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情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1994

主演:夏雨,宁静,陶虹,耿乐,斯琴高娃,冯小刚,刘小宁,姜文,王学圻,王朔,尚楠,方化,代少波,王海,姚二嘎,吴淑昆,左小青,韩冬,孙靖,刘斌,张维,杨彤林,王海,王福,胡贝贝,高保成,吴淑琨,张华,二勇,烈子,陈伟

导演:姜文

 剧照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2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3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4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5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6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3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4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5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6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7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8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9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00:03

详细剧情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马小军(夏雨 饰)就是这样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别人家无人用万能钥匙将其锁打开,溜进去耍玩一番,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少女米兰(宁静 饰)的照片先于其人入了马小军的双眼。通过院里的“头儿”刘忆苦(耿乐 饰),马小军又见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见过一眼的米兰,开始正式将其当作梦中情人,然而在米兰眼中,马小军不过是毛孩一个,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稳重、帅气的刘忆苦。自此,马小军迎来五味混杂的青春期生活。  本片改编自王朔短篇小说《动物凶猛》。夏雨凭此片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狮奖)。

 长篇影评

 1 ) 《阳》与《钢》——那些年,姜文YY过的女孩

            其实这是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评。但觉得改名叫《那些年,姜文YY过的女孩》可能会更拉轰一些。哈哈。虽然俺一向比较低调。
            因为周四晚上打球冻着了,又是流鼻涕又是咳嗽,实验室太冷,所以这两天一直窝在宿舍鼓捣具哥(研究生的新任具哥)的电脑。具哥电脑里除了爱情动作片之外一个电影都没有,我觉得无聊,就一遍一遍地在线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发觉我的眼睛就跟汰渍洗衣粉一样,任何污渍都逃不过我四只眼(眼镜也算上)的漂洗。我找出了好几处穿帮镜头,并且自得其乐,悠哉悠哉。好八卦的人永远都不愁乐子。
             下面正文说的却不是八卦,而是正经八百的考据工作。秉承着乾嘉学派一丝不苟的传统和浙东学派深稽博考的学风,我写下了这篇《<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系考》。
            好。正文开始。
        
                                                            《<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系考》
        
            《阳光灿烂的日子》后半部在莫斯科餐厅里庆祝马、刘二人的生日(其实这一天是王朔的生日)时,那个马小军和刘忆苦打架的镜头,这个长达1分40秒的镜头,升格—定格—倒升格—定格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它与扔书包转场、高台跳水等镜头一样,漫溢着瑰奇的想象,是每个热爱这个电影的人所津津乐道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莫斯科餐厅这场戏里,有两句乍听起来十分扎眼、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地对白。这对白出现在米兰送给马小军生日礼物——泳裤后,哥儿几个拿红色泳裤开玩笑,这时米兰对马小军说,
        
            米兰:甭理他们,你就专攻练吧,昂。我还等你来救我呢。
            马小军:那要是这么着我也不用谢你了,反正也是为了救你的命。……
        
            这两句话一闪就过了,所以一般人看这段对白时也不会留意。但跟影片前前后后一对比,这两句话的确让人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马小军要就米兰呢?米兰之后也没早什么祸患啊,并且之前也没有征兆或约定什么的?如果说60分钟时米兰自承“不会游泳,落水需要救”可做照应的话,那影片在101~105分钟游泳池的戏中,已经表明米兰是会游泳的了,这照应岂不显得太不严谨。但如果你还记得影片第61分钟两人在米兰家的对话,并且你熟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话,那就显得顺理成章,你也就不会奇怪了。下面是两人61分钟的对话:
        
            米兰:你都看什么书啊?
            马小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青春之歌》,还有《苦菜花》什么的。
            米兰:喜欢冬妮亚吗?
            马小军:我喜欢保尔,冬妮亚也喜欢,可惜后来她变了,变成资产阶级了。
        
            冬妮亚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第一女主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三章,有保尔在湖边钓鱼时初见冬妮亚,并用朱赫来教的拳法,痛打企图调戏冬妮亚的两个跟班的描写,保尔在第一次遇见冬妮亚时就救了冬妮亚。书里这样写道:
        
            “面对着扑过来的苏哈里科。这时他想起了拳击要领:‘左腿支住全身,右腿运劲、微屈,不单用手臂,而且要用全身力气,从下往上,打对手的下巴。’他按照要领狠劲打了一下…… 只听得两排牙齿喀哒一声撞在一起。苏哈里科感到下巴一阵剧烈疼痛,舌头也破了,他尖叫一声,双手在空中乱舞了几下,整个身子向后一仰,扑通一声,笨重地倒在水里。
            冬妮亚在岸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打得好,打得好!’她拍着手喊。‘真有两下子!’ ”
        
            这样或许就能解释米兰的话“你就专攻练吧,我还等你来救我呢”了,因为在姜文的设定中,米兰就是冬妮亚类型的人物(就像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影射到《士兵之歌》一样),这在以后会详述。另外,米兰问马小军会不会游泳,马小军说“不信我游给你看”——冬妮亚与保尔的第二次相见,就是保尔在游泳。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冬妮亚给朋友的信里,谈到保尔曾为了冬妮亚从“五俄丈高”的悬崖跳进水里,与此相对的,本片中马小军和刘忆苦都在米兰面前表演过高台跳水。跟冬妮亚一样,米兰喜欢读书、能歌善舞、活泼开朗,并且家庭富裕(望远镜、装暗锁)。
            这时你可能会嫌论据不足,说“你这只不过是乱联想罢了”。我这里还有个材料,可以支持我的论点,证明米兰有冬妮亚的影子,或者说米兰是马小军YY的冬妮亚。这个论据源自本片海外发行时被剪掉的一段马小军的梦境。因为我们现在能找到的片源都是日二区(日本版)转换的,故1995年大陆公映时未删节的版本大部分人都未曾看到过。这段梦境里有这样的镜头:
        
            马小军穿着苏联红军的衣服,从车上跳下来刨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筑地的情景)。   
            刘忆苦穿着皮草大衣和冬妮亚状的米兰站在一起,马小军愤怒又委屈的喊道:“冬妮亚,你怎么跟刘忆苦这种人在一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遇见了嫁给了铁路资本家的冬妮亚)
            马小军:“米兰,我真痛心!你竟然成了资产阶级的人。”
        
            这是直接指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镜头,马小军甚至指着米兰喊出了冬妮亚的名字。有人称这段不仅有梦,还有梦中之梦的片段,“领先《盗梦空间》15年” 。但这美丽的梦境为何被删了呢?因为里面大量模仿《平原游击队》《列宁在1918》《英雄儿女》以及恶搞保尔和冬妮亚的段落,中国观众会产生共鸣,而对外国观众来说,不仅不会有代入感,反而成了破坏观影情绪的障碍,就连资助姜文拍摄本片的让·路易,也对姜文在抒情的叙事中突然加入这个超现实主义的梦境(里面甚至出现了模仿达利《永恒的时间》的画面)很不理解,他在给姜文的一封信中写道:“‘做梦’的那场戏,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希望您能全部剪掉……太笨了,不够巧妙。我知道很多大导演都有过这样不好的品味,他们往往显得特别盲目,反而表现出"了不起"的感觉。我希望您不会这样。”最终,姜文忍痛割爱,砍掉了他引以自豪的这个梦境。这场戏最终没有出现在目前流行的DVD中。
            姜文在讲述《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过程的《诞生:一个电影的诞生》一书中并没有特别的述及《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关系。也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姜文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又也许是他故意留下个谜面让观众来猜。也许姜文的少年就是在对冬妮亚的幻想中度过的,他把她外化成了米兰,成了马小军(姜文曾叫姜小军)梦想的“画中人”。
            我曾在济南中山公园的旧书市场看到过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旧书,很旧很旧,忘了什么年数印的了。书的扉页上用一手俊俏的钢笔字提着海涅的情诗《乘着歌声的翅膀》,诗后附的两句话说明,这是一个男生送给一个女生的书,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抄上海涅,就算是情书了。无疑,冬妮亚是中国几代青少年美好的儿时记忆,潘知常说:“其实电视机传媒时代的人们可能不理解,那个时候,中国青年人中影响最大的偶像,其中有一个,就是冬妮娅。”在那个资料缺乏的年代,人们在革命小说中寻找爱情,刘小枫讲他读《牛虻》时说,那是一本炙热的爱情小说,他甚至想“有一番属我的革命经历,以便也能拥有波澜壮丽的一生情爱”。那时的人们都知道娜塔莎和安娜·卡列宁娜的故事。你还记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托马斯拿《安娜·卡列宁娜》泡马子吗?就像胡兰成拿着《封锁》敲开张爱玲的门那样?

 2 ) 两名男性记忆中的青春悸动

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电影,是讲故事的另一种方式,而讲故事是文学这种艺术形式原始也是核心的内容。行吟诗人、民间艺人们以讲故事为生,他们创造、转述或者改编各种神话、传说、趣事或者邻里八卦。在还没有“知识产权”概念的时代,自然避免不了彼此故事多有雷同,但这才是艺术得以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们下面要评论的电影,正是因为它及其它的一些影视作品,才让故事的原创者王朔的名字被更为广泛的大众所知晓。所以,连上帝也默认了这种无害甚至有益的侵权——“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圣经•旧约•传道书,第1章第9节)。不过我私下倒是想起自己初中语文老师常念叨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来,觉得比起《圣经》深奥的箴言,这句话更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深入人心。
姜文先生作为编剧和导演在1994年拍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发表于1992年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实事求是的说,姜文先生作为一个认真且负责的艺术工作者,基本上忠实再现了原著,他不仅忠实再现了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所生活的特定空间——北京,更具体的小环境——军队家属大院的特定风情,并且,姜导演还在旁白中大段援用了原著的文字,以及非常微小的语言细节,比如剧中人物所讲的“圈”——指泡妞。作为一部电影作品,姜导演也将原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完整的用电影的语言刻画了出来,而且基本按原著设计了相关的重要场景——比如米兰的卧室,和主要的故事情节,以及让人非常容易注意到的是,原著中一些意识流手法的片断——如关于“老莫餐厅争执”的模糊记忆、结尾的“泳池呓语”等也生动地并且是创造性地使用电影语言再现了。更为难得的是,姜导演并没有自作主张给人物穿上一些突兀的衣服或者讲些超出那个时代的话,——在改编原著这一点上,我觉得姜文导演兼编剧给一些影视圈的同行树立了一个不错的榜样,建议中央电视台下次花重金改编名家作品时,是否可以考虑请姜导演出山,或者再不济也请他把把关,别再把圣姑拍成风尘女子,大侠拍成流氓,高手拍成滑稽配角了。
等等——我似乎离题了!赶紧回来。
等等!我似乎不仅是离题了,而且“……现在我的头脑像皎洁的月亮一样清醒,我发现我又在虚伪了”。我到底要说什么?“我想说真话的愿望有多强烈,我所受到文字干扰便有多大。我悲哀地发现,从技术上我就无法还原真实。我所使用的每一个词语涵义都超过我想表述的具体感受,即便是最准确的一个形容词,在为我所用时也保留了它对其它事物的涵义”。这部如此“忠实改编”的作品为什么并不像原著一样让人感到迷惑而且抑郁,而且为什么偏偏姜导演用了“阳光”这样一个与王朔及其小说给人印象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含义的词?
再等等!“上帝在细节之中”,再仔细看看!
突然发现马小军有了名字,是的,小说中的“我”从来没有名字,朋友也从来不叫他的名字,似乎是一个神秘的人!——这让我联想到某些古老宗教的传统,他们认为名字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除非至亲的人,其他人是不可以知道更不可以叫一个人的名字的。而且马小军的爸爸妈妈也出场了,他们是个正常的家庭,在马小军的生活中有了重大的影响。一个严厉却慈爱可亲的父亲,一个可敬的母亲,还有一段坚贞的爱情——间接地解释几个孩子玩笑中称“你爸爸是因为男女问题被降的职”,这让孩子们由邪恶转为无知。除去貌似神秘的家庭,他也不再有复杂繁琐的转学经历——这种暗示又无法明证的某些难以言喻的特权的细节——虽然,马小军仍然是逃学的坏孩子,仍然是明明打架躲最后却阴差阳错打伤别人的孩子,但他却变得更鲜明并且更简单。马小军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做一些个不仅那个年代正常,在现在的年代也不是什么严重问题的小玩闹而已——逃学,溜门开锁,吸烟,打架,当然最重要的是“圈”女孩子——这一切在把小说的神秘气氛拨开之后,都变得非常容易理解而且自然,就是一个青春期少年的旺盛精力的发泄而已,尤其是关于“性”的懵懂冲动,关鸠之论古已有之,更谈不上有什么不好了。
另一方面,米兰在小说中存在的母亲却不存在了,那个只被提及一次的奶奶却操着湖南方言出现了。这个家庭简单了,却不再是那个任由男孩子找自己女儿不管的家庭了。不再有米兰的宽容父母和我的严厉父母的对比,这种明显属于青春期被禁锢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恋倾向反映。此外,在宁静的演绎之下,米兰“锥子般锐利”的眼神也变得真实而不再是作者的自我感觉,也不再可以被未来的意识流虚化或否认。在待人处事上,米兰也变得更鲜活而且可以有迹可寻,她保留的神秘感不再来自于她本身,完全成为了一个暗恋的小男生自己不能理解而产生的各种猜想。米兰,一个心理正常甚至可以讲在那个年代少有的健康的女性形象浮现眼前,不再是一个模糊甚至任由作者情绪变化而变得美或者丑的偶像。
其中一个细节就是:在小说中当米兰第一次来找马小军,却和刘忆苦(小说中的高洋——明显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名字)聊开了之后,马小军心里不舒服。于是发生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你怎么不说话?你不说话我可走了。”
“……你是不是挺爱跟不认识的男的聊?”
“你说呢?”
“……”
“还挺爱吃醋的!行了,我是那样的人吗?”
整段对话是两个异性朋友之间的对话,坦白而且信息清晰,米兰不仅聪明,而且也很懂得沟通,女性细腻且善于抚慰别人的特征很明显。关于米兰的这种细节是《动物凶猛》绝没有的。
另一个场景是紧靠上面情节之前的,马小军看到米兰和刘忆苦聊得起劲,突然变得好斗,开始揭别人的短,以及爬上烟囱,让我想到了动物们在春季里出现的行为——绝非讽刺,而且恰恰相反,我从中看到了一股雄性的壮美,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这种力量,在小说《动物凶猛》中找不到——在那里,动物都被阉割了。
第三个细节是,马小军冲入米兰家里,将米兰压倒在床上,却在米兰的主动反击中退却,含着泪大叫“有劲!”却夺门而出,将一个少年冲动却脆弱的心理表现得很到位,却不像小说中“办完了我要办的事”,还让米兰有了“被我打肿的眼睛和嘴唇”。用心理学家们的理论讲,强奸犯都是有深刻的自卑和对自己性能力的焦虑,我想,这大概反射了讲故事的两个主体的心理内容,这也是为何我更倾向使用男性而非男人作为标题的原因——很抱歉使用了心理分析这种不够科学的东西,但就目前来讲,涉及到性心理,弗洛伊德依然是最可信赖的。
其他的不同还有,马小军冒雨到米兰家楼下两个人的拥抱;摔倒在泥坑的大哭宣泄失去的痛苦,第二天的人人正常,这取代了小说结尾的我被众人排斥;形式相似的跳水,由小说中十米到七米到五米的一次次妥协,变成了对刘忆苦之前跳水的模仿,一个男性的成年象征;不再有“无声的饮泣”,变成了更有视觉冲击力的水面漂浮不动的死亡表征——死亡,也是生命的开始。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刘忆苦在对越反击战中的经历使这个形象升华,就不再一一列举。
不过必须提及的是,傻孩子“古轮姆”。这是小说不存在的人物。查了很久也查不到“古轮姆”和“欧巴”的意思,所以不能更深入的解释这个非常显眼的暗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成年的马小军们大叫“古轮姆”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傻×”时——古轮姆清醒了,我们却变得“傻×”了。我们的阳光,似乎不再灿烂了。
我是一个俗人,对艺术没有什么领悟却想斗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艺术就像做菜,基本的原料都一样,搭配、火候、调味品这些才是让真正的大厨和食堂大师傅区别开的关键。在两个几乎同龄,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男性对自己青春期的初次萌动的回忆中,我们辨出了微妙而关键的不同,品出了截然不同的风味,也读出了一个成熟自信的男人应该具有的气度和一个性心理官能障碍并导致其他心理不良反应的男性的区别。
兹评《阳光灿烂的日子》。

 3 ) 独白

我迷恋上了钥匙,并开始制造他们。

先是把自己家的各种锁一一打开,偷看大人的秘密,

后来就发展到未经邀请就去开别人家的锁。

每当锁舌当的一声跳开,我便陷入了无限的欣喜之中。

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只有二战中攻克柏林的苏联红军才能体会得到。

 

在我的溜撬生涯中,只见过一台苏联产的老式黑白电视机,我的确想把它搬走,可是太沉。

我发誓,我仅仅是开锁,不是作贼。

玩累了就在陌生人的床上睡一会,想象着它的主人可能在床上干过的一些事。

放心!我绝对有把握不会被人擒住。那时候人们上班是从来不溜号的。而且因为没丢失任何东西,也从未引起任何的警惕。

当然偶尔也会碰到点儿小麻烦。

这点小事儿不会让我丧失勇气。只能使我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刺激。

我向来只开明锁,因为安全。但我却鬼使神差的打开了一个暗锁。

 

我终日游荡在这栋楼的周围,像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焦躁不安的守侯着画中人的出现。

她像一个幽灵,来无影去无踪。

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了一些痕迹和芳香。能证实她的存在。

我延长了守侯的时间,甚至披星戴月,终究一无所获。

 

我妈妈一怒之下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

哥几个是用食堂买菜的平板车把妈妈送进了陆军总医院。

因为司机班的那辆吉普怎么也打不着火。

我当时想,这种战备观念,要是帝国主义发动突然袭击,还不全他妈的完蛋。

妈妈每次骂我总要带上爸爸,这回爸爸给他骂回来了。

长大懂事后我哦才知道,原来弟弟的出生与我偷开爸爸的抽屉玩那只大气球有关系。因为气球被扎漏了。

 

有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和他见面,为了吹嘘自己,我总是把别人干过的事都安在自己头上。

经过夸大和渲染,娓娓道出。

遗憾的是,我已扮成一个和自己年龄极不相称的胆大妄为的强盗。她竟从不以惊谔来为我喝彩。

 

那是我哦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晨风的抚摩使我一阵阵起了鸡皮疙瘩,周身发麻。

我还记得有股烧荒草的味道特别好闻,喀什大夏天哪来的荒草呢?

但无论怎样,记忆中那年夏天发生的事,总是伴着那么一股烧荒草的味。
 

 4 ) 最灿烂的青春



国庆假期,又看了一遍《阳光灿烂的日子》,陪GF看的。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已经是10年前了,在兰州铁道学院的网吧--那时还不叫网吧,叫电脑教室。和好友准备通宵,不自量力租了四部碟,看了两部就睡死过去。

后来,关于这部电影的八卦,一点一点的读到,听到,看到。姜文沉寂下来,野心勃勃的准备做个导演时,找到王朔,要改编他的《动物凶猛》,众所周知,这一个中篇,是王朔老师的心肝宝贝儿,用丫的话说:写给自己的,青史留名的,证明自己的确是个作家不是个通俗言情作家的---作品。是丫的《情人》,连开头都很像:
我已经很老了,但又看到米兰锥子般的眼光。。。。。。

王朔老师表示,最近写剧本写到吐,你要喜欢,拿去改吧,姜文就在王朔家对面的宾馆,开了个房,用了半个月,把《动物凶猛》重写了一遍,是为《阳光灿烂的日子》,然后就开始海选小姜文,海选米兰。后来拍拍停停的三年时间,中间资金断了,原来HK的投资人联系不上了(后来,我考证出来,此人为现金像奖主席文隽),王朔在《无知者无畏 之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写道,HK投资人撤了,后来找到他,正在HK拍三级片。然后王老师笔锋一转就不往下写了。后来的后来,我考证出来,姜文同学的一生挚爱,富姐(93年,还是姐姐吧。。。)刘晓庆慷慨解囊,资助了几百万,才得以完成拍摄和后期,然后就送去拿了一堆的奖,版权卖至除中国外的好多个国家,赚了不少钱。同时,这部电影也一举捧红了许多新演员:夏雨,陶虹,耿乐,甚至宁静,那时应该都还崭露头角或者是第一次。

八卦就不聊了,说正经的吧。
这次看,又有颇多感触,儿童时代的尾巴,青春期的前奏,这段时间,表达的可真是淋漓尽致,这时候,不想被别人说成小孩子,又不知道大人是什么样的,硬充成熟,什么傻事儿都敢做。表面上佯装叛逆不羁,其实内心怯懦单纯。那是多么美好无忧的一段时间啊。这就是恒久不变的人性,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导演抓到了,表达充分了,这电影,必定名留青史。

这部电影的基调是阳光灿烂的,文革期间,大人忙于斗争和自保,大院里的小孩儿是最快乐和自由的,他们不用像别的小孩儿一样担心冻馁,不用正经的上学考试,于是拉帮结派,学着大人斗争。电影灿烂但是又泛黄的基调,让人犹如看老照片一样怀旧,加上高亢的革命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既是表达年轻生命的激情飞扬,又略带那个年代的全民癫狂,其中的拿捏,恰到好处,让它看上去不像是个纯粹的青春期电影而略带一点点的政治色彩,增加了内涵。这也是我最欣赏这部电影之处,事后姜文和王朔谈起当时之情景,说,以为那时我们很威武呢,谁知找来那时照片一看,又瘦又土,穿着宽大的军装,灰头土脸的,一点也不英武,然后,他们就还原了彼时之情景,后来我们看到更多表现那个时代的电影电视剧,却失去了最基本的真实感,真的是演戏。而好的电影,就是能把人带回所要表达的年代,这样看电影才是丰富自己的人生。而姜文充满质感的磁性的旁白也为本片增色不少。

其情节更是生动自然,妙趣横生,比如马小军独自在房间YY警察那段儿,真是淋漓尽致。可以作为YY教材,用来诠释什么叫做YY。
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GF问我,你那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啊?我真是汗颜不已,我没有经历那样的年代,但心情总是一样的,当人十五六岁时,世界在眼前展开,童年的单纯欢乐渐渐的离我远去了,再也不能以玻璃球或者纸烟皮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人的成败,又不知道什么才是可以得到这个世界承认的,就那样懵懵懂懂的,好好学习,希望成为世界的中心,好好打架被处分,希望成为世界的中心,整蛊作怪以为可以引起女孩的注意,可真注意了又不知道要干嘛。这部影片所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懵懂岁月,青涩但热烈的岁月。

小孩儿一个个的长大,当门口的傻子以『傻B』来回应他们的招呼时,每个人都知道,那美好的充满了欢乐和淡淡的嫉妒与哀愁的时光,从此一去不回了.

PS:青春电影一览
中国 《阳光灿烂的日子》
台湾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韩国 《朋友》
美国 《美国往事》
日本 《坏孩子的天空》

 5 ) 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题记: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命运恰似一朵长河里的浪花,无论是他的欢唱还是他的低吟,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他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来,他没有绝对的自由。个体发出的音符,总是淹没在宏大的主旋律之中,只可能与之谋求和谐而不可能与之违拗。
第一部分:影片简介
影片以一个仰望蓝天的空镜头和激昂的旋律“革命风雷激荡,战士胸有朝阳”开场,伴随着仰视拍摄的毛主席雕像拉开序幕。导演用非常浓缩的方式诠释了时代。
 文革带来的全民族的群体狂热,通过喧闹的人群,疾驰的汽车,奔跑的孩子,飞扬的尘土,在雄壮激昂的背景音乐中,像史诗一样徐徐展开。你甚至可以嗅到骚动中的硝烟味,
最后一个飞机带着浓烟毅然奔向远方的镜头,表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总之,这一开场非常精彩地点明了时代的主题。
     紧接着是小学时代的第二场戏。三名可爱的女孩子在“阳光灿烂的”教室里排练舞蹈的镜头,是一幅唯美的画面。拍摄时有意渲染了阳光,让人感到光的虚幻和温暖。
                     
背景音乐是远飞的大雁。紧接着,这一短暂的温馨被男孩子们的石块砸碎了,背景音乐换成了欢快的骑兵进行曲,在波尔卡式的快节奏奔跑中,几个淘气的小学生嚣张着他们无忧无虑的岁月,在一个小土丘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丢书包戏。四个男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用力向上扔书包,轮到马小军时,书包扔上蓝天久久没有落下,四个孩子一起仰望蓝天,却只看到坠落的书包和散落的书本,再次回到马小军手中时,时间已经一步跨越到初中时代。空白的蓝天下,象征着知识的书本无奈地散落,而有意使用的慢镜头效果,让人品味出意味深长。
    这段戏是整部电影中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仰望蓝天,代表那一代人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仰望时的目光,带有圣徒般的虔诚。然而只是看到书本散落,那象征着时代对知识的抛弃和轻蔑。而且,这种愚昧和无知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一直延续到马小军的初中时代。导演用最简练的电影语言传达了丰富的信息,让人产生了无尽的感慨,构成了电影的诗意。
初中时代是整个电影着力描述的。在正式开始讲述故事之前,有一段值得注意的独白:“这座城市属于我们”。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七十年代中期那一代人的青春期心理总结。正因为如此,他们胆敢在课堂上用各种手段羞辱老师,胆敢自己制造钥匙溜门撬锁,充满了原始的野性。此处电影的节奏明显放慢了,在平静安详的独白中,故事像涓涓细流缓缓地行进。在看似无关紧要的讲述中,导演很自然地将他对那个时代的看法表述出来:“人们都没什么钱,那些现在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当时闻所未闻,屋里多是单位发的家具”“那时候除了一些政治品质可疑的干部,贪官污吏凤毛麟角”。这两段话看似平常,其实是用简单的语言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对七十年代社会情况做的总结。后边还有一些补充:“那时候人们上班是从来不溜号的”“而且因为从没丢过东西,也从未引起任何的警惕”。导演通过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巧妙地表达他对特殊时代的特殊感情。
紧接着是一场重要的戏。男主角溜门撬锁进到女主角的房间中。导演有意渲染了此处的“阳光”。充满整个房间的是虚化的阳光,仿佛夹杂着尘土。
          
男主角在好奇地玩弄望远镜时,哼着的是《英雄儿女》里的英雄赞歌,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英雄梦,这一主题在前边已经有多次体现,在后边也将有多次重复。在手持望远镜忘情地旋转时,马小军带着兴奋,好奇和眩晕,当他的视线触及到女主角的一张照片时,神圣的阳光降临了。女主角的清纯的形象和灿烂的微笑,使得马小军心中一颤。他不自觉地后退,表现了一种尊重和敬畏。他再次拿起望远镜端详女主角,这恰好提供了一个强化主题的机会,男女主人公的特写镜头再一次出现,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而没有呆板僵化之感。

 镜头在米兰的笑脸中淡出,切至另一个女主角余北蓓。在余北蓓的身上,导演集中表现了一个放荡女青年的特点。她混迹于一群同样处在青春期骚动的男青年中,而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她的形象和米兰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之后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的一段戏,又是游离在主题之外的“枝节”片段。红得突兀的脸,歇斯底里般的机械动作,虽然人们穿戴着节日的盛装,也掩盖不住特定时期的群体变态。背景音乐是《友谊的花开万里香》,很贴切地反映了时代特色。导演的配乐做得非常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正常的叙事结构中插入了很多“枝节”型的片段,为主角的活动搭建了一个广阔的时代舞台。这一手法贯穿整个电影始终。
接下来是马小军对爱情的幻想以至于产生迷惘的经典片段。这一段中,“阳光”作为主题再一次得到强化。马小军再一次来到米兰的卧室,他对照片中的女主人公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爱恋,他静静地趴在米兰的床上,捡起一根发丝,迎着满盈的阳光仔细端详。这是一种纯洁的感情,他圣洁的目光和小心翼翼的动作说明了他对这份感情的重视。此处的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舒缓略带忧郁的旋律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在那个阳光普照的下午,马小军在整幢房子周围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他在追寻什么?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在屋顶上“像只热铁皮上的猫”一样跑来跑去。这样一种像丢掉魂魄似的恍惚状态,深刻地表现了马小军心中的焦躁不安和迷惘。只有曾经经历过那种惶恐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此处蕴含的无奈和凄凉。
                   
苦苦追寻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本来就没有失去什么却感到怅然若失。
每个镜头中都有阳光,但仿佛都是落日的余光,昏暗而无力,连续的一组中景镜头中,只出现主人公一个,有力地突出了马小军形单影只的形象,从而创设出一种孤寂苦闷的气氛。
这一段落以一个对比分明的中景镜头结束。强烈的对比效果将气氛调动到高潮。
之后马小军又回到了米兰的卧室。这一次,马小军遇到了一直存在于他幻想中的米兰。
导演的处理方法是让马小军躲在床下偷窥米兰的小腿和脚,并没有出现米兰的其他部分。
                        
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留下悬念,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情绪;另一方面也符合马小军的性格特征。马小军的紧张和米兰的轻松随意构成的一对冲突,是这段戏的戏剧性所在。在马小军的眼中,天使般美丽的米兰竟然有着如此粗壮的小腿,而且动作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温柔。现实总是将幻想轻而易举地击破,最后马小军的一声长叹,既是精神高度紧张之后的放松,也包含着对幻想和现实之间落差的无奈。
接下来导演又一次游离到叙事主轴之外。故事发生在朝鲜人民军协奏团来华演出的音乐厅前。其间有一个中年人因为喜欢音乐而冒充朝鲜大使,结果被警察赶出音乐厅。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精神生活的贫乏,导演通过黑色幽默来控诉。后来马小军被误认为是年轻混混而被抓入派出所,在那里他受到了态度粗暴的警察的训斥。马小军的哭诉和求饶则表现了他性格中懦弱的一面,这是他的重要性格特征之一。在从警察局狼狈地逃出来的时候,导演的镜头指向了漆黑的铁门和墓碑。
               
回到家后,马小军对着镜子幻想对警察的报复,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紧接着是一段精彩的“武打”戏。导演通过24个长短交错的镜头刻画了两帮青年打架的场面。在雄壮有力的国际歌的烘托下,“战斗”在紧张地进行,各种“绝招”一一上演。其中有几个较长的镜头,摄影都很稳重,没有抖动,而是通过迅速的来回摇移表现紧张的气氛。马小军在警察局受了窝囊气,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于是他变得“残忍”起来了,用板砖拍“敌人”的头,还上演“鞭尸”行为。国际歌的反讽作用令人印象深刻,在整个时代的洪流中,这群不学无术的年轻人怀有英雄梦,逐渐退化成了滥发的淫威,造成了悲剧性的结局。
                   
    接下来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马小军与米兰交往的故事。我们发现,从两人相识开始,就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米兰在年龄和气质上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是把马小军当作孩子。
马小军见到米兰时,根本没有男子汉的气概,有的只是小男孩对大姐姐的畏惧。从几个特写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马小军窘迫的笑脸和米兰的镇定自若,突出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不平等性。
              
为数不多的几组特写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功地刻画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在马小军邀请米兰到他们的大院去玩耍时,米兰结识了高大帅气的刘忆苦。她对刘忆苦怀有的才是真正的爱情,对马小军充其量是姐姐对弟弟的“亲切中带有客气”的关心。马小军显得特别兴奋,为米兰表演《列宁在一九一八》的片段,一时逞能头脑发热竟然跑到烟囱上,险些摔死。然而他发现,他做出的种种努力都不可能得到米兰的欢心。这是马小军爱情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
由于与米兰交朋友的事情被父亲发现,马小军受到父亲严厉的责骂。与前一段母亲对他的责骂相比较,父子之间的语言很简练,以一个干脆的耳光为冲突的高潮。这是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写法,无需多论。
接下来又是一段重要的“枝节”型片段。这次导演利用的时代道具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没有丰富的文艺作品,只有单调的精神生活,人群聚集在大院里,一次又一次地看着同样的作品,一群人竟然可以同时背出剧目中的台词。众人异口同声的“唉,当心哪,有毒的”,引来人群的欢笑。电影本身所要传达的东西已经不重要,人们只好通过这种附加在电影上的东西来获得娱乐了。但是,在电影院,竟然在放映“受批判的,毒性很深”的电影,坐在第一排欣赏的,是一位白发的首长和一个他的妖娆的秘书!
含泪的笑声反映出了导演卓越的批判能力。
           
青年们在屋顶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构成一幅美丽温馨的画面,颇具怀旧感。一直到太阳初升,时间轴平滑地过渡到第二天。
        
马小军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中,在浪漫的小树林里,马小军沉醉在米兰的一言一行中,心中无比温暖,恰似这一抹阳光。镜头仍然突出阳光主题。导演有意在各处重复这一主题,创设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好像是真实的记忆,又好像是虚幻的幻想,真假交错,虚实相间。
          
马小军的外祖父去世了,于是他暂时离开了小群体回唐山奔丧。这里导演交代出马小军父母婚姻方面的障碍,阶级问题像一张无处不在的魔网,撒遍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火车顶着落日呼啸而过的画面,如果你看过姜文的另一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就会惊叹导演的个人风格如此固定。这是几乎相同镜头!我们说,这个镜头非常富有诗意,落日,余辉,都是比较昏暗的,能够让人产生郁闷情绪的,而火车的出现则带来一种漂泊无常的无奈感。导演在选择素材创设气氛方面的功底可见一斑!
从唐山回来之后,马小军碰到了傻子古伦木。傻子在伤心哭泣,马小军象征性地喊了一声古伦木,傻子则象征性地回了一句欧吧。这一段要表达的意思很朦胧,但是传达给观众的感觉却很明确,让人感到未来一定会有一个不幸要发生。
             
的确如此,在马小军不在北京的这段日子,米兰和刘忆苦的感情已经有了新的进展,马小军目睹二人耳鬓厮磨和打情骂俏,心生醋意。导演通过他踩自行车脚蹬来表现这种心情,
表现得很到位。
                 
     在晚上进行的生日宴会上,跳完变态的天鹅舞之后,马小军用一种带有仇恨的目光紧紧盯着刘忆苦和米兰,仿佛怒火中烧,让人感觉到马上会有一场暴风雨要来临。
                    
紧接着是游泳馆冲突一场戏,马小军的懦弱,刘忆苦的英勇形成一对冲突,在争夺米兰这场战争中,当然是马小军被淘汰。这是马小军彻底输掉爱情的地方。
潜伏已久的冲突终于在莫斯科餐厅爆发了!马小军把他心中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他侮辱米兰的人格,并与刘忆苦互掴耳光,那几个干脆有力的耳光,让人觉得非常过瘾。而当马小军拿起扎碎的啤酒瓶冲到刘忆苦面前时,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观众觉得,马小军这只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对他这次爆发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然而,导演是在和观众开玩笑!这只是马小军的幻想而已!在亮明这是虚假的场面之后,导演紧接着给出了当时的实际情景,马小军还是那么懦弱,在聚会时脸上还有那么多的笑容,他心中的不甘和受到的委屈到什么地方去了?变成了雨后声嘶力竭的呐喊。本来餐厅里的一场暴风雨,成了马小军一个人的暴风雨,马小军的懦弱使得他成为牺牲品。
这一部分的构思非常奇妙,观众的情绪完全被导演控制了,先激动,后无奈,然后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马小军的内心世界,导演在叙事结构方面的构思非常成功。色调方面,“老莫”里的金碧辉煌,和暴风雨中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
            
心理发生扭曲的马小军终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怀着仇恨的心理去强奸米兰。然而,他的懦弱,再一次击败了他,强奸未遂的他,被彻底抛弃。从此他成了弃儿,以前的哥们都在疏远他。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徐徐响起,马小军庄严地走上跳水台,然后一头跳下,这一跳,是马小军英雄梦的彻底破碎,是他向平庸回归的象征!在水中挣扎的他,得到的是众人的俯视和脚踩,没有援助之手,什么都没有……绝望中的马小军,最后像一具死尸,飘在游泳池里。悲剧到此完成!

最后的一个亮点是改革开放后,当年的哥们儿再次相聚时,遇到傻子古伦木,当他们喊起古伦木的名字时,衣着前卫的傻子很不屑地回了一句“傻B”。影片至此结束。傻子在说谁是傻B?或许我们都是。

第二部分 综合评价
这部电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我最欣赏导演在题材选择,配乐方面的才能。整个故事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是一个时代悲剧。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中期的青年的故事,但是由于故事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不由让人思考个人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正如题记中所说,个人的命运恰似一朵长河里的浪花,无论是他的欢唱还是他的低吟,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他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来,他没有绝对的自由。这是我反复看了这部影片之后的真实感受。导演姜文通过纪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的悲剧。悲剧如果仅能提供审美的价值,那就必然滑落到真正的悲剧,我认为理想的悲剧应该是用血和泪对至爱的诠释,要能够拯救溺毙在无意识集体堕落中的无辜者。最伟大的悲剧是对扭曲人性的因素的反扭。这部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具有极强的的反讽力量,为我们审视过去那个荒诞的时代提供一个契机。同时也让我们的思维触及到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社会里还有没有造成时代悲剧的因素?一部电影能够做到这些,也就实现了附加在其审美功能之上的社会功能,我想这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能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6 ) 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片最大的成就在于还原了一个少年们的热血时代,那时恣意妄为,因为兄弟热血在大街小巷中骑车拍砖,连不良斗殴都被冠以了《国际歌》的英雄主义,当然那也是他们自以为。而最能引起人追忆与怀念的,却是那个被编织的支离破碎又浑然清醒的梦,一个年少爱情憧憬向往又畏缩不前的梦,那么是为爱勇敢还是青涩懵懂,姜文的答案是一个似是而非,缠绵悱恻的梦,那里,一点一滴,只是将人拉回那无尽的阳光洒满长街小径的金色时光里。

初遇时不见其声,先知其人,是小说中的惯用手法,往往将你对这个人的胃口吊足,然后当你对这件事渐渐遗忘疏离的七零八落时,她却在彼时与你不期而遇,那时对这个人就是既有的印象再加上真实的印象,渲染加倍,不论是美是丑,都已带了一些向往的味道。

米兰和马小军的相遇就是如此的童话,不然说姜文真是天才,虽然有的是原著《动物凶猛》里的安排,比如马小军喜欢溜号撬锁,直接撬到了米兰家里,这一撬不要紧,撬下一个心病,那个照片中米兰清浅阳光的笑容,就这样不经意间撩拨少年的心,而望远镜这个道具是姜文自己加的,将原来那种梦幻的色彩又加强放大,并且这个道具本身也是况味十足,再外加大家对米兰的传言和夸扬,不在傻小子心里埋下情种才怪!这种心理大概类似于段誉见过神仙姐姐雕像以后,看到王语嫣就两腿发软一样,王语嫣未必有多倾国倾城,毕竟在《天龙八部》中被迷得神魂颠倒的似乎只有段公子一个,王语嫣在慕容复眼里还是个倒贴货,还正眼不怎么看她,可谁让这世上傻小子这般多,而傻小子又是最最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感的,追女孩?段誉和马小军大概都属于一类人,呆瓜两颗!

认识就认识了呗,朋友也处着,春心也动着,米兰那里咋想基本看不出来,但马小军是个纯花痴是可以直接批注鉴定完毕的事情,先死缠烂打认人家姐姐套近乎(这招太烂俗,广大男同胞真正看上哪个姑娘都基本干过,所以女同胞们注意,但凡有小伙对你追着认姐妹,便多是图谋不轨了,男女之间有纯友谊我信,但犯不着跟你姐妹兄弟相称,叫着叫着就成了靖哥哥蓉妹妹一类了)。然后是撒了劲的表现自己的英雄伟大,前面一节打群架马小军还是躲在后面咋咋呼呼的那个,现在倒是立马满血升级了,不然说爱情这玩意儿真伟大,可以让傻小子从烟囱里爬上去跳下来,但我要是米兰,跟那几个看戏的哥们心态一样,开始有些小担心,但看着小军灰头土脸又大义凛然的回到跟前,估计都是这思想,这不傻X嘛!可我知道,那时候,马小军就算知道了他们这么想,心里也一定是甜的,死了也值,因为,那时候,米兰的那双大眼睛,是盯着他看的。

之后马小军跟米兰到底啥样了?是在一起还是不欢而散,马小军为了爱情是忍气吞声还是大打出手,最喜欢的女孩和最好的哥们之间如何抉择?都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经典之作,个人以为是经典在这后面,前面不论姜导如何细心铺排,如何熟练使用镜头技法,如何让人物一点一点进入你的内心,都是中上之作,是一个电影的基本要求,可惜现在很多国产电影做不到,大师的语法与构思是这后面,一般说开放式结尾也算是中国国粹,留白省事省心省力,还免得落下骂名,可是姜文留下的却是一个梦,一段风花沉梦,是午夜梦回心有余悸会心心念念的低语一个名字的梦,“那时我还年少,我对最爱的人有了一切的向往和羡慕,可是我真正有没有过那样的勇气,去接近她,去触摸她,去告诉她我爱你,我以为我敢,我一步步靠近你,触手所及,却是一个破碎的梦,我以为我不敢,我惊慌失措,一遍遍告诉自己从没遇见过你,于是记忆模糊,像是发黄的相片留下的痕迹,也分不清你穿的是泳衣还是睡衣,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认识过你。”(此处为小军长大成人后笔者自行为之脑补的内心独白,不谢),那是马小军和刘忆苦都已经长大了,从他们的穿着和开的车来看,他们,过的不赖,是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是米兰,似乎从来没从他们的生命中出现过,是故意隐瞒那一点点不可抚摸的创痛还是早已风过无痕,了无踪迹?那句“傻B”和他们爽朗的笑声回答了这一切。再也回不去了,当时年少,那个心心念念的人,一句无意低语,会让你看着月光就成为诗人的夜晚。

 短评

性显然是姜文创作的原动力,当[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人公爬上了高高的烟囱,他似乎把世界都踩在了脚下,正是这种年轻人凶猛的征服欲让电影显得那么可爱。无论哪个年代的青春都意味着永恒的大太阳和过不完的日子。唯一的乌云来自旁白,它无数次地提醒我们韶华已逝,人终归要被独自落在泳池里自己扑腾。

5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一群红色后裔对小贵族兼小流氓式的大院生活的闷骚式怀旧。

10分钟前
  • DIANLIN
  • 还行

冯小刚的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还有《功夫》。

1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对白

1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姜文,夏雨,张一山长得太像了!

17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推荐

矫健又圆润的身材啊,这才是健康的审美。

21分钟前
  • 丹AI🌵
  • 力荐

别人说这部片子很绝望,我看到的只是与我无关的,男生的青春期

26分钟前
  • Cherry
  • 还行

王朔《动物凶猛》——我把硬币夹紧,问她第三个问题:你和第一个男人睡觉时,他都说了些什么?。她抽硬币,我夹4紧0手4指,她无论如何4拔0不4出来,她骂道——你夹那4么0紧4,我哪4拔0得4出来!

28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看看当年夏雨演技多好,浑然天成。看看宁静,看看耿乐。这么牛逼的一群人。后来怎么都混成这么四六不靠的。

30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高干子弟那点破事,影片结尾尤其恶心

33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较差

啥都不说啊,经典啊。。。最爱的大陆片之一啊。宁静这身材才激发少男欲望啊!

3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作为处女作它确实成熟得令人惊讶;作为一场青春的自我意淫梦,它更是我所见过的最华丽、而又最粗鄙的。姜文是个才华喷涌的男人——这点将永远被铭记在影坛上,纵使他的青春已经过去,但他记忆中的夏日将永远在涌动、在迷惑,所有的欲望都流着汗水,所有的生长皆带着光辉。我记得他曾经说过,一个男人的成长,往往来源于女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对的,正如总是走进别人房间的马小军,永远猜不到有天也会有人走进他心中的房间。其实米兰不过是一场梦,是一个符号,是青春所必须的荷尔蒙。我也不知道对于那些曾经的幻灭,还有多少故去会被骂作傻逼。年少时我曾摒弃过的梦,日后竟也开始摒弃起我来。如今这些都已被时光带走,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我,不由得记恨起时光。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们将一去不返,尽管今天的阳光也一样灿烂,明天的太阳也照常升起

39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力荐

在举国最灰暗的日子里,这帮大院子弟却在打架、泡妞、幻想,恣意消磨自己的黄金岁月,在一方小天地横行霸道但也畏惧大人。开锁、游泳、爬烟囱,少年在处理自己无处安放的欲望。闻到烧荒草的味道,是因为梦境被阳光烤黄。后来呢?后来的人生是黑白的,他们人模狗样地推杯换盏,活成了古伦木口中的傻逼。

44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没办法,只能打五星。

48分钟前
  • 卢十四
  • 力荐

姜文导演处女作,夏雨成为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影帝。1.运用意识流、虚实结合的手法,成功反映了文革时期青少年的迷惘、暴力和懵懂原始的爱情;2.主题曲是哀婉凄美的[乡村骑士];3.纯真的意淫,回忆的扭曲与掩饰,结尾傻子的"傻B",残酷青春;4.大量过曝和逆光镜头,灿烂得唯美;5.吹气球,泳池戏。(9.0/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理想是用来毁灭的。一句傻逼,喊出青春最有力度的挽歌。

52分钟前
  • 呱呱
  • 力荐

姜小军的自传式处女作,回避文革时代的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和荒诞的表现方式,消解权威、解构神圣,再现成长的喧哗与骚动,青春的梦幻与激情。明明是最坏的时代,却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甩当下青春打胎片一个世纪。

57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为什么你们都那么牛B地看到了时代的悲剧,我却傻B的没看出什么来?

59分钟前
  • 纪恩同学
  • 推荐

9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1小时前
  • 巴乌
  • 力荐

大陆青春片的巅峰之作。

1小时前
  • Song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