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愉快

喜剧片大陆2017

主演:徐刚,张志勇,薛宝鹤,顾本彬,张迅,王旭旭,袁利国

导演:耿军

播放地址

 剧照

轻松+愉快 剧照 NO.1轻松+愉快 剧照 NO.2轻松+愉快 剧照 NO.3轻松+愉快 剧照 NO.4轻松+愉快 剧照 NO.5轻松+愉快 剧照 NO.6轻松+愉快 剧照 NO.13轻松+愉快 剧照 NO.14轻松+愉快 剧照 NO.15轻松+愉快 剧照 NO.16轻松+愉快 剧照 NO.17轻松+愉快 剧照 NO.18轻松+愉快 剧照 NO.19轻松+愉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04:03

详细剧情

  《轻松+愉快》虚构了一个荒诞的北方,群氓的家伙们在互相拥抱中厮杀,在称兄道弟的关系中互相关爱与猜疑,在互相点燃的希望中灰飞烟灭!  电影里汇聚了忙碌破案的警察,忙碌骗钱的骗子,忙碌抓偷树贼的护林员,忙碌找妈妈的基督徒,忙碌搞团结的假和尚。。。一群忙碌的人演绎后退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罪的常态化,在追寻中坐以待毙的故事,一个悲伤的喜剧电影。电影里充满着北方的幽默,一波三折的冲突,虎视眈眈的壮美山河。

 长篇影评

 1 ) 《轻松+愉快》:黑色幽默之下的无法承受之重

我个人的第一本书——《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出版于2017年4月,而书中对于耿军导演的访谈,则完成于2014年的夏天。访谈结束后不到半年,耿军凭借短片《镰刀锤子都休息》荣获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而我的这本书,有幸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耿军的创作生涯,和包括这部金马最佳短片在内的所有作品。我个人,也因为这本书,有幸跟耿军导演结缘。2016年秋天,当我携自己第二张原创民谣专辑《光》,去北京69咖啡巡演时,耿导还前往现场捧场,既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大为感动。作为一位非电影体制内人士,我跟书中的独立电影导演的联系与交流,完全是精神层面上的,即通过其电影作品而展开,而这些导演每一次新作的南京展映,正是我们开展新交流的最佳契机。

这个四月,有幸陆续跟自己书中访谈的几位导演的新作相遇,先是周四晚上,在大华大戏院,观看万玛才旦导演的《撞死了一只羊》,然后就是昨晚(周六)在南艺,观看耿军导演的新作《轻松+愉快》,到了下周,还会观摩书中唯一一位女导演的新作,真可谓是丰收之月。无论是已经走上院线(万玛才旦),还是仍然行走在电影体制之外(耿军),这几位导演对于自身作者性的坚守,以及一以贯之的社会与现实关注,都让我感动不已。跟自己爱人戏言,耿军新片的这篇影评,或许是近期撰写的这么多篇文章里,唯一一篇不能在正式媒体刊发、因而没有稿费收入的文章,但基于自己对中国独立电影一如既往的热爱与关注,自己今晚饭后,还是守在电脑前,认真敲打出这些文字,为耿军导演的这部新片摇旗呐喊。

对于熟悉耿军电影作品的观众来说,相信没有多少人,会不同意耿军作品的现实主义气质与风格。这种现实主义,当然有别于王兵导演那种纪录片式还原再现的现实主义,但这种建立在黑色幽默与艺术化处理基础之上的现实主义,其表现力与信息量,在我个人看来,却一点也不亚于前者。这部《轻松+愉快》也不例外。所谓黑色幽默的反讽效应,在片名身上,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是中文名称里的“轻松”和“愉快”,还是英文片名的“free and easy”,实际上都跟影片讲述的具体故事之间,构成了一种极度充斥着反差的张力。尽管片中,东北式的幽默段子可谓层出不穷,但影片的整体氛围,却没有呈现出一种轻佻的欢乐。相反,大量定格的人物特写镜头、语速缓慢的对白和东北破败的工业区状况的一一展现,都让影片带有一种深沉的忧郁氛围,以至于片中的人物越发出搞笑的对白,台下的观众在细声欢笑之后,随之而来的感觉,就是沉重与压抑。

这样的沉重与压抑,直接源于耿军导演对于老东北工业区尴尬境地的精准展现与把握。在本片南艺放映的前几天,耿军导演名不见经传的故乡——东北黑龙江鹤岗市,突然成为网络媒体上的热门主角。由于资源枯竭、经济停滞不前和人口的大量迁出,鹤岗的房价呈现出大跳水的状态,以至于320平方米的房子,标出10多万的价格,仍然无人接手。这样的热点新闻,或许正好可以给耿军的这部新片,写下一个完美的注释。从本片一开始,导演就没有立即进行剧情的叙事,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些已经成为废墟的厂房、空无一人的宿舍区和种种破旧、废弃的家用物件,这种荒凉的无主之地的感觉,为后来的黑色幽默故事,奠定了一种悲怆的基调。

影片中出现的多处数字,也刚好可以跟鹤岗的上述房价数据,形成一种互文式的对照。厂区两室一厅中设施齐全的一个房间,每月房租两百元;派出所招募的保安,试用期每月工资七百元,转正后每月工资一千二百元。只要简单对比一下南京街头普通服务员包吃包住后的月工资,都基本上已经达到至少三四千元的水准,就可以想见现如今东北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如何的停滞不前。而废墟般的破败城市,跟道德沦丧、醉生梦死的人的生存状态,直接形成了相互对应。从卖香皂的、江湖游僧到社会混混,城市里仅存的为数不多的个体,几乎都在打着各种各样的名号行骗,谋取法律框架之外的经济收益。而更让人觉得滑稽和扼腕的是,这些寻求非法经济收益的个体,已经几乎找不到一个正正经经的人,来实施行骗,而只能相互之间实施行骗。这种互害型的社会,正是东北部分老工业城市经济严重下滑后带来的社会秩序崩塌的缩影。

跟《镰刀锤子都休息》里类似,本片中唯一闪烁着道德光芒,秉承善良和本分的生活理念的人,恰恰是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傻子。而其他人物,从僧人的借佛敛财,到商人的以香皂为迷药、实施抢劫,再到胖警察的滥用职权、欺压民女,无一不是一个经济衰退、道德崩塌、社会失序、政府失灵的社会状态的反映。如果大家对东北、尤其是东北的诸多老工业城市近年来的新闻有一定关注的话,就知道耿军导演的这些展现,可能有夸大的艺术化成分,但绝非空穴来风。甚至就连众多人物都被商人的香皂迷药迷倒这一情节本身,或许也在暗指东北部分民众不思进取、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耿军导演的这些展现与设计,既能真实反映出他对于家乡发展现状的态度,其实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影片中大量的画面,都是片中人物长期正面占据中心主体位置,仿佛在跟台下的观众直接进行交流。这样的一种镜头处理方式,仿佛是导演借助于片中的人物,来直接跟观众的内心深处的灵魂对话,加大了影片的震撼性,使得无论片中的桥段多么诙谐,观众内心的沉重感却永远挥之不去。

最后,当影片片尾字幕出现之时,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即片中大部分的人物,都是以演员的本名来出演。导演或许也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明本片的故事尽管源自虚构,但这些故事的诞生,却完全深植于东北家乡的发展现实。而片尾二手玫瑰创作的紧扣剧情的歌曲,更是将本片的东北气质与味道,推到极致。

从影片的基调和剧情来看,本片要想在国内院线公映,估计难度非常之大,但我仍然由衷祝愿,这样一部极具作者特质、以黑色幽默手法关注东北发展现实的电影佳作,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跟国内广大观众见面,也祝愿耿军导演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就此搁笔。

2019.4.21晚作于竹林斋

(本片配图来源于豆瓣网。)

(附)本片观影笔记:

破落的工厂宿舍区,敲锣的人,死寂的城市,工业化的遗迹,《轻松愉快》——free and easy,年轻人给中年人发广告,打耍,中年人推销香皂,闻香皂闻晕了,抢走财物,环境需要和谐,中年人拿枪,僧人穿行,推销佛牌,108块钱,和谐拯救危机,租房子住,一个月两百,女房东陈静,中年人张志勇,生理不允许,复古的装饰,房客薛宝鹤,红旗路管绿化的,被盗一棵树就要被开除,傻子唱宗教灵歌,耿导本人出镜,面孔占据主画面,推销入教,感冒闻不到味儿,主告诉我们:不能不劳而获,高价收购杨树,傻子发寻母广告,僧人不闻香皂,跟僧人是同行,信仰还有没有号召力,僧人晕倒,偷财物之前祈祷,基督教与佛教教徒的对话,背诵课文式地朗诵《圣经》,僧人与傻子的对比构图,轻飘儿试一下与生理上不允许,迷晕的感觉——轻松、愉快,傻子一个月吃两次带鱼,僧人不是出家人,是骗子,直对面孔,直指内心,种种人物特写,老头子得了重病,要花钱,骗钱,骗钱的遇上抢钱的,小骗子遇上大骗子,塑料枪,鼓动骗子揍骗子,焦虑感与危机感,两个骗子睡到一起,乌云密布,面对警察,打自己嘴巴子,警察一辈子就追求两个字——玩过,四个人一起吃面,一大片树被偷锯,薛宝鹤的崩溃,僧人形象的模糊,厕所里的迷药抢劫,老工业区作为背景,两个骗子的大吼,废墟与破旧,张志勇拿塑料枪骗来真枪,警察张迅是张志勇小学同学,二十多年没见面,两个骗子对着香皂睡觉,警察对陈静的性侵犯,警察也睡倒,呆立的特写镜头,重复的敲锣,顾此失彼,警察用枪威吓民众,民众起来反抗,所里招保安,试用期七百,转正一千二,傻子的哭泣,薛宝鹤的烧尸,警察张迅在迷梦中,三位参与杀他的人依次在迷梦中,警察开枪,二手玫瑰的配乐,本名出演。

 2 ) 独特的黑色幽默

很可惜的一部剧,它本该可以做到更好。

前半段三十分钟节奏拉满,每个人物出场个性鲜明,黑色幽默拉到极致,配合大东北破败,有种独特的戏谑感。

弱点总的来说有二。

一拍摄

1、镜头语言单一,且重复。

2、镜头氛围感欠缺,人物镜头单薄不丰富。

3、几乎全是静态的,没有动态。

二剧本

1、剧本有很大的硬伤,结构上最多是二级循环结构,这么长的片子不做到四级根本不够看。

2、因为循环结构太少,就无法拉扯出核心冲突,就不会有节奏变化,没有节奏变化就显得很呆很墨迹。

3、魔幻元素表达太过生硬,且单一。

4、没有灵魂归宿的空洞,人物没有归宿,故事没有归宿,大东北没有归宿,导演也没有归宿,连同观众也没有归宿。其实没有归宿也是一种归宿,只是团队自个都没想明白这些。

如果重做这部剧,剧的核心词应该是孤独和挣扎,而不是荒诞,荒诞只是表达方式。

孤独的表浅是城市的落寞、衰败,芸芸众生的艰苦,其次是表达的孤单,个体生理的孤单,深层次是爱而不得和信仰崩塌的孤单。

因为孤单所以挣扎,挣扎到后面,一无所得,爱而不得,求而不得,直到失无所失。

因为孤独所以挣扎,因为挣扎所以更加孤独。然后……

迷失……

魔幻……

发癫……

归寂……或者……新生

这样剧情会有明显的推动感,层次分明,节奏变化,内核清晰。

基督徒母亲线如果是条隐喻线,如何不把它改成,后面其他人发现基督徒只是疯了,他母亲实际上是把他抛弃了,而不是找不到了,他接受不了开始自我编排各种走失细节。矛盾点就是要不要戳破这个谎言,也就是接不接受这个现实。答案肯定是戳破,接受,再新生,改掉了口吃。

和尚线由骗,做铺垫,他的善意和嘴硬,到自我认知,到机缘巧合做了四处苦修化缘的真和尚。

胖警察对女房东的长久暗恋,爱而不得,到爱而发疯,自毁。自毁可以安排在小舞厅里面,歌老旧欢快,人寥寥无几,还是有些岁数的人,没有年轻人。他得到了女房东的回应。

房东护林员需要做铺垫他对树木被投做了许多的准备,然后因为老婆的事情,顾此失彼,最终丢掉工作。他和老婆大吵一架,两人都几近崩溃。最后主角若干年后遇到了做小生意的两口子,不富裕拮据,但有盼头。

传单小伙,只有一个出路,离开本地,成了富商。

结尾的结尾,基督徒是个脏兮兮的疯子,和尚在监牢里,胖警察嗑药死了,老出租房里只有失业孤单的护林员,传单小伙成了传销小伙。

主角成了那个唯一成功的保安。

 3 ) 只能是一份沉重

本片以一个落败的北方乡村为背景,聚集了一批充满着荒诞行为的群氓,互相斗争而相互团结。影片剧情、演员演技、场景设置、色彩等充满着粗糙感,但是却又十分有力,犹如一般粗狂的钝刀砍下来。

片中所有人活着都是十分不易,正如那个警察在闻着香皂后入睡后醒来所说的轻松和愉快,似乎只有在这时才能卸下现实生活从而活在梦里。在这样一个资源匮乏、无法产生增量的生存环境里,只有适者生存的法则,靠着“大鱼吃小鱼”,相互之间看谁更狠、更狡诈才能在这个环境之中生存下来。但这样的环境,也就造就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好人变坏,坏人变得更坏,从而出现了都是坏人的环境。正如影片中两个打劫的兄弟所说:“现在骗子怎么这么多,弄得大家一点余地都没有。”这种感觉有点像人类开始返祖,动物性逐渐占据了思维的主要地位,人类已经越来越像动物了。

这种黑色、这种荒诞,让人无法展颜,只能是一份沉重。

 4 ) 《輕鬆+愉快》2017

攝影很「傳統」,沒有取巧,如此「紀錄」東北,沒落的重工業基地,想起貝歇夫婦的「冷面攝影」和那些肖像一樣的水塔照片,想起張克純的《北流活活》和黃河,想起陳榮輝的《聖誕工廠》和工人,然而在攝影已經不是特權的今天,這樣的手法是不稀缺的,更像是在尋找一個「選題」,只不過這個選題是被拋棄的、淡去的東北,它是一種需要被關注到的記憶,而這種記憶又是稀缺的。在所謂大時代的向榮敘事裡,需要有人挖出它的背面,這就是我理解的大部分意義。

裡面的一些隱喻是我喜歡的,但沒辦法,只能隱喻。拿著一隻假槍賣迷魂肥皂的騙子、偽裝成和尚的騙子、找媽媽的基督徒、迷奸婦女的警察、被偷樹的護林員,產生了一個十分刻意的故事,故事沒問題,框架也完整,用上述的東北為背景,這裡的人「退化」成動物,野性、人性、虞詐,騙與被騙,光禿禿地暴露,如同沒有一點綠色遮蓋的冬季北方。哪怕是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吃素面,看起來也像幾隻野貓排排坐吃貓糧,動物性十足。

就這麼多沒有了,電影當然是不夠深刻,就像在一張設定好的畫布背景上貼一些紙片人,一起演一齣畫皮戲,實際並不那麼「輕鬆愉快」,沒有人能完整說清楚那裡的故事,即便再立一個王進喜,也無法代表。它是深沈的,是一直在變厚的痂,摳掉一點,流一點血,然後又快速結痂。我之所以喜歡,是覺得總有人要感受到這種瘙癢,然後去撓開看看,每個擁有攝像頭的人都可以試著去這樣做,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切面。

 5 ) 黑土地的隐喻

守林人的树树被偷,却怎么也找不到偷盗人。就像这片黑土地本来是“林子",可是被拿了“树”之后什么都没有了,又没有什么东西还回来。拿树的人或许是真的找不到,又或者是不能说呢?

黑土地没有了“树!",于是电影里面的骗子环环相扣式的遇见,也是形成了一个不断索取的圈,没有合理的产出,看不见希望,只能索取。

警察,在受骗人报案后,关注的是被害者会不会武术,也许是表达……。台词中有一句给你好处的都是骗子,我不懂,但是我总觉得有隐喻。

不论守林人的崩溃无奈,还是骗子的荒诞,亦或者基督信徒的虔诚,都在警察鸣枪时候说了一句我不能死,是的,他们只是想活着,这片黑土地的人也只是想活着。

片尾很有意思,骗子与信徒的反抗,和警察说的那句我并没有想打死你们,我是故意射不中的。我手枪里还有一发子弹。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警察为什么要把还有一发子弹说出来,四个人一个子弹,岂不是没有威慑性?电影里不懂,电影外就懂了。

最后一幕闭着眼走夜路绿光,看评论说典故里人死后会这样,按照这个理解的话。骗子不想死,他做骗子的初衷就是活下去,警察不想死,他还有欲望没做到,而这片黑土地上其实他们都已经死了,真正活着的也只是那个被信仰吊着的基督徒。

最后说一句:和尚有一句话:信仰还有没有号召力,是在索取后没有得到东西的时候说的。

 6 ) 佛挡众生相

“轻松、愉快”是在影片中唯一死掉的那个人嘴里说出来的,是在他闻了迷魂肥皂沉睡而后又醒来之后说出来的感受。片子中的八个主要人物,一个卖迷魂香皂的骗子、一个假扮僧侣的骗子、一个不知身份(但大多会被猜测为妓女)的女子、一个管荒地里行道树的主任、一个传福音的傻子和两个警察。

看起来演员不是什么有名的角色,有可能是素人,但角色外形确实直接把影片拉出了一个张力。如果说这个片子是现实魔幻,也可以这么说,但是现实魔幻的题材,往往透过现实的真实投射而呈现出来一种「我靠,这是真的啊」的魔幻感,虽然有的时候依靠一些神秘力量和无法解释的设定来撑起魔幻的气氛,但终究没有那么到位。所以说,现实就是最魔幻的,现实魔幻也不再是一种题材,而就是一种真实。反而,商业电影或各种利益相关的电影中呈现出来的美丽新世界,才有可能是一种真正的魔幻。话说回来,本片为何魔幻?先前说到角色的设定,就很莫名其妙,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的互动却往往不合常理。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故事发生的空间。很明显,冬天、苞米地、废掉的筒子楼、东北口音,即便没有任何直接的展示,但这就是发生在东北某处的故事。那片挨着苞米地的荒废筒子楼群,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画布。

说是画布也行、说是舞台也可,总之,这个背景就仅仅是一个背景,承载了故事的魔幻性,凸显了一些荒诞感,但没有和角色有进一步的填色。这个地方好似就生长这八个人,两个骗子天天就在这废弃的地方瞎转悠,传福音的傻子天天在这找妈妈,主任天天看大树,警察天天抓骗子,确实很魔幻,但仔细想想,没有任何逻辑。在苞米地附近的成群筒子楼,看起来废旧,但不会非常老,在东北工业的脉络下,出现这样的房子通常是在八十年代。五十年代刚刚在东北建立大工业体系的时候,工厂还未有这样的财力、技术以及精力去建设这样「豪华」的筒子楼群。为了应对大批从农村到城市工作的新工人群体,盖平房才是最快的解决方法。而这样的楼,通常都是在计划经济发展鼎盛的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兴建的,那时候很多工厂直接在厂区附近盖房子,周边都是农田,围墙一围,就成了工人村。就因为这些围墙,工人子弟和农民子弟还时常在围墙里外打仗,就是因为工业和农业的不平等关系。但是说回来,这些东西衬托了故事中的什么?骗子为何骗人?他是工厂被下岗的工人吗?傻子为何找不到母亲?为何又要传福音?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有个主任在管树?他的妻子和警察之间有什么关系?看起来电影就是留下一堆问号,构筑起来一个虚虚实实,好像尔虞我诈、公权力泛滥、男女关系不明、婚姻关系极差、肃杀寒冷、破败荒凉的东北某小镇。

最后,留在人们心中的是道德,是儒家的也好是佛家的也好,总之,死掉的警察最后穿上僧袍,佛挡众生相。

 短评

空壳剧本,空壳人物,内容撑不起,形式就显得刻意多余。说刻意架空又架空得不够彻底。北方小品里的老旧段子放到电影里作“新段子”用,港台观众看是会觉得新鲜。村庄的选景很用心,但完全感受不到人物命运与这个特定环境之间的联系,因为空壳人物没有命运。风格化喜剧的不佳示范

3分钟前
  • .flv
  • 较差

【HKAFF展映】骗子们的故事。身为黑龙江人,对片中的室内外建筑风格感到非常熟悉而亲切。风格和《锤子镰刀》如出一辙,黑色幽默元素很有趣,有种“砍省考里斯马基”的感觉。不过个人还是不认为这个片子值得角逐金马奖。如果我是这片的宣传方,会在散场时在门口发青绿色香皂“幫我們推廣推廣!”

7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瑞典有个导演叫罗伊安德森,就想拍点这种风格儿的片子,但是他不在鹤岗,哪能拍出来真的瑞典荒唐事

1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耿军还是有门槛的,你不能有太纯良的道德判断,不能有太精致的审美取向,不能有看个跌宕起伏破案/犯罪故事的抱负,还挺挑人儿的。他三部最出名的都是一个走向,就是孤独潦倒的人,最后惺惺相惜,走到一起相互取暖的“友情”。香皂的梗用了这么多次,没想到还是用得这么好。最后一幕感觉不应该是这么多人一起走上一条类似救赎之路。那时台词还没《东北虎》这么密集的金句,比较惜字,也没那么好笑,少了点拍大腿感。

14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底子不错

16分钟前
  • Eco
  • 推荐

流氓会武术,骗子有情商。迷魂香皂熏不着头顶上的信仰,玩具手枪吓不跑人心里的纯良。懦弱的护林员抓不住小偷,却依旧站在田野里守望。虔诚的基督徒找不到妈妈,却仍然向往圣洁的天堂。假和尚无法替社会点眼开光,坏警察死于欲望消化不良。这是耿军眼中的黑土地,轻松里夹杂着沉重,愉快中透露出悲凉。

18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还行

很东北,很多笑点还怪好玩的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特虚无!!!太好看了!

28分钟前
  • strongman
  • 力荐

“魔幻的国度才能有魔幻的故事”【。有些镜头其实蛮讲究,假和尚和基督徒的对撞是我最喜欢的段落。但是节奏有点拖,能再精简点就好了。那些隐喻其实简单的很尬,但观影过程确实是“轻松和愉快”的哈哈。

29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渐入佳境的荒诞,结尾迷得起鸡皮疙瘩

32分钟前
  • 桥山小野姬
  • 推荐

东北荒诞黑幽,抖音

34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前半段轻松,后半段并不愉快。东北风味很浓。

38分钟前
  • 米吐尔
  • 推荐

轻松?愉快?轻松!愉快!电影挺有喜感的,故事虽然有段子嫌疑,其实也挺好的,故事讲的不错,部分演员搞不清干啥的,比如那个白天打锣的更夫。几次吃饭的镜头很棒,两次吃药的镜头也很有趣,寥寥数语,人物勾勒的很鲜明。片尾曲也很棒,很好!鸣谢人居然有刁亦男,怪不得!电影值得看!

39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三星半。锤子镰刀的加长版和加强版。与《烧烤》《青年》比,耿军风格已为之一变。作为南方人,我与东北黑色幽默仍有隔,但也笑出声来了。

42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感谢陈老师带娃,让我有时间轻松+愉快一下。耿军导演团队都是很痛快的人,感谢我牛逼的同学介绍。

47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真是,痛快又压抑。心说,怎么就浪费那么多时间自怨自艾啊,好玩的东西明明这么多!!!

49分钟前
  • goaty定上岸
  • 推荐

不讲故事,不立人物,而是拍一种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在之前的短片中让人愉悦,但在一部99分钟的长片里,会有一些支撑不住。

50分钟前
  • 孙学文
  • 还行

如果带鱼那场戏指的是zhouxiaoping,那可以算是锤子镰刀又休息了。

55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希望黑龙江人,能多拍出一些这类电影。

56分钟前
  • Aletta Ocean
  • 力荐

还停留在拿东北小品台词装生动,妄图以这种接地气的形式闯世界。怎么那么多投机所谓文艺片导演啊

57分钟前
  • 那由她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