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桃花扇1963

爱情片中国大陆1963

主演:虞俊芳  郑大年  马中元  王丹凤  冯喆  

导演:孙敬

 剧照

桃花扇1963 剧照 NO.1桃花扇1963 剧照 NO.2桃花扇1963 剧照 NO.3桃花扇1963 剧照 NO.4桃花扇1963 剧照 NO.5桃花扇1963 剧照 NO.6桃花扇1963 剧照 NO.13桃花扇1963 剧照 NO.14桃花扇1963 剧照 NO.15桃花扇1963 剧照 NO.16桃花扇1963 剧照 NO.17桃花扇1963 剧照 NO.18桃花扇1963 剧照 NO.19桃花扇196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01:24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侯朝宗(冯喆 饰)是文人组织“复社”的领袖,该组织主要抨击的对象是奸臣阮大铖(韩涛 饰)。侯朝宗的刚正不阿和满腹文采吸引了青楼名妓李香君(王丹凤 饰)的注意,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决定结为夫妻。  为了拉拢侯朝宗,阮大铖匿名赠送了李香君一笔巨额的嫁妆,结果被李香君识破,物归原主。崇祯皇帝死后,宏光继位,受阮大铖花言巧语的蒙蔽,将其重用视为左膀右臂。手握权势的阮大铖趁此机会陷害侯朝宗,并且打击复社组织,追捕激进人士。一晃眼八年过去,侯朝宗早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看到爱人面目全非风骨不在,心碎的李香君选择了出家为尼。

 长篇影评

 1 ) 纵使借尽西江水 也难洗我今朝满面羞

这是电影《桃花扇》里面李香君最后说出的话,语气幽怨,愤恨,无奈,一张粉脸写满了无助。说的是谁,不是别人,是自己的相公,大明朝的世家公子侯朝宗,为何说的,因为乱世离别,香君守节明志,不惜入庙为尼,苦等八年,见到的却是易服改装投靠清朝的侯朝宗。本来是才子佳人,加上民族大义,一出感天地泣鬼神的大戏刚刚上演,忽的,男主角没了。没了也就没了,再出场,换了装束,变了油彩,怎不叫人心寒。

一个女子,才高八斗,容色绝丽,还是需要一个男人的爱,最简单的就是娶她回家。香君是名妓,也不逃这个规律,所以她遇见朝宗,心生暗慕,结为眷属。她的婚姻,比之一般妓女从良多了一层意思,因为朝宗是反清复明的大义士,国人无不敬仰。香君爱他,不无这个原因,侠士良臣如乱世暗夜的明珠,熠熠生辉,捧在手上,是一种荣耀。

可是,家国大义从来是嘴上的辞令,聪明软弱的士大夫有几个会用生命捍卫?香君这厢出淤泥不然,病染玉体,血洒扇面,朝宗那边改志变节,颜色正好。一个鲜血染红桃花扇的爱情故事生生变成了笑话,香君是最后的看客。等着朝宗回来,她一听见朝宗的声音,凤眼睁,容颜美,奔去相见。旁边是她相好的姐妹们,都是当年香君与朝宗结合时的见证人。两人相见,絮絮而谈,陡然变色,只因香君发现朝宗已不是明朝的人。

朝宗解释,语言温软,男人从来不缺乏解释,大至民族节气,小至男欢女爱,还拿出那把桃花扇,说“你对我的情意我永生难忘。”这一下击中要害,一个变心变节的男人,拿着女人的情物,脸面自得,语气洋洋,真不啻对女人最大的耻和辱。何况他面对的是心性极高,纤尘不染的香君,那扇子化作刀子,割在她的心上。

接着,就是全剧的高潮——撕扇,香君劈手夺过扇子,看一眼,然后撕掉。鲜红桃花零落成泥,映出旁边朝宗那张面如土灰的脸。原来,爱情的结局是这般,不仅完结,还以这般赤条条的壮怀激烈的方式完结,那种命运的巨大嘲弄毫不留情的扑面而来。

就像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大家都说她傻,摇头摆脑,嗟叹连连。世间不是只一个李甲,他负心,你转身,优雅决绝,是最好的报复,现代女性大半会笑杜十娘的痴傻。可是,谁知道她汪洋恣肆的眼泪,没有流出来,只是在心中淌。昧于识人,落得人尽皆知的笑柄,怎是一个断交能洗尽羞辱。那就投江吧,至少江水渺渺不知道杜十娘的不堪的过往,至少水河荡漾能洗涤污浊尘世的人心。

原来,杀死爱情的不是别的,是一朝发现自己深爱的人是那般不堪,猥琐,爱慕品性的原是朝三暮四的小人,歌咏爱情的原是见利忘义的屑小。如果女人是一个读书明理,心性高洁的不俗之辈,深刻的羞愤就会令她无地自容。她恨那个男人更恨的是自己,爱之深,责之切。她太爱惜自己,所以不允许自己沾染一点肮脏,她太爱惜自己,所以不允许看到理想的破灭,爱情的死亡。她太爱惜自己,所以沉江,拼一死换尊严。

她太爱惜自己,所以喊出纵使借尽西江水,也难洗我今朝满面羞。这是香君的遗言,是千千万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人的遗言。

 2 ) 比较

也只有真正的史学家,才会花费十一年的时间来撰写一个秦淮名妓的传记,如陈公寅恪。也只有真正的零余者,才会花费两小时的工夫来观看一个秦淮名妓的电影,像我。香港拍的《董小宛》和同年内地拍的《桃花扇》意思有相同之处。夏梦与高远,冯喆和王丹凤简直是天设地设的两对搭子。王饰演李香君一派江姐范,港片里的李香君像在学相声里的歪唱,拿捧哏的马士英阮大铖左良玉黄得功砸挂。别看是同一齣。只是有三人得颐养天年,冯喆,可叹!

 3 ) 《血染桃花泪斑斑》

没有看过原著的我,只能透过一部黑白电影窥探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 由于没有字幕,导致不少对白听不清楚,但我看得入迷。 (1)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诗原来出自《桃花扇》。 考教资的时候背了很多遍,却不知其出处,看到李香君吟唱顿觉惊讶而欣喜。 “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这句词又令我惊艳,电影里面加了许多原著的词,使得电影美感十足,黑白画面笼罩的屏幕里几支孤枝藏在淡淡的烟雾中,显得悠远、迷离而伤感,在这样的哀景衬托下,李香君换上华服,面色凝重。 (2) 候李的爱情令人羡慕。 侯方域和李香君一见如故。 初见,秦淮河畔,匆匆一瞥未止。 再遇,一扇一帕,成就一段姻缘。 看到侯方域求见李香君时,我才明白,原来表达好感的方式可以如此含蓄,男方若想知女方心意,只需往她所在的阁楼抛上一物,若女方扔下其他物品,则二人可以会面,若楼上无回应,则无声离开便是。 我羡慕相敬如宾的二人,他们通文书,辨忠奸,知黑白,心意相通,追求一致,这样的婚姻怎能不长久? 尤为喜爱这首侯方域出口而作的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清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一首短诗,道尽香君之秀美。 (3) 这是1963年的电影,年代感十足,且伴有昆曲唱腔,节奏较慢,加上是黑白电影又会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但黑白电影却是我的心头爱。 李香君的扮演者长得秀丽,人物性格颇有女革命家色彩,因而少了些江南女子的温婉。 侯方域扮演者长相个人觉得略差些,不过外貌倒也周正,具有传统儒家君子所具之仪态。 (4) 候李只拥有一段短暂的甜蜜时光,却看得我泛起笑意。 不像如今的影视需要各种亲密戏,影片二人只一个眼神,便能看到情蕴其中。 当然,60年代的电影也是不允许有亲密动作的。 我在想,或许“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只适合过去的爱情,而“男女授受不亲”是封建礼教的糟粕,可在我看来,奔放先进的现代人恰恰缺那么一丝矜持,慢速酝酿出的好感所衍生的温柔是绵长而细腻的,永远不会过期。 我害怕快餐式的爱情,我厌恶为了繁衍后代而组成的婚姻,或许许多人不相信理想的爱情,但我相信。 于是写了这4句: 秦淮一瞥两心牵, 以帕还扇成佳缘。 复吟旧曲思缕缕, 血染桃花泪斑斑。 等看了原著后,我一定会有深刻些的理解,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从人物妆容造型、台词设计,到情节安排以及配乐都可圈可点。 结尾处,泪痕点点的李香君终于与侯方域重逢,却发现昔日恋人早已依附权贵,李心灰意冷、怒而撕扇! 候——“为了你我不能死” 李——“为了你我死不瞑目” 李——“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她含泪说出这句诗,这是曾经二人依偎时用以自勉的诗句。 而如今候心境已变,只剩李一人…… 凄怆的旁白唱道: “儿女浓情一笔销 桃花扇底送南朝 扯碎扯碎一条条 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 开红桃……” 全片结束。 没看过原著的我也被打动,何谓经典,何谓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就是了……

 4 )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莫不过这一首《哀江南》,莫不过这一曲《桃花扇》!

 5 ) 比较

也只有真正的史学家,才会花费十一年的时间来撰写一个秦淮名妓的传记,如陈公寅恪。也只有真正的零余者,才会花费两小时的工夫来观看一个秦淮名妓的电影,像我。香港拍的《董小宛》和同年内地拍的《桃花扇》意思有相同之处。夏梦与高远,冯喆和王丹凤简直是天设地设的两对搭子。王饰演李香君一派江姐范,港片里的李香君像在学相声里的歪唱,拿捧哏的马士英阮大铖左梦庚黄得功砸挂。别看是同一齣。只是有三人得颐养天年,冯喆,可叹!

 6 ) 桃花扇观影感

改编后的结局比起原著里男女主人公出家入道而言似乎要更好。剧情缺陷上也很明显:爱情与爱国气节的地位在李香君身上表现得其实并不对等。两人的感情一开始就建立在爱国主义情怀的共同理念之上,这样结局中后者战胜前者显得有些顺理成章,缺乏更强烈的冲突,尽管全影片一直在以桃花扇为象征来渲染两人美好且浓厚的感情。另外一点我觉得比较好,就是通过风尘妓女的正直来对比出读书公子的懦弱和不坚定,阶级的内在性冲突在这里才真正体现出来,女主人与男主人本不是一路人,李香君才是真正的主体,散发着一种崇高的美,而男主人公则不过是用正直气节假装出来的主体,其阶级意识仍然是统治阶级的,所以影片最后侯朝宗也像远大铖一样给自己找了“改朝换代”的借口。老电影画面简单整洁,感觉很舒服,演员也很到位,全影片最精彩的三幕——桃树下丢扇,借歌舞讽今,情灭撕扇——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一幕,镜头运用效果很好。

 短评

复社公子、秦淮名媛,如今皆风消云逝,唯有那些诗词歌赋、那把桃花扇、这些美妙的艺术形式永远长存。盒子会始,盒子会终,有始有终;才子佳人结局不落俗套,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式结局,一番义正言辞申斥,令古今多少得软骨病的文人骚客汗颜斯文扫地。

5分钟前
  • 海子
  • 推荐

商女亦知亡国恨,歌尽桃花扇底风。

1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勉强及格。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李香君作为知识女性与青楼名妓的结合体,她并非妇节的受害者,而是主动选择守国节,反衬出明朝士大夫精神上的萎靡与不贞,作为一个女性角色,有明显的男性文人笔下工具人的特征:读岳飞传也要给岳飞名字圈红、秦桧名字涂黑,以至骂筵、以至绝情。近40岁的王丹凤状态上有老相、表演上太苦相,让角色欠缺可爱,守国节的种种举动也因此硬化。阮大铖依附宏光搞事情之前,电影里的人物都有种老派雍容,才思敏捷的侯朝宗、暗中布局又委屈巴巴的阮大铖、青楼姑娘们的调笑,尤其八面玲珑但又能坚守立场的杨龙友,带出了一个疑似丢失可又意外出土的古典中国,人际关系里有份中庸、优雅之美,比后半截的民族对立左右忠奸有趣的多。史可法振臂一呼固然热血,可全片无大场面。侯朝宗抛扇定情,也是美好的相遇

1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其实看的时候就大概能猜到这片子在当年必然得受到批判。。。。国民党总以南明自比,也是毕竟起点就是驱除鞑虏,还在整反清复明那一套,你说这片子里大段的忠于大明能不让人忌惮吗?况且还是在南京拍的,我想还没忘记渡江战役吧。。。在这里提到南京沦陷什么的。最重要的是,这片子如果是国共战争之前拍,宣扬民族大义,同仇敌忾是应景的,可在新中国后成立不久,一个新的政权急需掌控对全国控制之时,这片显得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啊。

18分钟前
  • 一步之遥
  • 推荐

小时候爱看故事和美女,看的是王丹凤,长大一点儿开始看戏了,于是专门来看李倩影和丛兆桓,来听李淑君,再长大些才知道要看帅哥,终于看到了冯喆……

23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骂筵一出,酣畅淋漓,为全局最出彩。堂堂列公,半边南朝……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却不知见此该作何感想。

28分钟前
  • lennon1966
  • 力荐

丹凤之美,在李香君身上更体现的完全。之所以说改编成功了,光《牡丹亭》那曲一出,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这断壁残垣,意境全出。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李清照的诗,黑白光影间,国仇家恨儿女情长也就此别过了。

30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2009.1.13想看;2018.6.28资料馆2号厅竟还真银幕上看到了!早忘了之前那个“想看”标记了。犹豫半天放弃了同时大厅的威尼斯电影节《1988年的尼可》,看到有那么多北昆演员时就遵从了内心声音。演员演得不错,有些地方略夸张,结尾也不是“双双入道”,却也是桃花扇底送南朝了。

34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没想到这么老的戏曲电影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随着剧情发展情感起伏或哭或笑或忧愁或哀伤//李香君扮演者真的太美了啊!忍不住截了好多张图,简直惊为天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贞烈的香君,尽管不太赞同这样的爱情观,但是真心敬佩她的气节。//

38分钟前
  • 浔我在遥远深海
  • 力荐

字幕真好看,李香君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誓死不嫁宁撞头,活脱脱一刘胡兰。

42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他一定不是那样的人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流畅自然 文本非口白的部分不错 燃鹅表演风格里有阶级斗争的影子 题画一折用民乐唱+看图说字趋于平淡机械 国破用阮家轻描带过 乏舞台力 骂筵出彩 结尾冲击力 欧阳予倩这个安排还是有戏剧性的 总体保留了精华 二度皂罗袍依旧动人

44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本来一部怀古剧,竟拍成了革命戏,却仍旧没有讨得成毛皇帝的好,被批成反革命,男主角被抓被斗被自杀,真是一腔苦水向东流。从文化内涵上看,颇考究,特别是吟古诗时居然还听到古调,各种服装家具房舍摆设,全部一丝不苟,不易。

49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因某些猪一样的演员减一分。英雄离家的故事远不像西方人讲的那么光鲜 呵呵。

52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侯朝宗终究还是个软骨的贰臣

57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大概6、7岁的时候吧,记得很清楚,李香君头撞门,血滴到扇子上,被人勾勒描画上枝,成为桃花。

60分钟前
  • River小河
  • 力荐

“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小时候在电视机上懵懵懂懂看过这部电影,长大后看了多年的昆曲,也是看着《1699桃花扇》从金陵城走出,唱遍国内外。电影剧情经过简化比较精炼,片中演员个个面孔鲜明,连李贞丽最后的一场戏都异常忠贞,呼应凸显了那个“贞”,剧本显然下了大功夫。1963年文革前拍出这样的戏,难得难得。

1小时前
  • 熊猫眼小A
  • 力荐

这应该算是个爱情故事,有气节爱国强烈的美貌女子,死死守着最后的底限,可以不要金钱不要命不要爱情为了心中的民族大义。幽幽怨怨的昆曲唱腔,柔情似水,眼神深深,如汪潭。盼君还,盼君归,盼那太平盛世,

1小时前
  • 穷褥
  • 推荐

桃花扇的文本意象确实值得深思,李香君的演员好漂亮,但是有点用力过猛。所有演员的台词都好好。//中国现在任何拍古代电影电视剧的都应该来看看这个,现在导演编剧化妆服装师难道不会感到羞耻吗?现在那些个口齿不清、挤眉弄眼、身体僵硬的演员难道不会感到脸都丢光了吗?

1小时前
  • lalalalid
  • 力荐

李淑君演唱的插曲真是天籁之音,现存她所有的昆曲录音和后期为话剧蔡文姬配唱的插曲都无法与电影里嗓音的巅峰状态相比。谜一样的北昆四名旦之一虞俊芳几乎没有影像资料,在电影里出镜扮演傻大姐似的郑妥娘。冯喆楼下抛扇王丹凤楼上掷樱桃的片段纯真而美好,一直记得许多年。

1小时前
  • apfelana
  • 推荐

王丹凤真心的美!

1小时前
  • via。文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