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欧美剧英国2013

主演:大卫·爱登堡

导演:Katrina Bartlam

播放地址

 剧照

非洲 剧照 NO.1非洲 剧照 NO.2非洲 剧照 NO.3非洲 剧照 NO.4非洲 剧照 NO.5非洲 剧照 NO.6非洲 剧照 NO.13非洲 剧照 NO.14非洲 剧照 NO.15非洲 剧照 NO.16非洲 剧照 NO.17非洲 剧照 NO.18非洲 剧照 NO.19非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0:49

详细剧情

  《非洲》由《Life》原班人马打造,是一部大型原生态纪录片。镜头将跟随主持人David Attenborough一起穿越神奇的非洲大陆,探索那些从未被发现、被记录的生物物种和壮观的非洲奇迹。

 长篇影评

 1 ) 非洲,我可以走,我不走

有那么一瞬间我竟然恨我的祖先们居然发明出了那么多高科技,保护他的子孙后代能过上温饱不愁的日子。使之脱下衣服无法再去适应温度每分每秒的变化,脱下鞋子无法再感知土地的深沉,离开电子产品可能只剩焦虑与暴躁。 当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时,被自己可爱到了o>_<o大部分人看电影,我也喜欢,但每次准备去找一个朋友推荐的电影时我的手便不听大脑使唤,自动去找到有关自然的纪录片,每次看到不是自己喜欢的动物正打算去换一部,可是眼睛又被这一物种的奇妙所征服,等到反应过来时,已剧终。 对于自然的热爱早已融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请千万不要把我当一个柔软的姑娘看待,我从小真的是和男生打架打大的,永远都想不通的是那些偷猎者是如何忍心,如何下得去手结束、剥夺无辜动物的生命(金钱的诱惑真不小)。但我也承认在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中,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这场大屠杀,人口激增所带来的致命性伤害远远大于偷猎者们。 17岁空有一腔热血去解决前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但我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感知自然的能力),哭到眼泪不止,渐渐理解了"保护环境"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包含了:对自由的追求、生的渴望、爱的召唤。 愿我将来走的更远、见的更多。时刻提醒自己不丢掉理想与善良,结识一群真正和我一样的志合者,朝心中的圣地前进,永不停歇。

 2 ) Africa 观影第一集

观赏一部纪录片,除去影片自身内容、反映主旨等必要考虑条件外,影片自身所透露出来的让人为之震撼的部分则是其流光溢彩之处。作为BBC出品的最新作品,Africa 做到了内容上生动活泼,既满足一众无国度界限、无年龄划分、无宗教信仰之差的观众来观影,也在光影的采集,配乐的基甸下一部浑然天成的影片产生了。
说到非洲,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一望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之广阔之浩瀚。与文字描述所不能相比拟的是,影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镜头转换剪切以及光影的完美结合,是光凭借语言难以描述的。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它的配乐随着拍摄需要也在不断转变着风格。在拍摄狐獴诱骗卷尾燕上当时,配乐有紧张急奏的气氛摇身一变欢悦的调子,特别是结合解说老头欢快的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更是使得忍俊不禁。
适者生存,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不阐述着同样的道理。因为想要捕食幼鸟而释放臭毒液体最后惨遭失败导致要被同类所瓜分的蟋蟀,为争夺水源生存地而相互残杀的长颈鹿,捕食失败偷食母亲所捕获的猎物的非洲豹...诸如此类...世界之广袤,一花一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着,白云苍狗,各自追逐着自己的本命。这或许,就是自然界所揭露给我们最真实,最直接的秘密了吧。

 3 ) 是非洲,也是世界

海明威说过,世界上有三件事值得一写:爱情、凶杀、战争。

介绍到这我回想起,认为动物之伟大而人类之渺小的镜头

出生一天的7厘米长的小海龟,独自,为了千分之一的成年存活率,面对白颈鸦和鹰和螃蟹的威胁,开始史诗般的征途,穿越软沙滩穿越硬沙滩,迎接大海

成年长颈鹿为了维护自己的地盘尊严,誓死去年轻长颈鹿进行战斗,在年轻长颈鹿以为自己要赢了的时候,倒地的脖子抬起给年轻长颈鹿致命一击,用策略维护了自己的战地。

非洲大草原,由于尼拉贡戈火山干旱,迫使大象迁移,小象🐘没有坚持住,在最后的时刻,象妈妈陷入两难,如果留下配小象最后一程,自己将会脱离象群,而大象是群居动物。如果跟着象群离开,小象就将独自面对死亡。作为妈妈,她选择了留下,像人类母亲一样选择守护自己的孩子。她轻轻地推动小象,希望它站立起来,一起逃离这干旱之地,但小象的头慢慢倒在了地上,看得到它鼻孔的起伏,但慢慢的,也没有了气息。小象饿死了。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一只蜥蜴🦎跑到狮子旁边,为了吃到几口围绕狮子的苍蝇,以自身安全为代价来觅食,虽看着有些可笑,可这是它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填饱肚子的办法了。

蟒蛇🐍力量比蜥蜴大的多,甚至相提并论都有些可笑,岩蟒暖身产卵,就算蟒蛇生活在丛林里也一样充满了风险,小蛇顺利长大的概率只有1%。

在大白鲨群里中有它们自己的潜规则,按体型轮流进食,只有大体型白鲨吃饱离开,小体积才能排队进食,这不就和人类的生存规则一致嘛,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

森林,沙漠,平原,雨林。非洲大地孕育了生之不易和活之艰辛,地球上唯一能欣赏到所有大自然壮丽景观的地方。

 4 ) 《非洲》的背后

一部《非洲》几多心血 2013年08月23日 08:15:39     让一群全球顶尖的纪录片人——比如拍过2010年囊括6项创意艾美奖提名并获非虚构类纪录片最佳摄影奖的《生命》(Life)那伙人,去拍拍非洲这块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需要给他们多少时间、多少钱、多少人、多少台摄像机?最后又能得到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自然历史部高级总监迈克·冈顿(Mike Gunton)的答案是:4年,800万英镑,近百人团队,550台21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顺便一提,完成拍摄任务的只有542台,罢工的8台中,一台毁于狮口,一台毁于象口(为拍夜间行动的森林象,藏身树上的摄影师度过了最漫长的一夜,大象撞了4个多小时树,试图除了摄影机再弄点别的下来),一台烧毁,两台跟迷你直升机一同坠毁,两台沉入水底。此外,拍摄团队合计吞掉了6500片抗疟疾药。   在27个国家,跨越16万公里路程后,他们拍下了2000小时素材,制作出了6个小时的纪录片剧集《非洲》。8月19日至23日,这部纪录片于央视一套首度与中国观众见面。   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如上周三为《非洲》在华首播接受采访时迈克所称,片中有人们从未见过的奇观。摄制组试图以动物的眼睛看世界,拍到了不少颠覆人们观念的镜头。黄沙漫漫中,两只长颈鹿甩面条般甩着长脖子战斗;星空下,犀牛被首度揭秘的夜生活,它们的温柔情感;为吃飞虫,敢在狮子鼻子底下、甚至冒险跳上狮背出击的长尾蜥蜴;每天在世界上最热的正午窜出洞穴,在被烫死前,用7分钟火速觅食的银蚂蚁;刚诞生的小绿海龟们上演的史诗大片……   海明威说过,世界上有三件事值得一写:爱情、凶杀、战争。用动物的眼睛看世界,非洲这片广袤土地上,这样的题材应有尽有。撒哈拉沙漠、喀拉哈里沙漠、非洲大草原、刚果雨林……面对最严峻的生存环境,所有动物都犹如超级英雄般为生存而战,创造传奇。   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带给我们什么?也许是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对野性呼唤的感受,对生命的崇敬以及对足下星球的爱意。此外,我们也能看到榜样与差距。   以同样多的钱、同样多的人、同样多的时间、同样好的器材,我们是否也能拍出同样棒的作品?不久前播过的非洲题材纪录片《发现肯尼亚》是央视纪录频道首次全程在境外拍摄的作品,片中的水下摄影由参与BBC纪录片《人类星球》拍摄的业界最好团队之一完成,导演李侠因这次合作深受触动。他们在拍摄中绞尽脑汁提了种种要求,觉得自己简直是最苛刻的雇主,工作结束后,对方却在闲谈中笑着说,这是他们接的活儿里最轻松的一回——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纪录片人还有不少路要赶。   迈克自称他们从拍摄预算的800万英镑里省出了50英镑,BBC大中华区总经理张国礼随后笑指这是吹牛——“据我所知,他们超支了”。要支持这样庞大的拍摄项目显然需要合作伙伴,《非洲》一片便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BBC、美国探索频道、法国国家电视集团联合摄制。   与国际伙伴一道,出品最棒的纪录片,这样的合作令人愉快,而我们希望,中方在合作中的角色能不止于出资。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希望有一天,中国纪录片人也能在这样的国际合作中扮演主角,拍摄世界一流水准的纪录片——伙计,无论要等多久,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8/23/c_132656316.htm

 5 ) 这系列超棒

剪辑造就故事,BBC的纪录片都爱讲故事,也很能讲,加上超棒的配乐。

(喜欢后面有拍摄团队故事,拍摄任务真的很艰难,导演也是强)拍摄者真的用生命去热爱,并没有我想象那样有太多人有太多镜头装备。很佩服拍摄者,但也希望他们的行为不会影响到生物。

好多动物奇观,很多经典场面都出自这,感觉非洲干湿季造就的迁徙好壮观,也觉得它们为生存好努力。那我们还有什么过不去呢。

很多动物生存靠运气(海龟出生);一大群不同种动物一起捕食生存会让我觉得奇妙,哪怕他们是生态竞争。

第二集的蜥蜴在狮子边捕蝇,真是好想法好视角好摄影设备

第三集小黑猩猩学习的样子超萌的(后面剪嘴鸥小东西学习捕食也好有意思),蛙也很有意思,世界真美妙

第五集的撒哈拉沙漠,没想到高温这么可怕,连最强的银蚁都只能觅食10分钟

最后一集讲危机和保护。黑犀牛、狮子、山地大猩猩、大象、狒狒、海龟(温度影响性别)
 
大自然真的好奇妙~

 6 ) 万物生长

《非洲》是由英国BBC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大型原生态纪录片。镜头跟随主持人David Attenborough一起穿越神奇的非洲大陆,探索那些从未被发现、被记录的生物物种和壮观的非洲奇迹。而中国也在2010年制作了一部极为用心的生态纪录片作品——《森林之歌》,力图为中国观众打造一部独特风情的自然大片。

   为了对比的具体性,我特意选取了《非洲》中第一集——喀拉哈里沙漠和第六集——(长歌)大漠胡杨,两集讲述沙漠题材的片作为同类型分析。

   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而近年来,越多的纪录片以讲究故事性的叙事来增加观赏性与戏剧性,BBC在此方面一直具有其领先的独创性。在《非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以拍摄主角的出场方式为起笔,在解说词的娓娓道来时“冬天,早晨的气温低于往日,低温对于卷尾燕是个问题,他的猎物不会在寒冬出没…他是喀拉哈里最伟大的骗术师”,卷尾燕的全景画面出现,多个方位的特写来详尽展示主角的外貌特征,解说词强调了他的难处——猎物稀少,而其后狐獴小家族的出现也已此种富有动态的形式出现——由一只到两只再到一群,为两者其后的斗争埋下了伏笔。在《森林之歌》中,则是采取特写的长镜头来静态入画——“鬣蜥从来没有离开自己的家,在将近二十年的一生中,它的世界始终是这里唯一的一棵胡杨树。”将前景主角和背景环境交代清晰,与之发生关系的是胡杨树,也就不具有竞争性,一静一动展现和谐自然的关系。

     二,叙事的妙处在于创造者对于戏剧性的把握。《非洲》中,卷尾燕和狐獴经历的斗争发生了紧凑而工整的一波三折——第一次:卷尾燕报警,狐獴避开危险,第二次:卷尾燕成功骗到食物,还特意加上“Thank you very much~”,第三次:起初是狐獴知道被骗,一直不理睬卷尾燕,而后听见哨兵警报,赶忙撤退,但其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危险,而是卷尾燕模仿,一惊一乍之间,卷尾燕再次成功。此时解说词起:一群狐獴败在一只卷尾燕手里,将小故事的结局完满收场。前后不过五分钟的片段,却起承转合力度适中,戏剧性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趣味性。还有月光下犀牛们互相交流的片段,节奏是柔和舒缓的,仍没有丢失其“三角恋”带来的冲击感。第一只雄犀牛的失败时,雌犀牛的离走,第二只雄犀牛的成功,轻柔月光下的交汇具有一种轻盈美妙的氛围,此起彼伏地铺陈像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森林之歌》的叙事虽没有如此老道却借以线索来串联全片,其中最为重要的线索就是黑鹳——“黑鹳无声地掠过天空,从南方回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此时镜头画面是黑鹳从鬣蜥头顶略过它们的影子,再到司马义老人出场时“老人从小生活在胡杨林,认识这里的每一个居民和过客。他们彼此致以春天的问候,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绿洲边缘的独臂大树,指引黑鹳找到了阔别半年的家。”此时是黑鹳略过丛丛胡杨林的画面,配以解说,具有独特的动势美和苍凉感,直至全片最后一个动物镜头,用黑鹳的一只特写和下一个一群黑鹳作为呼应,再次强调了完整的故事性,更配以低沉忧郁的音乐,达到气氛整体的和谐。还有小片段的线索叙事如尺蠖:“胡杨躯干上细微的萌动唤醒了地底的小生命。尺蠖结束十个月的沉睡,从树下十公分深的泥土中,回到胡杨林。”这是尺蠖的出场,其后他们冬眠,产卵,被小孩子挖出玩耍,再到老人祈祷时他们攀爬树枝的镜头等等都是零散的片段,这是一个被拉长的叙事线,没有紧凑而直观的戏剧性,是以片段穿插为叙事。

     三。悬念的营造也是两部片最大的不同。《非洲》是以片段主人公的思路为脉络的,在猎豹片段中,从小猎豹的全景拉出一个大空镜来强调“极渴之地”的恶劣生存环境,再到小猎豹从外出捕猎时的环境镜头,其中的节奏是紧张的,母亲因为大疣猪几乎送命,于是他无法捕到,配以解说词“他发现了一个更容易到手的目标——石羚”是一个极具真实感的转折悬念,而再到他失望吓跑猎物,“猎豹只好又渴又饿的回家了”观影心情一度跌入谷底时,却又立即让他发现了母亲为他留在树上的猎物,希望再燃,几度跌入陷阱再为观众营造悬念:是否有人捕猎?这样转折和悬念的绝妙应用让该片彩蛋不断,趣致盎然。对比《森林之歌》,悬念的营造则弱的太多,大多是恶劣环境的真实画面,直抒胸臆并不能为观众留下足够的兴趣点。

   在镜头运用上,两部片也各有特色。《非洲》的镜头节奏是快速的,激动震颤如烈酒,将非洲的那本能的、强烈的、充满韧劲的求生及繁衍动力充沛展现。开篇一系列大远景的空镜头,转到主持人身临其景,讲解方位和其地特色后,一面幅员辽阔的非洲奇观便自脑海油然而生。《森林之歌》则因苍凉低沉的风格原因,在讲解面积占地以及物种多样性时采取了电子模拟地图的方式,以科技手段展现了景貌的大致形象。

    就这点来说,《非洲》更具有影像的直观冲击力,留白的方式也更给以观众留下更具空间的想象力。《非洲》的镜头运用错落有致,在三角恋长颈鹿的片段中,几个极为激烈的打斗场面以静态衬托动态的激烈感,采用慢动作回放详细展现长颈鹿表情时的几个慢动作奇妙大特写和优美风景结合,十分有趣生动迷人。在两鹿交战开始力量交战的画面中,脖子交叉的特写强调对峙关系,带来激动人心的战斗气氛,在老鹿得到胜利后,一处慢镜头特写他的臀部受伤处,烈士的形象深入人心。而《森林之歌》中,镜头多是缓慢的空镜头,配合全片的节奏,像一种初入时无味却越品越醇的浓茶。“塔克拉玛干有世界上最细最小的沙子。一点点风就可以让它们翩翩起舞。三月,太阳一出来,温暖的东北风就刮起来,沙子们开始了新的旅程。几个局部的特写和几处大环境的空镜烘托出浓郁的沙漠苍凉感,在描绘河水的伟岸时,“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塔里木盆地像一只黄色的眼睛。这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强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四周高山的雪水流向盆地内部,汇成沙漠中的生命之源--塔里木河水系。”流动的镜头和周围广袤的环境入画,展现沙漠中唯一生机的可贵。

    万物生长。大自然永远有其宽广的胸怀,是宝藏,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珍爱。




              —— 因交作业而写,实在太懒了。

 短评

太美了!呕心沥血啊!太赞!

3分钟前
  • alexwillows
  • 力荐

漂亮啊,真是漂亮

5分钟前
  • 乐孚伦
  • 力荐

四年六集,BBC拍得非洲也许是动物们最后的乐园。白发苍苍David Attenborough,在第六集中,用极优雅的口音,介绍着各种环保进步,与我看来,于人类的野心只是螳臂当车。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人类是野生动物的癌症。

6分钟前
  • 身无半亩
  • 力荐

天啊我为什么下载完毕没早看 早看都不用去电影院看狮子王哈哈哈哈哈

7分钟前
  • Dita
  • 力荐

有些内容跟以往看过的纪录片重合了,剧集制作仍然是不错的~

11分钟前
  • shanglin117
  • 推荐

1、“Amazing……”这是唯一足以形容的词语!伟大的Itsamia人民。2、神奇而美妙的生命和自然值得我们敬畏,人类不保护它们,就是自我灭绝的开始。

14分钟前
  • Gemini
  • 力荐

被从泥潭中救起的母象柯丽达,卷起象鼻向救起她的人们致意。地下通道完工后的24小时内,一只大象穿过了通道,如今,所有大象都常在晚上通过这条路上山觅食。

15分钟前
  • 达令
  • 力荐

早上遇到一倚老卖老的北京老太婆,被弄得心情糟到极点。看完此片,畅然许多。看看世界,看看自然,再看看那老太婆的小市民嘴脸,愤怒已经消散,剩下的只有为她悲哀——她身体的五分之四已经进入了黄土,或许,明天就将是她的终日。可悲如她者,就此一生圉于她用尖酸、无知、丑陋、刻薄打造的牢笼里。

19分钟前
  • 泥馒头
  • 力荐

蟋蟀偷吃幼鸟未得逞反被同类吃 长颈鹿用脖子互相攻击

23分钟前
  • cat
  • 力荐

动物的部分太厉害了,有些镜头真的感觉能拍到那就是奇迹,再加上非洲本身就是野生动物的奇迹之地,是世界目前已知环境最接近原生态的大陆,震撼感太强了。这一部给动物行为赋予的故事也并没有强拗的尴尬感,还是比较自然真实的。【9.7】

24分钟前
  • 奶油小方
  • 力荐

BBC绝对是大地之母的亲儿子。摄制组大哥求交往~~~~

28分钟前
  • 小BA
  • 力荐

画面太美

29分钟前
  • 朱朱小当家
  • 力荐

生生不息,美轮美奂。

30分钟前
  • [x]
  • 力荐

呕心沥血的制作,对什么充满敬畏。

35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力荐

没事就开着当背景;第一次见shoebill这种生物,翻白眼太诡异了,印象深刻

40分钟前
  • 维罗尼
  • 力荐

很赞啊~

44分钟前
  • 超级无敌大馒头
  • 力荐

Hats off to the BBC Nature team. So much dedication, bravery and love for our planet.

45分钟前
  • YuRAY
  • 力荐

BBC每一次都在进步,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49分钟前
  • phoenixtre
  • 力荐

This young bull is in a state of musth, a kind of sexual fury.

54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原来可爱的老爷子既是主持也是导演,之前在life和冰冻星球里就很赞了!

55分钟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