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活着

记录片日本2006

主演:丁尚彪

导演:张丽玲

播放地址

 剧照

含泪活着 剧照 NO.1含泪活着 剧照 NO.2含泪活着 剧照 NO.3含泪活着 剧照 NO.4含泪活着 剧照 NO.5含泪活着 剧照 NO.6含泪活着 剧照 NO.13含泪活着 剧照 NO.14含泪活着 剧照 NO.15含泪活着 剧照 NO.16含泪活着 剧照 NO.17含泪活着 剧照 NO.18含泪活着 剧照 NO.19含泪活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1:09

详细剧情

  经历了十年动乱,知青丁尚彪和妻子返城回到上海,学业中断,身无一技之长,令他在这个充满变革的社会里举步维艰。在朋友的鼓励下,丁尚彪于1989年6月飞往彼岸的日本,开始了求学创业之路。在北海道的阿寒町,他和一众同胞为了未来努力学习,最后却不得不迫于生计逃离这里,成为一名非法滞留者。在此期间,他的想法发生转变,眼见自己的学业无望,于是丁将全部心血花在女儿身上。拼尽全力打工,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15年的日本岁月,一家人天各一方,辛酸、喜悦、误会、理解,万般情感,言语难尽……  本片为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收官之作。

 长篇影评

 1 ) 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日本

最近听到一句话,不来日本后悔一辈子,来了日本一辈子后悔。我武断地说来过日本的人大约都能了解这句话的微妙之处,我更武断地说没来过日本的人基本上不会了解这种微妙。就像我看了新宿事件后,我觉得是部纪实片,你却觉得是部夸张的黑社会电影一样。

我其实很佩服丁尚彪。他仿佛就代表了所有那个年代吃苦耐劳的中国人。他们从来就勤勤恳恳而不会想要不劳而获,温饱以外不会有过多的物质欲望,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点丁尚彪的身上统统都有。

最难过的是从2个镜头里看到他一下子苍老的脸还有松动的牙齿。这样的变化有些突然,好比直接快进到了你不忍心看的真相然后暂停放大在你面前。
看到30岁的天天打工的他你心里的旁白或许是好辛苦啊,40岁时也是辛苦,而到了50岁呢,还是只有辛苦吗?
我的旁白是,如果我是他的女儿,我宁愿不要去美国。

他在送女儿,送妻子的时候一定要在机场的前一站下车。离开的动作仿佛没有半点犹豫,起身就走下去了,傻傻站在外面等电车开走。然后再去上班,再下班,回家做饭,在水槽洗澡。这样日复一日孤独的日子,他竟然从头到尾都没有抱怨。竟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是微笑的。我看的时候泪流满面。

------------------------------第一次画分割线------------------------
我看到评论有人说文革,有人又扯爱国,实在觉得很奇怪。
提到日本就要骂,提到移民就是叛国腐败资本主义,为什么我们的爱国主义就是这么狭隘呢?
老丁当年受了文革的苦没念成书,好不容易有了机会想要继续求学何错之有?有些人爱说A钱怎么的,即使那个年代的人就是为了挣钱来打黑工而去的日本我也一样敬佩他们。就像我上头说的,他们没有不劳而获,他们承受的苦是大多数人没有办法想象的。是,广州的工人苦,富士康的工人也苦,为什么要把这种苦拿来做比较呢?他们不都是一样在为了生计而奔波吗。

早上7点起床凌晨2点入睡,一整天干的都是体力活。
而现在的你跟我,是不是挤个人多的地铁就会抱怨,加一个钟头的班了就不高兴,甚至看不到一场无关紧要的演唱会就要朝武警吐口水,跟他们比,我觉得自己非常可耻。

然后老丁一家移民了,那又怎么了呢?就好比我没钱的时候吃青菜,现在我可以买肉了。就好比小学我还没多识字的时候看看故事会,现在我可以读times了。人类驻足不前才是真正的可悲。

 2 ) 改变命运有多难?上海男子举债赴日打工15年,如今一家人在美定居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文|诸神的恩宠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旅居日本的中国导演张丽玲被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所吸引。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叫“丁尚彪”旅日打工人。

后来,她几经辗转找到丁尚彪,提出想对他进行跟拍的想法。丁尚彪没多想,点头同意了。

没想到,这一拍,竟拍了十年!

张丽玲用摄像机真实记录下丁尚彪一家三口的故事。后来,她把这部纪录片取名为《含泪活着》。

2005年,《含泪活着》在日本富士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反响巨大,创下当年全日本最高收视记录。2009年,我国上海电视台引进播出,随后收获了无数赞誉。至今,它在豆瓣上的评分,仍高达9.2!

看完该片后,许多观众后都表示,它能给处于人生低谷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01被耽误的青春

丁尚彪,50后,出生于上海农村。

学生时代,他正好赶上了十年浩劫。初中毕业后,他到安徽农村插队。在那里,他结识了同为上海知青的女孩陈忻星。

相同的境遇,让两人彼此走近,直到相知相恋,成为一家人。

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丁尚彪给女儿取名丁晽。晽,是光明美好的意思。丁尚彪给女儿取这个字,是希望她能有个光明的前途。

1981年,丁尚彪和妻子响应知青返城的号召,回到了上海。此时,他们才恍然发现,自己已到中年,却无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社会底层工作,实在心有不甘。

为了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丁尚彪自学读了中专,还想上夜校大学。但因为孩子太小,需要有人照顾,最后只得放弃上夜校的机会。

当时,陈忻星是制衣厂的工人。后来,她通过自学考试,被一家外企录取。但是,工厂领导死活不放她。这让丁尚彪夫妻非常寒心。这件事,让他们看清楚了一个真相:如果不跳出现在这个“圈子”,他们一家人永远只能生活在最底层,永不翻身之日。

1989年,丁尚彪每个月工资100块,陈忻星的工资更少,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丁尚彪是家里的顶梁柱,几乎每一天,他都在为钱发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天,他花5毛钱买了一份报纸。报纸上刊登有一则广告,大意是,某机构正在办理留学日本的手续,到日本后,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看到这个广告,丁尚彪立刻两眼放光。

八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当时,电视机在中国还是奢侈品,可对日本人来说,电视机电冰箱电话就是普通家庭的标配。去日本打工, 成了当时的一种潮流。

然而,42万日元的留学中介费,又让丁尚彪心里凉了半截。42万日元,那是他们夫妻俩15年的工资啊!

思来想去,丁尚彪还是决定出去闯一闯。随后,他带着从亲朋好友那借来的钱,于1989年6月12日踏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

那一年,他35岁。

丁尚彪不认命,他决定用行动改变自己一家人的命运。然而到日本后,迎接他的,会是什么呢?

02非法打工15年

丁尚彪留学的语言学校,位于北海道阿寒町的一处郊外。学校位置偏僻,附近是一座废弃的煤矿。

丁尚彪怀着改变命运的想法,千里迢迢来到日本,最后却发现,原来,这是一座野鸡学校。连当地人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外国人。

边学习边打工?简直是白日做梦!

理想破灭后,丁尚彪痛定思痛,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无论如何,都要留在日本打工赚钱。女儿从小立志要当医生,将来,他要把女儿送去美国留学,决不能让女儿再走自己的老路。

确定好目标后,丁尚彪决定逃离阿寒町。说干就干,当晚,他就趁着夜色爬上火车,去了东京。但因为他私自逃离,学生签证被作废了,从此,他在日本成了黑户。

到东京后,丁尚彪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白天,他在工厂做工,晚上,还要去餐厅打工。为了赚钱,他全年无休。

在国内,他一个月工资100元人民币。在日本,一天就能赚1000元人民币。丁尚彪说,这等于是白捡钱,忙着赚钱都来不及,还哪有时间休息。

他这一干,就是7年,直到导演张丽玲开始注意到他。

丁尚彪每天早出晚归,生活条件却异常艰苦。每天回家再晚,也要下厨做饭,因为第二天要带饭。租的房子没有浴室,想洗澡,就在厨房搭个塑料盆洗。

每天,他都在劳累和担忧中度过。因为是黑户,怕被检查,他不能回国。每个月,他都会按时把钱寄给远在中国的妻女。他的房间里,挂着一张女儿的照片,只要累了,他就会看看照片。

丁尚彪常年背井离乡,他心里始终怀着一个信念:多多赚钱,一定送女儿去国外留学。

正是怀着这种信念,他在日本一待,就是15年,无怨无悔。

03分别与妻女相聚

丁晽从小就学习很好。丁尚彪出国时,她还在上小学。

8年后,她从复旦大学附属高中毕业,考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为给女儿攒留学费,丁尚彪不仅没回国,还比以前更卖力了,同时兼做三份工。常年的辛劳,导致他刚四十出头,就已经谢顶了,一口牙齿,也变得稀稀疏疏。

丁晽去美国纽约上大学,中途要在日本转机,有24小时空档,父女这才有机会见了一面。

因为是黑户,出入机场要查证件,丁尚彪不能进机场,只能在地铁日暮里站等女儿。

父女8年未见,再见已有些生疏。丁尚彪发现,女儿长高了,变胖了,也变美了。随后,他带女儿去自己曾经打过工的饭馆参观,还和女儿去吃了一顿大餐。

24小时转瞬即逝,父女俩即将分别。送女儿去成田机场时,丁尚彪只能提前在成田站就下了车。地铁门关闭那一刻,女儿已泪流满面。

五年后,丁尚彪和妻子也在日本见了一面。

那一次,妻子乘机去美国探望女儿,中途在日本转机,可以停留72小时。这次见面,是夫妻13年来第一次团聚。丁尚彪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还拿出了结婚时用过大红枕套,小小的出租屋里顿时喜气洋洋。

三天里,他陪妻子逛东京,吃大餐,像小情侣般甜蜜。彼此看向对方的眼神里,满满都是爱意。

这些年来,妻子陈忻星独自守上海,又当爹又当妈,很不容易。丁尚彪寄回的钱,她一分钱都舍不得花,都用来还债和给女儿存学费。女儿在家时,她会换着花样做好吃的,女儿不在家,她就随便吃点烂糊面对付一下。

女儿出国留学那一天,夫妻俩多年的辛苦付出,终于等来了结果。他们知道,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04一家人要拧成一股绳

直到女儿医学博士毕业,丁尚彪才决定回国。

回国前,他专门去一趟位于北海道阿寒町的那所语言学校。这时,学校早已成了废墟。

回到上海后,丁尚彪到昆山一家日企做了几年翻译。2009年,55岁的他随女儿定居美国,一家人入了美国国籍。后来,女儿成了一名妇产科医生,也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

至此,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两代人最终得以团聚。

2019年,丁尚彪接受电台采访时说,其实,自己当年是有机会合法待在日本的。办法是:先和中国妻子结婚,再找日本女人结婚。和他一起出国的其他中国学生,有些嫁给了日本人,有些娶了日本人,最后,他们都留在了日本。

丁尚彪说,自己想在日本结婚并不难。但是,日本有一项规定,丈夫要把工资卡交给妻子保管。他想,自己出国的目的,是改变家庭的命运,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生活。如果自己抛弃妻子再婚,那不是违背了自己出国的初衷嘛。不行,不能干那种缺德事!

年轻时,丁尚彪不安于现状,在异国他乡吃苦赚钱;妻子陈忻星全力支持丈夫,一人扛起家庭重担;女儿也不负众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丁尚彪说,他们一家三口,虽然天各一方,但精神上始终拧成了一股绳。他和妻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给女儿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最终送女儿出国留学。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妻子和女儿,每个人都各司其职,这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尽管他们一家现在的生活相当富裕,但丁尚彪还是不愿闲着。到美国后,他用谷歌翻译写了简历,自荐进入一家五星级宾馆打杂。在日本生活多年,养成了他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就连干洗碗工,他都拿到了纽约市宾馆业协会优秀员工奖。

2020年,纽约疫情大爆发。丁尚彪在当地华人报纸上发表了一封书信。信是写给女儿的。信中写道,他已经将银行卡、保险箱密码等重要信息都寄给了女儿。万一自己染疫猝死,骨灰撒在海里就行。他不给子孙后代添任何麻烦。信中虽然在交代后事,但丁尚彪对女儿的爱,已溢于言表。

纪录片《含泪活着》,用镜头真实记录下了普通人十年间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影片里,没有惊天动地大场面,但具体的生活细节,平淡而真实,反而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一位49岁的日本男子说:“我失业五个月了,压力很大,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很受触动。我要以丁尚彪为榜样,做坚强不屈的男人!"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是一粒沙。然而,想改变命运,最稳妥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理想。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真切看到了小人物身上爆发出的惊人能量。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缔造者。能把这条真理落实到生活中的人,最后,大都成了人生赢家。

参考资料

1.纪录片《含泪活着》

2.《谁来午餐》20191129采访丁尚彪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写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

 3 ) 谩骂是一件多么容易做到的事

这系列的片子很久以前就看过 那时候好像是大学时候刚开纪录片课 因为喜欢某位文艺女老师 所以经常去蹭她的课 然后她用了一整个下午给我们放这部其实制作没有很精良的纪录片 还吐槽了这部片子略显做作的解说词 但是第一集里面的韩松实在是让我印象太深刻了 而且第一集的下半集整个就是一部励志片 所以经常在我学英语的时候拿出来温故 慢慢的就把整套系列看完了 再看这部片子的完结篇 已经是四年后了 很多时候 我觉得我的脑子里很热闹的住了很多人的 sheldon他们啊摩登家庭一家啊然后电影里的很多角色还有好多纪录片里的人 有时候再看的时候就很想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比如《幼儿园》里的那些小孩 那个少年老成的 那个马玉兰 那个富二代小胖 比如演方枪枪的那个小男孩 比如演《我们俩》里的小马 比如《请投我一票》里面的雷雷和成成 好像和他们通过影像建立了一种神奇的联系 在某个时候 会把他们当熟悉的人一样牵挂 所以当镜头再一次对准这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家庭的时候 我更多的是怀着最大的善意去希望他们能过的好 虽然在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 我还是会关注很多忍不住要吐槽的点 比如女儿在那样的家境下 做了双眼皮手术 这个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 还有她的耳洞 还有最让我困惑不解也不能完全赞同的 这种牺牲掉自己成全子女的中国式家长做法 这样的爱 沉重 但且负担 我不知道这个女儿以后要成长成一个怎样的人才能担负起这样的爱 我会怀疑这个家庭整个的付出 沉默的 隐忍的 好像用双手扒黄土的艰辛 这样的付出 是否值得 是否有必要 是否是唯一的出路 但当我看到片中的妻子和丈夫终于在十三年后可以重逢时 片子细细的表现妻子在临行前做了一套比较好的衣服 清早起来剪了头发 丈夫洗了床单 换上了结婚时候的大红色枕套 这一切那么繁复又隆重 几近要成为一种仪式 我也曾异地恋过 当然不能和他们的时间相比 而那种 “火鸡在将吃未吃时已达到味觉的高潮”的感觉 我在每一次定完机票后都可以深刻感受到 也许见面反而是相顾无言 所以妻子和丈夫 在13年后的重逢时 连拥抱都没有 只有一个大大的特写给了丈夫亮亮的眼睛 这是和见女儿时的内敛完全不一样的眼神 这个眼神 不得不说服我 他们之间的爱情 是我们这一辈不能理解的爱情 这样的付出 也是我们这一辈所不能理解的付出 鲁迅先生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 老先生一生写过很多文章也并未能改变的了中国多少 而这一句话倒是有许多人身先士卒的去实践 所以在扫了一眼豆瓣影评时 我惊讶的发现虽然这部片子打分很高 但普遍的短评都表示不能理解这种行为 甚至有的用上了很多恶毒的字眼 这里 我突然想说一件和这部片子无关的事 就是中国好声音里的徐海星 我本人也非常不喜欢她 但仅限于讨厌她的每个做作吐舌头和说话的腔调 至于有非常多的人质疑关于她父亲的事情 我愿意去选择相信她 因为我无法想象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的人能做到为了参加一个娱乐的选秀比赛就把自己父亲的生死搭进去的事情 而悲哀的事 人们已经很难再去相信什么 尤其是银幕上的事 在这部《含泪活着》里也是一样 我记得以前学过一篇古文 原文不记得了 但里面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说 人们不能苛责古人 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以前的事 我也并不喜欢这部片子的名字 在我看来 总有过多的煽情意味 我也并不认为这部片子当时获得了日本很高的关注是因为真正的理解 而更多的我觉得是同情和怜悯的泪水 我也不喜欢每当有一点点眼泪的时候就一定要马上推特写 我会去想后来女儿一定有先做整容手术吧她的心路历程其实是我更想了解的 但是 以当时的价值观和社会形态 光是这个片子的开头 就已经非常大气 尽管手法有些许拙劣 但片中穿插的樱花写意镜头还是比较准确的 尤其我很喜欢片子最后的段落 父亲 或者说这个男人 此时终于可以卸下作为父亲的角色 作为一个人 有着独立完善人格的人 穿着正装骑上自行车要回到最开始他的日语学校 我不知道这一段时导演安排的还是他的本意 若是他的本意 我想 这时候 这13年的意义对他来说 就不仅仅是有些人所概括的 从一个中国社会底层的人过渡到日本底层的人 这么简单的了 在他的骨子里 已经有了很多日本的 或者说那种传统的 很难去形容的一种气质 有种回归的 很多日本电影里所想要诉求的那种回归 他会敬畏 会思考 会沉淀 会理性 所以 无论最后这一家人的情况是全家移民去了美国 还是就在上海买了大房子 这一切的意义 只存在这家人心中 只有他们才会知道 自己得到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而是否值得 他们心中会有答案 我们 只是看客 看客 随便的骂几句很简单的 但 真正的敬仰 从每个人的身上学到什么 才是最难的吧 最后 套用《俺爹俺娘》里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这就是老一辈的生活方式 他们就是这么来对待生活 这么来对待这片土地的” 哦还有最后的最后 我要贴这首深得我心的配乐 And I love you so 我是如此地爱你 The people ask me how 人们问我我怎样地爱你 How i´ve lived till now 我怎样一直活到现在 I tell them I don´t know 我告诉他们我不知道 Iguess they understand 我想他们能够理解 How lonely life has been 生活曾经多么地孤独 But lift began 但是生活 The day you took my hand 从你牵我手的那一瞬间真正开始了 And yes, I know how lonely lift can be 是的,我知道生活能够多么孤独 The shadows follow me ´n´ the night won´t set me free 阴影从不离我左右,黑夜也不能让我获得自由 But I don´t let the evening get me down 但是我不会让黑夜把我打败 Now that you´re around me 既然我已来到我的身旁 And you love me, too 我也爱我 Your thoughts are just for me 你的所思所想全为了我 You set my spirit froo 你让我的灵魂获得了自由 I´m happy that you do 这让我开心不已 The book of life is brief 生活这本书很短 And once a page is read 一旦读过一页 All but life is dead 除了生命,其他的都将死去 That is my belief 这就是我的信仰 And yes, I know how lonely lift can be 是的,我知道生活能够多么孤独 The shadows follow me ´n´ the night won´t set me free 阴影从不离我左右,黑夜也不能让我获得自由 But I don´t let the evening get me down 但是我不会让黑夜把我打败 Now that you´re around me 既然你已经来到我的身旁 我听英文歌很少 所以不知道会不会有别的版本 唯一可以说的是 片中的版本很好听 推荐

 4 ) 如果这都不能令你动容

这样一部年代久远的纪录片,看的我泪眼汪汪。不记得在哪个地方看到该片的介绍了,看到的第一反应是,天哪,这个想法我真的太不赞同了,有什么事情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呢?分开这么多年,真的值得吗?

看完全片后,已然失语。对于这样的一家人,我没有任何可以去评价的资格。

所谓的三观无非是做自认为对的事情。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而我环顾四周,也不记得在哪个同龄人身上看到过如此拼搏的狠劲。这是朴素又了不起的愿望:我要努力,努力撑下去,努力让这个家过的更好。

这么多年的苦,一天一天熬着的日子,远不是这短短一部纪录片可以窥见的。十几年来全身心的疲惫,只为了一个念头,让女儿去名校留学,让女儿踩在自己夫妻的肩膀上过的更好,让这个家越来越好。这没有错,谁又可以指责他们有错?

无论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真切地为之奋斗了,充分地拼尽了全力。而我们这些看客,唯有钦佩。换做是我,万万做不到。

至于那些来评价他们纪录片之后一家生活的人,反过来说,三观也真的是太过狭隘了。这部片子的意义不是在哪里生活,不是出国留学移民,而是一个普通人能够为了自己的追求付出到什么样的地步。如果这都不能令你动容。

 5 ) 成田车站的离别

成田车站,
8年未谋面的父亲与女儿,
13年分隔两地的丈夫与妻子,
短暂的相聚,
仓促的离别。
如果这是一部煽情的电影,
导演会在这里安排一个热烈的拥抱,
父亲给予女儿的一个宽厚的胸怀
丈夫给予妻子的一份不舍的柔情。
然而,
什么都没有,
只有沉默,
只有默默的流泪。
这就是生活,
面对命运的不屈抗争,
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纵然流泪,
也要活着!

 6 ) 我唯有致敬,为他们一家如此坚韧的坚持

《含泪活着》,看介绍说这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最后终结篇。《我们的留学生活》,我也是看过的,十许年前的电视里,应该是上海记实频道。十多年前上海这个频道有不少纪录片。

《我们的留学生活》,因为这次完结篇的重提我才是重又想起来,里面的一个个人物的面孔都还有记忆,最记得的两个人,一个是北京月坛小学三年级的小留学生素素,随着家庭怯生生地来了,学校里一句日文不懂,两年后回国时,成绩全班第一名,收获了友谊和真诚。另一个是妻子洗碗打零工担负一家开销也不舍得让读博的丈夫干一点儿活,最后丈夫被骗人去全家全部300万日元积蓄,夫妻终于因此而分开的故事。最难忘离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妻子还是让丈夫回来一家三口包饺子,窗外是白雪皑皑,未知的将来,经济的困顿,还在为博士论文而奔忙的丈夫,唱起了“我的太阳”。

《我们的留学生活》十多集吧,历时四年,跟踪拍摄300多人,采访66人,最后收录在十余集纪录片里的,不过十许人而已。更多的人失去了联系,还有的去世了……

这部终结篇《含泪活着》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丁尚彪的男子,89年6月间,以35岁的尴尬年龄从头开始,离妻别女,举债数万只身赴日,进入北海道极其偏僻地方一所谓的语言学校学习。想着一边打工一边读下语言。可现实是根本无工可打,无力还债,最后这个语言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们纷纷逃往大城市,老丁自此黑在了日本。

一个人,几分工,各种体力活。所有的钱都寄回家去,年复一年,老丁消耗着自己,调整了目标,新目标是挣钱供女儿将来度最好的大学。复旦附中的女儿真是争气,在老丁黑在日本八年以后,高中毕业,申请到美国医科名校,赴美就学前,绕道东京,与父亲一见。这是老丁八年来第一次见到亲人。

这些,我记得在《我们的留学生活》中,都有看过。这次的完结篇,继续往下:

女儿去美国后,妻子开始年复一年地申请赴美签证探望女儿,申请了12次,五年后终如愿。一样,先取道东京,夫妻分别13年后,第一次重逢。女儿后的再一次相聚,老丁老多了,几年间,牙齿纷纷脱落,满口假牙,只有八颗牙是自己的。

再2年,女儿行将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即将成为一名医生。镜头跟到了2005年,老丁终于可以结束日本的黑身份,回上海和妻子团聚了。

我说的是经脉,片子聚焦更多的是细节,是血肉:重聚,离别,列车,机场,陌生,隐忍,眼泪,迟疑,落寞,结婚时候妻子绣的红色枕套,寂寥……

这是老丁一家人的选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换做我,一开始便是“不”。不易的是,他们一家人没有抱怨,齐齐为一个目标而各自努力。他们在镜头前屏住情绪,可镜头后呢?付出的是一家三口各自16个最美的年华,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16*365*3 个相携相守的缺失,春去冬来,日暮晨昏。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个风华的十六年呢!所幸他们终博来了个守得云开见日出的结局。

我唯有致敬,不为他们的取舍,不为他们的结局,只为他们如此坚韧的坚持。

 短评

一家三口分离在三个国度,动不动就是几年、十几年不见面,多看看这种片,也算提醒自己心怀感激。只是,主角形象好、精通普通话上海话日语,又做事认真,为何如此执着于体力劳动,以及妻子为何工作20年还是工厂女工?这是我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的。倒的确是非常迎合日本的价值观。导演跟拍10年了不起!

6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这周跟本片主人公丁老师吃饭来着,大家都劝他在美国笑着活下去。。。跟我想的不同,他倒不是全为了女儿活着,这么想,人生还有些盼头呢

9分钟前
  • 涡锅头
  • 力荐

首先要向历时10年追踪拍摄成此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致敬。像丁尚彪这样底层中国平民,在广州火车站就能找到不少,他们默默付出,不去抱怨太多,不大声喧哗,他们所经受的在许多人看来让人感叹不可思议。只是离开了屏幕,他们就什么都不是,消融在几亿人身边真实的中国脸孔:渺小、朴实和执着着的活着

13分钟前
  • 阿素喇
  • 力荐

这部纪录片让人对人生、时间、家庭、爱、责任都有强烈的认识。而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媒体,也应该去发现、传播这样的真善美。而不是肤浅的“娱乐到死”。

16分钟前
  • 黄晶
  • 力荐

老丁,你现在应该是57岁了吧?回国过得还好吗?牙齿是否换新的了?女儿结婚了吗?

20分钟前
  • 透明
  • 力荐

老丁不会恨,也不会坐以待毙,他永远挺直腰板,永远在向目标冲刺。诚恳、正直、努力、自控、善良,他的眼泪只流给家人,从不投降。看到这样的生命总会被迫意识到自己有多不堪一击以及无病呻吟。“我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4分钟前
  • DAMreality
  • 力荐

为了送女儿去美国念书,牺牲10多年的亲情,值得吗?即使女儿出人头地了,那10多年的亲情空白如何弥补?太不值得。很多人看了觉得感动,我只觉得残酷。感动何来?我不知道。

27分钟前
  • 狂熱的自由
  • 还行

太感人了 伟大的父母 哭成泪人~~

32分钟前
  • Supernova™
  • 力荐

大爱无声 父母把生命的一大部分献给了孩子 含泪活着 任劳任怨…虽不是每个父母都如丁氏夫妇 但每个孩子都应该和丁琳一样努力回报~

33分钟前
  • 夏至线
  • 力荐

十年的纪录片,不容易

36分钟前
  • 鲁拉拉
  • 力荐

很催泪很催泪很催泪。以前上海台就放过《我们的留学生活》,看了人要哭的。这里面的老爷叔真是含辛茹苦的上海老爷叔啊!看到就会想到自己的阿爸!这种为小拧奉献一生的爷娘我估计自己这辈子是当不了了我没有这种吃苦精神的。

40分钟前
  • 王小能
  • 还行

那个年代人,那个年代的三观。。。虽然无法认同但这一份拼命真的也是挺感人的

42分钟前
  • hazy
  • 推荐

跪求女儿从大妈变成女人的过程!

43分钟前
  • A-sun*
  • 还行

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贵国不给机会,还拦着不让别人出去另找出路不成。谁愿意没事妻离子散的异国生活这么多年,其中的辛酸是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的。只愿这个国家早日好起来,人们不再背井离乡找幸福。

45分钟前
  • 推荐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 上天一定要给这一家人一个完满的结局

49分钟前
  • 散步四季的人啊
  • 力荐

一度眼泪泛滥。我不认为价值观有错误,人各有志嘛,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怎会理解他们的痛楚?即使现在在国内全家团聚也未必就是幸福就有亲情。再说,人家一家人牺牲这么多、隐忍这么久难道不是一件挺励志的事吗?十五年的坚持难道这不是真的诠释了亲情、爱和责任吗?父女、夫妻再见时没有多言语,惟有泪千行。现在全家都移民了。那些指责别人的,何不食肉糜?8.8

5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所有留过学、正在留学、准备留学的人都应该看的,问问你自己,自己人生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5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纪录片与电影不同点在于:当爱人之间十多年未见,盼来第一次见面时,彼此不是热烈的拥抱,而是无言的微笑、流泪、注视、搬行李。

58分钟前
  • J
  • 力荐

那些隔着玻璃车窗涌动的离别。我下车时不敢看你,下车后我在月台凝视你而你不敢看我,车开动了,你飞速瞟我一眼掩面而泣。

1小时前
  • 推荐

大爱无言。煽情并不代表俗,有时候该煽的情就得煽。老是装酷的人也挺傻逼的。

1小时前
  • 亚比煞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