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动作片香港1992

主演:李连杰  关之琳  莫少聪  熊欣欣  刘洵  庄域飞  Jin Chiu  葛存壮  Tak-Yan Wong  张春仲  孟瑾  李炳雷  

导演:徐克

 剧照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1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2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3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4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5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6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13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14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15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16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17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18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19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9 20:07

详细剧情

  晚清末年,大清帝国摇摇欲倒。面对外敌来袭,慈禧太后鼓励民间习武抗敌。李鸿章为了逢迎太后,举办起一年一届的“狮王争霸”大赛。“狮王争霸”其实就是各们各派舞起狮子头,以武力争夺锦标。  “狮王争霸”的消息一传出,各大门派纷纷摩拳擦掌,暗中招兵买马。一时,京城门派冲突四起。黄飞鸿(李连杰 饰)上书李鸿章欲取消“狮王争霸”,无奈李鸿章没有理会。无奈之下,黄飞鸿只好亲自参加“狮王争霸”,阻止各门派的自相残杀。  “狮王争霸”终于开锣了!这天校场上尘土飞扬,各门派自造的形象各异、杀伤力极强的“狮子头”粉墨登场。黄飞鸿亲自率领鬼脚七等徒弟也赶到了……

 长篇影评

 1 ) 真正的侠士

徐克导演的巅峰之作,李连杰本身特有的气质很适合演这样的一代宗师!!!本片充分展示出了身为一代宗师的黄飞鸿独有的魅力!他的勇猛、刚毅、果决和狭义在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黄飞鸿与李鸿章在最后的对话是本片的灵魂,他是真正的侠士!经典的黄飞鸿,经典的鬼脚七,经典的男儿当自强,每当听见都会热血沸腾,可惜一代天骄黄飞鸿活在了大清朝,最后与李鸿章的一番话发人深省。朝廷依旧是权利的朝廷,百姓还是平凡的百姓,精彩的狮王争霸。

 2 ) “雄狮”的觉醒

缘起

关于整个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香港武侠电影潮,我也曾和一位香港朋友有过讨论,我笑着说:“你看香港最有代表性、影响力的电影类型,里面满满是大中华认同。”我朋友听出我的弦外之音,淡淡回道:“那是因为你们那个时候对外封闭,香港愿意向外展示古老文明的魅力。”我自然也听出了她的话外之音。

当然,我也非常理解她“话外之音”的由来——差不多20年前,她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独自一人深入内地十几个省份做了一次长期旅游,我想就从那时起她患上了类似“创伤性应激综合征”(但我想她不会承认),直到现在也没有治愈。何况当时那些伤害到她的东西,也许给她的刺激非但没有减弱,更在日益加强。

所以,我想找一部很具代表性的香港电影作为契机,来谈谈我向朋友提出的问题。

这就是徐克拍的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包括三部《黄飞鸿》、《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以及《黄飞鸿之狮王争霸》。


有一个关于中国的雄狮神话在近百年来流传甚远,“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这句话被很多史学家考证不实, 但这并不妨碍在民族危难时,中国人以这句话自我激励,在困境中寻找重生的希望。拿破仑说没说过这句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很愿意相信他确实给过中国这样的期待。以至于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雄狮,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符号,人们期待雄狮的觉醒,期待“世界为之发抖”。

为什么中国人对“觉醒”如此执着,我想,很大程度上的是中国几千年来固有的“夷狄观念”造就的——中国之所以为“中”,是因为它处在世界的中央,“泱泱中华”,而这个世界其他民族,难免被视为夷狄羌戎,统统蛮族了。

稍微严谨说来,这样的的观念元代以前,某种程度上都是正确的,曾经中国确实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些早已被各种史料证明:对比起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物质上来说,比如,高度发达的航运、贸易网络和社会保障系统(宋达到巅峰),精神层面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社稷为重君为轻”“礼义廉耻”、“君子之邦”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观念等等等等。更不要提文化和艺术的高度繁荣……

大约就在1840年,船坚炮利的“蛮夷”以一当百甚至以一当千当万的轰开了国门,人们突然发现“蛮夷”才是世界的中心,即使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社稷为重君为轻”“礼义廉耻”、“君子之邦”方面,蛮夷们也似乎做得比“泱泱中华”好。

这种跌落如此沉重,沉重到有着漫长历史记忆的我们,似乎完全承受不起。

男儿当自强,这是历史凝结的心声。然而真正强大到底是什么?

于是,雄狮出现了——比起在西方文明中邪恶化身的“龙”,显然,在“蛮夷”看来也是荣耀象征的“雄狮”,更具有世界性的指向。

而另一方面看,中国人,也需要建立新的人格形象,不是和传统记载中袒胸露腹披发文身夫死弟承伦理失范的蛮夷相对的君子大儒,而是和挥舞着“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旗帜,却同样咄咄逼人身强体壮肌肉发达,原本应该连膝盖骨都少两块所以不能下跪的“洋人”相对应的“华人”。

——一种全新的,足可以同儒家“君子”之类有同等影响力的理想人格。

这或许是武侠在民国时兴盛近百年的历史大背景。

这也是黄飞鸿出现的大背景。

当然,这也是徐克的“黄飞鸿”产生的大背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张建德教授,曾经提到过香港电影曾经长期存在强烈民族主义倾向,他认为:

……由此产生了一种相当抽象且无关乎政治的民族主义。……简单地说,“天下”这个术语指的是中国和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以及千万万万的子民。与此并存的是“国”的观念。它意味着某一区域的政治实体,世界的某一特定部分。按照儒家的学说,“天下”指的是一种文明的价值,而“国”则用来指称一个政权,即西方所说的某一区域的政府机构。(因为天下“即”世界)。中国民族主义的重点在于中华文明的道德及文化层面,在于天下,国际关系的问题,以及与“国”的控制相关的政权机构的问题,包括某一王朝的兴起或衰落,或者统治不同的“国”……它不依附于任何形式的国家政权……

香港人和海外华人一样,对中国的认同,更多基于文化,或者可以说基于一种文明价值观体系上的认同,早已超越具体的政权甚至国家本身。究其原因,我想很可能是他们在漫长的文化碰撞中,无法理解西方文明的基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反而质疑其可能性和虚伪性。另一方面,面对日嚣尘上的个人主义所推导出来的“消费主义”“物质至上”,崇尚天人合一天人互感的文化观念恐怕更难兼容。

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中国人,确实很难理解西方世界中一定具象化“上帝”(god)和中国高度抽象无所不能非善非恶“天”的差别,所以很容易染上道德苛求症。当然,这种道德至上本身也是我们思维方式的一种,但在另一个相信性本恶要赎罪的观念体系中,唯道德论却很难理解。举个例子,当我们谈及自由,我们背后隐藏的语义往往是:“人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自由”的存在是不可实现的——无法实现的“自由”是虚伪傲慢的;而在另一个文明体系中,“人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契约(人与上帝的契约——人与人的契约)关系,是“讨价还价”——“自由”的意义在于追求,即接近god的过程,而不在结果本身。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几乎截然不同。

然而,西方的反面不一定是东方,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也好,海外华人也好,甚至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好,如果将对故土的认同建立在对西方价值体系系统性质疑,以及构造于剥离具体家国层面的“天下”观上,那么,核心为“寻根”的认同感本身,就未免太过抽象,太过脆弱。一落到真实的水泥地面,不是粉身碎骨,就是爆发出巨大的逆反作用,直接反弹到了另一个极端。

所以,封闭的中国,或许反而是一种可供凭吊的乡愁和情结,更梦幻,更迷离,也更美好。而在我们文化中存在的那些至关紧要的问题,却有意无意被悬置,被逃避——但它始终在那里,必须面对,无法忽略。


徐克的《黄飞鸿》系列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国海外华人此种心理的电影了,它要处理的,原本就是现代武侠必须面对的问题:尚武精神的转型。《黄飞鸿》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传统武学在与诸多外来符号汹涌对冲时所面临的冲突、困境和思变。虽然这有很多武侠电影都曾涉及,但无疑越南华侨徐克处理得最为举重若轻:他将某些东西高高举起,又将某些放下,力道把握得恰到好处。幽默诙谐又发人深思的同时,也将一个全新的中国理想人格形象——黄飞鸿传达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而对它的广泛赞誉也似乎意味着,人们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个新的形象。

在中国人心里,黄飞鸿,就是那头即将觉醒,正在觉醒,已经觉醒的雄狮。

这也正对应着徐克所拍的《黄飞鸿》、《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三部曲主题。

——或许因为徐克的海外华侨身份,或许因为香港这样一个特殊的中西交汇之地,他始终无法离开冲突碰撞的中西方文化这样的命题,以及,更重要的,他为中国人所寻找的理想人格所做的努力。这似乎是无法摆脱民族主义的中国人、或者说知识分子百年来自觉承担的责任。


第一部的黄飞鸿,还是一个对西方世界一无所知,见到十三姨会喊“洋婆子”,不懂照相为何物,更对西装这类洋货嗤之以鼻的土包子,而黄飞鸿的本职:中医,似乎更加说明了某种根深蒂固的“中国情结”——君不见,今日,有多少中西优劣之争,正以中医西医之争为爆发点?实际上那一代人也是如此,孙中山、鲁迅都学西医——而片中的洋人则毫无疑问成为了毫无性格的反派,一心要将中国女人卖去金山当妓女,或是诱骗中国男性当猪仔。黄飞鸿在见识了洋人枪炮的厉害后,哪怕看到十三姨差点被卖和西洋人的种种不堪,也立即转性,穿上了原本抗拒的西装,还欣欣然地拍了照片。由于缺乏背景交代,这一切显得很费解——从抗拒到接受,黄飞鸿的转变为何如此之快?

黄飞鸿第一次见十三姨,受到了大大惊吓。

到了片尾,黄飞鸿就毫无违和的穿上了西装。

或许正是意识到了其中转变的突兀,徐克安排了洋婆子“十三姨”的形象,作为著名的花瓶,关之琳角色讨喜,但细究之下性格特征依然相当模糊,她固然有着留洋经历所遗留的一些习惯:穿洋装、喜欢摄影、懂英文(实际上作者设定她只留洋两年而已,但她整个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简直胜过30年后从小在国外念书宋氏三姐妹),更难得是她完全没有中洋界限意识,不仅一开始就暗恋青梅竹马的黄飞鸿(难道圈子的增大,眼界的开阔,并没有让她邂逅更优秀能给予她更多选择可能的男性吗?),还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洋装和摄影器材会给她的父老乡亲带来多大的困扰,更没有易服之后本能的身份困惑和随之而来的权利意识——徐克仅仅需要一个穿洋装,懂洋文,喜欢洋玩意的傻白甜中国姑娘而已,这样的姑娘120年后的今天或许有,正值中国国门开启之初的120年前,我怎么想象不到如何可能存在十三姨这样的女性。

美颜无敌的十三姨啊~~有些混血感的关之琳真是很适合这个角色

然而徐克似乎想努力证明,正是这样的十三姨,也正是十三姨这样凭空盲目的爱,成为了黄飞鸿逐步接受西洋的催化剂。到了第二部,黄飞鸿上省城开医学会,遇上了白莲教,碰到了革命党人甚至孙中山,见识了西医的过人之处,以及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认同其成为中国未来新生力量的“合法性”,最后打败了清帝国精英,甑子丹扮演的纳兰元述,以及邪教头目九莲,救了革命党人……如果说第一部《黄飞鸿》中呈现的是西方列强入侵后人们对于西方的复杂抵抗,那么第二部中的黄飞鸿似乎更多看到了乱世之中固守传统的中国无药可救。愚昧如白莲教,连孩子都要杀的同时也鼓动孩子去杀人,简直是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留过学的纳兰一心想利用恐怖分子对抗他心中帝国的敌人:洋人。纳兰心中比洋人更大的敌人则是一心求变的革命党人。而这群被寄予厚望的革命党人,在看到愚昧又疯狂的白莲教信众之后,只会绝望得坐在地上嚎哭:“中国人没救了”,“中国人还要怎么救?”

邪教盛行,大概是末世的特点吧。

面对愚昧一脸懵逼的陆皓东~~姜大卫你为什么40多了演个只有27岁烈士?

最后还得黄飞鸿救场啊~~

所有人的苍白衬出了黄飞鸿的伟岸,他以一己之力收拾了残局,俘获了美人,得到了未来革命领袖甚至末日帝国精英的敬意,最终目送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与朝霞中微笑而去的孙中山,不仅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畅快,还有一种即将参与世界大变局的成就感——这一刻,我怀疑,徐克和黄飞鸿成功合体。

《男儿当自强》中的每个出场角色都充满了精英意识,他们的目标出奇的一致:“救中国”!方法从杀人到被杀,从成立邪教到固守邪教,全都是暴力(武侠的本质似乎就是暴力,暴力的背后则是权力),倒成就了没有救中国那么大野心,却一心只想救人的黄飞鸿——《男儿当自强》中充满了各个层次的复杂民族意识,这很沉重,非常沉重,任何一个话题都足以成全一个鲁迅的诞生,但徐克在调笑中将一切矛盾集中在手中又轻轻放开,隔靴搔了把痒,恰到好处的舒服


到了《狮王争霸》里,徐克的雄狮情结全面爆发,从一方面来说,斗狮是中国传统(主要在广东盛行),紫禁城不仅出现了罕有“万狮会”(满人对狮的认同实在很弱,因此在北京出现斗狮的几率实在不高,北方的舞狮也多是表演性质的对狮,还分雌雄,狮王争霸明显是南狮的做派),当权者更有借斗狮提振国威的意思。在刚经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紫禁城”想象大约只能来自近代尚武又较为开化的广东沿海居民。另一方面,徐克这部片终于出现了洋务运动下的新气象:一台蒸汽机;以及三部《黄飞鸿》中唯一一个较为实在(台词超过十句)的西方人形象:一个暗恋十三姨的俄罗斯刺客。

终于有了一个有性格的西方人……

徐克的处理显然很有趣,掀翻世界的“蒸汽机”先成了黄飞鸿初吻的幕布,后被梁宽用来煮鸡蛋,最后黄飞鸿对新“情敌”的敌意,转移成为了对蒸汽机的敌意,宣称要和蒸汽机较量较量。新旧冲突主要体现在固守着被踢碎的狮子念念不忘祖师爷的老子黄麒英与要娶自己干妹妹的儿子黄飞鸿上,只可惜两个人不过互相干瞪了几眼,老子就接受了儿子的离经叛道(儿子还和自己干妹妹当着众人搂搂抱抱),马上觉悟高涨发出了“有些老规矩,就是应该改一改啦”的议论。而中洋的冲突在“我们汉人的事应该我们汉人自己解决”就一笔带过了,洋人自动死于帝国内部斗争,情敌一事也不了了之。反倒是“爱老虎油”的段子升华成了经典。

中西方的冲突最后成为了谈情说爱的大幕布——《黄飞鸿》的好也在这里,坏,大约也在这里。

徐克一路劈杀,终于等到了最后的时刻,黄飞鸿将金牌掷还给李鸿章时,在《男儿当自强》一章中初升的黎明,化为了冉冉的旭日,而黄飞鸿就在这旭日来临前,说出了

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抵抗外敌,更重要的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块金牌能否改变国运,还请大人三思。

据说,90年代在北京大学放映此片时,看到这里,教室里一片掌声。显然此刻,黄飞鸿就是那头马上要觉醒的雄狮(刚好南狮也被称为醒狮),他马上就要同中国一样醒来,然后“让世界为之发抖”。

为了达成这一觉醒,黄飞鸿必须超越当时所有的社会层级和矛盾:东西文明的冲突已然明显,和官府的冲突亦由第二部的尖锐到第三部的有所缓和(但背后依然尖锐),以及容易被忽略的与江湖社会民间社会(沙河帮、白莲教、赵天霸等一干武馆、帮会)冲突。黄飞鸿不属于他们任何人,不属于西方、体制内和民间任何一个层级,思想上也几乎不和这些势力有任何连接,(所以和凭空冒出来的十三姨一样,黄飞鸿恐怕也只能是华侨了,这一点他和孙文等早期革命党人才是一路人,但偏偏人设又不是。)他完全新生,带有民族资本商人的影子(开厂卖药),又和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和武术),他既不忘国本又面向未来——

但他偏偏对政治毫无兴趣,除了因为人格吸引帮助了孙中山,不见他对权力财富的任何追求和对改造世界的任何野心,对生活的期待主要为谈情说爱,念两句英文教一点武术然后做个好人好医生。偶尔管管闲事,摆两桌合头酒,就算是人生的小成就了——当然,这也是黄飞鸿的难得和可爱之处。

搅进一滩浑水偏偏还能翩然世外的黄飞鸿

这样的设定,我只能高呼“Oh,my god!”

《黄飞鸿》三部曲就在这荒谬的核心冲突中落下了帷幕,观众志得意满得感受到了“雄狮”的觉醒,情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徐克被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只差没在电影最后用那轮初升的太阳将李连杰照个透心凉。只有20年后我再看此片,一脸懵逼,不知道该叫好还是叫骂(其实是想叫好的)。叫声好,也真好,叫声骂的话,大约只能说天真。

天真换来的满堂彩,注定无法长久,那头雄狮醒没醒来先两说,20年后的今天,可能很大一部分人开始醒悟过来:

那头雄狮,到底能不能醒来?若要他醒来,每个人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这头醒来的狮子会不会先把我们吃掉?

还是说活在拿破仑的预言里,本身就是个梦?

很显然,我们压根不愿承认,拿破仑可能根本没说过这句话。


一切都满是迷离的错乱,乱得让人心颤。


在《黄飞鸿》系列里,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大约就是《男儿当自强》中插的那段盲眼老人拉二胡唱小曲的段落了吧:

飘零去,莫问前因
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
去路茫茫,不禁悲怀阵阵
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
想学投笔,投笔从戎,图发奋,
却被儒冠误了,使我有志难伸
想学一棹,一棹五湖,同遁隐,
却被妖氛笼遍,远无垠
还说海枯石烂,石烂海枯,情不泯
你看沉沉雾霭,西风紧
南飞北雁,怕向客中闻
平安未报,自问心何忍
空余泪眼,望断寒昏
亏我深情博爱,两无能
今日依楼人远,天涯近
从此飘萍和断梗,
几许深盟密约,句句都无凭

看似平静实则凄怆的歌声,被一片打牌赌博压码嫖妓抽大烟乞讨卖儿卖女的市井之声掩盖,又夹杂着枪炮声纵火声人临死前的呼号,真是异样刺耳(所以最后终于有人出了两个小钱嫌吵让其不要唱了),只有这微弱却刺耳的歌声,道出了真正的乱世飘零。


纵然《黄飞鸿》有意识的收集了这么多矛盾冲突,这么丰富的社会层次,但徐克最终却用某种抽象的观念出乎意料的将所有矛盾统摄起来,也试图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超越,十三姨某种“引路人”的导师形象,让他看到了现代科技、工业文明的强大,却完全不涉政治经济与社会改造,更不提这强大文化背后隐含的“咄咄逼人”,注定了十三姨只能是一个美丽的缺乏性格特质的花瓶;黄飞鸿和所有势力都有冲突和联系,却自觉边缘于他们当中任何一派,这种由纯粹情感产生的连接,太脆弱,无法诞生真正完整的人格。所以黄飞鸿虽说出那段自以为是的“强国之道”,也难有真正的作为。

最后还是非得拳拳到肉的打呀~~

这或许已经注定了徐克的尴尬和无力,毕竟片中所有的人物细究起来,都是无根之萍,无法找到真正的土壤去让他们扎下根,开出花,长出果。

那么,《黄飞鸿》之所以动人,就只能是那个关于雄狮的情结与预言,正如电影中黄飞鸿说的那样,大约就是“国富民强”。

显然,徐克和大多数华人一样,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背后,是一种中国式样的民族主义:

中国的民族主义调用17世纪文化哲学中与民众的整体福祉相关的成果,并试图将其与经济的现代化(它可以令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据一席之地)结合在一起。

它并非正确或者错误,只是,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今天,已经诞生了更多的思想,更多的文化,更多的观念资源,去阐释,理解,定位,重新审视和建立国家和个体,世界与国家,乃至世界与个体的关系,在世界潮流中,现代化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反思的命题,我们却固守在那一刻,简直凝固在了一百年前的那个时间节点之中。

这个时候,我们又如何走向世界?

这是《黄飞鸿》不愿面对的问题。

可这也是注定要必须回答的问题。


当然,20多年的《黄飞鸿》系列应当只是一个开始,作为商业片,它也不可能承载过深的思考。然而《黄飞鸿》之后,我几乎再也看不到电影界有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的野心,看上去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问题,《黄飞鸿》已经解决了,用一种诙谐好看的方式。

太多事,我们以为那是开始,却没能料到那就是结束。

这才是真正可怕之处。

对太多事,我们终究,无能为力

 3 ) 语录

小洋鬼子的花样可真多呀。

(洋鬼子)当着面说咱们的海军船坚炮利,一背过面呀,就把咱们的军舰打沉。

反正我们是很亲很亲的亲戚,亲到什么程度改天再告诉你。

圆有三分角,笑带七分威。两面虎眼颊,额顶冲天纹。这狮是关云长。

你(亲嘴)动作这么快,学擒拿手怎么没这么敏捷?

拳脚小功夫,容人大丈夫。

燃眉之急,什么规矩都得放下。

等到他们有结果的时候,可能什么结果也没有。

一场赛狮,就让你们丑态百出了。你们黑道上的人自己去拼吧,狮王大会我黄飞鸿是不会去的!

我们两个的手都被你亲了,请你以后千万不要再犯这个毛病,这个习惯很恶劣!

发这么大火,连影子都不让我碰?

京城四大帮会:安德里、八大庙、虎门坊、大平号。

赛狮大会变成了帮会大战了。

“把这洋玩意儿还给他,我给你买新的。”
“好。但是这不容易买到。”
“是吗?那买到后再还他。”

鬼脚七,我的名字叫“老爸”!

女人全都推去午门(Woman)斩首了,这男人当然闷(Man)了。

少筠,爱老虎油(I love you)。

(飞鸿)要娶十三姨?那飞鸿不就成了我的干妹夫了吗?哎呀,这下全乱了套了。

谁统治谁,就要看谁能够战胜这台蒸汽机。

上阵不离父子兵嘛!

“师父,这样你都能忍啊?”
“好,你去追吧!”
“好!……您都忍了,我还能不忍吗?”

我看那些旧狮头全扔了算了,过了时的东西,就不应该留着它。

狮王争霸大会,天青花炮一响,杀李鸿章之时。

玩玩就好,别弄出人命了。

是你送我的映画机把你们给出卖了。

两百年前,你们汉人也不满意被满人统治,但是现在不也习惯了吗?

挡枪我比你有经验!

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
以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的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
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

 4 ) 非常喜欢

这部黄飞鸿是一系列里特别喜欢的一部,除了李连杰的打戏外,故事也是很好的。

片中有国家大义。李鸿章要办个狮王大赛,黄飞鸿不希望输给外国人,让外国人阴谋得逞,堕了中国士气,也不希望自己人自相残杀,不过,最后只能参赛,阻止一切。整个比赛,中西合壁,有中国传统的南狮北狮,也有其他造型的龙、蜈蚣什么的,还有西方机械。打斗时,有中国功夫的相互碰撞,也有以血肉之躯对抗西方枪炮,还有花式的舞龙舞狮,情切紧凑,气氛紧张,场面精彩。是一场视听的盛宴。

故事中的情义也特别动人。黄飞鸿与十三姨的感情,十三姨热情,黄内敛,但偶尔吃起醋来又特别可爱,两个人浓情蜜意间,发乎情止乎礼,美而动人。黄飞鸿与鬼脚七之间的情义也是,男人间的信任,可以互托生死。鬼脚七演得特别好,那种执着的忠义,被抛弃的自我放弃,被感动的痛哭以及之后的生死相随,特别出彩。

除了故事好看,这片子看完,还让人感慨,国家危亡时,名与利前各色人等的选择。还有主人公最后陈词的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连着后面的歌声,真是声音起,热血起。

 5 ) 侠之大者——徐克的《黄飞鸿系列》

有人说,徐克就是电影界的金庸,深以为然。徐克将各方面的因素、主题都完美地都熔于一炉,亦庄亦谐,亦雅亦俗,可以娱乐,又不失严肃。这就好像金庸,他通过武侠小说这种被所谓的“正统文学”标签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形式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人性、宗教、信仰、人生价值等深刻的哲学议题,可谓博大精深;难得的是又同时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可以吸引有着猎奇心理的大众之余,更足以让文学大师们汗颜;无论是怀着娱乐的心情的消遣式的读者,还是本着研究的态度的解剖式的学者去翻阅,都会手不释卷,拍案叫绝。徐克的这个黄飞鸿系列(在本文中仅指前三部,亦即李连杰与关之琳主演的三部:《壮志凌云》,《男儿当自强》,《狮王争霸》)也就像金庸的小说一样。在炫目好看的拳脚招式,激动人心的打斗比拼之中,还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徐克借着这个系列电影表达了他自己的历史观,表达了他对晚晴中国在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时的历史命运的思考。可以说,徐克的黄飞鸿系列有着比一般黄飞鸿电影有着更为严肃的内核。
      
徐克的看法有别于历史教科书上传统的论调,尤其在对待西学东渐,中学西化(同时也包含着西学中化)的过程的问题时,他表现出了更为谨慎与科学的态度。香港曾经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长达一百多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观念、生活方式与思维习惯等方面都与内地有较大区别。而且这三部电影(91,92,93年)拍摄并上映时,香港还未回归,依然在英国治下。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并曾游学美国的徐克,看待问题的视角与思维逻辑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对晚清汉洋杂处、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嬗变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故在看待西方文化时便能摆脱极端的民族情绪,站在历史的立场上,秉持更加公正、客观的态度。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徐克对那种极端民族情绪渲染下的机械爱国主义的批判,借黄飞鸿对其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与打击。这个主题贯穿了整个系列,更成为第二部的思想主题与情节发展主线之一。第二部一开始,黄飞鸿、十三姨与梁宽一行就碰上了白莲教徒街头游行。白莲教诸人因不懂十三姨拍照的相机为何物,以为是妖女携魔物作怪而欲捉拿她。黄飞鸿因此而和他们交上手,几招过后就看清其本质,斥为邪魔外道、装神弄鬼。在影片后段,与陆皓东直捣白莲总坛时,一向温文有礼,在打斗中拳让三分的黄飞鸿满脸愤怒,下手毫不留情。其实白莲教就是在映射当时的庚子义和拳,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列强,保家卫国,企图拯救已烂入骨髓,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但是相对于史书上以宏观视野记载的民族大义与爱国义举,徐克却深入历史生活,从微观当中发掘出了其中的爱国情绪狂欢下的迷信与非人道的残酷。“人道主义无关政治、国籍与文化之别”,就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信念,让徐克看出了其中的荒谬之处。白莲教教众,在影片中甚少主动出击与列强军队战斗,反而是屡屡骚扰教堂、医院,屠杀外国手无寸铁的传教士、医生与老弱妇孺,甚至是连“洋狗”也一样烧死。黄飞鸿虽然痛恨列强,他们的入侵使得中华大好河山支离破碎,但是他却一再出手,从白莲教的火把与刀口下将在华的洋人解救出来,这仅仅是因为“人道主义”的情怀。无论如何,生命是最宝贵的,滥杀无辜的行为,哪怕是举着为国为民的旗帜,也掩盖不了其集体暴行的本质。
当然,如金庸般善于运用正史构造历史环境进行演绎的徐克,在映射义和团全盘反对西方文化与宗教的极端行为之时,肯定亦知道晚清太平天国起义的事迹。洪秀全正是借用舶来的基督教,将其教义中国化后,运用宗教的力量聚拢人心。同样,两相比较,白莲教的迷信似乎也是一种团结人心的最佳手段。因为对深深沉迷在以往数千年历史产生的惯性与惰性的中国国民来说,他们就像一群一直生活在破败的草房中的人,习惯了草房的简陋、逼仄但安全的环境,抗拒改变。面对着突然降临的剧变,让他们搬出已成危房的陋室,他们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种威胁,因此情愿迷信往日的神话,也不肯接受可以治愈疾病但是伴随着巨大痛苦的手术。这就是为何一到沧海横流之时,宗教的作用与力量就会凸显。但是外来的宗教由于有不安全的陌生感,所以认同度极低,洪秀全也只能稍作变通,使其本土化。而白莲教采用的则完全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神话体系与符号,因此受到国民欢迎也就毫不出奇了。影片中,白莲教常在街道游行,其仪式类似于民间传统的宗教活动——迎神赛会,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黄飞鸿一行下榻的那个旅店的老板更是急急忙忙双手奉上香油钱,取得平安符后立即贴在门前的柱子上,不迭地念着:多添点香油,保平安……影片中,面对这一幕时,陆皓东暗自摇头叹气,这其实也是在表达徐克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因为整体国民性如此,凭一人之力是无法一下子改变的。这种心情到直捣白莲总坛面对那个手执灯笼自以为真的刀枪不入的小姑娘时白热化至近乎绝望。陆皓东在那一刻如一个突然间一无所有,面临绝境而彷徨不知所措的人一般喃喃着:走去哪?没的走了,如果中国人都这样,还有的救吗?……那一刻真的让人不禁泛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

这里便引出了徐克的另外一个更深的立意,那便是对国民性的揭露与探讨,以及其改变的可能性与方法。电影里对那个时代的民众精神面貌、生活心态的刻画更可谓入木三分,体现出徐克对晚清时代的国民性洞明于心。其运用镜头的力度丝毫不亚于鲁迅手中的笔。整个系列在描绘这方面的镜头都精准、简洁、流畅、精彩绝伦。每一个反面角色的性格的刻画都可谓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最精彩之处倒不在此,而是在于群众演员表现的普通国民的言行举止。从系列的第一部开始,这样的细节就无处不在。比如,第一部中戏班的班主在客客气气,满脸堆笑地送走前来拍照的十三姨一行后,刚转身就咒骂道:哼,假洋婆子,穿得比戏服还花巧。在梁宽和猪肉荣与沙河帮对峙一幕,梁宽扔猪脚砸中沙河帮老大,沙河帮一个帮众对他的头说:“大哥,怎么下台?”双方在街头混战,附近的民众纷纷围拢看热闹,街头小贩吆喝:钵仔糕,吃钵仔糕看打架。一人应道:来碗豆腐花;更有茶馆的伙计从楼上倾倒开水淋烫下面的人,喊着:还不够热闹,咱们浇浇水就更热闹了。茶馆老板被沙河帮收保护费,黄飞鸿出手相助,擒住首恶,请求大家作证时,所有人一哄而散,前一秒还“人山人海”,下一秒冷冷清清,茶馆老板只撂下“作证人?我可不想像戏棚老板整天吃惊风散,你们在里面切磋武艺,打架我没看到,也不想知道”这么一句话转身就走。比如第二部中,茶楼上的乐师,在西方传教士经过楼下,伴随着越来越响亮的“哈利路亚”时,互相示意:“又来了”,然后也拉得越发用力,努力提高音量,力图压过对方。街头游行队伍举着横幅,高喊反对马关条约,反对向日本求和,而茶楼上却有这样的对话:-台湾在哪?为什么打完了仗,便要将它割让给人家?-台湾在哪?台湾一定靠在海边,不然怎么叫湾呢?-那处有多大?-我也不晓得,省城也不能照顾,还管别处?喝茶吧。吃饱了再谈。另有一个人大喊:你们是吃饱了撑的!在十三姨穿着洋装初现省城街道时,男女老少议论纷纷,更有一个女孩往她身上泼狗血。比如第三部中,三个帮派为了狮王争霸在街头械斗,黄飞鸿出手调解,欲与三位师傅比武,三位师傅的言行举止颇为有趣。在三小楼的和头酒宴上,黄飞鸿提议联名上书时,其他与宴者消极地合作。这一切都将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麻木不仁,无同情心,因循守旧,爱好面子,胆小怕事遇事忍耐,缺乏公共精神,相互猜疑,言行不一的虚伪等国民性揭露无遗。相反,在黄飞鸿的宝芝林被沙河帮的人纵火焚烧,付之一炬时,见义勇为,主动担当目击证人的却是一个西方传教士。如此鲜明的对比,发人深省。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国民,装神弄鬼的白莲邪教、红灯照(第五部《王者之风》中出现的类似于白莲教的异端教团)才会肆无忌惮,大行其道。然而,即使黄飞鸿武艺再高强,将其铲除,终究是治标不治本,难保不会再出现“红莲教”,“黄莲教”。扬汤止沸只能止一时之乱,釜底抽薪方是彻底的解决之法。所以,其根本还是在于治疗国民陋性。影片对这一问题思考的结果,在第三部的结尾黄飞鸿对李鸿章说的那番话中表现出来了。“所谓勇者无惧,仁者无敌,练武强身,最重要的还是智武合一。如不能广开民智,徒得双手双脚,又怎会国富民强呢?”惟有广开民智,进行科学启蒙,沉睡的东方巨龙和龙的传人才会在数千年的迷梦中觉醒,打破黑屋子与思想的镣铐,见到新时代的曙光。徐克将这种武学思想与民族关怀融为一体,为黄飞鸿完成了其武功哲学的设计图,这与金庸在其代表作中通过郭靖之口道出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精神交相辉映。可以说,徐克的武侠精神,是一种“儒侠”的精神,是积极入世的。从《新龙门客栈》发端,徐克镜头里的侠客,都有慨叹历史,忧国忧民的情怀。周淮安、就连《东方不败之笑傲江湖》也不例外。

对克服国民敝习和民族的前途,徐克在影片中表现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在第二部直捣白莲总坛前,陆皓东与学堂的孩子们道别的时候说的那一番话:无论如何,你们一定要熬过今晚,这样你们这一代便可看到明日的朝阳…..我们可以看出徐克的态度是乐观的,无论国民性如何根深蒂固,在新式的教育下,总会慢慢改变,再顽固的疾病,只要找对药方,用对药,那就总有治愈的一天。小姑娘与学堂的小同学们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依然有下一代深受封建迷信的蛊惑,但是同时也有新一代的孩子受到了科学的启蒙,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方言,预示着自由、科学、民主的现代化的价值理念终会传播到这快古老的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使中华民族迎来曙光。

这些潜移默化,缓慢改变的影子在黄飞鸿本人的身上就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历史上并没有十三姨这个人物,黄飞鸿根本没有一个叫十三姨的亲戚。影片设计这一个人物,是有深意的。黄飞鸿与十三姨的爱情也不仅仅是谈情说爱、风花雪月、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而是有一种中西文化碰撞、摩擦、交流、融合的象征意义。黄飞鸿是典型的传统中国人,儒雅谦和,恪守礼教,讲求尊卑有序,维护师道尊严,谨守中庸之道,稳重忍让,思想保守,传统,淳朴,但是这一切都在十三姨留学英国回来后悄然改变。十三姨是一个接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新女性,与中国传统女性截然不同,她打破辈分的界限,大胆向黄飞鸿表露心迹,吐露爱意,将照相机、西装、蒸汽机等西方物质文明以及工业、经济、科学等先进观念带进黄飞鸿的生活,使黄飞鸿的生活和思想逐渐转变,一个个看似不可逾越的传统文化的藩篱、传统思想的底线,都被打破、跨越,连黄麒英、梁宽、鬼脚七等人都被影响。可以说,十三姨就是黄飞鸿现代性的启蒙老师,也预示着西学东渐,中西互用的可能性与演变的轨迹。

徐克对待中西文化的公正客观的态度,最明显的一幕表现在黄飞鸿与孙文中西医合璧,联手救人。徐克并未过度抬高西方文化,也不完全摒弃中国文化。他用理想化与浪漫主义的手法,将中国博大精深的医学技术与理念,展现在西医面前。事实上,黄飞鸿的针灸之术可能未有高明到这种程度。但是这种电影手法,却完美地达到了表达这种思想的目的。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徐克娴熟的拍摄技巧,精准的镜头语言以及高超环境搭建、重现的手法。最精彩的一个例子就是第二部中,一个江湖卖唱的老者,在他的沙哑哀怨的二胡以及苍凉凄婉的歌声中,镜头不断切换,短短数分钟,便将晚清复杂动荡、满目疮痍的社会展示出来了,配上字字血泪的歌词,令人顿生黍离之悲。对场景的营造,尤其是乱世场景的营造,历来是徐克所擅长的,三部联合展示的汉洋杂处,喧闹混论的街头等等。这样的细节在整个系列影片中俯拾皆是,让人印象深刻,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匠心独运。这一才华,在《倩女幽魂》、《火烧红莲寺》等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文学家们用手中的笔将文字驾驭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徐克也用他的镜头,将声音、色彩、场景、演员运用得出神入化,举重若轻。徐克之才气,确是罕有比肩,不负“徐老怪”之名。寥寥几个镜头,场景的营造,气氛的烘托、人物的神韵便呼之欲出。这几部电影中的那些场景真实得让你如临其境,看不出丝毫斧凿的痕迹。看到这些画面,仿佛见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人的中西文化摩擦、碰撞、交融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移情,并未因为你坐在高端科技产品环绕的房间里面对着电脑,或者手拿着可乐爆米花坐在现代化的电影院里面对着巨大的银幕,而有所阻碍和隔阂。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许多所谓的古装电影、电视剧里面的穿帮镜头却多不胜数,还有那些环境、景物都今不今,古不古,不伦不类。

然而徐克的这种历史反思与民族关怀却并未得到观影者的关注,大众大都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和对功夫皇帝李连杰的身手的兴趣而来的,都津津乐道于黄飞鸿的无影脚和少林拳法,而透过他的口中说出来的那些开启民智,强身健体,团结一致,国富民安的“说教”却不置一词。在洪金宝导演,徐克监制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里面就有几个意味深长的镜头,黄飞鸿在号召大家团结友爱,试图唤醒麻木、因循、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海外同胞而进行演讲时,所有人都昏昏欲睡。而在之后的 “宝芝林一周年庆典”上黄飞鸿复述这番话时,听众这次倒是没有睡着,但是一个个目瞪口呆,盯着黄飞鸿,仿佛在看一个怪物。甚至于在影片结尾当黄飞鸿要讲话时,大家都纷纷客气地请他快点走,免得耽误了行程。这是当时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出现后在业界内的境遇的真实写照。这种情怀在电影娱乐主义面前落得一个“说教”的下场。不知道这是徐克的自嘲,还是洪金宝在前几部电影中读懂了黄飞鸿和徐克后而刻意为之。

纵观影坛,能将武侠电影拍出如此高的格调、如此深沉厚重的导演,目前为止屈指可数,徐克是其中佼佼者。所以将徐克仅仅视为一个商业导演,是有失偏颇的。黄飞鸿系列这一史诗式的作品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尽管他的“说教”,并未让市场接受,但是好的作品并不以是否能取悦市场、观众或者所谓影评家为价值标准,而是是否有足够的深度与厚度,经受得住时间潮水的侵蚀而依然常谈常新,给人予反省、启发。这一点,徐克做到了。我们应当记住,除了金古梁温四大家,还有一位湘江怪杰“徐老怪”,他与金庸,一个是导演,一个是小说家,用不同的方式建构、诠释了波澜壮阔武侠世界,开一代之风气,是当之无愧的“武侠双壁”,都无愧于“侠之大者”。

 6 ) 影海拾遗之狮王争霸

 1993年,乘着前两部的东风,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上映了。现在,回头来看这部电影,当男儿当自强的声音响起,黄飞鸿使出那招神乎其技的佛山无影脚事,内心依然汹涌澎湃,一种英雄气概油然而生。这确实是一部商业片应有的气质,精彩的武打动作,幽默风趣的对话,而要成为一部经典,他除去商业外,还有令人深思的内核。
  80年代,徐克曾在酒楼听到汪明荃唱《勇敢的中国人》,十分感动,亦因此感受到中国人要自强的心态,而且深宵在家又看到关德兴的《黄飞鸿》片集,就将两者连接起来。我们喜欢黄飞鸿,因为他由始至终都代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家庭。关德兴师傅与刘湛师傅在宝芝林谈中国人的题目,谈伦理的题目,也给他们并合起来。于是,徐克在拍完《英雄本色》后,便考虑重拍《黄飞鸿》。但是,这不是一部夜郎自大的主旋律爱国电影,徐克在电影里并不仅仅表现了黄飞鸿如超级赛亚人一样的强大,也有力的讥讽了当时中国人的劣根——愚昧和无知。正如俄罗斯浪漫的爱国者恰达耶夫在信中写道,“我没有学会蒙着眼、低着头、封着嘴地爱自己的祖国。我发现,一个人只有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祖国,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益的人;我认为,盲目钟情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首先要献身于真理的祖国。”
  而关于黄飞鸿的电影更是数不胜数,徐老怪为什么选择黄飞鸿?香港人为什么又这么热衷于黄飞鸿呢?这或许和香港的历史地位有关,罗大佑在歌中唱到“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这虽说的是台湾,可香港又何尝不是了。香港作为中国最早的殖民地,接受西方思想一百多年的影响,美称其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可谁又能理解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下,香港人的迷失。他们一手是四书五经,一手是国富天演,怎样在钢丝上行走,便成了问题。于是,黄飞鸿就这么被代表出来了。一个末代帝国的拳师,一个生活在新事物频繁出现的时代,还有一位西方化的十三姨。他虽然固守着作为中国人的内涵(和阿宽之间分明的师徒关系),却又不断试探性的接受新鲜事物(蒸汽机制药)。无论怎么新,他依旧是中国人,西方的东西毕竟是他山之石。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旧是自己的拳脚。黄飞鸿也与狮子山下相呼应,不断在困难时刻,鼓励香港人无畏更无惧的共济向前。
    和前两部相比,这一部故事发生的地点变成了京城,从某些方面来说可能稍逊于前两部。可是这一部中,出现了一个在我童年占据重要位置的人物,鬼脚七,猛张飞似的人物——一个在西安门拉车的车夫,为了自己崇高的武术梦想,投身到赵天霸门下,成功的开辟了副业,在这一部中,唯一对黄飞鸿受到伤害的一击,就是出自他的脚。而作为一位底层老百姓,他所做的一切,为了使自己的生活,亦或是为了打遍天下无敌手,想法总是那么简单,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造就了他的无知。于是,悲剧性的一幕出现在那个雨夜的三笑楼下,鬼脚七去找赵天霸拿红包,在这之前,而导演并未奢侈一秒来说明赵天霸对鬼脚七的感情,于是我们明白了,赵天霸对于鬼脚七是无爱的。即使后来,鬼脚七被黄飞鸿所救,鬼脚七便稀里糊涂做了徒弟,也可以看出他的“单纯”。
    就boss来说,这一部中的赵天霸实在是弱爆了,最后一招就被ko了。而这一部却着重表现了群架,这项自古以来就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有人说,群架打的太乱,无法显示黄师傅的真实实力,可我觉得这是对前两部的继承,从对那些愚民,侵略者,官僚的教训,到对整个民族的启蒙。从一些开眼望世界的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开始使用蒸汽机,看电影,扔旧狮子头,说爱老虎油;而对于那些仍然蒙着眼、低着头、封着嘴地人,或许只有强制其改变。
    我们不需要像特吕弗一样,去理性的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导演在结尾已经借黄飞鸿的口说出了这一切,我们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思考。“现在金牌在我黄某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我们不能说导演多么高瞻远瞩,正如《笑傲江湖》后记所写: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或许,只能说,某些事物正向着我们担心的方向发展。

 短评

论武打的精彩过瘾,本片在三部里算偏弱,主要是头号反派赵天霸的武力远逊于前两部的严振东和纳兰元述,他更像京城恶痞而非北派强敌,酒楼之战也更像从邦德雪山单滑那里获取灵感的动作喜剧,要靠与之后被收编的鬼脚七的频繁互动才维护住了动作能量基本盘;但论与主题的统一,反而是三部里的最佳:主题这种东西,务必要落在剧情实处且同向而行,你不能坐在书房喃喃自省两句这样救不了中国,转头就又靠无影脚力克强敌再下一城!本片的重头戏其实更多交给了一件西洋道具:摄影机。实录洋人阴谋,频发歪头笑果。最后一幕场面甚是热闹实则几乎完全息“武”,改以通常谍战片才会用到的急智巧胜,形式极似调动镜头去操纵观众,“看那边!”……黄飞鸿凭借自身天赋通才很快就从配合演武拍摄进阶到独自掌镜幕后。狮王争霸又名:一位优秀本土导演的诞生。

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李连杰的动作片就是牛,武打动作也好看,男儿当自强,弘扬我大中华自强不息,奋勇抗敌之精神

12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与其对黄飞鸿进行文化解构,不如对徐克做精神分析。

13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挺好看的,不过情节推动不够自然。

14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还行

“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侠之大者,宗师风范,继续引发对家国民族命运层面的思考。动作场面持续升级,舞狮竞技此后成为该系列一道亮眼的招牌。跛蹆鬼脚七弃暗投诚舞狮助力,演员精湛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当历史滚滚洪流即将席卷而来之时,没有一个人是能独善其身的。

16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现在金牌在我黄某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19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电影要是作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的教材,选黄飞鸿系列绝对是最佳选择,比什么甲午战争上甘岭英雄儿女之流强一百倍。这套电影能谈得东西太多了,我取一点来证明作为爱国教材的最佳性,本片最后黄飞鸿说,“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的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和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

24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很好看,特别熊欣欣的鬼脚七,演得极好。功夫了得!

29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推荐

想当年关之琳还不是高尔夫球,作为十三姨真的很美!

33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戴上了墨镜说起了英文以个人名义投身于工业技术这场《狮王争霸》中开天辟地的黄师傅却在爱情这场感性革命面前红了脸泄了气。最终颇具侵略性的劲敌逼着醋意十足的他“娶”了一袭洋装的十三姨,徐克也算从他的中国往事三部曲里捋清了我是谁。从佛山转辗北京的广东会馆,一场治标的比武赛艺样板戏就此揭幕了。科学!爱老虎油!

34分钟前
  • Muto
  • 还行

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

37分钟前
  • 白衣卿相
  • 力荐

6.7/10。①双线交织:朝廷举办赛狮比武大会(黄飞鸿为了定纷止争而加入)的明线和俄国人欲在大会上暗杀李鸿章的暗线。②视听上基本可沿用第一部的评价,但是具体打斗片段水平没有第一、二部强,最出彩的是黄飞鸿在滑地上战众人那段,其他的打斗片段(比如各种舞狮比武片段)没那么亮眼。③故事本来比较标准水平的陈词滥调,但结尾黄飞鸿的一席话点明了他对“赛狮比武大会”这种单纯比武的花架子的批判以及对“广开民智,智武合一”的推崇,让故事显得有点意思。

42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还行

据说十三姨是素颜出镜的。

46分钟前
  • 月涩
  • 还行

小学时印象里的超赞的电影

49分钟前
  • jijo
  • 力荐

最后和李鸿章的对话是点睛之笔啊,一下子把人的境界提高了黄飞鸿算是夺了武魁,但是他看到了文化和教育的力量可以称得上了侠之大者当然了,这样的人在中国总会悲剧收场,所以郭靖大侠只能战死而无援助,黄飞鸿也只能做西域威龙

52分钟前
  • Lucifer
  • 力荐

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以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的还是广开民智,治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

55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推荐

忘了啥时候看的了。。。可能是在回家的客车上,才发现这竟然是老爷拍的

59分钟前
  • 大耳朵图图_
  • 还行

男儿当自强,这话放在啥时候都听着给力,振奋人心。佛山无影脚果真是名不虚传。黄师傅就是牛,既能济世救人又能匡扶正义,还能抱得美人归,大写的人生赢家。

1小时前
  • 元宝宝
  • 推荐

“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 ”内涵啊,小时候看不出来,原来徐老怪种种影射啊!8.1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