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战地摄影师

记录片瑞士2001

主演:James  Nachtwey  克里斯汀·阿曼普  Hans-Hermann  Klare  

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

 剧照

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2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3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4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5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6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3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4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5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6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7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8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9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5:26

详细剧情

本部震撼人心的人物传记纪录片《战地摄影师》,忠实地记录下了国际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世界各地炮火前沿,用一张张视角独特、构图精美的珍贵影像讲述,一次次战火纷飞中触目惊心的痛苦与伤痛。瑞士著名电视制片人C·弗雷,从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一路跟踪采访纳切威的足迹。弗雷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不仅使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摄影师如何观察、如何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的快门声,现场感极强。
  这位当今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被誉为“最勇敢、最重要的战争摄影师”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从事战地摄影工作。他的足迹几乎覆盖世界的每个角落,从阿富汗、波斯尼亚、卢旺达、萨尔瓦多,到北爱尔兰、库尔德斯坦、索马里、南非……本片荣获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这是首次以摄影师为题材的影片问鼎奥斯卡奖。

 长篇影评

 1 ) 詹姆斯-纳什威

James Nachtwey是继Robert Capa之后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

1948出生的James Nachtwey由一家小报社的摄影记者做起..."战地记者"James Nachtwey就是一名受到举世敬重的"战地记者".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世界并没有一切归于和平,依然是大小冲突不断不论是种族或是不同的政治立场所引发的大小纷争,最直接受到影响的是谁?是你,是我,许许多多平民百姓.
James Nachtwey以一个摄影记者的身份终实的纪录这一切的一切...

James Nachtwey的作品除了给你带来震撼之外,还有深刻的反思。

 2 ) 一个高尚的灵魂

《战地摄影师》

1,其实不限于战地摄影,还有印度尼西亚的贫民生活、暴民、硫磺矿,不过共同点是都是很悲惨的人和经历

2,摄影师一定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总是直面这些遭遇最悲惨的人们,还要把那些最凄凉的画面记录下来,回去后再把无数照片回顾一遍,从里面找出最有说服力的,换言之最最惨的那些……在卢旺达,他说感觉自己就是在地狱里

3,有个路透社的年轻人说,有人看到很多人被杀感到很高兴,因为拍到了想要的画面,所以这是一个病态的行业——多么偏激的说法!

4,为了将人们从媒体制造的幻象中唤醒,用有震撼力的照片激发人性,让大家意识到,没有一个人应该承受战争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无尽的折磨

5,摄影师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平静安稳富足的生活,把自己置身于全世界最苦难和危险的环境中,他4-5次受伤,多次死里逃生,受过大病的折磨,他坚持自己这条狭窄坎坷的道路超过20年!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高尚的灵魂!James Nachtwey

6,在哔哩哔哩上看得,字幕有一些小错误,但是不影响整体

 3 ) 关于他人的痛苦

纪录片:关于他人的痛苦

也许是被“真实纪录”的使命感所驱使,纪录片在筛选题材时,尤其偏好剑走偏锋,喜欢关注相对极端化的题材。灾难、疾病、死亡、情欲等主题因此成为首选,而在这些纪录片的谱系中,《颍州的孩子》和《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两部反映中国“爱滋病村”的纪录片,算是其中的最为尖锐的作品之一。
一切比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所描述的情节更为残酷,为了能够生存得更好,安徽、河南一带的农民曾经有一段时间卖血,他们认为卖血能够赚钱,并且事后“血头”不但发钱,还会发一些零食或奶粉等低价营养品。同时,在他们看来,血液是一种“循环再生资源”,卖一次血后,只要适当的休息一段时间,就能够再次获得一小笔钱。其中有些人还以农民的狡黠,在卖血前喝大量的水,以稀释血液的浓度。
无知与贫穷联姻的结局只能是悲剧:很多卖血者因为共用一个针头,卫生条件恶劣而染上了艾滋病。这直接造成了一大批卖血者的染病死去。但更令人惨不忍睹的后遗症是:他们死去后,将会留下一批艾滋孤儿,更糟的是,其中有些孤儿也梁上了艾滋病毒。
《颍州的孩子》和《好死不如赖活着》都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孩子,这和恐怖片的惯常作法一个道理,天真无邪的孩子,更能让人揪心;《颍州的孩子》以一个父母双亡、奶奶也去世的孩子“高俊”(音)为主角,他孤伶伶一个人,无人敢于接收他,包括想要结婚的亲叔叔,他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却已经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该纪录片时常以孩子的孤独身影作特写,让人倍感压抑。
相较于摄影、剪辑水准无比娴熟、充满专业技巧性的《颍州孩子》而言,由前武汉电视台记者陈为军业余时间拍摄的《好死不如赖活》像是票友的发烧作品,毫无镜头章法可言,在片子的前半段,我还一度暗中嘲笑这种技术的粗制烂造。当集合摄影、导演一身的陈为军突然在该片的中途跳出来进行煽情旁白时,我几乎要笑出声来,但随着片中主角一家人悲惨命运的推进,我再也笑不出来,我被打动了——有时候,粗糙而不加修饰所记录的真实,才最富说服力,这也是各种偷拍视频在网上大行其道的原因。
《好死不如赖活》的“切口”很小,它只在艾滋病村里选取了马深义一家为拍摄对象,但这一家五口人的代表性不言而喻:马深义和妻子雷梅染上艾滋病,除了大女儿由于出生得早幸免于难外,另两个小孩子都成了艾滋病人。虽然明知时日无多,生命的一半已经交付到死神手中,马深义和雷梅却不得不为孩子而卑微而绝望的活着,甚至卑微得近乎丧失尊严:片子中有一个细节,马深义说他带着自己的孩子前往县政府,找到县长,直截了当的让县长“献一点爱心”,县长无奈,只好打个条子,让乡政府民政部门给他一点钱,这种行为虽然让人对其品格生疑,却也见证了这一家人的绝望处境。在死亡面前,高贵与低劣之间的分界线不复存在。
片子最令人震憾的莫过于雷梅之死,在她死前,落在她嘴角的苍蝇她已经无力驱赶,拍摄这段后,陈为军陷入了长时间的内疚与自责中。这种内疚与自责是普通人不可承受之重。这让人想起某一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一个瘦骨嶙峋的非洲儿童在走向救助站的路上无力地倒下,旁边是等待食腐尸的兀鹰,这幅作品的摄影记者获奖后不久,敌不过舆论与内心道德的自责,自杀了。
这就是贴近残酷的真相太近所要付出的代价。同样的案例还有,挖掘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张纯如自杀。
当远离生活中世俗而平凡的生活场景,一个人在一个灰暗的遂道里越走越深,越无助时,就开始承受他或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据导演阐述录像里陈为军的话说,他后来走出内心的阴影,是因为国外一个战地摄影师对他的开导,“你虽然很痛苦,但真相在那里,你是离真相最近的人,保持冷静与客观,记录它,这就是你的职业与荣耀。”
 战地摄影师,又是战地摄影师,这让人想起另一部纪录片,《战地摄影师》。
这部纪录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曾以为是一部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的先锋电影,它的表现形式的高明,让人浑然不会觉察到它是那么印象中“死板”的记录,它掺杂了很多“导演”的成分,籍此纪录片,便也可以看出国内纪录片与国外同行们的差距。
《战地摄影师》按照我自已那简单的“冷电影/热电影”电影分类学来划分的话,它属于和《缺席的人》一样的“冷电影”,冷酷、冷静……该纪录片跟随国际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希微深入世界各地炮火前沿,用在照相机上绑上微型摄像机的方式,同步真实地记录下了炮火与灾难中无家可归的小孩,踽踽独行的老者,兀自焚烧的茅屋……纪录片中还引用了大量扣人心弦的战地照片,而在这些充分体现了“摄影美学”,让同行和国际媒体感慨万千的照片背后,却是摄影师那张永远无动于衷,看似冷漠的脸庞。但正是这种“无动于衷”的脸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悲天悯人的情怀。
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我开始质疑苏姗•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的一些观点,她认为,“战争摄影中,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
但我现在相信:见证本身就无限值得尊重。有时,过于理性,将使我们失去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

 4 ) 战地摄影师——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

战地摄影师——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
战地摄影师一个令人敬畏的职业,他们奔波于战火纷飞的世界中,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寻找着闪亮的瞬间,在残垣断壁间发掘逝去的凝固,在凄凉绝望的人群中发现真挚的一刻。
一个96分钟的纪录片,开始为我们带来最真实的战地摄影师世界。他们敬重每一个被拍摄的对象,无论他们是军人、动物、贫民、火焰、断木、暴徒或者是死去的人们。
如果你需要去拍摄他就要与被拍摄对象形同一体感其所感、受其所受,在其中的一个场景中,我对此点感受最深。在摄影师拍摄一位因战争而失去孩子的家庭时,这位摄影师已经完全的融入了这个家庭中。悲痛得已经失去了任何表情的男人,蹲在墓坑前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久久不能战起,他的背后就是饱受战争摧残的家园,满目的苍凉充满了这战后的世界,摄影师则抓住了这不需任何修饰的一刻按下了快门。痛苦的母亲痛哭得已不能独自站立了,姐妹们搀扶着这位不幸的人,摄影师为她记录了每一段悲伤的表情。而上面所讲述的这一切都是得到了被摄对象允许的,这些悲伤的人们相信这名记者有能力让世界的人们都知道,战争为我们带来的只有悲伤与痛苦。
这是一部不应用太多语言去讲述的电影纪录片,没有人能将他们的作品以语言的形式完全表达出来,我总觉得用语言去形容这些照片,就是去掩盖它本来所拥有的灿烂光辉。这部纪录片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2002年科隆会议上荣获胜利者凤凰城奖等十多项世界级电影纪录片大奖。电影由Christian Frei(克雷斯蒂安.弗莱)跟随摄影师James Nachtwey(詹姆斯.纳切威)历时两年跟踪拍摄而完成的。这两个人几乎走遍了1999年至2001年世界上所有发生战争的地区,满目苍遗的科索沃,人如尸柴的非洲刚果……。
纪录的视角设计很独特,片中大量镜头采用附加在詹姆斯相机上的设想头拍摄而成,纪录的拍摄角度正是詹姆斯拍摄照片的视角,这种视角给人们带来的临场感十足动感强烈。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了战争场面的紧张惨烈,也讲述了战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与伤害。而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来说,这部电影也不失为一部绝佳的摄影教学片,片中詹姆斯所使用的佳能EOS系列顶级单反相机,一直都是广大摄影发烧友的心中至宝,还有他另一台尼康F系列相机也是当年的顶级拍摄工具。詹姆斯在图片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你仔细注意还会发现他对照片曝光与快门的完美运用出神入化,片中还对照相机镜头的选用,以及遮光罩的运用有大量描写,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
战地摄影师的情感。战地摄影师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悲伤的人们,过度的感情压力需要这些人们要具有更强的心理控制能力。非洲的故事最早是不可以报道的,詹姆斯在解禁的第一时刻奔赴了非洲。如果你在动画片中看到骷髅走路会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在詹姆斯的非洲纪实摄影中这就成为了现实。非洲在经受了常年内战之后,造成了经济极度衰退与资源过度紧缺现象。那是一句多少天吃不上一口饭所形容不了的,那里的人们往往只能像动物一样啃食树皮草棍等植物进行充饥。我们都知道非洲地区艾滋病横行,各种疟疾和流行病猖獗,而在那里人们根本谈不上与恶劣的疾病做斗争,他们那时已经连基本的维持生命都做不到了,死在胎腹中的婴儿,睡在运尸车里的活人都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当人们都已经不止自己睡下之后,是否还能醒来时,那么这样的生活将要如何进行下去。杂乱的帐篷躲在虚化的背景中,一幅骨架在土道上爬行,他究竟要爬向何方,照片构图简单,主题突出,看到他的人无不为之震惊。饥饿的非洲人民竟然都已变为骨架却仍然生存着,他们仍保留着生存的希望吗?当詹姆斯问到其中一个人的时候,他说:“这里的人只想早点死去,他们已经无法在世间忍受这种痛苦了”。这句话久久的回荡在詹姆斯心中,他如何也想象不到这种痛苦的感觉,究竟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承受着如此的苦难呢。
战地摄影师的灵魂。每当你抛开一切去热衷一项事业的同时,你的灵魂也就属于这个事业了。印尼社会混乱不堪,贫富差距巨大,他们的贫民区就建在铁道旁不足一米的地方,每天在他们身边都穿行着无数的火车,这危险在那些人看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不能选择只能安静的接受。一个失去了右臂与右腿的人蹲坐在肮脏的河水旁,拐杖倚在他的身边,慢慢的他用左手舀起河中的水浇在旁边的小女孩身上,小女孩似乎很享受的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脸颊与头发,这样一个贫民家庭瞬间,被詹姆斯拍摄了下来。贫民生活的困苦已经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了,他们只能靠乞讨为生。一个生活在贫民区的人,能在失去右腿右臂之后顽强活下来,在这里并不能算是一件幸事,因为他所要面对的困难将更加严酷,残缺的身体使生活更加变得困苦。詹姆斯走上前去与这一家人握手问好,他知道只有真正的融入这个家庭,才能得到真正真实地画面,当他们互相熟悉后在这之间隔膜也渐渐退去,残疾贫民的家庭成员又开始了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平凡生活。詹姆斯就在这平凡中捕捉着不平凡的一刻,他要向那些富人们讲述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战地摄影师的生命。拍摄任何战争场面都是具有危险性的,这点众人皆知,但究竟危险有多大,只要你没能亲身体会是绝对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的。催泪弹就落在自己的身旁,一个小伙子捡起来朝发射过来的方向丢了回去,继续拿起弹弓朝对方打去,摄影师的左右继续发出声声枪响。催泪弹使得詹姆斯很长时间都睁不开眼睛,污迹斑斑的双手紧捂住自己的脸,以使催泪弹的作用尽快渐退,身边的人们左突右闪躲避着子弹的攻击,而他们只用有石块和弹弓。在拍摄政治暴乱中,摄影师们就亲眼见到一个个手持利刃的人们,抛弃了自身仅存最后的一点人性后,挥起人类最原始的武器,运用人类最原始的手段进行着无情杀戮。一个人被暴徒用刀顶着脖子躺在地上,暴徒已经丧失人性的双眼直盯盯的注视着正前方,而围绕着摄影师的一圈则站着无数名手持大刀的人。这幅照片就是摄影师在无辜生者被屠杀前的那一刻喊出“无辜的杀戮是没有意义的。”招来所有暴徒的共同注视所拍摄完成的。当时的事态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人们的生命在那时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摄影师的生命安全早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保证,而就在这个时刻他还能抓住最后的一个机会去拯救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并用无比强大的心灵去拍摄这样一幅照片。试问人类的勇气与胆量究竟有多大,不会有谁能详尽的表达出来,但看过这幅照片之后,我得到了最真切的答案。
影片开始引用了一段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话。罗伯特.卡帕是我最喜欢的一位摄影师之一,他的摄影作品都能让你产生一种亲临战争现场,而又胜于亲临的感觉。现在正值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的时刻,罗伯特.卡帕拍摄下来仅存的几张诺曼底登陆照片,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在死亡与生存的大门口罗伯特几出几进,还记得那几张在奥马哈海滩登陆时的精彩照片,罗伯特几乎完全泡在了海水中拍摄,而他几乎忘记死亡的沉着冷静造就了,最后我们所看到的撼世巨作。《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一段台词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的激烈程度,当部队都在掩体后止步不前的时刻,一位长官喊道“在这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死人,另一种是等死的人,跟着我上”。大家要记住,我们手无寸铁的战地摄影师,也是和士兵一样在这种环境下冲锋着。
虽然战火搅动得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虽然那弥漫着血腥气息的战场已经成为我们未曾经历的幻境,但那些战地摄影师为我们所记录的惊世之作,仍能提醒我们战争,这一人性恶欲的最终产物是世间最丑恶最肮脏的行为。
让我们向罗伯特.卡帕这位亲自记录了诺曼底登陆全过程的战地摄影师,以及全世界千千万万的战地摄影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真挚的祝福。

如果你还没得到最好的照片,那是因为你靠得还不够近——罗伯特.卡帕

罗伯特.卡帕在2001年去世后多年,英国费东出版公司为他出版了一本摄影作品集, 封面上罗伯特.卡帕的署名仅有几毫米大。这也是罗伯特.卡帕生前的人生观完美体现:照片才是生命的永生。

 5 ) 笑容、親吻與花朵——戰爭中最美麗的事物

有幾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 1:美軍入侵法國之後,路上有人給士兵送花,他們特別小心地把花別在了自己的衣服上,面對殘酷的戰爭,花朵是最美好的事物了吧。 2:法國被攻下之後,女人們親吻士兵。士兵們一個個有點害羞、又很幸福的樣子。 3:攝影師在採訪中提到有個士兵舍命相救,直到現在提起他還是會感動。我覺得這些在冷酷中的溫暖人性都是很寶貴的。 4:德國官員的夫人會殺死有紋身的猶太人,割他們的皮做包…… 5:日本人打起仗太猛了,神風敢死隊有一千多人,他們開著飛機直接撞船,有很多人沒撞到就死了。我在想是什麼樣的心裏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6:核彈。無家可歸的孩子和士兵。看到士兵輕輕拍他們的頭,餵飯、送水……是不是戰爭的士兵就像棋子一樣被操控著,遊戲規則只是向對方的士兵開炮。感覺他們對敵國的百姓都挺友好的。

我覺得戰地攝影師所做的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記錄下了士兵的一張張笑臉,疲倦,但是依舊在微笑。給人希望,給人力量……

戰爭給人累造成的傷害這麽大,希望地球不要再有戰爭。

 6 )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人,你一定要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你更要看这部电影

如果现在,立刻把你空降到战场,塞给你一台相机,让你直接面对人类最凶暴的自相残杀,你能承受吗?你是掩面而泣,还是落荒而逃?
你还能握稳手里的这个小小机器吗?你还能按下快门吗?

汶川地震之后,一个去到震区的记者回来告诉我他不停地做噩梦。一个一米八几的大汉,大嗓门不拘小节的一个哥们,在那里呆过一两周以后,晚上就反复梦见两边的山谷向自己倒塌下来,而自己无处可逃。

但这部纪录片的主角,Natchway,在世界各地的战场辗转了20年。他是个沉默的男子,但却永远伸出手来去和这些异国正在遭受苦难的人交流。他不是看客,他在紧追一群暴徒施暴的拍摄途中,三次跪在地上,冒着生命危险请求一群手持大刀棍棒的男人不要杀死一个和他毫无关系的无辜的受害者。他从不夸耀自己的经历,他用镜头后面的胶片述说。

这部纪录片拍了2年的时间,采访了Natchway的妻子,多年好友,同事和杂志编辑,可谓面面俱到,而且不乏点睛的评语。

导演居然安了一个微型摄像头在Natchway的相机上,让你我可以直接目击一个战地摄影师眼中的一切。那么近,那么真实,你可以看到他拨动光圈转盘的手指,按下快门的瞬间。

但更难得的是,这部片子记录了Natchway的心路历程。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份职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又如何在面对痛苦的现实的时刻坚持清醒的良心?Natchway的青年时代正值美国最特别的70年代,关于国家的神话破灭,而民众和个体的良知于彼觉醒。他选择要坚持这个传统,即使是在消费主义泛滥人们追捧时尚和名人,而人文关怀似乎已经过时的今天。

“很多人去了战场,他们受不了,晚上喝酒求一醉。但纳切威只喝两杯白水,然后第二天早上很早起床,独自又出去拍摄了。”

当屏幕上一幅幅画面闪过,背景是Natchway平静但坚定的声音。

他的每一天,都是把灵魂放在铁砧上敲打的一天。作为观者的你和我,也不妨借这个机会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吧。

 短评

纳切威没有说一句话,但我能深深感到他内心的强大和愤怒。我一直觉得,战地摄影师是新闻工作者中离人性最近,也是最远的。

8分钟前
  • 半目
  • 力荐

他凭借勇气与良心成为了世界的一双眼睛。他以别人的苦难谋生,为的是让这些苦难不再上演。

12分钟前
  • 耶斯特洛夫斯基
  • 推荐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 " ---Capa/"Every minute I was there, I wanted to flee.I did not want to see this.Would I cut and run, or would I deal with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there with a camera"-James Nacht

13分钟前
  • Chaozi ♥
  • 力荐

英文部分没有字幕,有些不能全然理解,但却深深折服,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片子。

16分钟前
  • 岁云暮
  • 力荐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还不够近。战地摄影的力量在于唤醒人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来到这里,so I'm here。

20分钟前
  • Grey
  • 力荐

“这活从来就不容易,但最近几年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整个社会变得更痴迷于娱乐、名人和时尚。广告主们已经厌倦了他们的产品总被展示在人类悲剧的图像旁边,因为他们觉得,不知怎么的,这会降低他们产品的销售力。”

2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真實記錄,比真人真事電影還要震撼

22分钟前
  • 林 寶兒
  • 推荐

看得浑身发抖,这才是记者,不仅因为他能深入险境,而是他面对事件和世界时不放纵自己的情感,只是保持着他的怜悯!

26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我无法理解被火车碾断胳膊和腿的人是如何继续日夜住在轨道边的

31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力荐

人类不值得。20201219@广州金红棉纪录片佛山百老汇影院佛老汇分会场

36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太棒了.看完之后心里的感觉翻江倒海.很希望自己也是一个战地摄影师.还有他讲述的他自己的矛盾,是因为他自己太善良.不光是照片的事件让人震撼,照片本身也是艺术.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人是个伟人.

41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你看到杂志左页印尼河边的难民了吗?你看到按最大注意力法则优先排在右页的大幅香车美女广告了吗?你看到摄影展上举着酒杯的人群了吗?他们都是现实,但谁又能说端着相机在战火中打滚的Nachtway不是现实呢?幸运的是,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提醒我们,要在快速的现代文明里慢下来,提醒我们社会不公和贫富差

44分钟前
  • 蜜缇
  • 力荐

还真有点怀念陶涛的纪录片课

49分钟前
  • 何生生
  • 推荐

James Natchwey对于自己职责的坚守令人感动,但没让我觉得有多震撼

53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但是,如果你离得足够近,你随时都有可能与你的拍摄对象一样,死于非命。詹姆斯·纳切威,一个30年来如此之近地拍摄战乱的摄影师,却还活着,这也许是奇迹,因为上帝需要他的眼睛与镜头。那些照片,看多了真的会做噩梦的,人类的自作孽已经超出上帝的想象

5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該有多大的勇氣和悲憫,才能夠在面對死亡和苦難時,冷靜地按下快門。

59分钟前
  • 沐桑邑
  • 力荐

“作为摄影师,我最大的痛苦在于我知道自己的一切名声和利益都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之上,这让我每天挣扎煎熬。如果有一天,我的野心超越了我的同情心,那时的我就失去了灵魂。” 如此伟大的摄影师,不仅拍出了人间最沉痛的苦难,而且如此自省,在长期注视深渊的时候仍然能维持金子般的心灵。Salute!

1小时前
  • lixunhuan
  • 力荐

想当年我也是怀抱战地记者梦想的一枚软妹啊。。。。

1小时前
  • 锤子
  • 还行

战地摄影师存在的一个很大理由,在片尾说清楚了,不是谁都可以亲临历史的现场,所以我们大概需要一个客观的讲述者,而这个讲述者应该就是战地摄影师了~二战之后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但局部的战争根本没有断过,波斯尼亚、科索沃、南非、印尼、巴勒斯坦、刚果、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原因无非就是代理人战争,冲突的根源就是利益,表现形式通常是种族和宗教的不融合~人类真的可以对同类做出难以置信的暴行,所以,人类补全计划神马时候能完成呢?还是大家一起变橙汁吧~

1小时前
  • evening77
  • 推荐

“如果有一天我对于个人成就的追求超过了对于我同类的同情,那么我就是出卖了我的灵魂”看完觉得战地摄影师真是那种工作本质就无法达成和谐的职业。它一方面需要充沛的情感力量,去同情、去怜悯、相信自己是在行善,另一方面它又要求足够理性,甚至“冷血”,只有这种冰冷才能让摄影师相信在灾难面前,最有效的(又或许完全无效呢?)对抗方式是举起相机,随时准备按下快门。片中经常出现的Jim第一视角镜头充分诠释了苏珊桑塔格口中的摄影内在的窥视属性和捕食属性。这种无法甩脱的直觉会让人不断去怀疑观看乃至拍摄悲惨图片的意图——说到底,我们是在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介入他人的苦难?好在片中的Jim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支撑他

1小时前
  • 甚虚道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