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午后

犯罪片美国1975

主演:阿尔·帕西诺,约翰·凯泽尔,克里斯·萨兰登,卡洛·凯恩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播放地址

 剧照

热天午后 剧照 NO.1热天午后 剧照 NO.2热天午后 剧照 NO.3热天午后 剧照 NO.4热天午后 剧照 NO.5热天午后 剧照 NO.6热天午后 剧照 NO.13热天午后 剧照 NO.14热天午后 剧照 NO.15热天午后 剧照 NO.16热天午后 剧照 NO.17热天午后 剧照 NO.18热天午后 剧照 NO.19热天午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1:35

详细剧情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美国历史上最不完善的银行抢案。  本该是10分钟完成的银行抢劫犯罪,却变成了12小时的拉锯战。桑尼(阿尔·帕西诺饰)算是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银行抢劫犯了。一个盛夏的下午,桑尼与同伴塞勒(约翰·卡扎雷饰)闯入纽约市布鲁克林银行,准备实施抢劫。怎奈银行刚刚完成交易,金库内根本没有现钱。倒霉的桑尼与塞勒转而劫持人质,与警方对峙提出要求。但4小时后,劫案现场被围观群众和手忙脚乱的警察弄得像游乐园一样热闹。桑尼走出银行对警察的质问居然赢得了群众的喝彩。8小时后,银行劫案登上了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大家仿佛拍电影一样高兴。而这时夜色降临,人质亦出现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究竟这场闹剧将以什么方式结束?

 长篇影评

 1 ) IMBD249-热天午后没有新闻可写

imbd249 Dog Day Afternoon (1975) 8.0 热天午后

    电影的海报是这样写的,本该是10分钟的银行抢劫犯罪,却变成了12小时的拉锯战。四小时之后,银行成了一个游乐场。八小时后,它成了电视直播上最热门事件。十二小时后,它成了历史事件。一切都曾真实发生过。

一 事件

   我是这间银行的经理,今天我本以为这又是一个平常的下午,直到那三个年轻人迈进银行的大门,这场闹剧就开始了。

    他们并不是惯犯,若不是他们拿着枪,我会以为这是一场嬉皮士的行为艺术。本来是三个人来抢劫,一个因为害怕中途回去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技术上的不成熟更容易引发他们情绪上的不安,反而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来,所以更应该小心,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他们怀疑我报警,拿枪指着我的时候,我对他们说,”我的薪水并不值得我当英雄。”是的,我知道我不该这么说,本来我作为银行的经理,应该极力维护银行的利益,但是运钞车刚刚把钱提走,警察也会处理好后续事宜。所以我尽量安抚配合他们,以此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你可以把我当作最后的人质。“ 作为这间银行的经理,我已经快到了退休的年龄。其他员工还很年轻,又是女性,我有义务有责任这么做。之后警方参与了进来,谈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但是还算顺利。

二 理解

    主犯是个天主教徒,越战老兵,前银行职员,男同性恋。是的,他有他的故事,为了给情侣做变性手术来抢劫银行,听上去实在不可思议,虽然他的情侣好像,好像并不是那么支持他。我一度不明白为什么他不去工作,哦,对了,他说他没有工会卡。他也会给我们买食物,甚至还付钱给服务员。

   在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我们信任彼此,只要他顺利离开,我们安然无恙,似乎问题也并不是那么大,一切只是一场有惊无险的闹剧,就像小时候到了万圣节,总有人化着奇怪的妆容一样。

    但是,当他举起枪时,他就是一个抢劫犯,我接受的教育使我不能接受他,理解跟接受是两回事。“不用你装好人。”本质上我们是对立的,我必须不断提醒我自己。结束之后,我依然还是我的银行经理,他还是无所事事的中年失意者。我有我的生活轨道,虽然有时会觉得无聊,但也还算安稳。他也有他的世界,这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三 结局

    在坐上车的时候,我以为他们会顺利离开,误打误撞,逃往他们的阿尔及利亚。但那声枪响打破了这个梦境。我能感受到那种孤独与绝望,我下了车,不敢去看他。

    我是一个普通的银行经理,我的生活安稳有时也会觉得无聊。今天对我来说是极普通的一天,但这之后应该会有很多人问我这些问题。记者们需要新闻,学生需要作文素材,研究人员需要真实案例,无聊的人需要这些故事作为谈资。

   我是个普通人,我在红灯时会停,绿灯时会行,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热烈,到了这样的年纪,往后应该也不会再有。为了爱情去抢银行,我是个理智的人,这怎么可能,徒增笑料罢了,不过在某个瞬间,我羡慕他。



IMBD250影评 //www.douban.com/doulist/46442561/
公众号 电脑又坏了

 2 ) 伟大的梦醒了

好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离自己好远。很奇怪的做出一些自己也不相信的事。
这几天一直和一个男性朋友在一起,他看上去就是初中班长那一型的。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他说给我讲一个故事:一年前,他在酒吧里认识了一个五十一岁的男人,很温柔,很有男人味,主要是对他真的很好。每次出去都请他吃饭,ML的时候也都是伺候他。他说,自己根本不是这样的人,现在的生活变的好压抑,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那个男人身上。
去年他们在最happy的时候,他试图吃敌敌喂,把他们的爱保留到永远。

就想起Sonny绝望的眼神。他根本就是厌烦了那种freaking bitch一样的老婆,厌烦了忙禄的生活,“you dont understand me mum...”
他甚至不再解释。他能做的就是为了他爱的人付出一切。他是这样浪漫又温柔的人。我们都会梦想和自己爱的人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没有人认识我们,没有人介入我们的世界。多好。

cal的死是这样的决绝,甚至来不及做出痛苦的表情,这样的结局更让我满意,因为我知道即使Sonny成功了,他也会背判cal,因为他本来就是想逃离任何人,除了他爱的。

我一直在想,电影结束之前,Sonny的眼神里是什么。
仿佛他伟大的梦醒了。从头到尾,他都是处于兴奋状态
“i'll make it!!!trust me i'll make it”
他的自信仿佛是种幼稚的表现。
任何人都知道
this is impossible....
所有人好像陪着他做完了这个梦。结局谁都知道,只是他们善良的让他把梦作完,不在中途吵醒他。

那些路人的反映是最让我反感的
冒似布什的FBI是我最喜欢的,他是最人性的参与者,他明白一切,却什么也没说。
图然想起一句话:生活是场压抑的强暴,与其忍受,不如享受

 3 ) “阿提卡,阿提卡”——《热天午后》,一波三折的观影记录

1972年8月的一个下午,布鲁克林的某个街区,三个年轻人陆续走出汽车,前后脚迈进路边的一家银行。这是电影《热天午后(Dog day Afternoon)》正片开始的一段。之前,伴随着轻快的摇滚乐,是整个纽约的扫描——藤椅上纳凉的老头们,跳进游泳池的小男孩,扶着冲击钻的建筑工人,…,一个肥胖的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出商场,她在后面还会出现的。
  
  艾尔.帕西诺饰演的桑尼,《教父》里的二哥饰演的萨尔,还有一个男孩叫杰克。当萨尔坐在银行经理对面并从箱子里拿出枪时,门口的杰克对桑尼小声嘀咕:“我们是不是应该带小一点的枪?”“枪已经亮出来了,你居然还在考虑这个问题!”。看到这里,基本上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糟糕的一个组合。可笑的还在后面,当桑尼手忙脚乱的从盒子掏出他的长枪时,杰克居然提出来要回家!“走吧走吧”桑尼也无可奈何,“嗨,把车钥匙留下”,“那我怎么回去?”,“你可以坐地铁”。
  
  接下来是更让人昏倒的场面。女雇员战战兢兢地打开保险柜,她不是因为被枪指着,事实上,桑尼象拿把雨伞一样随意提着枪,而是因为保险柜里只有1300多美元!运钞车刚刚把钱提走!而这时的萨尔才让人看到他的本来面目,他不知所措地看着桑尼,一句话也没有。

  桑尼接下来的行动多少让人对这伙劫匪有了点信心。他指示出纳的女主管把柜台抽屉全打开,所有现金,包括旅行支票都拿出来。拿的同时还避开暗藏的报警装置和专门哄劫匪的假钞,得意对她们说,我了解所有的规矩,学着点,以后你们抢银行也用得着。这里面有个小细节,女主管指责他满嘴脏话,能不能少说点?他怔怔地呆了会,当女主管走到他前面时,这才嘴巴里嘟噜着:“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天哪,这是我们熟悉的银行劫匪吗?
  
  桑尼不老练的打劫营生紧接着就露馅了。他自作聪明把账簿烧掉,还没烧尽就扔进垃圾桶,于是点着其他纸张,直到顺着排风口排出的浓烟招来对面好奇的保安,他才发觉。而当他们准备带着那点可怜的收入撤离时,门口已经围满了警察和好奇的路人。
  
  这时,银行的黑人保安哮喘发作。桑尼思考了一下,把他放出去。但是当老黑人走出银行,却被一拥而上的警察当劫匪给按到警车上。桑尼和女主管一起对警察喊,他是人质!警长莫瑞提事后给了个很牵强的解释,是你说里面都是女人质的。这实在经不起推敲,连他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
  
  银行经理是个胖老头,一直都很镇静和配合。他对桑尼说,你可以把我当最后的人质。而桑尼说,看来你是个好人,记得“阿提卡”吗,警察不喜欢报纸上登出带孩子的妇女被干掉,要是扣了你,还不知道警察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他们干得出来——这是影片里第一次出现“阿提卡”。
  
  随后,桑尼举着白手绢出去和莫瑞提谈判。“别骗我了,嗨,亲我,别人骗我时我就喜欢让他亲我”“要不是那些记者,你们肯定早打死我们了”“记得阿提卡吗?!”这时人群开始骚动,本来是看热闹,没想到会被这小个子男人吸引住,一手叉腰一手拿着手绢,居然有点贵族派头。
  
  “把枪都放下,你们这些警察”,“阿提卡,阿提卡!”突然间,作为曾经的银行职员、越战退伍兵,他所有被压抑的愤怒和激情火山一般喷发出来,松开纽的衬衫袖口象战袍一样鼓动。而围观的群众也跟着有节奏的喊着“阿提卡,阿提卡”,并逐渐和警察推搡着。只这瞬间,从一个现役的劫匪,桑尼成了英雄!艾尔.帕西诺激情四溢的表演让人有热泪盈眶的冲动,即使作为被商业动作片惯坏胃口的观众,此时也跟着看英雄了,浑然忘记刚才是怎么嘲笑这帮蠢材的。
  
  这里要岔开正题说说“阿提卡”。
  
  1971年9月,纽约州怀俄明县的阿提卡监狱,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监狱暴动。共死亡43人,包括32名囚犯和11名人质。
  
  阿提卡有2254名囚犯,54%是黑人,9%波多黎各人,而三百八十多狱警全是白人,很多都是种族主义分子,这点从他们把警棍叫做“黑鬼棒”可以看出。囚犯每周只有一桶水洗浴,一个月只有一卷手纸和一块肥皂,劳作一天只有25美分,稍有违规便遭到毒打并关禁闭…。他们不堪虐待,向一名锐意改革的州教养官员奥斯瓦德递交一份申请——洗浴权、职业培训权、减少监视等等,在未发现有效措施的实施后,因为一些现在也讲不清的各种情况下,囚犯们占领监狱,控制了几十名狱警作为人质,开始与政府谈判。
  
  当然是谈判无果,而官方也失去耐心,包括当时的洛克菲勒州长也拒绝和囚犯面对面交涉。在种种混乱中,警方放弃谈判,在炸弹和瓦斯的协助下,几百名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冲进监狱,向囚犯开火……
  
  事后报纸报道,很多人质是被囚犯在警方冲入前就杀死了,而且有个人还被割掉生殖器塞到嘴里!但是据法医鉴定,所有死亡的人都是死于枪弹。而有枪弹的只有国民警卫队!有报告称:很多人是在投降后或已经丧失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开枪打死的。死亡者家属事后也仅仅收到一份死亡通知的粗糙的电报。
  
  再回到正题。
  
  不得不说,警长莫瑞提是个厚道人,虽然他居然不晓得带来的警察是不是自己人,导致另一队人马在后门爬楼逼得桑尼乱放一枪,场面混乱令人发指。但是警匪之间还是建立了点信任。所以桑尼要求一架直升机和喷气式分机。莫瑞提说直升飞机降不到这街区,桑尼也爽快的答应换辆汽车吧。桑尼甚至还很不好意思地提出要见一见自己的太太。
  
  然后桑尼就和萨尔商量咱们去哪个国家呢?萨尔居然说“怀俄明”,而那些似乎已经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质们后来还商量去荷兰。只有桑尼,说我们去阿尔及利亚吧。在阿卡提的谈判中,也有囚犯提出要去一个“非帝国主义国家”。
  
  桑尼的太太被警察接来了,是个男人!原来,桑尼抢劫银行的初衷就是给他这个“太太”做变性手术。
  
  这时候,我已经准备好情绪等待一场感人肺腑的爱情道白了,然而,“太太”里恩却昏过去了。再醒过来的时候,却是在警方的威胁下给桑尼打了个电话,一边说你快把我逼疯了,逼得我要自杀;一边说你跟警察说说,你们抢银行跟我没关系,否则他们要控告我是同谋。——这个亵渎爱情的家伙!
  
  沉默到现在的萨尔也来凑热闹,你跟电视记者说说,只有你是同性恋,他们居然说一对同性恋去抢银行!我可不是!
  
  而原来支持桑尼的群众也开始分化,有诅咒变态的,大声咒骂屁精的,也有新加入进来的同性恋支持者。
  
  桑尼都快要崩溃了,他对银行经理说,我外面要应付警察,回来还要安慰你们,你以为这营生好过?要不你来试试看!,好像他变成家长或者企业里殚精竭虑的当家人一样。——这世界可真够荒谬的。
  
  这时,桑尼想起他真正的太太,于是挂了个电话过去,开头说的那个胖女人接了电话。她絮絮叨叨抱怨着,哭诉着。本来桑尼和观众都在期待着能说点体己话,可这女人就根本不会给这机会,逼得桑尼火冒三丈,而那胖女人哭得更凶,话也更多,已经没力气的桑尼只能挂掉电话,睁着双空洞的大眼睛什么也没看,就是我们熟悉的艾尔.帕西诺的那双空洞又深不可测的大眼睛。
  
  义无反顾的桑尼之后又回绝了母亲的劝降,留下了遗嘱,银行经理和女主管见证:1万美元的保险5000给里恩——他唯一爱过的男人,去做变性手术;剩下的给妻子——他唯一爱过的女人,和孩子。然后他们拉着人质一起上了来的汽车。汽车司机是个黑人,本来桑尼要他开车,都差不多说好了,黑人突然说一句:你要干就干白人(white meat)。桑尼不知那根筋搭错,换回来已经接管现场的FBI指派的司机,当然那司机也是FBI。
  
  在肯尼迪机场,坐在后排的天真的萨尔居然会再一次听从司机的劝告,把枪指向车顶,得到的回报是洞穿额头的一颗子弹,而桑尼,满以为就要拥抱阿尔及利亚了,还后悔没要求在飞机上准备点汉堡皮萨,此时也成了阶下囚。他无比悔恨得看着担架上萨尔的尸体,之前还亲密无间的人质在被解救后看也没多看他一眼。深夜的肯尼迪机场人声嘈杂,引擎轰鸣,桑尼的心却孤凉晦暗得象深海的海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72年的纽约,桑尼的原型约翰被判入狱20年,实际上他只服了7年刑就出来了。当然那1万美元的保险也没拿到。
  
  1975年,导演西德尼.鲁梅特根据一则报道触发灵感,拍摄了这部帕西诺认为是自己最好的表演的电影。有评论说,这部电影反映了美国70年代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威廉.曼彻斯特在他的书中给尼克松执政的这段时间冠以“分裂的合众国”的名称。学生运动、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故事发生前的那段时间大概是美国运动最多的时代。人们眼花缭乱,根本来不及消化应接不暇的变化。人类是登月了,越战的泥足还没拔出,曾经的反共急先锋尼克松和中国共产党握手,之后的水门事件…。这是一个伟大到混乱的时代。人们对一切产生怀疑,家庭、宗教、民主政权,这些美国人引以自豪的价值根基,全部开始崩塌。象电影里的银行经理,居然会忍不住也要“f**k”,之后向女下属道歉;象那些围观的人群,稍微煽动一下就敢和警察冲突,然后被塞进早准备好的大厢车;象那个女主管毫不犹豫的甩掉警长的手,说我的姑娘还在里面呢,我不会跟你走的。……
  
  这电影里的每个细节都暴露出人群和权力机关的对峙关系,人们对传统观念的怀疑态度。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为什么?“受伤的还有美国公众对总统职位的尊重,因为它使美国进入了战争;美国公众对国会的尊重,因为它曾经不断为这场战争拨出巨额款项;美国公众对法院的尊重,因为它没有裁决这场战争不合宪法;美国公众对民主制度本身的尊重,因为,事实证明在影响决策者方面,它实际不起作用”(《光荣与梦想》商务版1816页)。
  
  然而,也是同一本书里说,美国“为变化本身而崇拜变化,把变化和进步看作是同一回事”。
  
  7年后,虽然“桑尼”没有搞到保险金,却从电影中收益7500美元,他给了“里恩”2500美元去做手术。1987年,早已成为伊丽莎白的“里恩”死于艾滋病引发的肺炎;而约翰,在2006年死于癌症。
  
  2004年,阿提卡监狱死难者家属获得纽约州的1200万美元安置费。

 4 ) 狗日的下午

    跟犯罪沾边的片子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贼特厉害的,比如《盗火线》里的罗伯特.德尼罗,《喋血双雄》里的周润发,《暗战》里的刘德华,他们是大盗;另一类是贼特笨的,比如《小鬼当家》里的一高一矮的两个笨贼,《疯狂的石头》里的搬家三人组和顶你个肺,〈低俗小说》里的打劫饭店的夫妻,他们是毛贼。
   第二类片子比较少,但拍出来的效果一般都很好,说明毛贼比大盗出彩。《Dog day afternoon》的主角只能称之为毛贼,尽管行动很强悍,寓意很深刻。
   穷困潦倒的越战退伍军人Sonny带着两个同伴抢劫银行,由于缺乏经验,局势从一开始就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先是一个同伙刚开始动手就手软,Sonny只好打发他做地铁回家;接下来他们又发现他们抢劫银行刚被提走一大笔钱,保险箱里只剩1100美元(香港居然把此片译为“黄金万两”);再接下来Sonny画蛇添足的焚烧银行的接待簿结果招来警察……这次本应在半个小时内完成的行动终于完全失控,警察,FBI,围观群众,新闻记者……现场热闹的像一个游乐场,这次抢劫行动成为最热门的实况直播节目,时不时出来跟警方谈个判什么的Sonny成了电视明星,甚至有了打着横幅支持他的粉丝,当然同时像其他明星一样他也被媒体曝光了他的同性恋身份……
   Sonny和他的同伴Sarr大概是电影史上最善良的劫匪,他们专横之下的善良贯穿行动始终,他们允许人质上厕所,允许人质给家里打电话,给人质买匹萨,人质病了给找医生,甚至提醒人质吸烟有害健康……
   当然他们最终也未能搭上前往阿尔及利亚的飞机,实现逃亡,Sarr成为整个事件中的唯一死者,而Sonny锒铛入狱,不幸中的万幸是他同时摆脱了唠叨的母亲和比他母亲还唠叨的肥妻子……
   影片上映于1975年,片名逐字翻译的话,可以译成〈狗日的下午〉(反正我第一反映就是这个名字),然后英语好的同学会告诉你这是不对的,Dog day是很热的一天的意思,所以正确的译法应该是〈 热天午后〉,但我觉得Sonny懂中文的话,他一定会赞同前一种译法。
   这片子拿了6个奥斯卡提名,其中拿到了最佳改编剧本奖。扮演Sonny的Al.Pacino令人难以置信的未能摘得当年的奥斯卡影帝,17年之后奥斯卡才想起来他们还欠这哥们一小金人。当然这不妨碍本片成为Al.Pacino伟大的演艺生涯中最伟大的演出。
   Al.Pacino在52岁的时候才取得小金人,而导演Sidney Lumet比他等的更久。时针要一直拨转到〈Dog day afternoon〉上映30年之后,奥斯卡觉得80岁的Lumet的电影生涯可以盖棺论定了,才给了他一个终身成就奖。一年之后,81岁的Sidney Lumet又拍出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Find me guilty〉,倍受好评。

 5 ) 属于那个时代的抢劫

    这部电影拍摄于1975年,是根据1971年的真实事件改变而成的,之所以强调了两个时间,是因为在我看来影片中的这次银行抢劫案有着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反战运动、性解放、无政府主义、嬉皮士、同性恋,美国的六七十年代充斥着这些今天看来还很叛逆的词汇。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男主角与《出租车司机》中的罗伯特德尼罗一样是越战老兵,一样被社会所抛弃,为了生计而奔波,迫不得已铤而走险。影片的几个场景都是耐人寻味的,当帕西诺饰演的桑尼与警察对峙的时候,围拢了许多的路人,他们为桑尼叫好欢呼,这样的态度在今天难以理解的,这样的态度也只属于那个时代。警察维护的是政府的利益,游行示威是对抗政府,抢劫银行与警察对峙也是,在群众看来桑尼与自己的立场一致,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桑尼选择了一种更勇敢也更激进的方式,他应该赢得欢呼。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了,有的都是叛逆的激情。

     如果说路人对桑尼的支持不过是借此宣泄一下在那个时代已经毫不新鲜的情感,那么桑尼与人质间飘忽不定的界限着实让我难以揣测。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一个人会本能的产生恐惧,这一点在人质身上都有体现。但更多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双方更像是一种碰巧相遇,然后按照既定的身份做着属于自己的事但又不得不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中大家彼此了解、互相认同甚至相互关照、形成默契。我不清楚这种状态有几分真实几分虚构,有几分是属于那个时代有几分也可能发生于现在。

    人质在手的情况下,警察难免要见机行事,多少会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但像桑尼这种可以自由的在银行门前出出入入,大呼小叫,警察却不敢有任何举动,警长还要拼命的让大家放下枪退后的情况,我是第一次看到。前面是恣意的劫匪后面是欢呼的人群,警察窝囊的夹在中间有点里外不是人的感觉了。而他们如何见机行事,如何在机场部署擒凶这些多少让他们拾回些面子的事,先前都没有交代。影片大部分镜头也都无私的给了桑尼,他基本主导着事件的发展方向,但他也预感到自己的结局,这种结局影片也仅仅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更像是例行公事一样的交代一下,而那份遗书在我看来多少有为那个时代做结的意味。

    影片中桑尼是个双性恋,开始我以为是杜撰的,最后才知道真实中的莱昂已经做了变性手术。看来我小人了一把,那个时代的疯狂已经不需要今天的我们添油加醋了。

    当然这部影片是属于帕西诺的,他的表演使得整个事件即使脱离了那个时代来看也同样不朽为一次伟大的抢劫。

 6 ) 《热天午后》――一面清晰的社会镜子

    电影一直是一面社会的镜子,透过它,可以反射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影才成为各种学者进行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文本,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百多年的电影史上,才诞生了众多优秀的电影社会学家。

    所谓电影社会学家,其实就是那些用胶片上的画面,用心中的故事来,用电影,来记录当时的社会形态的电影创作者们。简单的说,任何时代产生的电影,都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创作理由,不论影片的类型是什么,也不管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更不管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多么超现实的故事,它终归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后代的人们,通过看当时的电影,往往能更贴近那个时代,体会那个时代的温度。电影,成了一种史料。

    西德尼鲁迈特就是一位出色的电影“史家”,或者说电影社会学家。我记忆中此前看过他的唯一一部影片是《12怒汉》,看过之后惊为天人,90分钟的影片,几乎所有剧情都集中在一间屋子里进行,12个人物性格各异,表演出色,剧情紧凑,尽管全部都是对话,但一点也不会让人有看不下去的感觉,他们为观众奉献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影史经典群体演出。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西德尼鲁迈特的导演处女作,一问世就问鼎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而此后第二个用处女作捧走金熊的,就是三十年后张艺谋的《红高粱》。记得当时我还借着看过《12怒汉》之后的热情,一鼓作气写了一篇超过1万字的影片分析,把全片细分到每个镜头进行研究,在着实受益匪浅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记住了西德尼鲁迈特的名字。

    在此后的疯狂收碟生涯里,有一些导演的片子我是看到必收的,西德尼鲁迈特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年,陆续收到了他的《纽伦堡大审判》、《12怒汉》、《冲突》、《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有我今天看的这部《热天午后》。(一直在找那部《电视台风云》,希望很快能收到。)

    鲁迈特特别喜欢反映现实,并且戏剧冲突非常强烈的题材,并且他也有能力能驾驭得很好,始终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热天午后》开始就是一幅非常平常的1972年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景象,在一件银行的门口,几个年轻人若无其事的东张西望,然后陆续走进了银行,银行里的工作人在准备下班,一切都显得很正常,也在意料之中――一场打劫开始了。

    桑尼和朋友沙尔是这场抢劫的主角,当他们打开保险柜的时候却发现里面没有多少钱,大失所望正准备离去的时候,警察赶到了,并把他们团团围……此后的100多分钟的剧情又是完全围绕桑尼和警察之间展开。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开始了解桑尼的性格,他的人生,他生活中的苦难,以及他为什么要来打劫:原来他承担着全家的生计,同时他还是个同性恋,他为了让自己的“爱人”去做变性手术,才决定开始这次冒险。桑尼的命运成了我们最为关注的东西,这场对峙的结果究竟会怎么样?这个疑问一直悬在我们的心头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分钟。

    在这部影片中,除了年轻的阿尔帕西诺无比迷人的魅力和惊人的演技值得称道之外,我觉得最吸引我的,还是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当时社会背景,这些信息不仅是我们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社会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更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正从越战的泥沼中艰难抽身,举国上下对政府普遍不满,很多参加过越战回国的老兵无法得到很好的安置,社会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拉大,人们的思想混乱,然而绝大多数人依然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整体而言,人们对政府是一种不信任下的抵触态度,桑尼的抢劫银行的行为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桑尼才成了众多围观人群的英雄,他们为桑尼敢于挑战政府,对抗秩序而鼓掌叫好,那几个被抢银行的职员也并没有将桑尼看作是对立的,他们虽然也害怕,但更多的是坦然,因为相比桑尼的抢劫行为,政府的失信让他们失望得多;相比每天遭受现实的折磨,他们甚至更愿意死在桑尼的枪下。所以他们对桑尼是友好的,有那么一二刻,我甚至觉得他们害怕的并不是桑尼,而是外面的警察,桑尼不会射杀他们,而外面的警察却会。然而,当桑尼抢劫银行的目的曝光后,他的英雄的形象彻底崩溃,虽然有同性恋团体大力支持他,但是更多的人却报以鄙夷的嘘声和侮辱的嘲讽。桑尼在对抗政府的层面上是个英雄,但当他违背了比整个国家机器更为高级的宗教伦理层面的时候,他就彻底的遭遇了失败。

    当我们能从一部优秀的电影中读解出当时的社会图景的时候,那是一种幸福和幸运。很多时候,书写虽然不是用文字,也一样能流传下去,就好比即便有些朋友路过这里,看到我这篇文章而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我也一样能感觉到,你曾经来过……

 短评

想跪下喊阿尔帕西诺爸爸!虽然人很多,但这就是桑尼一个人的故事,阿尔帕西诺用盛世美颜和神级演技撑起125分钟的闹剧+悲剧,闪亮亮的鹿眼满满的故事和情绪,睫毛盖下来的时候你没有流泪但观众却为你心碎了。节奏闷得像片名一样,故事熬得人像蒸桑拿却欲罢不能,然而这不正是生活本身吗,众生皆苦,桑尼不过是沧海一粟却看得人无法承受,所以这电影值得五星。

4分钟前
  • 开了一朵花
  • 力荐

用chinglish的翻法,译名可为“狗日的下午”,真实案件的斯德哥儿摩综合症为什么总是恰巧发生在银行抢劫上?看来环境因素至关重要,卢曼特正是洞察到了“幽闭空间”所带来的戏剧性,本片是“以戏剧的眼光看电影”的最好注释。

8分钟前
  • 37°2
  • 力荐

完全反高潮,万万没想到的那种故事走向。以前的导演真幸福啊动不动两个多小时还有闲工夫拍街景空镜,搁现在紧巴巴的恨不得故事都没讲完就被90分钟给咔嚓死了。

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这两个劫匪,应该是影史上唯二两个见到所要求的飞机的劫匪吧,虽然也只是见到,但却是劫匪影史上很大的一步了。

13分钟前
  • solate
  • 推荐

冷静的癫狂!精彩至极的表演!伟大的吕美特!伟大的帕西诺!

1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Kiss me,when i'm being fucked i liked to be kissed a lot.

16分钟前
  • juju223
  • 力荐

一名银行抢劫犯,一个双性恋者,一名越战受害者,一个中年失败者。有关政治,有关信仰,有关爱情,有关仇恨。一切是如此真实,但一起都已经灰飞烟灭。

2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成功的抢劫只能是抢劫者的派对,而失败的抢劫就可能成为所有人的派对,这个封闭空间以外的群众,媒体,同志群体,无不陷入无意识的狂欢,集体窥视着一个“偶像”的诞生。Al Pacino 饰演的这个酷聪明但sweet 的劫匪确实太有说服力,在泪眼汪汪中,我也好希望“人质”能有人回头看一眼他。

22分钟前
  • shu
  • 力荐

前半部分真是笑翻了,导致后面的严肃部分有点难以适应。不过整体不失为一部经典佳作。抛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的预期是阿尔·帕西诺带领着一帮银行员工远走高飞阿尔及利亚痛快双周游……

2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前半部很暴笑,后半部很凄凉。影片的案件原型甚至更狗血,这几名劫匪在进行这次挫到爆的抢劫前,其实已在别的银行笨手笨脚失败过两次,然后他们就去看《教父》练练经验,接着就是本片的剧情了,桑尼的原型还向银行职员说了《教父》的经典名言:“这是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 不久后,《教父》的其中两位主角就亲自来扮演他们了……另外,桑尼的原型最后将本片的版权费和利润送给他的基友做变性手术,不过人家变性后就跟其他人私奔了……大陆常拿“亚提卡事件”来论证美国的民主是虚伪的,但把曾经发生过的丑事摆上台面让人去骂,未尝不是一种知耻,至少好过“躲猫猫”吧。

29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什么叫好电影,看这部影片就知道了。

3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劫匪劫持了人质还嚣张的跟警察提要求——给我拿子弹来!”

3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这片子出处充斥着无奈和悲凉,最后结局真残酷

3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9.1;你撒钞票的那一刻人们才现出真实的狰狞

41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阿尔·帕西诺最好的电影! 他作为一个劫匪,比起冷漠的FBI和媒体有人情味多了。还有他的同伙SAI,也是个单纯的家伙

44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教父的几位在本片中均有登场 沙尔哥哥这里演帕西诺同伴 戏份和台词虽然不多 但性格描绘却极精妙(凯泽尔总适合演这样的角色 他死得太早了)劫匪和人质一片和谐 警方阴险而愚蠢 这样的设定颇接地气 悬疑气氛揉杂人情冷暖 轻松与惊险总在须臾之间 尽管片长两个半小时 却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冗长乏味 好片!

48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真的很有爱阿混蛋!可结尾怎么那么苦呢突然一下子人全没了只剩大把大把的警察把他包围TAT他只是想搞点钱给男朋友变性啊!!!!!!!!!!

5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1.前半段偏向喜剧,后半段深邃而悲情,整体风格趋于自然主义(长镜,零配乐,免俗套)2.银行劫案折射出美国70年代初社会万象:越战,LGBT,种族,运动,阿提卡... 3.阿尔·帕西诺生涯最佳表演之一,口述遗嘱与结尾眼神戏极具感染力。4.凯泽尔即兴表演“怀俄明”。5.开篇布鲁克林街景蒙太奇+1。(9.5/10)

5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一万分经典,阿尔帕西诺四十岁以前最好的电影和机会。您年轻的时候演单细胞生物都能精湛成这样,而现在您终于能有机会演复杂的老头了

56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狗日的下午

59分钟前
  • 惑星国王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