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

动作片美国1977

主演:哈里森·福特,马克·哈米尔,凯丽·费雪,彼得·库欣,亚历克·吉尼斯,彼德·梅犹,大卫·鲍罗斯,詹姆斯·厄尔·琼斯

导演:乔治·卢卡斯

 剧照

星球大战 剧照 NO.1星球大战 剧照 NO.2星球大战 剧照 NO.3星球大战 剧照 NO.4星球大战 剧照 NO.5星球大战 剧照 NO.6星球大战 剧照 NO.13星球大战 剧照 NO.14星球大战 剧照 NO.15星球大战 剧照 NO.16星球大战 剧照 NO.17星球大战 剧照 NO.18星球大战 剧照 NO.19星球大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04:03

详细剧情

  Vader 达斯(大卫•普劳斯 饰)秘密捕获了奥德兰公主 Leia(凯莉•费舍尔 饰)的星际飞船。危急时刻,Leia 命机器人 R2-D2(肯尼•贝克 饰)携带重要信息向隐居的绝地武士 Obi-Wan Kenobi(亚历克•吉尼斯 饰)求援。R2 成功逃离飞船,却在寻找 Obi-Wan 的途中被贾瓦人捕获,卖给了农夫 Owen(菲尔•布朗 饰),R2 只得再次逃跑。第二天,Owen 的侄儿 Luke(马克•哈米尔 饰)找到 R2 后,遭到了3名沙人的袭击,幸而 Obi-Wan 及时出现吓跑了沙人。Luke 回到家,发现 Owen 叔叔和 Beru 婶婶(谢拉格•弗雷泽 饰)已被追捕 R2 的帝国冲锋队杀害,于是决定跟随 Obi-Wan 学习原力之道,成为绝地。Obi-Wan 以高价雇了走私者 Han Solo(哈里森•福特 饰)的千年隼号,向奥德兰进发……

 长篇影评

 1 ) 三十年后看星战——一篇影评和关于影评的评论

银河系共和国解体,帝国崛起,黑暗力量打压着反抗军。在这种背景下,Laie公主截取了黑暗帝国的致命武器“死亡之星”的技术资料准备送回反抗军基地,不料公主的飞船遭袭,Laie公主被擒。机密资料是否能被安全送回,重担落到一个叫Luke的年轻人身上......

1977年,星战开篇。三十年后的2007年,我才正式打开星战的开篇之作《新的希望A NEW HOPE》。随着雄壮的音乐响起,金字塔般的字幕之后,在浩瀚宇宙的背景下,一艘硕大的太空船徐徐进入视野——后悔啊,这片子真应该到影院去感受头顶飞船的颤动!

这部按情节顺序应该是六部星战之第四部的《A NEW HOPE》显然是“星战文化”的“介绍篇”,许多专属星战的名词都一一引入,比如黑暗帝国,Jedi武士,还有原力(The Force)。

虽然片中的科技水平看似早已进入太空时代,太空飞船、战舰横飞,机器人已经具备人的意识,但仍然引入了古老的“原力”的概念,以我的理解,“原力”即可以凭借个人的意志力达到普通人所难以企及的水平,包括战斗力、控制力,乃至精神层面的勇气和毅力等。科技作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但“原力”更像是发自内在、经过磨练、倚仗于意志的神秘力量,它不能为大众所普遍掌握,只能是少数拥有天赋的人(Jedi武士)才能得到的能力。这种神秘的,隐藏着“高贵气质”的,能够解决许多科技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力量,无疑会成为星战影迷们的热烈推崇,也必定是星战系列影片得以长久不衰的秘密武器。说起来,这与中国功夫中“轻功”的地位颇有相似,“轻功”并定会比之“铁砂掌”、“金刚掌”更能引人遐想。不过在中国功夫影片的世界中轻功依然滥用到是个穿古装的都会飞的地步了,所谓“距离催生美感”,“轻功”的泛滥使它失去了本应享有的地位,当然,这是别话。

1977年,我们回想一下那是什么时代,那时的中国文革刚刚结束,中国人都在关注什么,又以什么为娱乐,而美国人已经开始了电影史上最绚丽的科幻巨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A NEW HOPE》剧情简单,人物性格单一,特效也是差强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三十年前就制造出今天看来也叹为观止的影像效果。可以想见,本片已经用尽了当时所有的科技效果和想像力。在那个酒吧里,各种形状各异的怪物聚集一堂,那场戏一定忙坏了化妆师和道具师。而在最精彩的太空激战中,影片所表现的东西,不正是所有曾经或正在对宇宙飞船抱有幻想的孩子(包括我们)想看到的么?我们谁没有手持玩具幻想它在太空中翻转追逐?星球大战做到了!

说道想象力,不得不说说人类幻想的无限和有限。想像力是无限的,它可以脱离我们身体,深入到太空深处,细致到分子原子,它是人类体现其创造力的最富生命力的源泉。但同时,人类的幻想又无时无刻不体现其局限性。你看片中的各种怪物,哪怕是最不成人形的Jabba也有人脸和手臂,机器人里面,除了像垃圾桶一样的R2D2,其余的也都是人形为基础。人对其它有生命的物体的人形想像是人类想像力的最大局限。

不过话说回来,人类最自以为傲的绝不是人形的双手双腿,而是情感的拥有。所以也“慷慨”的赋予机器人这一人类的特质。片尾处,R2D2在战斗中受损,C-3PO在旁焦急的说:“你一定要修好他,我愿意捐献我的零件!”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恰巧最近在看《看电影》中关于机器人的专题,“机器人一旦拥有了人类的意识,还是不是机器人?”显然R2D2与C-3PO已经成了有情谊的哥们儿,它们还是冰冷的机械么?

年轻的Luke加入战斗,黑暗帝国巨型战舰被毁灭,是这场战争充满希望的开端。


以下是obiwang的评论和logten的回复:

obiwang 10/19 2007, 22:13 Say:[回复]
关于星球大战六部的说明:
星球大战的原创故事及主要编剧是卢卡斯,卢自己执导了六部中的四部,另两部做执行制片。卢卡斯按倒叙方式首先拍摄了星球大战四、五、六(1977,1980,1983)三部,二十年后又拍了星战一、二、三(1999,2002,2005)三部,由于倒叙的拍摄顺序及中文的用词习惯,国内将星战一、二、三翻译成前传,而实际上原本没有前传的概念,六部电影的英文名称均以 STAR WARS EPISODE……开头,即星球大战第…章,本文所说的“星球大战4 新希望”是“第四章”,而前传一就是“第一章”。本文出于习惯仍使用前传的概念,并将77年后拍的星战四五六称为“老三部”



obiwang 10/19 2007, 00:30 Say:[回复]
先声明一下,我是比较狂热的星战fan,下面是对logten影评的逐段逐句评论
第一段
是标准的剧情简介,就是印在盗版盘封底的那种,呵呵,省略号最好大写,哈哈
第二段,前两句,
在欧美及其他国家,六部星球大战获得了宗教式狂热的顶礼膜拜,30年前星战老三部(每一部)的票房与现在的年度大片票房数字基本相当,但当时美元还没脱离金本位,没有经历剧烈的贬值,美元与黄金比价较现在高44倍(1980~2005,用查的数据算了一下),其他物价也相当低,应该说实际观影人数远高于现在的一线“大片”(从这个角度说,老三部的票房实际上远高于前传);30年后,星战前传上映,带着对老三部的狂热,大量fans们反复进影院观看,虽然前传评价不一,很多人还是看完了骂,骂完了又看,就这样堆高了影片的票房,恶评如潮却票房高企,恐怕也只有星战这样的片子才出这种怪事吧。
但在中国,星战迷就寥寥无几了,前传三部在国内上映,只有前传三的票房较高,其中还有不少是在华的老外贡献的,而且评价不高;西单和王府井书店里,专业的中文电影评论书籍也极少提及星战,就连logten这样看了好几柜子电影的资深影迷也只在星战三十年后、前传八年后才偶然看到这部片子。
这种反差是巨大的,在我看来,这是由东西方人性(性格)的不同造成的,中国的人文传统重人文轻理工,喜循规蹈矩,恶追新求异,从骨子里厌恶而非鼓励创新与冒险(二者本质一致),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我们的导演喜欢把镜头聚焦在社会中人的情感(或言人性)上,中国所有公认的大师及其代表作均如此,冯小刚甚至宣称不会涉足科幻片;我们的观众也更喜欢爱情、武侠、奇幻(如指环王、西游记)甚于科幻主题,搜过近五年来天涯论坛的星战影评,很多人看过星战而毫无共鸣,更不理解fans们的狂热,其实就是来源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吴承恩写西游记,曹雪芹写红楼梦,而今的网络流传“诛仙”,这是千年的历史传统与惯性,象星战这样张扬想象的另类史诗是入不了多数国人的法眼的,这里不评论这种现象的好坏,只是让我觉得遗憾、孤独。当然,从这篇影评看好像logten不是这样,呵呵。
第二段,第三句
音乐是约翰.威廉姆斯的手笔,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星战是当时少有的交响乐配乐的电影,而随着星战的大红大紫,随后的史诗剧大都用交响乐风,并且有很多都出自威廉姆斯之手,九十年代以后,PC上大量的星战衍生游戏也是同类风格的音乐,其中有些还是由威廉姆斯亲自操刀的。
金字塔这个词很形象,不错,实际上是文字由近及远滚动的立体效果。这个字幕是仿自美国四十年代的一部科幻电视剧,名字忘了,没查。为了这个金字塔字幕,导演卢卡斯失去了与斯皮尔伯格合作的机会,在拍摄新希望的续集星战5之前,卢卡斯本来希望斯皮尔伯格执导(斯皮尔伯格是他的大学同学)、自己做制作人,而美国导演工会要求卢卡斯像通常电影一样把主要演员的名单打在影片开始并代替这个金字塔,卢卡斯则针锋相对,坚决不从,结果惨遭开除,他无法邀请斯皮尔伯格指导,如果没有这段插曲,不知斯皮尔伯格会把星战导成什么样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的各种工会组织的强大,他们在对抗大公司老板保护成员利益的同时也成为了标新立异者的障碍,这是一柄双刃剑;另一方面,卢卡斯是个倔强刚烈的家伙,爱抬杠,在实现他梦想的过程中,面对了无数的挫折:预算多次超支、片场屡遭损毁、特效不合格、剪辑失败、乃至自身的病痛心理的阴郁,这一切在这种倔强刚烈前都终得化解,没有这种性格也无法成就这样的事业。两段古话:有志者事竟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今中外都是一个道理。
接下来,logten被头顶的太空船(片子里叫歼星舰STAR DESTROYER)震撼了,这个镜头也同样震撼了我,震撼了这个星球上数亿的观众,在开始的这个片段中,帝国的歼星舰在追捕义军的飞船,首先出现的是义军飞船,镜头位置紧贴舰底,紧随其后,巨舰沉重的划过太空,同样的紧贴舰底的镜头、沉稳的航速,有很强的压迫感,也让这一段格外漫长,凸显了歼星舰的庞大,初步构成了二者形体上的差异对比,而视野下方接近平直的行星轮廓又参与并强化了这一对比,但由于空旷的空间里没有任何参照物,所以观者没有实际的比例。最终,当歼星舰用引力器把瘫痪的义军飞船拉进自己的船坞,片中第一次出现了二者的真实比例,义军飞船像一艘航母放出的救生艇,观者的震撼在这里达到了高潮。很短的片断中,连续的构图上的对比反差及巧妙的镜头运用不断强化着观者的感受,这一段,先声夺人。
受过这段“刺激”,观者被迅速的拉出了现实世界,带到了遥远的银河,这一段也点出了影片的核心卖点:逼真特效创造的遥远梦想,你丝毫不会觉得这些飞船是假的。不过由于星战4、5、6一直未在国内公映,中国的fans们是没机会在传统的大屏幕上饱眼福了,如果未来星战可以转制成IMAX 3D 的巨屏立体影片,也许未来我们就有机会看到充满视野的巨舰压过我们的头顶,飞向深空……
未完,待续……

obiwang 10/19 2007, 22:15 Say:[回复]
补充一点声明:
本人一直深爱着中国的古典文化,且这与我喜欢星战并行不悖,我只是不喜欢当代中国在文化发展上的裹足不前。
还有,logten一定要用好句号……
 
obiwang 10/19 2007, 22:23 Say:[回复]
继续说...
第三段
由于卢卡斯在1977年首先拍摄了这部星球大战4 新希望,所以他必须把这个架空世界的所有原创概念一一说明,从片中看,这件事他做得不错,以剧中人物向主角卢克讲解的方式说明了原力、超空间、光剑等概念,既清楚明白,又很自然,一些影片中类似片断让人明显感觉角色是在向“镜头后的观众”而非“剧中其他角色”说话,把科幻片变成了科教片,某些其他类型的影片中介绍人物关系、事件来历的段落也存在这种问题,国产电视剧尤其明显。
    在99年拍星战前传一时,由于影片在主要目标市场上均已家喻户晓,所以导演未重复太多的背景概念介绍,而在相对陌生的中国(星战老三部未在国内公映),很多观者因此看不太明白,尤其是后来直接看前传三的观众就更摸不到头脑了。其实,说白了,星球大战就是个“电影连续剧”,前传三部就是拍给老星战的fans们看的。

第四段,第一句(开头……“原力”的概念)
片中科技水平的确很高,但应该说是“有低有高”,实际上卢卡斯是把未来科技与古典气质及生活气息揉在一起。片中,使用光剑的绝地武士穿的是古日本的和服,(当然也可说是从中国古汉服衍生而来),银河参议院的卫士们穿着古罗马服饰,参议院排列着希腊风格的雕塑,使用反引力引擎悬浮在低空的货物仍要靠外星动物拉着,驾驶太空战机的飞行员的穿着像二战空军,太空中的飞行轨迹像在大气层里,战机发射的“激光”会打不准。这种杂糅说起来不伦不类,但实际上,这是星球大战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加入了大量与观众生活接近的事物、概念,才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产生了认同感;片中核心的原力/绝地武士教团的概念都脱胎于基督/佛教与气功之类古文化,如此种种凸现出的古典气质让影片有了更多文化内涵,光怪陆离中不失厚重,这些“先进科技”中的“落后”正式联系现实中的观众与遥远幻想的纽带,毕竟是地球上的“人”而不是什么外星怪物在看电影。“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说,他最喜欢“星战”中锈迹斑斑的破旧飞船,这种破旧让他感觉很真实,而其他片子的太空船总是崭新的。很多科幻片原创了几乎所有的环境背景,却因此过于陌生而失去了认同感与带入感。从辩证唯物论分析,幻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是一种“质”的差距,在幻想中加入“现实元素”会使这种“质差”弱化为“量差”,综合幻想本身的美感才让人觉得“不差”。
顺便说说后现代艺术吧,当代艺术家们创作并互相欣赏的现代艺术,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后现代”电影(比如《无极》),正是由于在“抽象——具体”的二元对立中过于抽象,远离“具体” 而无法进入喜欢“具体现实”的大众们的视野。其实,相对星战老三部,星战前传三部的审美(片中飞船、建筑造型等等)就存在“后现代”的倾向,我认为这也是观众们喜欢老三部胜于前传三部的原因之一。
 
logten 10/19 2007, 23:45 Say:
呵呵,句号的丢失让你不能逐句评述对吧,一定改正!
如你所说,我也觉得导演在表现真实性上确实是下足了工夫的,比如R2D2经常脏兮兮的身体,还有锈迹斑斑的飞船。我还注意到驾驶战机的驾驶员扭头的时候他的眼镜反光也做了处理。这也让人联想到许多科幻电影中将未来世界描述的破烂不堪的原因所在。现在能想起的比如《第五元素》中那个离港的航空站里,到处冒着莫名的蒸汽,或者干脆堆放着废墟。
“认同感和带入感”这种概念也提得好。但这里也许注意一个问题,或许是国内外观众本身欣赏角度的不同,国内观众不管环境和情景能否带入,首先要解决一个剧情的问题,也就是说把故事性当作核。就拿最近的《太阳照常升起》来说,它是一部充满创作欲望和激情的电影,但观众对它最大的恶指就是“看不懂剧情”。或者可以说,国内长时间教育模式和欣赏水平的引导,致使大家虽然不愿意却不由自主地在潜意识里去追寻一个叫做“中心思想”的东西。能够令人潸然泪下甚至“仰天长啸”的作品才被评为好作品,而如同星战和《变形金刚》这类弱化“中心思想”的影片就不会被“主流”接受。但反过来,像《黑客帝国》这般充满深厚哲学意味的影片又不能够引起其共鸣。这实在是一种平淡的悲哀。
在采访中乔治•卢卡斯曾语:“这是一个遵循固有传统所编成的故事,但其中英雄的形象,则要在神话传说中去寻找”。故事都是老故事,神秘的武功相传、父子反目、阴谋与反抗、爱情萌生等等,只不过找了一只从没人见过的形状的新瓶来装,而且装的挺好。这些传统的元素虽然发生在“银河系”,但都是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东西,我觉得这才是“认同感与带入感”最为着力的地方。不管是电影的还是文字的科幻作品,不管其想像多么瑰丽出奇,都必须有至少一个能与地球人的感官相接轨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必然只能是价值观、行为性或思想性。记不得具体名字了,当年在狂看《科幻世界》时,给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一个是地球人教会了外星强悍军团中的个体“我”这个词,之前这种生物只知“我们”而不知“我”,于是这个军团瞬间瓦解;另一个是一对外星恋人,没有专门的性器官,他们的做爱方式是全身紧贴,以触角相缠,关键是,做爱的代价是其中要有一个在事后死去,像极了地球上的螳螂。这两个例子虽小,但可见一斑。
btw.你说的“文化发展的裹足不前”,不是大家不想,恐怕是大家不能。另外,我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边缘化和角落里新生事物的生命力。
无比期待新的评论!
 
obiwang 10/20 2007, 11:11 Say:
句号是开个玩笑 哈哈
怎么说呢,这个片拍出了亲切感,其实有些地方是不符合物理原理的,但普通人不会在乎,不太离谱就好,所以关键是掌握真实与虚构的度
其实追求剧情是全世界大多数观众的要求,也是拍大众电影的基本要求,当然小众电影不一定要这样,这里提出了一个大众电影与小众电影的概念。国内的一些电影总要寻求一些抽象的表达,走小众路线,搞得很高深,但实际上没高深了,既没大众了也没小众好,这样的小众电影中的蹩足者是不可能得到大众欢迎的。
总的来说,除了我在评论中提到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外,我觉得国内的观众欣赏水平还好,毕竟是都看了不少盗版dvd,但确实都不喜欢有深度的东西,这不仅是看电影上的事了
这里我还想提出一个看法:星战迷们喜欢的根本就不是片中的剧情、人性、甚至不是特技,星战的剧情、表演之类是比较平比较苍白的,人们喜欢的就是那个背景,绚丽银河的背景,就是那个“瓶”。所以说星战是部特殊的电影,专业的影评人很多都回避这部片,说好也不是、说不好也不是。
我认为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不能”“不让”上,比如指环王这样的片是不谈什么政治的,也不会不让拍,但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都拍不出这样的作品。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是不会管你的,无非少点sex片断,但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都拍不出这样的作品。比如拍科幻片不会有人管你,但这十几年大陆从没拍过,我们在八十年代还有《霹雳贝贝》出来,那时可没现在宽松阿,实际就是想象力的退化,这二十年来我们的想象力退化了,借用温总理的类比说,就是这个民族仰望天空的人太少了,俯视脚下的太多了。
所谓“不能”是很多国内电影人的借口,他们做不好事、脸皮又太薄,只好找借口。管得严就拍反映生活的喜剧、励志之类的片子啊,实际这样的片子他们也拍不好,也拍不过好莱坞,很多是基本功的问题,拍片儿连话都说不好,事儿都说不清。从辩证唯物论说,系统的问题,首先是内因其次是外因。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总觉得我们的文化虽然繁荣了,但只是泡沫,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未来的复兴仍遥不可及......
 
logten 10/21 2007, 03:04 Say:
除了实验电影和某种特殊用途的电影,没人愿意拍小众电影,毕竟拍电影还是商业行为。或许你这里的所谓小众电影要么是太过超前,要么是落后于时代。没有哪个导演愿意在这件事情上跟观众为敌的。当然,人家水平有限,操作有误,想挂羊头却卖了狗肉,该另当别论。
我觉得你还是没有理解中国电影发展乃至文艺发展的大环境,这个环境中,观众环境毕竟还是占着很小的部分。中国人是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你到各种赚钱的行当里去看看就知道了。先别说想像力不是问题,即便是不那么需要想像力的想法在作品中也能难以贯彻。假如说李安在中国拍摄电影,肯定是连《喜宴》和《饮食男女》这种泛着强烈中国传统文化风味的电影都不可能出现,更别说《断背山》、《绿巨人》和《色,戒》。你可以看看07年华表奖的颁奖典礼,大概就明白为什么了。这其实也证实了,姜文是多么的大胆,是多么的可贵。还有,如果看看冯小刚的书《我把青春献给你》,也能一窥其中的艰难。当然,没能力把事情做好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始终认为《无极》是一部“有心无力”的作品,或者说错了第一步就只好继续错下去的无奈之举。
至于“文化的复兴”,自古以来从来都不是可以预见的。经济的复苏、繁冗是可以预见的,文化的复兴只能事后总结。欧洲的文艺复兴不也是“鬼斧神工”么,之前谁也没有能力设计和预见,唐诗的勃起和宋词的发达,李渊和赵匡胤都没想到。
 
obiwang 10/21 2007, 10:39 Say:[回复]
我觉得当代欧洲电影就在走这种小众路线,阳春白雪,和之者寡,现在全欧电影票房的60%都被好莱坞这种大众电影占领了。
我保留对中国电影的看法,我认为诚意和能力还是第一位的。
我倒觉得无极还是透出了中国传统人文气质,即我的评论里提到的自古山海经、封神榜、西游记、这一路下来的玄幻传统,其特征是:“无自然规律限制的想象”,只是片子把电影的其他方面(剧情等等)都搞得没有逻辑规律了,玩过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我们的神仙飞翔不用翅膀,西方的天使却是要翅膀的,这种思维方式来自于我们重文轻理的传统。当然这种传统并不是不好反而有自己的写意的美,这是与水墨画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共通的意境。我在评论开始提到对这种人文传统的意见,只是反对用中式玄幻的美感否定(或者漠视)西式奇幻及科幻的美感,所以我说“不评论这种现象的好坏,只是觉得遗憾、孤独”,因为很少有人能同时接受这两种不同的美。这种中国玄幻美学与西方奇幻(指环王)和科幻(星球大战)美学是相对的,并有可能发展成自成一体的流派,有着自己的美感与韵味。
可以预测以下,中国文化复兴之时,就是此种玄幻艺术复兴之时。
文化复兴的问题,应当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条件,只是我还没有太多思考,而且这个问题太大太复杂,想明白了再说吧,呵呵
 
obiwang 10/21 2007, 11:20 Say:[回复]
补充一下,无极中放飞“人风筝”的创意,就是中国人文写意性的体现,西式奇幻科幻的本质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符合现实逻辑(规则),想象的是事物本身而非事理逻辑;中式玄幻的特点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且不符合现实逻辑(规则),事物本身而非事理逻辑均为想象。《无极》和《蜀山》都是这种风格在电影艺术形式中的代表。

总结一下中国古代文艺的两个传统,幻想的彻底性(非逻辑性) 和 关注内容的社会性(与自然相对立) 其背后的本质是重人文轻理工

关于中西奇幻/玄幻的本质规律的表述是本人原创。
 
logten 10/21 2007, 16:21 Say:
关于欧洲电影,我觉得跟篮球和美国的NBA的状况有点相似,美国的好莱坞之所以不可复制是因为它已经成为巨大的磁场效应,NBA也是聚揽全球篮球精英的强力磁场。我本身对欧洲电影并没有系统化的了解,但给我的总体印象绝非是曲高和寡。而且冒昧揣测,能给你这种印象的原因大概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谁知道地球那边是否也正有两个人在讨论中国电影是不是阳春白雪。
《无极》中“中国传统人文气质”倒是确实可以从中国传统玄幻想像中找到影子。中国的玄幻也确实是如你所说的可以从事物和事理的逻辑方面跟西方奇幻划出一道分水岭。并且《神话》中,成龙可以在“磁场”的解释下飞翔,倒也算是融合了东方玄幻方式与西方科学意识。但尤为如此,才需要找找《无极》广泛挨批的原因:虽然不可否认中国观众对这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影片还缺乏适应能力,仅就其模糊荒诞的人文逻辑来说,就不能得到广泛认同。当然你也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将其归为Cult片。
至于“中国文化复兴之时,就是此种玄幻艺术复兴之时”......似乎不好说。
 
obiwang 10/21 2007, 18:40 Say:[回复]
或者说阳春白雪这个词用得不好
 
obiwang 10/22 2007, 17:29 Say:[回复]
回到主题继续评…
第四段第二句“以我的理解……毅力等”
理解得还好,在官方的解释及衍生游戏设定中,“原力”是包括“精神控制”及“坚定意志”等内容的超常能力,但还包括更快跑动、更高跳跃、隔空取物(意念致动),甚至释放闪电、隐身等,掌握原力的绝地武士就是类似“超人”的概念。
第三句,
“原力”在星战中是需要天赋(前传一解释为体内原虫含量),并从小训练才可熟练掌握的能力,绝地教团是一个宗教性质的组织,原力即作为武士特殊能力的天赋,由外化为一种精神信仰,当这种力量受到愤怒、仇恨、恐惧、欲望的影响而非理性的释放及运用,就会将武士导向这种力量的黑暗面(恶),当武士习惯于这种邪恶的力量,并无法自拔,就会逐渐堕落成“西斯武士”了,整个过程颇类似于吸毒上瘾。而释放闪电之类就是黑暗原力的独特技能。卢卡斯又引入了“绝地—西斯”的二元对立,与“帝国—义军”结构在精神、宗教上形成配套,这种黑暗与光明的对立设置实际就是我们生活中理性与非理性的(粗话说就是二B,呵呵)的对立,从而让我们在自己身上找到共鸣。星战剧情的主要线索之一就是西斯与绝地这两个教派的斗争,剧情的张力和深度也来自于光明与黑暗在角色心理中的斗争,前传三部是阿纳金成长中的心灵挣扎与斗争、并最终堕落;老三部则是他的儿子卢克面对黑暗诱惑的斗争与坚持,并最终又挽救了他的父亲。可以说是一个轮回。而在指环王中也具有相似结构,魔戒就是欲望与邪恶的外化,代表着黑暗的力量,类比于星战的黑暗原力;人类、精灵、矮人等中土生灵是正义的力量,索隆及其兽人大军则代表邪恶,二者分别对应星战中的共和国、起义军 以及帝国(皇帝)、西斯武士;指环王中中土的正义力量始终在经历着魔戒的诱惑与考验,星战中绝地(主角)也受到黑暗原力的考验。这种结构包括两条线索:外在的正义与邪恶力量的斗争,这一部分可以展开史诗般的战争描写;正义力量的内在的、精神上的善恶斗争及其发展趋势,这一部分可以展开细腻的人性的描写。这样的二元嵌套结构可以同时描写金戈铁马与柔肠寸断。是为史诗剧的典型风格。
由于星战在外在对立势力斗争中着墨颇丰,而在内在人性斗争冲突上稍显欠缺(可与指环王比较),所以星战的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实际上与同时代中国的“革命”影像叙事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这种善恶斗争最终善存恶灭的情节设置,及明快简单的风格会让观众获得单纯、阳光、健康的心理体验,这与好莱坞其他的着重探讨复杂人性(甚至塑造恶)的影片具有很大不同,在后来的访谈中,卢卡斯也提到他希望给七十年代萎靡的美国青年及灰暗美国社会一些健康美好的东西。我甚至怀疑卢卡斯是否受到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影响。
另一方面,宗教与科幻的结合也是星战的一个特点。这一点也根源于西方世界的历史中,欧美对宗教和科学总是一概通吃,并行不悖的。牛顿在创立整个经典力学后还是坚信最初的运动是上帝推了一把,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这样的标题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不正常,科学家们信教的比比皆是。这与我们把科学与宗教(甚至中医这样的经验科学)对立起来是相反的。
“这种……的热烈推荐”
没错在欧美,星战已成了宗教,真实的宗教。有人建立了“绝地”教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有人将自己的信仰填上了“绝地教”,这部片反过来影响了现实世界。如前所述,“自由飞天”的太空科技和神秘强大的原力宗教是星球大战吸引力的两个源泉。
第四段末
“轻功”这也是现代武侠片的基本要素,也是我提到的中国文化传统特点的体现。但由于武侠作品的现实性与轻工所具有的“幻想性”不相容,以及LOGTEN提到的滥用问题,轻功已不是卖点了,尤其对于逻辑性较强的人,是不好接受的。而“星战”中由于“原力”本身就是一个宗教性、奇幻性的概念,这个前提下“超能力”就没什么不合理的了,实际上“轻功”与原力功夫的相似性也折射出了东方文化对星战的影响,“绝地”一词来源于日本“时代剧”一词的日文发音;绝地服饰改良于日本和服(中国古服);R2D2、C3PO改自《战国英豪》中的两个农民,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承认受到黑泽明的很深影响,两位甚至在黑泽明没钱拍戏时为他筹资并协助拍摄了《影子武士》。
 
logten 10/22 2007, 19:41 Say:
我的理解,你这里所谓“二元”在剧情上就是戏剧冲突的种类中最简单的黑和白、正和反。关于史诗剧的典型风格“同时描写金戈铁马与柔肠寸断”,回想起来也确实如此。一方面有波澜壮阔的正邪较量,一方面又有儿女情长纠葛反复,同时把正邪之间胜负的关键(或者临界点)放在一个人身上,《魔戒》中是那个哈比人,星战中是Luke。
星战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想必是深远的,但个人觉得也不必为之过分强调和着意突出(当然啊,我对星战对美国的影响究竟为何确实难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识和可以为凭的数据为证)。史诗剧电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欢看的电影,很多时候类似一次狂欢,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心理状态的千差万别,往往“着重探讨复杂人性(甚至塑造恶)的影片”更能较深入的渗透人心,哪怕远不如史诗剧波及广泛。比如我,我对史诗剧的态度是欣赏但不存档,狂欢过后便抛诸身后,目前为止我保存的史诗剧只有《魔戒》三部曲,而原因主要是因其壮观的场面和配乐,与之相比,我更喜欢保存和不断回味的是能够探讨复杂人性的电影,比如《沉默的羔羊》、《霸王别姬》、《梦想家》、《花样年华》、《阿甘正传》、《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秋日传奇》、《一一》等。在我眼里,他们是华丽精致的艺术品。
有人在自己的信仰上填入“绝地教”?这绝对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在想像他们在自己的履历表中填入“Jedi”的时候......这是不是愤青的一种恶搞行为?“绝地教”有自己的组织么?我的理解,原力这种充盈着东方色彩的幻想应该很能赢得西方观众,首先它源自东方神秘的自修精神和团体组织结构,模仿了东方武士的行为准则,比如Jedi武士都是驾驶能手和优秀的机械师,就好比中国武术家好似天生就是高明的医生并对各种暗器了如指掌,比如Jedi武士不能动情不能婚娶,其次卢卡斯又对它进行了适合于美国观众口味的修改,比如Jedi武士全体在内部也采取议会制,而Jedi议会从来没有夺取共和国权力的想法,反之则绝对拥护共和国议会的决定。这让Jedi武士的概念变得本土化,变得更适于他们的文化,不至于让他们觉得Jedi武士是说着英文的东方人。
我想,如果要考察卢卡斯在当时除了儿时梦想的影响为什么要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尤其是是否“受到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影响”,恐怕需要全面考察当时的美国电影环境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环境,最好能找出一批当时的影片来看......这足以搞一个课题了,也值得找卢卡斯本人谈谈。
R2D2、C-3PO的形象来源于《战国英豪》中的两个人物,这个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强烈的戏剧性是每个有敏感神经的导演都喜欢的东西。可惜也有的导演不懂,弄得剧中人物外形酷似不说,连性格都像孪生兄弟......
 
obiwang 10/22 2007, 21:00 Say:[回复]
不知道关于史诗剧的理论有没有涉及这种“二元嵌套”,上文的观点也是我在修改录入时突然想到的,所以开放式的讨论和思考会迸发出许多灵感,会产生创意。
我只是想从白人对星战的狂热中找到自己痴迷星战的逻辑和理由,“看他们也喜欢星战,原来不只是我自己好这口”,不过我在现实中没发现一个喜欢星球大战的。几件事可以再说明一下:英国天空电视台电影频道(Sky Movies)调查英国男人最爱反复观看的电影是星战老三部,平均达20次;里根在八十年代的太空军事计划称之为"star wars",却因此受到卢卡斯的反对和报复(前传中的贸易联盟总督被命名为 根 里,反派);八十年代,美国男孩儿的性幻想对象是比基尼莱亚(六人行中有提到);星战的周边(玩具书籍等)销售收入90亿美元;前传3上映前几十天就有人搭帐篷排队;今年美国邮政局为星球大战发行了三十周年纪念邮票;NASA有三分之一的科学家是星战fans;美国即将发射的航天飞机携带有一个卢克用的光剑道具,以示纪念。
看看,不是我自己喜欢星战吧! 哈哈哈
技术上讲星球大战不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但一定是最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电影
严格来讲史诗剧的目的是说教的,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指向性,而人性片是探讨性的,是给思考者看的,能给心灵更多震撼,二者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
“绝地教”的情况具体记不住了,不过是很严肃的,可以google一下
关于冷战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的确是个很大的课题,但总体上60~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毛时代的中国)对西方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典型的如1968年世界“革命”,美、英、法等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的剧烈的左翼学潮运动,欧洲的毛派“红卫兵”造反运动,《梦想家》里的毛泽东像,海量的历史资料和记录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我在碟店也淘过两三部当时欧洲左翼电影人的影片,只是当代中国的知识界和舆论有意回避、淡化这个问题,所以我估计在电影方面也会有不小影响,不细说了。
 
obiwang 10/23 2007, 00:09 Say:[回复]
或者说,不是“受到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影响”而拍这个片,而是拍这个片的时候“受到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影响”
 
obiwang 10/24 2007, 23:15 Say:[回复]
第五段:
《星球大战》诞生的那个年代,中国的确与美国有天壤之别。但我对76年以前中国的毛时代有着复杂的看法,不想深说这个问题:一方面,关于那十年的史料与记录没有解密,能出版的只有所谓回忆录这样的东西,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关于那十年,至今我们无法自由讨论,所有媒体舆论(除屈指可数的几家网站)都只许说毛时代不好,而不允许讨论当时的合理因素。当所有人都说你是杀人犯,怎么会有人知道你其实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反思毛时代的电影一部一部的出,所有都是小说改编(换言之就是杜撰),没有一个出自史实、没有一个是真实描述、没有一个客观分析,所有的都是感性控诉与添油加醋,这包括那部大名鼎鼎的《霸王别姬》(请不要用电影艺术水平的高超推断思想意识的高水平,拍得虽好却说的不对),而这样明显的问题没见什么部门出来“审查”、“禁止”这些影片,看来尺度很宽;可一旦有影片反映毛时代之后的“正确时代”时,尺度就立马严了。哼哼!哼哼!
    并不是毛时代没有错误,而是说不能只让人知道错误,不让人知道好处。
总之,关于对毛时代的认识方面,我们是待在有人为我们营造的MATRIX里面。
关于特技效果,应该说77年的老三部虽不华丽,但已足够真实,是电影特效史上的一次质变,即使“不好”也是相对的“不好”、绝对的“好”。第一次,科幻电影让人觉得“噢,那艘飞船是真的、那个星球真漂亮”。另外,卢卡斯也完成了电影特效的产业化,卢卡斯为了拍摄星战专门组建了“工业光魔”特效公司(Industry of Light&Magic),三十年来一直是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电影特效头牌,一大批奥斯卡影片的特效皆出自其手,像《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变形金刚》之类的,具体记不清了,一大把。
关于怪物,可以说卢卡斯玩怪物上瘾,限于老三部的特效条件,造出来的怪物还不多,到了星战前传,据说弄了200多种怪物出来(?),但我感觉这也是太泛化了,浮光掠影,反而印象不深。
关于飞船玩具,在下现在还收藏了不少星战的玩具,呵呵呵
第六段
确切地说人类的想象力是“有限范围”里的“(接近)无限的组合”, “有限范围”就是说我们的所知所感是有限的;“无限组合”是指人们用已知的素材组合创新(创新本质就是重组)出新的事物,比如,高大身材、人类体形、猿猴体毛这三个要素就重构出了影片中Han Solo的类人猿副手乔巴卡。范围是有限的,组合方式是无限的。正像logten所说R2D2没准真是卢卡斯照着路边的垃圾桶改出来的,哈哈。当然一定程度上怪物的身形也受到了当时特效水平的限制。
 
logten 10/25 2007, 11:51 Say:
都怪我哦,咱们还是不提那敏感的十年了。
特效上不得不承认星战的辉煌成就,如果我们那今天的眼光去看还有不少东西值得赞叹的话,那就说明它确实超越了时代。星战老三部里头的特技,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两点:光剑的效果和反重力飞行器的效果。1986年中国的老版西游记中,悟空的飞还要吊钢丝,或者粗糙的画面组合,他的金箍棒也是个实物耍来耍去,全靠演员本身的功夫,但十几年前的星战中就有不露痕迹的光剑特效。想来星战的拍摄也是蓝幕和CG的组合,不知道有没有星战拍摄过程的纪录片,真想拿来看看。对了,有没有能发光的光剑玩具呢?
关于想象力,我常常感慨人类想像力受到现实影响的局限性。还是回头看看中国的奇幻,在所有包括《山海经》、《聊斋志异》的玄幻/奇幻作品中,最令人兴奋的的就是《西游记》。西游记创造了一个基本上完整的闭合想像世界,这个世界光怪陆离,却也铁律森严,尤其是似乎镜子般复制了地面上人类的社会模式,这边厢有玉皇大帝以及文武两班,那边厢有如来佛祖和十八罗汉,也就是说想像力虽然惊人,“统治”却又作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不管是作者受到认知程度的局限,还是顾及统治阶级的“意见”,再造一个天上皇权似乎是绝对避不开的。毫无疑问,孙悟空的倒反天庭是《西游记》最令人血脉喷张的章节,而孙悟空的最终被降伏则是令统治阶级愿意让《西游记》存在下去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如果孙悟空没有被降伏,如果他造反的规模得以无限扩大,最终建立了三界中的猴王帝国,那登上皇位的孙猴子也未必可以逍遥自在,必然有一个白胡子老猴跟这位毛猴玉帝上书力陈统治技巧的必要性,敦促他早班晚班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料理三界俗务,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吃上一次蟠桃,到时候承认他合法帝位的如来佛祖也会帮助他铲除别的想要造反的王猴子李猴子,而天庭即便是改变也顶多是大家改吃桃子,上朝的时候大臣们蹲在树杈上——也就是说统治格局不会大变,就如同地面上人类社会的统治格局不会超越时代发生大的变化。《封神榜》讲的也是王朝故事,各路神仙本事再大也顶多做个领兵的将军;《镜花缘》虽然远赴重洋,见到的还是一个个不同的王朝罢了。也就是说,想像,终究还只是对现实的改造,不可能“另立门户”。其实说来说去,还没逃脱马哲里关于人类意识的基本原理。
这也让我想起当初首次知道“宇宙是无限的”这一概念,真正的对我的想像力造成了一次挑战。实际上到现在我也不能完全了解,只能当作一个知识点去掌握:假如驾驶着一艘光速的飞船径直飞去,飞啊飞,到我老了,困得睁不开眼了,再换我的下一代,飞啊飞,到他老了,困得睁不开眼了,再继续,仿佛愚公移山般“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飞下去......到底能飞到哪里去?这个飞行计划的“无穷尽”和“宇宙的无限大”,到底谁能比过谁??
R2D2长的像垃圾筒不是我说的,是《看电影》杂志上的话。这小家伙越往后看越招人喜欢。星战中我第一个待见的就是R2D2。
 
obiwang 10/25 2007, 15:50 Say:[回复]
呵呵,没看我都用的“那十年”嘛,哎!
西游记的特效的确不好,虽然也用了蓝幕,但人物能看到明显的亮色边缘,腾云的时候也不是“站”在云上,而是“飘”在云上,应该说特效是老版西游记的唯一遗憾
据说光剑光芒是一祯一祯画上去的,反重力飞行器是在车底儿中间有几个轮,呵呵,很土吧,其实玩的是创意,也不是啥高科技,不过空战的场面用到了首创的电脑控制摄像机轨迹的技术,而且片子确实大量用到蓝幕。
据说西游记又要重拍了,不知能作成什么样,反正这么多年中国没有自己成形的电影特效公司,《集结号》用的是韩国的特效公司,哎……
从《西游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文艺的高度成熟,那样完美的作品恐怕现在是出不来了。作者把两大教派的元素、中国社会演变的规律、团队合作的细节、古代传说的大小妖魔、还有人性来了个集大成,想来跟指环王异曲同工啊!有战争(天兵天将斗猴军)、有人性(从猴王到孙行者的身心演变,爱恨交界的师徒情、兄弟情)、有团队冒险(西天取经)、有各种文明种族,西游记拍好了完全可以搞成指环王那样的史诗剧。
仔细翻古书,史诗剧的题材应该有很多,现成的,而且现代人大多都没看过。不知为啥那帮名导们不用,非要改什么哈姆雷特、改什么雷雨,非要拍什么宫廷阴谋,王子爱皇后这样的丑恶,他们觉得很美吗?
我觉得无限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永远无法证明,只是个逻辑推论,跟很多数学证明里一样
 
obiwang 10/25 2007, 16:27 Say:[回复]
补充一个新发现,关于想象力的有限与无限的分析,同样适用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相当于有限的认知、技术相当于对有限认知的无限重组与应用
 
obiwang 10/25 2007, 16:33 Say:[回复]
补完……
第七段
完整的逻辑理性与感情感性都是人类独有的,当然也许是未来的机器人可能拥有的。大部分涉及未来的科幻片都如此描写,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描述了人类与机器人的矛盾斗争,而且结局悲惨,极端者如《MATRIX》(我不喜欢“黑客帝国”的译法,黑客的帝国or帝国的黑客?驴唇不对马嘴)、《终结者》。而卢卡斯在星战中没有照章办理,与我们的现实相比机器人在星战中只是在智力方面发生了量变,并没有产生独立人格并与人类分庭抗礼,他描述了一个和谐相处的人机关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机器人不是本片的主题,作为独立势力会大占篇幅;另一方面本文开始处提到,卢卡斯采用的是亲和路线,是人们可接受的、类似现实生活的未来描述,而不是严格逻辑但灰暗怪异的真实未来前景(可与MATRIX比较),这种描写可以让观影的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温暖,卢卡斯用“可信的不真实”代替了残酷的“真实”。从这一点讲,《星球大战》可以说是美国的“主旋律”片了,只是人家比我们做得好而已。
《星球大战IV 新希望》 而今,已有三十年。三十年后的今天,主角卢克用的光剑道具将随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我们的“嫦娥”卫星也已奔向月球。三十年前,《星球大战》奏响了“宇航时代”的序章,宣告了“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这样的时代,迅速更新的科学技术必将深刻的改变人类的生存面貌,必将承载着我们飞向那遥远的星海,而这一切的文化起点,就是《星球大战》。共写此文与仰望天空的人们共勉,用片中的一句经典:
愿原力与你同在!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435789

 2 ) 星战往事

       乔治·卢卡斯于1977年创建的星战王国跨越了三十年的旅程,至今熠熠生辉。也许三十年对于宇宙来说不过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粒沙,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早已经历了少年到中年的人生转变。《星球大战》就像是一座储藏我们儿时记忆的宝库,在此后的任何时间打开它,它都能带领我们重访内心的故土,那里有英勇无畏的绝地武士;有夸张怪异的外星生物;有激烈刺激的光剑对决,当然还有一个关于少年成长的永恒命题。总之,关于《星球大战》的一切都是属于记忆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星球大战》,我们会发现它出现在了一个敏感的时间点上。从技术上来说,新一代特效的出现,并且与高能量的动作片结合,《星球大战》可谓是开天辟地的一个,它大大扩展了科幻类型片的内涵,在之前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仍然无法摆脱掉其恐怖片分支的宿命,对未来、对外太空、对科技发展的恐惧主题反复出现在《地球停转之日》、《天外魔花》等作品中,直到70年代的《人猿星球》系列达到高峰,其中的种族思考和沙文主义表现都在复述着对人类未来的悲观论调。同时,又以重回原始文明的剧情设计来呼应70年代盛行的自我与他者的存在困境。而《星球大战》出现的70年代末,卢卡斯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新时代来临的气息,书写一个童话与英雄的故事,再加上当时已逐渐成熟的电影技术支持,让《星球大战》最终横空出世。在《星球大战》刚诞生的年代,电影业内部还没准备好接受这么一部电影,从参演演员到发行商和院线经理都不看好这部作品,但民众已经准备好了,他们需要这样一部太空歌剧与肥皂剧连成一体的视觉奇观来和动荡不安的愤怒的70年代告别。

       《星球大战》启发了好莱坞,让他们发现了新时代“大制作”的发展方向,要知道在60、70年代,它们险些就寿终正寝了。而这个成功的秘密让卢卡斯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奇观式的视觉语言加上青少年智力水平的剧情设置再加上美国式的传统保守的核心价值观,时至今日,任何好莱坞大片都不会轻易扔掉其中任何一件法宝。从《星球大战》的故事原型中,可以看到卢卡斯深厚的古典情节。可以说《星球大战》的外观是现代的,但其内核却是一出十足的古典戏剧。比如说,天行者卢克所要面临的战胜邪恶父亲的命运,有《哈姆雷特》的影子;而少年成长则是《大卫·科波菲尔》的主题;魔鬼诱惑又像是《浮士德》;绝地武士的没落与挣扎又有些像骑士时代的挽歌《堂吉诃德》,就连《帝国反击战》中帝国军队的战车都像极了《特洛伊》中的木马。那著名得不能再著名的片头,第一行字幕永远是“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是“以前”,而不是“将来”,卢卡斯的古老传说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现代土壤。《星球大战》最有力的表现就在这里,这不是飘渺的未来,故事天马行空,而是人类传奇的过去,星战中的一切都是人类历史所经历的,背叛、杀戮,对信仰的坚守和对家庭的热爱,这些故事亘古不变。因此,《星球大战》一部外观如此先锋的作品,仍然被保守主义价值观所困。它是属于强者的神话,也是属于男性的神话。在《星球大战》中,个人独裁的阴影笼罩的银河帝国,人们正在忍受着自由丧失的恐惧,交战双方的根本分歧也在于此,难怪里根总统要用“星球大战”为自己的新自由主义的中产阶级美国价值观命名,在这一想象性图景中,“正义一方”(美国)将凭借高科技导弹同“邪恶势力”(共产主义阵营)作战。同时,《星球大战》中唯一的女性形象--莉亚公主,被塑造成一个勇敢、直接、我行我素的形象,简直就是个男孩子(女汉子)。对于女性观众而言,她们在其中找不到任何情感参照物,因为《星球大战》根本上构建的是一个属于男性的世界,这又为之后的好莱坞大片建立了一条法则。

       最有趣的剧情设置当属影片是从中间部分开始叙事的(之前的故事,卢卡斯在1999开始用三部前传补充完整),许多谜团都成为了制造悬念的好武器,这一模式又成功应用到了《指环王》系列中。在《星球大战》里,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绝地武士就是隐居的“宇宙剑神”欧比旺,绝地武士的过去,他们的力量究竟有多强?我们均不得而知。当欧比旺与达斯·维达的宿命对决又一次开始(在第三部中第一次出现),我们才直接感受到了卢卡斯星战核心“原力”的两面性。卢卡斯用“原力说”来确定《星球大战》的哲学论调,在1977年的这部《星球大战》中,对原力的描述还十分简单,卢克也没有实力与达斯·维达直接较量,在第五部《帝国反击战》中,对原力的表现则占据了影片相当大的篇幅,而愤怒、仇恨这些原力的阴暗面开始显露出它真正的力量,也成就了卢克与达斯·维达的那场经典对决。当然,“原力说”统领了星战系列人物内心交战的哲学法则,而“民主与独裁”始终是星战世界观的母题。无法驾驭“原力”主题的人物就成为了呼应这个主题的不二人选,包括了韩索罗到莉亚等配角(同作为天行者阿纳金的后代,莉亚也有原力,但影片并没有直接表现,又为男性中心论者提供了把柄)。

       《星球大战》的主题架构有其时代特征,但要说技术方面,那绝对是跨越时代的。在之前的太空题材电影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太空中的横移镜头,太空场景基本都是用固定摄影机拍摄的。但在《星球大战》的伟大片头中,那经典的黄色字幕出现后,总是伴随着一个向下的移动镜头(这个开头据说还有则故事,卢卡斯不愿意像别的电影那样在开头显示主创人员名字,还被收了罚金并退出了导演工会),这在当时绝对是大手笔(在2013年的《地心引力》中,借助高科技的计算机,我们终于能看到长达数分钟的360度展现太空的长镜头了)。而《星球大战》的美术设计、道具布景、视觉特效和音响效果,每一项都可以大书特书。在《星球大战》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活生物下斗兽棋,看到外星酒吧中各式各样的怪异生物,看到那个构思精巧的反动桥头堡“死星”,当然,还有银河系中不同星球上的不同风景,沙漠、冰川、森林、沼泽、极具未来感的城市和原始的蛮荒之地,它满足了一代代孩子对太空异文明的想象。在最重要的战斗场面的表现上,卢卡斯更是不遗余力创造经典,在结尾反叛军对“死星”的弱点核心反动的一轮轮的攻击中,战斗机高速穿过两侧狭窄的墙壁,观众仿佛和驾驶员感同身受,电影院变身为宇宙飞船,正带领我们飞速驶向太空。

       卢卡斯的天才创造还表现在他对影片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除了为我们创造出C-3P0和R2D2两个经典机器人形象,我们还能在电影中许多镜头中发现诸如蹦蹦跳跳的小外星人、奇怪的小机器人等细节,死星的垃圾场中居然还住着一条长着大脑袋的蛇,它可没让我们的天行者卢克少吃苦头。

       《星球大战》从头至尾用幽默和悲情共同营造影片的心理情境,在之后许多好莱坞大片中也是屡试不爽。活泼的韩索罗和他的助手猿人朱尔、两个机器人承担了影片重要的搞笑工作,而苦大仇深的绝地武士则又是另一种命运了。1999--2005年的三部前传的最大价值是让我们再回忆起1977年《星球大战》中的那些经典镜头。三部前传在内涵及影史意义上肯定无法与正传相比,但看到天行者阿纳金在他的故乡塔图因星球上赢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又遭受了母亲离世的痛苦时,我们无法不联想到,在这之后,天行者卢克同样驾驶着飞车飘过这片黄土,他同样在这里失去了亲人,他和他父亲一样都曾仰望着这个星球的天空,幻想着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画面,我们会忽略掉前传中滥用的特效,只会记住这个简单的场景,在宇宙的这处被遗忘的角落里人性与亲情才能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来,而在中心舞台上却只有战争和欲望,这注定是属于天行者们的“远大前程”,命运的痛苦与欲望的纠缠会一直困扰着他们,但原力会与他们同在,帮助他们战胜内心的邪恶和隐藏在黑暗面的仇恨,从而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所有成长的故事不都是这样么?

 3 ) 全盗希特勒的设计!

大杂烩:

结构来自于伪科学,服装来自于纳粹,原力来自于道教,叛军基地来自于玛雅,枪战来自于西部片,单挑来自于日本武士片,路克的家乡来自于土耳其,

服装挺有意思啊,都是学的德国鬼子,布衣者穿的大兵服装,戴钢盔的都属于国防军,监狱长穿的像盖世太保。严重呼吁,希特勒应该向他们收取设计费用。

整个星球大战系列其实就是欧洲人和美国人手拉手,只看重钱的汉索罗就是美国人的代表,而王子公主这些所谓贵族就是欧洲人,美国人得实惠,欧洲人得荣耀。

一个靠耍宝发展剧情的娱乐片。比如奥比万的幽灵指导:trust your feelings!use the force!let's go!

你的僚机来啦!

 4 ) 萧峰与阿纳金(一)

萧峰与阿纳金(一)


少侠十岁左右初看97版《天龙八部》萧锋时惊为天人,偶有所感,临笔濡墨,却觉思想、资历、文采粗浅,只能远远将其放在内心最深处。

也正如当时年轻的我们,常会在另外一个人面前表现得像个傻子,其实没其他缘由,只因为在乎的缘故。

 

《天龙八部》与《星球大战》两部作品在风格上宏伟悲壮,情节上跌宕起伏,想象力汪洋恣肆,历经四五十载,依然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特别是人物大时代下人生巨变后引发的深思与疑问,人性的挣扎与迷茫,使得两部史诗巨著弥漫上浓厚的悲剧色彩。值得一荐值得一看。

 

如朋友所言将两人放在一起写实在脑洞大开,一个至阳至刚、义薄云天,而一个黑暗尊主,残酷暴戾,反差太大,且两个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作品的人物放在一起实在太过突兀。再者,本计划第一篇从信史时代商纣王开始写起的,临时起笔难免心虚。但两者确有很多耐人寻味之处,这也正是少侠感兴趣的:

 

两人时代背景

均处沧海横流之世:

《天龙八部》以宋仁宗年间雁门关一役的故事为引线,置于北宋、大辽、大理、西夏、吐蕃、女真族等群雄纷争、风起云涌的大历史背景,展现出英雄人物一系列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爱恨情仇的故事。

 

《星球大战1-6》置于纷繁复杂、群星璀璨、漫无边际的宇宙太空大背景,讲述两代绝地武士成长以及银河共和国与银河帝国政权更迭的故事,其气势磅礴浩瀚、波澜壮阔、奇幻壮美、前所未有。

 

不管是大宋还是银河宇宙,都反映了人物所处的时代时局激荡,若将两人置身和平盛世,在一个民族大融合,思想开放,人际环境宽松洒脱的时代,则所有故事都会改写。

 

两人身世来历

均天赋异禀:

少侠曰:一粒小草种子,无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生存土壤多么肥沃,生长空间多么宽广,自然环境多么风和日丽,后天养料多么足足有余,小草终归是小草,长不出一株参天大树。

 

萧峰乃大辽珊军总教头萧远山之后,金庸笔下第一英雄,却是在少室山下山民乔三槐夫妇抚养下长大成人。而阿纳金是预言中为银河星系带来和平、为原力带来平衡的天选之子,出场时却是一个为了自己和母亲的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奴隶。

所谓一命二运,个人命运往往无法选择,命中注定他们就不是一个凡人,也注定他们一生波动起伏。

 

两人授业恩师

均有名师授业:

萧峰童年时由少林高僧玄苦大师传授武艺,少年时进入丐帮由帮主汪剑通收为嫡传弟子,均德高望重、一代之英豪。

 

而阿纳金童年时由绝地武士奎刚金临终托付给徒弟欧比旺,十多年时间里欧比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引导阿纳金踏上绝地之路,两人亦师亦友,感情深厚。

 

两人名字

均曾更过名:

萧峰得知自己身世前叫乔峰,阿纳金在拜达斯·西迪厄斯为师后被赐名为达斯·维德。

 

两人个人经历

均因母而大动干戈:

萧峰小时父亲生病,妈妈去请大夫,因路远家穷不仅没请成反挨了大夫一顿打,萧峰妈妈跌倒后钱掉了,两人空手而归萧峰又被妈妈冤枉偷了钱,一时气愤填膺,半夜钻狗洞宰了大夫。看来医患矛盾,古来有之,阿弥陀佛!

 

阿纳金加入绝地武士团后不断受到关于母亲死亡的噩梦困扰,后返乡寻找母亲下落,发现母亲被塔斯肯人绑架,当会完奄奄一息母亲最后一面时,愤怒的阿纳金杀光了所有的塔斯肯人,无论男女老幼。

 

两人爱情经历

均因恋人而铸成大错:

阿朱为玄慈方丈大力金刚掌所伤,萧峰认为薛神医可能是挽救阿朱的唯一希望,不顾自身安危,背负阿朱孤身赴险前往聚贤庄求医并大开杀戮,铸成大错。

 

阿纳金认为帕尔帕廷可能是拯救帕德梅的唯一希望,他冲到议长办公室,发现温杜大师正要杀死帕尔帕廷。若帕尔帕廷死了,也就意味着安纳金没办法学会运用黑暗原力救帕德梅了。阿纳金向温杜大师挥剑那一刻起,是阿纳金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

 

恋人均死于其手:

阿朱劝萧峰离开,一起塞外放牛放马,但被萧峰所拒,为拯救生命中两个最亲的男人,不惜化身段正淳,代父受死同时也是希望化解萧峰戾气,担心将来段家找萧峰复仇(97版电视剧萧峰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是抵不过六脉神剑的,六脉神剑大体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突然出现现代的枪一样,非一个维度)。

 

帕德梅劝阿纳金离开黑暗面,一起把小孩养大,但被阿纳金所拒,后帕德梅万念俱灰,放弃活下去的信念。

 

两人成长经历

均屡建奇功却不被信任:

萧峰在武学上踏踏实实勤学苦练并有所造诣,加入丐帮后但因契丹人缘故,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文化影响始终被汪帮主有所忌惮,并刻意给予萧峰三大难题、七大功劳才以打狗棒相授。但萧峰排除万难、屡建奇功,并宅心仁厚、智勇双全,获得丐帮上下一致认可后接任帮主。

 

而阿纳金在初次进入绝地委员会见长老们时就认为他心中充满恐惧和愤怒,未来弥漫着黑暗,非常危险,一再被防范警惕。而阿纳金天生骄子,从小就赢得了“可以装配一切”的美名,并通过高超的驾驶技能赢得飞梭赛比赛帮助奎刚金、女王一行返回,并在摧毁敌方指挥舰、克隆人战争、解救议长等多次行动中大放光彩,立下大功。尽管如此,长老会却只同意安纳金加入长老会却不给他头衔,间接性地不信任阿纳金。



两个人最初的理想追求

均已和平为己任:

萧峰在杏子林事件前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大宋,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而阿纳金在从绝地武士成为黑暗武士之前,一切都是为银河共和国服务,担任着银河星系和平与正义的卫士。

 

两人功业

均建不世之勋:

萧峰虽万千人吾往矣,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金庸语)。

 

阿纳金拜银河帝国皇帝为师以及后来与帝国皇帝同归于尽,两次的改变决定了银河共和国和银河帝国的兴亡。

 

除开人物比较,两部作品也有很多情节相似之处:

萧远山儿子萧峰被汪剑通、玄慈交由乔三槐夫妇抚养成人,阿纳金儿子卢克被阿纳金师父欧比旺交由阿纳金同母异父的兄弟抚养成人。

萧峰养父养母、授业恩师玄苦、谭公谭婆赵钱孙等人惨死,萧峰苦苦追寻的大恶人,竟然是他亲爹所为。卢克养父养母被帝国军队杀害,后来卢克与阿纳金决斗中得知阿纳金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痛苦不堪。



但不管是萧远山还是阿纳金最后都选择了弃暗投明。

 

分析完两人相似之处后,下文将聊聊两人不同之处。


微信公众号:郭少侠游古今(yougujin)

 5 ) 在当时的划时代意义

我是为了剧情连贯性,在看了前传3集后决定看20多年前的正传的。《第10放映室》曾经播出过一集讲述1977年拍摄《星球大战》的幕后始末的纪录片。在没有计算机图形处理的1977年,在咱们不知道在干什么的1977年,乔治·卢卡斯以卓越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风格拍摄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星球大战》,不得不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电影本身在今天看来的确没有太多精彩之处,总体来说中规中矩,视觉效果还能接受,剧情虽然老套但是也算完整。不过我们还能从中窥见一些1977年拍摄未来太空歌剧的有意思之处。看《第10放映室》的纪录片能找到更多这方面的细节。例如所有的飞船都是塞满了各种按钮和拉杆来表示高科技和复杂性,而今天的科幻片都改成了触摸屏。Jedi武士的激光剑效果,是手持包着感光纸的木剑,然后把此处胶片反复曝光形成的。森林里的飞行器追逐片段是慢速拍摄然后加速播放的。机器人R2的纯电子声音更是真人配音的…… 今天拍摄科幻片肯定没有这么多乐趣。
 
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是在21世纪复刻的,在第三集《绝地武士归来》的末尾,我们还能看到在星战前传中由海登·克里斯滕森扮演阿纳金天行者。
 
可以想象,这些充满创意的想法和对宇宙世界的想象力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多大的冲击,从此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科技时代。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关于星战的种种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Star Wars是在初中一次英语听力练习上。当时,我虚心地请教了我同桌,然后,他将我鄙视一番,徐徐道来一个听得我一头雾水的故事,情节记不大清晰,反正绝不是卢卡斯的星战。
直到两三年后,我开始迷上电影,才知道原来Star Wars是一部极其伟大的作品。不过那次的经历让我对它产生了阴影,以为是一部极其复杂,含义深刻的战争大片,一直对它是景仰而不敢近观。
再到现在,距它诞生31年后,我决定一睹芳容。

    一、关于梦想
    这就是一代人的梦想,美国六七十年代的那群人。
    故事情节简单,人物性格单一,镜头表达老套。然而就这样一部电影却足以载入史册。究其原因,只是卢卡斯将他们的梦想摆到了银幕上,正如盘古开天辟地般震住了科波拉和斯皮尔伯格,震住了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尤其是那一年代的美国人。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也是,不过无关宇宙。在我的世界里,佛、神仙、人、僵尸、妖精都和睦的生活在一起,不分三界、种族,而我是养着几只小僵尸,游离于所有这些生物之外的隐士。偶尔他们中有叛乱,我就出面维护一下世界和平和自然次序。这个梦想一直影响了我这个从小看僵尸片听西游记长大的孩子,以至于知道我上学后的某一天知道了宇宙的存在知道了这些的不存在哀求着老师告诉我这不是事实;以至于知道我明白了真理后仍坚持拒绝回答一切有关宇宙的考卷;以至于到现在纵使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旧相信世上有着神鬼的存在,至少存在在我心里。
    所以,当银幕上放着的是属于人类的梦想,就注定了影片永生的命运。

    二、关于故事
    从今天的眼光看,星战的故事真的太过简单。没有《金枝欲孽》中的钩心斗角,没有《黑客帝国》里的深奥哲学。讲述的不过是有关Skywalker的家族史。星战是关于Luke Skywalker的邪不胜正最终和人民一起取得自由的故事,前传则是他父亲Aragon Skywalker如何从天才走上邪恶道路的爱情悲剧。然而尽管如此,我也依稀觉得其中的故事被后来很多好莱坞大片所借鉴。比如《独立日》《加勒比海盗2》
    即是一代人梦想,再简单的故事也掩盖不了卢卡斯的无穷想象。谁说故事一定要复杂?谁愿意花钱看一部不知道在讲些什么的电影?所以,星战故事的简单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它,让人们远离世俗,痛痛快快地和绝地武士们为梦想一战。

    三、关于特技
    这一直以来都是星战的招牌。
    如今看来特技已属于活化石年龄的星战在七八十年代靠的就是那五花八门的特技惊艳全场。卢卡斯放上了当时所有的最新技术,所以,当观众们看着以为只能存在于自己的梦想中的飞船光速行驶,各式各异的外太空生物,杀人不见血的光剑时,下巴只能落到地上了。
    而至于前传,不幸地诞生于观众的眼球正被无数好莱坞大片宠地十分挑剔的时代。虽然特技与星战比是质的飞跃,但在观众面前已不会有太多惊艳之感。

    四、关于星战在中国的影响
    星战的名声在哪里都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代表许多人喜欢。在中国便是这样。
    中国没有科幻片,用市场经济的话说是因为中国影迷不喜欢看科幻片。更多是喜欢像《肖申克的救赎》之类的有关人性及自由的片子,《阿甘正传》之类的励志片,《指环王》之类的奇幻片,《七宗罪》之类的悬疑片……
    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是陈述这一事实。我也不是科幻迷,只是偶尔看看,不过真的觉得不错,一方面是折服于编剧奇怪的想象,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类的智慧的感慨。

    五、关于前传的失败
    许多人看过前传后都赞同这样一句话:华丽的特技下掩盖不了它苍白的内容。
    但我,在这样带着有色眼镜的情况下却看到了一个依旧完美,依旧如此星战的星球前
传。
    当然,它的失败在我看来也是必然的。早说过了,星球是关于一代人的梦想,是属于卢卡斯他们一代的。77年,星战的上映震惊了全世界,但是等到99年再带来星球前传,无疑注定它的失败。卢卡斯一代已经老了,有的已忘记了曾经的这一梦想,有的已经改变,任谁也无法像当初那般纯粹的看待它。而新一代的影迷,梦想早已无关星战,再也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成为必然。至于特技与内容,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是否忘了,当年的星战也有着同样华丽的特技,也借着一代人的梦想掩盖着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前传,一切继承于此,只不过当它无法再披着梦想这一披纱时,内容的简单便被无限地放大。
    所以,想补星球大战这一课的影迷朋友,真诚地建议将六部一起看完,这样才是一个完满的故事。

    六、关于音乐
    有着美妙配乐的电影真的太多太多,但直到看了《发条橙》后,我才彻底明白什么叫做音乐与电影融为一体,才真正被如此完美的配乐所倾倒。
    Star Wars算是头一部用了交响乐作为配乐的大片,尽管不能与《发条橙》相媲美,但恰到好处的运用还真让人耳前一亮。

    七、关于角色
    本来是想写写伊万的,没想到这时才发现自己最爱的角色Juwie,Han Solo的那只猩猩。不如3PO般话痨,R2D2般能干,它愚笨而忠诚、暴躁而温顺。我要是Solo就要和它过一辈子,当然莉亚陪着会更好了。

    一部伟大的电影,一曲谱写了三十年送给梦想的赞歌。

 短评

划时代的经典,愿原力与你同在。

7分钟前
  • 石头星
  • 力荐

1977年人们走进电影院,惊叹于特技的强大。40年后的今天,首部《星球大战》的特技制作显得过时、落后,动作设计也不够精良,但再没有任何一部《星球大战》能够媲美本片,《新希望》过后的前传三部曲过于依赖快速剪辑,故事也太过平庸。原力的刀光剑影不断,像这样一群普通人的故事却没有了。

8分钟前
  • 康报虹
  • 力荐

为《原力觉醒》补!突然想起有个说法是荧屏第一对同性恋情侣时R2-D2和C-3PO,笑。俩人拿着破灯管子瞎挥那儿实在有点简陋得搞笑。

13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R2 真是一个默默无闻又实干又可爱的机器人啊!

16分钟前
  • A-sun*
  • 推荐

创意拍摄音乐视效均堪称经典

2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C-3PO那么像伍迪艾伦是肿么回事!!!!!

2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大爱清尘尘肺病关爱活动宣传语:愿袁立与你同在。

2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一个传奇的开端,一个不灭的神话,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作为一个走进新时代的标签,永远彪炳史册。

30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看完TLJ回来重看新希望,塔图因的双星落日和luke第一次举剑都让人荡气回肠,luke的个人魅力真是无边无际,有点了解看了TLJ悲痛欲绝的老粉丝心情了。因为全片充满了情怀和梦想,所以节奏太慢也就太慢吧。

34分钟前
  • seth
  • 力荐

有个卡车司机看完《星球大战》说:太牛逼了,我也要去拍电影! 于是他改行去做了导演。7年后,他拍的《终结者》上映了。原力、绝地武士、光速旅行、飞船追逐戏、死星摧毁星球……这些元素在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想而知1977年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是多么的震撼。丰富多彩的外星世界,千奇百怪的外星生物,想象力超前的未来生活,高科技的先进武器,还有帝国、反抗军,达斯·维达、欧比旺……搭建了一个宏大的星战世界。“愿原力与你同在”“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成为耳熟能详的台词。哈里森·福特传奇的电影生涯又多一个经典角色——韩·索罗。完全称得上“伟大”二字,后来无数太空片都能看到《星战》的影子。唯一的缺点是死星被摧毁得太容易,好在《侠盗一号》巧妙地弥补了这个漏洞。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即便《星球大战》的特效在今日看来显得如此简陋,但并不妨碍这部科幻先驱之作堪为永恒的经典,它在电影制作技术革命中具有划时代性的意义,那恢宏的银河世界观,张力十足的剧情,为人振奋的配乐,关于宇宙的奇想如此惊艳,铸就了这令人着迷的光影之梦。

39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力荐

剪辑十分凌厉,上世纪的科幻商业片,如见看也看不出什么激情,看的是“意义”而不是剧情。

4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小时候虽然看过一遍,但那时候尚年幼,根本不记得剧情。今次重温,被卢卡斯的背景设定(相较之下我觉得前传三部曲很平庸)与剧情、音乐、特效所感动,最后一场发金牌的戏差点让我泪飚,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44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前卫的设计与其所处的年代形成强烈距离感,这很成功;止步于包装层面的前卫在飞速的技术革新中暴露了它的单薄,这很失败。很抱歉狠心无视1977这个数。→17.1.8补前传后重看,升半星至3。现在最好奇的就是到底哪些当年就构思好了哪些又是后来才补想的,毕竟在这部既看得到伏笔又看得到矛盾点,太好玩。

49分钟前
  • Ocap
  • 还行

不敢相信是77年作品!传奇啊!C3PO真啰嗦。= =

52分钟前
  • Cereja
  • 力荐

现在看来剧情比较老套肤浅,是薄弱环节。但毕竟开了好莱坞大制作视觉特效电影之先河,所以仍然堪称伟大。(9.0/10)

5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虽然不好看,但星战诞生的意义远不只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

60分钟前
  • 七色潜水艇
  • 推荐

估计77年完全不知找个武打顾问这回儿事儿

1小时前
  • PixelGirl
  • 推荐

启蒙科幻片!!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节奏有点崩坏,当年一个机位拍20分钟的拍法果然现在看起来容易疲劳,一些外星人的对话实在冗长繁琐且叽叽喳喳十分闹,还有就是第一部显然没有请武术指导,维达和奥比旺比划的那几下囧死我了…但是这片的特效,实在是太!可!怕!了!这居然是77年的特效!!!太!可!怕!了!我国至今没达到这个水准!

1小时前
  • 汝就做吾的犬吧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