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第四季

欧美剧美国2017

主演:托马斯·米德蒂奇,T·J·米勒,扎克·伍兹,库梅尔·南贾尼,马丁·斯塔尔,阿曼达·克鲁,乔什·布雷纳,马特·罗斯,苏珊·克莱尔,欧阳万成,斯蒂芬·托布罗斯基,克里斯·迪亚曼托普洛斯,斯科特·普瑞德佳斯特,罗格里奥·T·拉莫斯,帕特里克·奥康纳,克里斯·威廉斯,蒂姆·周

导演:迈克·乔吉

 剧照

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1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2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3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4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5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6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13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14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15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16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17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18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19硅谷第四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6:12

详细剧情

HBO已续订《硅谷》第四季。

 长篇影评

 1 ) 《硅谷》S04E01:从前有个人想搞新型互联网,后来他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趣硅谷,图文版在这里↓

//mp.weixin.qq.com/s?__biz=MzI4NTI3NDkyNw==&mid=2247485274&idx=1&sn=d9331135f4aead7b8b16cc1b13a69c7e&chksm=ebefe11adc98680ccbc13e0f4bd3398f24c035f2dcd50713652b8b9e15a2cbcb98f9509fa538#rd

新一季开始了,按照惯例,我们得先看看这一年发生了神马。片头告诉我们这些↓

Airbnb正式加入,图片分享网站Pinterest也来了,硅谷最大的创业骗局Theranos露了个脸,关于这个狗血的故事,我们之前扒过。在本季的片头中,它不光招牌歪了,FBI也找上门来。

Facebook的大楼前面飘着一个Snap的Logo,Amazon Prime Air无人机快递强势入镜。依次从左向右数,Slack、Dropbox和Yelp都粗线了。还有悲了个催的三星,楼顶上竟然还有人蹦极,Uber和Lyft两个大气球正忙着撕逼,一边的滴滴想乘机加入混战,却不知为毛又飘走了。

雅虎也不甘示弱出来抢戏,旁边停着搬家的卡车。已经把搜索和门户全部卖掉,雅虎现在最值钱的也就是阿里巴巴的股份了。从阿里的爸爸,到把阿里当爸爸,编剧这一手黑的漂亮。

上一季有小人在楼顶骑独轮车的甲骨文,这一季换成攀岩了。

信息量大的不光是片头,仅仅第一集,各种梗和段子就扑面而来。

首先,除了到处去求风投,科技公司CEO也有可能在开Uber。

本集开头,Richard就开着车“绑架”了一名VC,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推销新开发的视频聊天软件Piperchat。这可不是编剧异想天开,在硅谷,有不少创业公司的CEO会选择开Uber补贴开销,而且没准就能拉到一位VC,顺利拿到融资。

所以,Uber后来搞的一键叫来投资人等运营活动,估计也是受现实的启发吧。

其次,社交类App的门槛越来越高

被Richard吓坏了的VC下车后,突然又折回来,说了这句话:“你们真要有了100万用户,给我打电话。”

看看独角兽们的日活量就知道了↓

牛逼贩子FaceBook,当前的日活量超过10亿

微信平均日活达到7.68亿

微博今年除夕当天日活破1.54亿

看着巨头们的动辄过亿的日活量数据,也许会有小伙伴说,投资人提出的100万日活也还好啊。

骚年,你还是太天真啊!

想当年(2008年),Twitter的周活跃用户数为20万时,就拿到了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当然,现在是2017年。十年间,社交媒体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原来的蓝海早就在一片厮杀中变成了红海。

不过,Richard的志向并不在此,尽管Monica跟他说,有的人终其一生也做不出像Piperchat这样的软件。可对于Richard的压缩算法来说,一个视频聊天软件明显太小儿科了。

他的梦想是建立新型互联网:把所有的资源分配给手机,通过自己的算法加强手机的运算效率,从而重新定义互联网。

也就是说,Richard要造一个去中心化、没有付费、没有政府监管的真正开放型的互联网。

为此,他不惜再次回过头去找跟那个堪称猪一样的队友——Russ,求他资助。并主动要求退出Piperchat团队。最后还推举Dinesh当Piperchat的CEO,因为这个软件本就是Dinesh为了泡那个叫伊丽莎白的爱沙尼亚妹子才写的。

再次,小编无比确信一件事——Gavin绝对是这部剧里最大的Bug,不然他怎么能混成科技巨头的老板,还是个打不死的大反派捏?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一季末和第四季第一集到底发生了神马↓

Gavin把Hooli和尾帧合并,成立了新的产品部门,并邀请之前被Raviga炒掉的Pied Piper CEO Jack Barker担任产品总监,正式向Pied Piper宣战。

说实话,这两个邪恶混蛋的合体一度让小8非常担心,同时也期待他们能在第四季搞出点幺蛾子,好让剧情更精彩。但是,第一集,这还只是第一集,他们就闹翻了!

事情是这样的,Gavin和Jack同时从上海回美国,Jack墙裂要求飞机先降落在西部小镇Jackson Hole让自己先下,而Gavin对此非常不满,认为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为此,下飞机后,他让这个马屁精主管沿原路飞了一遍,发现Jack浪费了自己28分钟21秒。

为了排除天气、逆流等因素,他要求安全主管再飞5遍,求得平均值。

接着光头主管问了一句这样会不会太浪费。Gavin的理直气壮也是没谁了:自己让人进行20次跨越大洋的私人飞机飞行不算浪费钱,但Jack作为公司股份的持有者,先降落至Jackson Hole,后降落在Moffett以至于多出了那20多分钟的油钱,这当然是浪费钱!?

得罪了Gavin这个大魔头,Jack的结果当然不会太好,直接被发配到地下室四层,怀里还抱着他引以为豪的成功三角学。要知道,这可是在上一季中他能出任Pied Piper CEO的杀手锏。

而且Jack的新工位是辣么的得天独厚,正对着厕所。

同样要面对厕所的还有Monica,因为得罪了Laurie,她被发配到楼下,座位正对着男厕所。面对想上厕所的Richard,Monica建议他去四楼,Richard甩下这么一句话:好的,要不然我又要被你看光了。

关于这个看光光,第二季第一集有图有真相。

怎么样,第一集这些黑料和梗看得爽不爽?

反正小编 我是爽透了。

按照本号一贯尿性,我们得再往深处扒一扒,说点关键的东西。

本集中,提出了一个互联网领域的终极问题:去中心化、免费和自由共享、开放。

说实话,现在的互联网尽管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等等大部分时候都是免费的,但事实情况是,大部分的服务提供者都在圈地,希望通过能建立边界,在自己的疆域中垄断用户。模式就是先期培养,然后分多次或一次收割利益。

站在商业的角度,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站在互联网的角度,这样的模式有违互联网建立的初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世界上之所以会有互联网这个东东,就是因为一些人有这样一种妄念:世界所有的知识、经验都应该是免费、开放和共享的,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不需要特殊权限、支付费用或创建用户帐号。

以英国著名计算机学家伯纳思·李为例,这位万维网技术的发明者、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搭建者和网页浏览器开发者,始终认为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去中心化的、免费的、没有监管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当时一大批互联网公司成立万维网联盟,并豪气地大手一挥,把万维网技术免费开放给所有人,自己不申请专利,更不收取专利费。

今天的维基百科、谷歌开放的安卓平台等等所谓开放平台,在李大爷面前根本就是小儿科。为了表彰老人家对人类的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把去年的图灵奖颁给了老爷子。

李大爷够牛逼,够阔气,但今天我们主要想扒的还不是他,而是另一个让上帝都嫉妒的天才——Aaron Swartz(亚伦·施沃茨)。

Aaron是个85后,1986年出生于芝加哥。跟许多天才一样,痴迷于编程的Aaron少年成名,13岁时就一个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非盈利性网站,叫做get.info(The Info.org)。这是一个免费的线上百科全书,所有人都可以在网站上新增、编辑、组织内容。类似于维基百科,却比它还要早几年。

Aaron做的第二个网站叫做“my.info”,能全网抓取新闻。网站完成后,Aaron发现那时有许多人正在着手开发一个新技术“syndication(联合供稿)”,这货与他的点子很相似。有一组人从中分离出来,打算为它建立一个叫“RSS 1.0”的技术标准,于是他加入其中,并成为核心成员。这个技术是所有聚合型新闻阅读软件的核心,简单来说今日头条的技术就是基于这玩意。这一年,Aaron只有15岁。

后来,他遇到了哈佛的 Lawrence Lessig 教授,构建了Creative Commons的技术平台。这是个创作授权协议标准系统,能在保障著作权的基础上,增加创意作品的流通性,以促进内容的产生和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那年,他16岁。

18岁那年,Aaron去了斯坦福。一年后,受到著名风险投资人、程序员、技术作家Paul Graham的邀请去建立Infogami网站,Aaron同时退学。多嘴说一句,Infogami这个东东是用来建网站的。Infogami这个网站虽然没有多少人用,却引起了后来成为全球最大资讯网站的Reddit的注意。Reddit请Aaron用他开发的 web.py 框架重写网站。后来,他的公司跟 Reddit 合并,Reddit又被美国媒体集团康泰纳什收购,Aaron加入了康泰纳什旗下的《连线》杂志。

从Aaron这闪瞎人眼的简历不难看出,他每次鼓捣的新玩意都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互联网自由和共享精神。这样一个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少年在进入《连线》工作后,被公司的条条框框束缚到窒息,情绪出了很大问题。看不惯他的职场人士也觉得这是个“问题人物”。很快,Aaron被勒令辞职,而他也坦受了。

不缺钱,头脑聪明还有大把时间,Aaron毫不犹豫做起了他最想做的事情:想全世界推广开放、自由、共享和安全的互联网。围绕这个核心,他干了这些事↓

2008 年创办watchdog.net,一个专门聚合政客资料和数据的网站

2010 年,成立非营利性政治行动组织 Demand Progress,专门宣扬网络自由。他和他的拥护者们大力反对美国《禁止网络盗版法案》和《保护知识产权法案》。因为法案一旦通过,盗版数字产品是受到打击了,而美国政府的权力也将无限扩大,不但可以监控互联网,还可以随便关闭它想指控的网站,这会导致美国人民的言论自由被侵犯。

Aaron和他的 Demand Progress组织通过电子邮件及其他媒体组织群众,针对法案内容向国会议员及其他意见领袖表达意见并施予压力。最终,这两个法案流产。

取得了胜利的Aaron,经过种种洗礼,已经成为倡导开放互联网的斗士。换言之,他也是个信奉开放互联网的激进分子,作出了相当激进的行为↓

从 2010 年秋天开始,Aaron多次闯进MIT的内网配线柜,以 Gary Host、Grace Host 的用户名攻入权威期刊存储服务 JSTOR 的网站。JSTOR 的记录显示每分钟收到数百个下载请求,远远超过高峰请求量。最后Aaron一共下载了约 400 万篇只有 JSTOR 会员和机构才可查看的论文和文章,一度导致 JSTOR 服务器宕机。他只有一个想法:把这些论文公开到网上,供人们免费下载查看。

2011 年 1 月。法院最后一共罗列出了非法入侵、通信欺诈、计算机欺诈等一共 13 条重罪,如果罪名成立,Aaron可能承受的刑罚将被提至 50 年监禁和 100 万美元罚金,这意味着他不光要失去自由,早年积累的所有财富也将消失殆尽。

2012 年底,JSTOR做出了让步的表态,愿意免费公开总共450 万份论文。而根据公开记录,检方也在谈判中告知Aaron,而如果他接受指控的13 条罪名,监禁将被缩短至 6 个月。认罪协议几乎达成,最终却因为MIT不让步,最终谈判破裂。

2013年1月11日,Aaron在其纽约布鲁克林的寓所中上吊自杀。数字时代的罗宾汉就这么离开了世界。他的思想影响了一大批人,在他死后,黑客们攻破了MIT、美国司法部。直到2014年1月11日,匿名黑客组织还入侵MIT的网站,用“Today we fight back"的口号来纪念他。

纵观人类通讯技术近一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种大型的通讯技术都遵循相同的模式:短暂而令人兴奋的开放期之后,紧跟着的是垄断和日益封闭。这样的现实,Aaron显然无法接受,他斗争过、痛苦过,最终在绝望里离开了这个他曾改变过的世界。

有人曾这样评价Aaron的离去:这个世界配不上他。

面对越来越不开放的互联网,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记住,Aaron Swartz这样的斗士曾经斗争过。

 2 ) 产品该火却不火为哪般,互联网从业者看《硅谷》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thebaiheng,欢迎互联网从业者交流。

该火但不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为HBO出品的一部极客创业喜剧《硅谷》,自开播以来,豆瓣评分屡创新高(豆瓣评分分别为9.1;9.2;9.2;9.6),这是要火的节奏啊,然而并没有。

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创业热潮中,《硅谷》并没有像它的兄弟《权利的游戏》、《西部世界》那样成为现象级的热播剧,如此高的评分也没有收割到相称数量的观众,着实让人费解。这就好比一个曾打造无数爆款的产品经理,在几乎无人竞争的领域,针对当下热点打磨出一款产品,产品推出后好评如潮,用户量也说的过去,用户忠诚度也不错,但始终没有成为爆款。产品不错但却打不开局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受众少,市场容量有限?还是营销不过关,解锁观众的姿势不对?且听一一分解。

按照格拉德威尔《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一书的观点,产品爆发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环境威力法则。下面以五星来评判《硅谷》在三个维度的完成情况,其中,★表示一颗星,☆表示半颗星,打分如下:

  • 个别人物法则:★☆
  • 附着力法则:★★☆
  • 环境威力法则:★★★

影视剧宣广的两条路,爆炒与慢炖

影视剧宣广的高富帅之路,大火爆炒

先讲个别人物法则,一件事情的流行需要关键人物的带动,这些关键人物包括信息员、内行、推销员,他们完成完成信息的挖掘与传播。

对于影视剧而言,自带光环的明星无疑是集信息员、内行、推销员于一身,明星的一条微博、一场发布会无疑会得到极大关注。在明星们的热情带动下,媒体和网民都兴奋起来,曝光度有了,话题有了,流量有了。这也是绝大部分影视剧宣广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套路,高富帅开挂之路。

影视剧宣广的屌丝逆袭之路,文火慢炖

但对于《硅谷》这样一部舶来剧,演员在国内几乎无知名度,辨识度也不高,且缺乏和国内观众的有效互动,这条路几乎就废掉了。好在,还有另外一条路:屌丝的逆袭之路。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指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要能继续扩散下去,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采纳这种创新物。通常,这个数量是人口的10%-20%。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界数量,扩散过程就起飞,进入快速扩散阶段。”,这条理论讲的是创新,也同样适用于信息的传播扩散。一部缺乏足够曝光的剧,一小撮人心血来潮,一不小心观看了并进行传播,他们是“尝鲜者”;随后一队人跟随而来,他们是“早期大多数”,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各种晒,各种分享,口口相传;然后KOL、媒体加入并带动,一大波人加入追剧的行列,成为“晚期大多数”,流行的势头直线上升,直至最后一些“落后者”的稀落加入。

这样一条悠长的传播链条,一个环节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这也是为什么逆袭的剧这么少的原因。对于这条传播路径,最关键的节点有为:早期大多数,他们承上启下,这队人的质量、活跃度与影响力将决定整部剧的走势。《硅谷》在小范围内是成功的,吸引了码农、部分互联网爱好者的关注,但缺乏足够的声量、缺乏足够的宣传,没有大佬的加持,没有疯狂的自来水,怎么能火?(可思考《摔跤吧!爸爸》)

什么样的产品具有强有力的粘性

内在质量很重要,好的名字也重要

其次,谈下附着力法则。附着力一词,换成粘性会更容易理解。什么样的产品具有强有力的粘性,会被人乐于接受并传播给更多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让创意更有黏性》一书:什么样的观点或创意具有强有力的黏性,能被他人牢牢记住? 斯坦福大学知名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思指出让创意或观点具有黏性的六条路径:

  1. 简单(Simplicity)
  2. 意外(Unexpectedness)
  3. 具体(Concreteness)
  4. 可信(Credibility)
  5. 情感(Emotions)
  6. 故事(Stories)

黏性创意六大原则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可缩写组合在一起为SUCCESS。

这些原则对于产品营销很有帮助,在单一case中采用这些原则会大有裨益,但影视剧是一系统工程,其内容丰富度、涉及到的信息挖掘、重构与分享的复杂度决定了没有打造热门剧的定式。

下面来吐槽下《硅谷》,单从剧名来看,如此草率,能上点心不,你以为你是《成都》,你咋不直接《美国》呢。找不到像你像兄弟《权利的游戏》那样的名字,最不济你像汪峰那样来个《硅谷硅谷》,或者重要的话说三遍《硅谷硅谷硅谷》。看看百度舆情洞察里,什么鬼谷。

有辨识度的名字很重要,当然王思聪除外。

直奔主题很重要,情趣体验也重要

再者话题性,剧名已自断双臂,作为一部极客创业喜剧,你讲码农,你讲创业,你讲科技,统统没问题,但总不能一直脱离低级趣味,柴米油盐不进吧,隔靴搔痒式的插科打诨;作为仅有的几个女性,莫妮卡鲜有露面,简章暴殄天物,整部剧除了纯友谊的基情外,几乎没有爱情的火花。HBO,你的口号可是”It’s Not AV, It’s HBO”。

流行大多是肤浅的,失去了情色,如何自带传播性,还怎么与码农、与观众的内心产生碰撞。

做产品,让用户爽,可以直奔主题、直击痛点,这没问题,但用户会各种疲劳,多管齐下,多维度刺激,才能让用户爱不释手高潮不断。

变傻的两条路径:恋爱与加群

最后谈下环境威力法则。

常说,恋爱让人变傻,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变傻,甜蜜的负担;还有很多人是想主动变傻的。

其实还有一种变傻的方法,加入群体。人在群体中,智商会下降。《乌合之众》指出,作为个体的人可能都是理性的,但一旦融入某个群体,个性就会被淹没,群体的思维就会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思维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和低智商化的特点。

社交媒体极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表面上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通过朋友圈、微博、今日头条等媒介和世界保持连接,我们随心所欲、不假思索的与世界发生关系,自觉不自觉的成为群体的一份子。当某部剧的信息铺天盖地时,很多人汇聚成的环境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说服力,你会产生一种必须要看的念头,甚至是压力,羊群效应显现,你选择点击链接或者打开视频。如被称为填平几代人代沟的《人民的名义》,各种相关的信息几乎占满了你耳目触及到的所有渠道。《人民的名义》已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看剧仿佛就不入群。到了最后,流行的不是电视剧,也不是演员,而是看剧和讨论剧的行为。当一部剧成为社交货币时,马太效应就开始显现,这种相互激发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爆发。

因此,在特定环境的漩涡中,抓住吃瓜群众的注意力和情绪,再基于众人的压力和其他形式的影响裹挟着更多人加入到某个潮流中去,就产生了流行。(可以思考当前的反智主义和民粹主义,不转不是中国人,现象逐渐变多,**都是傻逼)

流行,就是智商变低后的一种普遍的群体现象。

再来看看《硅谷》的目标受众,程序猿等互联网从业者以及部分创业者,智商很高(感觉周围所有人都是傻逼)、有态度的一批人(缩进用空格键还是Tab键,语言用JAVA还是C#),他们能否跳出变傻的怪圈?对这部剧而言,是没有讨论价值的。一来这部剧本身没有带来什么环境威力,二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环境威力在这批人身上不能大显神威(我心里是疑问的)。

东扯西扯这么多《硅谷》不火的原因,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正如我们平时挖空心思用很多理论来一本正经的解释),可真相会不会是:加班狗,哪有时间看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白珩(thebaiheng),欢迎互联网从业者交流。

 3 ) 一部无可争议的杰作

这个剧养肥了,收割起来也是格外的有快感。

1. 特意看到最新才来评,不但没有拍烂,豆瓣的各部的评分还是一个上扬的曲线。话说这种情况也正常,越追到后来的人越铁杆粉,无条件打高分是肯定的。不过硅谷品质上扬没有水分。

2. 真的很燃,这是那种故事,你有一个好东西,很脆弱,周围不怀好意的人都在虎视眈眈。这种养成的套路就是不能让主角走的太顺。比如我们发现每次公司有起色,没过多久又到破产边缘,回到起点重起炉灶。

这种套路又让我想起同是HBO的明星伙伴。那个片子因为窥探好莱坞的因素在,更吸引我。但要说剧作上,硅谷无疑达到了一个很难攀登的高峰。

3. 很好笑的呀。不管是污萌还是贱,这个剧都在用最恰当的幽默感呈现这样一个创业故事。

4. 当然还有人物。主角接地气,社交无能,运气超差,除了大头。并没高大上,这正是观众们最舒适的带入方式。

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就连hooli的反派都那么可爱。常常就是一个段子笑一天。

你这种剧要是还有请给我来一打!

 4 ) 从《硅谷》第四季片头看硅谷科技巨头的厮杀和演变史

注:介于良心卖安利,绝不剧透的原则,本文坚决不讨论任何和剧情相关的内容,纯片头分析,感受硅谷里这些科技巨头们的厮杀和演变史。

Logo的演变中藏着科技巨头的“秘密”

可以明显看到一些科技巨头Logo位置的变化,比如最为显眼的Google变为Alphabet,阿里巴巴和雅虎logo的大小关系变化等等。

Facebook的logo变化

logo的演变也暗示了科技巨头这些年的发展和布局,以Facebook为例,他们在2014年以190亿美元收购了 WhatsApp,又以30亿美元收购了当初默默无名的 Oculus。所以可以看到Facebook的logo一点点吞掉旁边的Oculus VR和whatsApp,变得越来越大。

亚马逊无人机项目的里程碑式进展

从镜头外飞过来的是亚马逊蓝白相间的无人机送货项目Prime Air,和第三季相比,这架无人机变得愈来愈大。这也反映出2013年就开始的亚马逊无人机送货项目的突破,在今年的SXSW大会上,亚马逊正式公开了送货无人机Prime Air,该无人机仅能运输载重在2.5kg以内的货物,高度将控制在120米之下。

Uber和Lyft的龙虎斗

在硅谷的这块地图中,Uber的气球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第三季的片头的时候,Uber死死挤压着旁边的另外一个红色气球——Lyft。Lyft也是一款打车应用,一直是Uber最大的竞争对手。在第四季片头,能够明显看到Lyft气球正在胀大,几乎要和Uber“势均力敌”。

Uber从2017年开始,可以说是倒霉事不断。先是被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起诉侵犯商业秘密,之后其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最近又被曝出当初用间谍软件挖来Lyft的司机。而Lyft一直“奋起直追”中,在本月初,Lyft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他们近期收获了大约6亿美元的注资,使公司估值提高至75亿美元左右。

围观群众滴滴海外

离这两个气球的不远处可以看到橘黄色的滴滴慢慢飞起来,在2016年4月12日,滴滴打车正式和Lyft合作进入美国市场,滴滴海外上线。滴滴海外主要面向出境游的中国游客,目前 “滴滴海外” 一期服务覆盖了全美近200个城市。

新起之秀Slack

按照前几季的传统,第四季仍然会有一些新兴的科技公司被纳入到片头中,比如中间大楼在第三季的时候,是科技媒体Re/code的牌子,现在成了企业聊天工具Slack。而且从牌子大小的变化,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成长速度飞快。据了解,Slack整合了电子邮件、短信等 65 种工具和服务,目前这家公司累计融资5.4 亿美元,估值38亿美元。

独角兽企业轰然倒下

在Slack这栋大楼旁边是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可以看到Theranos的牌子正在一点点倒下,旁边是几辆FBI的警车。这家曾经被估值9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宣称可以提供一种更快、更便宜的无痛验血,只需几滴血便可以完成在专业医疗实验室内进行的医疗检查。

但是很快就被曝出其血液检测设备测试结果不准的问题,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Theranos正式被起诉,认定其存在欺骗行为和虚假陈述。

Airbnb变身“爱彼迎”进入中国

在安卓大楼背后新增了短租平台Airbnb的Logo。经常出国旅游的小伙伴们,一定非常熟悉这个共享房屋租赁平台。从2008年成立以来,Airbnb终于在今年1月份宣布实现首次盈利,公司营业额增长超过80%。3月的时候,Airbnb正式宣布进一步扩张中国市场,并且给自己取了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爱彼迎”。

虽然Airbnb在国外风生水起,但是面对国内本土短租平台的竞争以及特殊的国情文化限制等,Airbnb的扩张之路漫漫。

Dropbox和Pinterest

在片头的右下角可以看到云存储服务提供商Dropbox的图标,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Dropbox获得了由摩根大通等6家银行提供的6亿美元信贷额度,官方表示正在考虑IPO。

另外一家新出现的公司为图片社交平台Pinterest,Pinterest堪称设计师们的天堂,用户可以将感兴趣的图片在Pinterest保存,其他网友可以关注、转发图片。像索尼等许多公司也在Pinterest建立了主页,用图片营销旗下的产品和服务。Pinterest的主要营收来自于广告,在2015年和2016年,其营收分别为1亿美元和3亿多美元。遗憾的是,官方网站在今年3月份刚刚被“防火墙”了。

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变化,还可以看到道路上快速闪过的谷歌无人汽车,以及视频游戏直播平台Twitch的logo。

硅谷风起云涌,变化莫测,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或许下一季的片头我们可以看到ofo和摩拜的气球升起来,而现在正在腾飞的这些公司又有一些会像Theranos轰然倒下。

注:本文转载自科技媒体镁客网

崩溃 动图都不动的节奏

 5 ) Why God is always in Richard's favor

熬夜看完了大结局,我对这一季实在太不满意了,忍不住说几句。

从新一季的开头,我本来还对神经网络这个概念蛮有兴趣的。因为它很新,也很有前景。可是后来发现什么都没有阐述,除了特别耗电和内存之外,毛都没有。

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Richard 这个人设的改变。记得上一季Richard 死活不肯接受fake user data 。这一季变成了彻头彻尾的crook ,性格特别的惹人嫌。如果说前几季,上帝站在他的一边是因为他还心存善念;那么这一季的峰回路转,实在是让人生气。

前几季是那么高的水准,而现在这种质量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6 ) 读《创业维艰》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个剧

第四季了,看了第四季了。如果你问我好在哪里这剧?我可以把第一季到第四季连着再从头到尾看三遍,但还是会被无数次的逗乐。 搞笑?当然了, 且不说虽然里面的Dinesh, Erlich, Richard, Jingyang 都是基本常年的stand up 演员(即兴表演的喜剧演员), 编剧的团队(请注意,是团队)也基本形成系统的常年硅谷各公司的cafeteria 蹲点,找行业内部的人聊天。所以每集不仅笑点密集,也同时符合行业的真实情况。 但这就可以足矣让我喜欢它么?当然不,无论从第一集如何给自己的公司估值,到Jared 用出Scrum 法宝让Dinesh 和Gilfolye pair coding 完成任务(这个可是行业内最流行的application development 管理方式)、后面Jared 还用到了SWOT, 并且一直关注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 这些枯燥的法律问题( 第一季里的关于名字的注册、 第四季里那个靠IP 打官司的律师, 以及Dinesh 忽略了Piper chat"里对于青少年的限制条款以至于他终结了自己和Gavin的CEO 道路) 不仅仅让看剧的人受到了好的教育,同时也不是生硬植入,而是每次都是剧情的转折。 在美国,即使在科技帝国硅谷,任何人都逃不出法规的折磨。你看,四季看下来,是不是又对创业多了那么点信心和知识储备?

创业维艰我读了3+ 次, 最近的几次,每次读都感觉《硅谷》的编剧一定也读了不止一次这本书。 当你开始当自己公司的CEO 时, 半夜忽然醒来,伴着冷汗涔涔? 自己的公司然而自己却不再是CEO? 不停的被VC 折磨? 这些都太正常了。 好多人说Peter Thiel 像 peter Gregory, 我倒觉得他更像Gavin belson. 不管怎么说, 如果你结合《创业维艰》这本书看,每一条你都可以在剧里找到影像版。对比国内一些低级喜剧,生硬的加入情感渲染或者法律宣传,真的不知道要高了多少个段位。 原因是,喜剧也可以严肃,喜剧也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喜剧不代表没有剧情和逻辑,喜剧不代表生硬的搞笑。最后献上Richard 最酷舞姿,没有之一:

 短评

Let's fuck this thing right in the pussy!

3分钟前
  • wizardry
  • 力荐

现在的Richard配不上他的所得了

7分钟前
  • 殇潮|Enigma
  • 推荐

第四季依然想睡Gilfoyle

11分钟前
  • Jasper
  • 力荐

DINESH是CEO了!!然而Jared拉着Richard的手给他涂指甲油是什么鬼?编剧是铁了心要这群宅男孤独终老么= = 还有盖总,虽然那么恨PP但每次都是你救男主于水火之中,真的萌萌哒:)

14分钟前
  • crushipper
  • 推荐

果然richard是pied piper成功路上最大的一块挡路石

17分钟前
  • 陈裸
  • 还行

很多麻烦都是任性或者一味的追求速度,而不认真分析潜在风险的情况下产生的。补坑花的时间和努力尽管是一种经验,但往往得不偿失啊~

18分钟前
  • 埃涅阿斯
  • 推荐

盖文其实一直是帮助piper的贵人,一直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令人敬仰

19分钟前
  • 世界和平。爱
  • 力荐

一口气看完 太好笑了 憋着尿看完最后一集 Jared帮Richard打架真的太可爱 比上一季好看呀

21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推荐

越来越觉得这剧的内核是近年来的喜剧里最古典的一部。

2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等了一个小时,没出中文字幕,还是看完了……Jared 对Richard 的爱 超过任何异性之间的爱

29分钟前
  • 再吃一颗苹果
  • 力荐

炒鸡喜欢巴基斯坦哥的女盆友Mia。

31分钟前
  • abrahamlin
  • 力荐

Richard, you try to date a woman, but deep down in your heart you know you're gay!

32分钟前
  • Gavin Foo
  • 力荐

感觉没有前几季出彩,当然还是很赞,梗还是挺好玩的,看得出编剧对于P2P去中心化网络的执念,这才是理想主义的互联网啊!大头才是人生赢家啊!当上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了,哈哈哈哈

36分钟前
  • akaaa
  • 推荐

今年这一季,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以always blue结束。

39分钟前
  • 李阿斗
  • 力荐

Jian Yang!!!

42分钟前
  • Laplace Demon
  • 力荐

真的万分感谢当初打开这部剧的自己。【P.S.】以上是对第一集的感想。看到现在,尤其456集,不断刷新着本剧最差单集剧本。连收视都出新低。再看着演员一个两个离开,我特么都开始恐慌了。比被砍更可怕的是看着自己心爱的故事一点点FLOP到救也救不回来。啊啊啊……给你们祈福了好不啦。加油了好不啦。

47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性
  • 力荐

这一季换了技术顾问,终于直奔分布式计算去了,fuck yeah; 硅谷本质上和亿万很相似,都是圈子里的故事,区别是硅谷探头出把人物情感平凡化,提高共情力;fuck he came from the back 笑弯了腰;巫师杰洛特怎么去看服务器机房啦;移动基站变身自杀恐怖分子哈哈;找回点第一季的影子

52分钟前
  • Poros
  • 推荐

第四季水准依旧,没有jump the shark真是太好了。期待新因特网的诞生。。。

53分钟前
  • Chery
  • 力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Gavin的飞五次取平均值我可以笑一年

58分钟前
  • milanow
  • 力荐

难得到了第四季还可以保证高潮迭起。Jared小天使啊!!只有一个人会记得关上门QAQ

1小时前
  • 紫苏バジ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