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大明风华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王学圻,张艺兴,俞灏明,吴越,梁冠华,栾元晖,李昕亮,苏可,师悦玲,孙耀琦,赵樱子,唐鉴军,孙骁骁,隆妮

导演:张挺

 剧照

大明风华 剧照 NO.1大明风华 剧照 NO.2大明风华 剧照 NO.3大明风华 剧照 NO.4大明风华 剧照 NO.5大明风华 剧照 NO.6大明风华 剧照 NO.13大明风华 剧照 NO.14大明风华 剧照 NO.15大明风华 剧照 NO.16大明风华 剧照 NO.17大明风华 剧照 NO.18大明风华 剧照 NO.19大明风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5 20:15

详细剧情

  明朝建文四年,朱棣率兵攻下帝都应天,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难,长女若微被副将孙愚所救,次女蔓茵为太子朱高炽所救。骨肉同胞,一在宫中,一在江湖,同时长大。十年之后,若微随一批靖难遗孤入城刺杀朱棣,刺杀失败,若微遭遇皇太孙朱瞻基,两个年轻人是敌是友,自有一份因缘。造化弄人,若微 与妹妹蔓茵同时嫁入宫中,目睹了国家正在从乱象中恢复,平关外,迁首都,通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编撰《永乐大典》,盛世将成。若微决心放弃执念,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朱瞻基,在丈夫死前发誓要替他守护好江山。她历经了北京保卫战等,重用于谦,救大明王朝于危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

 长篇影评

 1 ) 既无大明,也无风华,却偏偏起名叫《大明风华》

“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几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在《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中,蔡东藩如此评价明宣宗孝恭孙皇后(明宣宗登基时,孙是贵妃,皇后是胡氏,后胡被废,孙成了皇后)。

在涂改了孙皇后的出身(本是永城县主簿之女)、籍贯(本为山东人)和履历(年幼时便入宫),肇赐嘉名(变成孙若微)后,再带上一口宝剑,将谈恋爱、谋杀和治国三重任务集于一身,便成了《大明风华》——一部“侦探+古装+穿越”的奇剧。它融合了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当下的电视剧流行套路,并将它们的缺点全部继承下来。

《大明风华》试图重新评价“蟋蟀皇帝”朱瞻基(朱亚文饰),并将明代初期治理的主脉捏造成“明成祖—明宣宗—孙皇后”,可创作者们无法指出三人的共同治理思路和风格,只好一律套上关心民瘼、维护稳定、反对阴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之类套子,从而又回到忠奸之辨的旧逻辑中——用对人,国家兴旺;用错人,国家危殆。

不必绝对否定忠奸之辨,但它是用简单思维来图解复杂历史,由此揭示出来的东西远不如它遮蔽的多。可问题是:“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有何难懂,为什么历史上的好皇帝却如此之少?难道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

任何治理都建立在具体条件之下,明宣宗能取得一定成就,因为他利用了被长期打压的政治资源——文官集团,而且找到了控制文官集团的办法,即强化内官系统,予以制衡,但这也为明朝后来的衰亡埋下两大隐患。所谓“仁宣之治”,并不是好人战胜了坏人,而是理性设计与操作的结果,并未超出传统治理的框架。

《大明风华》自称“历史正剧”,却刻意回避这段历史运行的真实逻辑,只好在翻案、奇情、宫斗、阴谋上下功夫,则在细节上再用力,服饰与场景制作得再奢华,演员表演再努力(应该承认,剧中王学圻、朱亚文等人的表演非常出彩),依然难脱虚假二字。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明风华》上线后,如此多的观众指责其中的细节失误。其实,历史剧是艺术,不是学术,有些瑕疵并非不可原谅。

比如朱元璋的形象,既然在古代肖像画中存在较大差异,则电视剧选择其一也无不可。

再如片中出现了朱棣率军攻打南京城的“安定门”(并无此门),也可解释成艺术处理。

又如在服饰、礼仪中出现了较多错误,特别是忽略了明初胡服、胡礼风行的大背景,亦无需以专业标准来批评。

观众对《大明风华》如此苛责,恰恰是因为:该剧主题过于薄弱、平庸,给人以强烈的虚假感,而普通观众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好揪住细节,吐槽不断。

应该承认,《大明风华》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一定功夫,但主题立不起来,细节经营就变成了贴片——创作者把自认为有趣的东西放进来,以转化观众们的注意力,进一步扩大了虚假感。

在片中,孙若微(汤唯饰)在回答朱棣问题时,竟然高谈“大明土地虽多,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在为朱棣挡住暗箭后,孙若微竟然像中枪一样,做了一个豪华的180度大转身,准确投入朱棣怀抱中。更过分的是,孙若微还将过度做作传染给了洋人,她率领洋士兵成功混入天牢救人,离开时,那些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竟排成两列,用英语高呼“left—right—left”(相当于汉语队列口号一二一),扬长而去……此时利玛窦还没来中国,秦淮河上洋人们竟已能狂饮、胡闹,更别说近代英语直到16世纪才进入发展期,出现了英王詹姆斯钦定《圣经》英译本和莎士比亚戏剧,此时朱瞻基已去世上百年了。

为了让细节贴片闪闪发光,《大明风华》把倭寇、西洋人、火枪之类“爆点”统统塞了进来,结果却弄巧成拙——卖弄太多,出错的可能性也多。观众确实很少注意到主题上的缺陷,但细节缺陷被放大,亦属得不偿失。

相比于历史基础知识不合格,《大明风华》的故事知识却能拿高分——将亲姐妹(孙若微、胡善祥)设计成从小分别,一起进入皇宫,先后当上皇后;赋予她们反思能力,拥有现代独立人格,却投入最传统的宫斗中;为争皇位,霸道总裁与老实人、阴谋家和狠人的博弈,再度被搬进了明宫中;为增加紧张感,一群“靖难之后”组成的刺客在京城四处招摇,成功将朱瞻基牵扯到三角恋中……这些构思都很专业,只是在不同剧本中已被用滥,组合到《大明风华》中,“风华”遂成杂货铺。

“轻视主题,重视细节技术”,这是当代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大明风华》中,在电视剧领域普遍存在,也不仅体现在电视剧领域,在小说、诗歌、舞蹈、绘画等领域中,也是广泛存在。

一方面,现代社会表达意见的渠道更多,呈现出众声嘈杂的面相。艺术作品已很难开启新主题,即使开启了,也很难得到受众的积极回应,给了“为艺术而艺术”“增加专业度”更多的空间。只是“专业度”往往会抵消“创造力”,而缺乏“创造力”,作品只好围绕娱乐性、刺激性做文章。

另一方面,现代化是一个日渐脱离历史智慧、历史逻辑的过程。过去500年间,人类生活发生了剧变,古今之变的效果远远大于历史沿革,这使现代人很难从历史中找到自我定位,产生出戏谑历史的情绪。遗憾的是,这份情绪得到了资本加持,《大明风华》等只能投其所好。

换言之,《大明风华》的故事可以安放到任何时代中,既不反应时代特色,也不承担以史为鉴、实事求是的义务,明代只是包装。通过华丽的宫殿、相对陌生的二线历史名人,创作者们真正想讲的,是一个“爱情加阴谋”的故事。从这点来说,《大明风华》的硬伤在于它的东拼西凑、自甘平庸,而非对历史细节把握不力。

有八卦却无历史,《大明风华》的困境并不是单独的,而是许多自诩的“历史正剧”所共有。批评《大明风华》不难,难的是如何摆脱批量生产《大明风华》式作品的氛围。

 2 ) 都散了吧,又是一个披着历史剧外衣的玛丽苏

第一集孙若薇和胡善祥是亲生姐妹的设定像极了《芈月传》《锦绣未央》,接下来就等着女二嫁给男主,男主念念不忘女一,女二黑化,女一真善美白莲花,女一女二撕逼,女一得知女二身份又大义灭亲,男主用情专一温暖守候的狗血剧情吧。

编剧和服装的历史知识真的是太匮乏了:服化道与明朝不符,礼部尚书领锦衣卫都指挥使这种不伦不类的官职差点笑掉大牙。

尤为搞笑的是,电视剧还出现了这么一幕

编剧你是有多脑残?靖难之役的后代脱离贱籍是三百多年后雍正干的事儿,什么时候轮到他朱瞻基了?如果是真的,朱棣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了,非得一巴掌呼死这个傻逼孙子不可:你爷爷去世才几年啊,你就为了个小媳妇打我的脸?

一代帝王明宣宗,就特么让编剧给写成了杰克苏,编剧,你要脸吗?

 3 )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看《大明风华》的时候,脑海中总响起一首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黄台瓜辞》的作者是唐高宗李治的儿子李贤,李贤写诗的时候正是太子。之前,武后废了萧淑妃的儿子李忠,立自己儿子李弘当太子,结果李弘很快猝死,年仅23岁。有传言,李弘是被武后毒死的……

李弘死后,李贤继位,当上太子的他并没有因此位高权重,扬眉吐气,而是在母亲的政治野心和权力欲望面前不由自主流露出了自己的害怕与忧心,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像不像《大明风华》中梁冠华演的太子朱高炽?

父皇朱棣去御驾亲征,他要留下监国,责任重大,结果父亲回来之后没有一句嘘寒问暖的话,先是一通劈头盖脸骂,然后查他批阅过的奏折……父亲遇刺是他失职,国家监管不力是他失察,没有政治手腕是他失志,但有了政治野心就更是失心疯,可以说是步履维艰。

别人只能看到位高权重的风光,谁能看到位高权重背后的责任与压力呢?

剧集看到现在,太子唯一松快的一刻居然是被父皇将监国的权力交给了弟弟,他终于可以在家舒舒服服喂狗了。

但你以为太子弟弟们朱高煦、朱高燧过得就好吗?用的时候要你鞍前马后为皇上卖命,不用的时候便让你去就藩了,简直连臣子都不如。臣子做的不过是一份工,但偏偏皇子这份工并没有下朝的时候。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是在谋反,但大部分时候是不得不反。如果不反,活得久太憋屈了,或者说既然皇上总是要怀疑我谋反的,那不如不反了。

可是皇上的怀疑有错吗?当他成为皇上,就注定了是万人之上的孤家寡人,人人都虎视眈眈他的位子,他一眼望去没有一个人能真的和自己一心,没有一个晚辈靠得住,所有的恭顺和听从不过是因为皇上这个身份,时时有暗箭袭来,必须小心提防。因为,有朝一日他们一旦翻身,就有可能也被踩在脚下。

《大明风华》中也有一首诗,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亲子情,一步一回顾。”这首诗确实是明朝一首很有名的诗,原作者是明初宰相汪广洋,原诗基本上差不多:“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电视中,当朱家父子们看到这首诗,都忍不住哭了。这首诗放在这里确实很恰当,就算是百兽之王,无人敢惹,他仍有软肋,那便是亲情。可就因为是百兽之王了,连孩子们也不得不一入侯门深似海,先敬罗衣后敬人。

现在很多帝王的电视剧已经拍不好帝王的亲情了,后宫充斥着勾心斗角,帝王高高在上,君威难测。很多帝王戏中的帝王与子女的对手戏都很单一疏离,父威子惧,仅此而已。《大明风华》在拍出君威的同时,也拍出了家人之间的生活气息。

为什么相比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我更愿意看老朱家的生活日常呢?就因为他们不仅是皇上、皇子和皇孙,更是父亲、儿子和孙子。外人面前再仪态威严,一步不能错,家人面前也还是终于可以放肆一点点(但有时候也会格外严格一点点)。

饰演朱瞻基的朱亚文接受采访说:“在这部作品中,虽然我们讲的是宫墙大院里的事情,导演和编剧更多的是希望让观众看到人和人之间真实的相处和摩擦。所以用一种风趣幽默的方式,更容易让大家有代入感。”

朱棣有时候看着三个都与自己有相似之处,但又都各不争气的儿子,像极了一个失望又无奈的老父亲。爷孙之间的感情倒是很好,没办法,隔代总是会更亲一些。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和争端也是不断,仔细想想真的太接地气了,这和我们身边那些喝起酒来在一张桌子上能回忆到童年如何一起玩耍感情多么要好,但一提到房产就不免各有小算盘的亲兄弟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只能说王学圻、梁冠华、吴越这样的老戏骨演技是真的好哇,他们所饰演的角色虽高高在上,但又很接地气,虽有欲望和野心,但也有正常人的情绪起伏,角色丰富而多层次,能够立得住。

吴越的太子妃,所有台词都说得特别日常化,仿佛她就是生在这个府中的,每天都操心着这些个事情。好像老版《红楼梦》中邓婕的王熙凤,台词活灵活现,特别自然,一点不突兀。除了演员的演绎,一定也是因为台词写得好。

男女主角之间的互动也是如此。在最新更新的剧集中,朱瞻基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颇深:“做皇上身边的红人,过的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日子,我有腰牌傍身的时候我可以肆无忌惮,一切都理所当然,但没了腰牌,我就是个有闲无职的废人。爷爷在我眼前射箭,背对着我,只有十丈,我竟无法上前……”他说的很平静,但作为观众我却忍不住要红了眼眶。明明是爷孙,隔着一个腰牌,就是隔着万丈距离了。朱瞻基何尝又不是黄台下的瓜呢?时时害怕着“摘绝抱蔓归”。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他,虽保有赤诚,却也不乏狡诈,虽然聪慧,也难免多疑。他敏感孤高,却也渴望真爱。所以他对孙若微的感情,是很喜欢她,但是又不能轻易就喜欢她。她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和破绽,可是她又总能在最后关头放下仇恨,心生良善。

这两个人的对手戏甜吗?当然是甜的!他手扶着手,脸贴着脸教她射箭,然后下一秒就把她抓了起来,狠心扔在了诏狱里。她为了给朱棣挡箭而身受重伤,他不离不弃在她身边陪伴,忧心忡忡。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和亲情一样,都与现实、身份纠缠,会有反复、有小甜蜜、也有大道义,并不是像那种偶像剧般的恋爱,而是苦里带着甜,玻璃渣子里面找糖吃。

作为一个生活在南京的人,还不得不说,看《大明风华》真的非常亲切。毕竟我们走着走着就走到了郑和公园,再走走又去到宝船公园……看到剧中的郑和,不免想到当年他就是从这里出发,远航海上。还有南京城遭受的靖难之役,编撰《永乐大典》,迁都……朱家爷孙动不动就去鸡鸣寺找清净,男女主角总是去秦淮河游船……

而说到秦淮河,我不禁想到去玩耍时,那里不仅有秦淮八艳的旧居,也有夫子庙、江南贡院,科举考场和风月场所毗邻而居。在你最紧张的关头,你需要过最放荡的生活,这便是人性。看似两个极端,却又和谐相连,最危险的也是最安全的,最亲近的也是最疏远的,最窝囊的也是最精明的,最深爱的可能也是最痛恨的……

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写出《黄台瓜辞》的太子李贤,那般惊恐示弱,小心翼翼,但终于还是被母亲武后猜忌,因谋逆罪名被废为庶人。不久被逼自尽,终年仅29岁。这个结局也是李贤的宿命。

让每个角色都能在各自的行为动机里逻辑自洽、都能经得起推敲,是影视作品很难做到的。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大明风华》目前为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期待后续情节了……

 4 ) 汤唯不会演戏,真是尬死了(逐集更新中,47集,这剧里稍微讨喜一点的角色终于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讨人厌的主儿;有尬母必有尬子;导演的锅自己背吧)

“我真的觉得自己没什么演技,我感受到的,我就能演到,我感受不到的,我真的演不到。”—汤唯

汤唯对自己的认识一直很到位,看不开的是请她演戏的那些人。之前《三城记》多好的一个剧本,演得乱七八糟,刘青云说汤唯“不装”,对演员来讲真不是褒奖。

曾经有导演说汤唯,炸弹在她身边爆炸她都无动于衷,非要沙砾都溅到她身上了,她才知道原来应该害怕。

就是“木”。《色·戒》适合她,就是因为她这个“木”,她感受不到那个男人的危险,或许只有跪在枪口下,听到同伴绝望的哭泣,她才知道:哦,原来这不是小男小女的小爱情。这是李安想要的,但是《大明风华》这种古装戏,女主这么“一根筋”得不入戏,合适吗?

把《大明风华》当历史剧看的都醒醒嘿!历史上的孙皇后是盖棺定论的“婊”,胡皇后是众口一词的“贤”,这剧安排胡皇后找太监当“对食”了都,还有人纠结服道化?简直了!

再说朱棣比起来李世民那好太多了,最起码他是打心眼儿里怕他爹。其实倒是朱高煦和朱瞻基这一对叔侄更像奔驰在正剧轨道上的CP。看看朱瞻基为啥“化了”朱高煦就知道了。(话说明朝皇帝起名字忒随性了)

论历史根本不值得一批,这剧值得一批的是最大的卖点“汤唯”。我觉得和汤唯合作的男演员都挺腻歪,一开始觉得是国际范儿的女影星加盟电视剧,你严阵以待发挥出除《红高粱》外80%的最佳演技,结果发现“国际汤”像根木头似的杵那里跟不不入戏啊。这剧看朱棣父子还不错,男女主一同画面就尬的要死。

而且汤唯的眼神戏能不能有点变化?!汤唯眼神三部曲:

-我看你一眼,眼睛马上躲开;

-我吭吭唧唧说台词,不看你;

-你演到哪儿了?我不知道啊!我没看你啊!我继续说台词。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你是谁?你在说什么?

汤唯浑身上下哪一丝气质像明朝人?又哪一丝演技像明朝人?

这个台词就别提了,看电视剧都让观众觉得她时时刻刻有说错词的危险似的。这是个什么节奏到底,中文的词,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主谓结构,动补结构,就这五种,女神连断句都还没学会呢,难道是英文说多了?现在安排她穿越回明朝体验生活也是难啊!另外汤唯说台词怎么就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重音呢,感觉她说每一句台词都像在抗日。

我看《大明风华》感觉在看明朝版《北京遇上西雅图》,不信就对比看看,比如文佳佳和Frank回月子中心,但是下车发现月子中心被警察围住,两人应付警察那段,和孙若微与朱瞻基酒楼对峙时的表演别无二致。孙若微对着养父抒发对刺王杀驾这件事的愤懑,和文佳佳对着Frank抒发做小三生活的不平又有什么差别?

男主抱着女主教她射箭本是高甜的桥段,虽然加了智斗的元素,也应该让观众觉得窝心才是,现在只觉得倒牙。《史密斯夫妇》里也有男主教女主射击结果自取其辱的场景,那才叫真·大女主的架势。

皇甫先生要杀自己了,女神能不能表现出惊恐,委屈,愤怒,急切,不相信等等情绪中的一个呢?

为什么没有?因为她不怕啊,她不爱啊!

扩大点说,汤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演孕妇,彼时女神必然没怀过孕,对待那个肚子啊,是真拿它当道具啊,哪里像个孕妇。再看看《秋菊打官司》,巩俐也没怀过孕啊,但是就觉得她坐在那儿腰是真的疼,但也是真皮实一女的。

诚然汤唯是美的,她有一种安静的,秋光潋滟的美,但是演技是另一回事。

同样演过李安戏的章子怡,也是万里挑一的美女,可是再怎么负面新闻多,大导演们还是愿意找她演,因为她演技好,能演玉娇龙也能演宫二,同样是身手了得的少女,她能演的完全不一样。电影可以让人忘了她的美,记住她这个人。汤唯不同,汤唯能把八竿子打不着的角色演得和一个人似的。所以李安之后,鲜有大导的戏了。

话说汤唯英文口音那么好听,应该是个模仿能力极强的人,这是演员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不错,演技不应该差的。想来她找寻自己的过程并不顺利,一方面她把内心的一种“愣”当成了爷们儿,而且是很T的那种,演女性角色就觉得傻呼呼的;另一方面你说她性感吧,她最多只能够得上干干净净。或许是在舒适圈呆太久了,忘了变化。第10集在朱棣面前的几个眼神,仿佛回到色戒和易先生的对话,把毫不相干的角色演得一模一样,也是一种本事吧。

这电视剧演到现在,唯一出彩的就是王学圻那句:“蹬鼻子上脸。”女神应该和老艺术家学学怎么说台词。

还有个问题让我匪夷所思的,能不能有人回答我一下?朱亚文特正经一男的,干嘛老演这种痞帅的角色?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种?雷佳音这种油嘴滑舌,亦正亦邪的气质都比他充足好伐?每次看他斜睨着眼,不知道是困了还是戏谑,轻挑嘴角的样子我就冷,距离油腻只隔着2集半了。他正经演戏的时候,变态杀人狂都演的很好啊。

第13集看完后论演员为什么“值钱”

汤唯的瞳孔是黄褐色的,就像评论里一位朋友说的就是有点“凶”,但是这应该是她本来的样子。很多人都知道女明星带美瞳演戏的话眼神就不灵活,演技受影响,汤女神实力证明自己是“天然呆”。第13集一开始,男女主对手戏,朱瞻基对孙若微倾诉身为太孙在权力中心虚与委蛇的不安全感。朱亚文通过皱眉、低头、眨眼等动作表现出了:恐惧、担心、怨怼、自嘲、掩饰、不舍、骄傲。汤女神随着台词应该表现出:撒娇(套话问爹爹在哪里)、关心、认真、思考对策如何帮助男主、羞怯(因为了解男主放她走是关心她)、隐隐的开心(这是爱情中最美好的时候呵)。可是咱们看看女神的“演绎”

大家回去仔细看,朱瞻基说到

“一旦我二叔、三叔得了势,我这条小命就不保了。”(此处镜头给女主)

“你看我我先前整天折腾的热热闹闹,其实我就是在走刀刃。”(此处镜头给女主)

的时候,汤唯的抬眼看朱瞻基的表情犹如复制黏贴,简直一模一样,我现在都怀疑是不是后期PS上去的,如果不是,那演技已经差到逆天了。

YouTube上这一集有一条高赞评论:汤唯是那种演技被严重高估的演员。

演员为什么值钱?我觉得在两个地方:

第一,拿到剧本,开始演之前对人物和剧情深入的思考;

第二,自我的演绎和创造。

拿同样为了赚钱演《如懿传》的周迅来说,5300万片酬,拿的不算凑合。后期采访导演汪俊都说,折腾了演员9个月,周迅完成的很好。第一集虽然周迅的造型被狂吐槽,脸也看不出少女感。但是你不能说演员演得差,知道自己的心上人要选妃了,明知道自己不是屏开雀选的主角,却还是要打扮好了雄赳赳一阵风一样去看看,知道四阿哥有可能把如意给自己的时侯,想到自己的身份,虽然想接,但是下意识后退,害怕。当了皇后之后,一系列动作不让观众觉得小人得志。对太后恭顺有加,又不让人觉得有违内心,真诚与矛盾都在一线之间演出来了。和乾隆的纠葛,周迅一扁嘴,我就要掉眼泪。这种表演叫高级,观众会跟着演员思考,看后会觉得这个演员无论从技艺还是专业度都是值这个钱的。

汤唯的话,我是真的好奇她演这部剧拿多少钱?值不值?

第14集 这剧里的人们能别再管汤唯叫“孩子”了吗?真xx恶心死了!还不如管刘晓庆叫傻丫头呢!

第15集 好看诶,梁冠华老师把贫嘴张大民版的狄仁杰演活了诶~

另外一个好看的原因:这集汤唯戏份少。但是当你说到“如果一个皇孙的脑袋不够”的时候,你好不好稍微有点痛感?这剧到底乔振宇是男一还是朱亚文是男一?都15集了女一还没有爱上男一,那之后合着是得把朱瞻基演死吧,合着得演土木堡之变吧,那才是孙太后的人生高光时刻啊!这胡孙争宠,姐妹相争也得演个20集吧,张太后和胡皇后的爱恨纠葛也要演吧?这剧预定要死的皇帝已经有四个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钰。剩余40多集每10集要死一个皇上编剧还能让女主爱上男主吗?加油啊!反正现在汤女神是没表现出来任何爱慕之情。

第16集 这剧用一种蹩脚的方式完成了明史爱好者一场意难平的意淫式找补

这世上吧,板子不打到自己屁股上就不知道疼。人们特别喜欢“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戏码”,明史上朱允炆的去向是个谜,而朱棣确实是个不错的皇帝,所以让该做和尚的去做和尚,让该做皇帝的继续做皇帝有什么不好呢?但是这剧真是从导演到编剧到剪辑都没什么文化,朱允炆从小到大被他爷爷培养的只会做皇帝,而且他也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被硬踹下去了他能原谅他叔叔吗?他又不是李煜。他恐怕自焚前连他爷爷都骂了:既然皇帝让我做,为什么不杀了当朝司马昭?!放他原谅朱棣恐怕不是一般佛法能做到的。没办法,溥仪死后,天朝再无做过皇帝之人,那种爽歪歪的感觉难怪编剧体会不到,才会觉得做皇帝累吧。

至于女神那句“要杀他先杀我!”

从表演到台词内容皆搞笑,是如何破了朱棣的心魔的?!估计和皇帝给解缙的圣旨写的一样:朕忍你很久了!好吧好吧,为了不看你演下去,我就不杀他吧。

第17集 看到这一集太孙和徐彬对打终于明白:这剧就是爷爷、公公、老公、情人、儿子、继子(潜在的外甥)给女神做配,女神还不太想要,因为到目前为止看不出她对任何人有感情。

虽然小姨妈带领成祖朝一众女官极尽做作之能事(已经做作到没法看了好吗,这种女二会上位的戏,小姨妈真不如宋轶讨巧),但是最起码姐妹相认她哭的比女神真诚。那扑簌簌的眼泪,水泵子似的,女神挤到眼睛都看不到了才share了一颗,小姨妈怕是会怀疑自己不够入戏影响了女神吧。

还有,女神能不能别再带着靖难三傻在宫里扯着脖子喊我们靖难遗孤了?人人都知道了已经,皇帝对处心积虑想杀自己的人表现的也太仁慈了吧。

第18集 小姨妈比皇太孙厂气还严重,女神到底爱谁已成谜。

前17集铺垫了那么久,为什么这一集女神忽然死心塌地爱上了徐滨?!上演了歪头靠肩,争风吃醋的戏码?!号称可以为你生为你死的徐大哥忽然面对一个子虚乌有的官职就滑向了渣男的深渊!本集的锅编剧要替女神背。

小姨妈回头一笑颇有《军师联盟》里司马懿鹤视狼行的派头,可惜苹果肌太抢镜。小姨妈越来越阴阳怪气,gay里gay式,比皇太孙还厂气,一口一个自称奴才,这哪是皇后?明明就是太监!

一套歪理惊呆了女神:我要给他生孩子,你也要给他生孩子,咱们都要生孩子,生皇帝,然后虐待皇帝,咱们太tm拽了!按照历史的正解,似乎俩人得倒过来才对。但是女神此处表演惊呆,呆得很到位。

女神为什么这剧里老是低头?低头显脸小?

第19集 还是那句话:女神的痛感在哪里?

养父的自尽,是一个正直而多情的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反抗。多情,是说他对所有人都有感情:朱棣是他的长官,是他的榜样,他知道他没什么不好。可是自己的挚友和恩人是死在这个人的手上。而这些孩子们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所能达到的位置,他已经控制不了了,没有人愿意听他在说什么,所以他不再留恋,选择死亡。让人敬佩的角色。

但素!女神可以想到这一点么?同样是失去父亲,女神真没有第一集的小姑娘演的好,眉毛都不动一下,最重要的是:眼睛不聚焦啊?!她跪地痛哭时好像不知道父亲的尸体在哪里一样,每次抬起眼似乎焦点都有点不对,这简直连业余演员都不如了。

第20集 也是一样,和朱瞻基的对手戏,面对对方的撩拨,女神只有一个任务:痛到无感。可是观众看到的还是只有没有交点的双眼(正常人如果要表现出对面前的人无感,眼睛会死死盯着别处,但不会是游离的),和高清镜头下女神下垂的右脸,难怪朱亚文也表现不出来对这女人有多大兴趣。《我是证人》里那个杀人狂魔在得知女友出轨后的扭曲比这强多了,是不是能证明朱亚文一人儿来演要好很多?

另外想和导演说一句:擅长的是家长里短,就别总是想着反应历史的恢宏大气。看完20集去查了一下导演的履历,没啥大制作。历史剧,刻画大背景下的众生相,是一种群像加特写的模式,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大业”系列《建党大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导演让于谦和解缙出场的方式简直让人费解。皇帝家都是些鸡毛蒜皮,一般富二代争产都比这有气势,解缙和于谦的出场一个像跳梁小丑,一个是喝酒但是不抽烟不烫头,没有大背景的恢宏,哪里来的特写的生动反差?这整个剧组就是个业余。麻烦告诉我们一点百度百科上查不到的东西。

另外关于女神的台词,导演主动背锅,说是因为后期台词改动很大,汤唯原声配音,所以出现奇怪的发音的节奏,要批评冲他来。好!仅代表一个观众告诉导演一声:我强烈要求看不是女神亲自配音的,口型对不上但是拥有正常发音的台词的剧!谢谢!再说了,别的演员工作是一样的吧?为什么没有相同的问题。王学圻老爷子也有时候口型和台词不符,可见是后期配音,但是不违和啊。

其实历史上的孙皇后也是一流的政治家,敢于舍弃自己儿子,为了江山社稷而见风使舵的睿智女性很少很少。导演说汤唯后期气场全开,我就等着看她怎么像小姨妈期待的那样虐待老公和儿子了。

到第42集

这剧can be anything,但绝不是一部历史剧,皇后半夜让人抬了一男的进寝宫,紫禁城比一般人家的破后院子都不如了。

说说王学圻老爷子。这剧真心培养起我对老爷子的喜爱之情。

王学圻老师年轻时演《大阅兵》《军人机密》什么的,让人误以为是张丰毅式硬汉。但是从《天地英雄》开始,忽然发现老爷子原来是个文艺老年人。他演的所有角色里我最喜欢《十月围城》里的李玉堂,《麦田》里的剧葱,《赵氏孤儿》里的屠岸贾,《建国大业》里的李宗仁和《剑雨》里的转轮王。特别是《剑雨》,绝对是被低估的武侠片。剧本、演员、节奏、音乐都很好,全片没人掉链子。

王学圻特别适合演亦正亦邪,莫名其妙,大开大合的角色,《麦田》能演的毫不色情,充满文艺气息,只有他了,比《夜宴》里葛优老师的角色还要出彩一些。张了一张正派的脸,深埋一颗文艺的心。嗓音特别好听。

《大明风华》这剧里最出彩是爷爷和太子,朱棣最后北征这几集,父子遥相呼应,演得都挺好。太子爷在父亲临终前的幻觉看的人热泪盈眶,一个不那么强硬的儿子,一生终究不是为了当皇帝,而只是想获得父亲的认可和认同罢了。

爷爷和太子死后,这剧忽然空空如也。包括这宫里也“空空如也”,这剧怕是把预算都给了演员了?连请多几个群演的钱都没了?宫里伺候的人极其少,每个宫女太监似乎都有功能剧情,朱瞻基只有俩媳妇儿,太子一生只张皇后一人?后宫一吃饭就是这几口子,这皇帝难为二叔三叔还要抢!

女神皇妃大人天天穿个大红色,按古代的规矩,这是咒皇后死的节奏。要不就是一身朝鲜cosplay。整天跟在皇后后面擦屁股,还次次都失败,把装模作样当气场全开!每次都像《色戒》里买戒指的表情一模一样,想来那是那是女神演技的高光时刻,她不想忘,也不想让观众们忘。

顺便说一句,邓家佳演神经兮兮的人忒合适。《全民目击》里的林萌萌,反转那么多次,到最后我都不信人真是她杀的,那个无辜劲儿hold住全场。最棒是《无证之罪》里的朱慧如,太他妈好了!较弱、无助、狠辣、无情、义气都演出来了。

这剧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女一和男一,完全看不出来他们有什么感情啊。朱瞻基当皇帝后阴阳怪气的是要表现什么呢?孤独?多疑?身体不好?从一登基就开始为10年后暴毙做准备?

还有啊,导演《明朝那些事儿》看了个半吊子。明朝的大臣确实有的时候会把皇上逼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但是明朝的皇上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看看哪个没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过人?我们当年学法制史,说人类越进化,刑法越不以折磨人的肉身为主,但是明朝属于开历史倒车。但是这剧里这大臣们一个个对皇帝们冷嘲热讽,还随便入宫见皇妃,还是“奉旨”的!我也是醉了!

到47集 已经在弃剧的边缘了

朱瞻基和二叔下线后,这剧里稍微讨喜一点的角色终于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讨人厌的主儿-太皇太后,太后,皇上,算是尬到一起去了。

导演接受采访时说:张艺兴给人惊喜,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形象。看到46集张艺兴说:“王者之师,雷霆之怒。”的时候我信了,真没形象!把朱祁镇的人都丢尽了!虽说朱祁镇前半生是废柴了一些,但是历史上也没几个皇上能把丢了的皇位几年之后还能再抢回来的,这么演,真的好吗?

吴越别再接这些讨人厌的角色了,复出之后演的那些角色:凌琳、罗琦、张皇后,有一个算一个,就是在消耗前半生积攒的观众缘儿。照这个节奏,观众们会帮陈建斌老师出轨一事洗白的!前44集死了公公死老公,死了老公死儿子,都比不上死个弟弟的百分之一,不合适了吧?

女神说皇上是他毕生所爱,我不信!她的心血要熬干了,我不信!说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儿子,我不信!因为她没想让观众信啊!

最后说一下这个导演,学过导戏么?

1、这台词演员演的时候是一套,后期配音是另一套,全改了!那拍的时候合着剧本还没定稿?

2、太实在了吧!历史上三杨之治是有,那也不至于一出来就三人全挤一镜头里出来啊!怕杨士奇一落单儿观众不认识他?观众没那么傻!

3、前后剧情散的要死,莫名其妙。YouTube上有评论说觉得这剧不是一个导演导的,我深有同感。

 5 ) 《大明风华》男性角色面面观

与一个女性朋友聊起男女差异的话题,说起处在同样环境下的男女,在想要谋求什么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策略。男性更倾向于直来直往,女性则更喜欢让别人去猜。这种对迂回路线的偏好,会让人误会女生更喜欢耍“心机”。这种误读。体现在许多女性为主的电视剧集里。

之所以说这是误读,是因为在“耍心机”方面,我认为,男性绝对“须眉不让巾帼”。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曹操的“梦中杀人”,诸葛亮的“空城计”,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都是男性“明晃晃”的心机表现。只是,相比女性的委婉,男性的“心机”没那么隐晦,路人皆知,却又毫无办法。

决定看《大明风华》,最初是因为卡司阵容对我来说极有吸引力。老戏骨王学圻、梁冠华、吴越,中生代的朱亚文、乔振宇、汤唯,《爱情公寓》的邓家佳,快男出身的俞灏明(《那年花开月正圆》后我对他路转粉),都值得期待。与常见的以女性为主导的后宫戏不同,这部剧,至少在前四集,是围绕在男性群戏的基础之上的。

这几集里,有对权力欲望的展现,也有皇家内部的暗流涌动。看完前四集,几个主要角色的个性都浮出了水面——朱棣的多疑好杀,朱高炽的仁慈懦弱,朱高煦的不甘与野心,朱瞻基的狡猾与隐忍… …在几位优秀男演员的诠释和演绎下,这些男人的性格特质一目了然。

故事伊始,朱棣破城而入,建文帝失踪,满城硝烟,旧臣流离失所。由此,便有了女主这样的“靖难遗孤”,也有了接下来的剧情。最初,女主是带着复仇的任务出现的,但她很快发现,她与自己的伙伴也都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棋子,做着毫无意义的牺牲。但究竟谁才是幕后黑手?为什么要利用这些靖难遗孤呢?这些疑点,还要随着剧集的展开去逐步解密。

我喜欢这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如果把一切都大喇喇地摆在台面上,反而无趣。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曾讲,叙事高手,不会把一切都一股脑儿地倒给你,而是通过对白、情节、冲突、矛盾表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体会。

前两集刚放出来,就开始有人质问为什么朱瞻基明知孙若微是个叛贼,还不立马抓了她、杀了她?我觉得这种质问有点片面了,到三四集出来,剧情已经给了解答。他们两个彼此接近,各怀鬼胎,谁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想通过靖难遗孤刺探建文帝的消息,一个想利用对方的身份优势去解救朋友。二人一步步地接近,一层层地了解,在各自密谋的目的里,互相欺瞒、展开冲突,蛮有趣的。

王学圻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饰演这种多疑、狡诈、残忍的角色了。无论是《天地英雄》里那个“神不神鬼不鬼的坏蛋”,还是《剑雨》里的扭曲变态的“太监”,他的演绎都令人不寒而栗。而《大明风华》里的朱棣这个角色,赋予了王学圻更多的发挥空间——

他是从侄子手里夺国的贼人,也是功勋赫赫的战将;他是严厉多疑的父亲,也是和蔼温柔的祖辈。他是不可一世的皇帝,内心也有着对侄子的愧疚、对死去的母亲的挂念、对死去的父亲的恐惧。

关于第四集备受争议的朱棣的梦,我有不太一样的看法。

我们回想一下,《大明宫词》开篇就是从武则天的一场梦开始,阴森且恐怖。萧淑妃、王皇后对武则天的斥责,武则天无力的反驳,令人脊背发凉。

而昨晚《大明风华》里播出的朱棣的梦境,也着实吓了我一跳。这种惊吓,不只来自于“3D真人版”的朱元璋,更多的也来自朱棣内心的恐惧与害怕

梦境,其实都是人内心情绪的投射与夸大。朱棣对朱元璋的情绪,有恐惧、有失落、有愤怒、有愧疚… …如此一来,再结合到梦境里朱元璋的形象,是不是就更容易接受了呢?

目前传世的朱元璋画像,有几种,而且差别非常大。一种是电视剧表现的那张“鞋底长大麻子”脸,一种是圆润润、胖乎乎的富贵脸。

有人说,朱元璋长得没这么吓人,言之凿凿,好像他见过似的。《明史·本记第一·太祖》说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我觉得这十六个字里的“奇”字很关键,中国传统的相学认为,奇异于常人的面貌是大富大贵之相。不知你听没听过“当年枉杀毛延寿”这个典故,既然画工能把美人画丑,自然也有本事把不好看的人画美。

暂且不论朱元璋的相貌真相如何,至少在这个场景里面,“紫皮长脸大麻子”更易于营造恐怖的氛围,也更能明显地表露朱棣对父亲的复杂心情。这是朱棣的一个梦境,是他潜意识里的惧与怕。平日里的嚣张跋扈是真,暗梦里的恐惧与忧虑,也是真。这些现实与梦境的缠绕与纠结,意识的明确与潜意识的投射,才构造了角色的完整。

除了王学圻老师,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也充分地呈现了角色的多面性。在爷爷面前,他是乖巧的长孙;在父亲面前,他是机灵多智的儿子;在叔叔面前,他又会把精明都收起来,故意让对方低估自己。

就算是面对孙若微,他也表现出许多面。一会儿是撩妹高手,一会儿就是令人生畏的锦衣卫;上一秒还在游湖饮酒,下一秒就把孙若微丢进天牢。这种一人多面的表演,很精彩,朱亚文不只是行走的荷尔蒙,还有柔软的一面。

我觉得这种角色的多面性是立得住的,“见人下菜碟儿”虽然不是褒义词,但在那样的环境中,想要如鱼得水,就必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梁冠华老师饰演的朱高炽与俞灏明饰演的朱高煦,充分表现了“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一个是懦弱仁慈的皇太子,一个是精明强干的二皇子。这种性格的对比,在屠杀旧臣的时候、在面对皇位的时候、在面对父亲的时候,都有体现。一个看起来是病弱的,没有野心和欲望的;一个是野心高远、欲望膨胀的。

他们同在父亲的威严、猜忌下,寻找不同的求生之路。一个屡次想要辞去太子之位,一个为了不交兵权,准备效仿父亲去造反。

这种对比很有趣,也很真实。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慢热的、渐入佳境的剧集,至少到现在为止,几位优秀男演员的表现尚佳,角色、故事和冲突都立得住,期待接下来的表现。

 6 )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追剧《大明风华》看的是吐血的节奏,百度输入胡善祥,问“胡善祥被汉王怎么了?”,你说你们这些编剧带给后世什么影响!忽然发现有网友举报该剧,看来不是我一人吐血。该剧颠覆了以往历史剧,太多太多的愚蠢桥段与胡编乱造真是误人子弟!追剧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看了会怎么想?!真可惜,可惜了王学圻梁冠华俞灏明邓家佳张艺兴等人出色的表演,演员很优秀,剧本太烂了。大明风华这部剧不但在历史人物时间表错误几十处,很多情节都是张冠李戴胡编乱造。这是众祸于后人!

任何电视剧都是需要艺术加工与修改才能表达创作者的价值才能与观众共鸣,呈现给观众更精彩的感观,这无可厚非。如果该剧在前后添加戏说、演义、虚构等字眼或者字幕那无所谓,因为只要观众图乐就行,可是导演编剧们还要美其名曰官宣说是新时代历史正剧,无论什么时代,导演编剧们啊,你们选材明朝,你们选材历史,那么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因为追剧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看了会以为这一段就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目前最糟糕的事实也证明了你们这部剧确实起到了误人子弟!

编剧导演在网上回答网友说小时候是看四大名著和《金瓶梅》长大的,后来在中戏选修了《明史》。于是编剧导演就把四大名著与明史混为一体?编剧导演说希望观众沉浸在那种温泉式的观剧体验中,可是我们没有快乐,看到的只是扭曲历史真相、亵渎历史人物的剧情和镜头。汉景帝削藩导致七王之乱,晋武帝分封导致八王之乱,剧中说八王之乱是汉,一位70后的导演不应该是这水平吧!这是最基本的中学历史常识。关宁铁骑是在明末组建,由孙承宗所创建立,成型于袁崇焕。两军对垒,烧毁信件那是三国曹操在官渡之战一把火烧了信函既往不咎,不是朱瞻基。皇帝南巡死后晒咸鱼那是秦始皇。红夷大炮引入中国在万历末至天启期间。十三套遗甲起兵那是努尔哈赤,著名的张太皇太后被你们改编成农家是非婆婆,康熙十六年才设立的机构敬事房被搬入此剧……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加工?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胡善祥,品德高尚,以贤闻名,是朱棣钦点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胡皇后与孙贵妃不是姐妹,胡皇后是大明仁宣时期最忠厚贤德,历史给后人留下胡善祥的名字不是让你们胡编乱造诽谤攻击,史记后录胡氏身体赢弱衣着朴实举止端庄被废后当了道姑依然受到朱瞻基在废后以后给予皇后礼仪上的厚待,而后英宗恢复胡氏皇后之位。宣宗本人后期曾经这样评价废后一事“此朕少年事”,这算是朱瞻基对自己的一种解嘲与忏悔。然而在大明风华中胡皇后是一位被汉王强暴的心机婊。

一位网友说“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尊重历史、尊重为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便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并不是所谓的历史粉圈,而是历史的见证者、探索者也是对历史发展到现实的践行者。举报历史虚无,我们说到做到。希望立刻删除或修改剧中、书中扭曲历史真相、亵渎历史人物的剧情和镜头。明确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可以做到立足当世、传之后人。”

古人留下传记,留下墓志铭,留下生平纪要,留下名字是为什么?!不是让你们这些无知意淫的编剧和作者如此胡编乱造诽谤攻击你们的祖先,你们随心所欲篡改历史把以贤为名的胡善祥改编成为一个被人强暴、不择手段、心如蛇蝎的心机婊,胡家若有后人会亲手撕碎你们,你们为了几个钱真是逼脸不要,后世子孙也这样胡写你们糜烂一生艾滋缠身可以么?

以忠贤以善良的胡善祥一定想不到几百年后被后世颠覆性的抹黑,让我们还原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胡善祥:

胡善祥亲属:

曾祖父:胡守仪,福建侯官县丞;

祖父:胡文友;

祖母:钟氏;

父亲:胡荣,初为锦衣卫百户,因女胡善祥为皇后,官光禄卿、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

母亲:待考证;

兄弟:大哥,胡安,府前卫指挥佥事;

二哥,胡瑄,府军前卫百户;

姐妹:共有姐妹七人,其中大姐胡善围,明太祖初年以才色选入宫,为尚宫;

公爹:明仁宗朱高炽;

婆母:诚孝张皇后;

丈夫:明宣宗朱瞻基;

女儿:嫡长女,顺德公主;

嫡次女,永清公主,早夭;

女婿:石璟

恭让章皇后胡氏(1402—1443年),全名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的元配妻。济宁人,生于洪武三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402年),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胡善祥知书识理,“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永乐十五年,朱棣下诏为自己的孙子朱瞻基选妃。当时,钦天监的官员向皇帝汇报,“后星直鲁也”。于是朱棣就派太监到山东去挑选,结果胡善祥被选中了。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立为皇后。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她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而且她也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因此并不得宠。

明宣宗朱瞻基比较贪玩,喜欢外出巡游、斗蟋蟀等活动。胡善祥认为自己是皇后,要襄助皇帝,于是经常规劝宣宗,让他以国事为重。这引起了明宣宗的反感,“上稍厌后”。而孙氏得到了宣宗的宠爱,事事顺从宣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宫廷斗争中,胡善祥显然不是孙氏的对手。孙氏颇有心机,最终制造了“盗子夺后”的闹剧。宣宗最宠爱的女人是孙贵妃,也只生有一女,没育儿子。孙贵妃暗取后宫宫人之子宣布为自己亲生的儿子(英宗)。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然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史记后录胡氏被废后当了道姑依然身体赢弱衣着朴实举止端庄,宣宗本人后期曾经这样评价废后一事“此朕少年事”,这算是朱瞻基对自己的一种解嘲与忏悔。宣宗母亲张太后非常喜爱和怜悯贤德的胡氏,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

直到张太后病死,孙氏才得以报复。在张太后的丧礼上,胡善祥“祭奠列名妃嫔中,竟不得与孙后齿”,“因痛哭不巳,逾年亦崩”。在讨论胡善祥的丧礼时,大臣因惧怕孙氏(此时已是太后),“竟用嫔御礼,别葬于金山”。天顺六年,孙太后病死。明英宗的皇后钱氏第一个站出来,为胡善祥鸣不平,并得到内阁的支持。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次年(1443)亦崩,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永清公主袱葬。

以上史料来源:

《明史 列传一 后妃》

《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墓志铭》

《万历野获编》 卷3

《胜朝彤史拾遗记》

尊重中国历史,中国人才会尊重你!

 短评

清宫戏此起彼伏的时候,有个明朝的戏一下子就亮起来了,从题材本身就足够有吸引力,张挺执导让节奏和剧情的流畅度都不错。明宣宗的故事挺新鲜的,一开场朱亚文这个又苏又腹黑的小太孙也是很有意思。画面质感古意十足,极佳,算是美术置景的典范了。

5分钟前
  • 蓥鄞一米
  • 推荐

男主扮相好像公公呀,女主也不怎么样,造型师出来挨打

9分钟前
  • 士多啤梨酸奶球
  • 较差

刺杀朱棣三毛特效,假得不行,刀还没砍上人就飞出去了,OMG,还好小时候一笔带过,不过汤唯怎么了,演得咋咋呼呼的反而邓家佳令人印象深刻,演的灵气逼人。朱亚文演的也很奇怪,像个中二青年,虽然我是冲着朱亚文和汤唯去看的,但真的觉得不吸引人。

11分钟前
  • 你不来我不敢走
  • 较差

梁冠华老师确实不一般,朱高炽就是朱高炽,跟狄仁杰完全分得开,不出戏。

13分钟前
  • TheStanshady
  • 力荐

狄胖胖真的太萌了,就是一大把年纪了,在父皇面前依然惨兮兮的,只能靠卖萌才能生存。

14分钟前
  • 一星期的你
  • 力荐

史诗级灾难片。历史虚无主义这里怎么没适用呢

19分钟前
  • 寂寞三叹
  • 很差

超乎想象的观剧感受,汤唯演技在线,朱亚文和梁冠华演的父子太逗了,大明王朝的故事太逗了,家长里短的故事另一个角度去看,特别好玩。

21分钟前
  • 科克托马斯
  • 推荐

朱亚文太让人上头了!和汤唯两人在酒楼上相互试探非常可,你用酒试探我的身份,我也赌你不会真的让我死。聪明人就该这么对戏,假风流真腹黑,假小子真少女,人设一下子就立起来了,编剧可以。

26分钟前
  • 英华
  • 推荐

这节奏,这剪辑,这台词,稀巴烂

27分钟前
  • 尼莫幸运鳍
  • 较差

第一集开篇就来个鞋拔子明太祖,然后又是剃发和尚跑路的段子,必须0分差评

30分钟前
  • 闻言
  • 很差

一代废物孙皇后被改成历经六代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玛丽苏大女主,我就知道明史官的棺材板压不住了。但凡孙皇后长点脑子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都不至于亲征被俘虏。别大明风华了,叫大明疯话吧!大明虽好不容易有个剧但也不是像你们这样糟蹋明史的。衣服丑绝人寰,张叔平做个人吧!

32分钟前
  • 少绾
  • 很差

但凡花80块钱买一本大明衣冠图志和看看明史都不会拍出这种烂剧

37分钟前
  • 温九斩华雄BJJ
  • 很差

汤唯演技太尬,台词是烫嘴吗

41分钟前
  • 拳拳带风
  • 较差

汤唯是李安打造的一次性筷子,她的生硬和造作正好符合王佳芝假定的表演情境,不得要领反而是画龙点睛,一旦脱离就是灾难,属于文艺片里的古月刘劲王伍福,特型就看怎么用,遇到编剧出身的文本型导演,九成九是祛魅。

4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较差

我太好奇燕王闯入宫城那一晚,朱允文究竟在想什么?会恐惧还是后悔?可无论怎样,我都不希望他是这样…减分…朱棣对子孙一字一泪,对比隔壁,鹤唳华亭的太子是充话费送的吧…这部剧难得在讲帝王家时添了许多烟火气,一家人说话像极了宅门百姓的苦辣酸甜。这个风格独特,有趣。ps:感情线和老朱家的鸡飞狗跳相比,真是无聊到死…而且汤唯的演技…俩人站一起,一丝cp感都没有…连带着朱亚文都要被质疑演技了…

46分钟前
  • 碎碎念
  • 还行

皇帝和太子这对父子关系堪称是最难搞的,特别是像朱棣这种特厉害的老爹,太子当的跟孙子似的。

48分钟前
  • Little etialb
  • 力荐

果然动起来的造型比静态图片好看,服化道置景还挺精美的。实力派演员真的多,汤唯和朱亚文都是原声很好评。既靠着明史,又在乱编乱造。

49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原著党对造型持保留态度,官宣的阵容还可

52分钟前
  • jsygncbl
  • 推荐

写了一大堆最后还是删了,槽点多到不想吐,我算是看明白了,中国真正缺的是好编剧,可惜了这些好演员。别叫大明风华了,您可当不起《大明》二字。看王学圻,梁冠华的面上给两星。

55分钟前
  • CRITIC
  • 较差

汤唯的男装扮相挺有气质的,确实撑住了这个造型,开始期待这部剧了。感觉也有好多熟悉的老演员出演哇。

56分钟前
  • 泪染霜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