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你早

剧情片大陆1990

主演:马晓晴  王全安  贾宏声  金铁峰  李连义  江珊  翟春华  

导演:张暖忻

播放地址

 剧照

北京,你早 剧照 NO.1北京,你早 剧照 NO.2北京,你早 剧照 NO.3北京,你早 剧照 NO.4北京,你早 剧照 NO.5北京,你早 剧照 NO.6北京,你早 剧照 NO.13北京,你早 剧照 NO.14北京,你早 剧照 NO.15北京,你早 剧照 NO.16北京,你早 剧照 NO.17北京,你早 剧照 NO.18北京,你早 剧照 NO.19北京,你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7

详细剧情

  改革开放初期,在北京一个寒冷的清晨。天还没亮,99路汽车售票员艾红(马晓晴 饰),与每天骑自行车接她一起上班的王朗(金铁峰 饰)来到车场。李队长(李连义 饰)给他们介绍新来的司机邹永强(王全安 饰)。王朗售票时积极热情,艾红却相反。她跟刚来不久的邹永强走的越来越近 。当 王朗又在老地方等艾红上班时,她没有出现。王朗到了车场发现她和邹永强有说有笑的,对他却很冷淡,王朗心里很不好受。永强的哥们是倒爷,出手大方阔绰。羡慕物质生活的艾红,她决心要辞职去挣大钱。艾红遇到了自称是新加坡留学生的陈明克(贾宏声 饰),他请她听歌,又送录音机、新衣服,还邀她去游玩,贪慕虚荣的艾红立马沦陷。不久她向永强提出了分手,永强因失恋的打击开车分神出了事故。艾红发现怀了孕,去找陈明克时却意外得知他是假留学生......

 长篇影评

 1 ) 《北京,你早》:走好,宏声


昨晚为着一个人,将张暖忻导演的《北京,你早》又翻了出来,他,贾宏声,那一年,23岁。
我还记得在很久之前,看了娄烨导演的《苏州河》,当时只记住了美人鱼周迅,对于那位沉默的男子,除了举手投足之间,一丝桀骜,便再无其他印象,即便是隐隐之中的错觉,也没做过多的念想。
这应该是一位不错的演员吧,看他的戏,你没觉得他是在演戏,而更像是一个已然的部分,合理地出现在既定的那个角色里,那种刚刚好的程度,没有多,也没有少,既不出挑,也不晦暗。
《北京,你早》,拍摄于1990年,据说是一部让贾声名鹊起的电影,说实话,我对他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不多的几部有他参与的电影里,《北京你早》中的陈明克,《昨天》中的摇滚青年,《苏州河》中马达,连王小帅导演的《极度寒冷》都还没来得及看,他就匆匆地走了,而且是选择了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告别了这个虚无的世界。
在电影《北京,你早》里面,贾宏声扮演了一个倒爷,对于那个特殊年代的中国而言,这一职业无疑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价格双轨制的时期,“倒爷”一度盛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北京地区为甚。
那个时期的贾宏声还算得上是外表阳光帅气的,只是笑容里隐隐的一丝苍白是抹不掉的,高高的个子,西装革履,头发梳理的油光油光的,用我们那里的话说就是蚂蚁杵着拐棍也休想爬上去。片中,道貌岸然的大款形象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错落的人生价值观,带着虚高的幌子横行于世,背地里却是一副婊子像,山穷水尽,暗自神伤。
我们看到台上那些演员,王全安、马晓晴、贾宏声,他们是耀眼的,可是人后呢,观众并不能对他们生出对一寸的瞭望,只是冥冥中,我们会收获答案罢了。
张暖忻导演用镜头,把老北京的独特的人文风景、城市气质,和人们的市井生活一一记录,90年代、北京、汉城、奥运会、下海、票子、外企、崔健。。。政府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极力转移六(和谐)四(和谐)学(和谐)潮被血洗过后的惨况,把人们的关注点再次拉拢到经济建设中来,但人们却不再能对其言听计从了,就如同《假行僧》里唱到的“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人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强烈地渴望自由、渴望物质、渴望变革、渴望真实地表达自己,尽管还是一无所有,却已经不再能安于现状了。
无疑,社会正常的民主生活再次被绑架,成为举国上下经济建设的人质,被经济举措大大转了空子,人们愈发开始关心起谁又发了财,谁又成了大款,谁进了外企,谁成了白领,社会正在急速地转变,每个人似乎都意识到了,而大多数人却又无能为力,不懂套路,没有关系,又拉不下面子,一系列的原因左右着人们的选择,我们统统被抛进了社会的洪流里,有些人落水了,有些人踩着别人的身体,用尽一切手段,安全地上了岸,理所当然的成了一个特定时期令人向往的楷模。
对于一个人的死,是需要时刻保持敬畏的,死亡是另一路的开始,据说这条路可以通向永恒,只是我们无法见证罢了,希望如此吧。
我从来就不了解北京,就如同我从来就不了解贾宏声一样,这两者对我而言,都是谜。我看到了老北京空气中跳动的灰尘和冬日迷人的白色雾气,看到了秀水街的地摊货,看到了穿城而过的红白色有轨电车,看到了几百年前宏大的城堡,看到了贾宏声的脸,看到了他桀骜不驯的表情,看到了他满脸的疲惫和无谓,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一路走好,宏声!

你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正常人的表情
你病了!
快告诉我,你是怎么了
我帮你叫医生

你觉得我是在自作多情
闲极无聊罢了
是这样吗?
还是你觉得原来是我有病?
如果我有的话
那也只是天堂的怀乡症
而你
却永远无法听见那一声呜鸣

 2 ) 北京,你早

《北京,你早》1990年的电影,通过北京公交车站的司机和售票员的视角,展示了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和北京人,挺有那个时代的风采,原汁原味,对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工作观念的冲击描述的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我看的是渣画质,但是片子的画面和构图还是可以的,叙事也很朴实,老片子讲故事总是踏踏实实,有条不紊,看的很流畅,比现在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剪辑和穿插更能体现故事本身的魅力。然而我不是北京人,对于那个时代更是没啥感触,纯当看有故事性的纪录片了。总体来讲,片子还是不错的,可以一看。

 3 ) 59

打人的那个场景,摄影机开始真正地运动了起来,虽然只持续了一小会儿;第二个剪开的镜头中摄影机再次被置于平地,随着激烈的斗殴场面轻微地摇移——可想而知观众的困惑:经过漫长跋涉偶然见到的绝美景色转瞬间消失不见。这一偶然得之的片段很好地展示出《北京,你早》的影像质感以及暴露出的问题。

即便这部电影非常标榜性质地被定性为长镜头写实的实践典范,我们还是发觉了问题,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带来稳定感、延续性非常切适于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意大利战后脱节的现实,但到了90年代,已经不太有用了。但我们的额电影人还在围绕着剧本来讲故事的学院拍法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质感转换成影像的过程中已然失效。这要等到五年后道格玛95的宣言才被真正判处死刑。其后,电影上的影像探索自动地分成为两类:固定镜头和手持镜头。

《北京,你早》虽然还停留在学院派的电影语境之下,有点不太一样的是,它超前地通过建立一个丰富的公共空间(公交车厢)来将现实中的实景纳入镜头,从而获得部分的真实观感。故而,展开一种学院式的读解是最保守的方式,下面是个人的一些想法。

剧本的设计围绕着女主角的三段感情自行分为三部分。通过一些留白,让动作尽可能少地暴露出来。这是一些非常日常化的场景,比如等待的成/不成,预示着关系的开始与结束;两次偶遇和一件毛衣,则是另一端关系的起点(这对关系的结束是男人让女人看不到希望)。怀孕暴露了女人的弱势心理,罪人的名号因之落到司机身上——这是通过医院的偶遇那下掴响的巴掌所暴露出来。紧接着这一幕的是两个失败男人间的对酌,中间可想而知省去了大段预想会发生的动作(因为酒席上的对话已经透露出他们已经知悉事件真相):比如男女相互间的对峙、冲突、辱骂和暴行等等。但终归说来,这种不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该放弃的,沉默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更丰富的表达,而电影用留白很好地保留了这点。

女人虽然一直是被诱惑的对象(对于此点,电影丝毫没有避讳),但她同样敢于面对自己选择造成的后果,这是影片最后四人同车的画面表达出来的——女人一件件地将行李搬上公交车,而那位诱惑者带着一副墨镜事不关己的样子,曾经的恋人/同事共处一室,女人的自我解趣瓦解了可能造成的尴尬。

一个女人在寻求更好生活的过程中先后接纳了三个男人,这是不该去指责的。现在看来,似乎理所当然,但在那个年代,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她的主动放弃与接纳,让电影看起来与众不同。《青春祭》用女性视角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经过,这一主题延续在《北京,你早》中,女性的自我已经已经充分觉醒了,面对商品化经济的浪潮,曾经以依附姿态倾就的爱情开始变得像商场里聆郎满目的商品一样,可以自由选择。这一观念在一部1990年的大陆电影中出现是相当惊人的。

 4 ) 童话的年代过去了

普通人的生活中无疑是充满无奈的。你用来工作的自行车丢掉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也快没了,已经很倒霉;为了继续工作你只好去偷别人的车试试,可是一动手就被抓到了,更倒霉;最倒霉的是,你还是当着自己儿子的面被人家抓到的。这就是《偷自行车的人》的无奈。如果你好不容易攒钱买了辆二手的自行车,没想到这是一辆黑车,车的失主还偏偏来找你了,也很倒霉。这是《十七岁的单车》的无奈。

《北京,你早》中的公共汽车司机当然也很无奈,因为他的女朋友被人抢走了,不过说到底这还是一种童话中的无奈。抢走他女朋友的青年自称是新加坡来的留学生,可是实际上是个普通的“倒爷”。在那个时代,90年代初之前,虽然“人欲横流”的资本主义已经在慢慢形成,但是人们毕竟还能有一点从传统社会结构继承来的自我安慰。那个时代有钱人的典型形象就是钻价格双轨制的空子、“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倒爷”。所以,我完全可以在心里不服气地说:你有钱,我很穷,没错,但你没有“正式工作”,你没有“单位人”的身份,你很可能不诚实、不可靠,你甚至是“投机倒把”的嫌疑犯。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童话,有钱人要么是坏人、骗子,要么是又老又丑,总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20年过去了,崇尚财富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然成型。当年倒卖批文的,如果没有成为政策摇摆的牺牲品,就已经是今天的王石了。今天的富人,已经开始褪下了当年的倒爷那副猥琐的模样。今天抢走你女朋友的,很可能就是一个企业家的第二代,他有钱、他很帅、他有完整的学历、他懂得贵族文化里最时髦的玩意儿、他有品位有情调、他热衷慈善事业、他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于是,你还有什么好说?你还能拿什么来安慰自己?

如今的公共汽车上,还是有一样的司机、一样的售票员、一样的女朋友被抢走的年轻人,但是童话的年代却一去不返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有各种划分的方法。对于没有分享到改革的收益、甚至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人们来说,三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可以做阿Q的时期,另一个是想做阿Q而不得的时期。

 5 ) 每个人心里都曾住着一个小艾红

不会写影评,但备注字数有限,想说的话写不开,所以写在这里。

很真实很现实的片子。
记不清多久前搜索贾宏声的时候就对此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马晓晴,因为王全安。但找不到下载。最近频频在电影网看片,试试看一搜,果真有。看来官方也有官方的优点。
其实艾红这个角色不讨喜,她不怎么漂亮,带着婴儿肥,公交车上卖票总是一股不耐烦,她看到朋友进了外企穿的漂漂亮亮工作环境也好的让她开眼界,自己也想有那样的好工作。但是每个女生都曾经是那个爱慕虚荣、傻傻的艾红,她希望自己的男友能有出息,能出人头地。所以当邹永强对挣大钱表现出一番平常心态的时候,她喊着好辣流出了眼泪,她多么希望他至少能表一表挣大钱的决心。
贾宏声帅气逼人,不仅是外表的,骨子里透着不羁的帅劲。在酒吧那一曲《假行僧》唱的血脉喷张,在大同的悬空寺和云冈石窟游玩时,那亮眼的橘红开衫就现在开来都潮范儿十足。他还是留学生,他还是新加坡人。谁能不被这样的克克吸引?
片子的最后,王朗和邹永强成了好哥们,艾红最终嫁给那个骗过她的王老五。
20年后的现在,奔三的80后们依然在面对各种诱惑,依然做着一夜暴富的梦们,也慢慢搞清楚了那个老道理——
财富还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

 6 ) 1990年电影的资本苏醒的时代特征

1990年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份。

我尝试从豆瓣标签上按年份搜索国产电影,80年代前期的主流电影基本上离不开两个主题,一个是文学作品改编,另一个是政治风暴时人们的所受的苦难。直到1986年《芙蓉镇》还是离不开这个题材。再往后看,出现了两部王朔小说改编的都市题材的电影。直到1990年,一下子出现了《北京,你早》《本命年》和《流浪北京》三部类似题材的电影。《流浪北京》号称是中国第一部纪录片,反映的是“北漂族”的生活,这一部我没看过,但毫无疑问是写实的。另外两部虽然不是纪录片,但也很细致而且相当写实地表现了资本逐渐苏醒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国家政策领导婚姻市场。7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环境下,家庭成分是重要的婚姻考量指标,如果家里有个“右派”家长,孩子的婚姻大事可就完了。好多80年代的电影都是反映这个的。到了80年代开始搞经济建设以后,全国的漂亮的不漂亮的小妞都知道高富帅的好处了。其实那时候人的想法跟现在已经差不多了。《本命年》里程琳演的那个会傍“大款”的小歌星,《北京,你早》里马晓晴演的这个丢掉铁饭碗也要调出去赚钱的公交车售票员。当然,《本命年》里的绝对主角是姜文,程琳只是作为男性视角下的一个清纯又有点势利的女性形象,导演编剧都是男人,电影也是以男人的经历作为主线,对于这个女性形象的刻画是片面又朦胧的。而《北京,你早》的导演是女人,绝对主角是马晓晴,在刻画这样一个女性角色的时候,用笔细腻,尤其是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几场戏都很出彩,让作为女性观众的我感同身受。所以,如果想知道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势利的丈母娘,我推荐可以通过这部电影来看看20年前的姑娘都经历了什么。


一个漂亮的公交车女售票员艾红,漂亮是她的选择男人的资本。这个故事是围绕着她跟她的三个男朋友展开的。第一个跟她一样是个售票员A,最大特点就是嘴贫。当第二个司机师傅B出现时,前一个就直接歇菜了。首先在他们那个行当里司机就比售票员地位高,开车是一技之长嘛,饭碗也比售票员牢靠,其次这司机踏实稳重,是可以托付过日子的人。优胜劣汰,A毫无疑问地出局。A虽然心里不爽也不好发作,因为司机的地位压着他。

艾红的好朋友子云的出现是故事的转折点。一次公车的偶遇,艾红看着现在的子云找了一份在公司打字的工作,很是羡慕。有几场表现艾红内心的戏很好。她去子云的公司找她,看到旋转门都不会用,小心翼翼地学着别人的样子走进去,一个老外很绅士地说“after you”.她穿着那唯一(直到交了第三个男朋友C之前)一套下班出去玩才会穿的搭配好的衣服和背包,打量着这个体面的工作环境,对着反光茶几梳理头发。朋友喝咖啡不放糖为了减肥,还要先洗手。她瞧着这一切,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样,又羡慕又自卑。男朋友B带她跟原先是司机后来转行发达了的老朋友吃饭,人家一说起从前干公交的辛苦,她立刻感同身受地恨不得委屈地掉几滴泪下来。回头没忘了撺掇男朋友B也找份来钱快的工作,语气还是娇嗔玩笑似的。

一次公交车上来了两位穿着时髦的女乘客,忘记带人民币,用外汇买了票。艾红又一次受了金钱的刺激,转而跟一个乘客吵了起来,吵不过人家又心里委屈。中午吃饭马上又劝B换工作,这次语气开始严肃了。又一次去子云的公司,子云穿着漂亮的套装,忙前忙后没空招呼她,她等了一会儿,周围都是老外,职员跟客户谈生意,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难过地跑开。她去了一家小超市,里面陈列着琳琅的进口商品。她只是看看,没有要买的意思。有个男人C来跟她搭讪,是坐过她公车的人。以前她也遇上过这样的人,每一次她都反感地摆脱。这一次她没有,只是礼貌地回绝了他邀请去喝咖啡的建议。

她对男朋友仍保有期望,三番五次地劝说他换工作,一次比一次激烈。B像个面疙瘩似的只会跟她打哈哈。她绝望了,觉得如果跟着这个男人一辈子就完了。终于她决定去赴C的约,C在酒吧里唱起了崔健的《假行僧》(1989),“我不想留在一个地方, 也不愿有人跟随.”躁动的歌词让她有了共鸣,她决定去拥抱一种新的生活。离开B以后,A和B成了同病相怜的好哥们,遇上被车撞了要讹人的老大爷,俩人同仇敌忾。艾红怀了孕,俩人又一起揍了C。揭穿了C假留学生的身份,原来是一位“倒爷”(多有时代特色)。最后艾红嫁给了倒爷C,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摆摊做买卖的生活。


本来我是想写评的,最后把故事复述了一遍。因为我真的很喜欢故事的设置,人物矛盾的层层递进,内心情感的变化。最后写几处有意思的地方:

1. 电影里明显的商业广告,兴业银行。在子云公司里同事的讨论中出现。商业商业,不仅实打实地侵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就像电影里表现的一样,有头脑的电影人和商人也开始用植入广告的方式制造双赢。多么奇妙又合理的契合!

2. 崔健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被倒爷C在酒吧里唱出来,再就是在文艺司机B墙上的海报里。贾宏声唱着“要爱上我你就别怕后悔, 总有一天我要远走高飞”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周迅在《如果爱》里面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头也不转不回来”。两幅场景在我脑海中交替,我觉得不只是影片里的角色在唱,而是他们自己在唱。周迅,闯出来了,可是贾宏声呢。。

3. 江珊演的子云误以为艾红怀的孩子是B的,在医院里扇了B一巴掌。同样的误会在江珊和王志文演的《过把瘾》里。方言陪朋友的女朋友来堕胎,被当大夫的杜梅误会。杜梅让那姑娘去查妇科病。江珊真适合演这种漂亮的泼辣姑娘。要是能跟这样姑娘在一块天天拌嘴我也乐意,如果我是男人的话。

4.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艾红在做售票员的时候经常同她认为不在理的乘客吵架,最后当她转行以后,把大包小包的货物拎上公车,售票员说了她,她也不服气地吵起来。那些她曾认为正确的规章制度在她变换身份以后不再有效。

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艾红说不清楚,她只为她所处的位置说话。就像那个时代里的一些政策,一些人物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讲促进了资本的流通,帮助了经济的复苏,但是也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人们价值观的扭曲。时代不会倒退,只能摸索着前进。

 短评

喜欢这部电影,特有感情,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些行将被忘却的人的人生。时间的维度在明暗之间显得特别的残酷。无论是电影的内容,还是里面的演员,都让人感慨丛生。他们走过了,他们离去了,带着不可复制的岁月,现在,轮到我们了,多年以后,我们的流逝又是怎样一种被记忆呢。

4分钟前
  • 影随茵动
  • 推荐

那个时代的北京青年,以及少女杀手贾宏声。看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路遥的《人生》。自己也即将迈入社会,更能体会人物做出的选择。心眼儿不坏,只是想要更好的生活,却不断被生活伤害。——我们不都是这样吗?观感特别舒服,视听分析那套工具完全被我抛之脑后。好片就是能激起生命经验,让观众全程投入。

5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果断五星。张暖忻的长镜头调度颇为精到,跟《本命年》一样,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心态被精确地记录下来。当然最大的亮点是王全安的表演,萌得惊天动地。

7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如果没有最后的意外怀孕或许会更好。女性在追求经济独立、情感自主的道路上,不该总是以“意外怀孕”为结局。片子是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上映,那时的王全安还很嫩,那时的贾宏声帅得惊为天人。25年过去了,再看现如今的北京城,有时候生活似乎并没有改变,只是那些人,都不再是从前的了。

10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张暖忻的《北京,你早》真棒,亲切的生活气息,很踏实,即将全面降临的商业时代前夜,破旧的老公交,幽暗的胡同,天上吱吱响亮的鸽哨,迷迷瞪瞪的青年,又土又时髦。马晓晴的傻乎劲儿沿袭到了《编辑部的故事》里小保姆身上;江珊的熟女味道带到了《过把瘾》里头。贾宏声痞到天国了。王全安成大导演了。

1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姑娘跟每天来接她上班的售票员同事好着,结果接上班的干不过给姑娘买50块钱一条裙子的司机王全安(就是那个导演),买裙子的司机又干不过会在舞厅唱《假行僧》的贾宏声。故事表达了近30年前,年轻人面对“是不是要为钱而奋斗”的迷茫。30年过去了,如今的年轻人正在为“强迫吃屎”而迷茫。

16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真是恍若隔世啊。估计又得好几天回不过神来。贾宏声真挺帅的。

17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90年代初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就是结尾硬要说完似的,不说完更好(或许也是被迫的...)。贾宏声可真帅... 王全安当年毕竟也一头秀发,物是人非唉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如果你也喜欢贾樟柯的《站台》那么绝不能错过张暖忻导演的《北京,你早》,没想到一位51岁高龄的女性能够通过公交车这一载体,如此真实地捕捉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地上关于理想、金钱和爱情的种种变化。尤其是通过影像使得贾宏声、马晓晴、王全安的青春风华正茂时期得以永远保存,今天看来真是感慨万分

23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听说了吗,现在北京可有28个亿万元户了。

24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⒈来北京参加电影节的第二天早上,如计划观看了《北京,你早》;⒉公交车司机/售票员的生活故事,联想到《上车走吧》+《帕特森》,哎,可惜如今国产电影里关注民生的作品越来越少了;⒊李队长的爸爸给儿子擦屁股→李队长叫同事把车窗擦干净点,这个转场设计觉得好妙好有趣;⒋邹永强→王全安 ,惊喜!

2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越到后面越好看,故事叙述地流畅又自然,贾宏声很帅,不过演了个最后被暴打的坏人,最后俩人一前一后走在大街上洒水车过来的时候,画面太美了

30分钟前
  • 三层保暖
  • 推荐

张暖忻去世了,王全安和余男分手娶了张雨绮,马晓晴不演戏了,贾宏声自杀了。电影结束了,生活在继续。

34分钟前
  • 空空如也
  • 还行

原来王全安那会儿那么帅,原来贾宏声还是婴儿肥的美好少年,清爽干净,娇而不嗔==

39分钟前
  • 兒子
  • 力荐

几乎是一部完美的电影。深深记着单车一晃而过的镜头,当然,还有假行僧灯火恍惚的一段。

42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那时候北京还没那么多高楼大厦,人们还是质朴又天真。那时候王全安还不是大导演,贾宏声还没有死,马晓晴的大肉脸还是美的标准......好强烈的对比。

47分钟前
  • 喃梨
  • 推荐

90年那时候,人们站在十字路口,面对金钱资本的时候还不像今天这样厚颜无耻,至少还有犹豫,尽管这犹豫可能是胆怯,却也是碍于良心。但这样的犹豫还是太孱弱,瞬间被浩浩荡荡的时代卷入,无影无踪。

49分钟前
  • 容安
  • 推荐

贾宏声真帅啊,马晓晴放现在出道,还能这么出名吗?看片子时候想,贾宏声这样的才能在新北京混得好,可他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老实巴交的司机居然是今天的王全安。现实跟戏剧真是混乱。

50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北京公交站牌二十余年未变风格,感动。

54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2019-8-31重看;那时的公交车那么长,那时一辆车上有两个售票员,那时女孩的脸不是锥子,那时男孩的眼神足够明亮。经济转型期的人们真如早班车一般充满勃发的愿望,任何挫折只要被晨曦中的水一洒,便能恢复劲头。被贾宏声帅倒(堪称国内最具个人魅力的演员),王全安可以加入「被导演生涯耽误的演员」协会。

5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