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情片大陆2002

主演:周迅  刘烨  陈坤  王双宝  丛志军  王宏伟  肖雄  陈炜  

导演:戴思杰

播放地址

 剧照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1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2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3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4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5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6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13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14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15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16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17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18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19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4

详细剧情

  七十年代的中国,知青罗明(陈坤 饰)和马剑铃(刘烨 饰)上山下乡来到湘西的一个小山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乡下贫乏的生活使他们逐渐感到厌倦。他们与村子里的小裁缝(周迅 饰)相遇,活泼开朗的小裁缝给他们死水般的生活带来了光亮。而他们也发现了一箱所谓的“禁书”,此后,他们生活 中惟一的乐趣便是偷看箱子里的一本本书——巴尔扎克的小说。禁书令少年与小裁缝幻想中的世界豁然开朗,慢慢地两人同时爱上了小裁缝,他们的爱情之火越烧越炽热...

 长篇影评

 1 ) 莫扎特想念毛主席


        两个小知青想念小裁缝,小裁缝想念巴尔扎克,可是,莫扎特永远想念毛主席。所以,大家渐渐走散了,再也找不到彼此。

两个知青,插队到了四川的小镇,一个老实内向,擅长拉小提琴,出身不好;一个机灵世故,家传一手牙医的手艺。他们无疑是和村民不同的,显示着忧郁,孱弱和孤高的文学气质。由于拉出了莫扎特奏鸣曲并且被村长亲自命名为莫扎特永远想念毛主席,小提琴得以保全,并且可以自由的演奏。他们还有闹钟。这些不同,吸引了大胆美丽任性的小裁缝的注意。

他们年轻,有着大胆的想法和创意,比如,莫扎特想念毛主席,比如,用谷壳撒下来营造下雪的气氛,比如,把巴尔扎克的小说当作阿尔巴尼亚电影讲,带着一村子人高呼‘巴尔扎克’;比如,他们偷来了一箱子外国小说,自己偷读之余,读给小裁缝听,要用巴尔扎克来改变小裁缝,使她不再是个土气的村妞儿。

他们用各自的方式爱着小裁缝,一个默默的在心里,一个和小裁缝亲吻,做爱。有一个镜头,三个人躺在草地上,手拉手,小裁缝在中间,孩子撒娇似的轻轻摇晃,说:给我讲个故事吧。让我想起了《布达佩斯之恋》拉西娄,安德拉许和伊洛娜也是这样,在草地上躺过,安逸温馨得让人窒息。

他们努力的藏着这些宝贝书籍,努力的讲给小裁缝听,不光是巴尔扎克,还有福楼拜,果戈里。文豪们的著作伴随着他们的青葱岁月。见多识广甚至知道小提琴叫Violin的老裁缝为孙女的变化感到不安,然而他自己同样欲罢不能地听两个年轻人讲述《基督山伯爵》,连续好几个通宵,于是,当年作给村民的衣服,风格鲜明,加入了法式繁复的领子和水手服圆领宽裤脚的式样。在他们的行径被村长发现后,用缝纫机的皮带轮带动钻头为村长补牙作为不告发的条件。用《约翰克里斯朵夫》来请求医生帮助小裁缝堕胎。

我喜欢里面的这些质朴而机灵的创意,土和洋就那么容易的结合起来,而且一点儿都不显得突兀。这样的结合,心地质朴的人才容易做到。

巴尔扎克只是一个代号,它代表的,是那些看起来很美的事物,让人向往的生活,或者说,它代表诱惑。村民们被诱惑着,虽然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以为那是来自最亲爱的兄弟-阿尔巴尼亚的电影,他们也不知道究竟被诱惑了什么,只是觉得好,生活依旧。老裁缝被诱惑着,他是为了孙女来谈判,在好奇的驱使下尝试,被诱惑着听了很多的通宵的故事,做出了一批土洋结合的衣服。老裁缝毕竟是见多识广了,诱惑对他来说是新鲜,他喜欢,他记下,然而不会影响他的方向。两个年轻人是最受到诱惑的,是他们把这诱惑带给了这个村子。他们受到的诱惑是最纯粹的,与生活与现实脱节的,纯思想层面的。对于他们来说,读这些书是最大的享受,他们满足于这样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那些阳春白雪;而丝毫没有想到过要和生活结合起来,要改变现在的生活,要去过书里的生活。巴尔扎克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而缓慢的。

而对于小裁缝,巴尔扎克带来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或者说,小裁缝其实是不安份的,是打心眼儿里期待着诱惑的那种人,一旦诱惑来临,立即合身扑上。于是,巴尔扎克,颠覆了她的生活。小裁缝受到的诱惑,是表面的,肤浅的,然而不可抗拒,因为这是来自生活层面的诱惑,于是变得真实,变得触手可及。她渴望向贝姨,向包法利夫人那样的生活,她也渴望着有一天,有个埃德蒙.邓提斯从港口跳下船,赶到她的屋子前,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她。她还希望,她的手,指甲也可以修成杏仁形,亮亮的,照着男人的眼睛。

小裁缝抛下了爷爷,两个爱她的年轻人,和自己的爱,进城了,去寻找不同的生活。从此,再无消息。

有些女人永远渴望着诱惑,充满着幻想,为了虚无的梦抛弃现实中拥有的东西。 这些现实中拥有的真挚的朴素的东西,在虚空浮华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而这虚空浮华本身,也不过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影片到了小裁缝离开,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法国生活,故地重游,和三峡蓄水淹掉小镇的情节,带着矫情和小资,实属画蛇添足。

所有的亮点来自周迅,她是小裁缝的唯一人选,从外形到气质,都贴切极了,连平时听来很不入耳的粗粗的带着沙哑的嗓音,也很合适,显示了小裁缝内心的野性。刘烨和陈坤的表演不够到位,很拘束,被限制住了,象两只男花瓶。

两个人用偷来的巴尔扎克改变了小裁缝,使小裁缝不再是个土土的村妞儿了,连口音都变了,带了城里口音,然后,因为这些改变带来的小裁缝的心的改变,他们失去了小裁缝。——不要期望去改变任何人,他们会改变的,在你的努力或者影响下;然而,他们改变的方向永远是你无法控制的,因为蝴蝶效应。

 2 ) 革命年代与诗情画意

    悠远的小提琴声,把人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整部电影,弥漫着一种质朴,却很诗意的气息。满目的翠绿,湿漉漉的泥水,通向大山的羊肠小道,似乎离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情感是互通的:对知识的渴求,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希望。书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最后,那属于三个人的青涩回忆被层层的水帘所淹没,门轻轻地关上了,唯有那瓶装满了思念的法国香水和那台给队长补牙、救了铃一命的缝纫机,还驻留在那里,静静地述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不管是那时的哭,那时的笑,那时的爱,那时的恨,现在看来都象一壶清茶,久久散发着淡淡的芬芳。那个时代,那时故事,那些人物,都变得如此可爱:虚伪的四眼,瘦骨嶙峋的老裁缝,一本正经的队长,唱山歌的老人,一切的一切,是记忆,也是符号,惟独那个倔强、可爱、善良,喜欢巴尔扎克的小裁缝,象谜一般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却永远留在罗明和铃的心里,当然,也活在我们的心里。爱,有两种方式,占有和付出。他俩都做了,他俩都得到了,肉体与精神,他们也都失去。之所以是谜,就是永远都解不开,解不开,才会去怀念,去怀念那些现在看来似乎很遥远、很遥远的青翠时光。

     其实,具有文革情节的电影还有很多,如明亮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抑郁《蓝风筝》、《美人草》、《天浴》等等,有写实,也有写意。也许,我们是被那段钳制的岁月吓怕了,所以,大多电影都炮制了一个在文革背景下的爱情故事。我并不想只把它们看成是一场矫情的廉价走秀,却宁愿去相信那些可能被虚构或夸张了的故事,因为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头去承载一次无知的旅程、再经历一次人性的扭曲。

 3 ) 有关《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七十年代的中国,上山下乡的知青,秀丽的湘西和崎岖的青石路,时代的背景像一面缓缓拉开的大幕,在一切尚未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欣喜和哀愁。接着是罗明的闹钟和马剑铃的小提琴,会动的公鸡以及莫扎特永远想念毛主席,故事就这样在不安分中铺陈开来。 这样的地方是一定要有爱情的,有关年轻,有关死水般的生活,有关于那样一个时代。于是活泼开朗的小裁缝很快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带来了光亮。但这却并不能够弥补精神生活的匮乏,知识青年对书籍的渴望永远都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里所不可缺少的。王小波早就在《思维的乐趣里》这样写过的:插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看。于是那一箱“禁书”便成了他们生活里最大的乐趣,令少年与小裁缝幻想中的世界豁然开朗。它令少年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天空,星星,声音,光线,甚至连猪圈的气味都变了。每读完一本都宛如一次洗礼,一次新生。“爱情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享受,严肃的享受。野蛮人只有情感,而文明人除了情感还有思想……”每一句都可以让那些灵动的心沸腾的吧,作为一种挣扎,更是对沉默生活的逃生。 故事的讲述并不缓慢。接下来的事情环环相扣。先是罗明与小裁缝短暂的分离,然后是剑铃对医生的哀求以及小裁缝强大的隐忍,一切都兀自发生着,按照它应有的顺序,用应有的声音和桥段。之后出现在画面里的是四十多岁的马剑铃,脸上已经没有了二十多年前的棱角,少了锐气,多了沧桑。不变的是他依然守候着那把象征灵魂和自由的提琴,奏着生命奔放的旋律。时间来到这里时,电影已是即将进入尾声,本以为画面里接着出现的会是罗明和小裁缝,依旧是那座山,那条路,当年的少年一个选择了理想,一个留守了爱情。然后是一场二十多年后的重逢。这样以后,时代的背景,理想和爱情便可穿成一条线了。然而导演笔锋一转却安排了小裁缝的离开。巴尔扎克改变了她,她需要寻找新的生活,于是走得绝然,连罗明和马剑铃也措手不及了。所剩下的只是对往事的回首,徒劳的找寻和永无休无止的思念。 影片反应了文革时代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的生活面貌,小裁缝更是独立自主的女性的代表。三个演员都是自己所熟悉和喜欢的,只是刘烨的四川话说得着实有些蹩脚。另外稍有缺陷的是,影片对“小裁缝”的演绎有点有始无终,不够充分,像是脱了线的珠子,只是不知滚落的那头又是怎样一番景色了。

 4 ) 我原害怕你离开我,但没有想到今日竟是我离开了你。

戴思杰终究是留过法的人,那种被拉丁民族的血与沙侵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的淡漠,镇静,热情,清高,在影片最后的留法小提琴演奏家的形象里得到演绎。那种情感是复杂的,带着自我悲悯的惆怅和放不下架子的左右为难。
2002年的影片,今夜再看,不过如此,没想它竟获得那么多的奖。中法合拍的电影总是有一种混血儿的情调,例如在越南取景的《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儿》,例如这部《巴尔扎克和小裁缝》,还有中英?中加?合拍的《面纱》,中国温婉清丽山水之下演绎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的爱情,似乎别有一种哀愁之美。
影片尽管是以那个特殊时代作为背景,但真正的主角其实只有那个深山里的女孩。大概我是迟钝,并看不出任何锐利的批判意味,即使有,在流水一般的莫扎特里也变得很淡很淡了。年轻的山里女孩,是有花一般的容颜与笑靥,她对她的离开,给出了全世界最牵强又最无法挽留的理由,是因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大概在思想如此开明的今日,也没有多少女孩能说出这样戏剧化的话,也大概是因为今日的开明与迅疾,我们已经失去了读巴尔扎克的时间。
我只是忽然想起17岁半的我,穿着高中的校服去法领馆面签,作为一个工科专业的交换生,为了确保面签结果,我本应该假惺惺地谈起绿色化学与核能使用的未来,可惜当年的我也是如此任性倔强,我说,我想去法国,学法语,是因为我太喜欢杜拉斯。
即使是今日,若不是与我的法文教授谈起,法国的年轻人中知道这位获得两次龚古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也不多了,我开始读杜拉斯的《情人》的时候还是中学一年级,在老家祖父的书房里看到箱子里落尘的法国小说,翻开那本小说之前,西贡在我记忆里不过是幼年盛热之地,阳光毒辣,夏天之时都是青木瓜与各种热带水果的味道,直到那日,我翻开杜拉斯的文字,我便开始想象,若我也算是一个成长在热带国度的少女,那么我总该也是遇到这样一段奇情。文字的毒害作用甚大,于是,当与我同龄的女孩子还在韩国少女作家的小说中做着傲娇蛮横,与王子共舞的梦时,我已经在开始等待那个能与我在湄公河边邂逅的男子。
邂逅之后,便要像张爱玲说的那句:“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
影片的最后,年轻的男孩子眼角带着泪光,他说,我那么爱你,你却一声不说就走了。
一个女人,一旦决绝便是一路到底的。都说女人是优柔寡断的动物,神经纤细如同植物细蕊,但一旦做出决定,花瓣包起花心,便很难再打开。法国影评人说,这是一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电影,印证着大文豪巴尔扎克的那句“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但要把美展现出来,孔雀开屏,是需要勇气的。我为何没有看得那么深刻,我只是觉得,他离开,她去堕胎,他在她疼痛万分的时刻拉《天鹅湖》,他为她卖掉他心爱的提琴,第一个他,和第二个他,或者,正如主人公自我的辩白,“只是我们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爱得太久,忽然有一天,便发现自己不再爱了,所以,我一直都相信,女孩的离开,只是因为她不再爱了,巴尔扎克教会她,爱情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他最终从法国里昂和图卢兹的国家剧院回到中国。他带回来一瓶香水。给一个他曾经相处的山里的女孩,或许,他已经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给她了。
两个中年男人,各自功成名就,深夜伴着金黄威士忌畅谈,说起旧事,仍不禁有泪。辜负了谁都好,很幸运,他们都没有辜负那段苦难的青春。
那瓶来自法国的香水最终淹没在总归要来的三峡水中,在悠扬的提琴声中,贫瘠的青春才有一点点的馥郁,他带着香水回到了三峡,但她最终却带着巴尔扎克消失。一个女子的一生,传奇常常是因为爱情,不传奇也常常是因为爱情,女人的倔强和任性一旦发作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当我在法国的夜幕里看完这部电影,心怅然之。

我从前时常担心害怕你会离开我,但想不到今日,竟是我选择离开了你。

 5 ) 大水淹没,众水熄灭

    其实,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是一直明显地感觉到了作品象征意义的表现,然而,也许由于自己一些状况的缘故,我却还是更愿意先说一说其中的爱情。雅歌里说到爱情有一句话:“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然而,在看这一部闪烁着动人回忆的电影(《小裁缝》又作《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尤其是看到最后三峡库区建成大水涨起淹没掉缝纫机和上面的香水时,我却想道:也许有些东西,可能真的免不了被众水息灭,被大水淹没——就算是爱情?
    又是一个关于知青下乡的故事,其实一直担心看到这方面题材的作品,因为似乎在后来的影视文学作品里,似乎会有一个规律:大凡是知青下乡,不管有没有美丽的故事,却一定会有惨淡的收场——就算不至于惊天动地、生离死别,也会有两两相望、天各一方。而我看了这个电影前面大部分,存有的那点提心吊胆却是一度不知踪影了,也许是因为虽然是文革时代,但是政治疯狂于三峡地区凤凰山上那个小村子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内容;也许是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让人可以咬牙切齿的人,反倒都是一些可爱淳朴的人们;又或许电影只是在温婉地诉说着淡淡的哀伤,不同于那种撕心裂肺的控诉……总之,三峡地区美丽的风景,自然朴素的民风,还有几个优秀演员的出色表演(这是刘烨、陈坤、周迅的作品,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们演得这么好,尤其是周迅,很多时候她灵动的眼神和表情几乎令台词都没了必要),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当知识青年罗明和马剑鸣看到小裁缝的时候,那是一种不仅眼前一亮也是心中深处震动的感觉。而两个知识青年对小裁缝的爱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式,一个热烈奔放,一个默默守护。然而两种爱都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小裁缝一直听他们讲巴尔扎克,决定要去看山外面的世界。我是罗明式还是马剑鸣式的?既没那么奔放也没那么伟大,但结果却也是一样。
    好了,以上都还只是我从自己的个人状况来弄点装疯卖傻。实际上这个电影的重点并不在爱情。我想,压在革命文学书本下面的外国文学作品,革命电影中隐藏的的故事,把名字改为“莫扎特想念毛主席”才能存活的音乐,都是象征着一样,那是生活中的美。
    尽管电影中没有可怜巴巴地抚摸着伤痕作祥林嫂般的诉说,但是文革这个时代我们都是明白的。在那个年代,谎言才是真理,伟大领袖才是支配这个世界的根本力量,像牲口一样劳动、一样接受吆喝命令才是生存之道,那么美呢?哪里还有美生存的空间?然而人在心理还是渴望美的,像植物渴望阳光雨露那样。当马剑鸣悠扬的小提琴声徐徐想起的时候,小小的茅草屋里,全部的贫下中农、红卫兵、无产阶级战士都自觉地安静下来,眼中似乎流动着柔和,茅草屋外面仍水泄不通地围了一圈;当两个知青假借看电影的名头,讲着一堆“禁书”里福楼拜、巴尔扎克的故事的时候,村民们没有吝惜自己的眼泪,只在讲完之后追问“什么时候再给我们讲故事”;当小裁缝用自制的纹胸展示自己身体的美的时候,一大群小姑娘却并没有像看到什么毒蛇猛兽,反而眼神中都是艳羡的内容……
    善良是美,淳朴是美,爱情是美,思想是美,浪漫自由是美,可是似乎又都还不是美丽本身。美会让罗明和马剑鸣们违背道德去偷窃同为知青的四眼的东西,并且他们并不以为羞耻。最后小裁缝也因为巴尔扎克那句“美丽是女人的资本”,而放弃了爱情到山外面去闯荡。是超越吗?还是更像难以琢磨的、神秘飘渺?
    有人则认为这个电影很大程度上和导演戴思杰(他是旅法华人,根据自己的知青经历写了一本法文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电影根据小说改编)的身份意识和独特视角有关系,觉得电影是在说一个东西文化碰撞融合再生的过程了——山外面来的马剑鸣擅长的小提琴、罗明擅长的读小说讲故事,象征着西方现代文化(就以其中最为杰出的成就音乐和文学为代表),而山里面的小裁缝们淳朴天真,蒙昧无知,是代表着中国及东方的文化,在凤凰山罗明、马剑鸣和小裁缝的爱恋纠葛则代表着东西方文化在碰撞融合,结果当然是西方文化获胜:罗明们改造了小裁缝,甚至小裁缝都要抛弃爱情走出大山去认同这种文化。也许这说法是很有见地的,但我却不认同这种文化殖民主义的腔调。
    其实,在这部中国银幕上少见的、富有浓厚文学气息的电影里,还可以看到的是一个中年人对自己过往的精神乐园的怀念,银幕上的风景、音乐总似乎在不经意地流淌着一些怀旧情绪,一些感伤甜蜜的回忆,因为有着文艺角度,这些情怀和回忆更显得唯美飘摇。而且,糟糕的现实尤其更让这种中年人的文艺眼光发作起来就肆无忌惮:现实情况是中国三峡大坝已经建成,库区开始蓄水,寄托着他们精神乐园和忧愁甜蜜回忆的凤凰山即将成为一片汪洋,回不去的——事实上,回不去的才似乎是人们心中那片最美丽最难以割舍的角落。
    顺便说一句,当看到美丽的凤凰山即将被淹没村民们不舍得表情,看到马剑鸣赶回凤凰山心酸而惋惜地寻梦,看到想象中大水淹没缝纫机和香水的时候,似乎有一句话在我耳边隐约地喊起来:“看看你们做的好事!”没有办法,谁让我是一个水电工人呢?
    写得很乱,因为我心里很乱,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好。

 6 ) 巴尔扎克如是说:女人的美,是无价之宝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
巴尔扎克就是这样的作家。整个电影围绕这个极具感情色彩的法国作家开展一段70年代凤凰山里头的三角恋,两个知青以不同的方式共同爱着山沟沟里一个听过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后,决定冒险走出山外看世界的小裁缝——注定没有结局。
文字的魅力实在是在太大了。
伴随着“莫扎特(老莫)永远想念毛主席”(这是生产队队长的原话),悠扬的小提琴声荡漾着整个峡谷。
记得罗明刚来插队时说的一句话:真想不通,难道我们就一辈子窝在这山窝窝里?
害人的文革,让多少知青失去了欣赏文学的自由。
罗明为小裁缝念书,马剑铃用画来表示自己的名字,在羊皮背心上的文学作品,老裁缝听完巴尔扎克后做了法式水手服和碎花小衬衫,还感叹“香榭丽色,多美丽的名字啊!”。特别是在第二天还要劳作的情况下,马剑铃仍读书到5点,老裁缝仍能兴致勃勃地为村里妇女做衣裳,妇产科医生左瞻右顾小心翼翼地朗读,和《朗读者》一样,让我再次回味文字带来让人会意的魅力。
周迅向来都是电影里抢手的角儿,在《画皮》是,在《小裁缝》也是。本来就很喜欢周迅,她把一个乡村小女人向往外面多彩世界那种渴望演得出神入化。非常佩服小裁缝的勇气,不论面对任何事情,都是那么直白而且清晰。爱情,只是她对生活的一个尝试,没错,她爱罗明,但她更爱巴尔扎克,更向往外面的世界。为此,她可以放弃一手抚养自己长大的爷爷,放弃自己的爱人。可见这种女人的毅力和坚定不是一般女人可以做到的,极度羡慕这种勇气!我不知道这个角色让其他人来演会表现得怎样,但周迅似乎已经把她演到极致了。特别是她那双俏皮灵动的眼神,说她是天生的演员,一点儿都不夸张。
如果有一天,我也为了一个人(一个作家,一位演员,一名演奏家。。。或是一个我深爱的平民),或是一句话,也走出现在的眼界,不论结果如果,那将会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话说刘烨,他就是有种让人喜欢的长相,他的声音,说话的语调,眼神和他微微的一笑,就能让人无限遐想。即使没怎么看过他的戏,但对他的感觉就是很好,也许这就是影帝与生俱来的魅力吧。

《可怜的克利斯多夫》
自由的乐趣你是不能知道的
那的确值得用危险、痛苦甚至生命去交换
自由,感到自己周围所有的心灵都是自由的
连无知之徒也在内
那真是一种无法形容的乐趣
仿佛你的灵魂,在无限的太空游泳
这样以后,灵魂就不能在别处生活了
傅雷翻译

 短评

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组合啊...

6分钟前
  • THE M
  • 推荐

罗明一脸倔强地修起钟表时简直与阿坤哥哥重叠了。本来以为马剑玲爱罗明(可能跟他讲那个“中国史书上第一个同性恋”故事有关),后来他发抖帮小裁缝吸毒,才知道他是爱着小裁缝的啊...用很幽默的方式讲了那段残酷的背景故事,影片结尾处泰坦尼克号既视感。

10分钟前
  • 小灰烬
  • 推荐

戲中的馬劍鈴及羅明有沒有同性情誼?

14分钟前
  • TZ the Queer
  • 推荐

在学校看的,地方话版,还不错,周迅还是那么灵。

1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只能说刘烨的四川话说的黑恼火 好像外国人哦 陈坤是重庆人嘛 说的还是正宗啊~

19分钟前
  • 童熙
  • 还行

中国版的祖与占,喜欢那个时候的陈坤和刘烨,身上还保留对艺术单纯的塑造,特别是后者,尽管两人同时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我的反应是,看,毛和周。

23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祖与占、朗读者。演员表现极好,周迅陈坤刘烨实在太动人了,周迅那滴溜溜的黑眼睛、陈坤那敏感的眼神、刘烨那鹿眼!“莫扎特想念毛主席”、用谷糠做了雪、连猪圈的味道都变了,为一本书去做堕胎手术,"我去抓一只凤凰山的鳖,给你老爹补身子,这样就好得快,他好得快你就能早回来了"

27分钟前
  • 墨卿風
  • 力荐

刘烨拉小提琴的时候帅毙了.可惜現在殘了!

30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结尾的女性独立意识稍显突兀了,再加点铺垫会更好。陈坤本来也挺小受的,可是和刘烨摆在一起就一秒变小攻啦!刘烨童鞋真是万年受啊~周迅在这里真好看~啊,四川话,陈坤表示毫无压力,另两位童鞋就有囧了,特别是刘烨。。

34分钟前
  • 荞麦安娜娜娜
  • 推荐

说我爱你。重复十次!

36分钟前
  • mayfly
  • 推荐

把刘烨和陈坤摆在一起的画面还真是好看啊~

40分钟前
  • 左左☮
  • 推荐

原来刘烨爱的不是陈坤

44分钟前
  • 少白
  • 推荐

每次看周迅的电影都让我很惊喜,她总是演的那么的浑然天成,陈坤和刘烨的组合给我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巴尔扎克的禁书,两个上山下乡的小伙子和一个不识字的小裁缝,最开始最依赖的小裁缝,到最后心灵的蜕变,她豁然开朗寻找新天地去了,可两个小伙子的心却被牢牢的困住了,一生不能释怀。

48分钟前
  • 樱花树下是梦
  • 推荐

在禁忌的年代与文学偷情。

52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莫扎特永远想念毛主席

57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我亲爱的刘烨啊,你怎么就透露出这么一种背背气质呢

1小时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周迅同学就是天生的演员啊,四川话都说得那么好。

1小时前
  • 颜良辰
  • 力荐

虽然刘烨和周迅的四川话实在让人焦躁,但我喜欢这个故事啊,小裁缝走了,抛下罗明去见识美丽新世界了,终于没有落得知青返城自己在爱情里打落牙活血吞掉眼泪疙瘩的结局,她比谁都先走。

1小时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何尝不是中国版的《朗读者》……

1小时前
  • 范同学
  • 推荐

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他,情愿什么也不留下~

1小时前
  • Over5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