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世界群像

记录片其它1972

主演:内详

导演:杜桑·哈那克

播放地址

 剧照

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1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2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3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4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5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6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13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14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15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16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17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18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19旧世界群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1:02

详细剧情

  捷克斯洛伐克1972年影像大师杜桑·哈那克执导的一部黑白纪录片,是其电影生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也是捷克电影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拍摄完成后,因其主题过于灰暗,关注乡村中命运悲惨、失去劳动力的老人,无法通过捷克电影局的审查。捷克文化部长、诗人Miroslav Valek出面挽救了该片,将其更名为《旧世界群像》而转移了审查的压力。  这部纪录片的灵感来自马汀马伦克拍摄的老年人物肖像摄影。看似奇特的人物常隐藏着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因为贫穷、自私、疾病或老迈而频频挣扎,却又同时对抗着这世界。

 长篇影评

 1 ) 孩子和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是我一生最爱的一部片子

迄今为止

孩子 告诉我 我想听

当我老了 你会照顾我吗

亲爱的妈妈 不用担心

你在炉子旁边抹眼泪

我亲爱的妈妈

我在餐桌上吃饭

我的女人在长凳上睡着了

我叫醒她

她亲吻了我三次

给她唱的葬歌

我说的是

我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喜欢你

那我什么时候

才会停止喜欢你呢

你什么时候厌倦我呢

没有你我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当我们尸骨在坟墓里的时候

生命里有什么呢

悲伤

除此之外 我想不到什么

什么是最重要的?

诚实的工作

与一切罪恶的想法绝缘

尊敬他人

尊敬上帝

穷人 富人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每个人都是要死的

我们能为世界做点什么呢

孩子和工作

生命力什么最有价值

工作

善良和爱是最重要的

可惜善良和爱越来越少了

一个没有爱的人

是不会对他人好的

她走了

她来了

木偶

生命嘎然而止

婴儿啼复又来

小鸟和灵魂会回来的

我的葬礼

要放这部片子

至《旧世界群像》

2018.12.13

 2 ) 老无所依

今年奥斯卡得奖的电影叫做《老无所依》,本来以为是描写关于老人家在晚年生活当中的惨况,进而批评自由主义在美国的生根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以及唤回第三世界国家对于拯救这些水深火热的人民的冲动和诉求。结果很可惜,相对于《旧世界群像》,这部电影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前者更真的是老无所依。

《旧世界群像》,1970左右的作品,发生在布拉格之春的后面,哈欠已经证明了可以是传染的,所以在第二波中很多的概念也都在各个国家当中传染,法国有很出名的1968,甚至现在一个很出名的衣服symbol“69”,其所希望展现出来的概念也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同一时间的中国也不落寞,在痛斥修正主义的不是的同时,一场席卷山乡的文化运动展开了,分析毛发动运动的动机是很复杂的,有不断革命论的说法,有民粹主义的导向,当然也有西方精神分析方面对于其幼年反叛生活的影响,更有人把曾经在北大图书馆的一段经历,作为其很多概念衍生和成熟的发生期,不过无可否认的一点,面对当时国外很多地方企图变色的外交现状来说,净化队伍,统一着装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而《旧世界群像》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结束以后,对于体制的再反思,整个片子贯穿于其中就是一个不断需要那些百岁老人回答的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是一辈子当中最为重要的,老维看了他们回答,很诧异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要“实现什么社会”,他们的回答很多都是说不清楚,说不上应该怎么回答之类,即使是有所说明,也是有一些很模糊的概念啊,例如爱啊,健康啊,居然还有人说是工作。老维同时诧异的地方也在于处于当时整整一个历史环境当中的这些捷克老人,在行将就木,回顾一生走过的路,似乎应该是最有发言权来总结此生的时候,居然仍旧弄不清很多问题的答案,姑且勿论这些人在一个宏大的理论底下,是否缺乏一个伟大精神的内在化,甚至对于一个人生似乎总是不断地被提问,不断地需要去找寻答案的问题,他们仍旧是失语的。莫可名状,无言以对,无话可说,难以启齿,所以的这些词语在这一刻都可以汇聚成为“失语”。

再回过头来看看范伟的《耳朵大有福》,就更加是一部中国板块下名而符实的老无所依,五五退休的老范,不断地在寻找一份工作去帮补老伴长期卧床的医药费,故事就在不断的各次选择工作的过程当中流浪,有因为年纪太大无法胜任的拖拉小车,也无那种为两餐可以甘愿低声下气的拭擦皮鞋,过去的老本行唱歌也终因中气不足而不得不放弃。

电影拍得很妙,有很多现实间观念的冲突,也抛弃了过去那种把什么困难都归咎为机会不平等,归咎为权利给剥夺的旧有论证模式,而是真的给予了机会让你证明,只是的确是能力低下,而无法胜任。社会上的确还是需要有人去唱响革命歌曲,也的确除了爱听周杰伦的人以外,还有很多的红色歌曲的受众,只是会唱的人太多了。

顺带说个经历,前天去学而优买书,有一张招聘的广告,招一位图书的整理员,具体的要求如下,第一,年26以上,第二,男性,第三,高中文凭。蓓蓓问我为何招聘条件如此奇怪。其实,中国招聘一直都是很有特色的,要么很多职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模棱两可,要么是框框条条,普通办公室文员都需要一大堆条件框范的,具体得不能再具体,最后只有一个人入选的荒唐。图书整理员的要求估计是因为男性,无须放产假,26以上,废弃了很多刚刚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轻狂和不成熟,高中文凭,不太高的专业文凭,不怕庙小留不住高僧。

回到《耳朵大有福》,老无所依是现实,不过是很多国企改革以后,遗留下来许多问题的之一。对于老范来说,可能有三个不同的看法,第一,从个人出发,我是很穷困,我是老无所依,但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的规划好,所以导致晚年的不幸,我自己甘愿负责;第二,从国家出发,你过去包办了我以后的未来,你答应提供各种福利和铁饭碗,结果有一天你告诉我,心若在,梦若在,大不了从头再来;第三,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出发,有没有什么NGO可以拯救我啊~~

故事的最后,以老范唱着长征的歌曲作为一个隐喻结束,长征背后的精神应该如何解读,才能关照老范的生活现实,我相信不是只言片语,也不是非此即彼就可以说个清楚的。

 3 ) 旧世界的漂泊者,新世界的早产儿

“诗性的群像纪录片”不过是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姿态,将时间和镜头交给那些人。这也是消费苦难和记录真实的最大区别。好的影像不需要追求给人多大启发,但必须做到在那几个小时里连接两个世界,电影终究是关于“人”的。如果说电影能让人的生命延长三倍,那么纪录片就能把倍速过的时间变到正常速度,她/他们是旧世界的人,血肉灵魂都扎根在泥土里,新世界的人则是被急浪裹挟着,在混凝土里登陆。

他/她们都生于世界大战时期,残躯载着过去的苦痛,静候着死亡。即使新世界已把她/他们遗忘,那又如何?丑陋又破败不堪的身体用来喂牛羊、耕种、弹琴、读报、观星,俨然足够,“生命所能给予的最珍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只有真实的痛苦才能让人真正地体验生命,站在生命之上。

 4 ) 《旧世界群像》截图和随想

Beautiful

为什么越是伟大的艺术家越要去描绘那些社会阴暗角落和人性最黑暗的地方?难道艺术的本质是悲伤和痛苦吗?

不是。艺术的本质是美,是喜悦,是活力,是变化,是生的希望。

他们冒着丧失生命活力的危险去接触那些最阴暗的东西,是为了说明再黑暗的地方都有生的活力,就像鲁迅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 “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真正的洁白来 。“

黑暗与悲伤,从来不值得称颂,值得称颂的是黑暗的夜空中点点星光,它让人们做梦,鼓起生命的勇气去寻找光明。

但是,很多很多蹩脚的模仿者去模仿大师们黑暗的笔触来贩卖悲伤,成为一种很危险的社会风气。

归根结底,是科学素养低、哲学水平不够、生活经验不足导致的思维的狭隘。

所以,“宁可凭点小手艺过活,也不能做空头的艺术家“。

 5 ) 旧世界群像

又是分裂的国度,又是高压统治下缄默贫瘠的生活,呐喊、呼唤甚至梦想,全部被压抑在事先安排好的虚伪美丽框架中,人性被巨大的政治阴影扭曲成有着统一表情的木偶,岁月的沧桑与风霜的刻痕侵蚀了年轮,却无法毁灭一个人的灵魂。

 斯洛伐克现代电影宗师Dusan Hanak用最朴实无华的手法,用最具压迫力的黑白影像,把敏锐的洞察力和悲悯的人文关怀投射在遭遇重大变革的祖国,旧世界并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崩塌在尘土飞扬的废墟中,继而被充满摩登味道的摩天大厦取代,相反它作为历史的铭记,将永远驻留在这个世界跳动不息的文化脉搏里。

没有一鸣惊人的野心,没有煽情的画面和访谈,Dusan Hanak甚至避开了敏感的思想主题,政治成为对话中最避忌隐晦的情节,甚至没有在电影中出现只言片语。最偏僻遥远的乡村并未因地理位置而逃脱政治风暴的洗劫,60分钟内年华老去,然而这群朴实的老人却没有在贫穷、疾病、权威、压迫中丧失生命的尊严,于无声处的抵抗和对生命的解读了充满不屈的韧性。时而想起的悲怆音乐,失焦的画面,看似松散的剪接与漫无目的地拍摄手法,从局部的细节中折射出旧世界的风貌。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是快乐!

  是健康!

  是很复杂的东西,我无法用言语组织起来!

  我头很痛,什么都想不到……”

无需哑然失笑,分段式的访谈对话里没有夸夸其谈的大道理,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哲理在闪光,最直接最不经意的回答,恰恰是充满旧世界节奏感的生命脉络,我们无法想象那个时代的举步维艰,但我们从影像里解读出Dusan Hanak的关怀与追忆,黑夜不要再来,但不应该被遗忘。

 6 ) 令人欽羡的生命原力

"人類飛向太空那一天,我在山上。那時我才感覺到,地球是屬於宇宙的。"他在蒙眼的耕牛對面坐下,從懷中掏出報紙,他熟稔宇宙第二速度和登月前後的每一個技術細節。"我沒有宇航服,他們也不會讓我上飛船。"他把糞肥堆上車斗,一邊推車一邊說。他去城里買報紙,他說那賣報紙的大娘是他的普通朋友。她在林中擁抱了他。他說:"是最遙遠的星"。 這一年哈那克三十四歲,這是他鏡頭里的老人。比起許多年輕的軀殼,這樣的老去是讓人欽羡的。雖然,從教堂走向墓地的大嬸說:"每個人都是皮條客"但她說出了。雖然,雙腿被碾去的大叔只能爬著給自己蓋房,但他蓋好了。半生被兒女隔在羊圈的老媽媽,她翻地丶播種丶咳血,但還會唱關於花環的長長歌謠。被戰爭和時局扔在鄉野的老爹,還會說七國語言。他們會做恢宏的玩具,會吹風笛,會想象天堂的樣子。這一切,在荒村殘屋內外,不是淒風落紅,是疾風勁草《舊世界群像》

 短评

人民。人民……人民!

6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力荐

伟大的纪录片!沉重的有些喘息困难。当然,任何时代,苦忧悲喜,我们总是与之抗争的一群,任凭血肉模糊,也得笑以相对,这是生活的勇气,与命运本身无关。

8分钟前
  • 少年 遊
  • 力荐

静态影像和动态采访;老人们自由的说出自己最后的心声、独白、念想、观念,片头的碟鸣叫、片中老人们的歌声和片尾的婴儿啼哭

10分钟前
  • 勵帝或
  • 推荐

我居然并不强迫的把片看完了。。

14分钟前
  • 悯笈
  • 推荐

震撼

16分钟前
  • Amos
  • 力荐

日暮桑榆生命的顽强、坚忍、孤独、无奈、平实、幸运、困惑、彷徨、挣扎、矛盾、 幻想、疑惑 、脆弱、忍让、虚无、自嘲、淡定、善良、欢乐、痛苦、潦倒、平安。。暮年群像生活、情绪状态的细致描摹、专注刻画,坦率的黑白影像咄咄逼人、震撼人心。天堂~地狱~皆在人间~~

20分钟前
  • 漩涡之外
  • 力荐

這個世界上什麽最重要?生命。生命中最多的是什麽?悲傷。

25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很棒

27分钟前
  • 敲钱
  • 力荐

3星半。

28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以歌开始,以歌结束。他用镜头对准了惨痛生活下的贫苦人民。战争、贫穷、疾病带给了人以苦难。灰暗而阴冷。而最底层社会的颜色,一直都是这样。

31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推荐

摄像机的眼睛温柔又慈悲,在私密的叙述中,每张脸都是一个宇宙。 鱼化石#001

35分钟前
  • 最后一代等秋叶
  • 力荐

你觉得天堂好吗?那儿的人太多了。

39分钟前
  • 坦克手贝吉塔
  • 力荐

生存是最大的权力

43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我为什么要害怕死亡?离开这个世界,却害怕进入一个好的世界?”

4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沉重有力,难以令人不动容。

48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力荐

我们依然生活在旧世界。

49分钟前
  • 子虚乌有亡是
  • 推荐

摄影太好了

51分钟前
  • 誰|ぼくちゃん
  • 力荐

肯定是闷片,但老人的世界我们似乎都不愿意直面

56分钟前
  • 梧桐更兼细雨
  • 还行

杜桑·哈纳克作品,黑白摄影下面部的每一道沟壑都分明可见

59分钟前
  • 梦溪
  • 力荐

老,弱,病,残

1小时前
  • 一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