点点对男人的好感拿出来给角色,用同性恋的一面示人;而方法派直男在演同性恋时,允许演员把对方幻想成女性来塑造角色。

可见,体验派和方法派的区别除了体现在具体的演员训练方法上,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是否有信念”的分殊。

表现派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理智,推崇的是演员要在戏剧或电影中展现人物情感的技巧。表现派主张表演就是表演,演员要与角色分离。比如坊间曾流传一段关于刘雪华的轶事,她在表演前会问导演两只眼睛需要哪一只落泪,在她演过一段逼真到撕心裂肺的哭戏过后,能马上收敛情绪撺掇大伙打麻将。好莱坞的表现派有凯文·史派西,马修·麦康纳等。

不过,各个流派并非完全泾渭分明,对大多数演员来说,在表演中也都会把各种表演方法结合起来。

周星驰的体验派之路

众所周知,在所有能够称得上大IP的演员和导演中,周星驰的特点是最鲜明的。虽然总有人为他贴上“无厘头喜剧”的标签,但在他的电影中,始终存在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本能成长与外部现实之间的矛盾。他的内心价值观与社会评价之间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当中,而他恰恰是利用了这种冲突来制造戏剧效果,所以我们会看到,《功夫》看到里“一手棒棒糖一手斧头”的“无厘头”桥段,这实际上是创作者内心真实冲突的外在表现。

1. 无厘头只是喜剧效果吗?

无厘头文化是草根阶层的一种神经质式的幽默表演方式,它利用表面上毫无逻辑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滑稽效果。无厘头的非理性、不合逻辑以及不合常规的特性,是社会底层和边缘文化群体以本能的方式对抗社会陈规,释放自我的一种表达。

从理论上来说,无厘头运用连续“反转”和改写“指涉代码”带来喜剧效果。所谓连续反转是先通过情节铺陈和渲染,把观众带入到某个剧情逻辑当中,然后通过反转,让结果与观众的推理结果产生差别或相反,反差越大喜剧效果越强烈。

指称代码是罗兰·巴特在分析小说叙事时提出的,创作者把自己和观众共享的知识内容运用到作品当中,就成为指称代码。改写指称代码就会产生喜剧效果,比如《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在对着地上躺着的死人练习骂人时,人居然活了过来,就是对“把死人说活”的一种改写。

《九品芝麻官》剧照

很多人认为,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是在展现小人物如何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但实际上他所塑造的人物都颇为极端,带有分裂的自我表象:要么是比普通人还差,贱若草泥的渣滓;要么就是比所有人都强大,无所不能的拯救者。

因此,无厘头在周星驰身上一直带着挫败、低贱、极度压抑和沮丧,以及渴望彻底脱胎换骨的悲凉底色。他塑造的荧幕形象与执导的电影在这层底色之下,形成了一条周星驰个人心路历程的变化历史,而从目前来看,《新喜剧之王》正是一个终点和新的起点。

2. 周星驰的悲情之路

作为跑龙套出身的底层演员,周星驰成长于香港成熟的商业电影体制当中,在他成为“星爷”之前,其实对自己参与的电影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大话西游》是其事业生涯的分水岭,在该片之后,周星驰已经脱离了生存与自我成长的焦虑,在电影中试图与社会秩序和标准达成共识。

《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依然是卑微、心酸、无能也无奈的小人物,但他已经渴望成为一个被社会认可的角色——演员。

《少林足球》中,他赋予了足球这个最流行的运动以非主流式的超能力色彩。周星驰内心的冲突在《功夫》中达到了高峰。作为他个人执导评价最好的作品之一,该片无论是喜剧桥段、动作风格、想象力还是情节效果,几乎都达到了周星驰电影特色的顶峰,其中对他内心冲突的揭示也是如此。

《功夫》中最尖锐的冲突是斧头帮和猪笼寨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其实是他的成长和长期以来处于社会底层,与他所向往的被社会认可的价值,以及权力阶层的表现。在电影中,他的渴望已经从个人生存转变为个人私欲(金钱、女人,天下第一)。

《功夫》剧照

因此,即便是成名后的周星驰,仍然有一种未被社会化的动物本能式的阴影,《美人鱼》和《西游·降魔篇》都有颇为强烈的黑暗色彩(比如《西游》中的嗜血场景在上映时就曾引发争议)。

《新喜剧之王》与体验派表演

在几部魔幻的非现实主义题材之后,周星驰再度拾起了《喜剧之王》这个主题。但即便是使用旧的IP,他仍然要拍出新的东西才能成为一部作品;换句话说,《新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在20年之后对喜剧演员的表演和职业追求的再一次思考。

《新喜剧之王》剧照

1. 新旧喜剧之王的连续性

如前所述,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一直处于两个极端当中,要么比普通人还差,要么充当救世主。《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和柳飘飘都是社会的最底层;而在《新喜剧之王》中,成名之后的周星驰似乎已经放弃了这种超底层角色定位,主角“如梦”不但随时可以全身而退,而且还有父母、男友(虽然是假的),默默喜欢他的同行李洋(还是个金主)的支持做后盾。

不过,如梦也保有了若干星爷式色彩:不止是她对表演的执拗、打不死的小强般的乐观坚忍,她的个人选择也总是游走在两极之间。在《喜剧之王》中,尹天仇的理想是做一名演员,而如梦并未在不被认可的跑龙套和知名影星之间选择“仅仅做一个演员”这种中间状态,而是要做最好的演员;她在一度放弃演员之梦时,有千万种选择,但却选择做最底层的服务员和外卖员工作,这与同样有演员梦的李洋的人生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2. 是且只能是体验派的周星驰

一般来说,科班出身,经过系统训练的演员会比较认可方法派表演技巧,而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跑龙套出身的演员则更多地认可体验派(这当然不是绝对)。因为后者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支撑他们对角色的理解。

周星驰毕业于无线训练班夜间部,毕业后一直在跑龙套,加之他对《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极度崇拜,说明了他对体验派方法的崇尚。于是在《新喜剧之王》中,他把自己对体验派表演的理解通过女主角“如梦”的言行表达出来。

体验派表演方法的核心是演员对所塑造角色要由内而外地相信,也就是说,体验派表演更注重的是真实,而不是技巧。在影片开场的“车祸”,以及随后如梦以踩脚的方式示范“痛苦”的两场戏中,她一直在强调别人的表演不够真实。她理由无非是,他们没有真的正在体验,或曾经体验过这种情境。而如梦行走在片场中屡屡受挫的遭遇,之所以能够让她面带笑容的接受,正是因为他深谙方法派表演的精髓,把这些经历当做丰富自己表演能力的珍贵体验。

但讽刺的是,在如梦处的娱乐圈中,要么没有人真正在乎演技,只关注外貌和知名度(像小米和马可那样的人);要么在乎演技,但并不承认如梦的表演能力(《白雪公主》的导演)。

《新喜剧之王》剧照

这种设置显然弱化了周星驰以往电影中的个人理想与社会评价冲突的戏剧张力,但同时也让他有更多的空间着墨在“表演”本身上。

电影的两场重头戏:拍恐怖片“惊吓马可”和如梦“雨中分手”更是将体验派的表演理念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片中的“知名导演”眼中,王宝强不过是凭借运气上位的过气明星,他本人毫无演技,为了让他能达到所要求的恐惧表情,需要让他真实体验恐惧感。

“雨中分手”一场戏,女主在电影中表演了三次,这个带有文艺电影特征设置其实非常违背商业电影规律,但也表明周星驰对电影艺术感的追求。在票房和投资压力之下,既要为各方提供满意的答卷,又要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这或许就是他牺牲连贯性做广告植入的原因吧。

“雨中分手”是女主角个人理想受到冲击的转折点,也是她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体验。在她随后的面试过程中,又两次以闪回的方式重复表演了这次经历。这是典型的体验派角色塑造方法,而且,为了更贴合体验派的理念,如梦在第二次再现时装束上也做了改变。

面试过程中走马观花的各个场景,其实是方法派与体验派的一次对话,因为其中的面试考核程序:形体动作、情绪掌控、才艺展示、角色扮演都是现代戏剧学院方法派训练的基础项目,而女主在这些方面几乎毫无建树。最终她是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素材,用体验派的表演方式赢得了导演的青睐。

总而言之,《新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在功夫片和奇幻片之外少有的严肃题材,虽然格局很小,但把他个人对表演的理解全面展现出来。或许《喜剧之王》20年之后变身星爷的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苦涩和悲情,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只会无厘头搞笑的小品演员,这是对他最深的误解。

 2 ) “我只是看到她现在过得这么好,有一点难过”

如梦是有过很多次机会离开“竖店影视城”的。

其中看上去最好的那次,就是曾和她一起跑龙套对戏说“我养你啊!”的李洋,原来真的是家里有矿的大款。之前他对她各种关怀,现在要回家接手家族生意了。

来跟如梦告别。那一天下着微微的雨,李洋给如梦钱,如梦不要,李洋就收回了;对如梦表白,如梦拒绝了,李洋也就收回了。两个人就那样笑着在雨中告别。而我,这个被隔壁科幻大片那么努力煽情到尬却流不出一滴眼泪的人,看到这一幕忍不住鼻酸。

后来跟朋友聊起,她说:这一段男女之情被周星驰拍得特别干净。

《新喜剧之王》有鲜明的周星驰标记,就像姜文的电影也有他独特的电影语言和节奏一样,周星驰的电影总有一种荒诞又纯真的风格。在这样的风格下,连我一向不喜欢的王宝强都觉得他没有那么聒噪了。

周星驰擅长拍摄的就是草根。《喜剧之王》拍的是“死跑龙套的”尹天仇,《新喜剧之王》鄂靖文演的女主如梦是驻扎在影视城的群演,周星驰这次拍了一个女性小人物。

如梦是周星驰电影《上海滩赌圣》中巩俐演的角色的名字。在过往的周星驰电影中,女性角色除了刻意扮丑,很多时候就是花瓶,或者圣母,都只是男主的陪衬。但在《新喜剧之王》中不是,整部电影都围绕如梦来写,如梦有明星梦,离开家混迹影视城当群演,多年也没混出头,依旧有梦,遭遇一次次挫败,百折不挠,虽然也会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这大概是我近期看过最饱满的“星女郎”了。

虽然对如梦前情交代不够,导致观众带入感不足。那一场头顶砍刀陪父亲过生日的戏,多像这几天春节回家走亲戚的我们呀!其实可以好好发挥,发挥出《功夫》中那样的猪笼城寨的主角生长坏境来,结果匆匆就散了,有点可惜。

从主角“男变女”就可看出周星驰这一部电影并非单纯向自己的《喜剧之王》致敬,甚至是要“破”掉自己当年的那部电影。就像用《西游•降魔篇》来“破”掉《大话西游》一样。不破不立,是一种试图往更深层次探讨的可能。

《新喜剧之王》中有很多看似荒诞却令人心酸的情节,比如,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演戏的机会,结果如梦想跟导演探讨演技,导演并不打算探讨,因为他不过就是要最直接的反应。你只是一个群演,你根本没有机会展现演技啊。这一幕,简直是对尹天仇人生最大的冲击。因为他当年就是靠着细腻演技在片场被莫文蔚饰演的女明星娟姐赏识的啊,结果这扇门,如今“啪!”关上了。

《新喜剧之王》中娟姐对应的人物是王宝强演的马可。马可已经过气了,强撑着明星的架子,根本无暇顾及龙套女主。甚至和很多剧组的人一样,轻慢她,欺辱她。对比之下,《喜剧之王》简直像一部《白雪公主》的童话,你是公主总能遇到王子拯救,而《新喜剧之王》就是要给你看白雪公主吃下香蕉变成了一个丑陋甚至有些恶心的男(xian)人(shi)。

《新喜剧之王》中当年张柏芝饰演的柳飘飘所对应的自然不是富二代李洋,而是张全蛋演的混蛋男友。他会对你说:“你很有天分,你演技很好,你一定会成功!你如果给我钱,我会一直说下去。”这才是影视圈的现实,连尹天仇都是童话,王宝强是万里挑一撞大运到无法复制(周星驰选他演这部电影都有一种现实照进梦想的意味,就像电影彩蛋中周星驰选群演和电影情节的互为对照。整部电影都让你觉得现实生活比影视城拍电影更荒诞,可荒诞又偏是现实)。如梦出租屋上铺的姑娘对她说:“什么是命?就是我不想做明星,结果我当上了。而你那么想做明星,却就是做不了。”

马可前一秒还是导演编剧全纵着他来、出场都要助理拍手开道的大明星,他在演戏时可以不记台词喊1234……就这样整个剧组还要给他提词,下一秒,就尿到裤子上还被将剧本都夺走扫地出门(那落魄的背影,突然有一丝当年吴孟达的错觉)。再下一秒,又回去跑龙套的他却因为这段吓尿的视频突然火了……娱乐圈的沉浮无常你无从预测,跟红顶白简直吓人,也许前一秒你还炙手可热无数粉丝,下一秒你所有的出现就都要被P掉。

是的,可能全然和努力无关。可是我除了劝你努力,劝你坚持,又能劝你什么呢?可能到宇宙毁灭你也当不了明星,可是,导演,那宇宙毁灭之后呢?

马可跑去如梦家找她,当年正是如梦扮鬼把他吓尿的。可此时的如梦已经在老家过上平凡的日子,开了个网店,生活过得还不错。这时候马可哽咽着说了一句台词:“我只是看到她现在过得这么好,有一点难过。”

梦想或者是虚幻的,但爱好却是真实的。要放弃真的太容易了,在这个时代,怎样不能过好生活呢?

前段时间刚在朋友那里听到一个关于学美术的人的故事。她曾经是美术研究生,现在却几乎不画了,原因是她看到班上另一个人画画。老师让画人像,她就按老师的方法一步一步,先勾勒轮廓……而那个人,看不懂他是从哪里下笔的,但仿佛从任何一个地方下笔都画得更传神。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可能努力一辈子也赶不上人家,于是便抛下了画笔。

我另一个朋友听了说:“说到底还是不够爱吧。”

这个朋友喜欢写东西,就是喜欢写东西,但至今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没有出过书。“我在看杜鲁门•卡波特《冷血》的时候,我就惊叹,我一辈子也不可能写到他这么好了。然后我又看了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发现他原来天赋就很高。”朋友说,“我知道我一辈子也不可能写成杜鲁门•卡波特,但我有什么法子呢?我就是爱写,那我也就只好一直写下去。”

我们有时候就是这样怂,这样丧。坚持不是因为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而是偏偏就喜欢也就只好坚持。开个网店啥的,或者跟着富豪走了也能生活得好,但我自己也许说起来都会有一点难过。生活中遇到对方直面的冷言冷语和嘲笑侮辱,完全无力反驳和反抗,也只能在下次表演的时候,想象是自己击倒了对方……

所以,我是不喜欢《新喜剧之王》的结尾的(但也有朋友跟我说,从马可到如梦家发现没有信号那里开始,之后就都不是现实,而是梦境。如果是梦境,那电影是真的好啊)。我不喜欢如梦真的就美梦成真变成最佳女主角,我希望周星驰拍的她,在奋起之后,去试镜,也许被选上了,也许没有,然后,依旧做着群演。

我就是比较丧,我不相信世俗的成功真的会到来(我甚至不相信世俗的成功)。既然人生如梦,也许有些人就真的困在了噩梦中,不醒来,就只是一直跑,一直跑……

(关于群演、横漂的故事,我曾经做过一个采访,写过一篇《<我是路人甲>不会告诉你的“横漂”那些事》。)

 3 ) 这明明是功夫之后最有周星驰精髓的周星驰电影啊

我带着《喜剧之王》的感情分和很低的期待去的,结果却被这次的周星驰大大震惊了,这次的周星驰明明很好看啊?泪中带笑,笑中带泪,抒情的段落也很节制,没有洒狗血没分大哭大号,但观影的过程中眼眶数次湿润。

如果说和其他几部贺岁电影比,最多是没有大片的重量感,感情起伏没那么大那么过瘾,可是这次的新喜剧之王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1. 周星驰真正的困境

如果粗糙的划分导演类型,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类学院派,知识分子气息重,擅长拍古典戏剧。张艺谋,陈凯歌都是这种类型。他们的专长在于文本越深奥,文学气息越重的电影,他们拍的越好,而且更容易得到奖项的肯定。缺点在于他们的调子比较高,商业成就的上限偏低,自从10年代以后,市场化的商业导演开始大量涌现并拿到资源,张和陈的商业成绩便没那么耀眼了。

第二类生活派,香港黄金年代的那批导演,王晶,刘伟强和10年代崛起一群新导演,甚至冯小刚,都是这一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并且悟性很高,生活感悟充实而独特,他们洞悉最广大的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能够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他们电影里的地气,甚至是市井气,不是模仿得来的,而是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这类导演的商业成就相当高,但奖项上就相对困难些。与学院派相比,他们职业生涯最大的危机在于续航时间短,他们的特长在于电影里的生活观察和感悟,而这也成了他们的软肋,他们成名的时间越长,距离这个生活土壤就越远,对于观众审美就把握得越不准。

第三类技术派,比如东方的徐克,西方的詹姆斯卡梅隆和乔治卢卡斯,他们的电影显著的不同在很少做思想表达,但一直在研究突破电影技术本身的极限。

但这三类也是相互流动的。

张艺谋陈凯歌拍古典大戏都特别好,一沾上生活气质的就差点。例外就是,张艺谋拍的陕西和陈凯歌拍的北京都特别好。因为陕西和北京是他们成名前的生长环境,他们拍这些电影的时候特别接地气,同时也是第二类生活派导演。

冯小刚是第二类导演,他这些年一直再往学院派上走,比如1942,集结号。但他偶尔一个转身,拍拍《芳华》就能商业大爆,因为这是他曾经的生活,他就可以拿捏得特别准。

李安是集大成者。他早年电影以第二类生活派导演起家,迅速融会贯通又学成了第一类学院派。现在《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开始在技术派上开疆辟土。真是生命不息,突破不止。

但这和周星驰又有什么关系呢?

周星驰是第二类生活派导演里塔尖上的人物。他的电影之所以厉害,除了他本身是个创造力爆棚的喜剧天才以外,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他的三个接地气的电影核心:底层小人物的欺辱与奋斗,卑微而遗憾的爱情,以及黄金年代香港中下层的市民生活。这是他成名前贫苦艰辛的生活留给他的财富,也是他的电影不同于无厘头闹剧的核心价值。看他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爆笑之后,那层斑驳苦涩的生活底色就显露出来。

《功夫》是周星驰最后一部香港气质浓郁的电影,之后他的电影开始全面内地化。聪明如周星驰,一定那个时候就发现自己电影的危机,小人物的艰辛还在,卑微感人的爱情还在,但是他没有生活气质了:他的生活经历是深植于香港的,而他的专长又是市民生活中的共鸣。学院派可以一生钻研文学汲取灵感,可是生活派在成名之后就很难再钻研生活。所以他转型了。港味演员“周星驰”的形象淡出,导演周星驰开始往学院派和技术派转型,也就有了两部西游和美人鱼。这个决策当然是明智的,既然拍不出内地生活,那索性就不拍生活。

很多人说周星驰才华枯竭说他重营销轻电影,我不同意。他的能力还在,只是他的巅峰是植根于香港电影本身的港味的,不是他的能力或诚意没了,而是整个香港电影都已经没了,他要怎么回去拍那些作品呢?

看到很多人说《新喜剧之王》是炒冷饭,我倒觉得这是他几部内地电影里最有诚意去找回生活气质的作品。只不过小碎步前行,他选了一张安全点的牌而已:既然拍不出内地市民生活,那我拍自己体验过的龙套生活。

这哪是炒冷饭?外冷内热的亲情,卑微苦涩的爱情,处处冷眼的贫苦,坚韧不息的奋斗,无处琢磨的命运,每一项表达得都很诚恳啊。他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喜剧之王选了一个舒适的题材来拍,下一部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拍IP拍戏剧,还是关注有温度的生活。


2.《新喜剧之王》的用心点

两代关系。

《新喜剧之王》最触动我,笑点哭点最多的就是这次的亲子关系,我甚至觉得他拍出了李安的味道,几乎是这几年屏幕上最好看的亲子关系。父亲一开始希望如梦有一个安稳的工作,给家族世俗的体面,他不认同如梦的演员梦想。而随着他对如梦的一次次探班,一次次了解她的龙套生涯收到的欺侮和坚持,他动容了。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父亲通过旁观,知道了如梦的梦想到底是什么看到了她逐梦路上的人格闪光,也真正懂得了她为何痴狂。亲子之间有爱还不够,还需要了解。但两代人直接的了解很难通过沟通达到,因为社交语言不同,而且两代人有各自的傲慢和坚持。不含任何干涉的观察,反而是增进沟通的第一步。

结尾处父亲明着辱骂,暗着支持如梦去试镜的段落,几乎让我泪奔。每一句的嫌弃都是深深的爱意和支持。这样拍的亲子关系实在是太高级了。东方家庭的面子和里子,隐忍和付出,都在里面。

更重要的是,两代人的和解,是演员梦想的一个侧面:如果没有看到你对梦想如此坚持,你的父亲可能没有意识到努力的你有这么可爱和惹人心疼。

富二代与“我养你啊!”

20年前的《喜剧之王》最著名的台词是这句“我养你啊!”这次的致敬让富二代说出了“我养你啊!”却故意没让如梦应下这句话。这是20年来喜剧之王内核的一个进化:我要自己的爱情和梦想,不是要你养。

富二代这个角色的设置有什么意义?他把“梦想”切分的更细致了。如果如梦要的是成名带来的财富,那她会接受富二代,至少收下他的20万,但如梦要的就是清清白白的东西:纯粹的,作为演员的成功。所以如梦得体地拒绝了富二代的追求,也是侧面的演员梦:我要的是“演员”的职业成功,不是钱。

爱情与演技。

喜剧之王的事业线和感情线是合二为一的。

一开始如梦出场,只是个空谈的理论派,她指导车祸大爷表演不走心,但她的表演建议非常纸上谈兵。到结尾处她的演技真正升华,是因为她终于从卑微的爱情中,提炼出了具体而深刻的生活感悟,所以她的表演变真诚了。这和周星驰自己的经历一脉相承,旧版喜剧之王也是这么拍的,也进一步说明了周星驰是一个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观正是演艺能力来源于生活磨练。

主线讲奋斗的电影,往往处理不好一点,就是把“吃苦”和“努力”当成一个东西讲,努力一定会吃苦,但吃苦却不一定代表努力。如梦的经历把这两者贯穿得很好,她大量跑龙套的生涯其实只是吃苦,而吃苦和爱情这两条线,说明她在认真生活。对于演员来说,认真全情地投入生活,才是真正的努力。唯有认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投入期待,投入闪光的东西,这些磨砺自然就是教育,演技才能提高。

周星星,尹天仇和入梦是同一个人,也不唯独做演员,任何职业都一样。吃苦不是积累,认真生活才是积累,哪怕这个过程伤痕累累,但真正全情投入的事情,一定会给你回报。

负能量与阴差阳错的命运。

周星驰很负能量,这部电影也充斥着很多负能量,归结起来就是“得非所求,造化弄人”八个字。

不想当明星的小米,偏偏当了明星;想当演员的入梦,偏偏历尽坎坷;想跑龙套的富二代,偏偏要回去继承家业;最后终于静下心来重新做跑起龙套的马可,偏偏因为之前不敬业的表现,阴差阳错做回明星……

周星驰的电影里有一种很扭曲的哲学。一方面他非常肯定奋斗,因为他就是这样一路走出来的;另一方面他的世界观又非常的冷静残酷。周星驰从不嘲笑爱情与梦想,但他似乎总在嘲弄命运,这好像与他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相连。一方面他告诉你努力可以成功,好像是在肯定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又在说命运无常,你的命运是上天的安排,与你无关。血是热的,骨是冷的。

女主角名字叫如梦,她那个幸福的结尾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总觉得是假的,但又好像是真的。或许真的假的并不重要,毕竟如梦。

有点希望电影能结束在如梦推开大门的一刻。这更符合电影传达出的周星驰哲学:努力奔跑永不放弃的你,真的很美。但能不能跑到终点,忘了它吧,那是命运的安排。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4 ) 如何看待《新喜剧之王》结尾的设定?

实际上,这是个春节档的恐怖片。

这个片子从车祸开始之后就不断的暗示如梦已经死了。

车祸之后并没有救医。

马可说她不认识如梦。

马上就到了如梦家里。

父亲台词换成:我女儿去世了。

马可扭曲吃药的样子。

饭桌上并没有如梦的碗筷。

入围海选梦幻的表演。

获奖并没有这一年的记录。

天鹅湖音乐的暗示。

李小龙出现在颁奖典礼上。

马可说:人生啊,如梦。

星爷在路演的时候提到:她可能死了,也可能是一个梦境。

实际上所有豆瓣上打一分的人就和当年嘲讽大话西游是同一类的人,只是没有人承认这一点,他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定义了此片炒冷饭、卖情怀、毒鸡汤,时光就好像轮回,即使过了十几年,我们根本不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而是欠一个思考。

不管从这个片子里得到了鼓励、开心还是吐槽与嘲讽,都根本没有看懂这个电影。

这明明是一个悲剧的电影,如梦在车祸的时候就死了,跑龙套的终究还是跑龙套的,并且是死跑龙套的。

星爷撒了一个大大的谎,来维系着他内心的童真。

这就是为什么选择了王宝强作为主演,因为这十几年来,王宝强是唯一一个从龙套走到幕前的大明星,星爷感同身受,也知道跑龙套的就是跑龙套,即使在努力也没有任何机会,所以在梦境她给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但现实却那么残酷。

这就是为什么用了一张蜡笔画出来的海报图,那人拿着一个凳子,我想这世界很多的位置都注定好了,我们呢,就拿着自己的凳子坐在世界的角落里,即使拿着凳子反抗又有什么意义呢?

跑龙套就和清洁工属于一个工种,与演员是完全不搭的行业,但清洁工也会出歌手与演员对吧?这和努力有关系,但总要认清现实,为什么电影里马可靠着吓尿了火了,这就是当前,你只要有名,与演技无关,你一样有舞台。

如梦自始至终的在纠结自己的演技以及不要脸的推销自己,当男人离开,家人反对,扮演尸体,被人嘲讽,最终这一切并没有变得美好,而是车祸而死,这彻头彻尾的悲剧只不过因为“春节档,给小孩看的”而变成了另一个画面。

而她的室友小米却因为长相清秀,能说会道最终站到上主角。都说周星驰的电影都会致敬李小龙,我想这一部不是,最后的葬礼上,李小龙挡住了小米上前去讨好,我觉得那是星爷与现实的抗争,如果李小龙在,他也一定会去与那些流量明星造假势力趋炎附势的演艺圈去抗衡。

星爷缺钱吗?大话西游一毛没赚,这部电影投资区区五千万。那为什么会让一个app广告如此赤裸裸的出现,并且任何一个初级导演都能看到low的方式呢?因为这是星爷的反抗,因为整个电影都在说谎话,奋斗与努力全是谎话。这个时代,资本当道,流量霸占,这也是草根世界对它们最后的嘲讽吧?

这是多么残忍的世界?小明星靠炒作火,女演员靠姿色上位,跑龙套的最终车祸而亡。这一切唯一取悦的方式就是给观众一个梦境,让有梦想的人看到希望,可每一个都是忠犬八公的狗,在等待着自己的戈多,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片子里,导演用欺骗的方式让如梦扮演鬼吓唬了马可,那么片子外,星爷用了暗喻的方式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靖文可能到路演都没有搞明白自己在片子里最终的结局是一场梦境。

星爷还是那个星爷,只是我们没有读懂这个时代。咸鱼呢,有梦想还是咸鱼,这是片子最真的一句话。你怎么知道别人对你的劝告打击与嘲讽就不是真实的呢?

李小龙歪曲的脸,以及那个竖店影视城,星爷在讨论一个最终极的问题,那就是活着的意义?

因为横竖都是死。

看过第一遍,也被某些场景所感动;仔细去思考后又是深深的失落感,其实已经无所谓给星爷的电影打几分,因为打分这件事情就是已经被星爷嘲讽了,影片开头的真车祸,如梦以为假的;片子后面如梦的车祸,观众以为没发生。

我们以为的真相,不过是大部分人的人云亦云罢了。孤独的星爷,抑郁的星爷,在看到真相的时候,至少去抗衡了。

原作者:行者杨奋

 5 ) 周星驰应该去体验生活

我觉得他成名后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忘记了底层小人物的真实样子了。西游、美人鱼、新喜剧得不到认可,可能原因之一是太浅了,就像一个小品,让人一眼就望到头了,没有回味的必要。我喜欢《大话西游》的短评: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他在水帘洞躲避风沙做的一个梦。电影是个造梦的地方,让人觉得如真似幻,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年看夕阳武士在城墙上和紫霞接吻那段,看了几十遍,觉得好震撼,就算是片尾师徒去取经在沙漠里追逐打闹的镜头都觉得很美。可是后来的电影几乎没有能让人记得住的片段了,因为那些都不是普通人的生活,没有真,也没有假,只是戏了,浮夸的戏,无法进入情境,无法产生共鸣。

 6 ) 周星驰:你凭什么被奉之为喜剧之王?!

《新喜剧之王》讲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把《演员的自我修养》当成圣经的龙套女青年如梦,以为最懂表演的她,从挖苦真受伤假碰瓷大爷的恶搞开篇。紧接着她就进入漫无边际的悲剧之中,她坚持不懈地在剧组、友谊、爱情、家庭和人生中所有场景和场合持续地跑龙套。

实际上从剧组里的敷衍了事的副导演、场务,到塑料姐妹花,从合约深情男友,到嘴硬心软色厉内荏的父母,从傲慢和脆弱启蒙导师,到颐指气使嚣张跋扈的大导演,每一个人的演技都比她好,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方位无死角龙套。

她和她的表演启蒙导师马可互为彼此,相爱相杀,相杀相爱。实际上每一个羸弱的人,都渴望毫无条件、底线与节制的赞赏,和虚弱、浮夸到体无完肤的所谓体面,所以在绝境中的他们,无比需要一丝哪怕假到令人发指的自我安慰的稻草:

所以七个小矮人出现在了白雪公主的世界;所以落魄到可以在化妆间睡着、面无表情地播放马老师生气了!吓死人了……的女助理出现在马可的世界;所以,嘴上说着激赏却一直盯着闺蜜的胸部、深情款款地欺骗、合约吹捧谈钱不伤感情的明渣男友出现在了如梦的世界。

历经千辛万苦,饱经辱没的他们,最终被命运安排的意外洞穿了最后的底线的时候,他们满含绝望和悲伤,痛苦之至,终于理解了最好的表演不是理论也不是套路,而是来自生活,生活才是最伟大的演技学校,领悟到这个真谛的他们都因此逆袭。

本来应该是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吧,然而,结尾的诡异叙事和荒诞梦幻又在昭然若揭地宣告逆袭了又如何,还不是就像是一场梦……这种习惯性对严肃的消解,让本来看起来是个说教尬演的廉价鸡汤故事变成了无比深刻的暗黑童话。

前两天,我又去看了一下《长江7号》,看了看你在大荧幕上表演的最后一个镜头,最后一段台词。

袁老师:那你现在觉得自己身体怎么样?

阿铁:我最近身体有点问题。

袁老师:那是什么样的问题啊?

阿铁:我觉得我靓仔好多。

袁老师:蛮好笑的。

阿铁:我是说真的,哈哈。袁老师,你敢说我不是靓仔吗?你再看清楚一点!

竟然一别十多年了,夜半唏嘘不已!

自定义的周星驰 从一而终的星爷

“好想看你再演戏啊,好想!”看到王宝强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恍若隔世。我们都知道,不可能了,再也看不到你主演了吧。看完电影之后,忽然觉得王宝强这个角色,其实你应该自己演的,因为他确实还未曾到巅峰,也未曾体会到过气的滋味,理解过气是时间在内心和表情刻下的痕迹,演绎和呈现是两件事。不像《HELLO 树先生》是个巨大的隐喻,怎么演绎都可能是正确答案,而过气明星就是过气明星,正确答案观众是可以意会到的。凭你的能力和经验,如果是你自己演这个白雪公主的角色,质量会更值得期待,当然并不是说你真的过气了。

你在给宝强说戏

幸好,你还爱电影,还在拍,所以不管是怎么拍,拍什么,我都感激。只是,我们中很多人都老了,老得不再天真,他们都在怀念表面上更加过去的你,而,实际上,你并没有什么变化。他们怀念的是一个自己随意定义的你,而你始终是你,他们变了,所以口味也会变。而你把变当成不变,你又把不变当成内核。你的哲学永远是截拳道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个跟以无厘头为基调的高度自由高度自洽。你抛弃传统形式,忠诚地表达自我。你始终是你,变了的我们中的多数人,已经不再需要那个真正的你。他们曾经是你过去成功的筹码,而今天,他们则是埋葬你声誉的代价。

他们毫不羞耻地把自己的认知障碍和平庸责任推给你,甚至希望你如果拍完《功夫》死了,就可以维护他们认为的那个自己定义和误读的周星驰永恒的正确,实际上周星驰正不正不正确关他屁事,他们只是不希望自己曾经的最爱,今天被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大声呵斥甚至是鞭尸,破口大骂:老而不死,是为贼!广场的人群,真是让人悲伤吧。塑像和推倒塑像的原来是同一批人。所以,离开就离开吧,误解就误解吧,推倒就推倒吧。其实,做好一件事,不是道理有多复杂,正是那些简单,却又无法取巧的过程,让你和那些分道扬镳的合作者分出了高低。

面对质疑,你只是沉默不语,或者尴尬一笑。电影总要继续拍,故事总要往前讲,而每一次只要你开始讲,那些真正懂你的人,都会安静地坐下来,和你一起经历共同的记忆,以及一切关于超越自我的成长之痛。只是,或许不再会有新一代人,再可能真正理解你,或者甘愿一起经历一个被称作过气的人生了吧。

残酷的现实 温暖的童话

这一次《新喜剧之王》故事并没有大起大落的所谓绝妙情节,如果熟悉你的人,都应该知道,其实一直以来你一直拍一个相似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内核就两个字:救赎。无论是窘迫的自我救赎,还是跋扈的自我超度,都离不开角色的觉醒和自我救赎。无论是卑微到时刻死磕自己的如梦,还是有情有义低到尘埃的尹天仇,或者痴迷于功夫的垃圾佬阿星,以及嚣张跋扈的食神史蒂芬周……他们生命的历程就是在电影中偶遇一份缘或者遭遇一个劫难,都是为了最终的自我救赎。

《新喜剧之王》显然只是把性别变成的女孩而已,熟悉的悲欣交集,笑中带泪,抑或莞尔捧腹,抑或泪洒衷肠,不同的是,你给到了她一个完美的结局。现在我才发现,所有的你拍的新续集,都是为了完成当时影片中埋下的遗憾,或许是你老了,如梦完成了尹天仇的梦想,西游降魔里唐僧说出了《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想说却没机会说出口的话一样。这才是真正的老梗,所谓人生如戏,戏又如梦,也便是如此而已。所以如果非要在你这里看一个常规意义的剧情片,就像观众想要看得懂姜文,差不多概率,甚至概率更低。如果不是这样,哪里会有什么周星驰风格?

电影宣传海报

但是,大众总是想要一个合理的剧情片,隐喻和童话要是合理,就失去了童话的映照意义。三十年多年来,从不名一文到人声鼎沸再到孤家寡人,其实都是这个世界对你的误解与偏见,潮水退去,留下来的那些坚定的支持者,有一半是狂躁的蒙眼吹捧者,有一半是那些灵魂中就和你本是同路人,前者嘴上喜欢喜剧,其实毫无幽默感。后者可能更希望你成为一个小众从业者,真正的高级幽默本来就属于小众,流不流行都无所谓,因为你只对自己的感受诚实,这就够了。但是这两种人的灵魂深处都是同样的卑微,只是前者自负狂躁,后者静水流深。谁不是个卑微的草根呢?但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草根,除了你说的努力和奋斗,除了守望相助,真的也别无选择吧。

之前认真看了好多遍两款预告片和专访以及各类特辑物料,也在做预告片的公司看到了半成片,今天在电影院第一次完整地看完,越来越领会到你内心一种不寒而栗的绝望感,其实回头想想,才发现这几年的你片子里面这种暗黑又超脱的气质越来越强,你常说悲喜是两个互动又互补的元素,但是实际上孤独是个最重要的变量系数,把悲喜都放大了,就是暗黑和超脱,往小处说就是,残酷与温暖。这是隐喻和童话电影的最重要特点,这部电影之中随便列举一些反向对比隐喻,都足够佐证作品本身立意的伟大和洗练。比如如梦的痴妄和真善,马可的傲慢和虚弱,查理的卑微和凌弱,父亲色厉和内荏,小米的自利与貌美……几乎所有情节和角色都是一个个矛盾的结合体,没有真正的坏人,也没有毫无瑕疵的好人,只是因为,这都是你眼中一贯的人间百态。暗黑是,你从来不惮去直面人性的悲凉底色,温暖的是,你总是用微弱的光,温暖着彼此同行的人。

被束缚的梦想 被奴役的幸福

《新喜剧之王》中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如梦她面对各种Diss、奚落、嘲讽、辱没,从来没有抱怨过,永远都强颜欢笑:我没事,我很好。我可以,我会很努力做得更好,再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面对这样处境的人,要么是真的蠢而不自知,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梦想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否则她靠什么才能支撑她这样坚持下来?其实,我们要看什么才是她真正的动力源泉?我们常常会问你为什么会觉得幸福?如果我们细致地想,就不难发现,我们是被一种神秘的东西所奴役的时候,才会真正觉得幸福。

无论是《新喜剧之王》里面的如梦,还是《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他们被自己的梦想深深的奴役,尽管尹天仇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但是他们都是真正最幸福的人,这种幸福感来自于内心对信念和使命的追求,表面越不自由,内心越自由,所以他们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梦在巴士上和骑电动车听音乐时候的忘我,就是一种超级心流的状态。

如梦强颜欢笑报喜不报忧

梦想的束缚,成为他们内心最大的自由,也是最大的幸福,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被游戏、财富、宠物、孩子、爱情……等事情所牵绊的时候,才是我们幸福的根源。当下很多人缺乏幸福感,就是因为缺乏真正心甘情愿被束缚的事物。所以富二代李洋说,真羡慕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的梦想一直不能给你正向的回报,哪怕你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也只能落寞地承受平庸和无能,我们还会觉得幸福吗?还愿意永远去追随它吗?

想想,如果我们即便这样也愿意,那才是真正的梦想啊。就像已经死心了,醒悟了,投降了的做了服务员的如梦,听到入选周星驰电影候选角色的时候,她在吃饭就已经六神无主心不在焉了,先夹了一根青菜,又放下,再夹别的菜,还是放下……这种迫切的想要奔赴梦想的力量就像鬼使神差一样,驱动着如梦,如飞蛾扑火,不为名利,只为遵循内心的声音,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表演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这是最大的自由和幸福,哲学家安·兰德说,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就是无所求、无所待、无所靠。所以如梦才会痴痴地等,苦苦地笑,却又无怨无悔,她把表演当成了最大的信仰和使命,她找到了找到一种远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成为这种使命的奴隶,所以,她那么幸福。

或许你更加可能比其他导演更能体会到命运的无常与虚无,所以那种永远没有安全感的绝望和悲悯,共同幻化成了两个字:如梦。《金刚经》里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拍电影或者追求更高的成就这些一切有为法,就如同梦和幻影一样。但是你对世人的告解,并不消极,而是鼓励我们不要投降,不要放弃,努力,奋斗,用力去实现自己的幻影,哪怕撞破南墙。只要追求自己的内心的真爱,因上努力,而果上随缘,就是幸福的。

其实今天,你做幕后编导工作,遭遇的窘境难道不就是这样吗?几乎所有人都说你是个烂到极点的导演,劝你收手,放过节操,饶过电影,甚至早点死了也好。但是,你仍然不依不饶地努力拍,哪怕与整个世界对立。但是,我能理解,你早知道,孤独是你饮下这杯烈酒注定的结局。

穷人的钻石 黑夜的微光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香港电影操纵纯普通话的演员演出的台词问题,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第二,就是制作质量需要提升,好好的表演和故事,让烂制作给毁了,因为形式有时候比内容重要,演员出身的你可能这方面需要全面品控一下,摄影、音乐和制作花钱不多,对片子品质提升很关键。

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说烂片绝对不妥。这部片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都值得你反复揣摩,哪怕是远到听不太清的群演的对白,都是精心设计和打磨过的,这一行的从业者,如果看到这里,应该能明白我在说什么。所以,你可以不喜欢这个风格,但是你说烂片,不是侮辱周星驰,是侮辱你自己。众人对你真正的误解还是你成为导演的水准,网上统计过你电影评分的排序。排名前十位的电影中,有8部是你独立和主要参与执导的电影。不会做导演,这个结论,不知何从说起。

你电影品质口碑排名

很多人说你并不是真的快乐,八流的艺人也都在说自己底层悲凉,正如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你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路上一直默默孤单前行的人吧,万物皆有缝隙,电影是你灵魂里漏出来的微光,而星星是穷人的钻石,也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喂,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啊,天亮之后就会很美的。”

很多人都觉得你2000年以后一方面变成了仙风道骨的老者般通透,另一方面又如孩童般简单纯粹。童真与超脱,殊途同归,塑造了今天你,这一切也牵扯着你,无法逃脱悲伤和孤独。我记得有位女记者采访完你,请你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一段话留念。她说你有那么一刻,怅然若失,然后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这几个字:“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你真的是无可取代的。所以也竭尽全力地维护着你的尊严,维护你只是借口,实际上,我们用苦笑和不屑维护着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中年平庸者最后一点点自尊。哪怕是反对者,有些骂和黑的人,也是不想看到自己内心苦苦守候的一点点初心、柔软、嗔痴抑或癫狂,就这样被拉出来随便鞭挞。悲伤的中年人,要么是滚刀肉,要么是脆弱狂。无论怎样,都找到了自己自洽的呵护方式。

年幼时,你拍的是喜剧,我们只把你的电影当成恶搞一切的武器,嘲讽所有;后来,你拍的是励志片,我们把你的电影当做自我的写照,每个小人物都好像有自己的影子,告诉我们再难也要向上,再向上,因为那里有光;到如今,你的电影甚至变成了哀伤婉转的文艺片,笑着笑着就流出了眼泪。有一天你退出这个舞台,我们也老了,你的电影也许就是纪录片,记录和埋葬着好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与爱恨情仇……

( 再次重申《长江7号》至今仍是中国21世纪最好的儿童电影,没有之一,上映之时豆瓣评分低于6分,如今6.5分(2021年3月6.9分);《功夫》在2014年还是7分左右,如今8.2分(2021年3月8.7分),《喜剧之王》当时大家批评品客薯片等广告强行植入,张柏芝演技浮夸声音难听哭相狰狞结局烂尾,如今都被奉为圭臬,大众的记忆和判断能力真的堪忧,准确地说情绪化的评分,非常的娘,人们是如此的健忘和不靠谱,但是我记得这一切,而且,细心的人,每次都能看到我呼号的身影吧)

图源:Ztmn1986

⭐影评到此结束。

撇开《新喜剧之王》,再谈下我个人对周星驰幽默的一点理解。

实际上,写下这些文字,证明了,在认知上,如果不是同一维度的,理解一件事物是非常容易有偏差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周星驰的确有这些认知,这是重要的事实。所以,作为香港最不缺钱的导演,却因为圈钱被指责,这简直是这个春节最大的笑话。而且在此认知基础上的周星驰,绝不会,也不可能拿出烂东西。你答应,他也不答应。他的面子比这十几二十亿票房值钱多了。优质的认知,不懂,不代表他不存在。针对尬粉的一群乌合之众,我能做的只有这些。

我一直在问在想,究竟为什么三十多年来,你一直被观众喜爱,被奉为实至名归的喜剧之王?想了很久,其实并不是你有多搞笑,或者擅长小人物悲情,最近我才发现,你是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你是真正的“幽默爵士乐手”。

你和张柏芝

很多人对幽默的认识停留在了最简单的层面,认为它只是形容掌握了一种有趣或可笑且意味深长的智慧。实际上,幽默是一种高度动态平衡的冒险,也是一种主动的勇气,还是一种高维的灰度认知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哲学。

你永远知道和昨天说再见,你总是挑战不同题材、技术、片型、合作伙伴,你喜欢新鲜的创意,你永远觉得这一部最好,下一部会更好。这种冒险的意识是你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很多人批评你老梗太多。

其实,是因为对你出新梗抱有极大的期待,这是我们和你的心理契约。我们从来不会强烈要求王晶、刘镇伟、李力持、谷德昭……甚至陈嘉上、徐克、杜琪峰新梗迭出,就是因为你每次都带领我们体味感官的新鲜冒险之旅,而且每一次都恰如其分。你是始终中靶的那个万中无一的高手,而他们并不是,所以我们也从来没要求,对你严格是因为你可以做到。

冒险是幽默的底色,没有冒险就不会有失衡,没有失衡就不会有冲突,没有冲突就不会有意外,没有意外就不会总是喜欢。因为喜欢就是意外×熟悉,你高度动态平衡的冒险能力,就像太阳马戏团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好像每一刻都会掉下来摔死,但每一次又都在尖叫声之后化险为夷。所以你说:“我常常喜欢用喜剧表达悲情,这样一来,再苦的事也可以变得有趣味性、有挑战性。”

你用一种叫无厘头的方法,在熟悉和意外之间总是能奏出最顶级的爵士乐章,总是随意即兴,但又总是严谨靠谱,从来没有固定套路,却又总能扣人心弦,这就是所谓的幽默爵士乐手,这是幽默感的第一层理解。

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主动。没有幽默感的人都是很被动的人,甚至可能是很专横跋扈的人”。

其实“狭隘”“自负”“脆弱”和“专横跋扈”是缺乏幽默感的不同症状,非此即彼,自以为是,恼羞成怒,专横跋扈,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面对变化,却无法用主动的态度去应对,所以毫无缘由的自负狭隘偏激是缺乏幽默感的常见的最轻症状。

得势的时候滥用自己的权势,所以很快乐极生悲,2018年很多艺人都经历了这样的至暗时刻,吴某,冯某,范某……准确地说,他们的认知思维里缺乏那种主动性的幽默感,所以很容易在不利的情况下陷入极端被动的状态。

鲁迅先生说过,“恶霸的另一副面孔是奴才”,颐指气使的小人得势,媚上必定欺下的恶霸一旦失去权势,他奴性就立刻暴露无疑。

而你在最底层的时候从未放弃过自己,用力向上,那个时候你说:勤力上进莫气馁,哀咗饮樽矿泉水。当你成为万众敬仰的一代笑匠之时,你说我是小人物龙套周星驰。所以别人说你炒冷饭,你就发布海报:除了炒冷饭,你还会做什么?这种高处不自傲可随时自嘲自黑,低处不自贱不苟且的品格,是为真正的幽默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说:幽默起源于不太认真的看待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注定是缺乏幽默感的,但是毫无自尊的让度自我,只能是轻浮和滑稽,喜剧界这样的人可谓俯拾即是。

不仅如此,你还常常主动陷自己于被动和危险之中的认知和行动哲学,让你学会了永远寻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在非A即B之间,寻找那种“C选项”新的方案。所以幽默感最终变成了励志,变成了童话,变成了一种叫周星驰风格的幽默感精神气质。

这样来看,为什么找王宝强,鄂婧雯,张全蛋……这样的终极草根出演一部春节档大戏就不觉得大惊小怪了。用一帮真正掩埋在尘土之中的烂咖冲击春节档,堪称现实版的“少林足球队”,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这种主动性,真是堪称清奇。我们回望《喜剧之王》《少林足球》《长江七号》《美人鱼》甚至所有你主导的作品的底层,你总是在讲一个故事:一个一败涂地的人如何赢得尊重,一个卑微的灵魂如何平凡又伟大,你所有的作品无一不透露出这种近于本质的主动精神。义无反顾地主动,是为幽默感的第二层意味。

拥有幽默感的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们的认知处于一种“高级灰”精神状态。什么是高级灰呢,就是高维的灰度认知能力,很少以“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态度来应对所有冲突和困境,面对任何变化都拥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反本能、反常识的精神气质。比如有人挑衅羞辱你的时候,你并没有本能地正面反击或者忍气吞声,一瞬间就抛开了这两种选择,寻找到另外一种反应。

比如当年《功夫》在台湾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和导演奖,记者问你如何看待曾志伟认为杜琪峰《黑社会》更有资格拿奖?你说,我觉得他都好过我,我得奖真是爆冷了!真是落落大方,又态度鲜明,我都替曾先生汗颜啊。不把眼前的这个冲突太当真,也不把自己太当真,当然也不把对方太当真。没有这种一本正经的亦步亦趋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发散式的逆向思维方式,才是幽默的真义吧。

拼命维护优势和权威感,恰恰是真正的幽默感缺乏的重要征兆。所以,我现在就能理解,为什么你要退出演的台前圈子,进入导的幕后圈子,因为,在你把戏剧表演发挥到极致过程当中,你的能力已经是新的喜剧演员成长的最终的障碍,长期制霸喜剧之王位置永不退位,已经成为新人崛起无法逾越的巅峰,如果你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威,继续不断演出,那么怎么会有黄渤,沈腾,徐峥……等新一代喜剧高手的崛起呢?

所以,退到幕后,才是你真正放得下的高级灰的认知思维。一个非黑即白的人,是缺乏认知的弹性和灰度的,也就是容不下反对,讨论和多样性,喜剧生态里,其实最缺少这样的幽默的氛围,就意味着为什么很多大师都是长期制霸,弟子众多,喜剧领域撕逼大赛已成为权力倾轧的江湖,而不是幽默感的真正孵化器,在这个圈子里,无人敢对权威说不,这哪里配得上幽默二字啊?

而且,粗暴地说“不”,并不是真正的幽默。幽默是一种高级灰的方式,不是黑也不是白,对两难境地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态度和解决方案。实际上,幽默意味着冲突和温和,好的幽默就是温和地冲突,旗帜鲜明地冲突,但是态度是温和的,它将一种很有攻击性的冲突态度,伪装在一种很含蓄与友好的界面之中。即使我们并不喜欢其中的观点,但是我们却无法拒绝对它的界面的激赏。就像你始终对外界的质疑只字不提,从来不论他人是非的选择,就是最大的幽默。黄秋生说,你总见他人说他是非,你可曾见过他说过他人半句不是?这种态度就意味着你无心关注这种低维度的一般冲突,这才是真正的幽默。所以不解释的品质,也被英国的贵族视为是一种高级幽默精神,被他们崇尚为最顶级的人格与品质。这也是幽默的第三个层级的要义。

这三个层级的要义交叉在一起,反复定义和打磨那种叫周星驰的风格,甚至是叫周星驰的哲学,所以人们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电影,一种叫周星驰电影,一种叫其他电影;所以人们还说,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在玩扑克牌,为什么K代表的King的王者,并不是最大的牌?在它之上还有三张牌,第一是A代表的Ace,这是第一流的意思,在第一流之上还有两个猫,就是我们说的大小王,但是他的英文名叫Joker ,意思是搞笑的小丑,为什么小丑反而是真正的王者?我们理解了这三层意思,就知道为什么西方哲学智慧之中对幽默感的极度推崇了,就连国王和一流名士都要让他三分啊。因为一个真正伟大的Joker 是很难做的,要做到恰如其分地冒险,无所畏惧地主动,含蓄温和地冲突……真的太难了,为此你早生华发,容颜憔悴。

而华发正是你智慧的光茫,至暗处,才见星光,星光是穷人的钻石,所以你藏到暗处,把光都给了别人,这才是所谓的新喜剧之王的真意吧。所以,虽然我们都很想看你演,但是到这里,我也想开了,演不演,也全部都是你的哲学和价值世界。

幸好,岁月和时间是最公平的衡量尺度,你将因为这种伟大的幽默感更能超越时间。我们是时间的微尘,愿你和光同尘,永不磨灭!

 短评

7分。如果从私人情感上,这甚至是今年春节档,我最被触动的一部。即便豆瓣评分已经差到这个样子了。关于片子的问题,我同样能举出一大堆,重复自己、略显草台、植入过多。但是,影片在自虐式的搞笑,以及情感的部分,还是特别触到我,我是真的被这个故事,尤其是父女情感动到了,所以,即便大家都不喜欢,还是想支持下。当然,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得是粤语版的原因,我倒没觉得几个演员演得不好。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是路人甲2.0》,我以横漂2年的经历和见闻这么说吧:没有什么越努力越幸运,没有什么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没实力没关系没背景在剧组就只能有背影,大部分群演都是得过且过没有目标,剧组人也只把群演当活道具。因为门槛低是个人都可以,群演真的不是演员,就像保安不是警察一样,有梦不可怕,自欺欺人才可悲。电影真实度60%吧,不是最惨最偏执就能成功,顶多算个鸡汤艺术品!周星驰没变,是我们见识多了审美变了,3星半!

8分钟前
  • 江南开爷
  • 推荐

这么多年,周星驰一直没变,始终关注有梦想又执著的底层小人物。不知他最开始踏入演艺圈当龙套的时候经历过什么,让他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喜剧之王》,有了女版的《新喜剧之王》,这是他的赤子之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回到电影本身,对比《喜剧之王》,没有进步,退步也谈不上,基本上可算是原地踏步。但是评价肯定不如《喜剧之王》,因为星爷虽然没变,观众早就变了。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什么玩意儿,不晓得星爷这几年在干嘛

17分钟前
  • xiaoxiongdi
  • 较差

《新喜剧之王》和《喜剧之王》的关系,相当于《大话西游3》和《大话西游》的关系。跑了十多年龙套还是龙套,也要不顾父母的反对、不顾导演的批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面对现实、不过日子,反正就是要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要和所有人对着干。把钱给渣男,却拿着父亲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去坐头等舱,就为了自己那不切实际的梦想,未免太自私了吧。李洋真正对你好,你却嫌他给你添乱,反而找个渣男做男朋友;不接受批评,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还去和导演理论,最后搞得父亲用酒瓶打自己,只为给你要一盒盒饭。结果你不但不知道是父亲在帮你,还以为自己的好运来了。虽然说不能太世故,但也不能完全不要情商吧?“最大的灾难就是这种人,就是又不行,又没有自知之明。还不死心,整天出来搞事情。”既不新,也不喜剧,应该叫《广告之王》。

22分钟前
  • 朝暮雪
  • 很差

你们老是这么追捧他,他就永远不会再拍好片了。也拍不出了。

23分钟前
  • 金钢
  • 较差

尹天仇是个演员,没有得到演电影的机会还是个小人物;女主是个妄人,看不清现实,最后却当了影后领奖。这就是励志片和毒鸡汤的区别。

24分钟前
  • 枝枝
  • 较差

真是尴尬到可以,节奏的转折也是突兀到不行,完全没有任何新意,还少了路人甲的诚意。这绝对是一部负能量的电影,而且时刻充斥着绝对会恶心着你的广告。

29分钟前
  • Luke
  • 较差

周星驰生涯最差作品出现了(所以邱礼涛应该庆幸?)。杨超说,《喜剧之王》证明周是一个艺术片导演,那这部新作大概说明他已经倒退成一个网大导演。简单来讲,就是毫无电影质感。视听语言没有任何想法,情节更是一片稀碎,还充斥着各种无趣的自我致敬。当然,它更是完全不好笑(江山易主给沈腾),所谓的风格如今都变成彩蛋一般的存在。你要说的我都懂,但这只是一场打鸡血加洒狗血的春秋大梦。妖魔化横漂和戏霸,态度根本没有尔冬升《我是路人甲》来得诚恳和认真。王宝强的表现依然败观众缘,演技最好的竟是女主父亲。有那么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广告植入,还有那么多脏话,比《西游降魔》更不适合小朋友观看。如果去掉周星驰三个字,这部片子还有人买账吗?

32分钟前
  • 晚不安
  • 很差

讲老梗,卖情怀,炒冷饭,小人物的努力、奋斗终成一句空喊的口号。

36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还行

本以为普通情怀片,朋友请客看了个早场,结果被感动到哭,剧里的小人物真实到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代入及共鸣,不光是演戏的龙套,即使你是其它行业的平凡人都能被触及内心最柔软敏感的地方,扮鬼那段笑疯了,最后试镜的内心戏不由自主的眼泪夺眶而出,故事简单但真实动人,给星爷点个赞。ps:女主演技挺棒

40分钟前
  • 巴拉巴拉猪猪侠
  • 推荐

看过星爷的电影很多,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不服输的心,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条可怜的咸鱼,那你就真的是条无可救药的蠢驴,不等着别人盘你还能干嘛!

44分钟前
  • 扶不起先生
  • 推荐

冷饭大火炒可能会变馊。与《喜剧之王》类似的故事结构,虽说做了性别转换,但针对女性视角的改编几乎为零。全片毫无基本的戏剧铺陈与人物动机刻画,只是一味的将其踩在脚底,试图用反复的践踏激起观众的心理波澜,如此粗暴的方式让影片的讽刺意味也沦为表面。值得玩味的是,若抛开现实影射,单纯将影片还原成一个Loser将自尊反复抛起又摔下的臆想,倒是颇具Cult意味。周星驰实在太负面了,是一种对世界极为通透的冷漠与鄙夷,很少有导演能做到圈钱都圈到如此六亲不认的。

4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同行的朋友看到一半问我,“这真的是周星驰拍的吗”?有点为周星驰感到难过。《功夫》可能就是他的巅峰了吧。

49分钟前
  • 所有团的团长
  • 还行

7。“我性格这么纯洁,不可以被娱乐圈污染。”去年被我狂黑的王宝强,终于接了个正常角色,有哀乐起落,哪怕裤裆事都被用上了。众多角色都处在一种「爆」演技给你看的海选现场状态。与其讨论好笑,不如说是人生角色被放大后的恶意与残酷。竖店现场都是赶时间、没时间,action、cut的大型炮仗状态,陪她花时间哼唱小曲的酱爆男子却把骗人二字写脸上。连龙套都不相信自己能成功,最后也只能如梦了事。一开始无感的《疾风》,听多了还不错——但也难逃结尾滚字幕被工作人员赶出场,“先生,没有彩蛋啊,下一场我们要放3D片。”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如果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但有梦想的咸鱼始终是咸鱼!

55分钟前
  • 失落的波比
  • 还行

压根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但无法自控还是得这么干,这种极端自虐的深黑表达无情解构成功学神话,宝强总结得非常好,“不投降就是成功”。挺感动。

59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剧情紧凑,节奏感好,宝强的演技完美,女主很出彩,最难坚守赤子心,返璞归真周星驰。

1小时前
  • 豆瓣匠
  • 力荐

1小时前
  • 哒哒啦
  • 还行

能叫我年初一一大早就跑去电影院的 只有周星驰

1小时前
  • F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