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2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3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4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5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6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3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4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5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6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7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8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9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0:50

详细剧情

  本片由资深的好莱坞声音编辑米奇·科斯汀执导,揭示了声音在电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影片主要通过电影声音编辑的视角,结合好莱坞经典电影案例和一些电影大咖的采访构架起叙事,包括乔治·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芭芭拉·史翠珊、罗伯特·雷德福、大卫·林奇、李安、索菲亚·科波拉和瑞恩·库格勒等。影片带我们见证了一些业内最受尊敬的音效设计师的狂野创造力——包括奥斯卡奖得主沃尔特·默奇(《现代启示录》)、本·伯特(《星球大战》)、加里·瑞德斯特伦(《拯救大兵瑞恩》)和劳拉·赫斯伯格(《盗梦空间》)。在追求艺术和推动媒介发展的过程中,正是这些人,开创了今天这种沉浸式且带有叙事性的电影声音先河。

 长篇影评

 1 ) 观影随记

1927年《爵士鼓手》世界上第一部有同步说话声的影片。好莱坞早期的麦克风是藏在某个地方的,技术不成熟。 1933年的《金刚》的制作让大家正式了解到声音设计的概念,利用动物的声音实验制作出很多特殊音效 1941年某些广播剧丰富了音效,《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在电影中用了很多像镜头一样大胆先进创新性的音效。 1963年,希区柯克竟然会写一本声音剧本。 沃尔特默奇_电影声音新浪潮 1969年《雨族》1971年《500年后》 1972《教父》作曲家约翰凯奇 尽管教父这几十年音效变化不大,但音乐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双声道让音效更立体。于是70年代中期杜比公司出手了,1976年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做成立体声。 吉米韦伯创造了多轨录音。在此之后的70年代声音不断创新。 本博特:电影声音新原力 1975《星球大战》收集录制各种声音素材,算是实验了 1979《现代启示录》六个轨道的立体声。纪录片在展示这一段时效果很好,环绕声。每个人负责一种声音,就像是乐团,不得不说,戴上耳机看这一段效果真的棒。很有创新性,沃尔特默奇也因《现代启示录》出色的音效而被称为“当代电影声音之父”,影响至今。 加里里德斯特罗姆:数字时代 我的理解是,合成器时代,利用电脑软件的时代 1999《黑客帝国》,, 拟音师,感觉是一种很需要动脑子和灵感的工作,没想到拟音的起源竟然和库布里克拍《斯巴达克斯》有关,库神真的牛。 音乐 终于讲到我喜欢的部分了,一上来就放了汉斯季默在《星际穿越》的配乐《time》,激动!! 一切完毕之后,混音 也是个需要脑子和灵感的技术活,混音的核心,拿到所有的元素,让他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结尾,一切的一切,都是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的结果,respect! “电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释放情绪的地方” 再一次,RESPECT!

 2 ) Making Waves: The Art of Cinematic Sound 电影声音101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这是本届电影节,我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我以为我选了个挺冷门的电影,没想到这个电影几乎爆满。为啥呢,不看(听)不知道,一看(听)吓一跳。

油管先导:

//www.youtube.com/watch?v=WsIE4x3xU0Y

从标题也能看出来,这是关于电影声音方面的。与其实说是纪录片,倒不如说是电影声音101.

电影从人的感官开始---对于视觉和听觉的比较。一个简单的例子,画面没声音和有声音无画面,观众对于前者总觉着缺少些什么,而后者即便是没有画面,我们仍能够构建场景画面。之后影片介绍从电影黑白默片,到添加声音,到如何录音,如何慢慢建声音库,采集,到电子模拟。。。电影中还包括知名导演,技术大神,经典电影等对于声音各种里程碑式介绍。。。差不多就是电影声音的发展史。当然电影还不光是这些,还包括降噪,配音,拟音,配乐,编辑,合成等等全方位介绍,真的让人大开耳界。

而且这届电影节还特别展映了相关的电影,一部导演重新编辑加强音效的经典电影---《Apocalypse Now: Final Cut》,当然这是另外播放的,我当时不知道错过了,不过没关系,如果你家里有矿,有比较好的环绕音响,一定要看看这部重新制作特别版。

//www.youtube.com/watch?v=VyNwha5hrAo

我相信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会发现你以前看的电影都白看了,而且你会非常想学习电影声音的专业。

o")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

与知伴行:

www.yuzhibanxing.com

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与知伴行:

YZBX_ZX

 3 ) 声音是一种代入感的错觉艺术

————纪录片《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观后感

电影声音的发展如同电影本身的发展史一样,有开端,有变革,还有进步。导演通过串联时间线的方式去带领我们了解整个电影声音的发展历程,从“本·博特”代表电影声音新动力,到“沃尔特·默奇”建立电影声音制作标准,以及“加里·里德斯特罗姆”开启电影声音数字时代,再到现在形成好莱坞电影声音制作的体系。其实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在一百多年的声音发展史中,有着无数的人们将电影声音作为视听技术参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权衡着技术与艺术的力度,将声音这种错觉的艺术,切合实际地融入电影中。

不管是影片的叙述要素来讲,还是电影声音制作的流程也好,其都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人声”、“音响效果”和“音乐”。在其中人声又包括了“现场同期录音”、“对白剪辑”、“对白重制”;而对于音响效果来说又可分为“特技音效”、“拟音”和“环境声”;而音乐也就是电影配乐,是我认为最伟大一个声音制作要素。本片中通过大量的电影素材来展示,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在我们观看电影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听觉盛宴,不仅仅是一支话筒就可以录制完成的,它所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背后制作团队去共同完成的。

其实在影片的前后导演依旧用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只不过这个元素是潜在的。在整个声音制作的流程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那就是“混音师”。这个看似简洁而又明了的词语,背后承载的却是所有声音要素的总和。在影片中一位女混音师的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忆犹新,她说“当你听到你制作完的声音成品后,如果感受到全身汗毛颤栗,那你就成功了”。我一直在回想这句话,到底是怎样的声音成品,会让你汗毛颤栗?也许当我看到影片的结尾后我才明白,当你沉浸在一个电影里无法自拔时,当你的感情被电影勾走时,当你的听感沉浸在声音塑造的世界里时,你会感受到,这就是电影声音工作者最开始想要在电影中体现声音的意图,这就是本片的核心元素“Emotion”。

为什么说电影声音是一种错觉艺术,是因为我们在真实的世界里总有自己不如意的地方,甚至会迷失自己。正是这样,我们才渴望在电影的世界中去寻找到那个与自己感同深受的人物,而电影声音就是你踏入这海洋的一艘皮划艇,时而让你平静的感受这个错觉世界里的美好,时而让你真切感受到来自这个错觉世界的风浪,这就是声音本身的魅力,也是电影声音工作者们想要传达给每一个观众的电影的魅力。

 4 ) 一场声音的盛宴

电影开场时有句话:人出生之前第一个有感知的是声音。我信了!

平常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潜意识里认为电影里的声音就是这样,好像并不需要花费好多时间去琢磨。但是当我看到一个背景(环境)音乐要做到完美,做到自己的鸡皮疙瘩都起来,是需要整整几周时间来收集、完善时,发现原来声音是需要一点点制作出来的。

《象人》导演David Lynch在影片中说:“人们常常讨论电影画面看起来怎么样,但是很少人说起电影听起来怎么样,但它们是同等重要的,有时声音甚至更重要些。”听到这,回想起自己看过的电影,战争场面中的静音让我体会到角色的感受,传递角色看到上将死亡的悲痛情绪,枪支声告诉我在狭窄的电影画面中没有看到的东西——枪林弹雨,想象到对面的敌人,海面上的战舰沉沦......声音的节奏和规律,建立一个空间规模,使电影更立体些。打个比方,如同救生艇,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中把里面的情绪救上来,让观众有真实感,感受沉浸。

有个画面,Burtt说他去了卢卡斯的办公室,看到了墙上制作的概念图,“我一直就喜欢外星啦,机器人啦,怪兽啦这些东西,这个叫星战的片里,都在了!” 他高兴得发狂。声音制作的确麻烦、费时,但他们说把作品做到自己都感动时,他们很愉悦,因为他们一直在突破,在创新。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也适用在这里: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听到美的耳朵。

 5 ) 看了纪录片《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看了纪录片《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用声音的眼光去看电影史,发现爱迪生早就想把声音用在电影上。但技术还没实现,卢米埃尔兄弟就把无声电影放到观众眼前,开启了电影史。

一直到很多年之后,有声电影才把无声电影的命革掉,这很关键 —— 电影史的进程是靠技术革新。

比如那部石破天惊的《公民凯恩》,威尔斯找到了电影的空间感,是电影混响的祖师爷;第一代《金刚》问世时,录音师是用老虎的声音正放、狮子的声音倒放实现了金刚的声音。

六十年代,电视的普及让电影行业开始没落。从声音上,有三个人物很关键。

沃尔特·默奇,他老人家小时候玩磁带,比较调皮,把磁带剪掉重新拼,听到莫名其妙的声音。长大之后听歌才发现有人这么干,把声音弄乱,以实现奇妙有趣的效果。

默奇来到法国上大学,那是戈达尔的时代,被《精疲力尽》迷住,回到美国读研究生,整天琢磨声音。

有人把他介绍给科波拉,拍了一些很「实验」但没人看的东西,两个人快失业了。怎么办呢,这时制片厂给了任务,一部给二十多个导演看了都没兴趣的黑帮片,无奈之下接了这个活。

默奇很喜欢一个先锋派音乐家叫约翰·凯奇,好吧就是《4分33秒》那位。凯奇擅长把生活中的声音当音乐用,这一点启发了默奇:在《教父》里迈克尔第一次开枪杀人前,默奇加入了各种生活中奇怪的声音作为音效。—— 谁说约翰·凯奇是骗子的。

让默奇头疼的是,《教父》拍到第二部,还是单声道,声音就从银幕后方的一个音箱传出,再好的声音也就这样。

但是在流行音乐行业,披头士已经在各种突破,声音在左右两边玩来玩去。

这样的日子直到几年之后的《一个明星的诞生》才停止,芭芭拉·史翠珊自己出六百万拍片,找了杜比公司,多花了一百万,要求立体声,尤其是片中歌手走到台前演唱,观众山呼海啸的声音要成为电影重要的一部分。

那是在1976年,电影走进两个音箱的时代。

有趣的是,默奇从法国到南加大读研,发现同学们都在看安东尼奥尼,只有本·伯特也喜欢好莱坞大片,热爱研究奇奇怪怪的声音。

于是介绍给了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的时代开始了。这是1977年。

多说一句哈哈,无论是《教父》《一个明星的诞生》还是《星球大战》,都属于是孤注一掷,如果失败就完蛋了。但是成功了。

没过多久,科波拉和默奇又开始了:《现代启示录》,把这么多年技术、才华、灵感的积累和沉淀放进去。更重要的是,这次开启了新的标准:

左右两个音箱、后面两个音箱,银幕中间一个音箱讲台词,还有一个低声音箱。这是至今为止电影制作最起码的要求,由1979年奠定。

为什么库布里克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在摄影上的突破,还因为,这人当年拍电影感觉装甲的声音像皮罐子,要求重拍。录音师用了一堆道具录了他想要的声音:这是拟音的来源。

大家可以去看这纪录片,有趣的故事太多了。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那个年代可以用两种眼光去看。一种你当然认为嬉皮士很脏很无聊,「垮掉的一代」的危害荼毒至今,这都是事实。

但另一种眼光,像上面提到的这些艺术家,包括乔布斯、比尔盖茨、Bob Dylan 罗大佑在内的大师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是混乱的年代,至少在艺术上各国新浪潮,花样迭出。哪怕是中国,你也不能否认样板戏是优秀的现代艺术。

那现在距离六十年代已经那么多年,要不要去看、怎么看、看到了什么,反正我见识过一些至今精神上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真的,荼毒至今。

不过话说回来,看完这个纪录片最大的感受是:世界电影史没有中国人,硬要说有的话,只有李安。

中国电影史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人学拍电影史,一种是中国人民喜欢的电影 史。

 6 ) 《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影评:众星云集,讲述电影声音的秘密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和大卫·林奇都是这部引人入胜的电影的被采访者。

《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是一部完美的约会电影。还有什么能比电影如何变成声音的故事更让人兴奋,甚至更浪漫呢?在多30年的时间里,它无法对观众说“我爱你”。

后来,艾尔·乔森的《爵士歌手》,《公民凯恩》的多平面配乐,再然后,《雨中曲》,当然还有《惊魂记》、《纳什维尔》和《现代启示录》,把声音像一群生动地嘶鸣着的脱缰野马一样推向观众。

米琪·科斯汀这部纪录片中的受访者阵容令人难以置信。斯皮尔伯格、卢卡斯、大卫·林奇、罗伯特·雷德福、芭芭拉·史翠珊(芭芭拉·史翠珊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彻底改变了银幕音乐剧中声音的力量和直接性),还有沃尔特·默奇叔叔等等。

默奇的音效设计生涯,为卢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和其他人奠定了现代的基础。他还发展了声音效果的诗意隐喻的疆域:《教父》中的一个场景出色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这里,我不会剧透太多。看看这部电影吧。

然后开始怀疑“看”是否已经是一个足够的动词来表达体验伟大电影的行为。

By:Danny Leigh

 短评

很多工作都是看起来tedious的,认真去做就很不一样了。

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很好的科普教学片,讲《星球大战》和《现代启示录》的片段真的很激奋,这些幕后人员的工作状态太让人感动了。

11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推荐

就我个人的电影学习经历来说 目前至少形成了这样几个阶段 对叙事结构的观察-对画面的观察-对可能使用的理论的观察-对声音的观察//学电影实在太有趣了

14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好莱坞)电影声音编年史,提到一些重要的人物和影片、声音制作的演变等。片子挺科普路线的,介绍挺全面,开头引入、中间转场、结尾“煽情”都有点硬,要是再举一些被声音毁了的电影可能更好,更有说服力。

18分钟前
  • 任仁忍
  • 推荐

老师的作品 被逼在不同的课上看了好几次

20分钟前
  • 🛶
  • 推荐

电影声音工作真是我的毕生梦想 所以高考志愿就是它 这部纪录片回顾了电影声音的历史 也拆解了所有和电影声音相关的工作类型 也致敬了所有幕后的英雄 想想触发我对声音感兴趣的几个时间点应该是侏罗纪公园 哈利波特 和一部叫情人劫的国产电影 当时陆毅饰演的角色和母亲在房间里讲话 母亲倒了杯水 慢慢的走过木地板 那个地板的声音让不禁联想这是怎样录制的 随后接触了很多考题 分辨烧干柴和烧湿柴的声音 雪碧和啤酒的声音 再听声音写故事 太有意思太喜欢了 虽然没有最终成为一员 但也不后悔曾经梦想过它

22分钟前
  • Tristin
  • 推荐

“声音的出现让电影真正成为了一种艺术。”此片生动直观地让我们了解从默片到现场录音、单声道、立体声、环绕声、数字时代数码科技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为之付出巨大贡献的卓越导演和声音剪辑师、音效师们。看后才知道电影声音对成就一部伟大影片的巨大作用和制作、剪辑、混音的艰辛不易。(电影声音分Voice, Sound Effect和Music) 值得重温回看。

27分钟前
  • 楚凝
  • 力荐

一部可以让你感受到电影艺术之伟大的纪录片,作为大学时期录音课课代表的我,终于有一种“看吧,我说过声音很重要”的扬眉吐气之感。真诚建议所有想学电影的,喜欢电影的人,都来看看这部纪录片。

32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72Cannes, 有幸认识了南加大的制作老师。这部片算是对幕后人员的一种致敬了。

34分钟前
  • 粘粘
  • 力荐

声音在电影中的出现,颠覆性地改变了电影的进程,默片与有声片基本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类型。拍摄音效作为视听技术参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往往为人所忽略,本片从大众化角度科普了不少有用信息,从中可管窥电影制作的部分流程,真是一个既需要能力/技艺/天赋担当、又无法或缺热爱与热情支撑的行当啊。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对《电影史话》和《世界电影史》声音部分的进一步系统化地科普补充,特别提到了《雨族》和《教父》的声音团队的存亡和机遇,还有一些声音创作上私人的小技巧。推推子的感觉太棒了,不禁想起那些一个人的下午,在大厅内轻轻触碰推子或者四处走动、跑动、跳动说着电影台词的日子。想到世界各个角落都有着对电影无比热爱和用心的创作者,莫名喜悦。

36分钟前
  • 柳三行
  • 推荐

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些著名电影的音效制作,但没提卡梅隆有点遗憾

40分钟前
  • Chery
  • 推荐

【34/300】1、工整、学院但情怀满满,是那种你以为很爱电影了,看完还会感叹电影真是太棒了的作品;2、科波拉和卢卡斯真的是神,芭芭拉史翠珊也颇具先锋精神;3、必须全程戴耳机看,有多贵戴多贵的;4、以后的颁奖礼会好好关注这个奖项

42分钟前
  • 可风
  • 力荐

我的春药。

46分钟前
  • 小馁诺娃
  • 还行

科普了美国影片的声音制作发展史,不过内容分配有点头重脚轻,收声似乎是本片重头戏,等现代启示录讲完时间已经不多,抬眼一看片中的内容表格里还有一半多没讲?后面的比如混音拟音配音配乐等就一笔带过其实每一个都能拍一部记录片。选用的也是大制作影片居多,像大卫林奇和Alan Splet这样自主映画型的工作就完全没有细节啊虽然林奇出来讲了讲。不过真没想到知道芭芭拉史翠珊的《巨星诞生》影院才开始导入立体声

51分钟前
  • paradiso
  • 还行

谢谢三少惠赠,影史+幕后一向都能击中我心底小铃铛,科普得也不错,还有女性从业者的秘辛。谁能想过《教父》居然是单声道呢,以为离我们的“现代”很近,就好像想不到《绿皮书》和披头士是一个时代一样。数字化阵痛那段笑死我。虽然现在不少“影迷”的很迷恋胶片(声音是磁片),虽然数字化让垃圾产生地更快,但是我必须说数字化让更多的艺术家摆脱了生产资料的垄断(以前也有行政上禁止给地下电影导演出售、冲洗胶片的规定)。数字化也让电影制作更少体力上的要求,也就有更多热爱电影的女性有机会参与进来。这里面很多白发苍苍还在做编辑的工作人员,这在目前的国内电影圈是很罕见。老的体制内制片厂有,而“市场”时代下总监以下职位的薪金无法支持一个老年人有尊严地生活,一个岗位的经验留不住,甚是可叹

55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

3.5多一点吧。全片有点流水,有点太模式化,太套路,又太杂乱...很不喜欢后半段硬植入的种族人权,女权,家庭关系之类的杂音。完全破坏了我的观感

60分钟前
  • bugz
  • 还行

对于默片,无声胜有声;对于有声电影,声效也是讲故事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之所以还愿意到电影院看电影,其中有个原因是因为声效。

1小时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电影声音编年史,尽管有些泛泛而谈(也是这类纪录片的通病了),不过就这些年陆续看到的纪录片来讲,欧美电影界对于剪辑、选角、声音这些通常被人忽略的幕后工作的尊重程度以及所拥有的专业性确实是喊着“电影工业化”的天朝所无法企及的。

1小时前
  • 柯里昂
  • 推荐

电影声音简史回顾,从无声、单声道到立体声、杜比音效、多轨、环绕、混音、配音、拟音到数字化。轶事:肥西另外编写声音剧本;科波拉因为上一部电影巨亏才去接手一部没人要的黑帮片,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教父》;《星战》伍基人的原声是小熊维尼; 库布里克差点因为音效问题重拍《斯巴达克斯》那段大规模草原战役。最后致敬女性电影工作者。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