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粤语)

爱情片香港2003

主演:梁朝伟,杨千嬅,张震,董洁,

导演:马伟豪,

播放地址

 剧照

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1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2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3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4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5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6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13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14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15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16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17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18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19地下铁(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1:50

详细剧情

海约是一个盲女,误打误撞认识了婚姻介绍所的老板旭明旭明是个普通的男人,还没找到真爱,却也意外的失了明。在黑暗的世界中,是海约让色彩重新在他心中刷亮,他们一起用独特的方式去感受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在单纯的快乐中二人相恋了。董玲是一个在上海地铁工作的女孩,一直喜欢的男子结婚了,她内心受伤。此时偶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台北的贺卡。于是,和贺卡主人钟程一段互相寻找爱的故事开始了。然而自从旭明吃下了一颗诡异的圣诞糖果,他和海约的关系便有了令人不安的转折。同时,钟程和董玲也在地铁里苦苦找寻着地铁46号出口

 长篇影评

 1 ) 地下铁的诗

摇滚 死亡 爱情 金钱 犯罪 地铁 这是现代的流浪者生涯
和马刀 草原 白云 屠杀 部落 并无区别
或者和兰波的诗歌 匪帮 丛林 劫掠 手枪 也很相似
法国硬汉充当鼓手确实别有韵味 不知道他是不是真会打鼓
沉重的鼓点 忧郁的乐队 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
阴暗才是人生的本质

 2 ) 别样风情画的地下王国

吕克·贝松的第二部电影《地下铁》(1985),金毛弗莱德,抢了洛伦娜老公的保险箱。殊不知,这位亮丽女人的老公是有钱的大咖,手下马仔怎会善甘罢休。一路追寻,金毛无路可逃,只得跑进地下铁。金毛从保险箱里,翻出洛伦娜的靓照及一些物品。对于她本人的兴趣,显然大于其它,按捺不住的金毛斗胆给她打电话,答应归还她的物品。

二人如约在地铁见面,可谓一见钟情。金毛说我爱上了你。看似无感的洛伦娜,当然对金毛的人生也大感兴趣。后来,在得知金毛被警方通缉后,越发引起洛伦娜的好奇。于是,她没事就来到地下铁,四处寻找金毛。

而此时从警方手中逃脱的金毛,认识了惯偷滑轮小子洛拿,继而认识了窝居在地铁的一个乐队。健美黑人比尔,帮金毛掰开了手铐。有趣的是,这个乐队可谓来自五湖四海,各色人都有,但他们自得其乐。

工夫不负有心人。拿着枪的洛伦娜终于找到金毛,如此这般,二人就慢慢好上了。地上的世界,跟地下的世界,本就是两个世界。惊艳的洛伦娜,犹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尤物。而金毛他们只能抱头鼠蹿般于地下铁过活。

洛伦娜问金毛以前做什么。他说以前搞了一支乐队,没钱就散了。此时的她,一直处于矛盾中。爱与不爱,始终是洛伦娜的心结。一边是财大气粗的老公,一边是激情四射又落魄无比的比尔。她不时还要与警探周旋。有趣的一幕,老公带她参加政客家宴,因听不进政客妻子的叨叨,她回应对方“我对你所说的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惹得政客妻子伤心哭泣。老公让她道歉,她反而起身傲气地离开。通过这一段,也让我们知道,原来洛伦娜也不属于地上的世界。她只有转入地下。

有趣的是,影片对啥事办不成的草包警探,可谓用尽挖苦之能事。如杜蒙的《小孩子》的警探那样低能。原来法国电影对警察的搞笑刻画也算是传承有绪。他们在地上玩不转,在地下铁更是黔驴技穷,除了警探喝令手下不停地倒咖啡,或者不停地让被抢乘客填一张无用的表格,再或用“蝙蝠侠”之类虚头巴脑的命名之外,根本就是啥事也办不成。牛逼哄哄的阵势,只是吓唬人的假把势。与之对比的,则是无所不能来无影去无踪的金毛和滑轮小子的他们。他们有情有义,有难共担,且痛快可乐。

金毛和滑轮小子,决心为乐队渴望的登台演出筹措金费。说起容易做事难。他们得手后,却被追捕。滑轮小子被抓,金毛倒安然无恙。他拿着一沓钱,终让乐队如意安心登台。就在乐队演出正酣时,洛伦娜正欣喜赶来,台下的金毛,却被洛伦娜老公的手下枪击。洛伦娜原以为能扑进他的怀抱,却不料这是永别。洛伦娜搂着倒地的金毛,痛彻心扉。但金毛微笑了。他得到了所爱之人的拥抱,也实现了乐队登台演出的愿望。他满足了。而漂亮的洛伦娜,终将在痛苦中迎风成长。此时美好的乐声淹没了洛伦娜的嘶哑声。

年轻亮丽又心性高傲的伊莎贝尔·阿佳妮,与外表沉静而内心炽热的克里斯托弗·兰勃的联袂出演,亮煞眼球。初登银幕的雷阿诺打着爵士鼓,虽无一句台词,也算是酷毙了,这也为他多年后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关地下铁的电影不算少,但如《地下铁》如此让人酷炫精彩,着实难得。关注点停留在一帮蜗居于地下铁的人。惯偷犯、乐队与卖花男,五光十色。配上一帮无用的搞笑警察,更显滑稽有味。虽不能说活色生香,至少绚丽多彩。强权世界下最底层的人,并非只是一味乞讨的无用人。他们有着各自的喜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切实追求,只是为了生活,被逼无奈之际,他们铤而走险,走上了与地上有序世界的对抗之路。

显然,当时还算年轻的导演,有着自己的深度思考,似乎意在提醒当权者对底层人士的关注。对于电影拍摄本身来说,同时也是一种极有难度的挑战,但吕克·贝松做到了。片中对地下铁的用镜可谓精妙至极。被人们忽视的地下王国,原来有着别样风情画,令人击赏叫绝。时光匆匆,不觉影片出品已三十年,在此涂鸦点点,以此纪念,也算是了却一桩久违的心事。

2015、10、2

 3 ) Subway的另类生存

   吕克•贝松是国内观众熟知的导演,有着众多的拥趸,可谓振臂高呼,云集响应。我们可以轻松的说出他的作品,譬如说《这个杀手不太冷》、《圣女贞德》、《碧海蓝天》、《第五元素》。我对而言,我更欣赏他出道之初、80年代拍摄的片子,譬如说《地下铁》。
    是的,《地下铁》引领我们,让我们的情感大起大落,陷入内心汹涌的狂潮,我们《在天堂电影院》这样的片子里着实地领教了情感的漩涡是如何转动的。《地下铁》故事情节极为简单,不想时下的、许多标榜“主义”的影片那么让人费解。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很老套的片子——小偷跟上层艳妇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样故事套路我们在《罗马假日》之类的电影中都领教过了,似乎已经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情感上的冲击。吕克•贝松一向是在貌似冷峻的镜头语言中揉进內爆性的力量,让你措不及防,仿佛他在扎扎实实地夯实一片土地,但是不经意间,他就将钉子楔入你的心中。他就像一位武林顶尖高手,能够以无招胜有招。
    我就是这样被他击败了的。小偷弗雷德Fred (as Christophe Lambert)在无意间盗取了上流人士Héléna's Husband,从而遭到其手下的黑帮的追杀,他以高超的车技摆脱了杀手的追踪,逃到了巴黎的地下铁。他进入了地下铁之后才发现,他进入了一个新的、奇异的让他错愕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有时刻策划一切阴谋的卖花人 Florist(Richard Bohringer),有滑技令人咂舌的 Roller Skater,有着不知名的贝司手、鼓手(雷诺饰演)、吉他手……然而他们过着另类的生活,他们似乎与整个社会隔绝。底下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也属于底下,他们是离群索居的一群怪人。很自然地,弗雷德也加入了这个群体,成为地下的一员。
    但是弗雷德不能忘怀地上,他打电话给海伦娜,让她赎回丈夫的文件。再跟海伦娜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爱上了他要勒索的人。文件不过成了邀请海伦娜见面的遮羞布,他们相遇的地下,这也注定他们的爱情也必将埋葬在地下。海伦娜对弗雷德虽然没有炽热的爱情,但也对其不带伪饰的、淳挚的爱情所打动。弗雷德带领他进入了地下的世界,她慢慢地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生活。相比之下,她对那种处处充满虚伪的地上生活则开始了鄙夷和不屑。在与丈夫一起出席高官的晚餐时,她让其妇人难堪不已,她富有挑战性的声称她对这种无聊的私生活不感兴趣。
    弗雷德从小喜爱音乐,但是由于声带出了问题,他只能听别人的歌唱。在地下的各个场所游荡的时候,他们萌发了一个念头,组建自己的band,他把流浪的艺人组织成了一个有相当水平的乐队,并且为乐队请来了黑人歌手。也就是这这时,他犯了最后一次罪,他跟卖花者合作抢劫了银行款。但是他用这笔钱租用了地下车站的演出大厅,他组建的乐队第一次走出了地下,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正规场所,所有的听众为之疯狂。
    就在黑人歌手的音乐中,弗雷德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杀手的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弗雷德,他倒下了。海伦娜痛苦不已,给了最后的一吻,电影到此定格。
与地下这些另类人相比,我们眼中的正常人则显得懦弱无能,甚至荒唐可笑。警察外强中干,黑帮人员也显得像小丑一般。导演正是通过这一对比,写出了人类社会生存中普遍性的虚伪,矫饰,不真实……
    《地下铁》是一场寓言,一柄不能言说而却在时刻行动的手术刀, 他切入了我们心灵的深处……
  这就是地下的另类生存世界给我们的反思……
   吕克•贝松的努力也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它荣获第1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13项提名,并荣获三个奖项。
   可惜,这是一部被我们遗忘的影片。
   遗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遗忘的同时却把自己也遗忘了,吕克•贝松让我们重建记忆……


其他人的评价
绚烂之颓废——吕克贝松《subway》
地铁,在渐渐成为现代城市日常交通工具的同时,也成为电影中频繁演绎经典场景的选择。还记得《完美盗贼》里的最后一个场景吧,地铁一掠而过,女主角(泽塔琼斯)绝望地发现对面的人无声无息地消失。但是好莱坞没有让它这样惆怅地结束,消失在轨道的对面,再现于轨道这边,然后又一辆地铁载掠过,载走一对完美的恋人,观众们心满意足的眼神定格于空旷的车站。也许在地铁流行之前,有类似的经典曾经以较为朴素的方式演绎于公共汽车站,而且至今未被淘汰。也许在将来某个时段,更为神奇的交通方式取地铁而代之,那时又将有新的经典诞生吧。
吕克贝松的《地铁》将镜头从茫茫公路一直延伸到地铁系统的内脏,展示了从地面转移到地下的喧嚣和颓废。导演以他独特的张扬风格——看似好莱坞实则是法国式的,撩开了狭窄的地下铁站内丰富而另类的画面:飞驰在轮板上的地铁惯偷,沉迷音乐而懒散随意的鼓手和他的乐队,随时策划犯罪交易的卖花男子。。。正是现代社会通透的堕落和最大限度的随遇而安的状态的一个侧面,一个爱上黑手党的娇妻的失音男子,以危险的方式在这里展开了他无望的追求。当他倒在血泊中时终于得到了含泪的一吻。爱人为了扑到他身边而挣扎,他躺在地铁旁安详地浅笑着。他最终组成的地铁乐队正在首演,他找来的黑人主唱嗓音绝妙,主题曲的绚烂和张扬与男主角的沉着忧郁和深度颓废的风格融合在最后他静静的哼唱声中。
《三联生活周刊》《新生代大亨吕克·贝松》http://www.lifeweek.com.cn/2004-01-18/000597768.shtml

 4 ) Fred是幸福的

我觉得正常电影不是悲剧
对于Fred而言
他完成了组建乐队的梦想,也帮很多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完成了梦想
他唤醒一个他心爱的女生,这让我想到《三个傻瓜》里面的主人公,
他们似乎有着共同点,都清楚的指导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追求什么。
他最后也得到自己的爱情。
虽然最后Fred被暗杀了,但是能在这时候死去有什么遗憾呢。
人生足矣了。
只是觉得女主角才是真正的悲剧。

 5 ) 无题

      前些日子在豆瓣上看到人写这个电影的影评,才惊觉自己从前也看过。追溯起来真是很久的事了,那时候还是高一,家门口的商场里新开了家租碟店,而且据说是大连市唯一的一家租正版碟的地方。那是我整个看电影生涯的起始,租的头三部片子是勇敢的心,罗马假日,肖申克的救赎。也许跟初恋总是最美是一样的道理,从此以后不管梅尔吉布森做了多出格的事,我永远都只记得他挥舞胳膊高呼自由,打马从一群热血战士面前飞驰而过的场景。不管好莱坞黑白片时代出过多少费雯丽或是嘉宝这样的女星,我永远只认赫本为女神。不管后来又看过多少精彩的片子,肖申克的救赎永远是我心中的电影之王,每次点开豆瓣top250,只要看到它依然稳坐第一的宝座,心里就莫名的欣慰。
    这部地下铁,也是那个时期看的电影之一。由以上三个例子也可知我对它的情怀。这么多年已经完全忘掉了它的具体内容,只剩男主角穿风衣戴墨镜的样子还在记忆里,优雅叛逆温柔阳刚颓废阳光等种种彼此不搭界的好的形容词都可以统统倾泻在这幅画面上。还记得这片子的节奏很淡定,然而平静的外表下激烈的感情暗涛汹涌。这种风格给我的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不但影响了以后我对电影的品味,甚至成为了我对文字好坏的评价标准。
     其实这些都是很多年后在我几乎快要遗忘这部片子而又偏偏看到别人写的影评重新回忆起时想到的。于是立刻冲到迅雷以平均10k/s的速度花了几天的时间下载重看了。慢慢的回忆一点点被唤起,开头时警长领着一群人下地铁时的背景音乐,女主角的美比苏菲玛索还要灵动还要惊艳,黑人主唱从羞涩到开怀大笑的过程,乐队的第一首曲子,和Fred最后的歌声。不同的是,这次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不停地浏览着农场牧场魔法卡片和QQ聊天。片子没有变,变的是我了。
    还有,当年之所以会租它,纯粹是因为吕克贝松的鼎鼎大名。这几年据说吕导堕落了,近来新出的阿黛拉冒险更是加速了他堕落的过程……我怀念那个只拍前十部电影的他。什么时候一定要找出一直很想看的天使A来看看。
    哎,其实我只是很怀念最初看电影时的那份新奇激动目不转睛的心情。
   顺便说下,当时看到这片还有个译名叫花都夜深沉。当时狠狠地嗤之以鼻了一下,没想到多年后回头找这个片子,居然是用这个名字找到的,因为其它叫地下铁的书影音实在太多了。不过这部绝对是最名副其实的,真希望其它那些都改改名字去。

 6 ) 你懒散吗,海琳娜

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看完这片子的时候心情好激动,心想它会成为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但是这两天二刷,反而觉得平平淡淡。可能因为它最初带给我的震撼和触动已经逐渐平息了,也有可能片子本身意蕴是很好的,但情节上还不够完美,差强人意。特别是后面三分之一,从阿佳妮穿着西装去警局填表格开始,就有点无聊和混乱。结尾音乐会的演出本应是个高潮,但没升华上去,我也嗨不起来,因为我知道男主就要死了。 也是二刷才明白男主的死是怎么一回事,那封要五十万的勒索信不是Fred而是卖花人写的,卖花人偷走了文件,从中作梗想坐收渔翁之利,结果导致了男主的杀身之祸。卖花大叔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奸诈小人,最后的大赢家。 Guns don't kill people, people kill people. 是卖花人的私欲杀死了Fred,也是海琳娜老公的权力杀死了Fred。

Christopher Lambert演的太好了,怎么能把Fred身上那种勇敢无畏又颓废、不羁又纯真的气质演得那么鲜活呢,再加上那一头金黄色的爆炸头,迷倒众生,以至于男女主在地铁里的第一场对手戏,我感觉Fred完全盖过了阿佳妮的风头。Fred在我心里就好像一个顽童,他一笑起来的时候那么可爱,我人没了。他不笑的时候眼神笃定又深情,当他半裹着被子回忆自己的五岁时候的车祸,当他和鼓手说海琳娜是灰姑娘,当他听黑人歌手唱歌的时候。

Fred喜欢生日,他在海琳娜生日那天遇到了她,紧接着应该是制造了在家门口的偶遇,帮忙她搬东西进门。海琳娜的确是Fred会喜欢的那种女孩子,清纯美丽又隐约带有骨子里的叛逆气息,人群中像一只超凡脱俗的白天鹅,丝毫没有沾染世俗的污浊,蓝色的眼睛、童稚的脸庞给人一种生活美好而安定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Fred看女主童年照片的时候,总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是狂浪之徒,一个是养尊处优的贵妇人,他们之间的爱情再一次应证了那句话:人们总会爱上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该怎么追求一个保守的有夫之妇呢?Fred不走寻常路,直接选择在生日会上炸掉人家的保险箱,偷走文件,以金钱交易为由制造见面机会,展开了对海琳娜轰轰烈烈、不同凡响的追求。好喜欢Fred身上那股激情,的确像卖花人说的“他不喜形于色,但却充满着激情”。这个男人喜欢炸行李箱、开车跑路的时候还有闲情逸致听带劲的音乐做bgm,横冲直撞一往无前、自己唱不了歌但一直有组乐队的梦想。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遭遇车祸差点逝去的生命和五年不能说话的时光,Fred才那么想要尽情歌唱,或是听别人歌唱,音乐代表了他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了解到导演吕克·贝松小时候的梦想是当潜水员,后来由于一些意外未能如愿,我猜Fred的故事可能投射了导演自己的一个情结吧,音乐之于Fred就像大海之于吕克·贝松。Fred最后如愿以偿看到了自己所组乐队的演出,生命也在激烈的音乐中落幕,又圆满又遗憾。白天翻导演照片看到下面这几张的时候吓一跳,我终于知道Fred像谁了,这不就是吕克·贝松本松吗?同样的金黄色炸毛,同样不耐烦的一副神情。所以可以说吕克·贝松在借这部片子表达一个理想的自我,祭奠他未能实现的梦想。

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一般都会格外珍惜安稳平凡的生活,但Fred反而选择了一种强烈的、放逐的生活方式,那的确是海琳娜没有勇气去尝试的。“为什么你不喜欢我?”“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你懒散吗?”“是的。”Fred虽然是一个亡命之徒,但最认真严肃对待生活的也是他,他忠于自己,知道自己所爱并有勇气去实现、有热情去坚持。他不在乎自己的奇怪的发型,因为他“不是给别人看的”,他也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因为他所过的根本就不是凡俗的生活,他超脱这个世界之外。海琳娜和他形成了反差,她受够了上流社会的虚伪矫饰却麻木不自知,直到Fred的到来终于在她的生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海琳娜就像一只困顿的野兽被唤醒了,但同时她又不像易卜生笔下的娜拉那样有勇气出走。将心比心,如果我和海琳娜一样是个贵妇,我也很难下得了决心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和Fred浪迹天涯。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和Fred一样过颠沛流离、激情四射的生活,但至少也应该过一种尽量真实的生活。做人不能太懒散,不能不去思考,随波逐流,一直呆在舒适区虚度此生。希望Fred的死能让海琳娜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些改变吧。people kill people,对普通人来说,很多时候是自己的懒惰、懦弱和贪图享受杀掉了自己。喜欢吕克·布松这份理想主义情怀,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的丧失,是过着不值得一过的生活。

最后,阿佳妮这次终于不演疯子了!还有原声带也太绝了!我还是会一直喜欢这部不完美的片子。

 短评

连Adjani都非常cult

9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那是谁”“灰姑娘”“灰姑娘的口袋里有那么一杆枪”“那是她的魔法棒”

1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那是谁?” “灰姑娘。” “你的灰姑娘,在包里放了这么大一把枪。” “那是她的魔法棒。” I love it.

12分钟前
  • 青心白
  • 力荐

你没有水晶鞋,但却是我心中的灰姑娘,就连你包里的枪,都像是充满魔力的魔法棒。我没有金嗓子,但却有着绚烂的摇滚梦,就连我抢来的钱,都像是谱写人生的新乐章。宿命般的相遇和离别,梦幻般的追逐与隐藏,来自地上的纯洁和生于地下的无畏终于紧紧亲吻在一起,我的寂寞死而无憾,你的孤独黯然神伤。真想不到当年的吕克贝松是如此的轻柔,整部电影流露出散漫自由的气息,明明是迫在眉睫的当口,前有追兵后有狼的关头,fred却不紧不慢的和helena跳起了舞,他似乎从来不害怕什么,他只怕眼前的女人不爱自己。当法国大张伟爱上渴望自由的灰姑娘,不管是警察,黑帮,子弹,死亡,都无法毁灭这份深入骨髓的纯粹与浪漫。这是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也是属于梦想的大逃亡,阴暗潮湿的地下,总是有着最旺盛的生命力。最后我总算是听见你说你爱我。配乐满分。

1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表达了吕克贝松那悲壮的青春梦。做最潇洒自由的事,泡到最好看的女生,死在成长来临前。在黑黢黢的地下城,试图用无政府和乌托邦吸引眼球,但也不过是一些晃荡没有身份的人,偶见一些图形符号,干着不知所谓的事。除了提气的音乐和令人疲累的视觉元素,剩下的只有无趣和空虚。

2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男主现在残的程度堪比Mickey Rourke 。海报里为何是黑发?。。原声好

24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很有Luc个人风格的一部电影,独特的视角,紧凑的节奏,好听的音乐,有趣的结局

29分钟前
  • yanagi是只
  • 力荐

阿佳尼又害死一男人……

32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吕克·贝松最好的作品就是他前三部长片,这部算个人最爱了。巴黎地下世界里的叛逆与不羁。深具摇滚气质,每首配乐都深得我心。阿佳妮的朋克造型酷炫到没朋友,让雷诺的鼓手略抢戏,两位男主也各有千秋。稍显凌乱的叙事节奏也正契合了颓废青年漫不经心挥霍青春的生活。PS:引体向上与邦邦邦+1。(9.0/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这是一种对于生活改变的渴求,而这种转变就像是一场重生……就像FRED被枪击倒下……然后嘴巴合起音乐……阿佳妮阿姨您真是美女啊~~~

36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推荐

整个故事在一个极端自我的叙事氛围缓缓展开,开门见山的激励事件随着情怀的扩散渐渐失去了步步紧逼的意义,电影似乎在用一个童话视角将巴黎地铁站打造成了一个诡异而迷人的世外桃源,一切风格化的元素都在这里被放大,随着故事的淡化,观众渐渐被这种莫名的真诚而感动。

39分钟前
  • 楚翰彻
  • 推荐

哇,里面有一张Adjani小时候的照片!地铁、轮滑、乐队...所有这些元素都使得电影动感十足,两人的发型是绝配。

43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阿佳妮参演的片子真的需要导演有相当的功力和信念,才能避免美艳盖过剧情,尤其商业片,那一双摄人心魄的蓝色眼眸太喧宾夺主,只要出现在画面中,其它一切都黯淡了,都不再重要了——说来还是<着魔>这部邪典气质浓厚的cult片最和阿佳妮互相成就。

47分钟前
  • GIVIND
  • 还行

贝松这片拍的散而无神酷而无味,各个桥段就像豆腐块一个接一个罗列上去彼此之间缺乏内在贯通的情绪脉络,只靠兰伯特和阿佳妮的偶像造型气质是撑不住全场滴!……要说亮点就是开场法国警察组团下楼梯那段,踩着八零年代美国电子摇滚的节奏点,如果不是杰克逊经典两年后才发行,甚至认为贝松这一幕的主题就叫做《BAD》。两星半

5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节奏赞。一直到,警长捉滑轮仔的方式太没意思了;之后就失去了节奏感和力度。喜欢Christopher Lambert的各种表情和阿佳妮的各种妆~

5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一个小品式的故事,以为是说一对落难鸳鸯,实际上说的是地下文化与表面文明的碰撞,摆脱黑白两道,讽刺道貌岸然,迷幻的地下铁,藏污纳垢又带着真实情绪,音乐太棒了

54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具有新浪潮音乐的感觉,我说的只是主人公的形象,当年电视台总在深夜播出!~

55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推荐

Luc的电影永远是节奏感十足。他面对着他的两个最爱,乐队和海伦娜,背对着死亡。所以他才可以笑得如此光明。

58分钟前
  • 玄之
  • 力荐

好酷,杀手之外最喜欢的吕克贝松的作品。其实我女神也加分啦

1小时前
  • 判官
  • 推荐

大爱,摄影,音乐,造型,气氛,都是我喜欢的80年代的味道。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