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2011

记录片美国2011

主演:邰丽华

导演:罗恩·弗里克

播放地址

 剧照

轮回2011 剧照 NO.1轮回2011 剧照 NO.2轮回2011 剧照 NO.3轮回2011 剧照 NO.4轮回2011 剧照 NO.5轮回2011 剧照 NO.6轮回2011 剧照 NO.13轮回2011 剧照 NO.14轮回2011 剧照 NO.15轮回2011 剧照 NO.16轮回2011 剧照 NO.17轮回2011 剧照 NO.18轮回2011 剧照 NO.19轮回201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1:01

详细剧情

  灵动的音符与舞步,天真无邪且充满信仰的双眸,开启了一段关于无始劫来轮回不休的沉思之旅。塔庙林立的蒲甘,华丽庄严的教堂,是人类千百年来对神性乃至觉悟的向往。斗转星移,物我两忘,风水雨火肆意涂抹着大地的容貌,所谓崇高的生命在自然的心中不著痕迹,蕞尔不及碎遍三千大千世界后的一抹微尘。只是,颠倒众生,刹那视若永恒,朝夕奔忙,不曾停歇,以污泥、刀锋涂改着各自的容颜。自诩万物之主,左右你我他的生命。从天上到地下,从高山到深洋,征服了如梦如幻的器世界,用光怪陆离的玩具将其装点,终不免在永业的轮回中败下阵来。一切无常,正如华美庄严的坛城,轻轻拂拭,还为尘沙……  本片历时5年拍摄,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荣获2012年读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最佳纪录片奖。

 长篇影评

 1 ) 《轮回》:世间微尘终将归零

(芷宁写于2013年3月2日)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断墙残垣,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四季流转,纪录片《轮回(Samsara)》的画面蔚为壮观,变幻无穷,十分美妙,令观众仿佛足不出户便可观天下一般,从绿林到沙漠,从高山到海洋,从废墟到建筑,从人迹罕至到繁华嘈杂,从教堂华丽的窗子到佛祖庄严的塑像,从消费品的流水生产线到威胁和平的枪支弹药,从亲切的笑脸到冷漠的隔离……
当然,《轮回》向人们展示的东西,远不止镜头的唯美绮丽,历史的浩瀚深邃,宗教人文的璀璨深远,它诉说的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循环往复,自然的更替交叠,而其中关于人性的解读,更是具有一抹冷寂宁远的滋味。
这部影片的摄影和剪辑都十分唯美,可提高审美情趣,又可扩宽视界,同时还极大地扩宽了思考的深广度。重质的导演罗恩·弗里克不愧为慢速摄影和大型场景电影的大师,此番他结合视觉技术和哲学思辨的双重角度,深入探讨了人类与永恒的关系。为此,他历时5年,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截取了大量素材,仿佛作者电影一般,弗里克有机地截取了其中可以用来表现自己观点的部分,并以一定的思维模式加以剪辑衔接,其手法大抵分为对比、归类和综述,或许,就某种意义而言,这种人为的架构包含着一些不算客观的因素,但在这样一部影片中,这些都显得不重要。
该片没有旁白,没有字幕,除了配乐,连人类都没有发出任何声息,被片中镜头定格的那些面孔,不论来自青山翠谷的原始部落,还是嘈杂忙碌到令人窒息的都市,大多数都以一种看似无表情的模样直接凝视着镜头,仿佛没有缘由,没有解释,又似乎对现代社会有着诸多的无言,当镜头集中到大型养殖场、屠宰场、家电加工厂时,部分画面还令人有一丝的不适感,即“一看到命运被安排的如此周密,万物有序,无可变更,我们总是隐隐地感到害怕。”(语自圣·埃克絮佩里)
影片的很多画面似乎横跨了现实与梦境,真实的部分令人胆寒,恍如梦境的部分又美得虚无缥缈,在极强的视觉意境里,《轮回》逐渐将存在于地球这颗星球上的美好与丑恶,光明与阴暗,放大而密集地呈现着,一边是大规模的制造,一边是铺天盖地的浪费,似乎过剩的物质压垮了人类最初的宁静,而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垃圾山是贫民窟的“寻宝乐园”,这一切仿佛契诃夫那句“世界是美的,只有我们这些人是坏的”的注解,然而,影片的主题并不仅仅停留在这里,它走得更远。
片名samsara在梵语里表示生命的循环,词义还包含了人类生前的过去以及死后的永生,并为如何在未知的世界中和谐相处作出引导。片中当喇嘛们最后将他们的呕心沥血之作——用一粒粒彩砂画就的绚丽无比的沙画唐卡毫不吝惜地抹掉时,一种坦然归零的意境便释放开来,这世间无论美丑与好坏,一切都将在轮回更替中消弭。这个尾巴收得好。
凡尔纳说过:“任何事物都不应该过早成熟,包括进步。”如今,人类和地球都已非懵懂之初,都已或主动或被动地提前进入早衰期,在时光的微尘中,谁都不是永恒,生命终将清零,无所谓悲喜。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4539019_d.html

 2 ) Samsara:轮回与永生

两千多年前的埃及人就已经参透。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死亡是每个人的最后居所。生是暂时的,死是永恒的,死是永生。

两千多年来,追求永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埃及人发明了木乃伊,古代人发明了宗教,现代人发明了宗教仪式般的交通、机械化大生产、人类的不同形态和人造人。

从自然到宗教,从宗教到现代生活,Samsara这部没有一句台词、对白或画外音的纪录片呈现了各种追求永生与在地球上永恒存在的镜头。迪拜的通天塔,密宗的坛城,屠宰场里不见血的大开杀戒,快镜头中地铁里不断移动的我们。我们如同地球上的一粒沙子,在精密到类似于仪式式的日常生活中机械运转,匍匐在从曼谷到耶路撒冷,从西藏到欧洲每座城市最高、最宏伟的宗教建筑前面,讲述人类与生俱来的希望。

影片中的各种文化和景象,我去过的、没去过的城市,熟悉的、不熟悉的文化,呈现在镜头前面的形式都很有创意,大部分给人震惊的感觉。比如大漠中的斗转星移,用快镜头的方式呈现日夜变迁;极端对称的山水,奇特的地貌;但更令人震惊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在镜头下呈现出宗教的感觉。一班一班的地铁,川流不息的工厂工人,养鸡场屠宰鸡群的机器,还有夜色下,灯火流转的车行道和高楼大厦中明灭的灯光。

人类社会的素材可以如此千变万化,90分钟的电影也不过取沧海之一粟。古往今来,在生死的主题之间,我们创造了多少东西,又有多少是无法改变的?

http://www.wangxiaoxin.net

 3 ) 文明最终的结果是回到最初,这就是轮回

       很奇怪的,看完之后没有对现代文明的镜头产生任何预想中的反感。忽然觉得一切情绪都很平静,好像自己只是一个来地球观光的外星人,而且是已经参观过很多星球的老游客。只是随意地在空间上,时间上急速掠过人类文明。
     对外星人而言,地球的一年只是一秒,几百上千年的文明只是显示出一个画面,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都不算太长。以外星人的智慧看来,人类古往今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分微小,都只是停留在物质形态层面。没有哪段文明比另一段伟大,也没有所谓的希望和危机,一切只是过程,而最终的结果是回到最初,什么也不存在的那个时刻。
     这个宇宙的意义就是经过,就是自然发生,心灵和物质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在这一切进程中驻足观望。心灵超越物质,因为心灵能感受到已经消亡的物质。物质此起彼伏消亡和重生,而心灵一直在其中传延。
      永远无法理解的开始和结束,这就是轮回。

 4 ) 西西弗斯的沙画

《轮回》是去年的电影,未在国内上映,它是美国导演罗恩·弗里克继《天地玄黄》之后拍摄的又一部纪录片。该片历时5年拍摄,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荣获2012年度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最佳纪录片奖。而它的蓝光影碟最近才在国内问世。
这是一部奇特的影片,影片开头,印度的Thiksey寺庙里,僧人们在一幅巨大的彩色沙盘上,指尖撒下细沙,一粒粒地画出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影片结尾,僧人们站在似乎已经完工的沙画前,沉默片刻,又亲手毁掉了这个由他们创造出来的世界。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浩瀚的沙漠。
影片《东邪西毒》里,张学友扮演的洪七问张国荣扮演的欧阳锋:这个沙漠的后面是什么?欧阳锋答:是另一个沙漠。
日本地铁里被检票机收割的上班族后面是什么?是庞大的养殖场里被收割的母鸡。母鸡的生命像没有感觉的青草一样被收割机收割,在下一个镜头里,它们变成屠宰场中的鸡肉,在下一个镜头里,它们变成超市中的商品,在下一个镜头里,它们变成快餐店里肥胖症患者的食物,在下一个镜头里,肥胖症患者在医院中露出丑陋的身体……
耶路撒冷哭墙前哭泣的犹太人后面是什么?是麦加的数十万朝圣的穆斯林;阅兵式上威武的士兵后面是什么?是美国被严重烧伤的陆军上士robert henline;泰国的人妖后面是什么?是日本艺伎眼角流下的一滴泪。他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是那副沙画的过去和未来。
原来那个沙画并不陌生,它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轮回》讲述的是沙盘上每一粒沙的前世今生。沙画的绘制用了一万年,当僧人们伸手将沙画抹去,刚才那象征生命的五颜六色的沙粒,被混杂在了一起变为死灰色,它们被收入一个罐中。它们是西西弗斯不断推动的那块石头,它们是博尔赫斯笔下的沙之书,它们是昆汀·塔伦蒂诺镜头前的《低俗小说》,对它们而言,起点便是终点,此岸便是彼岸,时间消逝,圆圈不圆。
这是一幅永远没有完工的沙画。和安东尼奥·高迪的神圣家族大教堂一样,无法完工便是它建造的意义。
约旦2000年前的佩特拉古城的后面是什么?是纳米比亚上世纪建成几十年便被荒废的鬼城卡曼斯科。它们都成为人类众多遗址中的一员。2000年前的遗址让我们崇敬,50年前的遗址让我们震惊。时间正在加速流逝,而我们距离遗址这个词已经如此接近。
遗憾的是,切尔诺贝利并没有出现。而在未来有可能会入选下一集的或许会有日本福岛。在这个宇宙中,我们不知道下一刻起,我们的家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遗址。完工的意义不是建筑,而是遗址,在完工前,所有的人都是西西弗斯推动的那块石头。
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里,无法言语的邰丽华闭上眼睛,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从头到尾未发一言,却将这个宇宙的所有奥秘尽收眼底。威武的军人是她的族人,工厂流水线上机械劳作的工人是她的族人,屠宰场里被高效肢解的猪肉是她的族人。我们也都是西西弗斯的族人,西方的神和东方的神融为一体,我们和在快餐店中吃鸡肉汉堡的肥胖症患者是族人,我们和屠宰场中懵然不知的牲畜亦是族人……我们都是那副沙画的过去和未来。沙子是脆弱的,亦是永恒的,脆弱的是我们,永恒的是沙漠。

 5 ) 没有变化过的轮回。

看这样一部纪录片。
你会不会感到恐慌,我说真的。
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电脑作为传播媒介的普及,不然我也不会在这里废话。
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满足人类的进食需要。
但是,我看到那些可以被迅速制造和迅速摧毁的汽车,摩托。乃至存在就是为了产蛋和被屠杀,以及产奶的牲畜。
我是感到一阵阵的恐慌的。
倒不是我反党反社会反科技。
科技的进步让我得益很多。
同样是这样的生活,也让人反思很多。
但选择权还是在我们手上的。
唔,怎么说呢?
你可以选择少用电脑,多沟通,多出去运动,多读书什么的。
心灵上的空虚并非是物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填补的。就某种程度而言,大规模制造出来的东西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对于品质和制作工序有严格要求。不同的,是使用者。
例如,你可以随便的买一份快速食品解决温饱问题。也可以在菜市场挑选半天,只为了做一顿让自己或他人心满意足的晚餐。
可这种生活不能让你满意,日日充满恩情是很难得。我们渴望更多,快速,有效的东西,即便之后感到更大的空虚。
如果可以我可以现在就变得更好看,而且手术费用完全可以承担,那我为什么不呢?我为什么还要每日辛苦的不吃这个,不吃那个呢?一旦身材变得过于走样,我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手术就好了,不是吗?
我不是来批判和揭露科技的弊端的。
我只是想谈谈它对我的影响。
首先是,通过对这部影片的观看,发现自己还没完全被科技给包围,不知道该是好事坏事,但至少现在的状态我很满意。
其次,世界上仍然存在未被主流文明所同化的文化。
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它同时等同于“金钱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说这部纪录片,拍摄手法很有意思,首先一出来是宗教文化,接着是山水,接下来是科技,然后回归到生活(先是富裕,然后是贫穷)。它主要说明的就是,如果不对比,你意识不到自己有多富有,幸福或者自己有多贫穷,可悲。
尤其枪械的那一段特别有意思,无论是之前各种人物的持枪造型乃至后来的巨大的国庆典礼,最为讽刺的便是,中间那一个受伤将士以及成群的墓碑,还有就是不知道哪个国家黑人下葬时的棺材居然是一把巨大的枪械形状。
科技的进步是不能解决冲突问题的,它只会将其放大,成倍的放大胜利和失败的概率而已。
巨大的围墙和全副武装的边境线,都只是隔开了,或者说是重新界定了生活的某种方式,但或许这么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国界线的中心位置。
你对于某种东西的评价是坏的,或者对于某种东西的评价是好的。总的说来,是一个灰色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你无法永远保持一个善的状态或者一个恶的状态,说到底,这两个词语也没有被完全定义过,他们只是随着国家,政治和主流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就好比轮回,其实没有轮回过,只不过是千百年前的东西,一直传递下来,信仰冲突,贫富差距,资源掠夺,没有什么变化,无非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少了。以前讲究一个王道,霸道,君道,仁道什么的。现在讲究什么呢?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多,谁的威慑力更大,谁的经济更强,谁的话语权更重。
这又哪有什么轮回呢。压根就没有变化过。

最后谈谈那个毁沙画的过程。
毁掉的东西可以被重建,那么重建之后还会被毁掉。
那么建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毁掉吗?然后毁掉再重建?
如果说影片是说轮回的,那么这个是体现了轮回的最为本质的行为。
因为存在的本质就是等待被灭亡,然而灭亡,是因为存在过。
没有未存在便被毁灭的事物,也没有未毁灭继续存在的事物。
沙漠以前是绿洲,繁华顶点是衰败。
如此而已。

 6 ) 大音希声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无物常驻,是生灭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不增不减。哲学书上说,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于是你看见星空流转,草长莺飞,风生云起,光消暗涨;于是滚滚红尘,人潮涌动,文明、野蛮、神圣、低贱、净土、废墟、碧落、黄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你以为天空是蓝色的,但事实上天空没有颜色,光的散射留下的影子,是大气的功劳,若没有那层臭氧,天空最终会和你在土星木星海王星冥王星上看到的并无不同。所以天是玄的,地是黄的,但最终,一切都将归于混沌。

镜头的移动有自己的韵律,快的变慢,慢的变快,快的更快,慢的更慢,那是神的视角,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反过来就是世上已千年,洞中方七日。你以为本质必然是被掩盖在表象之下的,但神哂然一笑,不置一词。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导演一个字都不愿写,一句话都不屑说。鲁迅先生写,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你心想,他想说的肯定都在影像里,沉默里该要传来天籁,就像佛在祇树给孤独园里讲道,哪怕他不说话,你也觉得得悟出点什么来。但是整篇金刚经,事实上只说了一句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莫要执着于表象,也不要执着于本质,活着就得吃饭睡觉,死了就该入土为安,闹市街头的shopping美女,烟花柳巷的卖笑娼妓,四肢健全的流水线工人,惨不忍睹的修罗场英雄。并没有谁更高贵一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是而已。

对了,影片里的那些的充气娃娃,淘宝上最便宜也得两三万一个。

 短评

轮回 Samsara —— 一次102分钟的伟大冥想

10分钟前
  • 边上厕所边吃饭
  • 力荐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15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其实有部分镜头和时空重叠,最爱的还是天地玄黄,但万物间天地玄黄一切皆可轮回,细细品味这样的摄影艺术纪录片便可体会到最多的是时间和光阴的流逝

1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5年35个国家,全部70mm,视觉上的震撼感没有其他纪录片可以超越。片后Q&A导演表示这是一次visual meditation, 是birth of the rebirth, 全世界不管什么肤色,人种,背景,通过这完整的旅程找到精神共鸣,从而彼此连结。

23分钟前
  • Bukowski的猫
  • 力荐

刚读完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在这个片子里看到的是自然、人的劳动、工作、活动。而思考,思考真的有必要么?最喜欢的是“绘制坛城”,画完即毁,无论什么颜色的尘土全部都聚回一起,再也没有区别,它们的共同点只是它们曾经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结束后,它们还是原来的尘土吗?

27分钟前
  • vivi
  • 力荐

华丽无比

29分钟前
  • colaandice
  • 力荐

天地有大美,众生在轮回。岁月如流水,万物自葳蕤。

3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流水线上蚂蚁般的工人,手枪型的棺材,生产线上的猪、鸡、牛和人,穿插着美到窒息的自然景观,和无言的脸谱群像,跨越种族、宗教、战争、性、工业、自然等诸多宏大主题却没有一句旁白或对话,最终,藏僧抹去繁复精致的坛城,化为尘沙。看后滋味复杂,我无法用语言评论这部作品

36分钟前
  • 大狗熊
  • 力荐

颜色特艳丽,有些场景真是没见识过。

37分钟前
  • 四月物语
  • 推荐

啥都别说了,都来看吧

39分钟前
  • Garrick
  • 力荐

不明觉厉的自然/人文纪录片。不少画面都很震撼。比如绘制坛城的喇嘛、废弃已久被流沙侵蚀的房屋、混凝土涂脸的行为艺术、中国工厂里如蚂蚁一般工作的流水线工人、贫民窟居民、日本性玩具的生产、圣城麦加朝拜的穆斯林等。但是总体上没有轮回的感觉,倒是每个片段都不错

4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神了。

47分钟前
  • 希尼莫
  • 力荐

富丽的镜廊、哥特大教堂绚烂的玻璃花窗、人迹罕至如史前遗迹的奇异自然景观…熬过前20分钟的明信片,镜头来到流水线上宰割成肉供应不绝的鸡牛猪,流水线上堆积浩瀚如山、拆解浩瀚如海的工业电子垃圾,流水线上络绎的子弹枪支,流水线上无面目的人与塑胶人偶,监狱里集体劲舞的囚犯…滋味复杂无法评说。

4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这部美到让你瞠目结舌的纪录片被不少法国影评人选为年度最佳,当然你可以把它当做是无趣的幻灯片展示,但你也可以尝试去体会和理解,前半部分的宗教自然和异族文化,后半部分的资本消费和工业社会,但最终一切都回归到信仰,回归到那一抹唐卡,那一片荒漠。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和精神之旅。

5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商场卖彩电的大可以人手一片。那段枪枝制造后的国庆阅兵和武校太中国威胁论了吧。我看到很多畜生被轮回了。

5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神作

56分钟前
  • 細青
  • 力荐

最后藏人抹去精心画好的沙唐卡时,我明白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会过去,就是要用这种抹去唐卡的心态面对生活.

58分钟前
  • 西域奇童
  • 力荐

不如天地玄黄深刻,却美丽依旧,喜欢这个纪录片大导的神视角

1小时前
  • 兮称
  • 力荐

导演有强烈的中国情结.

1小时前
  • 包子岛
  • 力荐

导演跟我一样是个平铺控,在无尽动态复制中体验生命流走。除部分镜头以相同物品承接外,找不出什么逻辑,几乎就是游遍几大洲的风光片。上次这个看了一半,然后又看了《时间的风景》,两部都是唯美自然+人类社会,今天看《轮回》纳闷好半天。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