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2018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姚晨  马伊琍  袁文康  吴昊宸  王梓尘  陶昕然  高叶  齐欢  

导演:吕乐

播放地址

 剧照

找到你2018 剧照 NO.1找到你2018 剧照 NO.2找到你2018 剧照 NO.3找到你2018 剧照 NO.4找到你2018 剧照 NO.5找到你2018 剧照 NO.6找到你2018 剧照 NO.13找到你2018 剧照 NO.14找到你2018 剧照 NO.15找到你2018 剧照 NO.16找到你2018 剧照 NO.17找到你2018 剧照 NO.18找到你2018 剧照 NO.19找到你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1:36

详细剧情

  律师李捷(姚晨 饰)正在离婚进行时,与前夫争夺女儿抚养权,拼命工作为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幸有保姆孙芳(马伊琍 饰)帮忙照顾孩子视如己出。                                                                                  一日下班,李捷发现保姆孙芳和女儿毫无预兆地消失了,她内心最大的恐惧变成了现实。在追寻孙芳和女儿的下落时,她收到来自家人的谴责声讨,甚至遭到警方的怀疑。几乎崩溃的李捷,靠着惊人的勇气,踏上独自寻访的旅 程。在追踪过程中,李捷逐渐接近了另一个女人——保姆孙芳的人生故事,她的身份原先都是谎言,而真相也将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吕乐:中国大陆最被忽视的导演

吕乐( 1957- )

一位极少被人注意到的大陆导演,在时隔十二年后,再次带着剧情长片来到了观众面前,而且一次性带来了两部。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这两部作品均入围了竞赛单元。由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编剧的《速求共眠》入围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而另一部现在已经上映的《找到你》则在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爵奖”。虽然两部电影没能斩获任何殊荣,但对于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作为导演身份再次出现于公众视野的重要契机。虽然“导演”这个身份对他来说,带有非常浓厚的“玩票”性质。

他并不是导演科班出生,而是一位摄影师。他曾经担任摄影指导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田壮壮的《猎场扎撒》(1984),黄蜀芹的《画魂》(1994),张艺谋的《活着》(1994)、《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有话好好说》(1997)……以及他所获得的殊荣——“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如果这都不算,那么在他导演生涯暂告段落,与冯小刚合作的几部作品如《集结号》(2007)、《非诚勿扰》(2008)、《唐山大地震》(2009)、《非诚勿扰II》(2010)和《1942》(2012),与吴宇森合作的《赤壁上、下》(2008、2009)则能为他的摄影师生涯再添上浓墨重彩的几笔。如果有评选“中国电影史十佳摄影师”的活动,他肯定能入选。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不仅不知道他是摄影师,也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导演,甚至在看到他名字的时候还下意识地把它念错。他叫吕乐(LV YUE),而不是LV LE。他虽然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第五代导演田壮壮、陈凯歌和张艺谋等同属于北京电影学院七八级的学生,但却是其中最没有名气的一位。他后来执导的电影也不是我们熟悉的第五代导演常见的风格,也与第六代导演们的作品相异。吕乐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似乎任何一种身份(摄影师/导演)、任何一个群体(第五代/第六代)都不能限定他。这也是为何我们时常会觉得吕乐对电影的态度带着“玩票”的性质,而且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姿态:他所执导的每一部作品不仅题材上迥异,而且在风格上也找不到雷同。

《找到你》2018

《找到你》(2018)是一部非常纯正的商业类型片,而且在现实主义深度上比《我不是药神》具有更多的探讨价值,这是吕乐之前没有尝试过的电影类型。吕乐之前的作品,基本都可以归类到文艺片一列。最早的那部,是在1987拍摄的《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听名字我们就知道了,这不是剧情片,而是一部纪录片。而且当之无愧地可以被认为是大陆现代纪录片的开山之作,不仅比吴文光的《流浪北京》(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更早,在艺术水准上也远在其上,因为《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还是一部视觉人类学的作品。

或许是拍摄纪录片的经历,让吕乐具有其它第五代导演所不具有的深度观察现实、捕捉真实的能力。吕乐的与众不同,也能从他的另一段求学经历中找到答案——因为《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这部电影获得巴黎“人类学电影”大奖)受到了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真实电影的创始人让·鲁什(Jean Rouch)的高度赞赏,从而有机会前往法国求学;我相信这段异国求学的经历给吕乐造成了深重的影响,从而帮助他清洗掉了时代加在他身上的束缚,这是诸如张艺谋和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终身所摆脱不掉的深重包袱。

第五代导演群体对现实生活感知的无力——我们是否要将其归诸于那场运动呢?从而导致于其间长大的他们普遍丧失了捕捉日常生活真实的能力——在张艺谋、陈凯歌与田壮壮三位代表导演身上表现地最为明显。比如他们都喜欢改编小说,而不是讲原创故事;喜欢构建民族寓言,希望从历史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答案。这样也就使得他们几乎从未讲述过当下中国人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而这种缺失的社会关注与情感描摹自然交到了第六代导演们手上:代表影人是贾樟柯和娄烨。

《赵先生》1998

从法国归来的吕乐与张艺谋合作,接连指导了《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三部电影的摄影工作,摄影风格一改早年表现主义的风格(《红象》《猎场札撒》),转而追求一种生活化的随意性,让摄影机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并运用自然光。《有话好好说》作为张艺谋电影生涯中的异类,看起来一定不像是他的作品。这种诡异性似乎能在吕乐身上找到答案,因为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很可能是摄影师吕乐、编剧述平和演员姜文三者合作的作品,而很少有张艺谋什么事情。在这部作品中,吕乐将镜头的变换使用到达极致,呈现出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锐感。

也正是从这时起,吕乐开始了执导工作,正式成为一位导演,将自己在西方学到的先进技术与先锋理念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赵先生》(1998)中对日常生活情感的真实捕捉,远不是第五代的导演能够做到的,电影里的婚外情因为拍得实在太真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虽然电影最后获得了洛迦诺电影节最佳影片的奖项,也难逃“被禁”的命运。《美人草》(2006)作为《找到你》之前吕乐唯一公映的作品,讲述的是革命年代的爱情故事,这也是第五代作品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但吕乐从真实环境中真实个体(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切入,比张艺谋与陈凯歌只能从重构环境入手的思路显然高明许多。

还有《小说》(2006)中虚构与纪实轮转出的美妙游戏,以及演员的即兴表演所展现的真实感,已经逾越了第六代关注时代与情感的创作;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电影的影像真实达到了何种程度,不妨去看看《小说》中王彤的表演,你肯定会被惊艳到。甚至在《山乡书记》(2006)这样一部主旋律式命题作品中,吕乐也能进行有趣的实验:结尾饰演记者的演员徐帆登场采访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书记,将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采访并峙于一起碰撞出意义,实在让人惊讶。

《小说》2007

所以,我们看看作为职业摄影师的吕乐在转型当导演后拍摄了哪些作品吧:《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一部带着人类学性质纪录片;《赵先生》,一部探讨婚姻情感的文艺禁片;《小说》,打破虚构与纪实界限的实验杰作;《美人草》,典型的第五代文革题材爱情剧情片;《山乡书记》,标准的主旋律电影,又带点实验;《十三颗泡桐》,残酷青春题材电影,《一维》,真人仿皮影戏式的动画短片;《找到你》,女性主义的商业类型片……

论题材之广泛,风格之多元,思路之诡异,试问哪位大陆导演可相比拟。甚至在我看来,代表大陆迄今为止电影最高水平的不是张艺谋,也不是贾樟柯;而是吕乐和章明,吕乐又是两位中更被忽视的那位。吕乐和章明不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吗?比如都游离于自己的圈子,很少被资本裹挟,潜心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但又不介意拍摄命题作品。按上电影学院的年代划分,吕乐与张艺谋同级,当然算第五代,但按开始导演的时间划分,他又算得上第六代(1998年第一部剧情长片)。

事实是,吕乐既不属于第五代,也不属于第六代,他远远超越了两者。 他的身上有像阿巴斯那样进行影像本体论意义上反思的艺术高度(《小说》),在让演员即兴表演的先进理念上与那位同样被忽视的日本导演诹访敦彦(《现代离婚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在通过演员表演来获致真实感的创作理念上又与德国“柏林电影学派”的导演们走在了一起(安姬拉•夏娜莱克、玛伦•阿德等)……这些导演走在当今电影艺术探索的最前沿,吕乐是其中一份子。作为观众的我们,怎么还能让这位导演在我们面前悄然走过的同时,毫不知悉呢?

 2 ) 中国式母亲的N重困境

前几天沙姜看了一部提前点映的国产电影——《找到你》,没有啥男欢女爱的玛丽苏情节,而是实实在在聚焦现实主义女性题材

此片入围了今年的上海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两位主演姚晨、马伊琍亦凭其获影后提名,可惜最后惜败《塔杜萨克女孩》主演伊莎贝拉·布莱斯。【坦白说,姚、马二人的演绎虽不至出戏,但也谈不上出彩,此次惜败“实至名归”🙃】

影片借一场绑架案串联了两位来自不同阶级的母亲的人生故事,探讨母亲这个角色所面临的人生困境。

未婚未育的沙姜看得瑟瑟发抖,涕泪纵横。忍不住想写一点关于母职的探讨,和大家一起分享。

女人,不容易啊。


以下略有剧透,下划请注意!

(不过本片悬疑氛围不浓,个人以为剧透并不影响观影)

姚晨扮演的李捷是一名离婚诉讼律师,而她自己也正处于离婚进行时,要和前夫争夺女儿多多的抚养权。

作为单身母亲的李捷很难在繁忙的工作中兼顾对女儿的照顾,无奈之下只能将育儿工作外包给马伊琍扮演的保姆孙芳。

不料,李捷有一天下班,突然发现孙芳和女儿毫无预兆地消失了。而在追寻孙芳和女儿的下落过程中,李捷渐渐从和孙芳原先一起陪酒的女同事、和她同乡的早餐店老板娘等人口中,拼凑出了孙芳悲惨的一生。

原来,孙芳离开贫困缺水的农村外出打工,本想结婚生子,过安稳的日子。没想到丈夫新婚之夜就家暴,还酗酒滥赌。

她生下的孩子患有先天重疾,必须要换肝才能活下来。丈夫重男轻女,不肯浪费钱治病,孙芳只能四处借钱筹医药费,陪酒卖身,什么活都愿意干。

但因为床位紧张,孙芳迟迟交不上医药费。最后任其下跪哀求,她的女儿珠珠还是被带离床位,强制出院。而后在一个暴雨之夜,珠珠病情恶化来不及去医院,死在了孙芳的怀里。

痛失爱女,再加上为了给女儿治病欠债无数,在经历种种无助和打击之下,最终精神崩溃的孙芳,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影片的最后,孙芳把孩子还给了李捷,而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多多,芳芳阿姨爱你”。

不得不说,这个结尾,实在是太沉重了。

中产精英与农村保姆:性别、母职、阶级交织的多重困境

作为双女主之一,马伊琍扮演的孙芳在绑架案发生之前,看起来就是一个擅长带孩子、很听雇主话、性格唯唯诺诺的小保姆。

随着雇主李捷对其同事、同乡的探访,我们才看到了孙芳的另一面——一个可以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的、性格坚毅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难以逃脱悲剧命运的边缘人。

当初,孙芳的女儿珠珠因床位紧张且拖欠医药费被强制出院时,孙芳跪在地上哀求医生,一抬头看到,接替珠珠床位的正是李捷的女儿多多。

一扇门的两边,展现的正是两个阶级的鸿沟。

李捷代表的中产阶级,是可以负担将育儿工作外包出去的不菲费用的白领或精英。孙芳所代表的保姆群体,是一群因为多重角色——女性、母亲、流动人口——的交织面临不被看见、没有保障等困境的边缘群体

在真实生活中,传统观念对于保姆等家政工的歧视态度使得她们更容易遭受雇主不加克制的轻视性对待

此外,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就业,这种不稳定、保障差非正规就业,也使得家政工不受劳动法的保护,辞退补偿、休息、社会保险等保障,她们往往也都无法享有。

在影片里,雇主李捷作为更有权力的一方,她可以在出门前温情地往孙芳手上抹护手霜,把多多穿不了的新衣服送给孙芳的孩子,也可以在心情不好时拿孙芳当出气筒发泄情绪。

而无论是出气还是带有施舍意味的关怀,孙芳都只能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这种权力关系上的差异,很容易被精英阶层归功于自身奋斗后的成功,从而很难真正理解底层挣扎的人。

当然,底层的女性可能也理解不了中产阶级女性的生活选择。

正如影片中,孙芳曾经问李捷:

他打你吗?
谁?
多多爸爸。
那倒不至于。
那为啥离婚?
我们现在这样不是也挺好的。

孙芳很难理解,如果不是家暴为什么要离婚,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她甚至对着李捷发出了“你不配当妈”的质疑。

她可能更没办法理解,女性也可以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

如果只从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出发,她们注定难以理解彼此,但母亲的共同身份把她们联结在了一起。她们都是敢于主动结束婚姻的人,她们也都想当好妈妈,想给孩子(她们所认为的)最好的生活。

可以说,李捷是在寻访孩子的这两天里慢慢理解了母亲这个身份的复杂性,得以真正地对处于不同境遇的母亲产生共情。

她也开始理解了朱敏。

职场妈妈与全职妈妈:“丧偶式育儿”模式下的共同困境

朱敏是影片中除了李捷和孙芳之外的另一位妈妈。

她原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全职主妇,为了婚姻与孩子付出一切。丈夫出轨后,二人离婚,但朱敏因为经济能力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处于弱势。

李捷作为其丈夫的辩护律师,面对朱敏女士同为母亲的苦苦哀求,她带着浓浓的优越感如此回应:

我之所以拼命工作,就是为了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和你一样失去话语权。

但后来,寻找孩子的两天经历让李捷改变了想法和立场。

对着孩子,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觉得自己不配当一个母亲。 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但事实却是,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 我曾经质疑过朱敏女士的选择,正如我从未了解过我的保姆。我们三个妈妈处在不同的境遇,活在各自的难题中。朱敏女士对家庭的付出有目共睹,但她换来的却是丧失一切,甚至是在法庭上争夺孩子的竞争力。 作为一名律师,我知道我永远不能让所有人觉得这是公平的。但作为一名母亲,我知道我现在不应该做什么。在此,我请审判长充分考虑本人的意见,将孩子的抚养权改判给朱敏女士。

李捷总结陈词后霸气离场,留下一脸懵逼的当事人,即朱敏女士的丈夫。这段戏若从律师专业性角度来看,是真的有点尬。

但影片试图传达的那种母亲被苛责、不被理解的情感还是很能引起共鸣的。无论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她们作为母亲、作为一个女性所面临的人生困境是共通的。

全职妈妈为家庭免费分享了劳动价值,甚至为此失去了财富积累和事业发展的机会,但这种隐形的付出却很难得到社会和家人的理解和认可

职场妈妈们要面临的舆论环境也并不乐观。孩子丢失时,李捷去报警,警察问她:“为什么才报警,白天干嘛去了?”李捷震惊又无奈地回复“在上班”时的表情看得让人着实难受。

但凡舆论环境对女性稍微友好一点,就应该不会有人问出这种问题吧🙃

唉难啊,怎么做都好难。但还有更难的。

李捷和朱敏都希望离婚后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可是,从不合适的婚姻中逃出来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成为单亲妈妈以后怎么生活呢?

界面《身陷“时间贫困”| 单亲妈妈成职场隐形难民》一文中曾有统计,在2000万的中国单亲家庭里,近九成单亲母亲为子女抚养主要承担者。因离婚后大部分家庭财产仍由男性掌握,女性多净身出户。

因而当法院所判最低标准抚养费仅够孩子吃饭时,处于就业竞争和经济收益弱势一方的单身妈妈,还需面临封闭狭窄的生活空间和社会偏见的压力,生存难度真的是hard模式。

想知道,朱敏女士就算要到了孩子的抚养权,没有经济能力的她今后打算怎么抚养孩子?

而李捷呢,经此一事,她还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保姆吗?她会不会需要更努力地工作,然后雇两个保姆,一个照顾孩子,一个监督辅助?又或者,她会辞职吗?她要怎么平衡家庭和事业?

这些影片没有展示的,也正是现实生活中女性会面临的真实困境。

爸爸在哪儿:早该打破传统性别分工模式

所以,爸爸们在哪儿呢?

影片里,多多和她爸爸好像一次同框都没有。

李捷带着孩子去医院打针时,护士问“孩子爸爸在哪?”争抚养权时,多多爸爸说“孩子之前都是我妈在带,我妈离不开多多,条件随便你提,抚养权归我”。孩子丢了以后,他最大的戏份就是情绪失控摔杯子,然后抱着同样情绪失控的多多奶奶指责李捷。

珠珠的爸爸更吓人,酗酒嗜赌还家暴,重男轻女,毫不犹豫地放弃对生病女儿的治疗,“这孩子从住院开始就没见她爸爸来过”。甚至当孙芳提出离婚时,他还要勒索精神损失费。

而片中男性角色的失职,实际上正是现实家庭男性缺席的映照。

当社会默认育儿任务是女性应当承担时,无论是在婚姻中的妈妈,还是逃脱了婚姻牢笼的妈妈,生活都很艰难。

综艺节目总喜欢用爸爸(男人)们笨拙生疏的育儿表现当做戏剧冲突吸引观众,每一丝温柔、细心的情感流露都会被无限放大、煽情。可等待妈妈们的却是苛刻的标准,用每一次放大的失误评判她们是否称职。

可是养育孩子,尤其是母乳期过后的育儿工作,真的有性别属性吗?家庭-事业平衡是女性独有的困境吗?

孙芳的情人曾经问过她,“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孩子就是一个无底洞,你再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一个头啊?你就不为你自己想想吗?”

她那时没有回答,等到影片的最后,我们才看到了她的答案:

有时候,真的想过撒手不管了,但就是松不开这个手。

沙姜看到这里哭得不能自已,但无意再着笔赘述母爱的力量。

只是有点好奇,为什么在这时,爸爸们能放手呢?

这么问其实也并不是想苛责爸爸们,毕竟世道艰难,养育一个孩子成本和工作量有多大,大家心里也有数。但爸爸们确实可以对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有更多的反思。【友情附赠链接→父亲节:你不用做“顶梁柱”,但请做平等的伴侣


回到《找到你》,沙姜很庆幸这部影片最后没有落入歌颂母爱的俗套。虽然通片看似都在讲母爱,片尾却借李捷之口点破一切无非个人选择,结婚生子本来就不是女性的必选项。

我甚至觉得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的。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不过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 最要感激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

总体而言,这部影片配乐有些刻意煽情,剧本套路化。不过现如今,真正关注现代女性生活状态、探讨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的片子确实太少了,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

影片据称暑期上映,沙姜觉得可以二刷,希望到时候能有机会跟北京的小伙伴约一发~

图片来源:豆瓣;动图截自官方预告片

文| 沙姜

 3 ) 妈妈二字的重量

母爱是神圣的,正是因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得母亲这个身份被俗世量化。在一个女人没当母亲之前,她对这个身份的想象一部分来源于体验,一部分来源于文学作品,总体是浪漫化的。在怀胎十月时,大部分的准妈妈摸着肚皮为胎宝宝做胎教,眼里浮现的是医院宣传栏上娇嫩的婴儿图片,耳朵里飘荡的是臆想的娇嫩童声,心中想的是对下一代无限的期许和憧憬。大家在日历上标记产检的时间,忙着在网上挑选各种婴儿物品,而生活的残酷往往在生产之后才拉开序幕。

‘生还是升?’很久以前我就在杂志上看见过这个话题,当然,放在今天它也毫不过时。三十年前,上一辈女性还可以带着孩子上班,孩子放在单位托儿所,休息时跑去奶孩子,下班时,带着孩子一起回家,忙忙碌碌也就过去了,等到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最难的那几年就熬过来了。可是在如今的生活节奏下,不可能把孩子带着去上班,一个女人仅凭自己想兼顾事业和家庭,真的很难。

影片一开始,剧情就紧紧揪住了我的心。孩子被保姆抱走了,这足以摧毁任何一个母亲!今天,某商场孩子被抢的消息上了微博,孩子的安全一直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孩子不见的事情我也遇到过。修完产假时,我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不上班,没钱养孩子,上班,又没人带孩子。折中的办法只能请保姆,把工作先保着,熬个两年等孩子上幼儿园。我找了家知名连锁家政公司,阿姨的工资底薪四千五,一周休一天,只带白天,只管孩子不做家务。阿姨姓邓,长的白白净净,说话轻言细语,体检结果没问题,带孩子也很有一套。就像电影里的李捷看到孙芳唱着歌哄睡孩子,脸上露出一个放松的微笑。邓阿姨来我家一个月之后,我同样露出了放松的微笑。有了孩子后,每天中午赶着回家喂奶哄睡觉,完了再忙忙碌碌再赶回医院,根本没时间午睡。心情放松了,某天中午我就在书房睡了一会儿。结果闹钟还没响,我就先醒了,爷爷在天台上抽烟,邓阿姨和孩子却不在家里。签合同时,我就给邓阿姨再三强调,不能单独带着孩子出门,出门遛弯必须和爷爷一起。我连忙打邓阿姨电话,电话无人接听,再接着打,电话那头冰冷的女声说着‘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一瞬间,我从心里冷到骨头缝儿里,脑袋一片空白,光着脚从十几楼跑下去,冲到小区里平常孩子常去玩的地方,却空荡荡看不见人影。我当时的反应和电影里的李捷一样,疯子般大声喊着孩子小名,一边报警一边满小区里寻找,最后在小区外的十字路口找到了邓阿姨。抱过孩子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全世界都在我怀里,别的东西再也不重要。

我没追究邓阿姨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她辞职了,我不敢再找保姆,这一场虚惊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影片中李捷的痛苦和恐惧,我完全感同身受。很多时候,也许你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许你做了该做的一切,但厄运来临时,你还是会自责、愧疚,否定自己的一切,把所有的错误都揽在自己身上。你引以为豪的事业,你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你的生活方式……这些全部会变成射向自己的利剑。你变成了天底下最大的罪人,除了孩子,再没任何人任何事能够救赎你。除了本能的寻找,没有别的办法可选,没有别的道路可走,这是一个母亲灵魂中的烙印,这是命运。

影片的节奏把控得很好,镜头冷静地抽丝剥茧,把事件慢慢展现在观众眼前。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往日的温情表象被撕开,更多的伤痛血淋淋地剥离在眼前。影片中,警察在李家布下监听设备,李捷麻木地拿着脏杯子去倒水,前夫要帮忙,她倔强地拒绝了。碎玻璃在地板上绽放,她蹲在地上捡玻璃渣,麻木地神情,机械地动作。在极度的伤痛之下,机械性地劳作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偷孩子的女人有一个急需肝移植的女儿,面对孩子可能遭遇的不测,把自己当做罪人的母亲,因为恐惧而变得愤怒的父亲,演员的内心戏到位而真实。冰箱打开的那一瞬间,我的心脏都缩紧了,有些不敢看银幕。李捷说‘不是多多’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可是这口气还没来得及舒展,那个小小的蜷缩的红色身影猝不及防地出现在镜头下,心脏开始阵阵钝痛。

李捷和孙芳这两个角色是对立的,一个是孩子母亲,一个是偷孩子的坏保姆。可是影片放了一半之后,你会觉得剥开社会身份,她们两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一样。首先,她们都是母亲,两人都有一个女儿,一个努力为孩子打拼,一个为孩子奉献了一切;其次,她们都是单独带着孩子过活,一个是离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一个是被抛弃,是无奈之下的挣扎;最后,她们都想留下自己的孩子,一个向命运恳求,一个和前夫争夺抚养权。剧情的设定,让冲突变得更加明显。一个受尽磨烂的女人,走投无路之后想要报复,她高举的刀叉对准的却是另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伤害的是另一个母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而这种悲哀恰恰是现实的缩影。

如果说李捷的痛是晴天一声霹雳,噼里啪啦把人震晕;孙芳的痛就是钝刀子割肉,一寸一寸地绝望把人溺亡。李捷在处理抚养抚养权争夺案时,面对原告朱敏的苦苦哀求,她对这个失去一切的女人说,‘正因为我选择了工作,所以我才有选择的权利’。作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业界有名的大状,李捷有骄傲,有勇有谋,工作带给她的不仅是金钱和地位,更多的是在生活中主动选择的权利。婚姻不顺,她可以果断的离婚,她有争夺孩子抚养权的筹码和能力,职业女性虽然在生活中打落牙齿和血吞,但是咬一咬牙也能够重头再来,生活虽然有苦涩和无奈,但还是有条路可以披荆斩棘地走下去。马伊琍饰演的孙芳,是一个贫寒的农村妇女。从影片开始到结尾,她的原生家庭一次没有出镜,一次也没有被提及,可以想象,她的原生家庭也许比她和酒鬼的家庭更加不堪。对于没有家庭,没有学历,没有美貌的普通农村妇女,嫁人也许是她们唯一的出路,没有筹码,结婚这件事靠运气的成分更大,孙芳却没有岁月静好的好运气。新婚之夜的殴打,孕期额头上的淤青,都暗示了生孩子只会让她的苦难加倍。孙芳再勤劳,再能吃苦,当服务员当保姆,卖血买肾,也凑不够女儿的医药费;她再能低头,再能豁出去,夜场里卖酒的收入也填不满无底洞。真正的苦难不是危机和阻碍,而是在生活上没有选择的权利,是无路可走。

马伊琍跪在雨水中痛哭的那一幕让我流下了眼泪。瓢泼的大雨,一把撑不住的破伞,找不到地方的120,街上汽车疾驰,她不停招手,却没有一辆车停下来,怀里的孩子已经气息渐冷。这场戏,让人跟着一起发冷。偌大的世界,却只有一个孙芳,柔弱的母亲,却还要护着自己的孩子,她们母女都是被世界抛弃的人。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抱着孩子悲悸的母亲,而是一头舔舐死去幼崽的雌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一个人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失去,信念全部坍塌时,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她,她会变成一个最可怕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同时存在着善念和恶意,一个是道德,一个是本能驱动,大部分时候由理智协调着这一切。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如果一个小孩子因为犯错,老师取消了他的糖果份例,他看到其他小朋友享用着美味糖果,心里会嫉妒,会想着让老师也来没收掉其他人的糖果。他自己没得吃,就希望大家都不要吃,这样才能心理平衡。成年人中间,自己被扣了工资就希望同事也同样被扣,股市失利看到别人炒股赚钱眼红不岔,这样的人大有所在。但这种恶念只是一股短暂的情绪,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下,每个人都会权衡利弊。李捷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幸福会刺痛别人的眼。当医生的爸爸联系好床位,护士长亲自送到床旁,多多被妈妈抱着放在病床上,身上盖着暖和的小毯子接受治疗,她的小脸上还带着笑,看起来拥有了世界上的一切美好。这个床位在几分钟前还是另一个孩子的,那个瘦小的病孩子被爸爸抛弃,她的妈妈交不出住院费,被迫出院。当孙芳坐在走廊地板上看着病房内其乐融融,想起自己命不久矣的女儿,她心里怎么可能不恨,一样的孩子,命运却是天壤之别,凭什么她的孩子就要受那么苦遭那么多罪?如果那一瞥只是隐约的一个念头,等到珠珠夭折后,这个恶念开始发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一切都有预谋,一切都是算计。孩子被摔,换保姆,联系买家,取得主家信任,孙芳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报复计划。马伊琍的演技有突破,她把一个隐忍的别有心肠的保姆饰演得入木三分。初进李家,主动唱着童谣哄住哭闹不止的宝宝,让原本不信任她的李捷留下了她。早晨鲜榨的果汁,鞋架上整齐的拖鞋,破损脚后跟上的创可贴,她不是简单地照顾孩子,而是渗透性的提供一切服务。李捷的戒心消失了,在她心里,孙芳是和她统一战线的盟友,从涂护手霜的那个细节可以看出她把孙芳已经看作了家人。于有心算无心,李捷可能从没想过,这么一个老实巴交,话少眼勤的阿姨会拐走她的女儿。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敬重的上司教过我一个道理。有次部门搞团建,要接待几位过来视察工作的外国上司。我们从萧山的工业园打车到西湖的楼外楼,司机故意绕路,最后的打车费用高出往日很多。我气愤地要和司机理论,上司却拉住了我。下车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李啊,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对那些收入不如你的人,要尽量大方一点,不要太计较了。”我一头懵懂。他笑了笑, “对一个生活优越的人释放善意,只是锦上添花;对一个生活不易的人释放善意,才是真正的风度。”时间一长,我才领略到上司未说的深意。对一个处境艰难的人,有时候无意之中的一句话,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对他的影响却超出想象。和善地对待遇到的每个人,有时候不过是几句好听的话,却能避免掉很多麻烦。李捷在护工的讲述下,回想起病房的那一幕,也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孙芳和李捷的人生建立起联系,让她的生活变得天翻地覆。

善和恶就像光和影,总是相依相伴。孙芳保留了最后一丝善意。海边的那一幕,她抱着多多脱出而出的名字却是珠珠。她的目的虽然不纯,但在朝夕相处的照料之中,我相信她对多多产生了感情,对女儿的爱不由自主地移情了。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有着同样可爱的笑容和娇嫩的嗓音,如果不是完全的铁石心肠,一个有孩子的女人很难下手,她终究是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一关,成不了完完全全的恶人。

看到最后,我还是为孙芳深深惋惜。她的命运是随波逐流的,自己能主宰的时候太少太少,如果她选择放开手,有一个深爱她的男人,开始一段新生活并不难。只要肯放手,只要肯忘却,她的生活也是能够好起来的,她放弃了自己的生活选择对孩子负责,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是最深沉的母爱,可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如何一步步滑入了命运的泥沼。看电影的时候几度流出眼泪,我却希望世上少几个孙芳。母爱是本能,是女人的身体中的神性,是自发的牺牲,不应该是舆论的压力,不应该成为女人的束缚。什么是合格的好妈妈?什么是不合格的妈妈?放弃工作选择做全职妈妈的朱敏在争夺孩子抚养权失利的时候选择开煤气自杀,选择努力工作无奈之下把孩子交给保姆看护导致孩子被拐走的李婕,她们是合格的好妈妈吗?朱敏处在鄙视链的下游,如此不思进取,连抚养孩子的资格都没有。李婕只顾工作,把孩子丢给保姆,出了这样的事,已然是个罪人。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孙芳,却是个‘无能’的母亲,面对珠珠,她不会认为自己是合格的妈妈。似乎怎样做,都是错。到底是谁的错呢?女人,你的性别就是枷锁,请在为孩子奉献的时候也想想自己,在如何选择都缺憾的现实里,只有自己的生活健康有序,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如果电影后半段中孙芳的那股狠劲能放在孕前,是不是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本片的完成度比较高,剧情跌宕起伏,人物角色丰满。影片中的三个妈妈,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三个女性覆盖了大部分女性群体:富贵人家的家庭主妇、打拼事业的职业女性、勤劳隐忍的农村妇女,三个女性的婚姻都在艰难中触礁,三个女性都在为孩子挣扎,我没有看到美满的幸运儿。很多时候,真正要看清一个男人,不是在婚后,而是在生了孩子之后。可是等生了孩子之后,做任何决定都有伤害,再干练的女人面临抉择时也会左右为难。妈妈两个字,不仅仅意味着甜蜜,更多时候它意味着你从此要打一场疲乏的无法换场的战役。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下,妈妈两个字的重量超乎你的想象。每个女性都值得看看这部电影,剥开母爱的神圣外衣,电影里的妈妈们挣扎着求生,揭示了女性在母爱和生活夹缝中的艰难处境。真希望有一天,丧偶式育儿越来越少,变成非主流,但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还需要女性们的不断反思和努力。像《找到你》这样的女性电影,可以多来几部。

 4 ) 为你孤苦的心再添一分萧索

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


《找到你》这个片子,在女性观众看来,劲道可能不亚于白血病患者看药神。

和以往电影比较不一样的是,这是一位直男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虽然吕乐的老搭档冯小刚担任电影监制,但这个片子没有冯导惯于物化女性的恶臭,而是努力站在女性立场,挖掘现代女性的生存难题。

在我看来,女性的难题就是身体素质差+社会地位低,不好挣钱,没法通过努力奋斗改善生活的难题。

结尾我从影院前排离场,一眼回望,满厅全年龄段的女人,没有不哭的。

以下内容有剧透,尽量不影响观影体验。

开场,姚晨披头散发,孩子已经丢了,狂翻垃圾桶,引发悬念。在警局里,警察问她怎么这么久才报警,她嗫嚅着“白天上班”,被好一通训斥。

而就在一天前,她还春风得意,作为一名知名律师,刚给人打赢离婚官司。原告女方为带孩子而辞职当了全职妈妈,男方被告是个大老板但婚内出轨,姚晨作为被告律师帮男的抢孩子,振振有词“带孩子需要经济基础”,女方孕期发现男方出轨去看心理医生,这些“精神问题”都成了原告被攻讦的依据。

晚上觥筹交错,被告老板很露骨且下贱地垂涎姚晨美色,摸腿灌酒齐上,忍无可忍从头再忍。

——以上,是一个大城市里的中产女性角色。

拼命工作,为了自己在人生的各个岔口能有选择余地。然而即使她使尽浑身解数,成就也就那么高了,终究比不上大老板。她有资本,但十分有限,孩子丢时对方张口要50万,她只有28万4千块。

回到家一肚子污糟无人可诉,孩子把鼻涕往保姆身上蹭,甚至跟亲妈不熟。保姆也鄙视她:你不配当孩子妈。

前夫是医生,受过教育,但一样顶不上用场。你跟他谈自我实现,他反问你“你还像个女人吗?”可能全国的战狼纯爷们儿都一个毛病,表面上业务水平过硬,但不知道什么叫人。

等到孩子丢了,镜头进入另一段人生,是马伊琍所饰演的保姆、农村妇女的人生。

农村女性的困难是更加肉体层面的困难,或者说,是遑论人性,连保持人形都很困难。

首先是嫁给游手好闲的底层农民,结婚当天就被暴打一顿,之后挨揍和贫穷,就是她的人生主旋律。演员从衬衫里支棱出来的胳膊肘,像骷髅一样触目惊心。

无法离婚,怀着孕也要干活,依然被打,心里头盼着:“等孩子出来就好了。”

然而孩子出来又能怎么样呢?

如果说有区别,只是负担更重了,更加滑落深渊而已。

她孩子生病,交不上钱,被推出病房,之后死在雨夜里。自始至终,男人没出现过。

空出来的病床,推进去的正是姚晨的孩子——仇恨就由此而来。从女人的痛,变成阶级对立的痛。

病友都说她倒霉——但活人哪能没有生老病死?只要农妇的贫穷一日不可摆脱,这无钱治病的苦海就是命,从无幸理。

马伊琍蓄意接近姚晨,来到仇家身边做保姆,日日受噬心之苦,竟也对姚晨母女产生了一分真情。

片中最温暖一刻,是两个女人带孩子去看海。

男人不懂女人为什么过不了孩子那一关,但女人彼此懂得,这懂得就让她们跨越阶级,产生了女人之间的义气。

这义气从古至今,从《延禧攻略》到《找到你》,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之处。而男人的无情也在于此:他们嘴里对娘炮喊打喊杀,骨子里对老婆没半点儿仗义。

这一刻偶尔的甜,呼应片尾姚晨的哭悔:“我不知道你有这么难”,让海浪声都催人泪下。

把事情推入绝境的是马伊琍前夫:要离婚,要钱,还要脱裤子。

女人之弱此时体现在最本质层面的弱:论力量,打不过。

烂人逼迫好人,无赖靠其无赖越过底线。同为底层,狗也能欺负兔子。

——若兔子急了,除了同归于尽玉石俱焚,又当如何?

这一疑问,是所有观众看片之后,一点同为底层兔子的戚然。在那些厉害了我的一切都无法分担甚至助长了各个阶层的女性困境之后,影片中的女人毅然选择不割舍那种代价过于高昂的生命体验:坚决不放弃孩子。但尚未婚育的观众如我,活着已经很难,只要生个孩子,人均收入立刻跌落社会底层,哪怕生命因此不完整,我也实在是不敢再有过于奢侈的企盼了。

 5 ) 只想说一点,结尾法庭独白是个错误,孩子的抚养权不该给朱敏

影片整体感觉不错,3个母亲不一样的故事结结实实的反映出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本来想打5分,可是结尾法庭的那段真的很减分。

结尾法庭那段,李捷一直在强调母亲怎么样怎么样。可是母亲伟大,难道父亲就差了吗?朱敏的丈夫全片只有在饭局的时候有对白有表现,其他没有展现。就那段饭局戏,就能判断这个父亲是不及格的啦?

我们再来说朱敏这个人,因为没有得到抚养权,就去自杀。可以看出心理承受能力极差而且极度自私。现在你只是没有了抚养权,你不是没了这个孩子。你去自杀,你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离婚不算什么,他还是有爸爸有妈妈,只是爸妈不在一起。没有抚养权没有什么,对孩子来说,只是妈妈长期不在身边,可是,他还是有妈妈的啊。他还是可以得到妈妈的爱的啊。你去自杀,孩子没有了妈妈,孩子失去了妈妈,你说你爱孩子?你只是不能失去孩子吧。

朱敏,没有工作,自杀救回来之后,更是毁了容,这样一个女人,在现实当中,养活自己都是一个问题,她怎么养孩子??谁会请一个4年没有工作还毁容的女人到自己公司上班?可能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如果真的爱孩子,朱敏应该主动放弃,因为孩子跟着朱敏,真的很辛苦。不仅朱敏辛苦,孩子更苦。

爱他,不是说把他带在身边才是爱。为了他好,放弃他,才是真正的大爱。。

 6 ) 这大概是国内唯一一部反母性的女性电影

文/生鱼片

去年的一部独立文艺电影《嘉年华》让儿童性侵与青少年性教育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影片还展现了国产片里少有的社会底层女性群像。而在今年,又有一部描绘国内女性生存现状的都市电影上映了,那就是吕乐导演的最新作品《找到你》。

乍看剧情简介,我会觉得这大概是一部类似《亲爱的》那种关于寻找孩子的故事。中产职业女性李捷(姚晨饰)正在和老公打离婚官司,同时她家里雇着一位外地来打工的保姆(马伊琍饰)来照看自己两岁多的女儿多多,有一天回家她发现孩子和保姆都失踪了,于是开始了寻找孩子的焦灼旅程。

而看完电影的我惊喜地发现,这部看似剧情和情感都容易落入俗套的国产影片,却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却同为母亲身份的女性生存困境,甚至还表达了对母职和母爱的反思,不得不说是国产片中少见的主题。

多元的女性群像与缺席的男性

《找到你》虽然围绕孩子展开,片中两位女性因为孩子而产生联系,而这两位母亲都在为着自己的孩子奔波、甚至崩溃,片中一个男性还说了一句“怎么都跟孩子过不去”,但实际上整部片的重心并不像《亲爱的》那样是关于孩子本身,而在于女性。

身处社会中上层阶级的李捷,拥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和我们现代社会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一样,有属于自己的事业,生活中独立自主,工作中强势主动,就连上法庭和老公打个离婚官司对她来说好像也是小菜一碟。然而她一旦选择了生育,难题就来了。她选择了努力工作而非当个家庭主妇照顾孩子,因此只能选择让一个陌生人来照顾自己的孩子,也就带来了安全隐患。

而身处社会底层的孙芳,她更加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人生。她离开老家进城打工,住在偏远的城郊,找了个男人结婚,虽然在新婚当晚就被家暴,但她别无选择。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后,去别人家里做保姆带别人的孩子。

除了这两位主角外,电影中还有不少女性形象。比如李捷在工作中遇到的朱敏,一个选择放弃工作去做全职家庭主妇的母亲,在与前夫争夺抚养权时明显处于下风,却得不到同为女性的李捷的感同身受。

而在孙芳之前工作的夜总会,和孙芳相似的底层女性也不在少数,她们用身体挣钱,却也奢望着在这样的生活里找到一丝慰藉甚至真爱。至于孙芳的那个同乡,她的处境其实可能和孙芳也差不多,只不过她生了个健康的男孩,因此她的人生才不会像孙芳那样悲剧。

在这部电影中,男性或者父亲的角色是缺席或者失语的。李捷的丈夫是个妈宝,连争夺抚养权都由他母亲来主导;而孙芳的丈夫则是一个家暴男,把女性当做生育机器,生出来的是不健康的女孩便撒手不管。片中唯有混混这个男性角色似乎还有一些真情,但他对于孙芳为了孩子不要命地挣钱也是不理解的。

另外一些男性形象则是执法机关,他们代表着权力和真理,他们理应是帮助受害者的男性,然而在受害者报案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仍然是谴责受害女性:为什么白天不报案?工作?不是自己的孩子?丢了一点都不急是吗?

现代女性如何平衡母职与事业?

正如李捷在电影片尾的自白所说:“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

是的,现代女性需要自己去平衡事业与家庭,再优秀的职场女性都会被问及家庭问题,然而职场男性却很少被问及要如何平衡这两者,似乎这对男性来说是根本不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在抚养孩子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面对的社会期望完全不同,不尽职的母亲会被整个社会指责,而不尽职的父亲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他们只需要在综艺节目里陪着孩子做一些游戏,就可以被认为是“好爸爸”。

前段时间有个荒唐新闻说一个爸爸把自己孩子送错了幼儿园,舆论都在嘲笑这位爸爸,把这个新闻当成是茶余饭后的笑料。然而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位妈妈发生了这样的事,那么舆论又会是怎样的画面?恐怕这件新闻就不会成为笑料而变成全民控诉了。

李捷虽然没有生而不养,但她毕竟放弃了部分母职,专心投入事业,因此她对于孩子的关注是不够的,甚至也没有去正规的家政市场雇佣合格的保姆来照看自己的孩子,直到她失去了孩子才发现自己的疏忽。

现代女性被要求平衡母职和事业,而很多论调也在告诉女性:你可以平衡这两者。但事实上,这种平衡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因为这两者都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因此总有取舍。而不管女性选择了母职还是事业,没有哪种选择是一定高于另一种的。在片尾,朱敏得到了孩子抚养权,那么她以后必定要放弃母职,去工作才能抚养孩子,她的未来也必定将经历像李捷那样的困境。

但李捷所在的社会阶层起码有权利做出选择,而对于孙芳这样的底层女性来说,她的人生里不存在太多的选择。她问她的雇主李捷为何要离婚,是不是丈夫打她?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她想不通为何没有家暴也一定要离婚。她的人生里不存在“女性不一定要结婚生子”的选项,甚至逃离家暴的丈夫对她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母爱?还是反母爱?

我看不少电影评论里都在说此片展现了伟大的母爱,但事实上,我却认为《找到你》的本质是“反母爱”的。它通过两个身处不同社会地位的同为母亲身份的女性,反映了“母爱不是天生的”这一潜在的主题,打破了“女性一定要成为母亲才能完整”的社会期待和偏见。

李捷在片尾的自白中说:“我甚至觉得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是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不过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最要感激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

在这部片里,刚开始发现孩子丢了的李捷是慌乱、不知所措的,甚至当她意识到如果确定孩子丢了的话,她可能会在离婚官司中丢了抚养权,她选择了不报案,耽误了找孩子的时间。那时的她,与其说是“无条件的母爱”让她担心孩子的安危,她更像是把孩子当做自己打官司的筹码,担心输掉官司。

而寻找孩子的过程让李捷逐渐了解孙芳经历的人生,也让她开始反思,让她变得更成熟,让她能够去理解全职母亲的感受,让她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爱和关心,同时对社会上的其余女性也有更多的同理心。因此不是母爱让母亲更伟大,相反,是孩子带母亲成长。

生儿育女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对于女性来说格外如此。现代社会中,负责任的生育仍然是少数,更多是年轻的父母不负责任地将一个生命草率带到这世上,又或者生而不养,未尽到父母的责任,更没有对孩子的关心、教育和爱。

那么,如果你还未做好准备,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能够承担养育生命这么大的一个责任,请不要草率做决定。

 短评

天,上一部剧情如此抓人的国产电影是什么完全想不起来了。完全本土化的现实主义题材,新闻纪实式的拍摄手法,出色的运动镜头,双女主在表演上也是非常拼了,好像一切都对了。什么改编韩国剧本的痕迹也完全找不到丝毫,把当下都市婚姻问题、女性选择问题、阶级矛盾、人性善恶都一一展现

6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朱敏为了孩子放弃事业,她热爱孩子,却被说成是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孙芳为了孩子可以放弃器官、出卖身体、从事最卑微的职业。她战胜了一切,可是战胜不了贫穷。李捷经济优越,她本是最能给予孩子幸福的人,人们却说她不配做母亲。如果你努力工作,人们会说你不顾家;如果你全心照顾孩子,人们又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全职妈妈不是一个职业。你必须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还能赚钱,还要拥有巨额存款来应对疾病和困难,否则人们就会说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三位母亲热爱孩子,无私奉献,可没有任何一个人得到世人的肯定,反而是颠沛流离,惨绝人寰。这不是电影,这是许多中国妇女的真实写照。女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动选择了困难模式。她们明知道生活艰难,也仍然咬牙前行,以德报怨,奉献温柔、关怀和大爱。愿女性都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电视电影。演员其实挺糟糕的,在演一种状态,姚晨就是所谓是歇斯底里,看上去是失去孩子的痛;马伊琍分别是舞女、保姆、母亲,明明是一个人,但是三种状态没有层次推进,分裂得很。最可怕的是,未来会出现一堆吹嘘这种演技的。(上映后果然各种吹,结果金马并没入围

12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说实话我没看出来孙芳是马伊琍演的,太敬业了!跟平时生活里那么干练的她完全就是两个人。看完这部电影绝对会被马伊琍的演技圈粉。我还没想过做为一个母亲的责任,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女人这一辈子结婚、生子看似自然不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其不易吧!

15分钟前
  • 沈十六
  • 推荐

三星半,原来是有韩国原作基础?剧本性大于电影性。双女主是很容易拿奖的两种角色,用一个孩子绑架案的主线,串联出母爱和社会阶级的一体两面。常被歌颂的「母爱」这次被定义为女人对自己的个人选择所承担的后果。很少能看到拥有女性视角的国产电影了。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距离《今日说法》只差一个撒贝宁的距离。看到后半段已经渐渐对这个故事失去兴趣,尤其这还不是个原创故事,既想兼顾社会伦理,又想做成犯罪悬疑,结果只剩镜头机械地在两个女主间切来切去,几乎可以想象到导演(剪辑)为了平均两个女主的戏份(出镜时间)而抓耳挠腮的样子。

21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有时候真的想撒手不管了,但就是松不开这个手” 吴昊宸演的马伊琍男友,为女友的付出和无奈,做一个痴情的赔钱赔命货,演技更抢眼,看到戏路,下一个黄轩?

2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可以说是灾难级别的了,原本的韩版拍的已经够差了,这部还不及二分之一。故事没有悬疑紧张感,就已经跨掉了一半。在姚晨身上完全看不到一个母亲的形象,反倒像是在拿孩子做为道具歇斯底里的发泄演技,马伊琍这样电视剧咖的演技更不用提。最要命的一点是,电影没有电影感,那基本就完了。最后强行塞了一段当代独立女性宣言,但整部电影没有任何女权意识的表达,别再借此消费了好吗?

28分钟前
  • 后自愈
  • 很差

吕乐尚可的商业转型,欢迎收看《亲爱的》《药神》第三季——以找女儿勾勒社会乱象,更是找不同阶层女性之间镜像、矛盾与伤害的过程。虽说“类型化社会派”是华语市场目前最需要的炸子鸡,但本片还是比同类要差上一点。除了姚晨和马伊琍有力的表演外,陈旧的视听、捋不顺的逻辑疙瘩、过度煽情的配乐,多少存在点功利性的问题。

32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并未看过原版不好比较,电影最后的处理是有些道德绑架的意思。人生多不易,不能了解周遭的人的困苦难道就是一件错事?以此引发的惨剧为何会变成因果报应?P.S.只要瘦+高,永远可以成为套装+风衣背影杀手。

36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吹演技的麻烦省省,真的丝毫没有get到双女主的演技(或许对二位自身来说是种突破吧),明明是互呈镜像关系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放”,一个是“收”,但显然两位都只是展现出了最表层的那一面(咆哮+木讷),感觉可以给70分吧,更深的层次并没有看到。回到剧作上,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一整个事件的动机首先就太弱了,后面的那番大费周章就变得欠说服力,结尾的高潮戏处理得也很温吞。片名找到“你”,既是指女儿,也指在这途中逐渐拼凑出的孙芳,更是李捷内心的自我投射。作为一部多角度展现女性社会群像的片子,通过这种简单粗暴且符号化的方式展现男性在场的时刻,也是不太高明。尤其是几位女性不幸的根源几乎都是婚姻,而拯救不幸的手段都是母爱,其实说白了还是出自于男权视角下的片面刻画罢了。

38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两女主双双用力过猛,尤其姚晨,好几段异常尴尬。整体台词略作、矫枉过正,力量有余而动人不足,插叙的节奏讲故事挺好,但对于突如其来的丢三观轰炸毫无防备和波澜,当然也可能是我单身太久且不想要小孩,正合见面会上马伊琍老师对单身狗的那句嘲讽。

40分钟前
  • 張潛逸
  • 还行

相比马伊琍的孙芳,姚晨的李捷难度系数更高,但完成度实在太平庸了,姚晨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当不了贵妃,只能嫔了,认命吧...

4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诉求欲>诉求力,最后的朋友圈主题感想式旁白也几乎消灭了任性叙事积攒下来的一切高级感和丰富度,之于表达可谓焚琴煮鹤。尽管如此,还是被太多内地银幕上见所未见的细节打动,且此未见非彼未见,无关审查尤为可贵。论题材切入,眼界、价值都比《亲爱的》高;论“现实+类型”的商业摸索,完成度比《药神》低。最后,特地又去查了一遍:“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所以,说这就是女性主义的,根上没错儿,但高抬了电影,更高抬了我们所在的当下。

46分钟前
  • Ocap
  • 还行

仆人的创可贴交换主人的护肤乳,保姆的安眠曲交换雇主的婴儿服,律师的床铺交换农妇的床铺,穷人的女儿交换富人的女儿。这世上有残酷的生存法则,便有诡异的交换逻辑。你在医院里剥夺了我的生,我在冰箱里留下了你的死。你不知道拉开门迎接的是天使还是魔鬼,你也不知道你换来的天堂是不是别人的地狱。

4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主要看两个女主角的演技,尤其马伊琍,一脸饱经风霜的故事,连当陪酒女都够土味,确实惊艳,姚晨发挥也很稳,白衬衫钮扣少扣一扣,胸怀坦荡,职场御姐范儿,气场相当。剧作上,也就八点档婆媳剧的水准,好意思说韩国买的故事吗,缺乏说服力,哭,闹,煽,苦情,悲情,台词密集、直白,配乐太满,生怕别人看不懂,不停解释前因后果,所谓悬念几成鸡肋,另一方面很多细节又缺少铺垫,比如两个女性处境的成因,比如死掉的孩子放在冷柜(为复仇?还是舍不得埋葬?)……

5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牙尖嘴利的白骨精,孩子是她唯一的软肋;逆来顺受的小保姆,独自承受了丧女之痛…选角还是过于保守了,总在想如果两人角色倒置会怎样?身为女子没有一天是容易的:出生性别可能被嫌弃,孩童时期可能被拐卖,长大后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抉择,结婚后有被老公渣的风险,上了年纪可能成了别人眼中不讲道理的恶婆婆…看完没有流泪但心在滴血,电影的绝育效果好过杜蕾斯…

52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相比韩版增改不少 剧情和剪接都更生动 配乐太刻意煽情反而尴尬 但终于不是照抄翻拍 对女性生存的关注探讨是很突出的优点 几位女主演身为人母表现都很好 看得出来是走心了

55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7,不仅关于女性或母爱,其对阶层、医疗等各方面的提及,其实更有意味。所以,找到你,到底是想找到谁呢?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对女性的情绪挖掘得还是停留在表面,就是那种不断靠重大”acting moment”和耸动的镜头来调动观影者和表演者本人的情绪,更像是一个法制频道的加长电影电视剧。倒是片中所折射出对弱势人群的倾听以及数处对社会的映射更为可贵。除去姚晨和马伊琍,出场不多的“安陵容”也超棒啊o(╥﹏╥)o 【观影的时候衍生了一个奇妙的脑洞:李捷开着车对抱着女儿的孙芳说着“我们就这样挺好”,真的是一个(潜在的)姬片气息啊....】

1小时前
  • 基瑞尔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